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人生的诗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一
《(诗歌)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人生是一条路,

无论这条路是长还是短,

无论这条路是平坦还是崎岖, 你都必须不停地往前走,

直至终点。

生是一场梦,

当你梦醒的时候,

会发觉错过很多美景,

但你已不能回头,

即使你再回头,

也是时过境迁。

人生是一出戏,

生活是主题,

事业和情感是主线,

没有事业的情感一定会是昙花一现的,

没有情感光有事业的生活就如荒芜的沙漠一样枯燥乏味。

人生是一首歌,

无论这首歌的词写得怎么样, 无论这首歌的曲谱得怎么样, 你都必须用最大的热情去歌唱。

人生是一道风景,

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 无论你是美还是丑,

要永远相信自己的风景最美, 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留连忘返。

人生总有孤单和寂寞,

要学会品味孤单和寂寞, 当你孤单或寂寞的时候,

要相信,

在远方的夜空下,

一定会有人和你一样,

只是仰望的星空不同罢了。

人生总有很多无奈,

生活也很累, 正因为如此, 生活才有意义, 你要尽量充实自己,

充实生活,

并且要永远善待生活。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二
《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三
《感悟人生诗词1》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四
《品读诗词的语言 感悟人生真谛》

品读诗词的语言 感悟人生真谛

现代语文语文教学研究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命体验! 是人类精神园地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 是文学的源头! 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 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 可是! 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 越来越陌生" 当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 古典诗词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时! 这是何等可怕可悲的事情" 我想! 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在我们中学的诗词教学中! 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 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 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 教师只需要通过 (刺激,%反应%% %强化’ 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因此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被动地听记和机械地做题) 诗的感觉美* 意象美* 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 一切丰富多彩* 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抽象化* 理性化了! 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精粹* 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被异化为通过高考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只是对现实暂时合理的解释与假设! 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 这些充当 (知识’ 的假设总是不断被否定! 或被不断出现的新假设代替) 建构主义强调认识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把学习者看做信息加工的主体+ 并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 3教师和学习伙伴4 的帮助! 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积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崭新的诗词教学体系) 这个体系是对重个体轻合作* 重接受轻探究* 重结果轻过程* 重认识轻体验的行为主义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 以 (立人’ 为中心! 强化语文活动! 优化语文环境! 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变封闭的浯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 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 感悟 人生* 塑造自己)

一* 反复吟诵涵咏! 创设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汉语言文学讲审美* 体验* 感悟* 直觉! 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钱理群说#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 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 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 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 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 故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 得其神* 品其韵)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深乎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 咀嚼体悟! 共鸣感奋! 润养身心! 化育灵魂! 铸造人格的支柱! 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 需要陶醉! 需要发现) 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 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 促使主体与主导* 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的对话! 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 诗教足以养心! 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 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 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 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 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 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 启发联想和想象! 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 贵在含蓄! 时空跌宕! 跳跃腾挪! 非联想* 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 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字风流! 境界全出) 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 想象! 再现春江碧透* 柳绿桃红* 蜂蝶

翩跹* 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 风来花动* 含羞逗影的情景! 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 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 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 多借景抒情* 体物写志* 咏史寄兴* 即事感怀! 又多用映衬渲染* 虚实相生* 动静互见* 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 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 想象能力)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 想象漫天飘雪* 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 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 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 品读诗词 感悟人生 塑造自己,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 现代语文语文教学研究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 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把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 想象! 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 诗人的世界" 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 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 读者阅读的过程! 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 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 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 搭建手脚架! 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意义是经验的生成" 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 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预结构" 这个认知预结构包括’ 作品积累,诗词常识, 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 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3从课内向课外扩展! 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 在背诵中丰富积累! 在涵咏中感悟陶冶" 4 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 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 意象& 意象与情感& 意境& 风格& 表现手法& 朗诵技巧等" 5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 书刊! 让学生走进经典& 走进名家大师! 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 开拓视野! 开阔胸襟! 培养大气! 提升自我" 6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 7 评传8! 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感悟时代风云& 生活遭际& 理想情感& 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 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 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 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手脚架搭建的高度" 搭好手脚架! 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 掌握方法! 使其知识和能力相生相长"

四. 拓展学习空间! 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 它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 因此! 我们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 开展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 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 9 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 让学生自己动手! 利用板报& 墙报& 学习园地& 多媒体& 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 赏析名篇名句" 4定期 7周末或周日8 开设诗词赏析讲座! 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 如 (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诗人笔下的梅& 松& 菊& 竹) 等! 主讲者先是教师! 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 强调师生互动& 自由活跃! 突出自主, 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5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 使诗歌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 走进心灵!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实现诗人& 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6 引导学生指物诵诗& 感怀吟诗& 即景背诗% :& 开展总题为 *生活因诗而精彩+ 的系列写作活动% 生活需诗情& 诗意& 诗韵% 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

习和生活! 让学生满眼诗意& 满怀诗情& 满口诗香! 在生活中品诗! 在品诗中生活! 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 加强合作探究! 在合作对话& 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和对话教育% 以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建构! 必定带有差异的色彩! 从自己的经验基础出发! 对同一言语事实! 选取的理解角度及理解的广度& 深度会不尽相同% 这些来自不同个性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 又补充了个体经验的局限! 把个体建构推向合理与完善! 个体建构因此取得了开放的胸襟% 而且! 学习主体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在人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这时! 教师主要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一是帮助学生选择探究主题% 如 (意象特征与情感主旨)& (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 (诗人与诗词的主题& 风格)& (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等% 这些专题还可分为更具体更小的主题! 不求高& 大& 全! 这才适合实际% 二是从资料的来源& 搜集& 取舍和研究的方向& 态度& 方法等上给予指导% 比如推荐相关的书籍& 报刊& 网页! 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讨论和丰富例证尽可能取得一致的认识, 又如对书刊网页的泛读和精读% 三是指导学生把探究形成结果并进行交流% 多肯定多激励不苛求% 雅斯尔说’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强调经验建构& 探索& 合作和对话! 要求教师 (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互相影响& 讨论& 激励& 了解& 鼓舞)! 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 欲望! 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 一起探索& 一起发现! 一起分享! 让学生在诗品, 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邀游!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五
《古诗词》

诗缘情,诗歌是众多文学样式中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崇尚含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借助于笔下的意象抒发出来,一首诗有无诗味,是否韵味独特,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意象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一个术语,也是鉴赏评价一首诗的突破口。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古人不论诗人还是评论家,都自觉地运用这一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自己的诗歌层次和评价水准。今天离古典诗歌的创作年代时已久远,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诗歌了解作者写诗时的情感和志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象的存在,它如化石一样记录了作者的情感信息。有许多意象已不仅仅属于诗歌,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感。一、月亮、夕阳、白云、杜鹃 月亮,亦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千百年来诗人们夜深人静,忧思无眠,举首望月,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唐五代戴叔伦的《调笑令》“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夕阳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夕阳残照,更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于是乎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 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白云 见月怀人,

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如唐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唐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同时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二、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 鸿雁常借指书信。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书信也称为雁书、雁足、鱼燕、尺素、双鱼、双鲤、锦书、彩笺 等。 北宋晏几道的《诉衷情》“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唐五代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北宋晏几道的《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

只为相思老。” 北宋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北宋晏几道的《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南宋陆游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松、梅、竹、菊 、荷、蝉   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如李白的《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魏晋刘桢 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梅花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董必武的《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唐朝岑参 的《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古案醉东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

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王沂孙的《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四、梧桐、芭蕉、芳草、落花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 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 的《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温庭筠 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五代李煜 的《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元朝徐再思 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常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草起兴,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五、南浦、长亭、西楼、关山、折柳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俩依然。”南宋韩元吉《瑞鹤仙?送王季夷》“西风吹暮雨。正碧树凉生,送君南浦。”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

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西楼是相思之所。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五代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白《长相思二首》“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因“柳”,是“留”的谐音。后用“折柳”指送别,用“柳岸”指送别之地。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南宋吴文英《解连环?留别姜石帚》“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六、蟋蟀、捣衣砧、寒衣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唐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这里的“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捣衣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的衣裳,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南朝民歌《青阳度》“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通过寒衣表现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清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邻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唐刘长卿《余干旅舍》“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七、羌笛、胡笳、阳关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六
《古诗词》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 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

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3、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 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皆属此类。

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 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 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6、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

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 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 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

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

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 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例如,欧阳修

《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

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例如,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23、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的诗词中, “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24、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

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 样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 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

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

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也作“蓬壶”“蓬岛”。例如, 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

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

28、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李贺《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

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 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3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

和的阳光”。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 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七
《经典古诗》

诗词鉴赏>苏轼名句选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

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宋·苏轼《东栏梨花》 【鉴赏】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爱,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 【原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识字忧患始 【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鉴赏】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

已。 【原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原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出处】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原诗】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八
《古诗词名句好句(苏轼)-123》

古诗词名句好句(苏轼)-123.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古诗词名句好句(苏轼)-123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 宋·苏轼《东栏梨花》

【鉴赏】 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爱,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呢?

【原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识字忧患始

【出处】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鉴赏】 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原诗】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象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鉴赏】 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原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出处】 苏轼《洗儿》

【鉴赏】 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处】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泗州友人刘倩叔游南山的作品。作者描写春日游玩山水,当他在山野中尝到可口的新嫩春菜时,不禁称赞说:人世间的食物,吃起来最有味的,便是那春日山野间的春菜了。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山菜野味的清新、甜美。原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菜。

【原诗】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感叹人生的诗词篇九
《浅谈中国古诗词》

浅谈中国古诗词

信息学院 11级教育技术学2班 2011314212 赖凤英

又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古感世的古诗词,我觉得自己在这些古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我喜欢品读唐代的古诗。在唐代,诗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诗写得好,则可以为官为宦,作诗甚至成为了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在当时,诗可谓盛极一时,也正是在此时,谱写出了我国诗和文学史的最高峰。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哀而不伤,诗句优美,意境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类永恒的情感。从小我们就开始读李白的诗,印象最深的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

唐诗宋词,古往今来,颇受欢迎。宋以后的诗词虽没有了盛唐时的恢弘,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更多的转向内心,譬如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等等也挺受欢迎,一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看得出项羽的爱国情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纵是在明清时期,小说盛行,但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小说当中,都有诗词曲赋的影子,如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个个都会吟诗作乐,显示出他们的才华横溢。诗歌甚至还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纵观中国的文学史,诗词总是占据着最主流的地位,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

古诗词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无论哪个年代都值得人类要懂得去品读。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抒发情感,让我们感受人生的意义,陶冶我们的性情。品读诗词,光亮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07413.html

    上一篇:老公的生日短信

    下一篇:金碧辉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