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

| 校园招聘 |

【www.guakaob.com--校园招聘】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一
《《乡愁》---游子思乡情怀》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大型音乐诗剧《乡愁》即将首演,又恰逢中秋之际,再次拜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抬头眼望碧空的圆月,以月寄情,思绪万千,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如那飘飞在蓝空下的风筝,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而这份浓浓的思乡情,便是那从手中飞出的线,牵扯着随风飘动的远方。距离,是那么强烈地催生着思念,直至在梦里清晰地忆起。思念家乡,盼望回归。《乡愁》平凡的言语、质朴的诗句,深藏不露的隐藏多么炽热的赤子之心,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台湾与大陆长期的隔绝,一个热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诗人,对大陆的河山念念不忘,抒发了作者浓烈、绵长的故乡情感,亲情、乡情、爱国之情,台湾与大陆本为一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割不断共同走过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两岸炎黄子孙的血肉之情。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它让我们感到回味无穷,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

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如果你再拜读《乡愁四韵》,会对诗人和诗情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敬佩诗人对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再细品其诗,更为诗人的诗歌才华所折服。思乡之情更为炽烈,醉酒的滋味、沸血的烧痛、家信的等待,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尤其是解放前夕离开大陆的这一代大陆人,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游子,其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回归与寻根的心情更是无可比拟。诗人从小就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发,而产生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在诗人的心中日积月累,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诗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个个愿望:“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

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咏三叹,一个渴望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思乡爱国的赤子形象跃然纸上。

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乡思之愁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二
《乡土情结--思乡诗歌鉴赏》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三
五年级语文试卷》

五年级语文试卷

一、汉字识辨写。(共20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â jiàn jǔ sànɡ dào qiâ yōu fānɡ yóu yù

ē nuó diàn wū

bàn lǚ fēn

fù bǔ rǔ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解剖(pāo pōu) 梳理(shuō shū) 应和(hã hâ) 尘埃(āi ái) 瓜蔓(màn wàn)间隔(jiān jiàn)皎洁(jiāo jiǎo 瞅见(chǒu qiǔ)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秉( ) 誊( ) 抉( ) 柜( )

乘( ) 眷( ) 决( ) 拒( )

4.同音荟萃。(4分)

bǎn 黑( ) 出( ) pàn ( )决 ( )徒 juã ( )择 ( )定 zào ( )音 急( )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负”用阴虚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这个字在字典里的义项有:1背2承担3失败4享有5遭受6亏欠7依靠„„请为下面各词中的“负”字选择恰当的释义。(填写序号)

身负重伤( ) 颇负盛名( ) 负荆请罪( ) 难分胜负( ) 6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0.09)

动静: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葡萄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光十色: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句子万花筒。(15分)

1.写出符合要求的名句格言。(2分)

(1)有关读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要持之以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句补写完整,并与作者连线。(6分)

明月有情应识我,__________。 王安石

__________,春生江上几人还? 刘著

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 秦观

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卢纶

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 袁枚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 张籍

四、课文梳理间。(12分)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填空。(6分)

(1)《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作者身在行军途中,“__________”则写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2)“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__________。”这句话在本期学习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曾经被__________提到过。

(3)《松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著名的作品是《 》

(4)《小桥流水人家》课文题目出自元代散曲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__________代一个叫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

2.按照课文原文,完成默写填空。(4分)

(1)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的人。

(2)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__________。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一处__________。

3.下面是课文中的插图,请写出它们分别所在的课文的题目。(2分)

《 》 《 》 《 》 《 》

五、阅读

(一)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 ]?”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 ]!”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 ]?”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

[ ]!”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将下面几个表达语气的的词语,准确地用到文中的[ ]处。(2分) 呀 呢 吗 吧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文中的外祖父是一位旅居在__________的老华侨。(1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这里外公的流泪之外,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了外公的流泪:一次是__________一次是__________。文中外公的三次流泪,让人从中感受到一位旅居海外的老华侨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1分)

5.读这段文字,不由让人想起一些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四字词语来。(至少四个)(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5分)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

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分)

2.指出下面各句分别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填序号)(2分) 1举例子 2列数字 3作比较 4打比方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

(2)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 )

(3)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

(4)鲸呼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开头提到大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分)

(三)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开卷有益

爱不释手

2、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4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3分)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四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2012---2013学年(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五年级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1、抄写下列句子,书写要正确、端正。(3分)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字辨析。(6分)

)断 ( )音 ( )快

pàn zào yǘ

)徒 急 ( ) ( )乐

)忽 犹( ) ( )获

shū yǜ bǔ )理相( )( )育

3、在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大“√”(3分)

自传(zhuàn chuán) 呐喊 (nâi nà) 一水间 (jiàn jiān) ...

婀娜( ā ē ) 调节 (diào tiáo) 差多了 (chā chà) ...

4、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组是( )。(4分)

A、伴侣 背诵 锅碗 盗窃 屋檐 B、特殊 嫌养 上颚 肺部 矮小

C、附近 华侨 鱼鳃 沮丧 衰老 D、酸痛 仍然 实践 欺凌 告诫

5、給多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吧正确的义项的序号写在括号了。(4分)

负:(1)背 (2)担负 (3)失败 (4)享有 (5)背弃,违背

身负重任( ) 颇负盛名( ) 负荆请罪( ) 难分胜负( ) ....

6、根据句子中画“________”的部分写出合适的成语。(3分)

(1)两辆车撞到了一块儿,坐在车上的他竟然平安无事,没受损害。这真是一个奇迹!( )

(2)考古工作者非常谨慎细心地取出了文物。 ( )

(3)她非常舍不得地离开了生活二十年的村庄。 ( )

7、选词填空。(3分) 隐藏 隐蔽 隐瞒

(1)我们不应该帮犯错的同学( )事实的真相。

(2)这个地方比较( ),不易被人发现。

(3)他把东西( )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8、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运动健将约翰孙因为服用兴奋剂被禁赛后,他的牙买加故乡的人们说:“约翰孙什么时候愿意归来,我们都会欢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

A、尽管他做错了什么事 B、即使他做错了什么事

C、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 D、虽然他做错了什么事

9、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1)学校的白墙上常常有黑手印或球的痕迹。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请勿使用“不准”“禁止”之类的词语,字数不超过20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描绘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其他诗句来描绘下面的事物吗?请从下面的事物中挑选两个写一写。(4分)

菊花 梅花 秋风 落叶 秋雨 明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3分)

王安石 《长相思》 难以入眠

张 籍 《泊船瓜洲》 千言万语

纳兰性德 《秋思》 归心似箭

二、综合性学习(5分)

读下面的材料,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

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9分)

《梅花魂》节选

有一天,妈妈忽然给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 )!”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 )!”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 )?”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像个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将下面几个表达语气的词语。准确地用到文中的( )处。(2分)

呀 呢 吗 吧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这里外公的流泪之外,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了外公的流泪: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外公的三次流泪,让人从中感受到一位旅居海外的老华侨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2分)

4、读这段文字,不由让人想起一些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四字词语或诗句来。请你任选一组写一写。(2分) 四字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做题。(7分)

蚯蚓

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吃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的惊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 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匠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还是庄家和蔬菜的自动“松土机”,所以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1、 短文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文中词语“有机废物”所指的内容?在括号中画“√”(2分)

(1)玻璃、塑料和金属。( ) (2)木浆残渣。( )

(3)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 )

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括号中画“√”。(可多选)(3分)

(1)举例子 ( ) (2)列数字( )

(3)作比较( ) (4)打比方( )

五、阅读下文,做题。(9分)

放大你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

青年羞涩地摇了摇头。 “历史、地理怎样?” 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 “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份事做呀!”

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地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于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好„„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放大自己的优点,前行的脚步越发轻快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一点点把它放大了,这实在是人生的遗憾。

须如,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肯挖掘,哪怕仅仅只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沿着它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1、 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1) 窘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微乎其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 )(3分)

(1)要写好自己的名字。 (2)要找到工作,必须要精通数学、法律和会计等。

(3)只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将它放大,就能帮你成功。

(4)在生活中要经常鼓励别人,别人才能成功。

3、你从画线的句子感受到什么启发?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30分)

_________________的乐趣

提示与要求:生活中有许多乐趣。如读书、画画、劳动、钓鱼、帮助别人„„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一种来写。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体验到的乐趣。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五
《游子思乡的诗句,如君见桑梓》

/*短文学_300x250_内页*/var cpro_id = "u1412357";在每个人心中,天空还是故乡的最蓝,月亮依是故乡的最明。对于游子而言,无论在异地享受多么美味的山珍海味,依旧没有家乡母亲的味道让人心暖。家乡儿时的玩伴,熟悉的老房子,日渐白发的父母,我们都时刻想念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诗人的思乡情愁吧,从中可以倍感家乡的温暖。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5、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甬7、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9、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1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白居易11、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13、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1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1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1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17、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18、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21、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2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23、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24、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25、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2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2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28、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2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30、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赵嘏3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32、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3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34、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吴承恩3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36、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

一望断人肠。——孟浩然37、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3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3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40、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4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42、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4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4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4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46、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47、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48、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4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5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51、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52、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53、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吴承恩5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5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56、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57、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5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59、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6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六
《期中素质测评试卷》

期中素质测评试卷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 李宏伟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汉字识辨写。(共20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â jiàn jǔ sànɡ dào qiâ yōu fānɡ yóu yù

ē nuó diàn

wū bàn lǚ fēn fù

bǔ rǔ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解剖(pāo pōu) 梳理(shuō shū) 应和(hã hâ) 尘埃(āi ái)

瓜蔓(màn wàn) 间隔(jiān jiàn) 皎洁(jiāo jiǎo) 瞅见(chǒu qiǔ)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秉( ) 誊( ) 抉( ) 柜( )

乘( ) 眷( ) 决( ) 拒( )

4.同音荟萃。(4分)

bǎn 黑( ) 出( ) pàn ( )决 ( )徒

juã ( )择 ( )定 zào ( )音 急( )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负”用阴虚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这个字在字典里的义项有:1背2承担3失败4享有5遭受6亏欠7依靠„„请为下面各词中的“负”字选择恰当的释义。(填写序号)

身负重伤( ) 颇负盛名( ) 负荆请罪( ) 难分胜负( )

二、词语积学用。(共13分)

1.在括号内用上适当的成语。(2分)

(1)他这个人平日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别人喜欢干的事他偏不喜欢。

(2)老师们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在____________________忘我地工作着。

(3)这段曲子太美妙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__________。

(4)老师的故事太有趣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__________的。

2.按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近义词:报偿( ) 依附( ) 欺凌( )

反义词:分裂( ) 柔和( ) 急促( )

3.在括号里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3分)

( )的好汉 ( )的游人 ( )的村庄

( )地读书 ( )地回答 ( )地流出

4.选词填空。(3分)

惧怕 害怕 恐怕

(1)像你这样常常光顾而从来不买的,( )少有。

(2)我很快乐,也很( )——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有点( )这次考试考不好。

强烈 猛烈 剧烈

(1)一阵( )的疼痛,使他差点昏了过去。

(2)我们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 )的进攻。

(3)我们对那些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表达出( )的不满。

5.从下面选择几个词语写几句话。(至少要用上4个)(2分)

如饥似渴 爱不释手 废寝忘食 全神贯注 别出心裁

专心致志 起早贪黑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千篇一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15分)

1.写出符合要求的名句格言。(2分)

(1)有关读书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要持之以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句补写完整,并与作者连线。(6分)

明月有情应识我,__________。 王安石

__________,春生江上几人还? 刘著

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 秦观

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卢纶

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 袁枚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 张籍

3.句子加工厂。(5分)

(1)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飘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仿写句子)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后来 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 刘胡兰小传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古丽雅的道路 只要手中一有书 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四、课文梳理间。(12分)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填空。(6分)

(1)《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作者身在行军途中,“__________”则写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2)“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__________。”这句话在本期学习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曾经被__________提到过。

(3)《松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著名的作品是《》。

(4)《小桥流水人家》课文题目出自元代散曲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__________代一个叫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

2.按照课文原文,完成默写填空。(4分)

(1)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的人。

(2)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__________。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一处__________。

3.下面是课文中的插图,请写出它们分别所在的课文的题目。(2分)

《 》 《 》 《 》 《 》

五、理解与感悟。(20分)

(一)(7分)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 ]?”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 ]!”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 ]?”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将下面几个表达语气的的词语,准确地用到文中的[ ]处。(2分)

呀 呢 吗 吧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文中的外祖父是一位旅居在__________的老华侨。(1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这里外公的流泪之外,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了外公的流泪:一次是__________,

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诗篇七
《五年级抽考卷》

抽考测评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汉字识辨写。(共13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秉( ) 誊( ) 抉( ) 柜( )

乘( ) 眷( ) 决( ) 拒( )

4.同音荟萃。(4分)

bǎn 黑( ) 出( ) pàn ( )决 ( )徒

jué ( )择 ( )定 zào ( )音 急( )

二、词语积学用。(共17分)

1.在括号内用上适当的成语。(5分)

(1)老师们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在____________________忘我地工作着。

(2)老师的故事太有趣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__________的。

2.按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报偿( ) 依附( ) 欺凌( )

反义词:分裂( ) 柔和( ) 急促( )

3.选词填空。(6分)

惧怕 害怕 恐怕

(1)像你这样常常光顾而从来不买的,( )少有。

(2)我很快乐,也很( )——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有点( )这次考试考不好。

强烈 猛烈 剧烈

(1)一阵( )的疼痛,使他差点昏了过去。

(2)我们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 )的进攻。

(3)我们对那些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表达出( )的不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13分)

2.将诗句补写完整,并与作者连线。(6分)

明月有情应识我,__________。 王安石

__________,春生江上几人还? 刘著

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 秦观

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卢纶

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 袁枚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 张籍

3.句子加工厂。(7分)

(1)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飘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仿写句子)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4分)

后来 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 刘胡兰小传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古丽雅的道路 只要手中一有书 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四、课文梳理间。(7分)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填空。(3分)

(1)《松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著名的作品是《》。

(2)《小桥流水人家》课文题目出自元代散曲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按照课文原文,完成默写填空。(4分)

(1)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的人。

(2)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__________。

五、理解与感悟。(20分)

(一) (10分)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 ]?”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 ]!”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 ]?”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将下面几个表达语气的的词语,准确地用到文中的[ ]处。(3分)

呀 呢 吗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文中的外祖父是一位旅居在__________的老华侨。(1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这里外公的流泪之外,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了外公的流泪:一次是__________,

一次是__________。文中外公的三次流泪,让人从中感受到一位旅居海外的老华侨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2分)

5.读这段文字,不由让人想起一些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四字词语来。(至少四个)(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羊吃草的启示(10分)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侯放羊的好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也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的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张大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我们的学校,不正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学习中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中要是像羊吃草那样分清嫩芽和“土香草”,要是像羊吃草那样永不倦怠,要是像羊吃草那样反复咀嚼,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从短文中摘录符合要求语句各一个。(4分)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