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 励志口号 |

【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一)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和温度计

基础知识:

1.物体的 叫温度。常用温度的单位是 。

2.摄氏温度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0℃,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人的正常体温是 。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工作的。

4.使用温度计时要特别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在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它的 ,以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认清它的 ,便于读数。

5.使用温度计时要做到:(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 和 ;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示数 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 。

6.实验室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原理、所用液体、量程、分度值、构造、使用方法。)

应用:

1.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是1°c,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c。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C、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要的要小得多。

D、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2.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 )

A. 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 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3.一支没有刻好的温度计,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当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若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由此可知待测液体的温度是( ) 甲 乙

A.30℃ B.40℃ C.50℃ D.60℃

4.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步骤,请依次排序: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面下一定深度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 E、取出温度计 F、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基础知识:

1.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 、 。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 。

3.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熔化时要 热;物质从 变成 叫凝固,凝固时要 热。

4.固体分为 和 。 、 、 、 属于晶体。 、 、 、 属于非晶体。

5. 叫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是 ,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可能是 态,也可能是 态,更可能是 态。

6. 叫凝固点。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是 。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 。

7.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 (填“吸热”或“放热”),但 温度保持不变,而 温度是不断变化的。

8.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 , (2) 。

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 , (2) 。

应用:

一、选择:

1.下列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将一根铁丝弯成圆圈 B.将一块铁压成铁片C.将一块铁用车床加工成零件D.将一块铁放入电炉中熔炼

2.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的材料是铜,则该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 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下列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温度的是( )

A. 玻璃 B.海波 C. 食盐 D. 钢铁

4.对铁和玻璃分别加热( )

A. 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玻璃和铁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一定的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加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D.铁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而玻璃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5.冬天,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里的冷却液,这是因为 这种混合液有( )

A. 较高的沸点 B.较好的导热性能 C. 较低的凝固点 D.没有凝固点

6.铁制的锅可以用来熔化锡,这是因为( )

A. 铁皮比锡坚固 B.铁的熔点比锡高 C. 铁比锡有较好的导热性 D.铁的沸点太高了

7.萘的熔点是80.5℃,那么,温度为80.5℃的萘(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8.把一小杯5℃的水浸放在盛有大量冰块的冰水混合物的盆中,则( )

A.杯内的水温度下降后凝固成冰 B.杯内的水温度下降至0℃,但不能结成冰

C.盆内的冰熔化,温度逐渐升高 D.盆内的冰熔化,杯内的一小部分水结成冰

9.如图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55℃时氢气是固态

C. 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0.物体吸热后( )

A. 一定升温 B.一定发生物态变化

C.一定升温,但不一定发生物态变化 D. 不一定升温,也不一定发生物态变化

11.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朽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9—1,对烧杯加

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部分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 D.不会熔化

12. 将铁水浇铸成零件的物态变化图线,应该是图9—2中的( )

二、填空

1.根据图7-3表格可知,在-30℃时,水银为______态,氮为______态,

萘为______态。

2.请完成下列表格.

1.如图8—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其中是______晶

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图中BC段代表这种物质处在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_______不变,但需要______热。

四、问答题:

1、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请解释为什么化雪冷?

答:化雪是一个 过程,需要从周围空气中 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 ,所以化雪冷。

2、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搀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

1.物质从变成

2.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 。

3.蒸发是液体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 热。

4. 沸腾是在 温度下,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但温度 。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不同液体的沸点 。(填“相同”或“不同”)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6.使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 , (2)

应用:

一、选择:

( )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的露水

C.冬天戴眼镜的从室外进入暖和的房间里时眼镜片变得模糊 D.吃冰棒可以解热

( )2.在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以看到“白雾”,这是

A. 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热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 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C.冰箱中的水形成的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冰箱中的冷而液化成的小水滴

( )3.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方法是

A. 打开电风扇 B.关闭房门 C.在室内洒些水 D.打开房间里正工作的电冰箱的门

( )4.工人师傅将烧红的铁棒放在水中,会看到水面上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汽化后升华 D 先升华后液化

( )5.小刚喝热水时,为了使水不烫嘴,他向水面吹气,就能使水凉的更快,这是因为:

A 向水面吹气,吹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有制冷作用。 B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吹走。

C 吹的气比水的温度低,能吸收水的热量。 D 向水面吹气能加速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水温降低。

( )6.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 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 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 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 )7.小刚和妹妹在家做饭,他们将饺子放在水中煮,发现饺子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

会变黄变焦,小刚向妹妹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哪种解释是正确的:

A 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 油的温度比水低 C 油的沸点比水高 D 油比水传热性能好

( )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杯内的水不断的沸腾,则插在烧杯中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

( )9.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瓶子装酒精时不加盖 B.用塑料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D.把湿衣服展开凉在通风向阳处

( )10.如图6—5是小勇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

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加热3分钟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 AB段水平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二、填空:

1.人工降雨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吸收大量的_______,使云中的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嘴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嘴“吹气”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开水______,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__ 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放人病人的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4.理发师在洗头后常用电吹风吹出热风将头发吹干,头发能迅速变干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5.小红针对汽化的两种方式列出了下面一个表格,请帮她填写完整: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晒衣服时,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向阳处?

答:将衣服晾在向阳处是为了 液体的温度;展开晾晒是为了 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处是为了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这些做法都可以加快液体的 ,使衣服干得快。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基础知识:

1.升华是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升华是 热过程。

2.凝华是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凝华是 热过程。

应用:

( )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渲染气氛,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所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 )2.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属于吸热的是:

A.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汽”B.应输食品的车中,用干冰起保鲜作用C.夏天,自来水管外面“出汗”D.水结成冰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二)
2013年秋人教版《一课一练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梳理考点一:1.直尺、卷尺等。

3.(1)①零刻度线。

(2)①平行紧贴。②垂直。 (3)数字;单位。

【练习1】3.42。

考点二:1.秒表(停表)。 2.s;h;min。

【练习2】8。 【练习3】D 典例分析例1. 1;5.25。 例2. 337.5。 例3. 1;1.10。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1)dm。 (2)dm。 (3)mm。 (4)m. (5)nm。 2. 2.30 。 3. A;B。 4. 1;3.05。 5. 0.1。

6. 1mm;8.45;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7. 20。 8. ABC B 能力提升

9. 1.20;9;1.33。

10. A 11.A 12.B 13.D 14.A 15. 0.8;累积。

16.(1)一根无弹性的细线。

(2)答:将细线沿着地图上九江市至景德镇市的高速公路线放置,使它与高速公路线完全重合,并在起点和终点都做上标记。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l,则实际高速公路长度为2500 000l。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梳理考点一:位置。 考点二:标准。 【练习1】船;山。 考点三:参照物。

【练习2】静止;地面。

典例分析例1.静止;运动。 例2.汽车;地面。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江中的船;河岸。 2.动车;运动。 3.静止。

4.D 5.D 6.B 7.C B 能力提升

8.青山 9.庐山;自己。

10.A 11.A 12.B 13.ABD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梳理考点一:1.路程;路程。 2.时间;时间。 【注意】时间;路程;控制变量。

【练习1】(1)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摩擦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更快。 (2)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摩托车花的时间少,所以更快。

考点二:1. 快慢;单位时间。 2. m/s;km/h;3.6。【练习2】0.008。

考点三:1.(2)大小;方向。

【练习3】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路程。 典例分析例1. 中间;时间;跑过的路程。 例2. 510;850. 例3. A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 m/s;1000。 2. 2;0.5。 3. 640;178。

4.A 5.C 6.D B 能力提升

7.甲、丙;10。 8.变速直线;18。 9.C 10.D 11.B 12.B 13.CD 14.答:裁判员是依据运动员跑100m所用的时间长短来取名次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名次也越好。

15.解:他们从入口处到机场的时间至少

S30kmυ100km/h

16.(1)从上海到南京用时

t=17:33—16:00=1h33min=1.55h

全程的平均速度

υ=St=301km1.55h194km/h

(2)从常州到南京用时 t=17:33-16:53=40min=2

3

从常州到南京的路程

S=υt=204km/h2

3从上海到常州的路程

S/=301km -136km =165km

故表格中“路程”空格处数据为: “165”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1】3;2;2.4。 【练习2】略。 例1. 48;100。 A 基础夯实

1.路程;时间;尺;秒表。 2.秒表;3.75。

3.该路段限速40km/h(或该路段汽车最高速度不能超过40km/h)。 4. 4;2.5;3。 5.C 6.A B 能力提升 7. 8。

8. 答:60千米每小时是汽车行驶的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你所说的1小时是时间,60千米是路程,与我所说的60千米每小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

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 10.秒表(钟表);刻度尺;0.18;0.15。 11.解:野兔逃进树洞需用时间

t=S50m1υ≈2.8s 118m/s

方法一:秃鹰追上野兔所用时间

tS2=υ2110m+50m45m/s

≈3.6s 因为t2>t1,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

方法二:秃鹰在2.8s内飞行的路程 S2=υ2t2=45m/s×2.8s=126m

因为S2=126m<110m+50m=160m,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

方法三:秃鹰要追上野兔,最小的速度

υS110m+50m3=t3=2.8s

≈57.1m/s

因为秃鹰的实际速度υ2<υ3,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

12.解:(1)汽车行驶到岔路口的时间

t=Sυ1100m120m/s

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

tS2=υ212m1.5m/s

因为t2>t1,所以该同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2)①司机在岔路口前要减速慢行。

②在岔路口处设置红绿灯(或设置交通岗亭由交警指挥交通)。

③行人通过岔路口前要左右观察,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公路等。

(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可)

本章重点难点回放

知识网络长度:(1)刻度尺。 (2)10;100;1000。 时间:(1)停表。 (2)30;3600。 运动的描述:位置。

速度:(1)运动快慢。 (2)单位时间。

(3)υ=S

t (4)3.6。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步骤:(1)刻度尺。

(2)停表。

(3)υ=S

t

巩固提高1.他自己。 2.右;大卡车。

3. 218.3。 4.每小时通过的路程。 5. 2;3。

6.B 7.C 8.C 9.B 10.BD 11.解:格林的平均速度

υS1100m1=t19.7915s

≈10.21m/s

约翰逊的平均速度

υS2200m2=t219.3245s

≈10.35m/s

约翰逊的平均速度大。

12.答:信息一:男孩乙爬得更快。 信息二:男孩甲做匀速运动。

信息三:男孩甲的速度为0.5m/s,男孩乙前5s的平均速度为0.7m/s。

13.(1)不能。 (2)能。

(3)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的作为参照物。

14.(1)第四张:34.3 第六张:61.2 (2)变速直线;1.11;1.22。 15.(1)S-L

(2)小车运动的时间t。 (3)(S-L)/t

16.解:(1)晓军骑车的是图中AB段。

(2)晓军骑车的速度

υS1800m1t1=5×60s

=6m/s

(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υS总3600m2=t总30×60s

17.解:引火线燃烧完的时间

tS10.96mυ10.008m/s

=120s

人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远的安全地区所需时间

tS500m2=υ2=5m/s因为t1>t2,所以他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远的安全地区。 (其他解法合理即可)

第二章 声 现 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一:1. 振动。 2. 振动。 【练习1】声带;琴弦。

考点二:1. 介质;真空;固体;液体;气体;固体。 2. 340。

【练习2】水(或液体)。

考点三:1. 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17m。

2. 传播速度;时间间隔(t);传播速度(υ);1

2

t。 例1. 空气;空气。 例2. C 例3. A A 基础夯实

1.振动;空气。 2.笛子里的空气柱振动。 3.空气;强。 4.弹开;振动。 5.小;空气。 6.真空。 7.B B 能力提升

8.三;铁管;空气。

9.C 10.C 11.C 12.B 13.B

14.答:①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如空气。

16.解:他到山崖的距离

S=υt=340m/s×2s1

2

=340m

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考点一:1. 音调;响度;音色。

考点二:高低;快慢(频率);高;低。

【注意】20~20000HZ;次声波;超声波;振动;介质。

【练习1】音调;频率。

考点三:强弱;分贝;dB;振幅;振幅。 【练习2】C。 考点四:音色。 【练习3】D 典例分析例1. 振动;不变;升高。 例2. 丙、乙、甲、丁。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男;女。 2.频率;音调。 3.响度;音色 4.音色。

5.振动;音色;响度。 6.C 7.C B 能力提升

8.瓶内空气柱;空气柱;高;高。 9.甲、乙;甲、丙。

10.B 11.C 12.A 13.C 14.C 15.C

16.答:这里收集证据时,应该要收集钢尺的声音强弱变化,而不是桌子的声音强弱变化。

17.答:第一次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些,第二次听到声音的音调低些。 第一次划得快,振动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也高;第二次比第一次划得慢,振动频率低,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低。

18.(1)A;B;C。A;D;F。 (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19.(1)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2)因为瓶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所以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时,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第3节 声的利用

知识梳理考点一:1.信息。 (2)回声定位。 (3)超声波。【练习1】信息。 考点二:能量。

【练习2】B 典例分析例2.能量;响度。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回声定位;声呐。 2.信息。 3.能量。 4.摇晃;能量。 5.能量。 6.信息;振动。 7.B 8.CD B 能力提升

9.信息。 10.D 11.B 12.AC 13.解:此外的海洋深度

h=υt=1500m/s×4s1

2

=3000m

14.答:水母接收到了风暴来临之前的次声波,故纷纷提前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梳理考点一:(1)有规律;无规律、杂乱无章。

(2)休息;学习;工作。

【练习1】乐音;噪声。 考点二:50。

【练习2】分贝(dB);增大。

考点三:(1)声源处。 (2)传播过程中。

(3)人耳处。

【练习3】B 典例分析例1.①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②消声(在声源处减弱); ③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例2.D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无规则。 2.振动;①。 3.乐音;噪声。 4.物体振动;植树造林、安装隔音墙等。 5.声源处。 6.传播过程中。 7.噪声;传播过程中。 8.B B 能力提升 9.传播过程中。

10.C 11.C 12.A 13.C 14.C 15.A

16.答:落在地上的树叶积累起来形成的叶层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可以减弱噪声。

17.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本章重点难点回放

知识网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振动。 (2)介质;真空。 (3)340;大。 声音的特性:

(1)高低;频率。 (2)强弱;振幅。 (3)材料、结构。 声的利用:

(1)信息。 (2)能量。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无规则振动。 (2)妨碍;干扰。

巩固提高1.振动;空气;声源处。

2.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3.固体。 4.长短;频率;音调。 5.响度;音色。 6.振动;水;音色。 7.C 8.B 9.A 10.C 11.A 12.C 13.ABC

14.(1)音调;高。

(2)可能是暖水壶的壶壁振动产生的。

15.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沙粒。 16.(1)DE。 (2) ③①②⑤④。 (3)弦的长短。

17.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8.(1)①超声。 ②频率(音调)。 (2)次声波。 (3)20.

(4)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 度

考点一:冷热;℃。 【练习1】温度;高。 考点二:1.热胀冷缩。 2. 0;100;0;100。

例1.热胀冷缩;37。使用前用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玻璃泡与身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与身体接触时间足够长;读数时,视线与体温计垂直。 例2.B 例3.AB A 基础夯实

1.(略,答案合理即可。) 2. 36.6℃;细管(缩口)。 3.乙。 4.D 5.A 6.D 7.C 8.C 9.D B 能力提升

10.分度值;D;-22;38。 11.C 12.C 13.A 14.量程不同;分度值不同;体温计上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细管(缩口)。

15.小明;温度计;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挂在伞下和树下,过几分钟,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即可。 16.(1)把这三支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沸水中。 (2)1mm;25℃。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考点一:固态;液态;气态。

【练习1】气态;液态;固态。 【练习2】固。 考点二:吸。

【练习3】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熔化成“铁水”。(答案合理即可) 考点三:放。

【注意】放热;凝固点;温度达到凝固点,且不断放热;不断下降;相同。

【练习4】凝固;熔化;晶体。 典例分析例1.B

例2.冰在熔化时要吸热,从而使得鱼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起到保鲜的作用。 例3.D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凝固;放。 2.熔化;升高。 3.吸;0。 4.凝固放热。 5.降低。 6.凝固点降低了。 7.A

B 能力提升

8.C 9.B 10.C 11.A 12.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温度降到0℃时,冰块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了。

13.(1)乙;用水浴法加热,海波受热更均匀。 (2)48;吸;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14.(1)69。 (2)晶体;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3)凝固前,液体放热降温较快;凝固后,固体降温较慢。

15.(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2)0。 (3)停止熔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知识梳理考点一:1.吸。 3.液体表面。

5.液体内部和表面。

【练习1】会吸热制冷。 【练习2】C 典例分析例1.汽化;液化。

例2.(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96。 (3)B。 例3.B。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蒸发吸热。 2.液化;热。 3.低于;液化。 4.液化;汽化;吸收;沸点。5.液化;放。 6.熔化;吸;液化。 7.小;蒸发。 8.B B 能力提升 9.蒸发(汽化);吸。

10.D 11.B 12.C 13.ABC

14.答:(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黑板和地板温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墙壁、黑板和地板上遇准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小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湿。

(2)可以关闭门窗。(答案合理即可)

15.答:(1)用树叶、树枝遮盖住菜苗,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使菜苗的温度不会太高,减少菜苗水分的蒸发。

(2)用树叶、树枝遮盖住菜苗,使菜苗表面空气流动减慢,减少菜苗水分的蒸发。

(3)洒水后,水蒸发吸热,从而降低环境温度,减少菜苗水分蒸发。

16.(1)烧杯加盖后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2)质量(或体积)。 (3)①水沸腾需要吸热。

②达到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

17.温度;表面积;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知识梳理考点一:吸。 【练习1】升华。 考点二:放。

【练习2】升华;凝华。 典例分析例1.B 例2.C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霜、雪;露、雨。 2.升华;凝华;熔化。 3.升华。 4.B 5.C 6.C 7.B

B 能力提升

8.BC 9.凝华;放;凝固。 10.吸;液化。11.C 12.(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

(3)升起紫色蒸气,在瓶口处出现亮晶的紫色小颗粒飘在空中。

(4)先升华后凝华。

本章重点难点回放

知识网络温度:(1)冷热程度。 (2)温度计。 温度计:(1)热胀冷缩。

(2)0℃;100℃;1。

(3)量程和分度值。

①充分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稳定后。 ③取出来读数。

物态变化:

(2)固态;液态;吸热。 吸热;保持不变。 吸热;一直上升。 液态;固态;放热。 温度。

(3)液态;气态;吸热。 蒸发;沸腾。 表面。内部和表面同时;剧烈。沸点。 (4)气态;液态;放热。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5)吸热。 放热。

巩固提高1. 38;不在。 2. 乙;-4;-10。 3. 液体表面上空的空气流动速度。 4. 熔化;吸;液化。 5. 汽化(汽化吸热);液化;液氨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6.(1)190℃。 (2)晶体。 (3)固液共存。 7.液化;放;上。8.A 9.C 10.D 11.A 12.C 13.B 14.D 15.答:(1)液化现象。

(2)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后降温液化形成的。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6.badcef

17.(1)100;不变。 (2)水银。

18.(1)慢。 (2)秒表。 (3)B (4)15。

第三章 光 现 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一:1.光源。 【练习1】D

考点二:1.同种均匀。 【练习2】光沿直线传播。 【练习3】B 【练习4】AD 例1.D 例2.光沿直线传播。 A 基础夯实

1.太阳、斧头鱼;月亮。 2.影子。 3.一条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4.光沿直线传播。 5.光的直线传播。

6.真空;3×108;3×105

。 7.早晨。 B 能力提升

8.A 9.C 10.D 11.D 12.B 13.C 14.C 15.C

16.答:无影灯是将若干个灯在灯盘上排成球冠形,形成一个区域较大的光源。某个灯照射不到的区域,其它灯能照射到。所以不能形成影子,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17.解: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υt=3×108

m/s×2.6s×12=3.9m×108

m

18.直线;直线;直线;直线。

19.(1)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所成像是物体的像。 (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4)太阳。

第2节 光的反射

考点一:2.(1)同一平面。 (3)入射角。 【练习1】50°;10°。 【练习2】A

【练习3】D 典例分析例1.B 例2.镜面。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60°;减小。 2. 60°。

3.光沿直线传播;光能发生反射。 4.光的反射;镜面。 5.反射;光滑。

6.打开;关闭;玻璃对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7. 75°;15°。 8.减弱;漫反射。 B 能力提升

9.B 10.B 11.D 12.A 13.C 14.C 15.B

16.提示:先过O点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注意画成虚线。然后过O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即为镜面的位置,最后画出镜面的符号。 17.(1)=;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看不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梳理考点一:1.光的反射定律。

2.(1)虚像。 (2)相等。 (3)垂直于。 【练习1】不变;可逆。 【练习2】(1)不能。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练习3】凹面镜;会聚;平行;可逆。 典例分析例1. 1。 例2.不能;虚。 例3.B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反射;平面。 2.不变;变小。 3.虚;6;漫。 4.平面镜成像。 5.将光线会聚到耳道中,照亮耳道。 6.6:45。

7.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B 能力提升

8.A 9.B 10.C 11.C 12.C 13.A 14.B

15.提示:①作箭头AB关于镜面的对像图形A/B/,注意辅助线与像A/B/画出虚线。

②先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然后连接A B/,注意辅助线与镜背部分连线画成虚线。最后补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16.(1)提示:先作反射光线a、b的反射延长线至相交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然后作S/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最后,补画出两条入射光线。注意辅助线与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的镜背部分画成虚线。 (2)提示:先作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至相交点A/,即为点光源A的像。然后连接AA/,注意画成虚线,并作AA/的垂直平分线,即为镜面的位置。最后,画出镜面的符号,补画出入射光线。同理: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的镜前部分为实线,镜后为虚线。

17.答:汽车在夜间行驶时,驾驶室内如果开灯,则车内物体会通过汽车的挡风玻璃成像在挡风玻璃上,影响司机的行车安全。

18.(1)较黑暗。 (2)玻璃板较厚,两个反射面反射光各成一个像。 (3)不变。

19.(1)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答: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它们的连线与是否与镜面垂直;用刻度尺测量出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选择方格纸更好。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4节 光的折射

知识梳理考点一:1.改变。 【练习1】D。

考点二:1.(3)小于;大于。

(4)不改变。 (5)增大。

2.可逆。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练习2】OF;OG;30°。 典例分析例1. 40°;50°;某种介质;空气。 例2. 反射;折射。 例3. D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折射;反射。 2.折射。 3.折射。 4.玻璃;空气。 5.反射;折射。

6.折射;虚;反射;虚。 7.浅;折射。 8.暗;一部分光被水面反射回去了。 B 能力提升

9.B 10.D 11.D 12.C 13.A 14.B 15.C 16.如图。

17.答: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18.(1)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3)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入射角相同时,折射不同。

19.(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小于。 (4)右侧。

第5节 光的色散

知识梳理考点一:1.橙;蓝。 2.绿。 【练习1】七种色光。 【练习2】光的色散。

【练习3】红外线;红外线。 典例分析例1.C 例2.B 分层作业A 基础夯实

1.红;紫。 2.直线传播;色散。 3.白色。 4.紫;红外;紫外。 5.强;吸收。 6.红外线。 7.紫外。 8.紫外。 B 能力提升

9. B 10.A 11.A 12.C 13.AC 14.B 15.C 16.B

17.答:(1)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山峰上大都积聚了皑皑白雪,它反射光的本领特别强,且高山上的太阳辐射了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灼伤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从而引起视力减弱,严重的甚至完全失明。

(2)生活中防紫外线的用品有:防紫外线伞、防紫外线眼镜、防紫外线窗帘、防紫外线隔热玻璃、防紫外线帽子等。 18.(1)红外线。

(2)红外线透视眼镜、红外线摄像头、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报警器、红外线灯、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望远镜等。

本章重点难点回放

光的直线传播:

(1)本身能发光。 (2)同种均匀介质。

(3)3×108

;3/4;2/3。 光的反射:

(1)同一平面内;分居在法线的两侧;等于。 (3)反射定律。

①相等。 ②垂直。 ③相等。 ④虚像。 光的折射: (1)改变。

(2)①同一平面内。 ②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小于。 ④大于。 ⑤不改变。 ⑥也增大。 光的色散——色散:

(1)红、橙、黄、绿、蓝、靛、紫。 (2)红、绿、蓝。

1.直线;在光的传播路径中点燃蚊香。 2.光的反射;光沿直线传播。 3.反射回来。 4. 2;3;不变。

5.反射;折射。 6.平面镜;沿直线传播。 7.紫外线;红外线。 8.A 9.C 10.B 11.D 12.D 13.C 14.AD 15.B

5

16.解:t=Sυ=3.8×10km×2

3×108

m/s

≈2.53s 17.如图。

18.如图。 19.如图。

图4-8 图4-9 20.如图。

21.倒立;变大;不变。

22.(1)完全重合;不能。 (2)相同;等于。 23.(1)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大小。 (3)不能;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 24.(1)45°;24°。

(2)入射角的增加量更大。

(3)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5.(1)减小。 (2)15.3~15.7。 (3)慢;几乎不变。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三)
物理总复习每课一练3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

A.安培 B.伏特 C.欧姆 D.焦耳 2.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桥在水中的倒影

A

屏幕上的手影

B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图片经放大镜变大了

C

D

图1

3.通常情况下,下列学习用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A.绘画橡皮 B.物理课本 C.铅笔芯 D.塑料刻度尺 4. 如图2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羊角锤

镊子

瓶起子

托盘天平

A

B

图2

C D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6.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炉子 B.电冰箱 C.电视机 D.洗衣机 7. 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载重汽车安装了 多排车轮

C

图3

刀的刃部做的

很薄 D

冰刀与冰的接触压道机的滚筒上

装上配重

B【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面做的很窄

A

8.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墨水瓶加盖 B.将新鲜苹果装入保鲜袋 C.将新鲜蔬菜存放在阴凉不通风的地方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1.下列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B.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m/s C.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º,则入射角为60 º D.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关于电和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4. 小莉根据下列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多选)

8

B. 用来熔化锡的器皿可以用铝制作 C. 体积相等的纯水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D. 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升高的少

4.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5.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一些同学患上了近视眼。他们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6.在冬奥会中,我国双人滑冰运动员申雪和赵宏博荣获了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图9所示,在他们共同向前滑动过程中,以申雪为参照物,赵宏博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7.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完全燃烧2kg的木炭放出的热量为J。

8. 一根阻值为100Ω的电阻丝,通过电流为2A,要想产生3.2×10J的热量,需要通电的时间为 9.小阳同学在某高山脚下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正确操作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4

验时发现,当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9所示时,水正在沸腾。由此小红有了新的发现: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或“低”)

1.如图12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在图12中画出

球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 2.如图13所示,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3.如图14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 4.如图15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h。

A

B

图12

图15

5.小强的奶奶有一块玉石,小强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

图13

图14

了玉石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石的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6 所示,玉石的质量是 g。

50g

10g

N

0 1 4 图16

(2)将玉石放入盛有50ml到如图17所示的位置,则玉石的体积是

乙 甲 (3)玉石的密度为 kg/m3。

图18

6.图18甲是小玲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她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的自由端,将质量为3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在

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8乙所示,请你根据小玲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g取10N/kg)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1.小明和小丽合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图20为小红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此物属于(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凝固点为℃。

7 6 5 4 3 2 1 t/s

图21 图20

3.图21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在0~4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 路(选填“1”或“2”),在0~4s这段时间内,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1路 2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小林同学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x的阻值”的实验。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图22中的实物。

图23

(2)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放在滑动变阻器的 端。(选填“A”或“B”)

(3)滑动变阻器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3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为,此时电阻Rx的阻值为 Ω。

1、小青同学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他先保持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不变,并进行了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动力F1跟阻力F2之间的关

2.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帕斯卡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压强 D.功 3.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蜡烛通过小孔亭子在水中成像

成像

A B

4.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玩具虎在镜中成像

C

图1

美羊羊图片被 凸透镜放大

D

A.铁丝 B.橡胶手套 C.陶瓷碗

D.玻璃杯 5

、图

2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食品夹

A

橇棍 B

图2

钳子 C

核桃夹 D

6.将放在冰箱中经过冷藏的瓶装矿泉水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外表面会有小水滴生成,这些小水滴是通过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熔化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打气筒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8、下列事例中,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刹车时,闸皮压紧在钢圈上 B.矿泉水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D.轮胎制成凸凹不平的花纹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四)
物理提优一

物理提优一

一、选择与填空题

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R=U/I,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为零时电阻就等于零 B. 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没有电流通过时就没有电阻 C. 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14-16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如图14-22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

A. UAB>UBC, IAB<IBC B. UAB<UBC, IAB=IBC C. UAB>UBC, IAB=IBC D. UAB=UBC, IAB<IBC

4.如右图电路,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表读数的变化是 ( ) A.电压表读数增大 电流表读数增大 B.电压表读数减小 电流表读数增大 C.电压表读数不变 电流表读数不变 D.电压表读数增大 电流表读数不变

5.如图14-31所示,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电路中两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B.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C.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增大 D.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减小 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保护电路.

7.在电压U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R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I越______。两个电阻R1和R2(R1> R2)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R2的电流。

8.如图14-11所示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像。从图像可知,电阻R1____R2(填“>”、“=”或“<”)。

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由断开到闭合时,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 ____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 ___ A。

二、实验与探究题

11.小明同学做电学实验,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3电阻的大小,依次记录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12.做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1)

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物态变化一课一练】

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能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主要作用 (3)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13.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电流表的读数是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____Ω。

(3)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

①写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们已经学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1)请你在下边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2)①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________法。

②图14-12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是______图;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图。(填“甲”或“乙”)

15.南京市某中学初三年级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图23—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小灯泡标有“2.5伏”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U和I

图23—甲

图23—乙

(1)根据实物图,在右边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格中的空格处,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欧(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3)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表明_________.

三、计算题

16.如图14-13所示,在AB间接入R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8A;现用R2替换R1,已知R2=2R1,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原来的1.5倍,求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17.在图14-28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l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

徐汇区3.不同的物理量具有不同的意义,下列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 ) A.内能

B.比热容

C.热量

D.温度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5厘米时,所成的像

( )

A.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8.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水平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小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4中的( )

乙甲乙 甲乙甲乙甲乙甲乙甲B甲乙 A. B. C. D.

图4

21.在图10(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2A

字样,电流表表盘如图10(b)所示。闭合电键,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为0.3安。求: ①电阻R1的阻值。

②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角度恰好相同,求10秒钟内电流对电阻R2做的功,并求上述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

(a) (b)

图10

11

22.如图1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金属容器A、B,每个容器质量为0.5千

克,底面是边长为0.1米的正方形,高为60厘米,分别装有2千克的水和3.0×10-3米3的酒精(ρ

酒精

=0.8×103千克/米3)。求:

①水的体积。

②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③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立方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是否有可能使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达到p水>p酒?若有可能请算出金属立方体体积的可能值,若没有可能,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实验目的 (4) (选填“相同”或“不同”)。

24.如图13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首先要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 (5) 放一块 (6) 作为平面镜。如图14所示,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光具座上“60厘米”刻度处),为了验证u>2f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在光具座上 (7)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蜡烛,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时在 (8)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找像。

A

B

图 13 图 14

26. 小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电源电压是1.5伏的整数倍(即电源由几节干电池串联

物态变化一课一练(五)
3.4升华和凝华

※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

2.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 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学习过程 (一)升华

1、概念: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请写下来: ⑴ ⑵ ⑶

3、升华 热

(二)、凝华

1、概念:物质从 2⑴⑵⑶

3、凝华 热

(三)、物态变化总结图

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成长!

1、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露: 雾: 霜:

2.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___ 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表面(选填“内”或“外”).

3、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4、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__________而成的. 5、用久了的白炽灯会变黑,在变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

6、2011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7、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8、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9、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10、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11、下面所说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 C.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1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升华和凝华 B.凝华和液化 C.汽化和熔化 D.液化和升华

完成等级: 组长签字:

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52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