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一
《蔡英文与民进党路线演变》

蔡英文与民进党路线演变

——分配政策与两岸关系

【按:因为民进党抱持“台独”立场,其政客经常妄议大陆社情与两岸关系,许多大陆民众对民进党往往有怨气。但是从理解岛内政治的角度,我们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对民进党的政治变化要早有所知,以把握台湾政治动向,特推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郑振清副教授文章。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月刊,经作者修订,授权观察者网发表全文。】

从1980年代末到2008年,主导台湾历次选举运动的政治模式,无疑是“认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每逢重要选举,省籍、族群与国家认同观一再被炒作和操弄,塑造出台湾政治的基本面貌。不过,自2008年以来,随着台湾出口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与竞争中逐渐掉队,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的严重冲击,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均富增长模式在台湾已经难以为继了。这种全新的经济社会格局,对台湾主要政党的政见主张和社会动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野的民进党逐渐认识到,回到社会分配议题,走“分配政治”(distributive politics)道路,才有可能吸引更多选民的支持。因此,从2010年底的五都选举,到2012年初的大选,再到2014年的七合一地

方选举进程,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九二共识”、“对中政策”以及“冻结台独党纲”等两岸关系议题在民进党内部还没有取得共识,但是民进党在台湾内部公共政策和社会动员上却形成了新的政策路线,这就是倡导社会公平分配的政治话语体系。而催生民进党这种新政策路线的人物,就是2008—2012年和2014年5月以后两次担任党主席的蔡英文。

同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日益绵密的经济社会交流也在倒逼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2012年大选,蔡英文以6%的得选比例差距惜败,她感叹说输在“最后一里路”,亦即两岸关系议题。不过,到了2014年,蔡英文的政治理智和领导力还得经受重要考验。一方面,台湾经济状况持续低迷,民进党的地方实力派精英不得不务实地寻求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和城市交流,实际上为蔡英文推动调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过去二十多年来片面强调“台湾主体性”和强化“国家认同”的台湾社会与教育滋养出一种激进的青年社会运动,以2014年春“太阳花学运”为代表,正在不顾一切地撕裂台湾社会,冲击两岸关系,拉扯民进党向民粹主义方向靠拢。

本文将梳理2008年以来民进党政治路线的演变,结合台湾社会分化状况与两岸关系进展,探讨蔡英文

在社会分配正义和两岸关系上领导民进党进行政策调整的空间和方向。

一、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背离与回归 整个1990年代,民进党的支持者主要是本土工农阶层和都市自由知识分子。民进党带有强烈的反国民党威权统治情绪,并且将模糊的社会公平作为政党路线。不过,由于国民党长期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民进党采取了诉诸“省籍—族群”的认同动员方式进行反抗斗争。在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长期被压制的台湾本土意识,在1990年代后期重大选举中反弹,陈水扁等民进党政客利用这种形势,刻意宣扬“本土”对抗“外来”、“台湾认同”对抗“中国认同”的认同政治路线,搁置了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主张。

民进党虽然针对国民党与大企业财团“金权合流”的政商关系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照顾中下阶层利益的财经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但是,陈水扁执政八年间与大企业联手,建立政商寻租联盟,并且贪腐问题肆虐。这些问题不仅使民进党与中小企业关系疏远,也失去了很多基层社会运动团体的支持,实际上背离了早期“中间偏左”(centre-left route)的社会公平路线。

2008年民进党败选之后,党内青壮派人士反思陈

水扁的路线错误和贪腐弊端,要求改革民进党。其中2009年罗文嘉推动“二次党外”运动和周奕成筹组“第三社会党”影响较大。罗文嘉认为需要第二次“党外运动”以抗衡国民党的一党独大;同时认为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代表着庞大的利益集团,因此民进党应该站在受薪阶级、传统农工阶级及白领阶级的立场上说话,走“中间偏左”的进步路线。 2010年“五都选举”期间,蔡英文与苏贞昌虽然在党内有竞争,但是民生议题都成为两者选举论述的主要内容,这正是民进党“中间偏左”政治路线在选举路线与动员中的反映。当时苏贞昌、蔡英文都注重社会边缘族群、弱势群体、失业群体、脆弱中产阶级等群体的利益要求,连续打出社会住宅、失业危机、贫富差距等民生议题牌,虽然最终在蓝大绿小的台北市、新北市败选,但稳固了绿营基本盘并争取到部分中间选民的支持。五都选战中民进党“中间偏左”的路线基调也被复制到2012年1月的“总统大选”中。

二、蔡英文的分配正义观与“中间偏左”路线 正是在党内青壮派积极反思和酝酿改革的背景下,蔡英文启动了检讨民进党政治路线的改革措施。从2008年5月到2012年2月,在台湾贫富分化和民进党中生代推动政党转型的背景下,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

逐渐走上“中间偏左”的政治路线。

2011年8月蔡英文谋划已久的《十年政纲》公布,标志着她的分配正义框架的形成和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的回归。该政纲“总论”列出民进党的六项基本主张:就业导向的优质经济、公平分配的互助社会、永续发展的安全环境、多元开创的教育文化、人民参与的民主深化以及多边稳定的和平战略。其中前两项主张成为引领民进党选举策略和未来施政重心的主轴。按照《十年政纲》的阐述,就业导向的优质经济,是指台湾应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以知识、创新提升全球竞争力,并促进产业发展和在地经济与在地就业的结合。 至于公平分配的互助社会,是指面对台湾人口老化、少子女化、家庭解组、失业增加及工作贫穷扩大等社会新风险,台湾当局必须建构“永续的社会安全网”,重视各项社会保险的公平性及永续性,同时应维护就业稳定、所得成长与劳工权益,力行税制合理化,以最大程度缩小台湾的贫富差距,营造高就业、高平等的和谐团结社会。 不难看出,这些选举政见主张正是“中间偏左”社会公平路线的要求。

2012年选战期间,民进党主动提出并且主导了ECFA负面效应论、贫富差距扩大、高失业率、军公教调薪、租税改革、工作贫穷、无薪假、老农津贴等基于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二
《蔡英文和民进党还是悠着点好》

蔡英文和民进党还是悠着点好

蔡英文15日上午前往民进党中央,完成了2016年台湾“大选”党内初选登记。完成登记的蔡英文宣称要在台开启“新政治”,也就是所谓的“透明、清廉、人民参与和主权巩固”。此前一天她通过脸谱发文,在表示“致力于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同时,她提出民进党与国民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对巩固国家主权这件事是最优先的”。

蔡英文在同一篇文章里强调,“我不是陈水扁,不是马英九,我是蔡英文”。她看上去踌躇满志,怀抱必胜之心。

然而我们有必要隔岸提醒她,在“通往胜利”的路上,她和民进党还是悠着点好。民进党的“九合一”选举之胜并非台湾政治的“大结局”,前方的变量还多得很。如果蔡英文在两岸问题上放纵自己,她与民进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历史对这样的赌局已不止一次掷过骰子。

蔡英文说自己“不是陈水扁”,表明她并没完全糊涂。但她一上来就提“巩固国家主权”,又说明她并非完全清醒。或许一场新的博弈在所难免。

整个民进党都要清楚,他们的“九合一”胜利不

是民众欢迎“台独”归来的信号。民进党如果误判形势,拿两岸关系开刀,台海大形势决不会允许这样的历史倒车作为政治彩车招摇过市。

蔡英文通往“总统”之路不排除在这种情况下断然夭折。国民党是百年老党,正在重聚力量。台湾民众已经受益于两岸和平多年,“台独”的巨大风险已是这个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民进党若想让2300万民众走在前面为它的“台独”梦想趟雷,只能是一厢情愿。

退一步说,即使蔡英文赢得2016年“总统选举”,若她强拉两岸关系倒退,那也将是民进党的“死路”。民进党在台湾的那点临时优势,放到海峡两岸及亚太大格局上,实在微不足道。中国大陆的实力较8年前又上了大台阶,我们对付“台独”的决心和资源都绵延不绝。如果“台独”真敢不识时务地再冒出来,那么无论它是一条虫子、一条蛇、还是一只豺狼,它的结局都会是一样的,那就是被制服。

大陆不会干预台湾的选举,但我们不会对“台独”的新动向坐视不理。蔡英文和民进党不要以为他们是与大陆关系的主动方。他们应当面对一个现实:民进党的政治选择空间越来越小。蔡英文表示自己“不是陈水扁”,其实她即使想做陈水扁,恐怕也没有机会了。

民进党需要在调整两岸政策方面早下决心。“台独”已是穷途末路,它必将越来越成为民进党的政治负资产。像蔡英文在目前的情况下,不提“巩固国家主权”大概觉得无法对一些“铁票”交代,而朝那个方向走又将面临很大不确定性。民进党根本没有力量驾驭那些变数,台湾太小了,那里没有一支力量可以驾驭它们。

台湾在东亚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算是先走一步的,那里是个建设民生的好地方,但无法成为政治中心,让自己做亚太大政治的风暴眼将是极其愚蠢的。“台独”是台湾政治上的一剂毒药,民进党曾给台湾灌了一口,把台湾毒了个半死。如果它再让台湾喝第二口,那么或者台湾不会喝,或者一定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帮着台湾“洗胃”。▲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三
《若蔡英文上台》

若蔡英文上台,两岸或陷“冷和平”

2015年11月06日 王英津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实习记者杜川东)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王英津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名家论道”讲坛上表示,如果2016年蔡英文上台,两岸关系有三种可能的走向,以“冷和平”的概率最大。这对两岸关系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两岸间的制度化协商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中止,两岸的经济交往可能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王英津于11月3日晚在人民大学“名家论道”讲坛上以“2016:两岸关系将何去何从?”为题发表演讲,详尽分析了国民党、亲民党和民进党的状况,并研判了2016大选如果民进党执政对两岸关系的可能影响。听讲的学生异常踊跃,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后排和走道都站满了人。提问环节还有台湾同学陈述观点,激荡不同的想法。

王英津介绍,民进党一直让外界担心其台独的意图,主要有三个文件。第一是,1991年的“台独党纲”直接诉求分裂。第二是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似乎接受“中华民国”,但只是暂时的,为的还是“借壳上市”。第三是2007年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主张废除“中华民国宪法”,重新制定“台湾共和国宪法”。

他分析,未来两岸关系有3种可能的走向,如果国民党继续执政,或是民进党执政,但能够承认“九二共识”,那么两岸关系应该能维持和平稳定的发展。如果民进党执政,从事“法理台独”的分裂活动,那么两岸关系将陷入“冷战”,甚至是军事冲突。除此之外的第三种

情况是,民进党上台执政,既不承认“九二共识”,也不从事“法理台独”,但却从事所谓的“维持现状”,那么两岸关系会出现“冷和平”的状态。

他表示,目前来看民进党2016上台的可能性大增,目前也看不出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的迹象,并有可能变化“台独”的其他形式。因此两岸陷入“冷和平”的状态可能性最大。

王英津预测,“冷和平”将影响两岸关系,两岸制度化协商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中止。两岸的经济交往可能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两岸两会的协商机制和国台办与陆委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可能中止。“中止”并非“终止”,更不是“废除”。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及旅游与民航的“小两会”,即使会维持一定的联系,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两岸间签署的20多个协议,执行力度也会受到影响。 他最后还分析了民进党如果上台,在国际上的一些外事活动,可能遇到的状况。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四
《且看蔡英文如何擦亮民进党的招牌》

在原本是属于强劲竞争对手的苏贞昌,谢长廷放弃争取连任或参选党主席,而坚持参选党主席的郭泰麟(前任高雄县副县长)又不足以成为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蔡英文将于本月二十五日能以高票当选民进党主席,已是毫无悬念。但按照惯例,蔡英文还得在选前公布自己的“竞选纲领”。不过,正因为她的竞争对手与自己的实力完全不成正比,因而有可能她将会是对此“竞选流程”进行“改革”,实际上她就对郭泰麟进行选前电视辩论的要求不屑一顾。因此,近日来她借着接受电视专访等方式,陆续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就将会是代替“竞选纲领”的“改革”尝试。但惟其如此,她所表露的一些思路及观点,并非是完整、全面的,不过仍可从中揣摩到她在回锅接任民进党主席后的某些做法。

首先,是在党务及党内团结等方面。正如前述,蔡英文原本是面对着苏贞昌、谢长廷等主要竞争对手;另外,党内还有赖清德等优秀的中生代“黄雀在后”。因此,蔡英文在其主席任内,如何团结他们,让他们能够甘心情愿地为自己“抬轿子吹喇叭”,至少是配合工作,不扯后腿,就应是首要工作。

对此,蔡英文在接受电视主持人郑弘仪《新闻看透透》专访时也坦然承认,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她与苏贞昌不时处于竞争状态,因而化解蔡苏关系是“必然要去做的”。她还以“代替决定”的手法声称,她“相信苏贞昌对这个党也有一份很强的关爱心情,也愿意承担很多的责任”,死锁了苏贞昌“不合作”以至是“添乱”之门。但似乎苏贞昌显然是对自己在受到由“小英青年军”发动的“太阳花学运”的冲击,陷于边缘化而不得不弃选党主席极不情愿,颇不服气,因而在林义雄为反“核四”而进行绝食,所上演的“戏码”颇为符合自己的“戏路”时,就重振自己“冲冲冲”的军威,而且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积极,主动拜访了国民党几个地方诸侯,甚至还与马英九会面,成为六年来首次进入“总统府”的民进党高层。这除了是为了民进党的“神功”之外,更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以一扫党内对自己“无能”的评价。这对蔡英文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

正因为如此,蔡英文在电视专访中一直不愿对民进党在年底“七合一”选举中的战绩进行评估,并强调别看人们认为国民党衰落,其实国民党还有很强的组织实力。这就折射出在她的心底里,仍在担心倘民进党在年底“七合一”选举的战绩不如党内的期待,尤其是在马当局民意支持度极低及“太阳花学运”双重利多效应之下,民进党仍然无法实现“六都占半”,她就或是须按照民进党的惯例主动引咎辞职,或是党内民意(当然可能还有苏贞昌煽动)逼迫她辞职。因此,她对苏贞昌,既要避防,又要小心应对,不要对他苦苦相逼。

其实,民进党即使是能赢了“七合一”选举,蔡英文的党主席职位稳如泰山,还将面临一个是否应当党主席与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二择一”的问题。实际上,郑弘仪在专访中就对她逼问了这个问题。奇妙的是,郑弘仪在日前访问苏贞昌时,就曾询问过同样的问题,结果换来苏贞昌冷眼相看六秒钟,并回呛“你对蔡英文有这样问吗?”因而今次郑弘仪拿相同题目逼问蔡英文时,她也以一招实问虚答回应说,“苏贞昌是问你以前有没有问过,不是要你将来去问蔡英文”,并要郑弘仪回头补问苏贞昌。 由此可见,蔡苏两人的心结仍未能化解,或在明年民进党进行台湾地区领导人党内初选时再次爆发。

蔡英文在党务上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央党部一群由苏贞昌从“超越基金会”带来的幕僚,将如何处理?尽管都是民进党员,对党的忠诚度及党务的热心度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具有派系属性,而且还有着“保密防谍”的考虑,而对这些并非是属于自己派系的党工不得不提防。或许,蔡英文将参考苏贞昌的模式,让自己“小英基金会”的幕僚取代之,

既可以建立一支熟悉自己思路,因而能够充分配合的中央党部幕僚队伍,又可为“小英基金会”节省一笔经费。

至于对蔡英文不具威胁性的谢长廷,又如何安置?谢长廷虽然曾经说过,由他选党主席,作为蔡英文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呢的坚强后盾,但并非如苏贞昌那样是竞争者,而是在当然是有私心的基础上,愿意全力支持自己的2016。现在,谢长廷终能“识大体”,当然更是自忖实力不足,而弃选党主席了。蔡英文或许将以团结大多数为考虑,并也是感谢谢长廷的襄助,而起用谢长廷。

倘果如此,蔡英文或籍着改组“中国事务委员会”,满足谢长廷出任其主委的意愿。实际上,两年前的党主席选举中,苏贞昌面临其他四位候选人的强烈挑战,为了能胜选,就以承诺让谢长廷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的条件,来换取谢长廷支持自己。但苏贞昌在当选后,或许是担心谢长廷的锋头盖过自己,也或许是谢长廷的两岸主张不符合自己的理念,而亲自挂帅,谢长廷只是普通成员,还加入了一些“独派”。对此,谢长廷耿耿于怀。

而蔡英文本来就对“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兴趣不大,甚至在其开幕式后声称另有行程而不参加会议。她上台后如何对待?有消息说将会撤消,但也有说是将会照旧,而自己不介入,满足谢长廷的意愿,作为民进党面对大陆唱“红脸”的角色。毕竟,民进党要实现再次执政的美梦,还得面对两岸关系问题,不能像驼鸟那样。而在发生了“太阳花学运”之后,蔡英文在两岸政策方面,可能又有了新的思考,或将会扮演唱“白脸”的角色。倘此,谢长廷就正好成为自己的“挡火墙”,并在一“红”一“白”交互上场之下,实行“拒中”与“交流”两不误。

本来,两岸政策是蔡英文能够圆2016之梦的关键,因而她曾在败选检讨报告中,提出要调整两岸政策,“缩短最后一里路”。但后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太阳花学运”,似是颠覆了她的论述,而且其领袖都是“小英青年军”成员,或许以后将会被这些“可畏后生”所“绑架”。这就将使她陷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她还得务实面对《两岸服贸协议》等问题,因而她主张要认真逐条审查,而不是“退回”;另一方面,她又强调民进党必须与社会运动密切结合,亦即承认“太阳花学运”的“拒中”以至是“台独”路线。但蔡英文是否具有“左右逢源”、“两边讨好”的本事,从而擦亮民进党的招牌?还得拭目以待。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五
《国民党:若蔡英文当选 18国将与台“断交”》

国民党:若蔡英文当选 18国将与台“断交”

2015年12月29日 04:3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林曦】针对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在27日首场辩论会上批评马当局的“外交休兵”政策,称“造成外交人员不知为何而战,导致外交关系维持要看中国大陆脸色”等言论,国民党28日大动作进行反击。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国民党“立委”蔡正元28日称,台湾现有的22个“邦交国”中,已经有18个在北京外交部门口排队等待,如果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无法稳定两岸关系,“就等大陆外交部开门,与中共建交”。蔡正元说,这是有关人士向他透露的信息,中国大陆基于两岸关系的诚信,之前对这18个“邦交国”还给台湾留个面子,就算对方想跟大陆建交,陆方也不接受,但如果蔡英文当选,情势有所变化,这些国家已经等着跟大陆“叩关”了。他强调,他的消息“百分之百正确”。蔡正元还说,前“副总统”吕秀莲及前陆委会副主委林中斌都曾提过,若蔡英文当选,台“邦交国”恐有雪崩效应,但蔡英文却说过去几年“外交休兵”造成台湾很多人员不知为何而战,“蔡英文不要把外交当成两岸关系的筹码”。

28日一早,台湾“总统府”也发出新闻稿强力反驳,批评蔡英文重回陈水扁时期的“烽火外交”,将给未来两岸关系与国际关系带来极大风险。“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称,民进党执政8年的“外交政策”自认为讲究所谓“实力原则”,结果却让人不敢恭维,不只搞出“支票簿外交”“迷航外交”,还让美国政府认为台湾是“麻烦制造者”,连陈水扁出访都被拒绝在美国本土过境;民进党选择和中国大陆“硬碰硬”的结果,就是使台湾“邦交国”丢了9个,如果蔡英文真的再度执政,重回“烽火外交”,“请蔡主席先告诉国人,未来我国的邦交国还要再丢几个?”陈以信同时举例说,美国前国安会亚太资深主任麦艾文日前才在台北公开表示,2009年时的台美关系“就像是手术后等待复原的病人”,双方丧失相互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六
《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奋力回击蔡英文 国民党:人民真的受够民进党了!》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民进党昨天(20日)召开党代会,党主席蔡英文抨击国民党施政成绩差,并声称“人民受够了,改变的时候到了!”对此,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陈以信回应表示,近期许多全球评比中,都客观地指出台湾地区的表现相当优异,马英九执政团队的施政成绩,绝非蔡主席的政治语言就能一笔抹煞。反观民进党一再瘫痪议事,恶意杯葛重要民生提案,耽误台湾经济发展,才真是让人民受够了。

陈以信举例,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台湾地区每人每年平均GDP经过购买力平价后,达3万9000多美元,是全球第16名,超过英、日、法、韩。在“人民幸福感”方面,台湾地区与美国、瑞典等海外国家并列全球第19名,甚至领先日本、韩国。

陈以信还指出,去年台湾地区对外净资产总额达到历史新高的850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5、亚洲四小龙第1,今年第二季亚洲商业信心调查,台湾企业信心指数大幅跃升,远胜过日本与韩国。另外,台湾今年第三季人力需求热度,全球排名第2名。今年6月份台湾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更达到近14年来的历史新高。

陈以信强调,台当局的种种表现,相较于海外各国毫不逊色,更不是蔡主席口中所谓的“失能政府”所能够做到的。

陈以信并反批说,“改变的时候到了”正是民进党党代会中最讽刺的一句话,在象征民进党试图改变两岸论述第一步的冻结“台独”党纲提案上,竟然只花了短短5分钟,全案就被送进中执会,外界什么“改变”都没看到。

陈以信指出,这6年多来,民进党已经霸占“立院”议事殿堂高达89次,长期恶意杯葛两岸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与“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等草案,力阻攸关台湾民生的重要提案过关,严重拖累台湾经济自由化转型的关键契机。民进党种种恶劣政治操作,造成台湾“民主退步”的不良形象,大多数的民众才真的是受够了。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七
《蔡英文当选民进党主席后……》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八
《蔡英文主导下的民进党大陆政策探析》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九
《龙富勇蔡英文参选民进党主席 回应蔡苏关系及2016选举》

蔡英文参选民进党主席 回应蔡苏关系及2016选举原标题:蔡英文参选民进党主席 回应蔡苏关系及2016选举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今天宣布参选党主席。在谈及是否让党内;两个太阳;(指苏贞昌与蔡英文)提前对决?她说,这种说法是太过被戏剧化。至于是否意味着参选2016年地区领导人,她说;每个政治人物有责任让自己成为最好的选项;。蔡英文上午与媒体茶叙,并正式宣布参选民进党主席,与现任党主席苏贞昌、日前宣布参选的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由于谢长廷日前表示,蔡英文若担任党主席,对后续参选地区领导人是不利的。蔡英文说,;很多前辈及朋友告诉她,此时此刻不需要来选这个党主席,我需要被保护;,民进党需要她出来拼2016。她说,对于这些建议,只能说谢谢,;我是一个政治人物,而且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我不需要被保护;。谈到党务,蔡英文说,民进党及整个台湾社会都需要往前跨出那一步,;如果我们坚持活在过去,我们只会被世界淘汰;。她说,参选不是要否定任何人,民进党必须深刻反省,必须踏出那一步,勇敢转型与蜕变,民进党必须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潮流。媒体问到投入党主席选战,是否让党内;两个太阳;提前对决?蔡英文说,这种说法是太过被戏剧化。至于参选党主席是否意味着参选2016年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说,2016是由社会大众与党员要思考的事情,但;每个政治人物有责任让自己成为最好的选项;,真正决定的是选民。

台民进党蔡英文生父篇十
《民进党与蔡英文的困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1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