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一: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二: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三: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虽然生活中处处可见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虽然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因为光束的不可见性,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中需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下面针对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变化精神的理解,就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分析,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思路。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虽然删掉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的探究,但,还应该从这一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对这一知识进行回顾。可以通过如下实验进行。

实验:射击比赛

器材:激光手电笔

过程:用激光手电筒“击中”黑板上的靶心。

这个实验的游戏性比较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桌子上的一面镜子(镜子要稍大一些),间接“击中”黑板上的靶心?

这个实验就比上一实验的挑战性增大了,旨在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通过一个学生容易攀爬的高度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兴奋点。

该游戏(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合理点拨和启发,通过让参加实验的学生谈体会、谈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成功的关键问题等,启发、点拨其它没有直接参与实验的学生的思考,初步认识反射的规律:角度问题?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为下一步的猜想奠定基础。

实验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这可以通过制造烟雾,让激光手电笔发出的光束通过烟雾来观察。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教给了学生具体的实验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技能,利于学生长足发展,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思想。

3.进入“猜想”环节

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点到为止即可:猜想要有依据,胡猜乱想是毫无意义的。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4.进入“实验验证”环节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根据猜想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难度太大,在这里,完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探究实验即可。

实验结束后,注意通过“交流与评估”环节让学生试着(还是考虑八年级的认知水平)明确以下几点:

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平面镜;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光线贴着硬纸板等等;

②实验设计的意图: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应的结论以及相应的器材选择。

5.实验的结论

归纳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的可逆性

实验:找眼睛

器材:平面镜

做法:平面镜固定;一同学固定站立;另一同学寻找适当的位置通过平面镜看到站立同学的眼睛;站立同学是否也看到了这个同学的眼睛。

该实验既可以对学生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进行检测(这个同学能否迅速确定自己站立的位置),又可以加强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7.巩固提高

器材:沙盘;三根细木棍。

过程:将一根细木棍斜插在沙盘中,当做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利用另外两根木棍确定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通过这个安排,意图在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具体的、形象的检测。并且,把光线(光束)抽象为细木棍,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四:光的折射习题 含答案

《光的折射》测试题

【知识点津】

1、理解用光的折射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大体做出光的折射路径

【自学检测】

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折射角是________,MN的________是玻璃。

4、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________像,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________射到________中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

【学测同步】

知识点1、利用折射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造成的。

●对应练习

1、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在水中出现的岸边树木的倒影

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

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

D.从岸上看到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一些

2、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边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知识点2、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对应练习

1、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_______,折射角_______。

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知识点3、有关折射的作图 ●对应练习 1、如4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限时检测】

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_。

3.当光从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

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

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7.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8.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9.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上方 B.B的下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10.上题中,光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随着水面的升高,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12.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知识拓展】

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3、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4、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见光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不可见光的折射现象

C.不可见光的反射现象

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5、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6、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管中窥豹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8、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9、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0、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1、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1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五:光的折射现象解释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六:光的折射现象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1.(2011沈阳)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2、(2011赤峰市)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D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3. (2011达州)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C)

4. (2011烟台)如图2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

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B)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

5.(2011泉州)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2011宿迁)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A.日食和月食 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

C.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6.(2011衡阳)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D )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

7.(2011株洲)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 B)

8.(2011盐城)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 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B)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9..(2011广东)如图2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人水中M N P

Q 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是 ( B)

10.(2011连云港)下列几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 )

A.阳光下形成的树荫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C.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从岸边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变浅

11.(2011年襄樊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C)

A.小孔成像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12.(2011无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C)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搂 C. 水中倒影 D. 小孔成像

13..(2011台州市)从岸 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D )

14.(2011北京)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 A B D C 子 图1 15.(2011金华)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

16.(2011扬州)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B)

A.透过树林的阳光 B.倒映在瘦西湖中的五亭桥 C.手影 D.监控设备拍照

17.(2011黄冈)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D )

A.雨后的彩虹 B.显微镜观察桌面 C.日晷指针的影子 D.水中的太阳

18.(2011年福州市)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C )

19. (2011苏州)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C)

20.(2011大连)下列各生活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D)

21.(衢州卷)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22.(2011浙江义乌)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B)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23.(2011重庆)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B)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 射灯射出的光柱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雨后的彩虹 A B C D

24. (2011临沂)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C)

25.(2011沈阳)美丽的城市广场中,有一个美妙的音乐喷泉。在水池的底部射出的光柱会

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将喷泉照射得绚丽多彩。某一时刻,一束光柱从池底通过水面斜射向空气,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角为30o,则反射角________;当入射光线远离水面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水面。 【 30o 远离 】

26.(2011无锡)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度,折射角 ▲ 入射

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0 小于】

27、(2011自贡)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

儿是由于光的______射形成的虚像;若湖中的水深3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_________3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折 大于】

28.(2011扬州)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o。,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o,折射角是▲o。【30 60 】

29.(2011柳州)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

现象。如图6,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蕊上折

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引起的。【色散(折射),折射】

30. (2011成都)13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31、(2011铜仁)刘勇说:我就是闭是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可知,刘勇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 音色 不同来判断的;“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站在锦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像,这是由光的 折射 形成的。

32、(2011南京).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

光的 现象. 【(1)直线 (2)反射 (3)折射】 第16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七: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一、选择题

1、( 2012•莆田)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2、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洗脸时,看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 浅(选填“深”或“浅”)一些.

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进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4、在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铅笔好像断了

B.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小红照镜子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D.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镜面反射

作图题

如图所示点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在图中准确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实验探究题

(2006•烟台) 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

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著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

(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解:(1)由短文可知: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2)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

①上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又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较低,那么靠近海面的空气温度也低.再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低上面高现象而且差别很大,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大上面小而且差异显著;

②下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可是在沙漠地区由于泥沙的比热小,在同样受热;情况下升温快,那么靠近沙漠的空气温度高.又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高上面低现象,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小上面大.

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

(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

示);

(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

(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

解:(1)某同学从鱼缸的-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两条金鱼,为了方便说明产

生上述景象的原因,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如下图所示:

(2)当金鱼位于鱼缸两玻璃侧面夹角平分线附近一定范围内时,光从水分别通过两玻璃侧面进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根据光从光疏物质传播到光密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分别成像,这两个像分别向两侧面靠近,而通过两个侧面的折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如下图所示.这时就会看到两条金鱼,由图可知,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

答: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

(3)一个是经水面折射成虚像;一个是经侧壁折射成虚像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你看到两个图象,光的传播虽然不需要介质,但在不同条件下,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如真空中光速为:299792458m/s,但在空气中,速度为真空中的4/5;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因为不同条件下光速不同,所以光传播的路径会发生改变,即折射.折射的强弱与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有关!如果是浅水,物体也会在水面从下往上成像,所以鱼看到两个影像.就和镜子面前的你看到两个自己一样.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八:第五讲 光的折射现象

第五讲 光的折射现象

一 复习导航

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 近视眼与远视眼

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① 近视眼是指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可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起到矫正视力看清远处物体的作用.

② 远视眼是指近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休. 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配戴凸透镜可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3)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① 焦点是物体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处不成像.

② 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2f处,物体成等大的像. ③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④ 实像与物分居在镜的两侧,虚像与物在同侧.

⑤ 物距大于像距时,物大于像(即成缩小的像) ;物距小于像距时,物就小于像(即成放大的像) .

⑥ 物体向右移,像也向右移;物体向左移,像也向左移.

⑦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距)近、像(距) 远、像变大;物(距) 远、像(距)近、像变小”

⑧ 成实像时,物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2. 基本物理方法

(1) 建模法: 通过建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等物理模型表述相关规律.

(2) 对比法: 通过对比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发散作用的区别.

(3) 归纳法: 通过归纳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

3. 易错易混的问题

(1)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在像的所在位置,有实际光线到达,是能用光屏接收得到的;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反射延长线并不是实际光线,因而在虚像所在的位置,并没有实际光线到达,用光屏是接收不到的. 实像和虚

像的成因不同. 如: 小孔成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能成实像(u>f) 是由于光的折射,平面镜成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2)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u>2f和f<U

(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与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两种情况的区别.

(4) 放大与变大、缩小与变小 放大或缩小是像与物相比较而言;变大或变小则是指像的变化情况或变化过程.

(5) 会聚与相交 会聚是指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拢主光轴,不一定相交.

二 考点聚焦

1. 命题趋势

这部分内容在各地中考题中均有出现,是光学部分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试题主要以“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现代科技发展”和“自然现象”等同学们熟悉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现象和天文奇观(如“日出”) 为命题背景,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情况,使同学们感受并领悟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同时,也重视开放性试题的设计,突出了科学研究方法、猜想与假设、数据分析以及得出结论等环节的考查. 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典题解析

题 1 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等. 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疑水浅”是光的现象. 解析 “水中月”,“镜中花”和各自的实物的大小相同,它们是由于光在水面和镜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使潭底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像的位置比潭底高,所以潭看起来要浅.

点评 我国古代很多文学词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这要求我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用心去挖掘蕴藏在这些词语内部的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和物理学的美,激发我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题 2 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出来,最后光线回到空气中. 当光线由水中回到空气中时折射角为多大?

解析 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一次折射,然后由水中的平面镜发生反射,最后由水到空气再次发生折射. 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按题意要求画出光路图. 如图1所示,入射光线斜射到水面,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光线在水中按直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大小也为β,则反射角大小也等于β.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由于入射角为β,则空气中的折射角也为α,因此,光线由水中回到空气中时折射角为α.

点评 借助于图像建立物理模型是光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解决光学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画出满足题意的示意图,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特性以及光路的可逆性来加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题 3 在图2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

解析 A、B、C三图中的入射光相同,均为平行光. 图A、B的出射光为发散光,图C中的出射光仍为平行光,由此可判定图A、B的框内装有透镜,图C的框内装有平面镜. 延长各光线,它们的交点为入射点,也为出射点,即面镜或透镜所在的位置. 由此可定出图C中的平面镜是斜放的,图A、B中的透镜是直立的. 通过画图还可知,图A中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框内装的是凹透镜;图B中的光线先会聚再发散,框内装的是凸透镜, 结果如图3所示.

点评 “黑盒子”问题是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填图题.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明确以下三点: (1) 根据光线在盒中是反射还是折射,判断其中的光学元件是面镜还是透镜;(2)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面镜或透镜所在的位置;(3) 根据面镜或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面镜或透镜的种类. 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三种. 平面镜只改变光路,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总之,光学

复习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总结规律,运用作图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题 4 如图4(a)所示,一条光线对着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射去,试确定它经过凸透镜偏折后的传播的方向.

解析 此题如果直接作图比较困难,不妨转换一下思路,便可方便解题,如图(b) 在入射光线上任找一点S,假设它是发光点,现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任两条作出S的像S′,因为折射光线一定要通过像点,所以以连接PS′点即为所求的折射光线.

点评 光路作图是光学考查的基本内容,应熟练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把握像是折射光线相交而成的,物体发出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其所有的折射光线必经过像点. 利用特殊光线作出像点,再利用以上规律作出任意光线的折射光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

题 5 小宇做完凸透镜成像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到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5(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5(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5(丙)中的哪一个?() .

解析 像对于原来的物体而言: 左右颠倒、上下颠倒. 将手表左右颠倒如图B,再上下颠倒如图D所示,故选D.

点评 特别强调的是重视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亲历实验探究过程,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结论,列表对比相近或相类似的现象及规律,灵活运用,加深理解光学规律,升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题 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中,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该透镜可作为放大镜

C. 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40cm时,光屏上可得到缩小的像

D. 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解析 本题是考查灵活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要分析物体经过透镜后的成像性质,必须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按凸透镜成像规律“抓两点,观两变”. 本题的关键是算出焦距f的大小及物体在镜前不同位置与焦点的相对位置,再判断像的性质,根据题意,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可以知道此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则f<U<2F,即F<20CM<2F,所以10CM<F<F2f,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缩小的像;当物距u″=10cm时,物体的位置u″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题目是初中光学中数量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题目,在初中光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而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变化取决于物距与焦距关系的变化.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去弄清凸透镜的焦距或焦距大小的范围,比较物距与焦距的大小,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的大小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答. 题 7 将物体从物距为1.5f处移向3f处,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像() . (两解)

A. 先是放大像后是缩小像

B. 先是缩小像后是放大像

C. 逐渐变大

D. 逐渐缩小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2f处所成的像是等大倒立实像,在物距大于f时所成的像均为倒立实像. 在物体由1.5f移至3f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均为倒立的实像. 在1.5f至2f区域,像是放大的(即像比物大) ;在2f至3f区域,像是缩小的. 选项A正确,B错误. 在移动过程中,像的大小在变化. 比较像的变化情况可知,随着物体向3f处移动,像越来越小. 具体地说,在1.5f时像最大,此时像比物大,由1.5f移至2f的过程,像始终比物大,但相差越来越小;在2f处时像与物一样大;由2f移至3f的过程,像都比物小,而且差别越来越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选项C不正确,选项D正确.应选A、D.

点评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相比较的结果. 像比物大称为放大的像,像比物小则为缩小的像. “变大”、“变小”则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如果后一次的像比前一次的像大,称为变大,后一次像比前一次像小则称为变小.

题 8 小华去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正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 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九:光的折射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4.4光的折射》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初步学会用类比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初步领略折射现象带给生活的美妙。 【预习指导】

1.认真研读课本P81—P83,,勾画出本节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独立完成预习案。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用红笔标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问,将疑问写在我的疑惑栏内,以备上课交流。

3.积极学习,挑战自我,感知色彩斑斓的光世界。

【自主构建】

一、请观察右图,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什么是光的折射?

三、由光的反射知识我们知道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由此类推折射角的概念。 在下图中注明法线、入射光线、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是多少?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在大事业上取得成功--卡耐基

滨州行知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NO:17编制人:蒋婷婷 杜忠田 审核: 批准: 时间:2015.11.05

四、试着总结光的折射的规律

【一面二角三线】(选填图中的序号) 一面:哪一个表示的是界面?

二角:入射角谁与谁的夹角?折射角是谁与谁的夹角?

三线:AO是什么光线?OC是什么光线?NN'是什么光线?NN'与界面成多少角度?

【自主建构】

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你可以把自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建立完整的框架吗?试一试!

.

我的疑问:

2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4.4光的折射》探究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常见的折射现象。 2.学会利用光路图分析折射问题的方法。 3.感知色彩斑斓的光世界 。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提出问题: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哪个方向偏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

(1)在玻璃水缸里装适量水,让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在白纸上记下玻璃、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点位置;

(2)让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再做两次,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情况并再次记在纸上; (3)让光线垂直射向水中,观察折射光线的传播情况并记在纸上;

(4)让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出来的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观察折射光线的传播并记在纸上; 结合观察到的现象思考:

问题1:笔插入桌上盛有水的烧杯中

(1)只从水面上方的不同角度观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水中的铅笔向 什么方向弯折? (2)从烧杯的不同角度观察插入水中的铅笔,你又观察到哪些现象?为什么呢?

问题2: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右图中画出折射光路图, 注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及折射角。

类比光的反射定律分析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通过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析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果垂直入射时会怎样?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在大事业上取得成功--卡耐基

滨州行知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NO:17编制人:蒋婷婷 杜忠田 审核: 批准: 时间:2015.11.05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问题4:我们看见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深还是浅?请你通过作出光路图的方法解释这种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问题5:根据光折射的光路可逆定理完成下图所示的折射光路图.

【我的收获】

4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篇十: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1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