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一
《关于君子的名言》
关于君子的名言
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3、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6、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9、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0、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3、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2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29、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30、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31、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3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33、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
3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3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3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37、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
3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39、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4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9、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50、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52、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5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54、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55、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5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关于迎难而上的名言
关于秘密的名言
关于企业文化的名言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二
《关于君子的古文句子》
<论语>中带有"君子"的语句
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坦荡荡,泰而不骄
小人比而不周,同而不和,长戚戚,骄而不泰
君子怀德,怀刑,喻於义,求诸己,成人之美
小人怀土,怀惠,喻於利,求诸人,成人之恶
君子易事而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君子上达
小人下达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责己多能,而责人专能.
君子不器.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君子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君子不以人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君子贞而不谅.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矜而不争.众而不党.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
回答者:csx003 - 初入江湖 三级 12-15 19:5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无名的大智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5 19:5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
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馋言败坏君子,冷箭射死英雄。
明·洪自诚: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恒无鱼。故君子当年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恃好洁独行之操
明·冯梦龙: 观棋不语真君子。
三国志: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宋·林逋: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居高善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明·洪自诚: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君子不念旧恶。
君子不羞当面。
汉·韩婴: 君子不以私害公。
论语: 君子不重则不威。
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
礼记: 君子诚之为贵。
汉·刘向: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君子斗智不斗力。
明·薛萱: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论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清·王夫之: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史记》: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荀子》: 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礼记: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唐·孟郊: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论语: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左传》: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宋·朱熹: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论语: 君子忧道不忧贫。
《庄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论述了很多。现摘录几段如下:
1、君子而强气,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刑戮荐臻。
——君子表现出强大,绝对不可能死去;小人表现出强大,对他的刑罚杀戮就会接连不断地到来。
2、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
——不多考虑自己,为别人却不吝啬力量,这就是君子。
3、毁人之善以为辨,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诋毁别人的优点,认为自己有辩才;狡猾奸诈耍小聪明,认为自己有智慧;为别人的过失而感到庆幸;耻于学问又看不起能力不如己者;这,就是小人。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靠舌头来发言:
5、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君子修养行道,在没有达到目的时候,为那样一种美好的意境而感互Jj快乐;达到目的以后,又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快乐。所以始终感到欢乐,没有一日忧愁。小人却不这样,没有实现心中所想,生怕最终得不到;已经实现了,又怕失去。所以终身忧虑,没有一日快乐。
6、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
——君子奏乐放歌,是为了增强修养,不骄横自满;小人喜好歌乐,是为了自造声势,以壮胆呈能。
7、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君子有些事情做不到,其实是不去干那些别人忍不住想干的事情,从而让人敬畏;小人有些事情办不到,却不相信别人能办到;君子使他人的才能得以施展;小人压制别人想自己取胜。
***********************************************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有成人之美
君子坦荡荡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不器
君子食无求饱
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求诸己
君子之学必好问
君子喻于义
君子慎其独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三
《君子名句》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3. 君子可欺之以方.
4.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
5.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还孔子说的)
8.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洪自诚
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
周易
君子不重则不威
苏轼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雄
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康有为
居高善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
如果你喜欢,就做个伪君子吧,但绝不要像伪君子那样说话!
狄德罗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唐甄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
杨子
心有定见,而又善于宽容,一个人兼备了这两点,他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男子汉。
国分康孝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高则诚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
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史记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
论语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朱熹
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洪自诚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
陈恭尹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
一言九鼎重千秋。
陈毅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
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 (元)
欧阳玄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张汪玉
君子居人间则治,小人居人间则乱。君子欲和人,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择人在其间。
刘向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戴圣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明史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
宏)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四
《关于君子句子》
关于君子的句子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五
《有关君子的语句》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5、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9、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3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2、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4、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3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3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9、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4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5、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4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7、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48、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4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0、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其他有关君子的句子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六
《有关君子的语句》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君子不器。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1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七
《论语有关君子的名句》
论语有关君子的名句 论语有关君子的名句 有关君子的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子曰: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怀德,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 是恩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 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 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 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 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而不骄,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子曰: 君子上达 小人下达。 君子上达,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子曰: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固穷,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子曰: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君子求诸己,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子曰: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 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八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25、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2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2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29、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说: 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3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32、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人渊博广泛地学习文化、文明,并约束于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意思是: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34、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3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意思是: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3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3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天命,二是敬畏有道德学问的人,三是敬畏圣
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而无敬畏之心,对大德之人怠慢不敬,对圣人之言侮辱不敬。”
3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39、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4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4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只计谋于道,不计谋于食。耕田也有饥饿的时侯,学道也可得禄食。所以君子只忧道之不明不行,不忧贫不得食。
4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
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4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啊!
4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5、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说:“那怎么会呢?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4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47、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意思是:子夏说:虽然只是小路而已,但是也一定会有值得欣赏的景色:相反如果走得太远恐怕就会有泥泞了,正因为这样,明智的人才不会这么做。
48、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意思是:子夏说: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4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50、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有德行的君子,与人相处恭敬谦逊,与世无争。如果一定要找他有所竞争的地方,那一定是见他在比赛射箭的时候。 仔细观察他将要开始射箭的时候,一定是先行礼,后上场, 射完之后,必与一同射箭的人一同下场来,胜者敬酒, 君子之争就是这样的情形。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九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言名句》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言名句
人可分为好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君子与小人。何以名为君子?何以名为小人?自古人言,君子有成人之美,小人有助人为恶;君子坦荡荡,无所不可告人,小人常戚戚,凡事不愿与人知。
《佛光菜根谭》说:“君子从不伤害别人,小人从不谴责自己。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合。”
所谓君子,大都光明正大,所谓小人,大都偷鸡摸狗;君子诚而有信,小人伪而不真,此皆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也!做君子或做小人,就在于每一个人的发心与愿力。世间上,有时候有一些人看似君子,其实是小人;有些人看似粗俗,实际上是正人君子。朋友中如果都是君子,他不但能和你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他还会雪中送炭;朋友中如果都是一些小人,他会吹捧逢迎,势利伪装,当你有了苦难的时候,他甚至会对你落井下石。人都希望和君子来往,与小人远离;当你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其实也不难从这些方面去认识君子或小人。
所谓与君子交,其淡如水,因淡而驻久;与小人交,其甜如蜜,但因蜜而不长久。《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为和君子之交,开始很难,但善于后;与小人交,最初容易,但难于终。
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处事,各种利害得失,如果对方是君子,则后果不会有危险,但对方如果是小人,则后果就难以预料了。跟小人做朋友,如一把秤,你有名位有权势,他则俯首低头地奉承你;你如果没有名位没有权势,他则昂昂乎,目中无人;与小人交,又如鲜花,你美丽鲜艳的时候,他把你插在头上,如果你萎谢凋零,他就把你弃之于地,视你如无物。
现在我们如何择君子而交往?这就要看他的人格、道德、慈悲、诚信;我们要如何防患与小人交往?小人往往无品、少德、悭吝、虚伪。所以,君子与小人,不难知也!有道、无道、有法、无法,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也!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讲道义, 小人讲势利; 君子喜做明事,小人常来暗事; 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 君子说完就了,小人恨一辈子;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 君子不害他人,小人四处害人; 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 君子心无邪念,小人常攻心计; 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忙于工作,小人忙于拉帮; 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 君子绝不拍须,小人喜献阿谀; 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 君子没有妒念,小人嫉妒君子; 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 君子不去毁谤,小人常寻是非; 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己私; 君子不窥人私,小人喜寻隐私; 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 君子不议他人,小人常传加毁; 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 君子不欺孤独,小人专欺幼弱; 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 君子心喜公正,小人常看势力; 君子一身正气,小人满身邪气; ---》转后页
君子勇于担当,小人常辩己错;
君子总是谦让,小人气焰嚣张;
君子看人优点,小人常看人错;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常播人短;
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小肚鸡肠;
君子财路取正,小人常暗弄假;
君子怜惜弱者,小人专喜嘲贬;
君子喜欢帮人,小人只会推井;
君子经常反思,小人以凶为大;
君子品德高尚,小人品行拙劣;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世上般般皆有,唯惟人心难度;
好运常遇君子,坏运净见小人;
君子之与小人,就看言语行动;
假象蒙骗一时,终究事情明了;
劝君宁做君子,千万莫做小人
论述君子的名句篇十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
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1/3
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25、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2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2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29、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说: 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3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32、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人渊博广泛地学习文化、文明,并约束于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意思是: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34、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
不可以不谨慎。
3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意思是: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3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3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天命,二是敬畏有道德学问的人,三是敬畏圣
2/3
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而无敬畏之心,对大德之人怠慢不敬,对圣人之言侮辱不敬。”
3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39、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4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4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只计谋于道,不计谋于食。耕田也有饥饿的时侯,学道也可得禄食。所以君子只忧道之不明不行,不忧贫不得食。
4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
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4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啊!
4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5、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说:“那怎么会呢?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4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47、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意思是:子夏说:虽然只是小路而已,但是也一定会有值得欣赏的景色:相反如果走得太远恐怕就会有泥泞了,正因为这样,明智的人才不会这么做。
48、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意思是:子夏说: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4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50、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有德行的君子,与人相处恭敬谦逊,与世无争。如果一定要找他有所竞争的地方,那一定是见他在比赛射箭的时候。 仔细观察他将要开始射箭的时候,一定是先行礼,后上场, 射完之后,必与一同射箭的人一同下场来,胜者敬酒, 君子之争就是这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