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一
《言过其实的流行词》
言过其实的流行词
1、美女
“美女”,一个曾经多么庄严神圣令人向往的词汇。而现在,其实际意义正无限接近于“女人”。不论是美女作家还是美女记者,乃至美女保安、美女保姆,别管人长得究竟美不美,是女人不是?如果是,那么好的,请接受这样的光荣称号并且不必客气。
迟早有一天,《辞海》里关于“美女”一条的解释将是:泛指“女人”。
2、专家
说实话,忘了什么时候,当渺小的我也被冠以“专家”这一称号的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这个至高无上的词算是彻底堕落了。
专家遍地的时代,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说话,基本上相当于一位专家与另一位专家交流。什么“专家提醒”,每个人还想着“提醒专家”呢!
3、老板
早先,“老板娘”用得比“老板”多多了。那个时候,男人不敢自称或被称为老板,但愿意将女人形容为老板娘。
现在不同了,一个副股级干部都可能在小范围内被冠以老板的称呼,老板无大小,开杂货店的和开超市的都是老板;即使你身份卑微,只要去桑拿城转一圈,从进门开始直到出门为止,身边一定有人老板长、老板短地招呼你。
4、弱智
最早每当人们提到“弱智”这个词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都是充满着真诚的同情。现在呢,一个人脱口而出“弱智”的时候,脸上要是不充满着鄙视的神情那他就是弱智的化身。
这是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最聪明的时代,每一次斥责他人弱智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坚定着自己不是弱智的一份信心。
5、独家
相比于过去,独立不见得多了,但“独家”肯定是多了。传媒最喜欢的词语,像是不独家就不足以出报纸似的。
吸引公众眼球嘛!也很好理解。只是同一条新闻,多家媒体同时称独家,就有点词不搭意了。
长此以往,我担心有一天有媒体会大爆一则“独家新闻”,内容是:经最新科学研究证实,太阳的确每天从东方升起„„
6、绯闻
当一位80岁的离休老大爷和一位70岁的退休老太太“好”上了的消息,在小区的人群中间都被冠以“绯闻”的时候,一个原本仅限于形容娱乐圈明星男女之事的专用词已经无限平民化了。
每天都有“绯闻”的故事,拉拉手是绯闻、吃吃饭是绯闻、聊聊天是绯闻,对对眼也是绯闻„„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你家的小狗路上撞见他家的小狗,相互闻了闻,就是有关“闻”所未闻的一则绯闻。
7、时尚
当年,当“时尚”这个新鲜的词语刚刚诞生的时候,一般人光看着还可以,说都不敢说,担心自己说错了被人笑话。
现在不一样了,随便说,随便用,也没个什么统一的标准,反正只要见到和一般的不一样的人或东西,搞不懂的时候,您就直接说那是“时尚”准没错。
8、性感
和“时尚”类似,最开始的时候也没多少人敢轻易说出“性感”这个词,怕被人说成是别有用心的流氓。
发展到现在,“性感”已经融进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开始是形容女人,后来形容男人也行了,再后来就成了形容什么都可以了——你就是说你家的自行车或者炒菜锅“很性感”都没人反驳你。
于是,“性感”的含义无限趋近于“感性”了,这奇怪得好比有天“故事”成了“事故”的代名词一样。
9、花园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小时候都会唱这首歌,即使你没有充分体验到做祖国的花朵的感觉。没关系,你现在不就住在“花园”里吗?
没有多少花,但到处都是“花园”。这样一来,“花园”一词的解释也变成了:只住人,不种花的地方。
10、诚信
连《夜宴》里古代的皇帝都说着“诚信”,你就知道这词现在有多流行了。
人人都在说诚信,可人人最不讲究的就是诚信。通常,“诚信”的含义更接近“成心”。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二
《语文》
一、填空题
.王蒙南开大学做兼职教授时的演讲题目是(《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
2.《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 张岱 )。他是(能诗善文 )兼通(戏曲与音乐)。提倡( 任情适性 )的文风。以(小品文 )文著称。
3.( 屈原 )名平,字原,又名( 正则 ),字灵均。
4.诗经的风、雅、颂和赋、比、兴分别是( 种类 )和( 手法 ),其中风指的是( 民歌 ),雅指的是( 都城附近的歌 ),颂指的是(祭祀使用的歌 ),赋指的是( 铺陈其事 ),比指的是( 比喻 ),兴指的是( 起兴,先言旁物,再起兴味 )。
5.余光中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6.(李商隐)诗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1.《个狗主义》作者是.主要作品有
2.唐敏是当代
3.《天才梦》是作者19岁,
香港大学读书时写的第一篇中文作品.
4 ——表现手法——,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贵族诗歌—, 颂指的是—祭祀诗歌—,赋指的是—铺陈其事—,比指的是 比喻, 兴指的是—起兴—。
二、选择题
1.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说的是第几种看月人?( D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C第四种 D第五种
2. 《史记.刺客列传》中五位刺客分别是:荆轲、曹沫、专诸、豫让和( A )
A.聂政 B赢政 C 秦舞阳
D高溅离 E 田光
3. 辛弃疾《贺新郎》有“长夜笛,莫吹裂”,其中“吹裂”意思是:( B ) A怕吹坏笛子 B形容声音悲哀 C希望吹裂笛子
D夸张力量 E唱歌时间太长了
4. 杜甫的诗被誉为( A )
A诗史 B诗圣 C诗仙
D亚圣 E 吴中四士
5. 《渔夫》中渔夫的思想代表了什么观点的倾向( A )
A道家观点 B 儒家观点 C 墨家观点
D农家观点 法家的观点
6. 首创“无题”诗的是( D )
A杜甫 B李清照 C杜牧
D李商隐 E 李白
三、词语解释
1.请解释什么是“语言的陷阱”,课文中指的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可以避免吗?
这是王蒙的演说词,大意是:言不能达意、言不尽意、文不尽言、言过其实、束缚思想、。
我的理解是:可或不可避免。
可以或因为怎样:
2.“无题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1)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1)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1)
3.“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其中“因而和焉”什么意思。
为此“和诗“一首的意思
4.请结合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解释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世说新语》共三卷,主要记述魏晋时期的士族阶层人物的轶事。按内容分类,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从各个角度展示出当时士族名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魏晋之际,是一个美的自觉的时代。无论是文人之间的清谈,还是对人物的品评,乃至生活的状态,都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意味。
5. “三纲领”的的意思是什么?
明明德:让光辉的品德更加发扬光大
亲民:让百姓彼此亲近,友爱
止于至善:达到最高境界
第一个乐是享受音乐的意思
1. 庄子《秋水》中“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北海若精辟地说明
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的局限的道理;
三个比喻分别是,水井底下的青蛙,生活在夏天的虫子和没有见识的小地方人,由于他们身处环境的局限,使他们无法认清宏大环境下的事物,认识问题有局限.说明人的认识能力可能会因为环境因素影响受到局限的道理. 我认为: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什么意思?
这是<渔夫>里渔夫对屈原说的一句话,意思是“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渔夫想劝屈原别为自己被误解就自寻烦恼,应该放开胸怀,从更大更长远的角度看待事情.并随着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3.“女孩子的花,刀一样的花”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你对作者用意、心情的理解是什么?
•作者赋予了这种植物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女孩子或说年轻女性的象征。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它的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它的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作者以百叶水仙为由头,抽绎出哲理性的思绪。 • 借助水仙花这个触媒,作者深刻入微地写出了女孩子的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对爱的渴慕与无奈,受到伤害时的痛苦与刚烈
4.请解释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并谈你对其现实意义的理解以及你对其逻辑关系的分析。
三纲领是:
明明德,说的是要让光辉的品德更加光辉,强调的是自我道德的完善。
亲新民,不断的亲近热爱人民,即使人民思想境界更新变化了。强调推己及人的道德感化作用。
止于至善,要达到且能坚守不移到最高境界。强调了为善不已、守善不渝的道德境界
八条目是:
格物:学习区别事物,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达到懂得事物,获得知识。诚意:使意念诚实。正心:端正思想道德。修身:修养自己的身心。:齐家: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治理好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现实意义是:明确道德教育、学习知识、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
逻辑上不是很严谨。各个条目之间并都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5.“个狗主义”。出处是什么?原文想说明什么?你如何理解?
“个狗主义”出自韩少功的散文的文章名字。
原文意思是要抨击把个人主义庸俗化动物化的时代病症。
说明个人主义并不应为我们现在所有社会弊病承担责任。而现在社会出现的问题很多有些行为很卑劣甚至连个人主义也算不上,只能成为“个狗主义”。我认为:
四、简答题
1. 请分析“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作用和效果如何?
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2. 请解释“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使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个人的理解。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3.请分析李白在《山中答问》中使用的写作方法,并说明其好处。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古人说,诗歌可贵在于意境,意境好坏在远不在近,在淡不在浓,浓而且很近容易发现感悟,淡而远就不容易感知。
李白的诗“桃花流水窑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就是淡而不浓,远而不近,可以和明白这个意思的人评说,无法可普通俗人去讲。另外这首诗押平声韵,采用了不拘格律的古代绝句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歌的情韵。
4.请写出你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理解
•诗人觉得自己虽无传说中长有双翅的彩凤,一直飞到对方的心灵深处,但从对视的眼神中感到他们己经心灵感应、心思相通。
1.简要分析《我的四个假想敌》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
2.简要分析“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从中可以看出张岱小品文的哪些特点?
一喜喧嚣,一喜清幽,故而是两种境界,两种天地,两种情感。从中可看出作者文人情趣的流露,以及其小品清新空灵、率性任真的文风。
3.请简要说明“四书五经”是什么?并谈谈你对今天学习它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四书是《大学》、《中庸》、《孔子》、《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继承传统文化,宏扬儒教精华,
4.请解释什么是“语言的陷阱”,你是如何理解的?可以避免吗?如何避免? 这是王蒙的演说词,大意是:言不能达意、言不尽意、文不尽言、言过其实、束缚思想、。我的理解是:可或不可避免。可以或因为怎样:
五、24分
分析李白、谢眺和虞炎三人《玉阶怨》写作上表现内容方法上不同及其效果。 三人比较分析
乐府《玉阶怨》,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李白、谢眺、虞炎都曾写过《玉阶怨》,虽都极言心中之怨,但体味出的是不同的韵味,感受到的是别样的惆怅,只稍加点染,就别有一番悠然意味。
(4)李白从诗歌的表达风格来看,李白的《玉阶怨》围绕着一股深深的幽怨,悄悄地占据了读者的心,空空洞洞的。秋夜独自伫立在玉阶上,直到台阶上的露水浸湿了罗袜,才惊觉夜已深,外界似乎对她已经完全没有影响,一个静止的画面、一个单一的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孤寂宁静的气氛。
全诗不见“怨”字,却含蓄暗示了怨之深,思之切,大大开拓了诗自身的内容含量,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思念的情绪无限辽远,无限幽深,发展到高远的境界。
写法:简单的画面
李白的《玉阶怨》,诗中一个简单的画面,深夜,思君女子玉阶台上翘首盼望的身影,露水浸透了罗袜,“却下”、“却去”,简单的动作透出无限的伤感与无可奈何,“此时无声胜有声”,将“情”的意味传达地更加深远。
(4)谢眺:略显直露
相较于李白的含蓄委婉,谢眺的《玉阶怨》就略显直露,
前两句,以流萤写时光推移,入宫之久,却仍隔帘犹望,渲染一种悲惨凄凉的气氛。
而后两句直言思君的情绪,从正面描写在寂寞的长夜,宫女思君不得,以缝罗衣消磨这漫长的夜,充满哀怨与孤独的情绪。
写法:希望变成失望
谢眺的《玉阶怨》则是不同,在等待中渐近黄昏,心头的希望逐渐被失望所替代,一个“飞复息”感叹时间,也感叹希望渐息的心境,漫长的深夜里独自静坐缝衣,凄清、冷寂。
结尾的“思君此何极”将女子的内心完全展现出来了,感发了读者的心。
(4)虞炎:由景感叹情,富于蕴涵
虞炎的《玉阶怨》很多时候都是被大家所不认同的,虞炎多是由景感叹情,富于蕴涵,紫藤、黄鸟、青枝,色彩纷呈,面对此景,心中苦闷,孤寂的生活引起内心的感触。
写法:由眼前美好景物的描写反衬内心的伤感,
虞炎通过情景的配合,由眼前美好景物的描写反衬内心的伤感,感触美好年华的流逝,“思君一叹息”,似久久沉默后的一声长叹,尽显被压抑着的心境。但也由于色彩的多种搭配,失去了统一,似只是表面的关联,缺乏了一种内在的真实感动
总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叹息,其所包含的情意穷尽语言所不能的曲折,别有意味。读三首《玉阶怨》,诗人似随意地勾勒几笔,简炼而传神,将常年被禁锢的心情跃然纸上。有扑朔迷离的朦胧,也有直接的表露,都传神的表现常年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三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存在一种思维:他让我们形成意见、作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思维——它批判前一种思维,让签署思考过程接受理性评估。可以说,批判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考,对形成的结论的推理过程进行评估,考量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2.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做出明确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3.批判性思维的各项技能可以运用于任何你运用思想(思考、口头或书面表达)的领域。
4.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避免盲目的行动或反应,不受各种诱惑的摆布,不轻易受感情、贪婪、无关念头、愚蠢偏见等因素的干扰,不做谬误和偏见的牺牲品,不听信于不称职的权威或者一知半解的臆断。
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技能:
1.判断信息是否恰当;
2.区分理性的断言和感情的断言;
3.识别证据的不足;
4.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
5.独立分析数据和信息;
6.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
7.发现数据和信息与其来源之间的联系;
8.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
9.基于数据而不是观点建立令人信服的论证;
10.选择支持力强的数据;
11.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
12.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建议收集其他信息;
13.知道问题往往并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方法;
14.提出代替方案并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15.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
16.清晰的表达论证及其语境;
17.精确地运用论据为论证辩护;
18.符合逻辑且言辞一致地组织论证;
19.展开论证时避免无关因素;
20.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四
《SCI、EI、ISTP、ISR简介》
SCI、EI、ISTP、ISR简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4323 更新时间:2005-7-21
SCI、EI、ISTP、ISR是世界四大重要检索系统,其收录论文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以及进行奖 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被四大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学校在"1512工程"建设及科技成果奖励方案中均十分重视四大系统,也已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升自己的努力方向。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3年,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Citation 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期刊2000余种。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学会编辑出版,会议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
《ISR》(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创刊于1974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还编辑出版以下两种重要的引文工具: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HC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建立的综合性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内容。收录1400多种国际权威的期刊,累计200余万条记录。
JCR《期刊引用报告》小资料
JCR《期刊引用报告》由美国ISI出版,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现将JCR中所使用的期刊评价指标的意义和具体算法做简要解释: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 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 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 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 ,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 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 ,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
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 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 。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 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 。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 论文的体例格式 。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性,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 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性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性,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五
《做什么样的人》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六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
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例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例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例如:
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又如:
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如:
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篇七
《每日一句》
每日一句:2016考研英语第一句
今天的句子来自今年经济学人第一期的文章,文章讨论到专家和当地牧民就黄石公园的两种动物争论不休,看似纯经济纯科学的研究报告也好,法庭争论也罢,实际潜藏的乃是正反两方各自复杂的道德立场和利益考量。贾斯汀•法瑞尔的《黄石的战争》指出了美国政治的积弊,与其为了把自己的真理塞进别人的喉咙费尽气力,不如多些体谅,求同存异。
Yellowstone’s hidden moral disputes offer wider lessons to America, a country that is increasingly divided and unusually keen on tackling complex ethical questions in judicial and quasi-judicial settings.
词汇突破:1. moral disputes 道德争论
2.Be keen on 执着于„
3.Tackle 处理,解决
4.Judicial 司法
5.quasi-judicial 准司法
(quasi-official body 半官方团体)
更多例句:Federal administrative bodies issu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a quasi-legislative character.
联邦行政机构发布规章制度是一个准立法行为.
6.setting 环境 in research settings 在研究环境中
主干识别:Yellowstone’s hidden moral disputes offer wider lessons to America.
“A offers wider lessons to B”
黄石公园中隐藏的道德之争给美国提供了更加宽泛的教训。
其他成分: ,a country that is increasingly divided and unusually keen on tackling complex ethical questions in judicial and quasi-judicial settings. 同位语
这个是在我们的长难句课上讲过的非常典型的同位语形式。 “句子,n+定语从句”
微观分析: ,a country /that is increasingly divided/ and unusually keen on tackling complex ethical questions in judicial and quasi-judicial settings.
1) America is a country.
2) America is increasingly divided.
3) America is unusually keen on tackling complex ethical questions in judicial and quasi-judicial settings.
刚开始读句子的时候切得细一些是有好处的,无论是对于句子的准确理解 和翻译都是有帮助的。
在翻译的时候1)肯定就不用翻了。
参考译文: 黄石公园中隐藏的道德之争给美国提供了更为宽泛的教训。美国变得 越来越分化,(或者译为:分歧越来越多)而且美国也异常执著于在司 法或准司法环境下处理复杂的伦理问题。
(知识提示: 很多时候道德和伦理问题不能简单的用司法手段来解决的,比如说安乐死,死刑、堕胎、枪支管理或气候变暖,甚至雾霾的治理,这里面都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美国人很执着于法律是万能的,现在美国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才有了这个句子。)
(今天的句子不用背,能清楚的知道结构就可以,需要背的句子我会标注!)
每日一句:2016考研英语第二句
环保”就一定是正面词汇吗?
“科学”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环境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话题。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环境之间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考研真题节选过一篇关于Science &Anti-Science 的文章; 科学家往往会把部分极端的环保主义者当做是反科学的。同时环保团体在美国的势力也非常大,有的时候他们在国会的游说力量之强大会让总统都忌惮。很多环保团体甚至借环保之名控制了很多社会资源的分配。所以“科学”,“环保”这样一些非常正面的词汇在美国社会的语境中都是很中性的一些词,并不意味着科学就一定对,环保就一定好。
同学们可以关注《寂静的春天》,大家会发现真理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之后产生的。
我相信通过考研英语的准备我们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全面的看问题。下面这个句子就是来自那篇文章。
The environmentalists, inevitably, respond to such critics. The true enemies of science, argues Paul Ehrli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 pioneer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are those who question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global warming, the depletion of the ozone layer and other consequences of industrial growth.
词汇突破:1.environmentalist 环保主义者
2.Inevitably 不可避免的
3.depletion of the ozone layer 臭氧层破坏(这属于是环保的标配词汇)
4.consequences of industrial growth 工业增长的后果
5.critics 批评
6.pioneer 先驱
7. question 质疑
8. argue 认为
(今天是两句话哦)
第一句比较简单就不解析了。
The environmentalists, inevitably, respond to such critics.
环保主义者们不可避免地对这样的批评做出了回应。
第二句:主干识别: argues Paul Ehrli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 Paul Ehrli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rgues
主谓充当的插入语:
The true enemies of science are those
其他成分:a pioneer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同位语
who question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global warming, the depletion of the ozone layer and other consequences of industrial growth. 定语从句
翻译点拨: 切分之后调整语序(按中文习惯)
1.Paul Ehrli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is)a pioneer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Paul Ehrli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rgues
斯坦福大学的Paul Ehrlich是环境研究方面的先驱, (这样诡异的不知道读音的人名在考场上一般就直接抄英文)他认为,
或者翻译为:
环境研究方面的先驱之一,斯坦福大学的Paul Ehrlich认为,
3. The true enemies of science are those
科学真正的敌人是这样一些人。
4. who question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global warming, the depletion of the ozone layer and other consequences of industrial growth.
他们质疑支持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其他一些工业增长后果的证据。 或者:
科学真正的敌人是质疑支持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其他一些工业增长后果的证据的那些人。
参考译文:环境研究方面的先驱之一,斯坦福大学的Paul Ehrlich认为,科学真正的敌人是质疑支持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其他一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