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男生的古诗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一
《形容男子、女子美貌的描写(含诗词)》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二
《用诗句的形式形容你现任的男or女友》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三
《关于男主诗》

一见容止误终身,春花秋月何时了。 《凤囚凰》《穿越之天雷一部》长留上仙白子画,一笑奈何肖大神。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云淡风轻话云峥,玉中之王乃孟珏。《绾青丝》《云中歌》慕夜之华夜华君,千年随炎秦之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暴君,我来自军情九处》无游天下萧祈然,楚挚离爱恋楚离。《潇然梦》《暴君,我来自军情九处》花容月貌段月容,秦中踏雪原非白。《木槿花西月锦绣》《木槿花西月锦绣》霞映绯珏原非珏,绯火流瞳杀阡陌。《木槿花西月锦绣》《仙侠奇缘之花千骨》气宇轩昂君北羽,楚天之下殇在心。《绾青丝》《绾青丝》梦忆西漠孟西漠,涵天之梦戴柯渐。《大漠谣》《博卿欢》深沉内敛何以琛,傲骨凌人夜天凌。《何以笙箫默》《醉玲珑》湛然风华夜天湛,梦萦子离刘子离。《醉玲珑》《蔓蔓青萝》众星捧玥诸葛玥,唯爱笙笙南宫笙。《11处特工王妃》《皇家幼儿园》君轻北顾君洛北,兰雅儒息黑丰息。《冰恋沉醉千年前》《且试天下》隐忍妖孽东临瑞,楚天之下我心殇。《满朝文武爱上我》《绾青丝》君陵天下刘弗陵,骠骑将军霍去病。《云中歌》《大漠谣》 冷面王爷胤禛也,温润如玉是胤禩。 各类清穿。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四
《关于《诗经》中男性世界的文献综述》

关于《诗经》中男性世界的

文献综述

歌逍

2013/4/15

关于《诗经》中男性世界的文献综述

歌逍

摘要:在对《诗经》中男性世界的文献综述的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类型和《诗经》中男性人物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两方面,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诗经》;男性;形象类型;价值取向

谈及《诗经》,人们很容易想到“淑女”、“静女”等这些关于女性的诗,而对关于男性的诗知之甚少。按理来说,在《诗经》所发生的那个男权社会中男性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但男性为何被《诗经》遗忘了呢?其实,那个时代的男性并未被《诗经》遗忘。常言道,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可不可以说,《诗经》中并不缺乏男性,只是缺乏发现男性的眼睛?

一、《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类型

众所周知,《诗经》中直接描写男性形象的篇目数量不及女性形象的篇目,后世中男性形象一般无人问津,很少有学者提及《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或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而一些学者勤于发现,分析、阐述了《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甚至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关于《关雎》,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或寤或寐,言无时也。”可见男子的痴情。《郑风-出其东门》有一个不为美色所动的男子,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这样评价《氓》:“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在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的分析与阐述中,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痴情种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男子邂逅淑女,从此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念深长,以至于夜不能寐。男子到底能痴情到何种地步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已经如痴如醉。

《王风-采葛》中写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不难看出男子思念之殷切,用情之至深,典型的痴情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等待与姑娘约会的男子何其急切!何其多疑!“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荑草平淡无奇,却礼轻情意重,痴情种很容易爱屋及乌。

再如《周南-汉广》,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痴情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二)坚定者

动荡的年代,能考验爱情。《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世道的无常,注定相爱的人一生伤。沙场上生死无常,征人离别时,给妻子留下的与其说是誓言还不如说是幻想。然而,在动荡的年代这种誓言却情比金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亡妻之事亦能考验爱情。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邶风.绿衣》中的男子睹物思人,因为无法忘却贤妻生前的一切,所以男子难脱忧愁。细心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男子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天气寒冷之时,男子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妻子活着的时候,四季换衣都是妻子为他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一切使男子深深觉得妻子事事合于自己的心意,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足见男子的坚贞。

(三)负心汉

与痴情种、坚定者相比,《诗经》中也不乏负心汉。

《卫风-氓》中写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男子对曾经相濡以沫的妻子始乱终弃,无疑此处的男子是一个负心薄幸的形象。

《邶风-谷风》中描写了一个更可耻的负心汉。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原因。这个负心汉不但不顾念患难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却喜新厌旧,把她当作仇人,有意寻隙找岔,动辄拳脚相加,最后终于在迎亲再婚之日,

将她赶出了家门。

再如《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郝懿行在《诗问》中指出:“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究竟有什么大不了的竟然使一个男子不顾在路边苦苦哀求的妻子!足见男子的粗鲁与无情。

二、《诗经》中男性人物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诗经》中男性的一举一动必然在《诗经》时代非同凡响。一些学者试图从《诗经》中的男性人物来探索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

《王风-大车》中写道:“大车啍啍,毳衣如璊。”《毛传》指出:“毳衣,大夫之服。” 这位大夫穿着大红色的用毛织品缝制的衣服,这在今天可不多见。

《园有桃》是《诗经》中一首忧国忧民的诗歌。《诗序》指出:“《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

在对《诗经》中男性人物的分析与阐述中,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取向可概括如下:

(一)讲求外在

1.衣着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诗歌中众女衣着素衣,更显得生气蓬勃,缤纷照眼。《邶风-绿衣》中写道:“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妻子给丈夫做的是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可见当时社会女子以服饰素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五
《唐诗几男子》

《唐诗几男子》

“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气,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这是所谓文笔?这是扯淡(法兰克福的哲学小册子《论扯淡》,对扯淡有精彩分析)。类似华而不实的语言,余文中比比皆是,严重败坏阅读胃口。本文描述安史之乱前后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的人生际遇。一场国家丧乱左右诗人命运,也重塑了诗歌风貌。这些故事让我感觉亲切,正好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也刚写完有关李白、杜甫的文字。我阅读余文更重于其间的故事性,那些空洞无物的议论只能使人生厌。既然对历史感悟难有期待,就只好看人讲故事了。

李白与杜甫相遇,是在公元七四四年。那一年,李白四十三岁,杜甫三十二岁,相差十一岁。

很多年前我曾对这个年龄产生疑惑,因为从小读唐诗时一直觉得杜甫比李白年长。李白英姿勃发,充满天真,无法想象他的年老;而杜甫则温良醇厚,恂恂然一长者也,怎么可能是颠倒的年龄?由此可见,艺术风格所投射的生命基调,会在读者心目中兑换成不同的年龄形象。这种年龄形象,与实际年龄常常有重大差别。

事实上,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十一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那就是,他们将分别代表安史之乱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唐朝。李白的佳作,在安史之乱以前大多已经写出,而杜甫的佳作,则主要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

这种隔着明显界碑的不同时间身份,使他们两人见面时有一种异样感。李白当时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

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无以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被李白的诗化人格所裹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让他惊叹,因此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就是他们的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稀世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著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三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我不知道他当时熟悉杜甫的程度,但一听到李白前来,一定兴奋万分。这是他的土地,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

比杜甫还小六岁,当时才二十六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的地方当着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为了他的这次张罗,我还特地读了他的诗集。写得还算可以,却缺少一股气,尤其和那天在他身旁的大诗人一比,就显得更平庸了。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写诗。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六
《《诗经爱情诗中男性形象的浅析》》

提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其中的女性,可能是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也有可能是沐浴幸福爱河的女性。但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是男女双方共同的。就在我们大家广泛关注其中的女性形象时,却忽视了她们的另一半。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其实也颇为丰富。他们有追求恋人的,有思乡怀故的,也有始乱终弃的,还有描绘民间普通夫妇生活中的男性形象的,细细品味也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简单的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说一下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

一是恋爱中的男子。

二是婚姻中的男子。

其中,恋爱中又分为单相思和热恋两种情况,婚姻中又分为征夫思妇,家庭贤夫,负心汉和丧妻鳏夫四种情况。

单相思

恋爱中

热恋

爱情诗中

男性形象 征夫思妇

婚姻中 家庭贤夫

负心汉

丧妻鳏夫

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1、单相思中的男子:

其中代表作有《蒹葭》《月出》《宛丘》《汉广》等篇。

下面我们《汉广》为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②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③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的乔木又大又高,树下却不可休息纳阴。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却又不可能。汉江广阔,江水悠悠,想乘筏渡过是不可能的。柴草丛生,割取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汉江滔滔宽又广,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却不可能。

诗中描述了一位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明知“游女”不可求,他却一往情深,进入了一种痴想的境地情思缠绕,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明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并且是无限的向往,于是只能在想象之境中获得爱的满足。

2、热恋中的男子:

代表作:《采葛》《静女》

我选取了《采葛》来看一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男子的恋人去采葛,地点并不远,时间也明确交代只有一天,但对这位多情的男子而言,短暂的离别却是难以忍受的空间距离和无法排遣的度日如年的时间长度,在他焦灼的等待中,平平常常的一天,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种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心理,形象地描绘出男子对女伴的 情之深爱之切。到现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专门用来描摹恋人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愫。

二,婚姻中的男性形象。

1、征夫思妇

《东山》《击鼓》《卷耳》《伯兮》《君子于役》等征夫都是描写征夫思妇的作品。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其中最典型的应该是《击鼓》了,诗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宣言我们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就不再多说,下面就看一下《东风》: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第一二章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

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

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

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

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

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东山》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虽然这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但是诗中也描写出了男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歌第一章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章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第三章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第四章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于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第三四两章中写到:

自从我远征东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如今我从东山回来,细雨弥漫雾蒙蒙。那白鹤在土丘上鸣叫着, 我的妻子确是在屋里叹着气,她打扫房舍,填补鼠洞,期盼着我早早回家看一看啊。家里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这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呢?

《东山》这首写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写思念妻子。征人思妻,不直抒胸臆,而巧妙地通过联想,幻现出妻思征人的情景。男子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

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中夫妇结婚须把葫芦一分为二做成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

末章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引起诗中人

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

2、和美家庭中温情脉脉的“贤夫”

代表作:《女日鸡呜》《鸡鸡》《缁衣》。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 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 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七
《论_诗经_婚恋诗中的男子形象》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子形象

⊙于

新[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

忻州

034000]

要:《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可以说婚恋诗是《诗经·国风》中的精华,过去对婚恋诗中的女

诗文品鉴

性关注较多,而对男性形象的观照却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婚恋诗中的一些作品的分析,来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关键词:诗经

婚恋诗

男子形象

在《诗经·国风》中,反映婚恋爱情生活的诗作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在全部《诗经》时代,恋歌可以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璧。……他们的光辉竟然照得全部《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炫目起来。”可以说婚恋诗是《诗经·国风》中的精华。对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已有不少文章涉及,但对《诗经》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观照却比较少,其实《诗经·国风》中的男性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爱的世界里同样不乏精彩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女性。我们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分析,有助于对女性形象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国风》中男性形象的类型比较多样,从婚恋的诗篇中,我们看到了多彩的人生,如要对男性形象进行分析概括,则有以下几种类型。

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单相思中的男子

作为追求恋人的艺术形象,男性多作为一种抒情主体而存在,主要是为展现女性之美与追求之苦。《诗经》的首篇《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可谓坐卧难眠,相思之苦达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男主人公对钟鼓喧天的热闹场景,活画出一个单相思的男子形到了顶点,以至做起了美梦,想象自己与之结婚时琴瑟齐鸣、象。而《周南·汉广》与《秦风·蒹葭》中的男性却是忧郁失望的,显然他们的求偶没有成功或者他们面对佳人而无追求的勇气,故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故而“逆洄从之,道阻且长,逆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虽然情绪低落,但淳淳的真情依然让人感动,对于此类形象形象的塑造还可见于《秦风·蒹葭》《陈风·月出》《陈风·宛丘》等。

热恋中的男子

单相思中的男子让人亦喜亦悲,情绪跌宕,而热恋中的男子则另具一番深情。《邶风·静女》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是描写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一个男子在城之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出自男子的口吻,

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踟蹰”。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情人眼里出西施”,以此来形容男主人公的痴情,恐怕再恰当不过了。与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所谓《静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王风·采葛》,他的恋人去采葛,所去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天,但这对于多情的男子而言,短暂的分离却使他陷入了度日如年的煎熬之中,始而“如三月兮”,继而“如三秋兮”,最后竟然是“如三岁兮”,这种层层递进的心理时间,形象地描绘出男子对恋人的思念之热恋切,以至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成了后代习用的成语,专门用来描写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情怀。

婚姻中的男性形象

征夫的形象

《诗经》中有很多作品是描述服役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和家人的,这些作品主要是通过丈夫思念妻子或是妻子思念丈夫,而把征夫的形象刻画出来的。《邶风·击鼓》中表达的是战士久戍在外,对妻子家人怀念不已,恐怕不能白头偕老的深厚感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品鉴

95

/这是一个足以让人为之深深感动与难过的男性形象,那如泣如诉的话语,就像是在心中流淌的泪水,在眼角滚动的鲜血,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生命情怀令人流泪,令人沉思。这是一个刻画得较为丰满且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征夫形象。

《豳风·东山》是一首写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其最动人之处在于写征人思妻,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联想,幻现出妻子思念征人的情景。“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这种影中取影、象中取象的写法,实际上是以曲笔更深一层地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杜甫《月夜》所写对妻子的思念,可谓与此一脉相承。

,下两章时间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鸣,苍蝇之声”“月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懒起,故意把天明说成光”,贪恋衾枕,缠绵难舍,还想与妻子同入梦乡,而妻“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表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真情实境,写来活现”(姚际恒《诗现夫妇私生活,可谓经通论》)。

二三其德的形象

论及《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便无法逃避那些弃妇诗。这些弃妇诗多以女性自诉的口吻,叙述了她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悲惨经历,从侧面塑造了诸多负心男子的形象。《卫风·氓》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氓》中的男主人公在恋爱时情意绵绵,“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对女主人公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而一旦成婚,随着女主人公“桑之,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落矣,其黄而陨”德”的氓成为《诗经》里负心汉的典型。

·谷风》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当家庭生活《邶风

有了改善以后,丈夫喜新厌旧,另觅新欢,“宴尔新昏,。妻子明白自己的容貌变化是引起丈夫变不我屑以”

心的直接理由,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她以泾渭设喻,把自己跟新人做了一番比较,“泾以渭浊,”,可是丈夫完全不为所动,甚至对妻子动粗。以上对《诗经》中的男性形象作了简要分析,他们既是历史的产物,生存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具有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同时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具有古今一脉共通的思维与情感。研究分析数千年前的人性人情,与数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忧、共哀怒,同时观照自己的性情,我们会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2][3]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0.社,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矢志不渝的形象

在《诗经》诸多的婚恋诗中,《郑风·出其东门》是为数不多的直接从男性角度表现对恋人钟情的诗:“出其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东门,有女如云。我员。”诗中的男子来到东门外,看到美女如云,但他不因此而心旌摇曳,他心净无尘,因为占据他心灵的是那个“缟衣綦巾”的女子。在《诗经》时代,各种原始的婚俗还大量存在,男女之大防尚不甚严,而男主人公对自己所爱的恋人情有独钟,能在美女如云的诱惑下保持清醒的理智,实在难能可贵。

而最能直接抒发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厚谊的,当数悼亡诗《邶风·绿衣》。一位丧偶的男子抚摸着妻子生前给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哀伤不已,唱出了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

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俾无兮!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

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发自丈夫内心深处的呼喊,不加任何掩饰的情感流露,让我们看到了《诗经》时代男子对爱情的忠贞和伉俪之情的深厚融洽。

举案齐眉的形象

《郑风·女曰鸡鸣》和《齐风·鸡鸣》是两篇表现和美《女曰鸡鸣》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的诗歌,

末章为丈夫回答之词:“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一片热肠暖语,温情体贴,把丈夫对妻子的一片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鸡鸣》写的是一对夫妇床笫间的私房话。全诗以夫妇间对话展开,构思新颖。本诗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便故意逗其说:“匪鸡之

作编

者:于新,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研

E-mail:sisi123_0@163.com

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辑:魏思思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品鉴

96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八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

目 录

一、论文提纲

二、摘要

三、正文

四、参考文献

论文提纲

摘要„„„„„„„„„„„„„„„„„„„„„„„ 3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诗经》中好男人的分类和定义„„„„„„„„ 5

2.1感情真挚、执著的有情郎和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君子形象„„„„„„„„„„„„„„„„„„„„„„„„ 6

2.2勤劳能干、不畏强权、奋起抗争不公的好男人形象„„„„„„„„„„„„„„„„„„„„„„„„„ 10

2.3爱国的好男子„„„„„„„„„„„„„„„„„„ 11

第三章《诗经》好男人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13

3.1 君子形象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14

3.2 好男人与后世道德规范„„„„„„„„„„„„„„ 15

3.3 激励后人爱国爱家、奋发向上„„„„„„„„„„„„16

第四章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x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多偏重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男性则多为批判。《诗经》中男性形象并不缺失,尤其是好男人形象。本文从《诗经》文本出发,结合先秦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挖掘好男人形象,研究塑造好男人形象所采用的手法,并阐述这些好男人对后世男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 好男人形象 影响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当时各个地区的乐调。雅是朝廷正乐,主要是西周王室的乐调。颂则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而《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婚姻爱情等多种类别,囊括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引人注目。有学者统计《诗经》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共有101首,约占《诗经》总篇目的1/3,据此他称这部作品为女性文学。而《诗经·国风》的婚恋诗中,更是以女性为主角。大部分的作品,描写的是在婚姻爱情生活中,女子如何思念男子,如何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子,或者描述她们被男子抛弃后的痛苦思绪,表现婚姻生活的悲剧。按照王安石《诗经分类诠释》的分类,《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共52首,其中有35首情诗是关于女子的,男子为主角情诗的只有17首。而且,在以《卫风·氓》、《邶风·谷风》为代表的弃妇诗中,主要以女主人公的自述口吻,来表现家庭生活的不幸,很少涉及男子心理、心路历程的描写。所以, 长期以来,对于《诗经》中的男子形象研究颇为缺失,尤其是好男人形象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笔者将从如何定义好男人形象和好男人的分类,以及《诗经》中如何表现这些好男人形象,以及他们对

中国传统思想中好男人标准的形成有何影响出发,重点研究《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

第二章《诗经》中好男人的分类

如何定义好男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出发点。《诗经》中男性形象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和多极化的特点。有追求恋人的,有征夫行役的,有小吏怀怨的,有荒淫无耻的,有苦役抗暴的,有思乡怀故的,有旧臣遗老,悲缅故国的,有负心薄幸,始乱终弃的,也有描绘男性英武形象的,还有描绘民间普通夫妇生活中的男性形象的,在以往的《诗经》研究当中,这些男人多是被批判的。我们始终关注的是那些婚姻爱情悲剧中,受压迫和抛弃的女性形象,部分男性即使偶被提及,也未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他们或因朝三暮四、二三其德而被谴责(见诸弃妇诗系列);或因在爱情面前畏缩退却而成为女性敢于牺牲的陪衬,如《王风·大车》、《桧风·羔裘》等;或因矜持作态,被动地接受女子的求爱而成为嬉笑、嘲弄的对象,如《郑风·子衿》、《郑风·狡童》等。在爱情面前,他们既没有《召南·摽有梅》中女子的大胆,也没有《唐风·有杕之杜》中女子的急切,更没有《邶风·旄丘》中女子的泼辣。可是,虽然他们的形象没有《诗经》中众多女性形象那么丰满厚重,但是,他们的艺术魅力是不能全盘否定的。

喜爱读《诗经》的人似乎有个感觉,那就是《诗经》的婚恋诗中,男性似乎是被淡化了的,满眼跳动的都是些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但是,在这里,笔者所要论述的是:诗经时代的男子也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九
《诗经》

《诗经》中的男性之美

学生姓名:曾玉红 指导教师:罗立桂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男子形象的群体展现,诗中塑造了许多处于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地位的男子形象,其中对男子美德进行赞颂的诗篇也很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处事情怀以及对“真善美,假丑恶”的态度。本文试通过探究《诗经》中的男子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男子的美德: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国的崇高感情,以及自身的才情品格。《诗经》时代对男子的审美认知,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诗经;男子;美德

《诗经》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然而,一部《诗经》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早期灿烂多姿的原始生活画卷。在当时,远古先民们已经有了人性善恶之分、美丑之辨。“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①在《诗经》中,美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刚毅的,男性之美不仅是指孔武有力的外表,而且体现在自身的美好品质,他们都是人类共同的审美需求。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仅是要求衣食住行的满足,现在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这也反映在他们对爱情的态度,男女双方在择偶时,不单单是为了过日子,而是更加注重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统一。这种在当时逐形成的男性审美标准,对男性之美的总结,不仅仅是从自身审美角度出发,更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不断完善展示着审美取向的转变。尽管每首诗的主题都不尽相同,但不论是何种内心状态,都代表了情感与道德的统一,也是外在审美与内在审美的和谐统一。通过这种统一的男子形象,士人从对外貌、体格上的更多描绘,转向内心情感的阐释、道德修养的塑造,将男性的真善美更加完备的展示出来。

中国历史上就有“四大美女”:杨贵妃、王昭君、西施、貂蝉。她们是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然而却没有“四大美男”与之齐名。似乎男子不存在着审美的情趣,人们的眼光更多的聚焦在女性美上,男子的美德还并未受到重视。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男子的典型形象:美如潘安,俊美帅气;美如王衍,气质脱俗。他们几乎成为了女子择偶的完美标准。《诗经》中对男子形象的描绘亦是不乏笔墨,他们的形象也很多样化,有外形出众的男子,有风流倜傥的男子,有痴情执着的男子,有志向高洁的男子,他们都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对于男性美的解说,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了细致的划分:

一、外貌俊美。男子的外在美一种是阴柔型,即高雅的仪态修养,白皙光洁的姿容,高挑俊秀的身材,这是评判男性之美的直观感受。男子有了俊美的外貌,才能更好的吸引女子的注意,因此外表也成为了男子的感性之美。另一种是阳刚型,拥有健硕高大的体魄,才更有男子汉气概,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才能更好地承担沉重的农业耕作。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体现了强健的外表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

《郑风·丰》:“子之丰兮?侯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俊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这首诗描述了女子后悔没有和未婚夫结婚,希望能与他重修旧好,说明在这个女子心中这位未婚夫的形象很美好。诗中的“丰”指脸部丰满美好,“昌”指身体壮实。表现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健壮之躯,女子想象着心上人的美好,对他的爱慕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女子想起她的爱人姣好的容貌,健壮魁伟的体格,心中充满了无法驱散的悔恨之情,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陈风·泽陂》是一首表达朦胧爱恋的诗:“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郑玄说,诗中之蒲喻男子之性,而荷则喻女之容体。②诗中的女子对一男子一见钟情,继而对爱慕之人充满了幻想。全诗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哀婉痴缠的感情活动,她将无限的情思寄寓于蒲,表达了坚韧的希望之情。诗中女子在一次偶然的相逢中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在她眼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有无限的魅力。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直观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偶的具体条件。女子思念中的男子,与她心目中的爱人是如此相像,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了男子。然而,此刻女子还不清楚男子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感情。因此,她辗转反侧,睡不安宁,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同时又充满了期盼与等待。通过细节的描述,把女子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如此强烈!这种深沉的情思,透过女主人公的自白,刻画出了一种朦胧的男性之美。

《魏风·汾沮洳》写的是女子思慕情人。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表。描写男子的美貌:“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仪表的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气度的赞颂。这就更加凸显了“彼其之子”美的形象,诗中的“美”更侧重于男子五官的俊美,将女子的痴情之状描绘的栩栩如生。这首诗主要通过女主人之口,赞美了心目中美男子的无限魅力。

二、才华出众。周代以礼乐为上的社会状态,使得男子的才华也受到了重视。《诗经》中所反映的周人的审美意识更强,审美水平也有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与

西周统治者重人的思想,尤其是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有直接的关系。《诗经》中不乏对男子才艺的描写,有高超的本领、出众的才能,同样会受到女子的亲睐。男子有一技在身,善长射猎或能歌善舞,都会赢得女子的芳心。用自身所特有的才情魅力,才能更好地征服女子,真正体现美的价值。

《郑风·叔于田》就赞美了善射善骑的青年猎人。《毛诗正义》说到“此皆悦叔之辞”。 诗中的叔“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他仁爱谦逊、和气英武,百姓十分赞赏他。当时人们不仅看到男性的外表的美,而且还注意到了需要有内在的美,即美容与美德的并重。全诗以夸张、三咏三叹的手法,把大叔段的美写到了极致,从侧面颂扬了青年的豪迈与威武。在每节的末尾更直接赞颂大叔高超的技艺和谦逊的态度。将他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使美变得更加立体。 这些诗句突出了男子的内在美德,也为后世文学塑造男性人物形象树立了美的标准。

《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侖,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程俊英《诗经注译》认为“这是一位女子观看舞师表演万舞,并对他产生感情的诗。”③本诗描写了一场在公庭举行的盛大的舞蹈,诗里的舞师身材高大魁梧,身体强壮如猛虎,在宗庙前表演着万舞。手执缰绳孔武有力,非常有男子汉气概和无所畏惧的气势。这位美男子不仅仅是外表美,而且还有内在的气质,在女人眼里又是玉树临风,仪态庄重,威武雄壮很有技艺,完全符合女子倾慕对象的标准,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男性必须具有的品质。

这种审美观念,一方面体现了对男子阳刚之美的崇尚,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在周代社会,由于男子所从事的主要是战争与体力劳动,需要有强健、勇武的体魄,正是这一社会生活方式与历史原因,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对男性美的观念,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还有《周南·兔罝》是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恢宏的气势,无不具有着阳刚之美。《考槃》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一女子梦见野外有壮美的男子扣盘而歌,从而令她心驰神往。说明了男子在漂亮的外表下,更要有自身的才气。

三、忠君爱国。《诗经》时代,周王室逐渐衰微。周厉王对百姓实行高压政策,周幽王宠溺褒姒、烽火戏诸侯。当时又有外族入侵,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这样的危难局势,一些士人忧心忡忡,他们或劝谏或讽刺,写出了许多对国家未来、百姓命运忧虑的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忠君爱国的高尚品质。朱东润在谈到《诗经》时也说:“大抵言乐者少而言忧者多,欢愉之趣易穷而忧伤之情无极,此其作者必内有所不得中而后发于外者如此。”④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是士人的理想抱负与悲惨现实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时人对自己的国家怀有崇高的感情,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男人们毅然选择为祖国尽忠,慷慨从军,报效国家。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中的“伯”是一位威武雄壮并受到君王重用的勇士,女主人公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感到很骄傲,赞美了出征丈夫的勇武之风,并且一直在期盼丈夫的凯旋归来。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之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也间接的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她们为丈夫报效国家而自豪,一切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全诗感情激昂,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创作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歌。豪迈的语气,表现出那种奋起从军、慷慨自助的精神。“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积极奋战的战斗热情。“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表现了大敌当前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国难当头之时,人民群众总是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爱国热忱和英勇献身精神,《秦风·无衣》正是表现了这种誓死抵抗外敌、英勇卫国的精神。《诗经》中的这类诗篇,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讴歌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诗经时代,时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许多孝行的好榜样。《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如果能以孝为道德准则,遵守伦理纲常,就能够为父慈、为子孝、为兄友、为弟恭。孝是以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感情基础的,由父母对子女的爱,衍生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心也是男子重要的美德之一。 《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毛诗序》:“《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⑤诗中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设喻贴切,用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后二句反覆叠唱,突出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小雅·蓼莪》的作者是普通士兵,他一直在外行役,为没能终养父母而深

感哀愧,因此写了这首发自肺腑的“孝”之歌,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写得至真至切。方玉润称之为“孝子痛不得终养也”、“千古孝思之作,尽人能识”⑥《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首诗通过反复“永歌”的手法,尽情倾诉了自己思念父母的痛楚心情,连用九个“我”字,情真意切,将哀痛之情抒发到了极致,把父母之爱和孝子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朱熹《诗集传》评:“言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⑦

五、积极进取。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一个人所具有精神状态十分重要,在华丽的外表下,还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保持乐观奋发的心态,这样才更能体现男子的智慧之美。

《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三章诗开首都以“扬之水”起兴,以“激扬之水,鲜明的石”象征政变的危急,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描写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其中有担忧,也有恐惧。诗歌里的“君子”就是深得民心的曲沃桓叔。诗人把激扬欢腾的流水,比做自己见到桓叔后的喜悦心情,热切盼望桓叔早日成为诸侯,自己也能够有所建树。所谓“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面对混乱的局势,诗人盼望能够效忠于明主,为百姓的安危积极奋进。

《邶风·北门》也描写了诗人抑郁不得志的现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毛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尽管他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依然具有冲动和激情,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是一首成王自己诵唱的祭祀歌,他在歌中表示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在短小的诗篇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周初三王对创建、巩固王朝所作出的不同贡献,同时又宣扬了成王为完成父辈事业所作出的努力,他不断进取,居安思危,志在兼济天下。

六、爱情忠贞。早在《诗经》时代,时人对爱情的态度就十分坚贞,为了心爱的女子矢志不渝。在爱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另一半。在女性独特的视角下,男子的美德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态度上,只有忠贞不二的男子,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美。

《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

描述男生的古诗词篇十
《从《诗经》中男性视角看当时的女性美》

从《诗经》中男性视角看当时的女性美

摘 要: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蕴含着男性的审美标准。从男性审美标准出发,《诗经》中的女性美主要包括:形象美、品德美、性情美和才艺美。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对民族心理、文学及女性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男性视角;女性美;《诗经》

虽然我们知道美的标准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当中。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美的创造和鉴赏有历史的继承性,美的观念和概念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诗经》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就是美的化身,在她们的身上的审美属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将通过对《诗经》中女性的才艺美、形象美、品德美、性情美进行分析。这样便可以清晰的了解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的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一、形象美

怎么样的一个女子才算美女?似乎我们很难去定义。我们通常是在心中描述出那么一种大致的状态,但它只是模模糊糊的。对美女定义很难原因其实在于,美女的美不仅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我们对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作为美女还是有大致相似的标准的。美女的美,最开始是以其形象进入男性视野的。就像我们常说的观人先观其“貌”,美女的“貌”也就是她的外形。《诗经》当中女性形象的美又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1.容貌美

《诗经》当中的那些美女,一开始是以其美丽的容貌进入到男性的视野当中。所以要成为美女没有美丽的肌肤和精致的五官又怎么能行呢?《诗经》中的《卫风·硕人》是对女子正面描写得最好的。《硕人》是一首赞美山歌,赞美的是卫庄公夫人庄姜。在这首诗歌中又以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这一句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① 这一段来赞美庄姜夫人外貌的美丽。“硕人”,它的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在里我们可以知道至少是在庄姜的国家(卫国),是把高大丰满、皮肤白晳作

为美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手如柔荑”其中“柔荑”是指刚长出的茅草。这里比喻的是女子的手纤细柔嫩 ,可见庄姜这位美女的手之娇贵。接着“肤如凝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前面的“硕人”强调了庄姜皮肤的白,而这里的一个“脂”字更道出了她皮肤十分细腻和润滑。接着“齿如瓠犀”,“瓠犀”指的瓠瓜的籽。这里形容美人牙齿洁白整齐。 下面的“螓首蛾眉”螓首:额广而方发,蛾眉:眉细而长,这里也都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的。紧接着又写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典型神态的描写,不禁令让我们撩起多少的遐想。似乎身旁就刚刚飘过一位颠倒众生的美女。从这一段描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成为美女仅仅是对五官的要求都是十分苛刻的。

《硕人》之外,《诗经》中另有一些诗歌并不直接描摹,而采用比喻和衬托修辞手法来描写美人的容貌。这种写法的作用是使读者拥有更多的联想。下面试举几例:《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脸孔 用春天鲜艳盛开桃花来衬托新娘的美丽明艳以及此刻兴奋而羞涩的情态;《召南·何彼襛矣》中:“唐棣之华”、“华如桃李”, 用棠棣花之艳丽喻贵族女子的盛艳容貌。又有《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美人的容貌,只是用一句概括性“颜如舜华”来表达,用娇艳的木槿花比喻同车女子的娇美面容。此外,还有《郑风·出其东门》中“有女如荼”,同样是用花,用盛开的白茅花比喻东门外女子的美丽容貌;《魏风·汾沮洳》用“美如玉”、“美如英”来形容容貌俏丽迷人的女子;《陈风·东门之枌》中“视而如莜”,用盛开的锦葵花比喻女巫的美貌;而在《陈风·泽陂》中诗人关注着一个像荷花一般青春光润的姑娘。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春秋那个时代,当时的男子是十分在乎女子容貌的,其实又何只是春秋那个时代,如今的我们不论男女也不都“以容为美”吗?《诗经》所反应的年代里,女性的容貌甚至与女性自身的命运产生了很的关联。如在《诗经·氓》中就叙述了一位女性被男子抛弃。抛弃的原因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也,其黄而陨。”②两句可见她的不幸也就与年老色衰有关。

2.体形美

不同的生活环境也使得审美标准不尽相同。《诗经》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生产力相当低下,要在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中生存下来,人就必需长得十分健壮。 所以从功利的角度上看,当时以高大、丰硕为美的观点是具有积极进步的

意义的。还有就是当时战争经常暴发,身体长得强而有力就多了一分活下去的可能。所以《诗经》中的男性钟爱“硕人”也就不难理解了,哪个男子会娶一个刚进门没多久就死了的当妻子? 由此“硕人”也就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美人。在朱自清《古诗歌笺释三种》 中云:“大人犹美人,古人‘硕’、‘美’二字,为赞美男女之统词,故男亦称美,女亦称硕。”③《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这一句是赞美庄姜不仅身材好并且脖子还很长。她不仅衣着华美而且气质优雅高贵。《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其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④,《陈风·泽酸》“有美一人,硕大且俨”都是赞美妇人身体强壮高大。也有《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王风·采葛》说明了当时的女子要从事各种劳动,因而柔弱的身体是无法承担大量的体力活动。从侧面反映出“高大、丰硕”这种美的特征是当时男性要求女性所需要具备。

其次,从几千年的文化来看,男性传宗接代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诗经》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所以自然环境本身就十分不利于人生存,再加上长年累月的战争,因而人口就十分稀少。男子为了传宗接代因而选择高大健壮女性,因为那象征着健康,才更有利于种族的延续。《诗经》中《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

⑤其家人。”诗中用桃来类比这位妙龄新妇,用娇艳的桃花来比喻新妇红润的面容、丰腴的体态,从桃树产出果实之多和桃叶十分茂密因而想象到新人拥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⑥这里以花椒多子成串喻妇人多子。以“硕”为美原因也就是期望新妇拥有花椒子般一样的生育力能力。此外,还有《周南·螽斯》、《周南·芣苡》这些篇章也都涉及到了生育、繁衍等的社会问题。

3.服饰美

其实不论古今人们都主张适度修饰。当然修饰不仅要与自己的身体条件相符;还要与其家庭经济条件相适应。这一点对于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诗经》中的女性通过适度的服饰修饰可以更加引人注意和羡慕,突现其美。在《诗经》中有许多对女性服装的描写如:《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郑风·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衣綦巾,聊乐我员。”从这

些诗句当中我们得知当时女性服装以素净为主,尤为钟爱白色。在各种重大活动当中女子通常都是着一身白衣。白色是柔和的,它象征着明亮、纯洁,容易使人们想到高尚的人格、纯真的天性。因而那个时代的女性自然喜欢穿着白色的衣服了,并且它是一种尊贵的象征。当时的人们除了爱穿素净服装,也有的衣着华丽的,如在《卫风·硕人》中“硕人其颀,衣锦襞衣”,《郑风·丰》中“衣锦襞裳。”,《郑风·丰》中“衣锦襞裳”,更在《鄘风·君子偕老》中详细铺陈卫宣公夫人的服装,从内衣的细密工致到象服的精美有文,从这些豪华的衣饰照应出了宣姜美丽绝伦的容颜。

当然除服装以外,周代那个时候的人们也十分重视随身佩戴的饰品,而玉不但因其自身稀少而显珍贵,而且玉的质地、光泽,硬度、纹理、音色体现了仁、义、智、信、洁的美德。符合周代人对高尚精神品格的追求。 所以玉成了那个时代的人最崇尚的佩饰。而且人们佩戴玉时因其摆动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又与淑女优雅的举止相吻合,因而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令走过这样女子身旁的男子心生爱慕之心却又不敢有半分的菲薄之意。《诗经》中还有用玉作比,以此来赞美女子的美。《周南·野有死麕 》“有女如玉”;《魏风·汾沮汝》“彼其之子,美如玉”;《郑风·有女同车》“佩玉将将”;《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美玉同美人的精神气质产生共鸣。因而人们对玉就有了种种的偏爱,从玉身上人们寻找着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因此周时的俊男美女尤爱佩戴玉,产生了以玉为美独特文化。

二、品德美

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像花,鲜花虽美,但转瞬即逝。一个内在没有良好品德作为支撑的女子,是很难赢得男子的尊重与欣赏。周代时候已经开始注重人的自我修养,认为人们伦理道德观的形成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而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当时女性的审美,除了重视女子外在的容貌,同时具有好的品德和好的品性也是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诗经》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女子的品德美。

1.温柔善良之美 《诗经》开篇就是《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⑦这里“淑,善也”(孔颖达),而“淑女”也就是指品质善良具有内在美

的女性。而也正是诗中女子拥有“淑”这样的内在品德美。才令诗中男子为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吧!《邶风•燕燕》中有这样的描写“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⑧将他译成现代文为“妹妹多让人信任啊,她的心诚实而深远。既温柔又那样谦和,她本性善良而谨慎。”这诗突出的表现了仲氏为人可靠,心地厚道,既温柔而又和蔼,谨慎而又周到。而在《卫风·氓》中的女子“送子涉淇,至于顿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些都无不显示出女子的忠厚、深情、善良的品格。

2.勤劳之美

《诗经》中还有许多的篇目是对女性勤劳美的展现。《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绤为絺,服之无斁。”⑨一句“服之无斁”,透露出诗中妇女因辛勤劳作后而感到欣慰和自豪。这都说明了这位女子是有教养的、勤劳的、善良的。有这样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女子我想无论是夫家还是娘家都会疼爱她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⑩我不仅看了一位辛勤劳作采卷耳菜的妇女,更看了她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无尽相思之情。而《周南·芣苡》是一首劳动歌,大概是妇女们采车前子时随口创作的,读来感到非常清新活泼,而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今天在田间挥洒着汉水正辛勤劳作的妇女。《召南·采蘩》中写了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同样是对幸勤善良女性的赞美。

3.孝之美

《诗经》中也有表现女子“孝”这样的美好品德的。而孝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尊祖敬宗。《周南·汝坟》 这首诗描写的是丈夫行役外出,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维持生计,照顾父母,这就也是孝!《周南·葛覃》中,女子十分勤劳、贤惠,所以深得夫家的喜爱,日子过得好了,免去父母的担忧,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孝。二、为夫家传宗接代。 ,《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⑪婚姻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宗族的延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⑫有“后”这是当时的每一个人热切愿望的。《周南•螽斯》这是一首祝福歌,祝福别人家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一个女人必须要为夫家传宗接代,让这个家族人丁兴旺,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德。《周南·桃夭》中通过对桃花、桃果、桃叶的层进式描写,不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5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