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郭路生的诗篇一
《食指(郭路生)和他的朦胧诗》
这批年轻诗人所引发的新诗潮之所以在7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诗坛上,是由特定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就其发展过程而言,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郭路生(食指)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就是这种情绪的最初宣泄:“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郭路生曾被人们称作文革时期 “地下诗歌”第一人,后来他借用西方现代手法创作的带有古典诗词韵味的《来》,一度在知青中流传,对“地下诗歌”的发展具有开拓作用。 1979年3月,《诗刊》发表了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由地下正式走上诗坛,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冲击波。由于这批年轻诗人大都经历过十年浩劫,有过激情和理想从狂热到幻灭的过程,所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年少时天真和单纯的信仰被欺骗之后,不免有些失落和迷惘。由此,他们便开始产生一种悖逆心 理,不仅怀疑“文化大革命”,甚至也怀疑起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北岛《回答》)“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北岛《一切》)这就是一代人在特定时期所怀有的特有食指情绪。
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两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职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诗歌《鱼儿三部曲》(1967)、《海洋三部曲》(1964)、《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人生舞台》(1989)、《疯狗》(1978)、《热爱生命》(1979)、《我的心》(1982)、《落叶与大地的对话》(1985-1986)等。
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 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80年代末以
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1968年12月20日
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赏析(转) 痛苦的吟哦,撼人的信念。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文革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存着。食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相信未来》一诗,作于1968年。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的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
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食指的诗
最早知道食指其实是知道他的诗——《相信未来》,大概是高一的时候,辗转从同学那借到一个漂亮的摘抄本,里面汇聚了包括五岳三山、中外文豪、谜语短诗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记得当时看到这首诗非常喜欢,而且立马学习记诵下来。《相信未来》:那时候光知道念诗,被诗人奇美的意象以及那种风靡一时的韵律。所吸引,“灰烬的余烟叹息贫困的悲哀”、“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这些大胆而合理的相信让我向往。最近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食指。
相传食指是人的贪欲的象征。古时候有个成语叫做“食指大动”,说的就是古人一看见美食食指就会跳动,所以作者以食指为名,倒让我惊讶。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曾一度寄住精神病院。著有《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
郭路生的诗歌:痛苦的吟哦只为追问光明
郭路生一首《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但是在那特定的年代也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殉道者的命运。
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她为诗歌独立不羁的个性所震惊、所恼怒。她一定要找到“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的“反动”诗人。
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十九岁的郭路生头上。厄运降临了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
郭路生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的家庭里,就在他受到一个又一个打击之后、就在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个社会都在被一种政治所扭曲并在他的诗中抒发着强烈的不满之时,他对国家还是不改初衷的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
他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早期的代表作品《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现在读者仍被深深打动,这首描写别离的作品,写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几经删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
在郭路生看来,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诗,但这诗中的快乐抑或是快乐中的诗都太少太少。尽管嗜好烟酒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还曾以《烟》、《酒》为题写过两篇优美而又缠绵哀婉的小诗:
火红色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 欢乐的酒杯里溢满过疯狂的热情 而如今这酒杯在我激动的手中战栗 波动中有你一双美丽的眼睛 我已在欢乐中陶醉 但为了心灵的安宁 还要干了这一杯
喝尽你那一片痴情——《酒》
通览他的诗作,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在那压抑和痛苦中我们也看到他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以及他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而挣扎的身影。
郭路生其人:那个眼睛中流溢着淡淡忧伤的人
郭路生是天才的诗人,但他从不以天才自居;他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已是颇有名气,但他从不以诗名自傲。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总是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和一双军用旧胶鞋,他从不刻意地修饰自己。也许是诗人的通病,他在念初中的时候就与烟、酒为伍,三十年来屡戒不止,为此而严重的影响着他身体的健康。
郭路生的诗篇二
《论郭路生的诗《相信未来》的艺术成就》
郭路生的诗篇三
《郭路生》
郭路生又名食指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不可否认,他也写了一些平庸之作,但只要我们想一想那是个一句玩笑话就可能坐牢的年代,也就应当给予理解甚至敬意。
郭路生是天才的诗人,但他从不以天才自居;他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已是颇有名气,但他从不以诗名自傲。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总是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和一双军用旧胶鞋,他从不刻意地修饰自己。也许是诗人的通病,他在念初中的时候就与烟、酒为伍,三十年来屡戒不止,为此而严重的影响着他身体的健康。
诗人的天性是多愁善感的,郭路生更是如此。在我的记忆中,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提起当代诗歌,人们都知道北岛,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对北岛的诗歌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个人——食指。
作品赏析
《相信未来》
诗歌原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向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起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歌鉴赏
天边的排浪:象征着时代的暗流。 以作者当时的心境(1968年),可理解为时代的潮流曙光:象征希望。 以当时人们所处的文革环境,内心是比较灰暗的。文革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存着。食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
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
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首先,诗人相信 “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诗歌原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诗歌鉴赏 第一诗节:诗人把对北京的记忆定格在“四点零八分”,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诗人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就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眼前是一片挥手送别的景象,耳边是一声离别的汽笛长鸣,混乱哄闹的场面里,隐含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情与冲动背后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第二、三诗节:蒙太奇式的幻觉。 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食指具有天生的诗人的敏感气质,表现在这首诗中就是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
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合起来。幻觉中“剧烈的抖动”的北京车站作为
“我”的心灵的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另一个幻觉“蒙太奇”也很精彩“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对“幻觉”的出色表现,在文革中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中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表现出他们对政治权力话语的轻蔑与反叛。只是与西方现代主义起源于对
“人”的深刻怀疑不同,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从一开始就以对人的肯定作为其目的与出发点,“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政治权力者们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黑暗、悲哀与人性永恒的喟叹赤裸裸地表露出来。
第五诗节:物我颠倒的错觉。
原本是火车离开车站,但在诗人看来却是“告别的声浪”“卷走车站”,是“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作者仿佛感觉脚下的大地------北京已经被 抽空,自已已经被这个时代、被北京抛弃了,从此注定漂泊。这样的结果,其实在错觉中已经非常明晰而深刻地烙印在食指的心上了。
结尾:最后的诀别
诗歌多次提到对母爱的依恋,因为,在诗人的心中,北京和母亲始终是叠合在一起的。想“抓住她的衣领”,对着她“大声地喊叫”,茫然而绝望地抓住同样迷惘的青年人的手,仿佛落水者去抓住一根稻草,这样的迷惑不安,绝望与痛楚牵动着读者的心,动乱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状况不能不说透射着浓烈的悲壮色彩。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郭路生的诗篇四
《诗人食指(郭路生)》
诗人食指(郭路生) (图片来源:网络)
食指(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两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职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诗歌《鱼儿三部曲》(1967)、《海洋三部曲》(1964)、《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人生舞台》、《疯狗》、《热爱生命》、《我的心》、《落叶与大地的对话》、《人生舞台》等。 食指诗歌欣赏: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郭路生的诗篇五
《论_朦胧诗_与北岛、多多等人的诗》
第25卷 第3期2006年6月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JOurnaIOfJianghanUniverSityumanitieSscienceS H VOI.25 NO.3
Jun. 2006
!现当代诗学研究 本栏目主持人 臧抹 张桃洲
关于当代诗歌思潮与诗人的重释
论 膝陇诗 与北岛 多多等人的诗
王光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037
①
摘 要 腺脆诗 是以 今天 诗人为代表 不同于 现实主义 倾向的一股当代诗歌思潮 它与 五四 提出的建立 人的文学 有相通之处 但把诸多荒谬的 倒挂 的经验带进了诗歌世界 因而具有与现代主义文学相通的关感面貌和艺术风格 不过 他们的诗又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区别 与西方现代主义既把客体世界看成是荒谬的 同时也认定主体世界的荒谬性不同 腺脆诗 青定主体的意义 企图以诗重演过去的创伤性经验和创造新的未来 重建人的尊严和诗歌的尊严 腺脆诗 之所以产生广泛的影响 既在开拓了新的诗歌言路 也在言说方式的多样性
关键词 诗歌思潮 腺脆诗 北岛 多多 抗衡性 言说风格
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152 2006 03-0005-06中图分类号 1
在20世纪80年代 如果说 归来诗人群 的诗歌体现了现代诗歌传统的复兴 那么与之并行的 膝陇诗 则是一股影响巨大的革新当代主流诗歌的诗潮
膝陇诗 这一名称源于一篇批评 读不懂 的诗的文章
1
种诗歌的却不是文学的热情而是 文革 的灾难 是承受这场灾难过程中难以排解的内心郁结 因为内心郁结 他们想到了诗歌 想到了阅读与写作
郭路生 笔名 食指 1948- 是 膝陇诗 的前驱诗人 小说家阿城曾说 60年代末我喜欢他的诗 那时候 郭路生的诗被广为传抄 诗人多多认为郭路生是 老四届 中学生中的 第一位诗人 就早期郭路生抒情诗的纯净程度上来看 至今尚无他人能与之相比 北京青年现代诗十六家 编选说明 认为 比较对照稍后一些诗人的作品 可看出他对其他诗人的启发和影响 郭路生的诗有不少意识形态的东西 反映了当代政治抒情诗一些思维定势的影响 特别在意象的择取和时空展望方面 但郭路生的诗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再服从简单的信仰和意识形态原则 能够面向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他 文革 中写的诗不仅具有历史生活场景的存真性 也把特定情境 细节和个体的想象力重新带入到诗歌的话语空间 像那首当时被知青广泛传抄的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写北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告别城市的一个瞬间 虽不能说是生离死别的题材
批评的对象包括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
老诗人和年轻诗人的作品 这一名称后来被用来指
②
称异质于 传统 的青年诗人的作品 由于 膝
陇 是一个形容词 那篇文章使用时既带有贬义的色彩 也无法指称诗的流派或代际特点 膝陇诗 这一提法也存在争议 有人从民间刊物 今天 的名称出发 将其命名为 今天派 诗歌 而超越这派诗歌的 新生代 诗潮出现之后 又有人用 新诗潮
③
包容 今天 以来的诗歌探索 不过 膝陇诗 这一名称 经过1980年代初的激烈论争和 膝陇诗选 的大量发行 已经成为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
产生 膝陇诗 的背景 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初期北京学生一些自然形成的文学小组或小沙龙 他们中不少人是名门后嗣 承继了父辈对文学的热
④
爱 无形中保存着现代文学的火种 但真正哺育这
收稿日期 2006-01-20
男 福建武平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导 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王光明 1955-
5
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5卷
但离散的痛苦是巨大的 因此 当 四点零八分 的北京/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痈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 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上诗歌道路的诗人 所面对的 是伟大成功的社会政治革命带来的激情和喜悦 是新生活的新奇感和渴望投入火热斗争的冲动 他们更重视艺术的社会和时代价值 而 文革 中自发走上诗歌道路的这一代青年 则在少年-青年时期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理危机 那时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 露出了人间的真相和生存的残酷 因而他们更重视面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更重视对世界的质询与拷问 膝陇诗 成了他们 重演过去 和 创在这里 由于个人生活细节的进入 一座意识形态的城市在四点零八分的尖厉的汽笛中陆沉了 上升起来的是亘古不变的亲情 这曾被孟郊凝固在<游子吟>中的至情 被郭路生用感应的方式织入到诗歌文本中 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那种恋城情感的性质 这是哺育自己的城市 就像哺育自己的母亲 因此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的告别显得十分悲枪
郭路生1960年代后期的许多诗都充满失落 迷恫 悲哀 惆怅 感伤与期望 未来 幻想等剧烈冲突的痛苦的语言 从而奏响了悲枪的心弦 在无法调和的对立中呈现出一种悲剧性 表达了一代人从盲目 狂热走向失望与挣扎的内心世界 正因为此 他的这些诗歌不肝而走 很快在全国各地知青中秘密流传 甚至被谱曲传唱
郭路生的诗歌的独特性在于 这是几十年来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在现代社会中不依靠传播媒介而依靠人心传播的诗歌 同时 这也是当代诗歌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己 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 转向真实经验 一代人通过郭路生的诗歌 认同了原先变得不敢认同的情感 这些诗告诉人们 诗原来也可以这么写
通向真实的门被打开了 诗歌成了许多充满迷恫和幻灭感的青年探索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叩问世界和想象未来最亲近的形式
从1970年代初开始 许多人都在写这样的诗 其中不少名篇 如食指(郭路生>的<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北岛的<回答><宣告> 芒克的<天空> 舒停的<致橡树><呵 母亲>等 后来都在民间刊物<今天>⑤
上首先发表;该刊也因为在思想上主张 确立每个人生存的意义 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由精神的理解 艺术上倡导 用一种横的
眼光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 ⑤
成了 膝陇诗 的
旗帜
膝陇诗 的诗人是从特殊年代特殊境遇的经验出发找到自己诗歌道路的 离开了集体经验转变的历史母题 离开了一代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离开了当代诗歌美学突破的社会蕴含 很难从根本上把握这一诗歌思潮的历史意义 与前代诗人不同 6
造未来 的某种方式
作为重演过去和创造未来的艺术建构 也作为对抗权威和暴戾现实的艺术抗议方式 北岛提出的 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 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 正直的世界 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⑤
的诗歌主张 可以基本概括 膝陇诗 的思想与艺术倾向
一方面 这个诗歌世界是真诚 正直 正义 人性的世界 一个让诗回到人的基本问题的世界 它与五四时期提出的建立 人的文学 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不过 五四时期青年们面对的是传统的黑暗 现实的黑暗 他们经验和感受的主要是个人的压抑 心灵的压抑 他们的诗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个性解放 是鲜明的揭露和抨击黑暗的色彩 这一代青年却把诸多荒谬的 倒挂 的经验带进了诗歌世界 不仅仅燃烧着反抗和诅咒的激情 也写出了现实的荒谬性 具有与现代主义文学相通的美感面貌和艺术面貌 膝陇诗 中的不少作品甚至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 然而 他们毕竞又与西方现代主义相区别 西方现代主义表现出来的荒谬感 既把客体世界看成是荒谬的 同时也认定了主体世界的荒谬性 而 膝陇诗 在主体问题上恰恰是肯定的 他们最终不是把人们引向艾略特<荒原> 或是贝克特和尤奈斯库的荒诞世界中去 而是企图参与重建人的尊严和理想 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 因此 即使描写现实的荒诞和心灵的扭曲 也仍有人文主义式的意义寻求和内心激情
另一方面 这又是一个 自己的 和 独特的 艺术世界 不仅把被历史模糊了的个人意义和个人价值重新凸现出来 重新确认生命的个人形式及其意义 同时也把诗歌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 想像方法和建构特点的世界来看待 江河在1980年就提出 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渴望塑造 他所建立的东西 自成一个世界 与现实世界发生抗
2006年第3期
③
王光明 论 膝陇诗 与北岛 多多等人的诗
衡 又遥相呼应 而北岛所说 自己的世界 既包
③
括人性与正义 也包括艺术可能性的开拓 这些
棵墩布似的老树上/眺望
毫无疑问 北岛的诗有浪漫主义色彩 但它接受了孤绝沉重的 自我 的变构 从而既避免了盲目的乐观主义 也绕开了沉溺回忆的感伤主义 北岛诗歌最重要的意义 是把个人英雄主义转变成了一种具有现代主义想像风格的诗歌英雄主义 创造了既象征经验世界又与这个世界抗衡的诗歌世界 第一 他把被 倒挂 的历史和个人经验带进了诗歌世界 通过智性的把握 想像了特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主张可视为早期 膝陇诗 由诗人人格的完成过渡到完成诗歌的追求 到1985年 以杨炼的 诺日朗 北岛的 白日梦 江河的 太阳和它的反光 和多多的一些诗为标志 这个自足性的诗歌世界已显示出基本轮廓 首先 它基于个人的经验感觉 又超越个人进入 非个人化 的图景 诗的创作不是诗人的塑造而是诗的完成 个人消失在诗中 其次 它接受现实和历史的给予 但它放弃承诺 只表现普遍历史与现实的认知 上述两点都在 语言现实 中寻求落实 面对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不是企求反映现实和历史 而是逼近与敞亮存在 诗人不是 改变世界 而是改变言说方式和语言中权力结构 不是在个人或民族的经验内流连 而是探索语言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 把一代人的经验感受 建构为超越个人时空和历史时空的诗歌话语空间
膝陇诗 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思想解放运动 中浮出历史地表的 它的两个鲜明特点是 1.许多著名的作品先在民间 同人 刊物上发表 后来
才被正式出版物接纳①
2.对这种诗歌的认同过程
一直伴随着激烈的争论 其中最有名的争论就是对
三个崛起 1
①的批评 这两个特点 突出反映了当
时思想观念 文艺体制和美学见解上的分歧
在以 今天 的作者为骨干的 膝陇诗 诗人群中 北岛 原名赵振开 1949- 是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是 今天 的创办者之一 1970年开始写诗 主要作品有诗集 北岛诗选 1986 在天涯 1993 午夜歌手 1995 北岛诗歌集 2003 小说集 归来的陌生人 等
北岛的诗具有浓厚的抗衡色彩和英雄主义风格 他的成名作 回答 中充满激愤和反讽的诗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以及结尾时 我-不-相-信 的宣告 既体现着受蒙骗的一代青年的怀疑与觉醒 又表现了这个诗人孤独的英雄主义气质 他的诗总体上有孤独的 自我 与环境的尖锐对立的特点 以黑夜与冬天的意象 情境为主 诗中孤绝沉重的说话者或是在走向冬天 或是在黑夜沉思 或是面临着最后的时刻 如 走向冬天 宣告 结局或开始 等 它们是一代人生存经验与精神历程的 履历 在 履历 一诗中 北岛惊心动魄地表现了一代人 寻找太阳 的 倒挂 过程 当天地翻转过来/我被倒挂在/一
许多矛盾与悻论 却又不让存在的荒诞性掩盖人的尊严 如 回答 履历 同谋 期待 界限 青年诗人的肖像 呼救信号 等 第二 重视象征情境与意象的经营 重视艺术技巧对经验的转化 努力让个人的情感意识上升为人类对存在的意识 并找到简洁有力的形式结构 像他的 船票 许多的生存感受 限定与展开 现实与向往 今天与未来 此岸与彼岸 都浓缩在一个沉郁的感叹中 他没有船票 具体的海边意象构成了这首诗的具体情境 远航大海的船与被限定的在岸边的人 像退潮中上升的岛屿一样孤独的心 与大海生动丰富的景观 从不中断的岁月 与人的宿命 沙滩上令人晕眩的阳光 与无法越过的距离 等等 触动你许多的记忆和想象 并在瞬间领悟生存境遇的性质 长诗 白日梦 则通过新的幻灭 想像了 昼与夜 之间的裂缝 揭示了个人 民族 人类进退维谷的处境
北岛诗歌对中国读者的影响力主要是 白日梦 之前的写作 白日梦 之后 北岛大多在国外生活和发表作品 面对陌生的读者与语言环境 他的写作对经验与抗衡性有更进一步的超越 不少作品 始于河流而止于源泉 更具有美学的丰富性和艺术的完整性 不过 由于作品不在国内发表 加上市场环境下读者对诗歌的疏离 作为诗歌英雄的北岛 已经是1980年代的 故事
舒停 原名龚佩瑜 1952- 也是在 今天 创刊时就开始发表诗作的诗人 她出生和生活在福建 是经由老诗人蔡其矫介绍与北京的青年诗人相识 并在 今天 发表诗作与小说的 她是 膝陇诗 诗人中最早正式出版诗集的诗人之一 先后出版过 双桅船 1982 舒停 顾城抒情诗选 二人合集 1982 会唱歌的鸯尾花 1987 始祖鸟 1992 舒停的诗 1994 等
舒停曾在1980年代初受到一般读者 皆大欢喜 的欢迎 主要是由于她是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7
江汉大学学报
你成为风景 成为传奇
总第25卷
而不是像当时许多诗歌那样以批判 反思 历史 现实的方式处理时代的主题 同时在抒情方式上更接近中国诗歌沉郁 忧伤 节制的抒情传统 譬如当代的蔡其矫 现代的何其芳 古代的李清照 她的早期的诗 常以梦的破碎表现动荡岁月中成长的一代 那种渴望有所贡献 对真理隐隐约约的追求 对人生模模糊糊的关切 与 不被社会接受 不被人们理解 的矛盾与苦闷
2
舒停在 膝陇诗 诗人中独特的意义 是在 用诗来表现我对 人 的一种关切 的总主题下 充分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内卜感觉对于诗歌的意义 她是一个本色的诗人而不是 姿式 诗人 认同的是诗歌对个人内卜需要的一面 而不是社会功利的一面
如果说舒停是一个用诗来关切生活的诗人 诗的创作随着个人感情生活的潮汐有涨有落 她在1980年代中期曾因做 一个普通女人 而中断写诗 表现个人面对历史与现实
痛苦与无奈 我的痛苦变为忧伤/想也想不够 说也说不出 雨别
舒停早期诗中欲说还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她是一个真诚与敏感的诗人 虽然她也写一些表现普遍诉求的诗 如 致橡树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风暴过去以后 土地情诗 等 愿意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但舒停诗中最独特的东西 还是个人对微妙复杂的感情的把握 像 致橡树 这样的名篇 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并不具有多大的独创性 但对爱情的想像与展望则令人难忘 根 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而 呵 母亲 一诗 则通过 梦 的挽留 以许多具体的日常生活意象 把 戴着荆冠 的弱者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表现得感人至深
舒停与北岛不同 北岛是沉思的 是用烟头烫伤黑夜的诗歌英雄 而舒停是一个委婉 曲折 忧伤的歌手 舒停最好的诗 是表现普通的个人 女儿 朋友 恋人 女人 在历史 现实 感情的海洋里浮沉 挣扎的诗 像 呵 母亲 惠安女子 神女峰 等 神女峰 面对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发出了 卜 真能变成石头吗 的发问 表达了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的认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思想感情 而 惠安女子 则以传奇般的惠安女子为题材 融现实与历史 苦难命运与人的高贵为一炉 哀而不伤抒写了女性的命运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萧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的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关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 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 在封面和插图中
8
1990年代以后则主要从事散文写作 那么 同样以抒情见长的顾城 1956~1993 则是一个把诗当作生活的诗人 顾城小学尚未毕业就遇上 文革 少年时就随父 下放 到山东农村 是一个在幻想中
长大的孩子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幻想世界的沉溺21①
使他成了一个 童话诗人 舒停曾在 童话诗人
给G.C. 中这样描绘过他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 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 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顾城诗全编 1995 收集了顾城8岁 1964年 的诗作 但他最早发表诗作并产生影响是1979年初 当时他在北京西城区文化馆出版的 蒲公英 上 发表了一组题为 无名的小花 的作品 引起了诗人公刘的注意 他为顾城及其一些青年诗人某些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不胜骇异 觉得一方面 必须努力去理解他们 另一方面应当引导 避免他们走上危险的小路
3
公刘
的 骇异 与担忧 反映了有着不同生活与艺术背景的两代诗人思想和艺术观念的冲突 曾引起一些争论 就顾城的诗而言 则如作者发表这首诗的小序所言 它真实地记录了文化大革命中一个随父 下放 少年的畸形卜理 所谓的 畸形卜理 实际上就是以一个敏感少年的震惊体验 面对和想像一个不能理解的世界 就像 烟囱 这首诗所写的那样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 /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 /不断地吸着烟卷 /思考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顾城诗的迷人之处是 它们不是从成年的历史理性的视野给混乱的世界一个清明解释 而是像安徒生 皇帝的新衣 那样 以少年的澄明想像 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这里 童真的想像新鲜而率真 被想像的的世界却十分严酷 因而迷人又具有反讽性
2006年第3期王光明 论 膝陇诗 与北岛 多多等人的诗
像 星月的来由 树枝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又如 村野之夜 我们小小的茅屋/成了月亮的邻居/去喝一杯桂花茶吧/顺便问问户口问题
这样的乱世童话生动体现了一个耽于幻想的少年对动乱年代的感受 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我的幻想 文革 结束后 顾城在 一代人 无从记忆的东西生活在一起 他与搏斗 并和/
北岛等人诗歌的区别 甚至不是抗衡性上的差别 而是抗衡方式的差别 多多的诗 也有今天派诗歌的犀利 但今天派的犀利主要体现在主体的英雄主义与感伤主义方面 具有说话者 我 面对世界与读者的抒情性与直接性 其 膝陇 之点 不在说话者的形象 而在用象征与隐喻 替代 了不能表达的感情和不可说破的事物 而多多则致力于用想像的情境和坚实的意象 表现具体的感受和意识 像他早把这种幻想与破灭的循环中的追求 解释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因为诗中处理了 黑夜 与 光明 的关系 这两行诗得到正面和善意的阐述 被视为这一代诗风的标帜 但是 习惯了 黑夜 的 眼睛 所寻找的 光明 是否是常人眼中的光明 黑夜 是否也如顾城自己所言会使人产生 畸形卜理 1980年代后的顾城为延续自己的幻想和诗歌个性作过许多努力 1993年杀人与自杀于新西兰的激流岛
1980年代前后的 膝陇诗 以 今天 杂志的诗人为代表 但从美学风格而言应该是当时不同于 现实主义 倾向的青年诗歌实验潮流的含混的总称 因此 无论是早期编选的 膝陇诗选 新诗潮诗集 还是迟至2004年出版的 膝陇诗新编 也都既选入 今天 杂志的作者食指 北岛 芒克 舒停 顾城 江河 杨炼 也选入 今天 以外的多多 王小妮 梁小斌等有影响的诗人的作品
在 今天 以外的 膝陇诗 诗人中 多多 原名栗世征 1951- 曾公开申明自己不是一个膝陇诗人 他与 今天 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没有在早期的 今天 发表过作品 却又是首届 1988 今天诗歌奖的获得者 但这种现象也正说明 膝陇诗 不是某个流派或社团 而是一股诗歌美学变革的潮流
多多很可能是这股潮流中最重视把时代经验转换为诗歌内容的诗人 既由于传播的原因 未在 今天 或 诗刊 这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或官方刊物发表作品 也因为当时读者的趣味普遍倾向于社会历史的 伤痕 与 反思 主题 多多并不像北岛 舒停 顾城等人的诗那样一出现就受到广泛的好评或批判 他迟至1980年代中期以后才受到应有的关注 但多多的经验和抗衡的激情仍然来自这个时代的 教诲 正如他以 颓废的纪念 作附题的 教诲 所歌唱的那样 面对 成了他们一生的义务 的悲惨 他们只好不倦地游戏下去/和逃走的东西
期的 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 通过远离城市的乡村情境写被歌声所遮蔽的疯狂与血腥 不仅体现出诗人捕捉情境与细节的才华 而且体现出对题材与语言关系的特殊敏感 因而能够写出 八月像一张残忍的弓 具有丰富意味的诗句来 又如 无题 在一望无际的黑暗和死寂中 诗人竞神奇地点亮一盏马灯 马灯在风中摇曳/是熟睡的夜和醒着的眼睛/听得见牙齿松动的君王那有力的鼾声
红色时代的血腥与灾难 教诲 哺育了一代诗人叛逆与抗衡的性格 多多的诗无疑具有意识形态的反抗性 但多多的诗既是政治性的 又是非政治性的 更准确地说 他用诗歌规训了政治 以艺术征服了题材 多多与 膝陇诗 的差异 是独异的个人风格与 一代人 风格的差异 他不是代表 一代人 回忆与反省历史的创伤性记忆 回答 时代的问题 而是以非常个人化的方式想像历史生活在卜灵中卷起的风暴 创造一个比历史更真实的诗歌空间 就像 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 所写的那样
当他敞开遍身朝向大海的窗户向一万把钢刀碰响的声音投去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当所有的舌头都向这个声音伸去并且衔回了碰响这个声音的一万把钢刀所有的日子都挤进一个日子因此 每一牟都多了一天
这是365天之外的 一天 这 一天 又是365天的 抽象 比365天还多 值得注意的是 表现感觉与意识中 多出 的东西 充满着 朝向 与 挤进 投去 与 衔回 的交织回旋 这正是多多诗歌比许多诗人要 多 的一个原因 他的许多诗 不是主体单调的投射 或移情 而是充满着主体与对象互看的丰富性与戏剧性
多多出版的诗集有 行礼 诗38首 里程 多多诗选1973-1988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多多诗 9
郭路生的诗篇六
《诗人食指》
诗人——食指
食指:“朦胧诗”第一人住进精神病院
星岛环球网
1968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零八分,一列满载去山西插队的知青的火车缓缓驰离了北京站,站台上送别人群的哭声和泪雨,冬日夕阳下的北京城都在轰鸣的车轮声中远去,列车在加速。望着满车厢青春热血的战友们,北京市25中67届高中毕业生郭路生,就着昏黄的车灯,在一张白纸上即兴写下诗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住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最后的北京。”
这首描写知青上山下乡告别北京的惊心动魂的诗,以后在广大知青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后郭路生在山西汾阳插队时经常给知青们朗诵他写的诗,每次听到《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知青们往往泪流满面,因为它抒发一代人辉煌梦想破灭和苍凉青春的呼喊。
郭路生,笔名食指,原籍山东,1949年11月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母亲是在部队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父母给他取名路生。他自幼酷爱文学,刚上中学就迷上了普希金、莱蒙托夫·缪塞、波德
莱尔和惠特曼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他曾师从著名作家何其芳,刚15岁他便开始创作《海洋三部曲》长诗。
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
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霄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郭路生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
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相信未来”四个字。郭路生则以此为题,写出那首著名的诗《相信未来》。这首词藻华丽的诗所表达的悲怆和忧伤的乐观旷达,传递出一代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特定的精神状态:对前途的迷茫的希望和失望,它似乎明显受到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西北尼亚囚徒》,这是当时在知青中广为传抄、朗诵的诗的影响;高贵、坚贞、悲壮而又温情脉脉。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体验和自我情感的体验,没有虚假的标语口号,抛弃了政治禁锢和意识形态的桎梏,从而恢复了诗的人性与文学性。
仅仅凭《相信未来》这一首诗,郭路生便名驰天下,他的诗在当时全国各地的知青中秘密流传,无论是在山西、陕西、还是云南、北大荒、海南岛、新疆……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食指”的诗在流
传。广大知青至所以酷爱这首诗,是因为它倾诉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代人所拥有的理想,追求,真诚和尊严。
郭路生一系列诗作被评价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一近乎空白阶段诗歌创作的最杰出成就,有人称他为文革中新诗歌运动第一人。他的诗影响了许多青年诗人成长道路,如七十年代初形成的以芒克、多多、北岛为首的“北洋淀派”(他们都在河北白洋淀乡村插队),多年以后诗人北岛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说当时为什么写诗,就是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
1971年郭路生离开山西,入伍参军,以后他因同赛福鼎的女儿莎莎的恋爱悲剧,(他的很多诗是写给赛莎莎的)精神上受强烈刺激,成为精神病人,从他以后写的《还是干脆忘掉她》和《疯狗》,便表现了他后来心灵破碎,令人震颤的绝望。
郭路生是天才的诗人,但他从不以天才自居;他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已是颇有名气,但他从不以诗名自傲。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总是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和一双军用旧胶鞋,他从不刻意地修饰自己。也许是诗人的通病,他在念初中的时候就与烟、酒为伍,三十年来屡戒不止,为此而严重的影响着他身体的健康。
诗人的天性是多愁善感的,郭路生更是如此,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郭路生的诗篇七
《诗人食指》
诗人——食指
食指:“朦胧诗”第一人住进精神病院
星岛环球网
1968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零八分,一列满载去山西插队的知青的火车缓缓驰离了北京站,站台上送别人群的哭声和泪雨,冬日夕阳下的北京城都在轰鸣的车轮声中远去,列车在加速。望着满车厢青春热血的战友们,北京市25中67届高中毕业生郭路生,就着昏黄的车灯,在一张白纸上即兴写下诗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住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最后的北京。”
这首描写知青上山下乡告别北京的惊心动魂的诗,以后在广大知青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后郭路生在山西汾阳插队时经常给知青们朗诵他写的诗,每次听到《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知青们往往泪流满面,因为它抒发一代人辉煌梦想破灭和苍凉青春的呼喊。
郭路生,笔名食指,原籍山东,1949年11月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母亲是在部队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父母给他取名路生。他自幼酷爱文学,刚上中学就迷上了普希金、莱蒙托夫·缪塞、波德莱尔和惠特曼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他曾师从著名作家何其芳,刚15岁他便开始创作《海洋三部曲》长诗。
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霄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郭路生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
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相信未来”四个字。郭路生则以此为题,写出那首著名的诗《相信未来》。这首词藻华丽的诗所表达的悲怆和忧伤的乐观旷达,传递出一代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特定的精神状态:对前途的迷茫的希望和失望,它似乎明显受到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西北尼亚囚徒》,这是当时在知青中广为传抄、朗诵的诗的影响;高贵、坚贞、悲壮而又温情脉脉。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体验和自我情感的体验,没有虚假的标语口号,抛弃了政治禁锢和意识形态的桎梏,从而恢复了诗的人性与文学性。
仅仅凭《相信未来》这一首诗,郭路生便名驰天下,他的诗在当时全国各地的知青中秘密流传,无论是在山西、陕西、还是云南、北大荒、海南岛、新疆……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食指”的诗在流传。广大知青至所以酷爱这首诗,是因为它倾诉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代人所拥有的理想,追求,真诚和尊严。
郭路生一系列诗作被评价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一近乎空白阶段诗歌创作的最杰出成就,有人称他为文革中新诗歌运动第一人。他的诗影响了许多青年诗人成长道路,如七十年代初形成的以芒克、多多、北岛为首的“北洋淀派”(他们都在河北白洋淀乡村插队),多年以后诗人北岛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说当时为什么写诗,就是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
1971年郭路生离开山西,入伍参军,以后他因同赛福鼎的女儿莎莎的恋爱悲剧,(他的很多诗是写给赛莎莎的)精神上受强烈刺激,成为精神病人,从他以后写的《还是干脆忘掉她》和《疯狗》,便表现了他后来心灵破碎,令人震颤的绝望。
郭路生是天才的诗人,但他从不以天才自居;他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已是颇有名气,但他从不以诗名自傲。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总是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和一双军用旧胶鞋,他从不刻意地修饰自己。也许是诗人的通病,他在念初中的时候就与烟、酒为伍,三十年来屡戒不止,为此而严重的影响着他身体的健康。
诗人的天性是多愁善感的,郭路生更是如此,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食指,1968年12月20日)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郭路生的诗篇八
《诗人食指》
郭路生的诗篇九
《食指的诗》
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 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 而如今这烟缕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 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 我推开明亮的玻璃窗, 迎进郊外田野的清风。 多想留住飘散的烟缕-- 那是你向我告别的身影。 1968年 ——《烟》 火红色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 欢乐的酒杯里溢满过疯狂的热情 而如今这酒杯在我激动的手中战栗 波动中有你一双美丽的眼睛 我已在欢乐中陶醉 但为了心灵的安宁 还要干了这一杯 喝尽你那一片痴情 ——《酒》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郭路生
丝罗带绾同心结,
琴瑟永奏相和歌。
相亲相爱幸福永,
同德同心幸福长。
——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
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我噙着热泪劝你
去寻找灿烂的未来
远远地离开它吧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它已沦落安息
像屋檐下过夜的乞丐
失去了青春的热情
失去了言语的坦白
然而更可怕的——
是失去了正直的胸怀
朋友,你为什么流泪了
要哭就索性哭个痛快
不是哭它那逝去的青春
而是哭一颗曾战斗过的灵魂
远远地离开这沉默的海吧
但千万千万不要忘记
它也曾一度波潮澎湃
汹涌不息地奔向未来
如今,它可怕地沉默了
多少感情在它心中藏埋
它仍然积蓄着力量
它还在焦急地等待……
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远远地离开……留下我自己
守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蹒跚地踱步、徘徊
——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给朋友们
——少用眼泪叙说悲欢
多写诗歌赞美勇敢
1
“开船嘞——”
激动的风热情地召唤
一种令人振奋的喜悦
把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不是到一起重温旧梦
而是再一次并肩作战
我年轻的战友啊
快快扬帆解缆
就这条可怜的小船
也配做红卫兵远航的兵舰
算了吧!酒桌旁的醉汉
生活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
“生活的欢乐就是挥霍金钱
勇气将能换来丰富的酒宴”
可耻
一副拜金者贪婪的嘴脸
也有人在和爱神一起消磨时间
草掩的荒径走过年轻的侣伴
他们不再渴望暴风雨的欢乐
而只沉湎于小家庭的温暖
“开船嘞——”
失望的风呜咽地呼唤
止不住的热泪扑向沙滩
把几行远行者的脚印吻舔
2
我突然心酸地觉察到
握住桨的手臂是那样弱小
远航者的行装、衣着
又是那样朴素、单薄
一套毛泽东选集
贴身放在火热的胸前
一枚毛主席像章
夕阳辉映下金色灿烂
一身洗白的军衣
曾跟从父母经受烽火的考验
一条军用的皮带
又伴随孩子历尽风浪的惊险……
高举起向岸边挥动的哟
是再见的手臂
簌簌淋落胸前的哟
是别离的泪雨
一位霜发老人匆匆赶来送行
深陷的眼眶里热泪晶莹
“孩子啊,要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必须双眼不离北斗星”
深情的嘱托絮絮的叮咛
驾海风随帆船飘零
待海风再把它们送回岸上
已化为令人心碎的桨声
3
这夜,深远的夜空星光黯淡
狂风在命运的海洋里燃起狼烟
落了帆的小船是一匹狂癫的战马
扬起的头颈上带着鲜血和勇敢
它突然跃进浪谷
沉埋在无底的深渊
在哪儿,在哪儿啊
我所期望的帆船……
呜咽的风啊掀起滔天的浪
精神的船啊划着意志的桨
这儿已不是递送微笑的沙龙
我们正踏进流着鲜血的战场
像秋风卷走了一张枯叶
命运的海洋啊
你将把这条船带向何方
地狱呢?还是天堂
“快把船靠向我们,靠向左边
这里是鱼儿群居的海湾”
声音从右边极远的地方传来
原来是一只在命运的海洋里谋利的渔船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是海洋深处被压抑的呼唤
“让胆怯的死亡吧
活着的将更加勇敢”
看哪!我们的小船
它已昂首于浪巅
瞧她那高傲自大的神气
多像一只得意洋洋的海燕
…………
…………
朋友,请不要用目光问我
这样结束是不是有些突然
只待暴风雨式的生活过去
再给我们留下热情真挚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