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柳树的样子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一
《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这株柳树的生长》

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神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纵情想象:“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作者引领读者与这株柳树共同经历恶劣的环境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摧毁,想象柳树遇到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以及其他灾难的情景,让“一株柳”说话,让读者走进它的内心。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在读者心中,撑立的不仅是一株柳,也是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这也是对这株神奇柳树的深刻内涵最有力的诠释。三、对比中感悟神奇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此时此刻却沐浴着阳光,汲取着营养,听着游人的赞美,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在与名贯古今的家乡灞河柳树的比较中,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吸引人处等方面的不同便展现了出来。“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38 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一句话道出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课文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二
《柳树》

《柳树》一课教学反思

《柳树》是一篇较为优美的小散文,在刚一开始接触到它时,我只是觉得它写的内容很美,读起来很舒服,但却有一种无从下手去处理的感觉。于是我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反复的阅读,之后,我发现文中的词词、句句都是对柳树美丽,执着的一种描写,一种渗透,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去感悟,理解、体会那些可爱的文字。

课上,我运用了语言描述、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启发孩子去理解“站、弯、垂下”这些词语,我发现孩子能较为透彻的理解文中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对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恰当的拓展,引导孩子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丰富的想象,让孩子把对课文的感悟、理解能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体会,我想也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另外,在课上对于孩子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就应当进行适当的描述,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向学生伸出援手的话,会阻碍孩子对文章的学习,同时也会或多或少的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而教师的参与则会让孩子更加有信心学习下去。

在对于文中“„„”的处理,是我学来的一手,觉得用在刚刚接触学习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总之,我觉得教师要想让学生把文中内容透彻的感悟,首先自己因该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理解,然后才能更好的应变课堂上的灵活的变化。

柳树

教学设计思路

柳树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树。所以本课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感爱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柳树的形态特点,初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二)能力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

了解柳树的形态特点,初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了解柳树的形态特点,初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媒体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说一说:你觉得柳树像什么?你能想象她在做什么吗?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解决。

2.小组合作,认读识字。

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

3.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一)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指正。

(二)师指两个小组试读课文,其他小组评价指正。

学生在读中欣赏、读中体会、读中评价,既欣赏了别人的朗读,又欣赏了自己的朗读,还发展了评价能力。

(三)逐段指导朗读,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1.指导学生借助“站”“弯”“垂下”等词语想象柳树的样子。

2.想一想:她还会钓什么?“从春天钓到冬天。”是什么意思?

3.从“绿色的钓线,越垂越多,越垂越长。”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4.柳树什么也没钓到,但她并没有灰心,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一系列的引导想象交流,发展了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象的画面。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并写规范。

2.学生独立书写。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课内延伸

收集描写柳树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

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知识。

婀娜的柳树,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像梳妆少女在风中摇曳的长发,像春风裁出的精美艺术品„„课文中的柳树则像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在池塘边垂钓:不钓鱼,不钓虾,钓的是日月星辰,不灰心,不气馁。“绿柳垂钓图”在作者的笔下,在孩子们的眼里,散发出无尽的想象。

柳树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树。所以本课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感爱美欣赏美的情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样子,结合生活说一说:你觉得柳树像什么?你能想象她在做什么吗?(

给学生搭建发展语言的舞台,培养乐于表达的习惯。)

二、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认真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的柳树什么样子?

(2)她在做什么?

(3)你想向柳树学习什么?

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

2.学生在充分读文后自由发言,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

(1)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站”字了解柳树的挺拔,抓住“弯”、“垂下”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也可抓住“她”字,问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通过四个“钓”字,体会作者的想象;抓住“„„”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续写课文。

(3)抓住第三、四自然段中“从白天钓到黑夜”,“从春天钓到冬天”,“灰心了吗?没有。”等语句,读出柳树的自信和锲而不舍。

(4)用自己的话夸夸柳树,并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3. 指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同学边欣赏边想象画面,感受柳树的可爱、美丽。

三、课外拓展

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你心中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画在纸上吧,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13 哪儿去了

东良厢小学

廉瑞久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讲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与更替。作者把春、夏、秋、冬想象成四位有着鲜活生命和年龄特点的人物,用顶真的写法,一问一答,形象地写出了四季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四季

的可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偏旁“口字旁”。

2. 会读文中十个生字。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每个季节的特点,感受四季的可爱。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求知欲。

2.

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找出不认识的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记生字。

3.

以读代讲,通过拼读、朗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阅读训练,熟

读成诵。

4.

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汉语言文字的美,了解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地

写好“儿、去、了、叶”四个字。



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了解四季的变化,会用自己的话描绘四季的特点。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一年有几个季节?都是那几个季节?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季节,描述一下它是什

么样子的?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出示课题)

3.学生自由拼读课题,认识生字“哪”,指导儿化音“哪儿”的发音。

4.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识字,学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把自己认为难认的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

3.课件出示相关带生字的语句。

(1)带拼音读句子。

(2)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3)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4)出示单个的生字,指名认读。

说一说,还有哪些字难认?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4.推选两三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认真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四季是怎样变化的?

(2)它们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在充分读文后自由发言,大胆想象:春娃娃的花篮,夏哥哥的绿叶,秋姐姐的地毯,冬爷爷的白被子各是什么样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课件

三、小组内赛读课文,试背课文,选出优秀选手上台展示

四、课外拓展

我来画一画:你喜欢哪个季节,就把它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三
《描写柳树的诗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百柳诗》集 李青

《烟柳》诗曰:“飘缈微光照绿诗,树腰半露影参差,淡抹轻笼迷晓色,不知何处叫黄鹂。”

《春柳》诗曰:“金粉半销丝渐长,半姿濯濯比王郎,间紫参红春意闹,午风常带百花香。”

《夏柳》曰:“猎猎风浦共野塘,农阴轻护怯娇阳,春草晴波漾细纹, 几枝斜横绿纷纷。 凿地偷将一片天, 垂杨倒影起青云。

春柳

金粉半销丝渐长, 半姿濯濯比王郎。 日长正足三眠梦,又听蝉声噪晚凉。”

《池柳》诗曰:“春草晴波漾细纹,几枝斜横绿纷纷,凿地偷将一片天,垂杨倒影起青云。”

柳丝袅袅风缲探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袅袅:纤长柔弱的样子。缲:抽茧出丝。草缕:如线的嫩草。茸茸:柔软细密的样子。 唐·白居易《天津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指春季溪水的颜色。粼粼:清澈的样于。鹅黄:淡黄色,指嫩绿的柳条。袅袅:随风摇曳的样子。前句说绿水在春风中泛起微波;后句说嫩柳在春日中轻摇。 宋·王安石《南浦》

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 唐·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燃:形容极红。 宋·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关于描写柳树的诗句,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池柳

间紫参红春意闹, 午风常带百花香。

夏柳

猎猎风浦共野塘, 农阴轻护怯娇阳。 日长正足三眠梦, 又听蝉声噪晚凉。

烟柳

飘缈微光照绿诗, 树腰半露影参差。 淡抹轻笼迷晓色, 不知何处叫黄鹂。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

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 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

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四
《15一株柳》

射阳县教师备课用纸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备课组:__六_年级 __语文___学科

1

2

3

4

5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五
《14柳树 教学设计》

14 柳树

邢化玲 秦艳春 张红梅

教材分析

婀娜的柳树,曾引起无数人的遐思:像梳妆的少女在风中摇曳的秀发,像春风裁出的精美艺术品„„课文中的柳树,更像一位天真、顽皮的孩童在池塘边垂钓:不钓小鱼,不钓小虾,她钓的是日月星辰;从日到夜,从冬到夏,不灰心,不歇息,绿色的钓线在长,心中的希望也在长„„“绿柳垂钓图”,这个简单的意象,在作者的笔下,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却生发出了无尽的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识十一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柳树的形态,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感受柳树的天真、漂亮、逗人喜爱。

2. 通过拼读、给字找朋友等形式认读本课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无尽的想象,初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培养做事持之以恒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逐步积累识字的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正确、美观地写好“日、月、人、太”四个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描写,了解柳树形态,并从中感受到柳树的天真、漂亮、逗人喜爱。懂得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准备:柳树图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读文、识字。了解柳树的形态,感受美、欣赏美。

一、情境导入

孩子们,你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种树?

黑板出示或课件出示柳树图。

板书课题:柳树。认识“柳”字,齐读课题。

你眼中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想像力很丰富,那我们就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柳树》,去看看在小作者眼里柳树是什么样的?

教师补充介绍有关柳树的知识。

二、读文识字

1.我们自己已经了解了柳树这么多的知识,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柳树的呢?赶紧打开书85页,读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认真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反复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己按照温馨提示边读书边识字。

3. 小组合作轮读,互相检查纠正读音。教师评价。

4.全班汇报交流。

(1)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2)检查识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liǔ shù zhàn zài chí tánɡ biān

柳 树, 站 在 池 塘 边。

tā wān zhe shēn zi chuí xià yì ɡēn ɡēn lǜ sâ de xiàn

她 弯 着 身 子,垂 下 一 根 根 绿 色 的 线。

liǔ shù duō tiān zhēn duō piào liɑnɡ duō dîu rãn xǐ ài yɑ

柳 树,多 天 真,多 漂 亮, 多 逗 人 喜 爱 呀!

②出示本课带拼音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去掉拼音再读。

chí tánɡ liǔ shù piào liɑnɡ lǜ xiàn zuî ɡōnɡ dîu rãn 池 塘 柳 树 漂 亮 绿 线 做 工 逗 人 ③出示单个的生字指名认读。

漂 边 塘 线 做 逗 池 呀 太

5.把字送回家,你还能认识吗?指名再读课文。

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了什么?指名交流。

三、美读感悟

出示感悟题:课文中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她在做什么?

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她在做什么?

学生读读、划划后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段:

重点体会“站”、“弯”、“垂”三字的运用,感受柳树的婀娜。相机指导朗读。

(自己试读,指名读,评价读)

2.围绕“钓”字开展教学。

师:孩子们,柳树垂下枝条在做什么?她在垂钓。(教师板书:钓)

A 钓什么(学习第二段)

a、感受大自然的星辰变化。

b、你还能想象她在做什么吗?指名交流

c、可让学生加上一些肢体动作指导朗读。

B 钓了多长时间(学习第三段)

a、感受柳树的耐心。

b、可借对柳树的看法谈及如何对待学习。

c、带着感受再读一读。(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C 钓到了吗?结果如何?(学习第四段)

a、感受柳树的毅力。

b、仿写词语:越垂越长。

c、面对着柳树的“不灰心”,你想说些什么?

(主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d、带着感受好好读读此段。(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3.你如何看待柳树?

学生畅谈,引出第五段的学习。用自己的话夸夸柳树并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4.指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同学边欣赏边想象画面感受柳树的可爱、美丽。

5.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你心中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画在小本本上吧,还可以把你对柳树的喜爱写在旁边。 展示交流。

6.课下搜集描写柳树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指导写字,背诵。

一、拓展阅读

1.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2.拓展阅读《柳树醒了》

二、写字指导

1.出示“日”、“月”、“人”三个字的象形字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组词理解。

2. 出示要写汉字并仔细观察,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做到笔顺正确。

(2)讨论怎样把字写好看。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选择练习

1.把拼音和相对应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piào liɑnɡ lǜ xiàn zuî ɡōnɡ liǔ shù dîu rãn chí tánɡ

池 塘 柳 树 漂 亮 绿 线 做 工 逗 人

2.照样子写短语:

例:越垂越多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3.课文传真:

它在做什么?钓( )朵,钓( ),钓( ),钓( )„„ 你还能想象它在做什么?写写,画画好吗?

板书设计:

14 柳树

附:拓展阅读材料

liǔ shù xǐnɡ le

柳 树 醒 了

chūn lãi ɡēn liǔ shù shuō huà le 春 雷 跟 柳 树 说 话 了, shuō zhe shuō zhe

说 着 说 着,

chūn yǔ ɡěi liǔ shù xí zǎo le

春 雨 给 柳 树 洗 澡 了, xǐ zhe xǐ zhe

洗 着 洗 着,

xiǎo liǔ zhī you ruǎn le

小 柳 枝 哟,软 了。

chūn fēnɡ ɡěi liǔ shù shū tïu le

春 风 给 柳 树 梳 头 了, shū zhe shū zhe

梳 着 梳 着,

xiǎo liǔ shāo ɑ lǜ le

小 柳 梢 啊,绿 了 。

chūn yàn ɡēn liǔ shù zhuō mí cánɡ le

春 燕 跟 柳 树 捉 迷 藏 了, cánɡ zhe cánɡ zhe

藏 着 藏 着,

xiǎo liǔ xù yɑ fēi le

小 柳 絮 呀,飞 了 。

liǔ shù ɡēn hái zi men wán shuǎ le 柳 树 跟 孩 子 们 玩 耍 了, wán zhe wán zhe

玩 着 玩 着,

xiǎo pãnɡ yǒu men zhǎnɡ ɡāo le 小 朋 友 们 , 长 高 了„„ 教学反思: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六
《《咏柳》赏析》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

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 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

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七
《咏柳》

《咏柳》教学设计

三溪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的思想感情,记背后诗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2、揭题:咏柳,咏为歌咏、赞美之意。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贺知章为什么要赞美柳树呢?(柳树太美了)

4、课件出示早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出示古诗(配乐)

2、检查朗读情况,划分节奏(出示)

3、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引导学生通过注释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那么,你认为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学生自由说)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配乐齐读)

三、再读品味

1、自由读,思考:诗人是怎么样描写柳树的高和绿的呢?

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以下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⑴课件出示第一句诗和玉石图片

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⑵课件出示第二句诗

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是谁使柳树这么美呢?(春风)

课件出示第四句诗

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我们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

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四、想象意境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板书设计:

咏柳

一树高 似剪刀(比喻)

绿丝绦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八
《咏柳赏析》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九
《《小柳树》说课》

对比补白 体悟寓意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教材。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本文记叙了发生在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一个曲折的故事:春天,小柳树因为自己的漂亮外表而骄傲自大,打心眼里看不起难看的小枣树。可是到了秋天,小枣树结果了,大家都很喜欢她。小枣树用自己的博大胸襟宽容了小柳树曾经对自己的奚落,并能客观地看到别人的优点,令小柳树惭愧而感动。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应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和本单元的主题:怎样正确、合理地看待问题紧密相扣。本文的语言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很多,尤其文中小枣树的话很有深意,可让学生感悟品读,引发深层的思考。文中对小柳树外形的一些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本文的神态描写也很传神,可引导学生体会其背后的心理活动。

感悟小柳树从骄傲自满到知错就改的心理变化和小枣树朴实、宽容,能看到别人优点的高贵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寓意的理解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上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能力。对这类题材文章又很有兴趣。根据课标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立足这样的学情,我预设这样的学习目标:

1、认识“枣”等8个生字,会写“怎”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感悟小柳树从骄傲自满到知错就改的心理变化和小枣树朴实、宽容,能看到别人优点的高贵品质。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如写小柳树美丽外表的语句。

4、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刻道理,学习小枣树那善于欣赏别人、客观看待问题和小柳树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谈话导入,了解主人公。

上课伊时,我请学生说说印象中的柳树是长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不是零起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对柳树有所了解,因此也能说出一些描写柳树的词句。而枣树生长在北方,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我就出示枣树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枣树怎么样,感受枣树从光秃秃到果实累累的生长过程。由学生对主人公的了解走进文本,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空白,同时也抓住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契机。然后,我告诉学生: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感知全文,初探故事大概。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二次,我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相机进行字音的纠正和强化。如:前鼻音的“忍”、后鼻音的“乘”、既是第三声,又是前鼻音的“浅”,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也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的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文本,对比人物特点。

在了解了故事大概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去体悟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两个层次的对比进行品读。

对比一:春天,小柳树是怎样的,而小枣树又是怎么样的。

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春天里描写小柳树的语句,让学生用朗读表现出小柳树的美丽。这里主要有三个重点的语句: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我先出示插图一中的小柳树,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夸夸小柳树,感受小柳树那柔软、纤细的腰肢和嫩绿、充满生命活力的树枝。然后出示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细细的”、“绿绿的”两个叠词的妙用,读出叠词的韵律感和小柳树的美丽。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我让学生将文中这句话和“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真美!”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语句更好一些呢?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句子是将小柳树当成人来写了,她像人一样穿上了美丽的外衣,好漂亮啊!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

这里,我出示插图二中的小柳树,让学生想象柳树在风儿的吹动下,她会是怎样的。在学生的想象说话中,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仿佛看到到了小柳树轻盈地舞动着动人的身姿,此情此景,的确像极了一个骄傲的小公主,漂亮而自得,迷人又傲慢。朗读时,引导学生特别要突出“得意地跳起舞来”这几个重点的词。

在小柳树如此漂亮的同时,文中对于小枣树的描写有这样的几个重点的句子:

1、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小枣树的样子,学生会说: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光头,可难看呢!„„朗读时,特别要注意“弯弯曲曲”、“一点儿也不好看”这几个重点词语。

2、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还是光秃秃的”几个词,突出小枣树的难看。

如此强烈的对比,小柳树的确在外表上有着如此大的优势,难怪她会对小枣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那种奚落,那种傲慢,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

对比二:秋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变化。

到了秋天,两个主人公的外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枣树结了很多又大又红的果子,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这里有几处关于小柳树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非常传神,也留给了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小柳树“实在忍不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想象说话:小柳树听了,她想:„„ 不好意思地笑了。抓住文中这个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填补,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小柳树当时惭愧、后悔、感动、顿悟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情,为寓意的体悟打好了铺垫。

四、拓展延伸,体会寓意。

文中,小枣树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平朴间蕴涵着一个深刻而厚重的哲理。我让学生反复地读,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看法和认识,然后联系本单元《识字四》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旧知的回顾拉进了学生和抽象的寓意间的距离,打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我又让学生小组讨论,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想法,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寓意。

描写柳树的样子篇十
《读欣赏《杨柳》》

诵读欣赏《杨柳》

学习目标:

1、学习杨柳下垂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2、品味独具慧眼的联想。

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了解本文的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释熟读并背诵全文

2、阅读文章内容及简评,小组合作探究:

(1)对于常见春景之一的杨柳,丰子恺从哪些角度写了杨柳,从其姿态中是怎样寄寓联想的。

(2)、本文作者赞美了杨柳怎样的品质?从作者视角中理解了解品味独具慧眼的联想。

四、课外拓展: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关于杨柳的优美的文章,并对优美的文段进行赏析

附:贺知章的《咏柳》和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

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五、作业

结合杨柳生命力顽强、甘于平凡、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等特点,写一篇感想,在班内与同学交流。

六、小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人类的智慧不仅在于赋予自然界生物以丰富的内涵,更在于人类能从中找到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动力。让我们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

七、资料补充:丰子恺《杨柳》全文

杨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

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03123.html

    上一篇:心疼孩子的说说

    下一篇:学生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