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 励志口号 |

【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篇一: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如何描写好打斗场面

如何描写好打斗场面

人物的打斗怎样才算精彩,这一直是困扰着许多朋友的问题,在这里,我个人写的时候的几点经验,就是人物的打斗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够帮得到大家~

1. 人物表情。打斗过程之中直接呈现在脸上表情的反应,比如眼神,面目表情,对方打得疼不疼,自己鸟不鸟对方,都写在脸上,所以,打斗过程中的人物表情很重要,它在丰满打斗的同时,也会带有一些暗示性。

2. 动作细节。主要说的是人物的一些小动作,通常指的是人物身体上隐晦性的一些肢体动作,也带有一定的暗示性,不过这个更加直观,对方把你打倒了,你是真倒还是假倒,人物的动作会告诉读者,也用于人物所进行的一些后手准备。

3. 环境描写。打斗过程是有破坏力与影响力的,打斗激不激烈,可以通过环境来从侧面写出来,人物的破坏力有多强,也可以通过环境表现出来,一些公法特性,功法表现等看点也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来,实属打斗过程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4. 心理活动。直接作用在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之上,相当于打斗的枢纽,打斗该不该打,后果会怎样,是硬碰硬还是使阴招,亦或是直接跑路,所有的想法都在心里,同时,通过心里也更能激发矛盾,兄弟被欺,打不过也得上,就是这个道理。

5. 旁观者反应。也可称为围观者反应,第三者反应,这是通过旁人来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打斗,孰强孰弱,孰胜孰败,这时旁观者会告诉你一个答案,然后事实又是一个答案,大多部分,旁观者反应的存在是为了制造反差,给打斗的转折做铺垫。

6. 氛围渲染:以《帝莽风少》这本小说为例,三分打斗,七分铺垫,只有充分抓住了读者

的情绪才能将打斗描写的更加激烈。

篇二: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如何描写打斗的场景

【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简要:很多作者总感觉害怕写打斗,一遇到需要打斗描写的地方,就想让主角上去一下把对方干死就算了。看书的 时候,对于来来往往的打斗我很厌烦,从来不看……

很多作者总感觉害怕写打斗,一遇到需要打斗描写的地方,就想让主角上去一下把对方干死就算 了。看书的时候,对于来来往往的打斗我很厌烦,从来不看。可是到自己写的时候却发现,打斗 的描写无从下手。然而打斗描写作为一些武侠、玄幻、甚至是现代言情直至渗透到各种体裁,都 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我也很不会写打斗场面。不过可以谈谈我喜欢看的打斗。

首先在打斗之前的剧情中要有主角可 以作为大逆转(或制胜)绝招的铺垫。 将这招式、武器或法宝的来龙去脉。用途代价介绍一番。在真正开打时这东东出来就开始情景 描写加舒情。 如果写网文的话有个小技巧可以故意写些错误的描写。比如描写声音用颜色,描写速度用长 度。在读者愣神分析的时候会释怀作者一定是打错字。但他分析的过程会仔细想一遍作者描写的 场景更容易代入。当然这是禁招,慎用!

第一, 主角如果能轻松解决最好一招过,不要去拖,这样会让人讨厌的。(当然装

13是可以 的,但是这样要看楼主你能能描写的好,描写不好那效果你都可

以想到的)

第二, 第二就是如果主角有最后绝招,一定要到了绝境或者说不得不用的时候才

拿出来。至于这个绝 招最好就是前文没有提到过,或者只是简简单单写过

一点而已就行了。(ps,这个绝招最好有什 么条件才能用到的,或者说用了

【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之后会有什么样副作用。)

第三, 第三,主角实力同等或者接近的时候,那楼主你可以一招一招拆分描写,

主角心里描述。灌下 水,最后可以胜利,也可以险胜,同样可以用上上面

的第二点。

第四, 最后打斗不要太多,适量就好了。 战争之道,多写谋算,一招收场。三国

演义就是这么写的,打打杀杀一笔带过,多注意塑造人 物就是。所谓多写

战斗,其实是不停切换动作而已,和对话流是一个道理。:学古龙傅红雪--

拔 刀--收刀--对手亡 犁、牛、顶、骗,双手剑四大起手姿势劈砍、拖割、

突刺,三种攻击手段 或者也可以用直拳、勾拳、摆拳、刺拳这些做组合。

篇三: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2015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第1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范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经检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作出总结。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如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和要求背诵的内容,要求全班同学都过关。对于学习的重点,如“句子的变换”和“修改病句”以及“同音异形字的理解”等容易失分的知识,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作业马虎书写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在阅读教学上,我按照语文的一般教学模式进行,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工作也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共31名学生,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表扬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模式不够规范,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2篇: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末考试,我班语文平均分9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0%,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竞赛中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校前十名我班就占了五名。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寓语文教学之中

我在语文教学中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重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主要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教育。

2、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3、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4、 陶冶情趣的美感教育。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一方面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使他们有礼貌的听别人讲话;另一方面自己讲话要老老实实地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和体会,正确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应有的感染和教育。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或复述课文,使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说出没有的课文内容,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培养学生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评文扬善。我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与思想,看他们喜欢哪些事物,有什么情感要倾吐,然后恰当的设计训练题,使他们清楚、流畅的写出心中要说的话,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批改和讲评中,对学生在习作中流露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给予表扬,鼓励 他们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理想。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观点和不健康的情趣,我通过评语、当面批改等方式恰当的批评教育。

二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一〉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在语文教学中我既发挥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诱导。我的提问、讲解等都富于启发性。讲求实效,使学生能够把理解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课内外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我精心设计作业,带有启发性,分量适当,从不让学生机械抄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我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三〉作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下工夫。新大纲要求高年级则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写想象作文时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自主选择兴趣的题材来,然后根据作文内容自己拟定题目。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每周不少于三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三月份在学雷锋活动中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公园、机关、社区等做好事,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日记。四月份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活动,写出记实作文。五月份组织学生调查县城内的环境,写环境调查报告。组织学生看有趣的电视节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写下来,每月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组织学生参加儿童报刊举办的征文比赛……这样寓作文训练于语言交际活动之中,拓宽作文训练领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锻炼学生交际能力。

〈四〉改进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采用少改多就,“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滴点进步,讲求实效”。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作文写好后,我指导学生 自己读读,要一边读一边改。哪儿丢字了,哪儿多字了,哪个字错了,哪个句子有毛病,一经上口朗读就能立刻发现。组织在小组内同学相互修改。作文讲评废止了往日的“一言堂”。我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参加讲评。选几篇典型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当众来读,我相机插话,口头批改。好的地方就表扬,有语病的地方就随时指出,引导同学们来讨论修改的方法,意见不一致可以争论。这样评改,可以集思广益,更好的发扬教学民主;这样激发同学们你追我赶,积极进取。这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我已经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助、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以上是我对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简要总结汇报,我也深知我的教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将更加努力耕耘。

第3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教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于这点认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遵循“学思知行”、“行动大于言语”等原则把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中。“师生共同备课”、“学生自主上课”、“手拉手一对一帮扶”、“生生自评互评”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教一篇课文,除了确定思想教育、知识目标外,我还帮助学生领会、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在设计习题和批改作业时也注意启发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受,由此来指导学生朗读。如“如果你是作者,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内心可能会是怎么一番感受呢?抓住你的那种感觉,把它读出来!感染大家。”

再如: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方法。即:从生字、解词、释句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方法;从理解文章题目,思考课后思考题,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围绕课题、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找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思考老师的教学思路,从为什么是如此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老师是怎么带领同学体会文章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思考中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理解句子的方法为例,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联系上下文等来理解难句、重点句子!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理解句子的方法:“一抓、二联、三问、四想、五体会”。

“一抓”: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关联词、作者的表达方法等;“二联”: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重点句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问”:理解每个句子时都可以问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方法;“四想”:主要指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五体会”: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

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鼓励他们运用。九月份开始,我开始要求学生打开课外阅读之窗,在唤醒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上,先是全班同学各购书一本,全班交流。我个人不断对学生强调“认真读书的人最美”,并且时不时抓拍学生认真阅读的镜头,以此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我还每天抽时间和学生共同欣赏名家美文,请学生互相交流课外阅读经验,请家长留言反馈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及时反馈交流学生阅读成长,并且请学生互相推荐好书,开放学校图书室,由学生专人负责固定时间借书,并且还把我的书推荐给阅读最认真的学生,再由该同学点燃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每月我们班还统计出学生在该月的课外阅读量,除此之外,我还不断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增长知识,培养见识,为初中、高中,乃至考上大学,走向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加上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外预习复习还不怎么到位,家中没有电脑,也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该查找和收集的资料均不能落实,一些低年级的基础知识,如“汉语拼音”、“笔画名称”、“笔画笔顺”等没有过关,导致学生在作业中错误较多。在阅读和作文方面虽然花了不少力气,但仍有不少学生进步不大,主要表现在审题、回答问题不准确,写错别字等。

反思自己这一学期来所做的一切,想努力帮助学生做到的改变有很多,但落实到行动中的较少,成天忙忙碌碌应付多个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很有限的啊!只能惭愧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多么希望学校少安排一些应付性的政治、业务工作,多么希望能多一点时间让我好好钻研喜欢的语文,多么希望能多一点时间精力和学生亲密接触,多么希望能因为我的努力,使我的学生们真的能更喜欢语文,更喜欢读书啊!多么希望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会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真正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啊!

第4篇:

忙碌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相处一年的孩子们要毕业了,即将送走我在中心小学的第十届学生。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感觉还比较满意,几个曾经学习上无所谓的孩子对语文感兴趣了,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几个常被我戏称为及格线上垂死挣扎的学生居然能考七十多甚至八十了。考试后急切想知道成绩的人,对分数高低很在乎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回报。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错。

一,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小到大,我就讨厌老师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讲解。老师的语言干巴巴,如若音色还不好听,或是男不帅,女不靓,表情不丰富,对于不是学习很勤力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罪,整节课肯定是坐如针毡。所以,在课堂讲解中,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我总是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念到名字的学生---多半关系到听讲不专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学生一听到老师讲解中提到同学的名字,自然也会关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好词好句,或是能体现其平时大量阅读的结果,我都是赞不绝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大量的,健康的阅读,必定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

二,想法设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兴趣,没有信心也不能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绩差,因为其在学习上没有成功的信心。因为很多老师课堂的目光多停留在优生身上,提问时不注意,好不容易给个机会学困生生,可能是道难题,只会让其丢脸,没有成功怎会开心?我提问会根据难度来,简单的让学困生回答,正确率自然高,赞美的语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脑子不如人。即使答错了,也要找个理由夸一夸。我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眼里,大家都一样,只是态度不同造成成绩的差异。态度改变,成绩一定进步。

三,注意题型的训练加基础知识的积累。

语文学科尤其重视知识的积累。我曾多次告诉学生,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记忆,课外不去大量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是无法写出的好的文章来的。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的成语,都必须熟练背诵,当然,如果不愿意背诵,还可以选择反复地抄写。背诵或抄写,可以自己选择,目的只有一个,牢记于心。数学老师常说举一反三,语文一科中有些题同样如此,同一知识的测试,有很多种方式,老师平时加以训练,学困生才不会再考试中束手无策。如把转述的话变成引用的话,那么又怎么把引用的话变成转述的话呢?人称代词怎么变化,意思才不会变化,练习多了,学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教材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却无法估量。所以,我总是想法设法让孩子切身感受阅读的好处,阅读的快乐。爱好阅读的孩子总是我表扬的对象,在表扬中,把我认为的好书向学生推荐,我所教的两个班,大部分学生都变得爱看书,有些学生的阅读量已经远超大纲的要求。

语文教学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为工作量大,我感觉自己的阅读还不够,特别是理论书籍,下学期还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凭经验教书,总是以个教书匠,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才能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第5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2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如黄武宝、李选平、丁洁祎、何声怡等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

篇四: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2015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峻问题,也敢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和大家共同交流。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

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象做饭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例如每天的预习,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生字、词语以及有关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初次阅读课文,是必须掌握的。而有时也需要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朗读的最好的段落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二、教学主体要调动激活

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的课堂气氛而很苦恼,其实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可以培养的。(

三、教学重点要突出体现

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主要是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说,而四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但是对比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既看到知识的整体特征,又看到每一课的特点。既要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的氛围。例如《孔乙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孔乙己的境遇而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已经制成光盘的课本剧来感受主人公的悲惨的命运。《口技》则可以让班上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快乐的同时了解什么是口技。《变色龙》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角色读,然后自己选出最佳搭档来展示给同学们。

四、教学情感要交流酝酿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手段。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了《父亲》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父亲,想想父亲给自己的关爱。其实老师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给学生唱,或者让有能力的学生唱,这样学生更有深刻的体会。我在教学《白杨礼赞》的时候,给学生唱《小白杨》,尽管唱的没有歌星好,可是学生还是觉得我们老师真行,于是就更加强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范围要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习好的,我们精彩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生的语文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的,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思考,不在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的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多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积极的去学习语文。

【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语文作为母语原本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现在却因为教学的课程而变得过分的单一,使语文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活力。尤其是现在的语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的,是必考的,所以老师们在复习的时候有时会过多的把经历放在一个一个生字的记忆,要求学生一个字不差的把文言文背写下来,于是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经没有了语言影响力的文章,了老师教学的重点,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苦不堪言。当然我们不否认古人的知识的广博,也不否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辉煌的文化遗产,但是不应真正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我总是觉得应该是一种人文的积累,而不是文字的积累。古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应该去更多的发展现在的理念。由于有的文言文很长,学生又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不得不为了考试而逼学生去背。尽管考试时就是那么10分左右的题,可是面对一分也不能少的考试来说,对于关系着学生命运的考试来说,总是不能忽视的,所以成了一项负担。对于优秀的学生还不是问题,对于差一点的学生那简直是如登高峰。

不过,教师也可以分层而论,让学生体会古人语言的精炼,可以让学生去积累和欣赏自己喜欢的一些诗歌和文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背诵课本上的几篇,几首。

六、教学内容要开放灵活

努力建立开放的语文。语文是母语原本就是学习其他科的基础,是学生将来生活的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各科都是孤立进行教学,学科本位的思想太严重了。课程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联系,以及科目的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说语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当然我们不否认语文考试以往存在的弊端,而导致的应试和素质的冲突。课程过度的强调统一,东、南、西、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统一的内容,使课程变的凝固、僵化,缺少了弹性。

可喜的是最近的考试出现了科目的交融,尽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为了这一点分数老师们会苦心的去经营,会努力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

有时我们生病时会因医院的科室分的太细,以致有时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个科室而苦恼。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适当的有一点沟通,不要因为自己不是英语老师而不敢说一句英语,不要因为自己不是物理老师而为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浅薄而做解释,其实老师应该是一个多元的整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结合体。

当然不是说语文课都上的不伦不类,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语文课堂要打破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快乐融融,让语文不在是学生的负担。这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的心愿。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篇五: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2015电视剧大村官观后感

第一篇:电视剧大村官观后感

《大村官》主要讲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孙浩然在百般无奈中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面临着重重压力来到偏远而落后的山村,在村官这一不起眼的岗位收获成长,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路的励志故事。看完这部剧,一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大村官》这部电视剧里,我看到了张广秀、魏华伟、周倍良等优秀大学生村官的身影。在孙浩然身上折射出的是我们数万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历,点点滴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孙浩然在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终使南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过程中的坚持与追求。这种坚持与追求是人生价值的肯定,是理想信念的实现,是快乐本源的寻求。

现实中很多人曲解了快乐的真正意义,物质、名利的索求仅仅是浮于表面的的欲望填补,真正的快乐却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我想,刚刚到村的孙浩然也是迷茫的,在工作岗位上沉下来,不断地收获成长,得到村民的人可与钦佩后,他才真正收获了属于自我的快乐。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意义在于扎根基层、磨练成长最终知农爱农为农。只有理解了村官一职的使命与意义,我们工作起来才能快乐才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我到村任职时心理也有一丝的迷茫与不安,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的感觉很强烈,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走访时情景:在村头,我向村民自我介绍时,呼啦一下围上来了十多位村民,他们争抢着跟我聊天,霎时我就被他们淳朴热情的话语淹没了,从此那写迷茫与不安,那不适应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的村民是可爱的是真诚的,他们并不排斥大学生村官,只要坦诚交流他们就愿意将你融入,只要真心实意办事他们就会认可你!因而,这种交流是融洽的,这种为民办事的工作是快乐的。

为追寻这种快乐,我到村后不断加强学习,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无论时间再紧、工作再忙,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坚持学习。我认真学习村里的干部、同事的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各种理论政策和农业政策。平时我还注重把学习理论同学习现代科技文化、法律知识结合起来,不但优化了知识结构,加快了知识更新,丰富了知识储备,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增进情感。到村后我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宿求,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党建档案整理和远程教育工作,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提高了群众致富的能力,让他们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参与村里的惠民工程建设,绿化新村、建设文体小广场、天然气入户和有线电视入户。看到村民在文体小广场里跳起广场舞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高兴与快乐。

所以,快乐的本源在哪里?对于我们大学生村官来讲,就在于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追求与奉献过程中不断实现着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这历练成长的过程中让青春无怨无悔。

第二篇:大女当嫁类电视剧观后感

在现今的社会,随着青春剧、婆媳剧、韩剧的热潮渐渐隐退,大女当嫁类电视剧热潮接踵而来,像是《大女当嫁》、《咱们结婚吧》、《新恋爱时代》、《大丈夫》类电视剧引起了又一类型大陆剧的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

导致该剧热播的主要原因是直击社会问题的连锁反应。

一来当代社会“剩男剩女”已经成为人们口中耳熟能详的热词,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剩男剩女”,他们多半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追求享受自由、生活的人生,而并不急着结婚,反而是害怕结婚的一群人。

二来在他们的眼中,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现代浮躁、极快生活节奏的生活面前,现代青年的压力越来越大,结婚需要有车有房的定律也阻碍着他们的结婚步伐,增加他们结婚的平均年龄,然而到了结婚的年龄,一颗心也不在单纯,想找个合适的人也会很难。

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本来应该受人羡慕的“圣男圣女”也转变成了人们口中嘲讽的“剩男剩女”。

电视剧题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女难嫁这一类型的电视剧将社会生活中这一现象摘出来放大给人们看,帮人们分析现象,从个方面击破,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和解的局面,因而能够受人们热捧,尤其是受涉及此种现象的人们为寻求解决方案的人的热捧,比如大龄优质男女青年以及他们的父母。当然,其中的搞笑喜剧元素也备受各个阶层的人的喜爱,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也需要从比较轻松有意思的剧情中寻求精神压力的释放和心灵慰藉,顺便获取有效的信息。

随风而起的还有各个电视台主办的相亲类型的节目,社会反响也很热烈,尤其是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更是让“大龄剩男剩女”这个社会问题迅速浮出水面,赤裸裸的摆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所以这个社会问题让电视剧和电视台迅速抓住商机,拍摄反应社会问题的电视剧和创办相应的电视栏目从而获得了高收视率和高收视效益,高收视率和收视效益背后是直击人们生活中最敏感的的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重新审视,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我国的大陆剧也越来越被韩化,韩流是受人追捧的,因此一定的模仿行为也是增加收视率和收视效益的保证。例如,女主的衣服有个性、时尚靓丽,更换频繁,这主要是受韩剧模式的影响,衣服可以和品牌服装合作,达到最有效的广告合作。男女主角穿着都由某品牌服装提供,一来为品牌做了长时间而又有名人效益的广告,二来为电视剧投资方节省了不少钱,三来还是为剧润色不少。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广泛运用在电视剧电影的模式里面,像是房车珠宝服装都可以由广告商提供,互利互益,才会有长久的合作。

该剧还求了时下当红的明星主角,切颇具有话题性,因此,名人效益也是带动收视率的保证

第三篇:《大村官》观后感

《大村官》观后感

主人公的事迹在我们面前生动展示了村官的艰难,并非演绎如此,事实的确存在。平实真挚的情感直接触动我们的内心。我们自愿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为了理想奋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由于工作的地域、时间等关系,也的确忠孝难两全,对上,无法为老人近孝道;对下,难以教育子女。虽然难尽我们应该对家庭所担当的责任。但是我们以行动实践了曾经面对国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铁誓。我们的村官的宗旨:不追求名利,踏实的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不为仕途,努力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的人生价值。

剧中的种种情节引起我的深思和反省。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任职和锻炼本是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和远大的战略部署、从优化农村基层的角度、从严峻的就业形势考虑而出台的一项政策,激励大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实际工作上由于我们当中有些人自身态度不正、定位不准、意志不坚,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确认识往往将这一良好的政策错误看待。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角度,或许有人将这种经历与户口、前程、甚至是政治资本联系起来,有人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把它当作最后的选择,从旁观者的角度,或许有人看不起大学生村官,将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干不了实事、吃不了苦头的芽仔,忽视他们的工作和实际发挥的作用,不支持、不理会。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和现象。剧中主人公面对怀疑者和嘲讽者,他用自己的实际作为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我们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应当珍惜这样的人生机遇。既然来做“村官”,没有端正自身态度之前,不要轻易把这种经历作为今后人生的跳板;既然来做“村官”,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前,不要挑剔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沉下心来,多学习、多锻炼、多动脑,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朴素真挚的情感、扎实勤恳的作风,主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我们自身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前提。

党和国家制定的村官政策给了我们一个实施理想抱负的机会以及最强有力的支持,为我们人生的舞台打造了出夯实的基础,我们更该好好珍惜和把握。各类时代造就的英雄模范都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模范们的心路成长和奋斗精神,不仅是为广大机关干部,更是为我们大学生村官展示出了一条到基层锻炼成长的人生之路。农村基层、农民群众同样需要我们扎实、勤恳的工作,多了解实际、多动点脑筋,真正能做点实事。我们的工作不是混日子、不是走过场,我应该主动去做点什么,对于如何对待群众、组织、责任、人生,都应该有重新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的身份和知识素养不应该是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民群众产生隔阂的缘由。因此,不要刻意地保持距离感,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传达和解读国家政策;多到农民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多做一些有实际效用的社会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有益的参考。用朴实真挚的情感对待群众。

我们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坚决实行党组织的纪律团结性。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们处于基层第一线,我们的工作是组织的重托,我们的言行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党今后的发展。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修身立德、弘扬正气,坚守底线,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以人民群众的信任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对待责任。责任胜于能力,没有责任感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和能力,也不会把工作做好。认真负责的态度会使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时,发挥顽强的勇气和力量。作为“村官”,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农村基层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我们现在无法预料的,不要以为大学生来做“村官”就是委屈了自己,不要以为这是大材小用,要想做好大事,先从小事做起。

村官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考验。或许会受一些委屈甚至是精神上、心理上的打击。态度决定人生,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相信在广大群众和党的支持下胜任时代对我工作的要求,平和的心境、乐观的态度、虚怀若谷的精神有助于从容面对复杂的工作和人际。不要只看眼前,着眼于将来。不要计较得失,摆正姿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开阔胸怀面对困难。让我的人生活得有价值。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我热爱的工作。

第四篇:电视剧观后感

近来很压抑,心情沉重,很想看一部轻松的可以让我开怀大笑的片子。无意间看了两集《搞笑一家人》,很搞笑,笑的时候我好像真的忘了那些烦心事,于是我连续地看了下去,只是为了找一乐子,没想到的是,最后我在别人的故事中迷失了自己。

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最初吸引我的是状况百出的徐敏静和李民勇。看着看着我才了解到李民勇和前妻申智的故事,两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和一个很重感情的男人,我不自觉地开始担心他们要怎么办,也许是因为结过婚的人的私心吧,我心里有一点偏向申智,但是敏静的善良,单纯,甚至纯真,我真的于心不忍呀。当李民勇抱着滑雪板的袋子照相时说:“这可是我们的第一张照片呀,要照的好看一点”,我知道他和敏静的爱必会刻骨铭心。当每次他又放心不下申智的时候,我有点窃喜,我从心底里希望他们能重归于好。我希望相爱的人不管有多少摩擦多少误会,也要执着地爱,分手后依然可以破镜重圆。

随着剧情慢慢的发展,允浩喜欢上了徐老师,我的心瞬间被揪成了一个团。我知道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部肥皂剧。当允浩的心一点一点倾向于这个少根筋的徐敏静老师时,两个人的命运戏剧性的被逐渐捆绑到一起时,我的心也跟着去了。当他在走廊上看到敏静和叔叔说话时,他有些愤怒的眼神中那酸酸的感觉。其实我知道不仅仅是酸酸的还有心绞痛的感觉。最让人难忘的是允浩的告白。初夏傍晚的校园里,寂静无声。路灯下,最后一道心理底线被冲破,疾驰而来的少年终于承受不住重重的感情,以乞求的语气说,“不要结婚,拜托”,当老师说出“允浩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特别的学生”时,允浩绝望地说,“就到这里,不要再说了”,看到这里,我仿佛坠入了几百米的深海,世界都黑暗了,窒息而绝望。

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你在我身边,却不知道我爱你,敏静却说,“不想和允浩变得尴尬,像现在这样亲密……”。于是我们听到让人心灵颤抖的那两句话,不是在问敏静,而是在质问命运:“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老师更高的存在?为什么我在老师面前总是那么无力?”没有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这却是我看到过的最绝望,最打动人的告白,只是因为少年爱的好无助、好辛苦。允浩爱的如此隐忍、执著、痴情。我怎么可以不爱上这个少年呢?

那对于徐老师,允浩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是一个特别的学生”呢?我想也对,也不对吧!因为敏静有意无意的守住了她和允浩的很多秘密,她并没有像对待承贤那样对待允浩,听了承贤的告白,敏静没有负担,而且还有点沾沾自喜,能让男学生爱慕也不错。这大概也是她当初愿意当男生班班主任的一个小小的初衷。但允浩的表白呢?允浩的过激反应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呢?当允浩说:“老师也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敏静没有再反问什么,她已经完全明白了允浩了,也开始在心里给了允浩第一次准确的定位:特殊的……。还有最后的一堂课,徐老师的点名,我感同身受呀。为什么把点名放到最后一节课呢?

在这段迷失于《搞笑一家人》的日子里,我想了很多。我没想到一部搞笑喜剧最后竟被我用眼泪淹没着看完的。像命运般,我分不清楚什么是剧情什么是真实........

第五篇: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东陵大盗》后感

很少是带着了解历史情节的目的而去看电视的,所以摒弃只看打斗场面的我看了《东陵大盗》后,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不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得不到别人的赞同,只是为了证明一下我已经看过了这部电视剧,而且为了以后能回忆这情节做一下记录。仅此而已。

孙殿英作为主人公,集正面与反面形象于一身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不足代表史实。我不禁有些感慨,对其说不出的是恨还是同情。不管如何,这部摒除以前我看过的主人公都是圆满收场习惯的电视剧,让我很新奇,因此,借此,对主人公进行一小小的评价,诉说我的小小想法。

无奈的选择

为了手下三万将士、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能有口饭吃,竟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但去别处讨求钱财,简直就是“坐金山去讨饭”,当然会贻笑大方,于是毫不犹豫的去挖掘属于中华民族的瑰宝——慈禧陵。尽管其中有人千方百计的阻扰,却无法阻挡这一卖国行为。或许他可以借其他各式各样的名义或理由来网络这些宝贝,可阴差阳错地让人窥到了这一劣行。于是无论怎样狡辩、怎样“送礼”,都始终难逃被追杀的厄运,难逃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唾骂,因为有新闻界的存在。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惩罚,对他的惩罚还有冥冥之中的“报应”之说。尽管他始终相信自己命不由天,最终却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跟随自己的三个得力干将先后离他而去;三个老婆,大老婆带着肚子离开

人生,二老婆为救他而被辱发疯,三老婆却始终没真心爱过他,潜伏在他身边,一直为与他有共同目标的人提供线索,只为报复掘她祖坟的卖国贼,最后凋谢在他的枪口之下。

得到了那么多珠宝,除了当礼送出的,分给将士的以及用来换成50万两黄金赎他性命的之外,想换军饷的一分未得,连自己私藏的10箱也在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不翼而飞。试问:为掘宝,他得到了什么?得到了被世人辱骂的名声、别人的追杀;失去了心爱的得力干将和自己相濡以沫的爱妻。为什么上天会给他如此的回报?他的目的并不过分啊,尽管有时做事高调了一点,但那时军阀统治时期,就算做些过分之事也无可厚非,但上苍让他尝到了家破人亡、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滋味,或许就是因为掘了坟,盗了堆满奇珍异宝的陵墓,更是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是上天给予他的惩罚,这是他应得的报应!

立场的问题

孙殿英作为一个集义气与野心于一身的人物,我们无法简单判定他好与坏,就像很多处于乱世的枭雄。在电视剧中,他的成功——成为蒋介石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有其他人的帮助与提拔,当然,更是他的义气,让他得到了人心。他掘东陵,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他手下同甘共苦过来的三万将士的留存,我们无法否定他讲义气的豪情,而致使他一败涂地的原因则是一群人,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羁绊——满清后裔金毓泽。一个满朝人,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爱国者,为了表示对孙殿英掘他祖坟的强烈反抗,更可以说是为了维

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护国家的文物,而处处与他为难。这不是个人的私怨问题。因为在东陵被盗之前,两人是好兄弟,金曾多次救下孙,孙也由衷表示尽其所能回报于金。或许期间因为鸦片的关系而是关系闹僵,却从未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盗东陵贩卖文物一案却让两人反目成仇。一个挖宝筹饷,一个护国抢宝,个人的感情在这大是大非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金曾多次打过孙,两次在马兰裕,两次在清东陵,可孙却从不还手。甚至在判决金毓泽死刑前,孙还劝其放手,再结义友,但最后却被无情的阻拦。这已经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矛盾,用金的话来说:这是卖国与爱国之间的差别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该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民族的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独有的灵魂,文物则是文化的具体。所以文物的流失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藐视与亵渎。作为一名正直的爱国者,有理由,也有权利去维护,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于是金始终抱着这一想法和信念,身体力行,借助媒体和其他爱国志士的力量,终于摧毁了孙殿英的美梦。他的立场就是爱国,就是保护文物,哪怕头破血流。而孙殿英的立场则是为了三万将士,挖宝、卖宝不可商量,于是曾经的好兄弟反目成仇,水火不容。呜呼!这个结果唯用立场的不一,甚至说是立场的敌对来说明。在我们大部分中国人眼里,电视剧始终以主人公归隐山林,或者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收场,可这部电视,却让这个主人公以惨淡结局离场,是我所看过的电视中极少的,所以对其进行了小小的体味,既让自己相对了解这段历史,并让我明白,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太过极端,很多人都是正邪兼具,不要太过幼稚与理想!

篇六:描写打斗场面的文段
2015电视剧原乡观后感

第一篇:电视剧原乡观后感

也许又找到了借口,看完《原乡》也将近一个礼拜了,说好的观后感,现在才开始写。以前养成及时留下一些文字当然是有原因的,拖久了,很多细节都会渐渐模糊。

陈宝国加上张国立的组合,十分抢眼,两位电视剧领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好像是第一次合作吧。《原乡》讲述的是台湾老兵艰辛探寻回家路的故事,我很少接触到这种题材的文艺作品。面对这样一部作品,有一些特别的概念需要强调。

有一种机构叫做警总。警总,一个能把老兵、老兵家属直接逼疯的组织。这个组织全称是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就是一个特务组织。警总路长功陈宝国饰演眼里,台湾老兵就是棋子,为了党国的利益,他们就不该回家,为了长官的政治前途,他们就该被逮捕。在警总看来,台湾老兵回了大陆都会被异化,为大陆唱赞歌,甚至被发展成为“匪谍”。即便是历史白痴,也能从全剧体会到大陆与台湾的隔绝,曾经如此真实而绝情的存在。按照当时的台湾法律规定,一个老兵思念故土,想要见亲娘也是不合法的,人之常情被视为异端。好些个普通老兵都是警总打击迫害的对象,甚至连更加无辜的老兵家属也会被逼出精神病。

有一种院落叫做眷村。眷村就是台湾当局用来安置退伍老兵的,居住条件比较差,住在里面的人基本就是弱势群体。成群的老兵都是当年蒋介石退守台湾被抓壮丁抓来的,几十年没有办法回到老家,没法守着老娘尽孝。老兵们把当局授予的“授田证”视为命根子,其实他们心里大概都明白这只是政府开的空头支票,党国能带领他们反攻大陆吗?他们的双腿没有站在大陆的土地上,“授田证”却要把大陆的土地分给他们,简直是天方夜谭。

眷村里的老兵就是这样苦苦的支撑着,洪根生就是一个住在眷村的典型老兵。洪根生从江西婺源老家被抓来的,走的时候,大陆的妻子茶嫂已经给他生了小孩,到了台湾他又娶了台湾人网市为妻,并育有晓雄、晓芳两个子女。洪根生35年回不了老家,老娘已然辞世,到了全剧终,洪根生也没有回到婺源,也许在后面的故事里,台湾的政策松动以后,他会是第一波返乡潮的一员吧。洪根生对不起茶嫂,茶嫂在江西等了他一辈子,没有改嫁,并且拉扯大了子女,为老人送终。还是老话,明事理的人,都会知道,大陆两岸一切的悲剧都不是人的错,而是时代的错,历史的错,老兵们没处说理。洪根生甚至只能在香港朝着老家的方向给死去的父母磕头。

有一种职位叫做将军。路长功的好战友岳知春就是我说的将军。这个将军还是有相当的话语权的,很多人都非常敬重他,但是具体当年做了什么官,在部队上有何等的功业,剧里面没有怎么介绍,我也是稀里糊涂的。岳知春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官方”的一员,有些不按规矩办事儿,早早的结束了的自己的政治生命。当他的朋友路长功要拿他曾经的部下开刀,他会果敢的站出来保护自己的部下。老兵们何罪只有,看老娘有错吗,思乡有错吗,他要质问路长功,质问魔鬼的警总。从岳知春发散来看,两岸都有很多热心团结,热心两岸探亲互访事业的。

第二篇:电视剧观后感

近来很压抑,心情沉重,很想看一部轻松的可以让我开怀大笑的片子。无意间看了两集《搞笑一家人》,很搞笑,笑的时候我好像真的忘了那些烦心事,于是我连续地看了下去,只是为了找一乐子,没想到的是,最后我在别人的故事中迷失了自己。

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最初吸引我的是状况百出的徐敏静和李民勇。看着看着我才了解到李民勇和前妻申智的故事,两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和一个很重感情的男人,我不自觉地开始担心他们要怎么办,也许是因为结过婚的人的私心吧,我心里有一点偏向申智,但是敏静的善良,单纯,甚至纯真,我真的于心不忍呀。当李民勇抱着滑雪板的袋子照相时说:“这可是我们的第一张照片呀,要照的好看一点”,我知道他和敏静的爱必会刻骨铭心。当每次他又放心不下申智的时候,我有点窃喜,我从心底里希望他们能重归于好。我希望相爱的人不管有多少摩擦多少误会,也要执着地爱,分手后依然可以破镜重圆。

随着剧情慢慢的发展,允浩喜欢上了徐老师,我的心瞬间被揪成了一个团。我知道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部肥皂剧。当允浩的心一点一点倾向于这个少根筋的徐敏静老师时,两个人的命运戏剧性的被逐渐捆绑到一起时,我的心也跟着去了。当他在走廊上看到敏静和叔叔说话时,他有些愤怒的眼神中那酸酸的感觉。其实我知道不仅仅是酸酸的还有心绞痛的感觉。最让人难忘的是允浩的告白。初夏傍晚的校园里,寂静无声。路灯下,最后一道心理底线被冲破,疾驰而来的少年终于承受不住重重的感情,以乞求的语气说,“不要结婚,拜托”,当老师说出“允浩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特别的学生”时,允浩绝望地说,“就到这里,不要再说了”,看到这里,我仿佛坠入了几百米的深海,世界都黑暗了,窒息而绝望。

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你在我身边,却不知道我爱你,敏静却说,“不想和允浩变得尴尬,像现在这样亲密……”。于是我们听到让人心灵颤抖的那两句话,不是在问敏静,而是在质问命运:“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老师更高的存在?为什么我在老师面前总是那么无力?”没有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这却是我看到过的最绝望,最打动人的告白,只是因为少年爱的好无助、好辛苦。允浩爱的如此隐忍、执著、痴情。我怎么可以不爱上这个少年呢?

那对于徐老师,允浩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是一个特别的学生”呢?我想也对,也不对吧!因为敏静有意无意的守住了她和允浩的很多秘密,她并没有像对待承贤那样对待允浩,听了承贤的告白,敏静没有负担,而且还有点沾沾自喜,能让男学生爱慕也不错。这大概也是她当初愿意当男生班班主任的一个小小的初衷。但允浩的表白呢?允浩的过激反应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呢?当允浩说:“老师也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敏静没有再反问什么,她已经完全明白了允浩了,也开始在心里给了允浩第一次准确的定位:特殊的……。还有最后的一堂课,徐老师的点名,我感同身受呀。为什么把点名放到最后一节课呢?

在这段迷失于《搞笑一家人》的日子里,我想了很多。我没想到一部搞笑喜剧最后竟被我用眼泪淹没着看完的。像命运般,我分不清楚什么是剧情什么是真实........

第三篇: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东陵大盗》后感

很少是带着了解历史情节的目的而去看电视的,所以摒弃只看打斗场面的我看了《东陵大盗》后,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不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得不到别人的赞同,只是为了证明一下我已经看过了这部电视剧,而且为了以后能回忆这情节做一下记录。仅此而已。

孙殿英作为主人公,集正面与反面形象于一身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不足代表史实。我不禁有些感慨,对其说不出的是恨还是同情。不管如何,这部摒除以前我看过的主人公都是圆满收场习惯的电视剧,让我很新奇,因此,借此,对主人公进行一小小的评价,诉说我的小小想法。

无奈的选择

为了手下三万将士、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能有口饭吃,竟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但去别处讨求钱财,简直就是“坐金山去讨饭”,当然会贻笑大方,于是毫不犹豫的去挖掘属于中华民族的瑰宝——慈禧陵。尽管其中有人千方百计的阻扰,却无法阻挡这一卖国行为。或许他可以借其他各式各样的名义或理由来网络这些宝贝,可阴差阳错地让人窥到了这一劣行。于是无论怎样狡辩、怎样“送礼”,都始终难逃被追杀的厄运,难逃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唾骂,因为有新闻界的存在。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惩罚,对他的惩罚还有冥冥之中的“报应”之说。尽管他始终相信自己命不由天,最终却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跟随自己的三个得力干将先后离他而去;三个老婆,大老婆带着肚子离开

人生,二老婆为救他而被辱发疯,三老婆却始终没真心爱过他,潜伏在他身边,一直为与他有共同目标的人提供线索,只为报复掘她祖坟的卖国贼,最后凋谢在他的枪口之下。

得到了那么多珠宝,除了当礼送出的,分给将士的以及用来换成50万两黄金赎他性命的之外,想换军饷的一分未得,连自己私藏的10箱也在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不翼而飞。试问:为掘宝,他得到了什么?得到了被世人辱骂的名声、别人的追杀;失去了心爱的得力干将和自己相濡以沫的爱妻。为什么上天会给他如此的回报?他的目的并不过分啊,尽管有时做事高调了一点,但那时军阀统治时期,就算做些过分之事也无可厚非,但上苍让他尝到了家破人亡、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滋味,或许就是因为掘了坟,盗了堆满奇珍异宝的陵墓,更是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是上天给予他的惩罚,这是他应得的报应!

立场的问题

孙殿英作为一个集义气与野心于一身的人物,我们无法简单判定他好与坏,就像很多处于乱世的枭雄。在电视剧中,他的成功——成为蒋介石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有其他人的帮助与提拔,当然,更是他的义气,让他得到了人心。他掘东陵,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他手下同甘共苦过来的三万将士的留存,我们无法否定他讲义气的豪情,而致使他一败涂地的原因则是一群人,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羁绊——满清后裔金毓泽。一个满朝人,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爱国者,为了表示对孙殿英掘他祖坟的强烈反抗,更可以说是为了维

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护国家的文物,而处处与他为难。这不是个人的私怨问题。因为在东陵被盗之前,两人是好兄弟,金曾多次救下孙,孙也由衷表示尽其所能回报于金。或许期间因为鸦片的关系而是关系闹僵,却从未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盗东陵贩卖文物一案却让两人反目成仇。一个挖宝筹饷,一个护国抢宝,个人的感情在这大是大非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金曾多次打过孙,两次在马兰裕,两次在清东陵,可孙却从不还手。甚至在判决金毓泽死刑前,孙还劝其放手,再结义友,但最后却被无情的阻拦。这已经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矛盾,用金的话来说:这是卖国与爱国之间的差别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该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民族的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独有的灵魂,文物则是文化的具体。所以文物的流失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藐视与亵渎。作为一名正直的爱国者,有理由,也有权利去维护,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于是金始终抱着这一想法和信念,身体力行,借助媒体和其他爱国志士的力量,终于摧毁了孙殿英的美梦。他的立场就是爱国,就是保护文物,哪怕头破血流。而孙殿英的立场则是为了三万将士,挖宝、卖宝不可商量,于是曾经的好兄弟反目成仇,水火不容。呜呼!这个结果唯用立场的不一,甚至说是立场的敌对来说明。在我们大部分中国人眼里,电视剧始终以主人公归隐山林,或者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收场,可这部电视,却让这个主人公以惨淡结局离场,是我所看过的电视中极少的,所以对其进行了小小的体味,既让自己相对了解这段历史,并让我明白,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太过极端,很多人都是正邪兼具,不要太过幼稚与理想!

第四篇:原乡观后感

原乡观后感

这几天在看电视剧《原乡》,这是一部写49年渡过海峡从此与大陆相隔38年不同音讯的老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千方百计回乡探亲、看望老娘的故事。很多年我都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因为其情节大多是胡拉乱扯,内容上烂俗表演拙劣。但是这部倒是真的吸引了我,还赚得了我的许多眼泪。看完想想,它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看到的是他的演员的阵容:张国立主演、总导演,奚美娟、陈报国主演,看看剧照,也还有几个眼熟的,心想有这么几个台柱子在,想也差不到哪儿去吧;其二,看看,只有31集。那些动辄要拍上40、50集的电视剧多数都让我感到惊悚——之所以那么长,多数不是气内容有多么丰富,而是横生枝节、东拉西扯,糠皮多于精米,看这些东西实在让人不耐烦。而这不剧,反映的是这么重大的主题,又有那么多得人物,却只有31集,想来应该是精炼的、集中的、典型的。有了这两个原因,我才开始看。一开始,剧情就非常吸引人,时间:除夕夜,家家团聚的时候;地点:警总的审讯室。人物:张国立饰演的老实、胆小的小人物老兵洪根生和陈宝国饰演的冷静、威严、狡猾的路长功。事件:路长功威赫利诱洪根生供出岳之春去香港见大陆政协委员赵彤。矛盾集中、冲突激烈。矛盾不仅是以路为首的警总(台湾当局)和回乡、与大陆建立沟通关系的矛盾,还有洪根生个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因为老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两个人物一出场就捕获并紧紧了观众的心。而同一时间,洪根生家里,老婆网市苦心经营的年夜饭、女儿小梅对父亲家乡一切事物的陌生感使人又一次直面家的温馨和谐中所展现出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正像是政治、历史凝聚、沉淀下的一团黑影漂浮在这一家的灯火之下。让人感到一种难过。如果说深夜里洪根生手持年轻漂亮的阿茶的照片和已经很老的阿茶对着根生的照片相互思念将“思乡”“思亲”的主题首次动人地生动地托出来,轻轻触动着观众的心扉,那么新年里几个老兵给将军拜年则将这种情丝晕染开来,让人感触到无人不思乡。其中几个精致的小细节颇让人赞叹:一是洪根生也来到将军家里,犹豫不决,不敢进门,在门口探头,看见了几个兄弟在谈笑,一闪就退出来,将他在前一晚上“出卖”将军后内心的愧疚、胆怯、自责、害怕等等表现得入木三分,任人物在这里“活”了;一是八百黑喝“山西老陈醋”,引得众人都品醋的情节,让人想笑,还没笑出来,却也像是喝了醋一般,满心酸楚,眼眶湿润了;三是当洪根生像将军“坦白”,提醒将军处境危险时将军故作自如轻松,不但不责怪根生,反而柔声宽慰他,让人看到一个长者一个贵人一个父亲的宽厚慈爱的形象。

以后的每一集,都有令人赞叹的地方,都有引人入胜之处,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步步紧跟,不拖沓不散漫。各个人物渐次出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一方面深化主题丰富内涵,同时又与主线人物命运息息相关,那些人物哪怕是次要的人物,也都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善解人意、善良美丽可爱可人的小梅、小心眼而又善良不幸的网市,热心能干的魏老板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成功的形象我觉得除了洪根生、杜守正等、八百黑等,路长功的形象是特别成功的。

电视剧看完了,深恨大人物们因为一己之利益而任意操纵小人物的命运,人为造成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大人物们因一己私利、个人荣辱而肆意发动战争,拆散骨肉亲人,让硝烟弥漫于人间,让生命、亲情受到无情的摧残,更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不顾人性伦理,人为阻隔分割骨肉拆散夫妻。在电视剧中,借路长功个人的荣辱升降将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生动而透彻。无论是那些急切回乡探亲的底层老兵还是积极为两岸沟通搭桥的将军还是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向上爬的路长功等,斗不过是老潘等大人物要建功立业整倒对手的“棋子”,一个棋子的命运完全是掌控在那些大人物的手中的,可笑的是,他们口口声声地说”为了党国的利益,为了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情感。”“放弃小我,成全大业”这样的口号整整糊弄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啊!或者可以说,整个民族!为了某些大人物活某些阶级某些集团的”大业“,我们这些小卒子必须牺牲家庭、亲人和自己,必须不顾自己的情感。忘掉父母,忽略孝道;舍弃妻子,不顾家庭责任。”一将功成万骨枯“,屁民的万骨何足道哉!

这个思想当然是剧中隐藏着的,比较隐晦的一点。而正是这一点,才是它真正深刻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打动人心的是片头片尾曲用了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其词苍凉其调哀切其声高亢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支曲子将乡愁表现得深切哀婉悲凉深厚,对于整个电视剧的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说不足,也是有的,也许是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口味吧。句中那些巧合、那些三角四角的情争,甚至网市的”宫斗“式的心计,等等,都落入俗套,让人不耐。有些地方又让我怀疑是不是为了某个角色而加入一些剧情——比如那个小孩子卫东,戏份太多,毫无必要。

第五篇:《原乡》观后感

观《原乡》有感

思老母不由人肝肠痛断,

想老娘不由人泪洒在胸前。

眼睁睁高堂母难得见,儿的老娘啊!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________《四郎探母》

我自认不是一个随意在别人故事里留下眼泪的人,但对于《原乡》,它值得我用心去看,值得我从头到尾抹去的眼泪。

对于这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两岸所关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已经淡忘了当年那种痛彻心扉的乡愁,但是,一旦再次被提起就会赤着脚在尖刀上行走一般,从脚底疼到头顶。作为一个80后末梢的青年,我对祖国建立的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敬佩那些为祖国而战的英豪。活下来的为祖国继续奋战,那些他们没能等到祖国胜利的只能含恨离去,而这些在战场上折损的英烈们,他们又有多少能回归故里呢?这几天,韩国在归还朝鲜战争中中国英烈的遗骸,他们回家了,等了一个轮回,他们终于可以回来了,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母亲是否还在,是否还能到墓前看一看当年那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报国的孩子。

政治上的博弈,是这些老兵的悲剧,少小离家而不能老大回。三十五年的离别,割舍不下的是故乡,是故乡的爹娘,是故乡的妻儿!再严厉的律法也不能制约人们心中对故乡的渴望,所以才有了洪根生他们冒死也要回乡探亲的决心。杜守正的大陆之行,把这样原始的本能的亲情以及那个年代纯粹的坚贞的爱情放在了观众眼前。从福州到江西到山西到山东到四川,就是在这样一条纵横中国的的路线上,老兵们当年在此拜别爹娘走上战场,本为等到打了胜仗就可荣归故里,怎知这一等就是三十五年,双亲已逝,徒留自己在海峡一端苦苦想念、盼望!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内容类似的文章,讲的是一位老母亲,在三十多年里一直坚信自己当兵的小儿子还活着,餐桌上必要留有小儿子的位置,甚至是因为搬了新家害怕小儿子找不到家而在原地做了一个大大的牌子为他引路。故事的结局很

美好,他的幺子即使是满头华发了也跨越海峡找了过来,并在母亲牌子的指引下顺利的找到了家。

杨四郎纵使盗令箭也要去宋营探母。

每个人的老娘都是一样的,想老娘的心是一样的。不是他们不想回,实在是要留着命去见老娘!

还好他们的抗争胜利了,不然又该有多少母亲等不到母子相见的那一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58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