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一
《老子名句》
老子 庄子语录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译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译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译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故知足之足,常足。
【译解】:所以懂得满足的满足,才会得到永远的满足。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译解】:大道,可以言语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大道。相名,可以文字命名的,就不
是永恒的相名。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译解】: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解】: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中国人总是把知识说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实,知识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 逍遥游》
【译解】:尸祝:古代祭祀时对尸体持祝告的人,一说为太常太祝。
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牲的礼器,樽俎代指宴席。
句子的解释是:即使厨师不下厨,主持祭礼的司仪也不能离开樽俎去代替他烹调的。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译解】: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淡然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甘甜如蜜。君子间的交往虽然平淡,却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如亲人般伸手援助,而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甘甜,但会在你需要帮助时,与你绝交。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 外物》
【译解】: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解】:悲哀没有比心灵的死亡更大的了,形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养生主》
【译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孔子语录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二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
[注释]
①橐籥:橐籥,读tu,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
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章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①,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
——《道德经》第7章
[注释]
①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②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意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获得成功。
[章句]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道德经》第8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有像水一样的德性。 ②几于道:“几”,近。接近道的要求。 [意译]
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章句]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 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④身退⑤,天之道⑥也。
——《道德经》第9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把握不放。盈:满。 ②已:止。
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尖锐。揣而锐之:捶击使它尖锐,含有显露锋芒的意思。
④功遂:功业成就。 ⑤身退:指敛藏锋芒。 ⑥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意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得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娇,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章句]
生①之畜②之。生而不有③,为④而不恃⑤,长⑥而不宰⑦,是谓“玄德”⑧。
——《道德经》第10章
[注释]
①生:生产,创造。 ②畜:蓄养,培育。 ③有:占有,拥有。 ④为:行为,作为。 ⑤恃:控制。 ⑥长:抚养,长大。 ⑦宰:主宰。 ⑧玄德:深厚的德行。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三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
[注释]
①橐籥:橐籥,读tu,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
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章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①,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
——《道德经》第7章
[注释]
①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②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意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获得成功。
[章句]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道德经》第8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有像水一样的德性。 ②几于道:“几”,近。接近道的要求。 [意译]
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章句]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 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④身退⑤,天之道⑥也。
——《道德经》第9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把握不放。盈:满。 ②已:止。
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尖锐。揣而锐之:捶击使它尖锐,含有显露锋芒的意思。
④功遂:功业成就。 ⑤身退:指敛藏锋芒。 ⑥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意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得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娇,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章句]
生①之畜②之。生而不有③,为④而不恃⑤,长⑥而不宰⑦,是谓“玄德”⑧。
——《道德经》第10章
[注释]
①生:生产,创造。 ②畜:蓄养,培育。 ③有:占有,拥有。 ④为:行为,作为。 ⑤恃:控制。 ⑥长:抚养,长大。 ⑦宰:主宰。 ⑧玄德:深厚的德行。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四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怀旧 娱乐 学习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admin@togame.net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admin@togame.net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
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admin@togame.net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战争之国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五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十六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得荣思辱,身安思危。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常怀克已心,法度要谨守。
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
长存君子道,须有丈夫志。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人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
青山只会明今古,绿水何曾洗是非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六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
杂谈 2010-04-13 08:51:17 阅读2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以下是祖宗的话,稍微读几句就觉得很有道理,以后会没事就瞻仰下,强人就是强,说的都是古今贯穿的
亘古真理。强烈表示尊敬与钦佩,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为人处世多多应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
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
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
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
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
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
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
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
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
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
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
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
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
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
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
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
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
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
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
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
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
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
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
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
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
轻松自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
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
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
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
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
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
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
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
中国人的大智慧。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
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
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
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
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
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
慧。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
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
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
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
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
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
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
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
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
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
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七
《老子的名言语录大全》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
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八
《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
北京日报/2010年/4月/12日/第020版
理论周刊・文史
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
中国政法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郭继承
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
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就不能掌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为学日益”。而何为“为道”呢?儒家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更是以《道德经》专门论“道”;佛学虽然不太用“道”这个词,但《心经》上说的明白,得道即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道”本是一个很难言说的概念,如果勉强对其做一个解释,“道”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是人生和宇宙的实相,是大千世界背后的那个“本体”。但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欲求的人,如何才能认识这个“道”,如何才能将自身行为与“道”和谐统一呢?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人的觉性如同透亮光芒的珍珠,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理皆可以体认和觉悟。但是,由于人又充满了各种欲求,而这些欲求如沾染在珍珠之上的污垢,因为有污垢的存在,珍珠的光芒自然被隐藏,也根本无从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无论是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还是老子的“为道日损”,皆是此意。所谓日损,是指要人们不断地去掉沾染在珍珠上面的灰尘——贪欲,从而把珍珠本有的光亮闪现出来。当人们不断地擦去“自性”上的污染,从而真正呈现出一个光亮晶莹的“自性”时,所谓人生宇宙之大道就能够与自性合为一体。这时人的境界就是“人与道同”。到了这个境界,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讲的“内圣外王”,禅宗赞许的“大机大用”,皆成为现实。故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为道日损”的深意,对我们的意义重大。从人性的角度看,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追逐贪欲的所谓“成就”,岂不知名利路上处处埋藏杀机。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丞相李斯,曾经为秦朝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专门写《谏逐客令》,劝告秦始皇为了大业,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而招纳贤才。当初,他为了追求富贵从楚国的上蔡来到秦国,尽管其间做到了风光无限,当秦始皇去世之后,二世胡亥继位,李斯最终被赵高诛灭三族。当在刑场上的时候,李斯还感慨地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汝复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可惜的是人总是一朝梦醒,才反省人生。李斯此时的感慨徒增人生的悲凉,当初追名逐利之时,怎么想不到这些呢?这样说并不是说让人们不做事,而是不要为了满足自身的贪欲和虚荣而做事。而是应该先将自身的心性做到“无为”,毫无“利己之心”,将“小我”放下,然后利国利民,无所畏惧,不贪慕名利,纯粹为了社会、人民去做事。历史上并不是没有此等人,范蠡、张良、刘伯温等等,皆是这样智慧之人。当社会上有任务需要自己承担时,义无反顾,立大志、行大勇,做大事情,但一朝使命完成,便挂冠而去。因此,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应该好好沉思老子的话,不要作欲望的奴隶、贪心的俘虏,而是心怀坦荡,明净畅快。
如果是社会个体不懂得“为道”之理,尚属个人的悲哀;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懂得“为道”之理,那就不能不说是国家的悲哀了。前不久刚刚审判的“黄松有”案,就是典型的例证。黄松有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还是国家法学研究最高奖——“钱端升奖”的获得者,是许多知名大学的兼职教授,这种人在知识层面是真正的“专家”,谁能说他不懂法律呢?可是他干的那些事情,有些不堪言说,原因何在?是不是我们在注重“为学日益”的时候,忽视了“为道日损”呢?为学日益,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应该说是当今任何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做到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格教育”,或者说缺少、忽视“人格教育”,抑或说“人格教
育”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那结果只能是知识越多,而一旦这种人掌握了权力,掌握了别人的命运,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大学》上讲:有德者必有位;此话真是至理名言!如果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掌握了大位,其结果不堪设想,小一点败坏风气,大一点甚至颠倒纲常,引起血雨腥风的社会动乱。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这应该肯定。可是到了统治后期,沉溺于声色犬马,其结果招致安史之乱。杜甫有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据有些学者考证,安史之乱带来的祸害罄竹难书,造成了千万人左右的死亡,占唐朝当时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所谓的大唐盛世,也因安史之乱而“毕竟东流去”,让读史的人一声叹息。
尽管得“道”的境界太高了,但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否有人格,能否在名利、贪欲面前有智慧、有定力,极大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安定和谐。当前,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这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有了问题,再完备的制度也防止不了人们作恶;另一方面,如果是一个人内心清净纯粹,坦荡正派,即便是没有制度约束,也能够做到“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当前,我们都在憧憬国家的发展前景,但是请大家注意,人格是一个民族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能否振兴的深厚根基;反过来,一个没有人格的民族,毫无希望可言。这也正是圣人孔子为什么明明知道“道之不行”,而一定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为中华民族树立一个人格的路标,让我们时时从回望圣贤的精神中,学会做人,更好地前行!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九
《老子名言集锦》
老子名言集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1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
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2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2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2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2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3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诗经名句精选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2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2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25、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2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2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2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篇十
《老子的名言》
老子名言名句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
[注释]
①橐籥:橐籥,读tu,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
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章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①,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
——《道德经》第7章
[注释]
①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②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意译]
有道的人自愿退居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将生命
置之于外反而能得以生存,不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吗?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获得成功。
[章句]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道德经》第8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有像水一样的德性。 ②几于道:“几”,近。接近道的要求。
[意译]
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章句]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
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④身退⑤,天之道⑥也。
——《道德经》第9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把握不放。盈:满。
②已:止。
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尖锐。揣而锐之:捶击使它尖锐,含有显露锋芒的意思。
④功遂:功业成就。
⑤身退:指敛藏锋芒。
⑥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意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得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而娇,自取祸患。
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章句]
生①之畜②之。生而不有③,为④而不恃⑤,长⑥而不宰⑦,是谓“玄德”⑧。
——《道德经》第10章
[注释]
①生:生产,创造。
②畜:蓄养,培育。
③有:占有,拥有。
④为:行为,作为。
⑤恃:控制。
⑥长:抚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