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列表
南明
注:明太祖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与安宗葬处不明,景泰陵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绍武陵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永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十三陵。 皇帝画像:
明朝皇帝一览表
明朝皇帝列表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明朝皇帝表】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明朝皇帝表】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明太祖洪武皇帝名朱元璋,元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九月十八日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东乡,父朱世珍,母陈氏。幼名重八,后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幼时家境贫困,投于皇觉寺为僧。其时正值元末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奔郭子兴。不久,返回故里招兵买马,自成一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亳州称帝,朱元璋被委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三月,率军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第1篇:土司制度
大多土司的隶属关系属宗族关系
划定隶属关系时,“令覃、田、黄、向诸大姓各有所属”。(《蛮司合志·湖广》)施州所属田、覃二姓,自“永乐以来,二氏子弟分为十四司,传之后世”(同治《来凤县志》),此即“部领蛮落”(万历《湖广总志·兵防三》)之制,其目的,在于维护土司对土民的世袭统治。
始行长官司与蛮夷司分设之制。宣德二年(1427年),设剑南长官司,隶忠路安抚司;摇把峒、上爱茶、下爱茶三长官司及镇远、隆奉二蛮夷长官司,皆隶东乡安抚司;东流、腊壁峒二蛮夷长官司,隶散毛宣抚司;西关峒长官司、西坪蛮夷长官司,隶金峒安抚司。土司武职,“皆以其酋长为之。先是,忠路安抚司等各奏,前元故土官子孙牟酋蛮,各拥蛮民,久据溪峒,今就招抚,设长官司,授以职事。兵部以闻,帝以驭蛮当顺其情,宜有等杀。兵部议以四百户以上者设长官司,四百户以下者设蛮夷官司。元土官子孙量授以职,从所招官司管属。皆从之”(《明史·湖广土司列传》)。这种以四百户作为区分长官司与蛮夷政司之法,从此作为一代定制推行全国,并为清朝所承袭。
鄂西土司的各项政治制度
土司官制及承袭。元、明、清三朝代的土官官职,可分为文官属与武官属两类。鄂西地区土司的职官,属于武官属。按其职位尊卑,入流的大致有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其秩位品级与各司官位多少,则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差别。到了清代,宣慰使司为从三品,宣抚使司为从四品,安抚使司为从五品,长官司、蛮夷长官司为正六品。土官之属,有同知、经历、都事、吏目、儒学、教授、训导,皆以流官为之。清朝还设有土游击(从三品)、土都司(正四品)、土守备(正五品)、土千总(正六品)、土把总(正七品)等。以上均为朝廷命官。在土司统辖境内,还可自行任命官职,其职务有总理、家政、舍把、旗长、亲将、总爷、峒长、寨长等职。这些职务一般都由土司家族成员担任。
承袭,土司同封建帝王一样,子子孙孙世代相传,以保持独家统治特权。鄂西土司的承袭制度为封建世袭制,“所设宣慰、知州、长官,不问贤愚,总属世职”(《永顺县志》卷3),这种承袭制度是从古代发展而形成的,“自相君长”成为后世授世职的基础。到“唐初,溪峒蛮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宋参唐制……其酋皆世袭”(《明史·湖广土司列传》)。唐宋王朝,通过控制少数民族首领来达到控制少数民族人民的目的,沿用“以夷治夷”的羁縻之法,一律实行世袭,并用政令把世袭固定下来。后来,元王朝总结前代控制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经验,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千户、百户等官职封予各少数民族首领,并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立土官,逐渐形成土司制度。明参元制,对湖广等地土司的承袭办法、手续作了严格的规定:“土官承袭,务要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移付选司附选,司勋贴黄,考功附写行止。类行到任,见到者,关给札付,颁结诰敕。”作为湖广都司所辖的鄂西地区土司,也一循其例。
“承袭须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明史·土司序》),这种承袭制度具有密切特殊君臣关系的作用。封建王朝由上而下进行控制,使土司臣服于王朝,土司接受册封后为朝廷命官,取得了对土民统治的合法权。封建王朝坚持“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之时,需要土司向新王朝贡表“投诚”、“归顺”,换取新王朝册封与颁发新的印信,才能成为新王朝命官。新王朝刚刚建立时,这样做对稳定边疆社会秩序、笼络少数民族首领都有好处。袭职者应持有袭职依据,这种依据元代为金、银、铜牌,明代为铜印,清代除土司印外,还需持有号纸。尤以清代的号纸最为完善和严密。
朝廷对袭位者是谁,一般没明确限制,原则上是“其子弟族属、妻女,若婿及甥之替袭,胥从其俗。”(同治《来凤县志》)多数是父死子袭,子死孙袭,代代相传。土司有子则长子袭,无子则弟或婿、妻以及侄辈都可袭。
土司承袭的年龄朝廷也有所规定。明代规定为十八岁,清代改为十五岁。年幼不能承袭,必须由本族土舍或母能抚孤治事者护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孝宗规定土司职官子弟,凡要承袭土职者,必须入学。不入学者,不准承袭(《明史·湖广土司传》)。自此,鄂西各土司均办学设馆,请汉学儒师任教,并派子弟去外地学习。
第2篇:民国云南土司制度初探经过清代的改土归流,云南境内的土司只剩下22家。土司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的边境沿线,即当时的中(甸)维(西)沿边、腾永沿边、澜沧沿边、思普沿边和河(口)麻(栗坡)沿边5个边境地区。
民初,土司制度不仅与“三民主义”背道而驰,而且阻碍着民国政府在边疆统治的深入。因此,改土归流之议再起。但民初政局动荡,中央政府对此毫无兴趣。云南边疆全由各“督边大员”相机行事,能改则改,能留则留,各地情况不尽一致。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统一,英帝国主义者又在云南边疆制造了“班洪事件”,云南改土归流之议再起。当中央迭令改流时,云南地方政府提出,“首应提倡文化,普遍施以教育,并须移植多数人民充实边地,由多方面开发生产”,“当务之急乃是兴办学校、修筑公路。但此非一时能办之事,且耗资巨大,故特采渐进办法,一面分划土司地区加设行政官吏,一面于二十三年由民政厅长丁兆冠厘订各土司地方行政建设三年实施方案”,继续实行“不改之改”的政策。
总之,民国中期改土归流的主要内容仍是“存土置流”,这虽然进一步加强了流官在土司区的统治,进一步削弱了土司的职权,但终未能废除土司制度。直至抗战爆发以前,云南地方当局基本上维持了相同的政策,即通过设治局来进行统治,逐步削弱土司权限,但对各土司及上层仍予以安抚笼络,土司名称仍如其旧,文职有土知府土同知、武职有土守备土千总等类,均由省有关机构予以认可。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大敌当前,难以再继续“改土归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政府对土司制度的改革问题又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政府方面,《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废除土司制度的批复给省政府的报告》中说:“查土司制度,在现行法令中,已不复存在,即应渐次废除,以符现制。”“土司身后不许子孙承袭,以达逐渐废除之旨。”自后各司继承人呼为“代办”。代办的出现,使土职及土官政权发生一点微弱变化。即代办虽仍长其民,但已不是国家正式任命的世袭土职,而近似明清之舍,其衙门也不再是国家法定的地方一级政权机构。而且云南政府对“出缺”的土司不再予以承袭。这自然遭到了土司们的极力反对。为了保留土司制度,各位土司联合一致针对“改土归流”统一了看法与行动
。为此,土司们召开了几次大集会。正因为土司们的反应过于强烈,云南省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也在《关于暂不废除土司制度的建议报告》中提出:“查土司制度,自不容于今日民主之时代,唯诚如原案主张,不宜操之过急,否则外诱之分子既多滋生事端,即有如为丛驱雀,况当此之严重之戡乱时期,尤宜以怀柔政策,争取内向团结。……即由土司暂行分层统制,较县局统制为有力量,且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我各级政府,但求六辔在手,控制土司,随时宣导,渐纳之于正轨,即可收即之效。边陲既安,我政府即可无外顾之忧,所有部队,可多调赴戡平匪乱。一俟戡乱结束,时局澄清,即不难以一纸公文,便如以律令之行也。”“严重之戡乱时期”确也道出了当时云南省政府的几分苦衷和实情。
到1949年8月,整个国民党政府面临全面崩溃,当时云南省政府派往滇西的军队指挥官余建勋提出的《土司政治改革纲要草案》也就力主缓和:“为适应边地特殊情形,司官制度,仍旧保存,惟继承法统,应予改善,凡司官出缺,有子成年,其能力可以继任者,仍由其子继任。”“县局对司署居于监督指导地位,不必强令土司政制与内地完全划一,致生干预。”这个草案实际上为民国时期在云南边区前后推行三十余年改土归流的历史打上了一个句号。
由此可见,抗战胜利后,云南改土归流的情况是:政府方面是“有心无力”,虽仍有改流之想,实际上无法采取有力之措施,土司们则从他们一贯的立场和自身利益出发,坚持要求保留土司制度。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边疆土司制度终于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由新中国去解决。
第3篇:恩施州土司与土司制度自元朝开始,恩施地区实行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也称“土官制度”。统治者当时在恩施推行的土司制度,是为了“以夷制夷”,也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管理统治的羁縻制度。土司由朝廷颁发印信,每年需向朝廷进贡,并有征调赋役的义务。土司实际上就是本地的土皇帝,其地位世代相袭以保持独家统治特权。他们掌握着军、政、经济、文化及诉讼、刑罚等。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军事上实行土兵制度,以种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农奴组织成土官武装。在土司制度下的百姓皆为农奴,他们没有土地,除了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和当土兵外,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这种封建农奴制,就是土司制度的经济基础。
恩施地区土司以明代为最盛时期,当时的大小土司35个,其中宣抚司4个,安抚司9个,长官司17个,蛮夷长官司5个,这些土司的品级也时有变动,有时为宣慰司,有时为宣抚司、安抚司、或降为长官司。明末清初土司制度走向衰落,清王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后,土官制度方宣告结束。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存在数百年之久,如今仍有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主要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如久负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容美土司保留下来的万人洞、万全洞、九峰桥、百顺桥等。在这众多的土司遗存中,唐崖土司皇城遗址是目前全国土司历史文化古迹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该遗址依山傍水,气势恢弘,其占地面积1500余亩,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共历经了三朝四百余年。明天启年间朝廷赐建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的牌坊位于土司城中央,威严的土司墓位于土司城后部的玄武山下,墓门外石刻精美,厅门壁嵌有八扇石门,后部为灵寝,并排四间,整墓全石结构,其精雕细刻堪称土墓之冠,显示出了土家族独特的墓葬文化,它将恩施州民族历史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
在近十几年的抢救性发掘和收集、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高价值的文物,其中有施南土司以金凤冠为代表的各种文物78件和以容美土司的“河图洛书”、“大日如来佛”、“土司大铜钟”、“土司官印”为代表的文物近千余件。这一大批文物已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是一种封建领主制度,虽比封建制度落后,但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4篇:藏医藏传佛教及土司制度“布达拉宫不是由人建造的,而是长在那里的。”还有比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更精彩的描述吗?罗布林卡的小导游不以为然,撇撇嘴说:“西藏人认为,布达拉宫是火焰,红宫是跳动的火苗;拉萨河是酥油。”
谁的描述更真实?坐在布达拉宫广场前,身份的差异成为无可抑止的困惑——藏人、外来人,谁更能认知、描述并解释神秘的西藏?
82年前,法国妇人亚历山德莉娅·大卫-妮尔经过8个月跋涉,终于渡过拉萨河,布达拉宫就在眼前……回到巴黎后,“法国人如同对待女英雄一般热烈欢迎她”。在布达拉宫广场,大卫-妮尔曾经激动当然可以想象。不过,她那本引发法国人欢呼的《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在这里已经到了高潮。是神秘的拉萨以及布达拉宫,还是接近神秘拉萨的过程让法国人狂热?大卫-妮尔给我们最深刻的提示是:在传媒时代,观察者更容易成为戏剧的主角,而拉萨与西藏只是她的舞台。
很遗憾,我们不是藏人,没法逃遁的身份是外来人。我们有可能接近并认知西藏吗?或者,首先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必须杜绝自我表演,以及由此衍生的观光客般对亮晶晶的西藏片断的热衷,让西藏成为主角。这是一个挑战。
布罗代尔的“内层地理因素对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可历时千年,所呈现的时间最长,漫长得令人完全不易觉察”,可以被当作一个方法论。由此而观西藏,发源自“神山”冈底斯山的雅鲁藏布江最为引人注目。源头亦在此的还有印度河与象泉河(苏特里杰河)。由北而南,怒江、澜沧江与金沙江都穿越西藏。但是,看起来,西藏人对人类文明根本的河流,并没有对神山那般充满敬意。更多被观察被记录的是:“(西藏人)每当到达一个山口,便脱掉帽子,向山神默祷,然后往石堆上抛一块石头作为祭品。插在石堆上的两个木杆间系着一根绳子,上面挂着五彩的经旗。这些旗子上印满了经咒,被山风吹拂着向远方的天际飘扬。这时,行人会大叫一声,并倾听群峰间传来的阵阵回声。作为临别礼物
,可以在旗杆上系一块旧布,就这样把自己的奉献留在多风的高山上。”【明朝皇帝表】
高山与河流的这种分别,稍有例外的是从北而南注入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拉萨河。这一西藏故事的核心河流,其例外甚至也不是河流本身,“它的上游有热振寺,建于公元11世纪,是喇嘛教的教派噶当派的发源地。在富饶的彭波河谷中,坐落着达龙寺,它始建于1178年,一度是西藏地方宗教和政治的大本营。止贡河流入拉萨河东部的拐弯处,这条河的名字来自一度影响巨大的止贡寺。该寺建于1177年,是噶举派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根据地。随后,拉萨河蜿蜒曲折地绕过拉萨南郊,这里有著名的三大喇嘛教寺院:甘丹寺居东,色拉寺位北,哲蚌寺处西。拉萨正西,拉萨河的一条南向支流的上游有楚布寺,是噶举派另一有影响的分区教派的据点”。
在那些被研究者称为“写本”的西藏典籍里,没有留下描述山川与河流的空间,有的是寺院与教派。上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英文秘书柳祺在与西藏人讨论民主的定义后,西藏人总结说,“我们的政府是由神组成,被神统治,并为神服务的政府”。
在这一境况里,那位罗布林卡导游的描述,其实更“真实”,也更容易得到认同——对布达拉宫,一座建筑的奇迹,意大利藏学专家图齐的解释是,“建造意味着按照祭坛的模式来重塑世界”。丹麦建筑师克鲁德·拉森(KnudLarsen)在他出版的《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里,从建筑专业的角度发现,“在藏族宗教建筑物中,内外空间的对比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猜测:受建筑材料和施工限制的建筑师仅仅在内部空间展示了他的真实的构思”——在这里,在内部空间,几乎每一个参观过布达拉宫与大昭寺的观光客都能体会的事实是,“似乎过分地被表现和装饰,这个空间每一个界面都挂有壁画、金属工艺品、木刻、唐卡和装饰性的纺织品。这种势不可当的结果也许真正强调了崇拜的体验,一个神殿内部代表了神在天上的住所,一个在每一方面都与生俱来的富丽世界,而且显示了赐予他们的无限富足”。因此现实,克鲁德·拉森的结论是,“在西藏,正式的公共空间并不存在”。
看起来,真实的西藏人消失在“被神统治,为神服务”的轮回里了,“内层地理因素”对历史的影响,至少目前尚不是西藏人的兴趣。
神的降临,以西藏人的观点看,他们定义为松赞干布时代,这位赞普被认为引进了佛教。从事实与学术的层面,这一观点未必不值得讨论。不过,纵观西藏历史,真实改变施主与福田关系,创造性地建立宗教权力逻辑与权力事实的,是萨迦派的八思巴。1260年,年仅26岁的八思巴被忽必烈皇帝封为国师。4年后,忽必烈迁都燕京,又命八思巴以国师领总制院事,管理宗教事务。蒙古人与西藏组成世俗—宗教联盟,自此,“驾驭着整个中国,而且一直延续下来。即使内地无数次地改换皇帝”。曾经与唐朝有过无数次对边疆争夺的吐蕃(西藏人),因为佛教或者神的降临,当蒙古人进入时,柳祺感叹,“蒙古人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士之国,而是喇嘛之国,或者是精神导师之国了”。有趣的是,当八思巴获得至高无上的国师地位与权力5年后(1265年),但丁出生于意大利,53岁时,但丁完成了他杰出的《神曲》。薄伽丘在《但丁传》里这样评论:“但丁,甚至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被某些人称为诗人,被另外一些人称为哲学家,还被另外一些人称为神学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描述:“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这层纱幕由宗教信仰、毫无根据的幻想、和先入为主的成见织成的。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己。”这一文艺复兴的开始,始自但丁的发现,“人世间的幸福,可以通过道德的和精神的实践而获得;天上的幸福,则需要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仁爱的德行生活才能获得”。之后,神圣世界让位于世俗生活,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
至少在尝试对西藏做出自己界定的欧洲藏学研究者那里,“中世纪”是他们乐于用之测量西藏的一个坐标。
法国藏学专家石泰安引用科尔布恩的中世纪社会制度标准:“主要的关系是君主和臣民的关系;政治活动取决于为数有限的人之间的个人关系,政治权被看作是一种私人财产;各种职务(军事、法律等)之间的区别相对不大;贵族中明显的等级差别;领地一般是君主为犒赏某些人的效劳而赏赐的土地。”以此标准,石泰安给出的判断,“笼统而言,这些定义也完全适应于西藏”。不过,石泰安这本藏学专著《西藏的文明》,即使出版于1962年,他在书中也谨慎地宣称,“这并不是说西藏文明仅仅是作为另一种样板,或者是以一种人们已经很熟悉的制度的新例证,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神圣/世俗,二元对立的概念使立论者无论选择赞美还是批评,都会依循一个方面建立自己的逻辑起点。在这种情势下,似乎进化论史观更具意识主导性。那本被誉为,“如果你一生中仅仅只愿读一本关于西藏的书,那么,你就读读戈尔斯坦的这本书吧!”——《喇嘛王国的覆灭》核心的诉求便是,“覆灭的原因”。戈尔斯坦理解的原因,“寺院集团在噶厦政府中竭力阻挠实现现代化,在他们看来,现代化既有害于寺院生活的经济基础,也不利于西藏佛教‘价值’垄断”。
解释系统的建构,真实西藏,看起来是个令人绝望
甚至需要放弃的命题。
回到“写本”,回到西藏典籍,梳理众多藏文典籍而成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以及被译成汉文的那些西藏高僧传记,符合强调信史,把历史研究变为“科学之历史”的德国史家利奥波德·冯·兰克所习惯的主题方向:政治与战争。这是一个已经被超越了的过窄的观察向度。在此种历史观念的教导下,兼有“神治社会”的遗留惯性,“超自然”是西藏人真正的兴趣,对此经典的描述是,“他们习惯于用提问的方式开始攻势,在钦佩对方深奥精确判断的同时,含而不露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扯到超自然的话题,他们会无休止地列举西藏盛产的奇人怪事,让你大开眼界又不可思议。”——所以,无论西藏人,还是外来人,西藏仍有待发现。
寻找西藏的谜底,或者说接近西藏的过程,像审视法国人是“神秘的拉萨还是接近神秘拉萨的过程让法国人狂热”一样,来审视我们曾经的种种发现,或许结果不再那么令人沮丧。在那本力图摆脱意识形态控制,却最终被控制的《东方学》里,爱德华·W。萨义德的定义可以让我们重新理解我们所发现与解释的西藏:“每一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自我身份的建构——因为在我看来,身份,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法国的还是英国的,不仅显然是独特的集体经验之汇集,最终都是一种建构——牵涉到与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总是牵涉到对与‘我们’不同的特质的不断阐释和再阐释。每一时代和社会都重新创造自己的‘他者’。”
或者,西藏当下更具解释力的价值,是作为“他者”的存在。观光客、记者、研究者发现西藏以及不断的阐释与再阐释,其目的是为了“自我身份的建构”。似乎,神圣、世俗结构,可以因此而在更温和的态度下被重新使用。
当然,在这种情形之下,那些对西藏轰动或不轰动的发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建构的历史、社会、学术和政治过程,就像一场牵涉到各个社会的不同个体和机构的竞赛”。
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对布达拉宫还有一段容易让人忽略的叙述:“它恰到好处地缺少一棵大树或是一座高山那样的匀称美,但是这种显而易见的漫不经心的芜杂先是突出了红色的中央,继而突出了宫顶金色的亭阁,于是人们的目光被自然而然由不重要之处引到了它的精粹所在,人们的目光和心灵都被牵去了。”那将“人们的目光和心灵都牵走了”的宫顶金色的亭阁,下面是各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这一大体量的建筑,我知晓这一事实后,震惊查普曼无意识的发现,更震惊西藏建筑师的天才——各位达赖喇嘛的肉身就在这金亭之下的灵塔之中。任何一个西藏人都会告诉你,达赖喇嘛是观世音菩萨的转世。
也许,即使很偶然,外来人也有可能一窥神秘西藏的真相。
建筑认知实习总结
当我知道即将要到北京实习的时候,心中便充满了喜悦和激动。那天晚上是我这学期最精神的一次,我在细致的准备着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脑海中勾勒着沿途的美景、北京的繁华街道、首都的各式建筑等等。时间不知不觉在溜走,我便和同学拉着行李往校门口走去,这时我突然发现夜晚的理工大校园格外宁静美丽,特别夜里刚刚被雨水洗礼后。慌忙中,我和室友坐上了出租车,坐在车里,由于视线受到阻隔,所以看到又是一番别致的景象……
2015年06月28号00:13火车开始缓缓离开我熟悉的街道,我坐在车中静静的观察这熟悉却又陌生的一切,我在心中默默的想着,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而且是从淮南出发,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由于是夜晚乘车,大家都在休息。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北京,第一天下午大家就在旅馆休息了。期待着第二天的正式实习,GO!
我们第二天主要是先观光天安门广场、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北京故宫为汉族建筑之精华。北京紫禁城(故宫)为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故宫建筑群中,体现了汉式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
(1) 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华表以确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天安门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
(2) 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3) 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4) 屋顶正脊两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质兽头装饰,戗脊上饰有若干陶质蹲兽,歇山式屋顶(中和殿)有宝顶。
(5)斗拱檐桁额枋表面刻画不同的图案和花纹,有动物纹样如龙凤狮虎鸟兽虫鱼,植物纹样如藤蔓葵荷花草叶纹,自然纹样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气,几何纹样如方形菱形回纹雷纹,文字花纹如福寿喜吉纹,器具花纹如钱纹、元宝纹等,收美观与防腐双重功用。其它如悬鱼、窗棂、栏杆、壁画、天文板、藻井、隔断等装饰纹样多种多样。
(6) 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下午我们便到恭王府参观。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20世纪90年代,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15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各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第三天,我们上午主要参观了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5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下午主要参观了圆明园和鸟巢、水立方。圆明园(Yuanmingyuan Imperial Garden)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为西洋兼中式皇家风格园林,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清朝三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并被放火焚毁,今仅存遗迹。最后,大家一起去了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四环中路的北部。具体的范围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四环中路,东至安立路、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与北辰西路。森林公园占地680公顷,国家体育中心占地405公顷,两者相加1085公顷,在行政区划上归属于北京朝阳区的大屯乡与洼里乡。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北京北中轴线端点,占地面积315公顷,是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延伸,意喻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延续。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区域内有完善的能源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举办北京2015年奥运会的主要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廊。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政府委托目前负责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奥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地下车库、地下空间及下沉花园、中轴铺装、龙形水系、中轴树阵、景观绿化、规划一~六路、演播 塔、赛时停车场、娘娘庙绿化、暗挖通道等12项工程。
到了第四天,我们主要参观了雍和宫以及798。上午,我们去了雍和宫。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雍和宫(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 角,清康熙三十三年 雍和宫 (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然后,下午便去了798。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798除了指数字以外,一般指北京798艺术区[1],或称大山子艺术区、大山子798厂艺术区等,艺术区的名字是由北京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的名称沿用而来。同时,798也指这一艺术区引申出的一种文化概念,以及LOFT这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国营798厂等电 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最后,我们去了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由荷兰人雷姆·库哈斯和德国人奥雷·舍人带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15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列的有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50亿人民币建成,其中北配楼在2015年2月9日元宵节的火灾中严重焚毁。2015年10月底开始进行修复工作,竣工后,已成功得到验收。央视体育频道于2015年6月5日率先搬迁到东三环的新台址办公,并在新台址进行伦敦奥运会的赛事转播。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地处CBD核心区,占地 19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项目建成后,中央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该建筑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荷兰人雷姆·库哈斯担任主建筑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将建五星级酒店,CCTV大楼主要由两部分功能组成,即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酒店设置在CCTV大楼主体内。大楼的四五层内设酒店大堂及餐厅、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动场所。大堂上部南北两侧为300间客房合围成的中庭,主楼顶部为酒店的风味餐厅。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5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名列其中。美国《私家地理》杂志最新发起“2015最受读者青睐的全球新地标”评选活动,被读者列入“全球顶级摩天大楼”前五强的有伦敦的瑞士再保大楼、纽约“New York by Gehry”公寓大楼、瑞典旋转大厦(Turning Torso)、迪拜哈里法塔以及北京的央视总部大楼。
最后一天。我们主要参观了国家大剧院、前门大街、国家博物馆以及天坛。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最后参观的便是天坛了。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高超。
这次北京认知实习的过程中,建筑的同学们团结友爱,相互照顾;在学习上,相互督促,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经过短短的五天认知实习,同学们了解到了许多,也认识到了许多,为首都的风景、建筑、街道所迷恋,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简而言之,就是来到北京真是不虚此行,而且也增加了大家的交流,促进了大家彼此之间的友情,可谓是收获颇丰。
第1篇:北京考察心得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非常向往的地方,总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去一下北京实为人生的一大遗憾。 终于,我们年12月19日晚,跟随秦老师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为期五天的考察学习拉开了序幕。
在火车上,同学们各个兴奋不已,20日早晨终于到达北京站,尽管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可是还是挡不住同学们喜悦的心情,我们跟随导游第一站就来到了798艺术区。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的北京798艺术区,云集了众多的艺术、文化界名流,众多的艺术机构、众多的时尚企业,我们都被这里的艺术气息给深深的感染了。 在798观赏了数小时后,去了 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的北京天坛,在中国,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
现“天”的至高无上。我们突然感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傍晚,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北京3环丰台区的一家宾馆入住。
经过一晚的休息,21日,我们7点半集合,准时出发,目的地是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故宫有四个大门,故宫的正门叫“午门”,俗称五凤楼,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在故宫里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的同时,还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让我们仿佛回到过去,难怪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紧接着 ,我们又来到了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它利用昆明湖,王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 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天然山水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我们正好赶着阳光明媚时,可看到风吹浮云,湖面光影变换,如果可以,真想在这绿茵茵的湖上划着古风浓浓的画舫。走在长达728米长的长廊上,观赏着廊上14000余彩绘,感叹古人的妙笔美画。
22日清早,我们直奔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观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外观人民大会堂,同学们纷纷照相留念,看着天安门广场前迎风飞扬的五星红旗,让我们肃然起敬!
随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离天安门不远处的首都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博物馆就觉得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感。在这里看到了各类文物,许多原来只有在书上才能看到的稀世珍品,如今能真实的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感到着实的兴奋。整个博物馆分为新展览馆,佛像展厅,玉器展厅,瓷器展厅,书房展厅以及镇馆之宝,天下珍宝数不胜数,将我的眼睛喂的饱饱的。
23日安排的首先是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又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下午去闻名世界的长城。军事博物馆的金碧辉煌,气势巍峨不愧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
一进展厅便是各种飞机装甲车辆,舰艇等等,二楼分为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三楼有抗美援朝战争馆及古代战争馆。给我印象最深的事位于中央北大厅的兵器馆,它陈列了世界20多个国家生产的近2000件各种武器,被誉为“兵器的王国”看的让我叹为观止。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来到了有名的居庸关,它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非常险峻,有的甚是平缓,果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登上长城时才知道为什么叫“爬”长城了,真是要一步一步的爬,爬的满头大汗,跑到可以俯瞰下面绵延的长城时,忍不住想大声呼唤,呼唤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古人是怎样的完成的呢?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十分复杂精细,这又反映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啊!它凝聚了千千万万劳动任命的汗水和血汗,使它成为了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在从长城回宾馆的路上,经过了鸟巢和水立方,看着这些巨大的建筑,不得不感叹我们的祖国现在越来越强大! 24日,这是我们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了,花了半天的时间泡在中国美术馆,这个艺术的海洋里,和想象的不同的是,以为也能看到世界名人的名画,看到的大多是中国的当代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作品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生活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增强我们的眼界,给我们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素材,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 下午我们去了北京有名的西单,同学们逛街的逛街,购物的购物,开心的结束了北京的考察。
我感觉这一趟艺术考察之旅有很大的收获。通过五天的考察,我初步了解了当代艺术在北京的生存现状,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和需要的。在赴京期间,我们都在走访那些艺术家聚集的艺术区。北京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因为这些艺术家的到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北京成为中国从事艺术事业最好的地方。很多东西是我们在衡水和其他地方所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而当代艺术,在北京也拥有得以生存并蓬勃发展的条件,很多艺术家在北京这个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式。从这一点上来看,我想,北京是艺术家的天堂。在发展中的北京,
我们真实感受到北京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化都市繁荣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巨大鼓舞,激励我们向上奋进,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2篇:北京考察心得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我们新疆班的爱国主义情操,丰富岗前培训的内容,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两天北京旅游活动。我很荣幸的得到了本次学习与考察的机会。
年5月3日晚12:00分,在冯书记、班主任郑玉杰老师等其他领导与李队、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近六十人乘坐了开往北京的旅游大巴。4日凌晨3点半到达了我们盼望好久的北京——天安门。下车的时候同学们虽然一路上有点累,但还是很兴奋,在车旁吃了简单的早点我们就到了天安门广场。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唱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今天我终于来到了这里。天安门城楼上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凌晨5点十分我们参加了升旗仪式,然后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导游告诉我们:"人民英雄纪念碑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建成的,要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然后我们在那里照了几张照片做留念。
导游陆续带我们参观了故宫,每一处都是一道风景,观光人员如潮。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由得让大家感叹中国古代的“皇家气势”,跟随者导游的讲解,大家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皇家宫殿的雄伟,园林的精致,无不显出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中午我们在北京葡萄沟清真餐厅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午餐,便向八达岭长城出发了。在车上睡了片刻之后,终于到了长城脚下,哇!人可真多,当年毛主席一声不到长城是非好汉的名人广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好汉”,兴旺了北京的旅游市场。跟着如织游人,我们一边拍照一边往上走,在这条闻名世界的中国古城堡上遥望远处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带着兴奋和一天的疲倦开始如梦。
第二天早晨吃过便当,开始了在颐和园的旅游。颐和园这个园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舒展大气。山就是山,虽然不高,但是占地广,不是那种局促的小土堆小假山,再加上长满了无数粗大的各种树木,没有荒野的凄凉,叫人百看不厌。水也就是水,那么大的湖面,盛开着那么多的荷花,其间有游船随意飘荡,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非常壮观。吃了午饭在车上睡了片刻就到了鸟巢。我们下了车第一眼就看见了高大宏伟的鸟巢,它的外形别致壮观美丽,像一个巨大的鸟笼坐落在北四环外。鸟巢,年奥运会的主场馆。导游给我们讲解如今的鸟巢是国家体育中心,外观造型与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依旧是那么奇幻、美丽、让人颇有几分联想。鸟巢外观上果然就像一个巨大巢穴,中心是空旷的操场区,周围环绕着建筑。外表面是很多钢材料互相以不规则地交织分叉链接,仿佛一根根树干。我们在鸟巢周围照了几张合影就依依不舍得的离开了。
通过本次旅游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感谢领导组给了我们这次绝好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接受教育的经历与感受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我们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做好以后各自的岗位工作。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第3篇:北京考察心得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来到了首都——北京,北京是每个中国人都向往想去的地方,更是我一直都神往的地方。北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拥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这次市委党校组织到北京丰台区委党校和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学习考察,我很高兴。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诞生六十一周年,十月的北京处处充满着节日、谐和、欢乐的气氛。
北京作为祖国的心脏,的确让人神往。当我站在天安门前,遥想61年前的10月1日,那一天阳光明媚,万里碧空中点缀着几朵白云,那一天人山人海,每一颗心都激动万分,那一天在那一刻,一个雄浑的声音在天安门响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瞬间,几百只和平鸽展翅飞向蓝天,几万万人雀跃相拥,喜极而泣。那一天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和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条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了世界东方!
如今已经61年了, 61年里,中国——这位东方的巨人,有太多的足迹,深深地印刻在历史的画卷里,印证了中国的强大。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八达岭长城,登上了峰顶时,感受到祖国的巍峨。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军事建筑,远看像一条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凝结了许许多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无不令人惊叹!因此“不到长城非好汉”,家喻户晓,世界闻名。
当我们看故宫、园林,情不自禁地思百年贫困,瞻仰英魂、雄容,念数代峥嵘。
我们一行人到了天津,看到了天津的迅速发展,由衷地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性,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好!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感受到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塑造自己,跨入新时代,走进新世纪,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用拔地腾空地气魄,用自己的激情和执着,书写着壮丽地现在和未来。在此,我要高声地呼喊,祖国啊——母亲,我爱您!
第4篇:北京考察心得年5月31日——6月3日我在北京参加了““我的月亮”创新教育第六大展台——“长城升明月”北京航天幼儿园教育成果展暨幼儿教育论坛”。本次论坛集中展示了教育专家徐国静和航天幼儿园教师一起探索,与幼儿园孩子们一起创作的四大主题“我的月亮”、“我的花园”、“我的飞鸟园”、“我的植物园”的教育科研成果。考察活动期间,我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状态,无论是听专家讲座,还是到园舍参观,总觉得我有很多疑问需要寻找答案。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也许正是名人专家的博大精深、航天幼儿园各分园的办学理念和创新意识使我的思想受到一次次强烈的震撼吧!
为期整整四天的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使我对幼儿教育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面对我们幼儿园的环境、教师、孩子们和这里的教育氛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时无刻不在对比。无论是先进的管理风格、教学方法还是丰富的讲座内容、教育细节都触动着我、感染着我。现将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与大家分享, 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一、体会与感悟
(一)体会开幕式的精彩与科研成果的诠释
本次论坛在120名小朋友精彩的舞蹈“小小航天人”中拉开帷幕,论坛上一分园以“一个星球,两把钥匙”为题,向嘉宾展示了“颂月亮”、“展月亮”、“探月亮”等研究主题的一系列成果。二分园的“创意无限,展翅飞翔”主题演讲,则从徐国静教授的“三大模式、四项训练”教学法入手,介绍了二分园的研究实践成果。三分园的“创意植物园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演讲重点阐述了环境设计、创意教学、快乐求知、走读世界、空中课堂、创意学苑六个教育模式及探索的五个旅程,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思维,激发了老师的创新精神。四分园以“创意之花,童心绽放”为题,探讨了在探索创新课程中发展幼儿七种能力,孩子们和老师通过带字花的成语接龙向嘉宾们诠释了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专注力、判断力、创造力和行动力的能力展示。各分园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所取得的成果。
(二)体会专家讲座丰富的内涵和睿智的风采
聆听了两岸三地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不仅使我了解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使我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熏陶,对规范幼儿园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篇报告观点新颖、内容丰富、精彩生动、风趣幽默,信息量大、富有教育性和启发性,使我不得不为她们的文化素养、名人风范为之折服,为之感叹。
其中徐国静这位“我的月亮”创新教育公益工程的创始人、领导者和实践者的主题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创意了一系列以“我的月亮”口袋书为主题,快速激发孩子左右脑互动连接的创意教学科研课题,通过“诵、唱、画、写、舞、说、做”人人易学易做方式,联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互动教学,运用“眼耳鼻舌身”总动员快速学习法,激发孩子生命的三种内动力:脑力、心力、体力,引导和鼓励孩子在体验、探索和创造中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金钥匙”这一理念:向左转动,开启宇宙之门——看到月亮;向右转动,打开生命之门——看到大树、森林,让我认识到,幼儿全脑开发的重要性,充分感悟到,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激发孩子生命的内在动力是何等重要。
(三)体会名园别具一格的办园特色以及环境创设
参观了航天幼儿园的三所分园:“我的月亮”展台、“我的飞鸟园”展台、“我的植物园”展台,深深感觉每一所分园都具有各自的办园特色。每个分园的幼儿、家长与教师一起用演讲、说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共同阐述主题,开创了科研论文演讲的新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我对航天幼儿园创新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在小朋友们铿锵有力的欢唱声中,一枚枚由教师与幼儿亲手制作的小火箭发射向天空。400多名孩子通过诵古诗、唱月亮、舞月亮、画梦想,展示了创新教育带给他们的奇妙财富。还观摩了创意飞鸟环境展区、创意亲子互动展区、创意科研课题展区、创意体育玩具展区、区域创意活动展区等。在小餐厅、祝福花店、海洋书屋、小小T台、废旧物创意、茶艺表演中,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自信大胆的表现和极富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航天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扎根航天文化,依托社区优势资源,组织开展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为抓手,以特色教育活动为契机,为有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大胆探索的平台,促进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这种特色教育活动自然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而在组织特色教育活动时,注重家长资源的利用,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互动,获得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的支持,是家长和教师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题,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幼儿园环境是一个窗口,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一所幼儿园的容貌,而且也体现了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及素质教育实施的整体效果,因此我特别关注航天幼儿园每一所分园的环境装饰。一走进航天一分园,走廊里悬挂着创意伞,窗台上是创意科学玩具和美工作品,楼门前悬挂着亲子创意风铃……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都凸显了创意教育理念,呈现创新的教育内涵,无不渗透着创意的光彩。走进飞鸟园,仿佛进入了一个鸟的乐园,树上、墙壁上处处有鸟儿展翅翱翔的的影子,而且观赏的同时,也认识了鸟的种类;在享受这份视觉大餐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而“我的植物园”,就会给人一种雅致、舒适的感觉,利用植物、种子、果实、废旧材料制作的各种墙饰、蔬菜水果模型让我眼前一亮,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吸引着我,尤其是葫芦的创意、竹席的创意以及木片的创意,利用环保恰到好处的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特色环境。
环境会说话:我们参观的所有分园,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幼儿园的环境,把平面和立体布置结合起来,不但形成一定的空间层次感,还为幼儿提供了自主的操作空间,体现师生共同参与的精神,随着活动的开展,教育效果有“迹”可寻。活动区材料琳琅满目,体现了自制性、丰富性,可操作性。
(四)体会幼教同行们热情的学习
在学习期间深深感觉到每一位同行饱满的学习热情。无论是实地观摩,还是倾听专家讲座,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了宝贵的可参考的资料,看到的、听到的,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所以只要有空暇,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并结合自己幼儿园园情畅谈幼儿园管理、园长使命,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特色培育、孩子个性特长发展等教育热点问题。
短短的赴京学习,让我获得了很多,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通过学习、总结、反思、再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积累提练,这次赴北京学习目的必能达到有效化、理想化。
二、今后工作设想
我们一直在做幼儿教育工作,但对于教育的深度,似乎我们挖掘得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这次学习考察活动结束后,我反复对比我园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环境设置和北京航天幼教方面的差距,他们有很多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育管理水平。
(一)树品牌、突特色
通过这次外出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幼儿园非常缺乏有规划的特色品牌的打造,过于注重模仿、注重外在,而缺乏创造、缺乏内涵,这些积弊势必造成创建幼儿园特色的苍白。幼儿园要发展,必须找准定位。只有充分认准幼儿园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详尽的幼儿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的展开特色教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清楚办园条件定位、收费定位、师资定位、服务定位、教育定位,才能生存与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教育的革新,调整步伐,重新定位也是势在必行的。就像航天幼儿园扎根于航天文化,组织开展的特色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处于领先者、优秀者,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反之,盲目的办园,陈旧的思想,不变的环境,错误的定位必然导致幼儿园的衰落。我想我们在下一步幼儿园特色品牌的打造上应多下一点工夫。那么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创建品牌幼儿园?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树科研、提水平
本次我们所考察的四所幼儿园科研意识都很强,她们对课题研究非常深入。反观我们,则是平时的教研活动多数流于形式,在承担教研课题方面几乎是空白,或在承担课题后敷衍了事,只教不研,使教研成了无本之木。作为园长,
1.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2、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3、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4、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5、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