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一
《《人生考题》阅读答案》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二
《过有容的人生阅读答案》

过有容的人生阅读答案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_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___,___;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1.第⑥段中的“这个道理”指的是。(2分)

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才 B.如果就

C.既然就 D.虽然但

3.根据第⑤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3分)

因为海洋浩翰,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⑤~⑦段依次从(1);(2);(3)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9分)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常排挤他。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娄师德任将相多年,得以善终。

答案:

1. 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

2. B (原句表示假设关系)

3.因为天空宽阔,众禽才可以自由翱翔

4. 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要敞开胸怀;要审视自己;要换位思考

5.第9段,可以更全面地论证“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这一观点,娄师德在包容狄仁杰的同时,自己也有所收获,获得了别人的尊敬,得以善终。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三
《人生之师阅读答案》

人生之师阅读答案

1、在第一次招生的时候,梁老师为什么特别关心,反复问我是不是团员、红卫兵、红小兵?

答:因为那个时候讲究政治成分,我绘画基础好,但我的父辈成分不好。如果我是团员、红卫兵、红小兵就可以毫不怀疑地被录取了。

2、作者为什么说梁老师“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答: 因为梁老师肯定我的才能,并且给了我继续画下去的希望。

3、“仅见过三面”的梁老师,“我”为什么尊他为“人生之师”?

答:因为梁老师的人品和人格对我人生的坚持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他无力改变当时的政治,但他却给了我希望和感动!他用他的坚持和争取为我提供了一种榜样。

4、文中最后一段除了在结构上有收结全文的作用外,在内容上还有什么作用?

答:这在内容上实际是一个提示。也许另一个我和梁老师又要发生在我和另一个人身上。而且表明高尚的人格和爱是可以传承的。我得到了梁老师无私的爱!那么我就会找机会把它传递下去。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四
《人生如带阅读答案》

人生如带阅读答案

人类送往太空的礼品,有一盘录有声响的带子。

其他星球上的生物,有一天将凭着这带子认识我们地球人。

能在这样的带子上留下痕迹,该是至上的光荣。

人生的节奏越来越快。

好像有一只无形的狼犬追逐着我们,每人都在和冥冥之中的某种速度竞赛。

有一个主宰一切的幽灵,拧紧我们的每一寸筋骨,驱使我们向前。

这是怎样一种至尊无上的力量?

它就是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每个人诞生的时候,都是上帝之手涂抹干净的一盘磁带。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它开始缓慢地转动,录下大自然的风雨,录下慈父母的教诲,录下前人心血的结晶,录下远方未知的问号„„

在带子的尽头,是沙沙走动的无声无息的空白。

每个人都顽强地想留下属于自己的声音。

带子很庄严,它默默向前,不理睬人们的叹息与挽留。它只保存一代又一代人类最精彩的声响,使自身更臻完美与辉煌。

与人类永恒的传送带相比,我们每个人渺小如蚁,孱弱如丝,轻淡如烟,消逝如水。

带子输送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进入宇宙的深处,那是一去不复返的轨道。

带子不断清洗着嘈杂的声音,毫无商榷地拒绝重复。带子只承认最新鲜伟大的发明,在历史的沉积中,变得越来越坚硬。要在上面留下痕迹,越来越艰难了。

你必须用人类迄今为止最优异的养料滋润自己的头脑,你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屹立着,并不因为你的弱小而弯下肩膀。巨人沉默着,他们敞开自己,却不肯搀扶你。攀登巨人几乎费掉我们毕生的精力,许多人在这样的探索中凝固,成为巨人的一部分,悲哀地失去了自身。

当那些最勇敢最智慧的人们,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迎接他们的是严寒与荒凉。

面对纷繁的星空的遥远的黑洞,你踏出高贵而孤独的脚步。 你极可能走错,湮灭如灰尘。

带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脚印的,它淡然地看着一位位先驱者扑倒,另为成功者留下位置。

宇宙用死亡限制人们的步伐。人类的每一个婴儿降生,都是历史的一次重新开始。智者离开时,卷走了他们没有诉诸文字的所有发现。

历史不记录回声。人的生命是长度固定的锁链,为了对抗死亡,为了在重复学习之余留出创造的空间,只有在每一个生命之环上负载更多的希冀与沉重,人类日益变得匆忙与紧张。

做人是越来越累了。我们已无暇再创造语言与文字这类服务于全人类的精神奢侈品,我们已在忙乱中迷失最初的意愿。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聚散,物品越来越快地更迭。我们以为过程就是终极,我们在旋转,以为是前进。

带子沉默着。

冷静甚至冷酷地等待着我们。

它只记录最优秀的声音,假如世间喑哑,它就耐心地等待。 人们在万籁寂静的深夜,倾听生命的磁带。

它均匀无声地进行着,期待着。(选自《养心的妙药》)

1.作者以“人生如带”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说说怎样才能“在带子上留下痕迹”,成为至上光荣的人。

3.如何理解“带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脚印的,他淡然地看着一位位先驱者扑倒,另为成功者留下位置”的内涵。

1:是让自己看清生命的意义,应该怎样去活。

2:想要在带子上留下痕迹,本身已经违背了生命的意义。

3:就是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浪费自己的生命,名或者利!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五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阅读答案》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阅读答案

1.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2分)

2.第⑶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2分)

3.如何理解 第⑸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2分)

【链接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1.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评分标准:(2分)无错字即可。

2.道理论证(引证法也可)。

示例: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有错字该问不得分。

3.示例:即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努力奋斗,就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评分标准:(2分)答案中体现“理想、目标”“奋斗”等字样,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即可。

4.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评分标准:(2分)扣论点答题,意对即可。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六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初中,考;初中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0. 对第③段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这样写?(2分)

12.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4分)

答案:

10.A

11.作者选择了皇帝、大臣、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几类人作为例证。(1分)这样写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阐明“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人。(1分)

12.(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意思对即可)(2分)(2)示例: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2分)

被偷走的人生阅读答案篇七
《《人生的一碗面》阅读答案》

《人生的一碗面》阅读答案

刘同

(1)回家第一天是表弟考上大学的庆功宴,站在他旁边看他从一个街头的篮球少年老老实实安静长成一个大学生。穿的还是往常的街头服装,只是又小心翼翼地在外面套了一件米白的马甲,上面缀了一朵胸花以示重视。

(2)他母亲看了很好笑。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看他递烟,看他发口香糖,面对陌生的长辈局促的样子。怎么想象得出他一个月长时间的旷课,一个星期便穿坏一双NIKE的篮球鞋,一天也不愿好好看书的过去。

(3)爷爷奶奶从姑爹的车上下来,颤颤微微,几乎让人看不出精神状态,离我上一次看见他们,似乎已经有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4)我走过去扶他们,他们从我身边经过没有任何反应。我愣生生喊了一句奶奶。她也只是看了我一眼。在旁人的提醒之下,她才恍然大悟,面前的我是她的长孙。她非常歉意地握着我的手,说我变胖了,头发剪短了,连说话语气都变得跟以往不同了。上次见面只是在半年前,半年我的变化不足以陌生,半年她的变化却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那是有感知地面对至亲,因为生命逐渐衰落而暂时遗忘世事的现实。

(5)味觉是最易存留在内心的东西。

(6)去年春节,奶奶一动不动坐在沙发上,看着她看不清楚的电视,听着她听不清楚的声音。与旁边喧哗嬉闹的家族其他人硬生生地隔离成两个世界。突然想起她曾经给我做的面,里面放了无数的小料。那是只有她才知道的小料,每年回家都会吃上好几碗。其他人在吃大鱼大肉时,只有我会要求奶奶给我做一碗简单的面,然后过一个满足的除夕。

(7)那一刻,她静静地坐在那儿,我突然对她说,我想吃一碗面。

(8)于是她站起来,摸摸索索走到了厨房,开始为了我,重新做起味道永远不会变的那碗面。

(9)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无心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我知道,或许她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是她给我做面的最后一次动作。我不知道那天之后,我是否还可以再吃到她给我做的放了油渣放了蒜姜小料的面。

(10)也许,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关心这个问题之外,不会有人再关心是否世界上还有同样味觉的面。奶奶不会。父母不会。至亲不会。至于我的晚辈们,他们已经可以在麦当劳肯德基里安排他们的除夕晚餐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奶奶原来可以做出那么好吃的面。

(11)一碗面的历史,长达十几年,一一扎根在了一个人的记忆里,略显寂寞。热气腾腾的清面汤水,油泞黑厚的窗台尘埃,映着奶奶那张已分不出怅然所失或欢喜满心的脸,内心有了重重的失落。就像小时候,在夕阳遍野的下午,第一次考虑到死亡时的惘然。

(12)再翻出九个月前的相片,说不出是庆幸还是难过。但总归是有了一个回忆的由头,有一处私人的纪念得以保留。奶奶已经很难认出我了。这是事实。

(13) 外公离开的时候,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个人独处时号啕大哭。对于离开,我仍不似大人般可以对自己宽慰。对于奶奶生命逐渐的缓慢,突然在飞机落地那一刻在《素年锦时》这本书里找到了打破胸腔、长久以来内心呼喊出的回应。

(14)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健壮时有多么辉煌,而是在它逐渐凋落时,有明白她的人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她,不言,不语,屏息中交换生命的本真。任凭四周的嘈杂与纠纷。

(15)陪着她一直下去。静静地。

(选自《读者》 2013年第10期)

1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13、(3分)表弟考上大学再次见到年迈的爷爷奶奶,回忆奶奶为我做面的情景,由此感悟到人生的意义。(1.5分)表达了作者对面的特殊情感,对亲人的思念及人生的感悟。(1.5分)

14、请结合文意,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在旁人的提醒之下,她才恍然大悟,面前的我是她的长孙。

14、(2分)恍然大悟指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这里指奶奶因为年龄大了一下没有认出来孙子,经过别人提示才想起作者。说明奶奶记忆力衰退。(联系内容解释得2分,只解释词语得1分)

15、请从描写或修辞等角度,赏析文章第6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去年春节,奶奶一动不动坐在沙发上,看着她看不清楚的电视,听着她听不清楚的声音。与旁边喧哗嬉闹的家族其他人硬生生地隔离成两个世界。

15、(3分)(1)一动不动坐、看、听等动作描写,看出奶奶年纪大了懒得动,看不到,听不清,表现出奶奶的身体日渐衰老了,无法融入到那喧哗嬉闹的世界。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伤痛。

(2)对比的修辞手法。奶奶家的冷清与别人家的热闹形成对比。

(3)硬生生使用了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更突出了奶奶家的冷清。(答出一方面得1分)

16、仿写第6段划线的句子:生命的意义不在于 而是在 。(3分)

16、(3分)略。要求仿写要形成对比。(2分)语言优美(1分)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成功时有多么荣耀,而是在它失败时,有挚爱的人在一旁默默地支持着她,不声,不响,沉默中领悟生命的本质。任凭世间的喧嚣与热闹。

17、冰心在《谈生命》中曾说:“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请你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4分)

17、(4分)略。要求结合文章谈(2分),联系自己谈(2分)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健壮时有多么辉煌,而是在它逐渐凋落时,有明白她的人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她。”一位很平凡的奶奶,一碗普通的面,能长久扎根在作者的记忆里,这是因为奶奶为作者做的是一碗饱含慈爱

的面。生命之所以有意义,不是因为你在这一生中做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在于你留给后人人性的光辉。所以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品格的修养,这样的人生才是圆满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