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古文名言篇一
《经典古文名句》
经典古文名句249条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8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古文名言篇二
《古诗文名言警句大全》
古诗文名言警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含义:坚硬的石头可以攻克玉器。比喻只要有决心,再艰难的事情也能攻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含义: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含义:一个人只要平时对人诚恳、善良,总会有很多人崇拜他。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含义:对敌人要怒斥,对人民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含义:芙蓉在清水里最能显示它的纯净,比喻:人要坦诚,不要虚伪。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含义:小小的蚍蜉也想摇动大树,真是太不能估量自己的能力了。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含义:江岸两边树木枯萎,滚滚的长江水汹涌澎湃。形容江岸两边景色凄凉。
8、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含义:蚕到死才丝吐尽,蜡烛烧光后又结成蜡烛。比喻:一个人要毕生为人民贡献力量。
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含义:塘水怎会如此清澈呢?只因为上有源头,活水能不断地流进来。 10、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含义:等到革命胜利的时候,在九泉下的古人也会和我们一起高兴而祝贺胜利。
1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含义: 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会思考而不学习也没用。
1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含义:鲜花在出升的太阳照耀下,红得象一簇簇火苗,清澈纯绿的江水又象鲜嫩的蓝草。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含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总会死去,但要死得值得、死得有意义。。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含义: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要不断的从各方面求得知识,来充实自己。 1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含义:山高不算什么,有神仙才有名。水深不算什么,有蛟龙才显灵。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含义:竹林的外面已有几支桃花开了,鸭子通过在暖和的河中游知道了春天即将来临。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含义:玉没经过凿雕是不会成为一件玉器的。人不学习,是一无所知,不会成才的。
1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含义:这美妙的歌声只有在天上才能有幸听见,在人间是很难听得见的。 19、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含义:从前王导和谢安两大世家的大堂前总有燕子飞来,随着时间的变迁,
王、谢两家的没落,使燕子也飞向普通的老百姓家了。
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含义:荷花刚含苞待放时,蜻蜓已早早地立在花蕾的顶上了。
2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
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含义: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英雄孙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人物的
形象也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渐渐淡薄。
2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含义:互相见面,分别时也难。再大的风力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
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含义:有钱人家的家门前常有剩余的酒和肉,但是马路上却有饿死、冻死的人。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含义:时光的流逝就像花的凋零、春天的归去是那么无可挽回,但去年在
这安巢的燕子却翩然归来。
2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含义:春风使万物苏醒、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春天的明月啊,你何时才能伴我还乡。
2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含义:想要游圆久等进不了门,很遗憾。忽然看见一枝美丽的红杏从墙头
探出身来,联想到墙内一定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2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含义:劝朋友再畅饮一杯酒,出了阳关,再也不能朋友相见了。形容朋友间很依依不舍。
2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含义:东边出太阳,西边却还在下雨,此时此刻说是没有晴(情)吧,却实在是有晴(情)。
2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含义:诗人壮志未能实现,但人已衰老怎不愁呢?用夸张的形式写,诗人
愁得白发也长了有三千丈长。
3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含义:白天欣喜得唱歌并畅饮老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诗人放返归家乡。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含义:站在最高的山顶上,俯身望去,看见一片山岳。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含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婉转的歌唱,一行白鹭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
2
3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含义:江两边的天门山挺拔雄伟,江水渺远,一片白帆像是从天上驶来。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含义:独自一人生活在他乡,每逢到节日时,就格外思念家里的亲人。 3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含义:广阔无垠的沙漠里狼烟直立上升,黄河边落日赤红而又圆。 3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含义:虽然落山的太阳是那么美丽,但是已是接近晚上了。
3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含义:大雪纷飞,因为寒冷山上看不见一只鸟,条条路径上也见不到人的踪影。在空寂、冷清的背景中,却有一位鱼翁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乘坐在孤舟之上一人独钓。
3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含义:千遍呼喊万遍叫唤才出来,抱着的琵琶把脸遮住了一半。形容琵琶女很害羞。
3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含义:随着夕阳西下,江上烟水浩淼,纵目远眺却无法看到日思夜想的故
乡,只有江上一片浩瀚的烟波罢了。诗人在怀念故乡。
4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含义: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洁白。家乡的月亮比秦城更明亮。诗人在外只
能望着月亮思念故乡。
4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含义: 秋天的夜晚乌鸦啼叫,一片寂静清冷。江边的枫树和鱼船上的灯
火互相伴着而深深想着旅途的之愁。
4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含义: 苏州寒山寺的钟声在半夜里阵阵地传到了我这载客的小船。 43、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含义:一个人只要有才能,必定有机会在一定场合得到施展。如果一个人
有很多的金钱,但总是用得光的,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4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含义:刚有起色但还未成疆场英雄,却死去。使年老的长辈伤心至极而落泪。
45、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王之涣《金缕衣》
含义:折花必须在树木开花的时候摘,如不开花的时候去摘花,摘了也无用。
4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含义:桃花潭虽然很深,但及不上汪伦送我那样令我感动的深情厚意。 4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含义:诗人踩雪到达贫家院子的柴门,几只狗见了生人“汪汪”地直叫。主人热情地把诗人领了进来,使诗人很感动,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4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含义:天上的月亮辉映在海上,显得格外明亮,天上和地上的人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刻。
4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含义:只有不断的读书,读很多书,才能文章做得好,文笔流畅。 5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含义:黄河边塞的广大和壮阔,但这城一片孤寂,人过着凄凉的生活。 5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含义:茫茫的苍天大地,悠悠的白云,然而却不见黄鹤与仙人驾着鹤而归
来,令人望穿秋水,难遂其愿。
5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含义:春雨随着风悄悄地飘进夜空中,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5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含义: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鹦鹉洲
上,草儿长得及其茂盛。
5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
含义:看到绚丽的花朵不仅不能变得高兴些,反倒激动得落泪。因为
战乱,诗人久别家里的妻子和孩子,怎能不为离别而恨呢?
55、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含义:
5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含义:你不必笑我们啊,即使喝得大醉躺在沙场上又有什么,自古以来,
长期投入战争的人又有几个人是平安回来的?
5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含义:只要现在有位像当年使匈奴吓破胆的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大将军
在,那么敌人就不敢跨过阴山来进犯,战争就能停息,国家和人民才能得到安宁。
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含义:水流不断,抽刀断水水流更急;愁闷满怀,饮酒消愁愁上加愁。 5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含义:明月当空在山中的松树间辉映出来,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6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含义:山上不见人影,但好像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返回到深山处探寻,
仍然是自己的身影留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
6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含义:夜晚传来一阵阵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要落掉。 6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含义:远远望去,万里蓝天下有一叶小舟,唯独看见这舟随着长江在蓝天下漂流。
6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含义:有着悠久历史而金碧辉煌、楼室多多的寺院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更何况这好多好多寺宇又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呢?
6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含义:洛阳的亲友问候诗人,诗人以向亲友表明自己的坚贞而高尚的情
操,不向权势低头、不与世俗合流的决心。
65、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含义:人有悲哀和高兴的时候。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愿望人之间
的友谊永存,天地共和谐、欢乐。
6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含义:岳飞三十多岁,已建立了很多战功,但不以为然,看得很轻。二
十年的打仗、行军日夜兼程度过了很长的艰难岁月。
6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含义:大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大浪翻滚把江水全部翻了一番,了解了许
多从古以来的有名人物。
6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含义:作者昨天晚上又想起了往日繁华自由生活,然而对照目前窘迫的
处境,实在不堪回首,悔恨交加,非常痛苦。
6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李清照《声声慢》
含义:四处寻找,一片冷冷清清,一片非常凄凉和悲惨的景象。 7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含义:不要认为人的灵魂不会被勾销,当冬天窗外的西北风刮起时,人
会瞬时消瘦,像没魂似的。
7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含义:作者思念亲人而使人渐渐消瘦、变得憔悴,但永不会懊悔。 7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含义:在茫茫的人群中四面寻找一个人,忽然回过头看见那人却在灯火
稀落的地方。(其实那人就是指作者,描写自己自甘落寞的品格。)
7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含义:问一声你心中有多少愁苦的事,那愁苦的事像长江的水滔滔不绝。 7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含义:刮风的时候,地上的碎石飞穿天空,江水波涛汹涌滚滚而来,地
上的雪飞卷成无数的雪堆。
7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穹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含义:作者想远去,离开这世界。但又怕自己不能胜任富丽堂煌的天宫。 7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含义:屋外的杨柳轻轻飘荡,红杏开花满枝头,它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7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含义:手捧酒碗问蓝天,这么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还会出现。 7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含义: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浓艳装扮还是淡淡的素装,都显得格外的美丽。
7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含义:一个人活的时候应该做个像样的人、做个英雄,死了也要死得其所,死得伟大。
80、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含义:不要为前面的路途中找不到了解你的人而愁苦,在这个世界上有
谁会不认识你呢?怎会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5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古文名言篇三
《古文名句大全》
古文名句掇贝
先秦文名句选
左传名句
多行不义,必自毖。
《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
做多了不义之事,必定会自取灭亡。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译文】
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士兵勇气大振,第二次擂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擂鼓,勇气就竭尽了。敌军勇气消失而我军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译文】
楚王派使者对齐侯说:“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就是马牛放牧走失了,也到不了对方国境之内的。没有料到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这是什么缘故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为甚,岂可在乎?谚所谓‘辅车相依,辱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谏假道》
【译文】
宫之奇向虞侯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一亡,虞国必然随着灭亡。晋国的贪心不可助长,外部的敌人不可忽视。借道一次给它就已经过份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颊骨和牙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嘴唇,牙齿就要受冻。’这正是说的虞和虢的关系。”
明耻教哉,求杀敌也。
《子鱼论战》
【译文】
(平时)使战士认识什么是可耻的,教育战士勇敢作战,目的就是为了杀伤敌人。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介之推不言禄》
【译文】
偷别人的钱财,尚且叫他盗贼,何况是贪取上天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依靠人家的力量得到好处却去损害人家,这是不讲仁义;失去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把两国的和睦相处变为互相攻打,这不算勇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郑子家告赵宣子》
【译文】
走得太快,就必然要走到那些危险的地方;被逼急了还有什么功夫来选择呢?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
如果诸侯的财务,都集中在晋国,那么诸侯就要判叛离。如果您贪图这些财物,那么晋国就要叛离。诸侯叛离,那晋国就要崩溃;晋国人民叛离,那您的家就要崩溃。何以这样贪婪呢?贪图得来的财物又有什么用呢?
好的名声,是装载德的车子;德,是国家的根本。有了根本,国家才不致败坏,为什么不去尽力求那好名声呢?
国语名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召公谏厉王止谤》
【译文】
堵塞人民的嘴巴,比堵塞江河的后果还要严重;河水堵塞起来一旦决口,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堵人民的嘴巴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应该疏通河道,使它们畅行无阻;治理人民的人,也应该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战国策名句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邹忌)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终于)悟出了一道理:“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说我漂亮,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有求于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赏赐;写信规劝我的,受中等赏赐。”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让我听到的,受下等赏赐。”命令刚下达时,群臣纷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象闹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后,间或有人进谏;一年之后,虽然有人想说却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冯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阵,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冯煖客孟尝君》
【译文】
冯煖说:“您说‘看我家里所缺少的’,私下考虑,您府里堆满了珍珠宝贝,好狗好马挤满了棚圈,美丽的女子站满了堂下。您府里缺少的东西要算‘义’了。因此我私自作主为您买了‘义’。
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未者耶?”
《赵威后问齐使》
【译文】
齐使听了不高兴,说:“我奉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先问候我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卑贱的摆在前面,却把尊贵的搁在后头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还有百姓?没有百姓,哪里还有君主呢?所以有所询问,难道不先问根本而问末节吗?”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媪尊长安之位,而封之以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如今您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富庶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贵重的东西,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
【译文】
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安陵君继承祖先的封地要守住它,即使有方圆千里的地方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方圆五百里呢?”
楚辞名句
屈原曰:“„„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卜居》
【译文】
屈原说:“„„世道混浊不清,把薄薄的蝉翼说成很重很重,把千钧的重物说成轻而又轻。把那黄铜的编钟毁弃不用,却将土烧的瓦釜打得如同雷鸣。谄谀小人飞黄腾达,贤良君子无声无息。唉,有什么可说的呢,哪个知道我的廉洁忠贞。”
宋玉对曰:“„„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于杳冥之上„„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有安知臣之所为哉?”
【译文】
所以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凤凰拍打双翅飞上九千里,超越云雾,背负青天。脚踏浮云,翱翔在高远的太空„„不只是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鱼而已,人里面也有特出的人物。特出的人物有卓异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为,超出一般人。那些平庸的俗人,又哪能了解我的作为呢?”
汉文名句选
司马迁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译文】
天下君王,以及道德才能出众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当时十分荣显,可死后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个普通百姓,传了十多代,仍然被学者尊崇。从天子王侯起,中说讲说《六经》的人,都把孔子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可以说是最高的圣人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
诚实可靠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遭诽谤,能够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本来就是由怨愤而引起的。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之,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
屈原说:“我听说过:刚洗好头发的人,一定要弹一弹帽子;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一抖衣裳。作为人,又谁能够让自己洁白的身体蒙受世俗的污垢呢?我宁可跳进这长江的江水,葬身在鱼腹之中,又哪能让高洁的心灵去蒙受世俗的污浊呢。”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
【译文】
古时候身虽富贵而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多的不可胜数,只有卓异不平凡的人才被后世称颂。(文王)被拘禁在羑里之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被围困,后来作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编著了《国语》;孙膑受到了截膝的刑法,就研究撰写兵法;吕不韦迁到蜀地,世上流传他的《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说难》、《孤愤》两文;《诗经》三百篇,大多是贤人、圣人感情激发才创作的。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报任安书》
【译文】
贤士为了解自己的人效力,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报任安书》
【译文】
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利更惨的了,悲痛没有比心灵受伤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丑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
人故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报任安书》
【译文】
人固然都有一死,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死的价值不相同啊!
贾宜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 要害之郡。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
【译文】
秦孝公„„有征服天下,统一中国、控制四海的企图,并吞八方的雄心。
孝公死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受了原来的基业,继续奉行孝公的策略,南进占领了汉中,西进攻取了巴蜀,东进割据了肥沃的土地,北进征服了险要的郡县。
等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发扬了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全中国,吞并了西、东二周,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宝座,统一了天下,拿着棍棒来驱使、鞭打天下,威势震动四海。
晁错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牧,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论贵粟疏》
【译文】
人受冻的时候,对于衣服的要求,不等待又轻又暖的;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不等待又甜又香的;饥寒交迫,就顾不得什么廉耻了。
那些珍珠、珠宝、黄金、白银,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保暖,可是大家珍惜看重它们,这是因为帝王重用它们的缘故。
所以这些人家里男的不耕种土地,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白米鱼肉。他们没有农夫的辛苦,却能坐享田地的收获。凭借他的雄厚财富,勾结王侯,势力超过了一般官吏。他们由于争利互相排挤,奔走千里之外,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踏丝靴,身拖绸袍。这就是商人所以吞并农民,农民所以流离逃亡的缘故。
邹阳
夫以孔、墨之辩,不能免于谄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也。
《狱中上梁王书》
【译文】
凭着孔子、墨子的能言善辩,尚不能免受谗言之累,鲁、宋两国几至倾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众口辞连金子也会熔化,毁谤汇积起来连骨头也会烧毁。
古文名言篇四
《古诗文名言警句300条(附详细解释)(1)》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卫风 洪奥)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小雅 鹤鸣)
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诗经 大雅 云汉)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大序)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左传)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辅”指车轮外的直木。(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傅”通“附”附着,靠近。(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1.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3.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政)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做人要守信用。)
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罔,迷惘。殆,危殆。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 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论语)
19.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 子路)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24.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卫灵公)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利:使……锋利。
2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述而)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 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雕:同“凋”,凋落。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时:时常。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注:自, 从
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注:欲, 想要 施, 给予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颜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知, 同"智" 乐,喜欢
4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是,这个 孰:哪个
4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寡,指人口少 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指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社会均势。
4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预,预先 立,成就废,败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琢,雕琢
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注:困,困惑,理解不透
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这是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 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审,详尽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4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1.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就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5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规”是圆规,“矩”是直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 这其实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5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6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6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奈何:为什么;惧之:威吓老百姓
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这句话是老子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所提出的。)
63.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 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6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
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即美者不真,真者不美。(这里老子把美与真看成是对立的、不相容的。这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善用漂亮的言词掩盖虚假本质的欺诈、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有着重要的批判意义和价值。)
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这一定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成。)
6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生:生命。涯:边际,极限,知:知识。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即感叹有限人生对无限知识的无奈
6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醴,此处意为甜酒。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交朋友以利为先,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爽。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仓廪:储存粮食的仓库。
只有国家储存粮食的仓库充足,人民才会懂得繁文礼节,只有丰衣足食,百姓才会懂得光荣和耻辱。
(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是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
7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比喻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7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为:实际去做。行:走。至:到达目的地。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72.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7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天地那么广大,路途那么遥远,我将四处寻找与我志向相同的贤人。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7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7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7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古文名言篇五
《文言文 名言警句》
1.文言文 名言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古文名言篇六
《经典古文名句》
经典古文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淇奥》
像切,像磋,像琢,像磨。
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形容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就是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
2)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可:能够,可以。 以:用来。 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靡mǐ:无。 初:开始。 鲜:少。 克:能。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屈原
长太息:深长地叹息。掩涕:掩面流泪。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伤人民生活命运的艰难。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屈原
变心:改变初衷。 愁苦:忧愁苦恼。 终穷:终身穷苦。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
短:不足。 长: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离骚》屈原
善:善爱,好的行为,珍爱,言行或理想。 虽:虽然,即使,纵然。
九:泛指多次或多数。 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表达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心志。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对楚王问》宋玉
曲:本意是指音乐歌声,而引申出来是指思想见解中的意趣。
弥:是极其的意思。高,本意是指声调音响,引申的意思是指意境思想上的高远脱俗。 和:本是指应对配合,引申意思是赞赏或者评价,指的是能够真正理解的人。
寡:是少有的意思。连起来原是指声乐难度大,别人难以配合伴唱,引申后是说某个人某种思想认识非常有深度,超越了常规见识,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曲高和寡就是知音难得的意思。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是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欲:想要。 患:忧愁,担心。 辞:言辞,指借口。
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辅:颊骨。 车:齿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将士用武力把他从原野上捉到,而一个女人一下子(立刻)就把他从国都中免罪(放走)了。
2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师:借鉴。
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亡:丢失。 牢:牲口圈。
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2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倚:依靠。 伏:隐藏。
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第七十三章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聪明。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25、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2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前一“老”(动词):尊敬。 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老”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老”是别人家的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动词):抚养。 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名词):子女、小辈。第二个“幼”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幼”是别人家的孩子
及:推己及人。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 地利: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
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社:土神。 稷:谷神。 社稷: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道:道义道德。 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义,必定会陷入孤立。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生:使······生存。 死:使······死亡。
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淫:使······扰乱。
移:使······改变。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服从。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3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4
3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之《鱼我所欲也》
亦:也。 欲:想要。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雕刻。 不:表示否定。 舍:表示放弃,不坚持,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蓬:蓬草。 而:表示修饰。 涅:黑土。
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3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溃:溃决。 蚁穴:蚂蚁的洞穴。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腐:臭。 枢shū:门轴。 蠹dù:蛀蚀。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陋:本指简陋,这里指简单的知识。 寡:少。 闻:知识,见识。 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人的学识就会浅陋,见闻不广。
4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张:拉紧弓弦。 弛:放松弓弦。 文:指周文王。 武:指周武王。
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是有宽有严的,后泛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结合。也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劳逸适度,有紧有松。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
古文名言篇七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
国 家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ã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人 民
(1)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ã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î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3)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
(4)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政 治
(1)为政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为wãi:做。○《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宋史·薛极传》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宋·周敦颐《拙赋》
(2)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诗经·大雅·板》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â谔:直言争论。○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3)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淮南子·氾论训》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意 志
(1)奋进、专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运动变化。○《周易·乾》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骏马。驽nú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功在不舍:功效就在于行动不停。○《荀子·功学》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反听:犹言“自察”。内视:犹言“反省”。自胜:谦虚克己。○《史记·商君列传》 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
莫:没有。大乎:比„„更大。睿ruì:明智,智慧。○汉·徐幹《中论·修木》 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发:射箭。蹞kuǐ步:同“跬步”,半步。蹞步不至:还差半步没有到达。御:赶车。○《荀子·劝学》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意谓走了九十里,还只相当于百里路的一半。○《战国策·秦策五》引古语
智 力
(1)智慧、见识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畏小:指要防微杜渐。治大:处理大事。○《慰缭子·十二陵》
暴至之荣,智者不居
暴:智慧。居:当。○《意林》引《唐子》
(2)体察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术:方法。澜:壮阔的波澜。○《孟子·尽心上》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崖:高峻的山边。颠坠:从高处落下。没溺nì:淹没在水中。○《孔子家语·困誓》 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
心暗:心怀私意。照有不通:看事就不会透彻。至察:过分地审察。物:事物。○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人 才
(1)育才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暴pù:晒。寒:冻之。○《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树:种植;培养。○《管子·权修》
(2)用才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求备:要求全美。己长:自己的长处。格物:要求事物。○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各专其能,各致其力
○宋·苏轼《策略第二》
品 德
(1)公私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唐·杨炯《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唐·韩愈《送穷文》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
○宋·苏洵《审敌》
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
至:极。恕:体谅。明:明察。○宋·苏轼《谢宣谕札子》
(2)信诚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
○《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驱民:管辖百姓。宋·王安石《商鞅》:“~。今天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3)守政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诱:受引诱。誉:赞扬。恐:害怕。诽:毁谤。○《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
身:自己。人:别人。○宋·苏轼《私试策问七首之七》
(4)谦谨、骄傲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与:对于。人:别人。求备:求全责备。检:检查,检点。身:自己。不及:不够。○《尚书·伊训》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自见:表现自己。自是:自以为是。彰:清楚。○《老子》二十二章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lǚ:踩踏。○《诗经·小雅·小旻》
虚己而乐闻
虚己:自己谦虚。乐闻:高兴听到人家的意见。○唐·刘禹锡《魏生兵要述》
(5)勤俭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日:每天。孜zī孜:努力不怠。逸豫:安闲逸乐。○《尚书·君陈》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匮kuì:贫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饶:富裕。○《荀子·修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恒念:经常想到。维:是。○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
食其食:吃东西。功:功绩。服其服:穿衣服。○宋·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
(6)廉洁
苟利国家,不求宝贵
苟:如果。○《礼记·儒行》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7)修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正派。○《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自我反省。○《礼记·学记》
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淡薄:恬淡寡欲。致:达到。兼履:指天普遍地覆盖万物,喻恩泽广大,无所遗漏。怀:安抚。制为:决断。○《淮南子·主术训》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争得:怎么能够。这两句比喻德行高超,才能苦尽甘来。○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8)改过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非:批评。当dàng:正确。是:肯定。谄谀chǎn yú:巴结奉承。○《荀子·修身》 身如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古文名言篇八
《古文励志名句》
古文经典励志名句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6、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1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1、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6、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9、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2、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3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古文名言篇九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B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3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3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3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4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4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4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52.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5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6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8.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6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7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7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7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7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8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8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8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8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9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9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9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9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0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0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0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1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1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1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1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21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2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2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1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3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3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40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4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4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1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5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5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5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155玩物丧志。(书经)
1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5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6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6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6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17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7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7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7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7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7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8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81学无止境。(荀子)
18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18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8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8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8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8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88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8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9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9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9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9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9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9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古文名言篇十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修身养性经典诗句格言
1、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
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
6、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
7、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
8、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
9、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
10、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16、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19、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20、任人须知人,人须容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21、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
23、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24、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25、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其殃。
26、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忍人有所不能忍者;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7、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28、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
2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30、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3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3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中庸》)
3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3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34、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大学》)
35、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大学》)
36、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
37、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中庸》)
38、治国必先齐家。(《大学》)
3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40、大成若却,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1、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思以敏为贵,学以勤为贵,友以诚为贵,情以挚为贵,穷以志为贵,富以仁为贵,话以少为贵,喜以度为贵,怒以忍为贵,体以健为贵!
42、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为人喜,解人难;忘忧喜,严律己;莫烦恼,忍为先;识时务,永向前!
43、无贪欲,心胸宽;广交友,德为先;抑愤怒,能方圆;烦恼事,抛云端;和邻里,解人难;家和睦,心里甜!
44、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欲养身,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精神不蔽,四体长春!
45、言宜实,心宜诚,福宜惜,慧宜增,思宜宽,虑宜远,气宜柔,骨宜刚,志宜大,胆宜壮!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46、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47、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48、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49、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5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51、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52、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53、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54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55、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56、何以息谤?无辩。何以止怨?不争。
57、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58、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59、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60、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61、善有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62、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63、党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悔,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64、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6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66、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67、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68、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69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0、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积要容纳得;
71、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72、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怒所致, 自家便不是个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73、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74、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75、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7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77、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78、欲论人者,先论己;欲知人者,先自知。
79、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80、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81、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