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

| 教师招聘 |

【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一
《浅析心理访谈的谈话技巧》

浅析心理访谈的谈话技巧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 樊玉成

【摘 要】:心理访谈过程中咨询师的谈话方式决定着咨询活动的成功与否。循循善诱、主次分明、积极引导、善于思考是访谈师最基本的谈话技巧,也是较高水平的访谈艺术。只有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方能收到访谈的实效,从而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访谈、谈话技巧

谈话法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是心理访谈员应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虽然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别人谈话,但熟练的会谈技术在临床正是最难掌握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因而被称为“伟大的艺术”。谈话质量直接决定着访谈员能否准确掌握求助者的问题以及其后相应的指导。

一、案例回放

一大学生来访后自述:“我总觉得自己不开心,没周围人幸福;我不知道现在我要干什么,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上学期结束时有两门功课不及格,以前我学习挺认真的,现在不知怎么搞的;有的老师也不太负责,题目讲不清楚,向他反映了也没改正;与同学关系一般,我现在不太爱说话了;总之我就是挺烦的,挺不开心的。有一件事情我不知该怎么讲。我很喜欢高中时的一个男同学,他学习成绩好,个子很高,人也很好。但是有一次同学聚会后我约他到操场上去散步。我向他表白了我的爱意。可他却说“我喜欢的不是你这种类型的。虽然他明确表白了态度,但我仍在想是否还有可能。如他现在在上海求学,如果专转本我也考到上海去,空间距离解决了,他是否就可以接受我呢?本来我也想断了这个念头,试着接受身边的异性同学。谁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

九。本来有一个已相处一学期的老乡,我正试着接受他,谁

知这学期开学他突然对我提出要分手,我真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了。活着似乎一无是处,也没什么意义。

二、案例分析

该来访者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知上存在偏差。情感挫折的经历造成了她的错觉,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事事不顺,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心灰意冷,注意力等涣散,学习效率不高,最终导致学习不过关。

(二)情感方面存在消极反应。自我感觉心情不好,无幸福感,伴有一定的焦虑体验。情绪低落是主导心境,闷闷不乐且持续了一段时间,最近遭遇的第二次爱情失败是促使她来访的直接动力。

(三)行为意向水平降低。自述为不太爱讲话了,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和动力,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表明其行为目标缺失,行为意向减弱,意识活动水平有轻微下降的表现。

(四)社会交往减少。主要表现为来访者减少了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意向,而陷入了一种消极自我认知和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

三、谈话技巧

(一) 避虚就实,准确掌握来访者求助的问题。

一般来访者来咨询室求助,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有时来访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困惑。其一开始的叙述往往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一直在兜圈子,甚至会让人产生“无病呻吟”的感觉。这就需要心理访谈师具有一定的访谈技巧和经验,能透过现象抓本质。如上述来访者最初的叙述似乎反映了其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着问题,表现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缺失,学习效率低下,对教师的抱怨和自己情绪低落等等。心理访谈师此时千万不可轻信其言而草率地判断其心理问题,这时可用半开放半封闭式提问:“你觉得自己没

有他人愉快、不开心,那么你能告诉我有没有某一具体事件刺激你产生这种想法呢?”这样一方面可帮助来访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掌握引起来访者不良情绪反应的深层原因。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只有找到真正原因,方能疏通来访者心中郁结,解除其症状。上述案例中来访者就自然而然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高中时很喜欢一个男同学……”。可见访谈员在倾听时要善于抓住实质性的问题,适时发问;要避开表面的遮人耳目的一般性问题,避虚就实,追本溯源,才能找到心理问题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为进行正确诊断打下基础。

(二)循循善诱,引导来访者的自述朝关键问题的方向发展。心理访谈的目的决定了双方的会谈必须在访谈师的控制下进行。否则来访者很快会因漫无边际的会谈导致的无所收获而厌烦,从局丧失对访谈师的信任和求助的信心。上述案例中来访者在访谈师的引导下,终于叙述了自己情绪不佳的深层原因,即向自己暗恋多时的男同学求爱遭拒绝后而产生消极心理体验。从常理看,访谈师似乎收获颇丰了,因为已经成功地闯入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找到了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心结。但此时访谈师如果据此“收手”,便只能算是浅尝辄止。因为一般的人初次求爱受挫后要么会再次出击,要么退而求其次,以“天涯何处无芳草”来慰藉自己。而这位来访者怎么就会单方面试图“旧情复燃”呢?此时访谈师可用引导启发的谈话技巧,问来访者说:“既然你们两人之间的问题不是由距离产生的,而是由恋爱价值取向这种深层信念决定的,那你有没有想过转移注意力,尝试着关注一下你身边的男同学呢?或许也不乏优秀的。”不料来访者立即抬头激动地说“我是这样做的。有个老乡对我很好,我们在一起相处已有一学期了,春节返校时他还邀请我到他家住了两天之后一同来校的,但仅隔一周时间,他就突然提出要与我

分手……”。由此不难发现,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初次的求爱遭拒并不足以造成其长时间的闷闷不乐,毕竟对方没欺骗她,她本人也没有深度的情感卷入。但正当她努力摆脱对单相思对象的满腔关注,转而退其次,努力说服自己,面对现实接受身边求爱者的执着追求时,身边的求爱者又突然变卦,从而使她再度受挫。她不得不开始对自己怀疑了:自己魅力不够?相貌欠佳?还是家庭贫寒?作为访谈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谈智慧,要随机应变,针对不同来访者和不同的心理问题,循循善诱,层层剖析,使谈话始终朝着关键问题的方向发展。这样方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东拉西扯,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更不用说对来访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了。

(三)通情达理,创设平等信任尊重的咨访关系

通情达理是理和情的协同运用过程。它大致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访谈师深入来访者的内心去体验其情感、思维;二是访谈师把握求助者的体验、经历与其人格间的联系来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访谈师将自己的关切理解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通情达理的意义在于帮助访谈员获得来访者的信任,使来访者愿意向其畅开心扉,进行倾诉,从而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材料;对来访者而言,访谈员的通情达理能促进其更好的自我认识以及双方更深入的沟通;对于一部分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通情达理本身就是一种助人技术。上述案例中有一次来访者说:“我也试着关注身边的求爱者,有一次那个老乡约我晚饭后到操场上散步,趁机向我示爱。那时我根本就不喜欢他,他与我喜欢的那个高中同学相差太远了,但我又想找个伴打发无聊的时光。那阵子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如果访谈师说:“有人向你求爱是好事呀,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就忽视了求助者的感情。如果访谈师回答:“你看上去既漂亮

又贤淑,你会获得幸福的。”这样的回答只是隔靴挠痒,没能完全认识到来访者的担忧和茫然,同样也没有理解她。如果访谈员回答:“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情境,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种回答是一种评判,高高在上,完全否认了求助者的情绪。如果访谈员说:“在这种特殊的时候收到这种求爱信息解决起来是有困难的。我能理解你的这种矛盾心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到底该怎么办吧!”这样的回答会让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就愿意进一步向访谈员敞开心怀,与时同时良好的咨访关系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四)善于倾听,追求情感投入与理性反思的和谐。 摄入性谈话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丰富、真实的临床信息,帮助访谈员准确地作出症状判断,从而制订出咨询方案。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会谈技术就是学会倾听,即边听边思考。第一善于听比说更重要。因为来访者来到访谈室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难免会有紧张、担忧等诸如此类的情绪问题,耐心细致地倾听其叙述本身就是对其的安慰和鼓励,这样来访者才会有兴致讲述自己的生活事件;其次是用心去听,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弦外之音”,即能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再者在听的过程中还要有适度的参与和反应,以向来访者传达自己对其倾诉的关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澄清问题。当然这种倾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来访者适度渲泄,释放不良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听的时候不能随便打断来访者的叙述,一可避免影响其充分渲泄;二可避免让其产生误解,即认为访谈员过于急躁并有强迫意向,从而产生被动感和不安感。在接待上述来访者的过程中,当来访者感到追求心仪的对象受挫时,很是失望和落莫,访谈员要立即能从其言语表情中感受到这种消极情感,并表示理解地说:“你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二
《心理访谈报告》

【案例】

小杰3岁那年,父母离了婚,他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三个人的感情很好,但是从小学开始小杰就出现了偷窃的行为,屡次管教,没有悔改,外公、外婆对此伤心、绝望。小杰13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并把他接来一起生活,刚开始一家人感情很好,自从发现小杰有偷钱习惯后,一切都改变了。小杰经常拿家里的钱,偷亲戚的钱,小到几块大到几百块。小杰用偷来的钱和朋友吃喝玩乐,吸烟、上网、赌博。有一次小杰甚至还因为跟同学一起偷铁进了派出所,这让家人对他更加失望。为此,小杰妈妈非常着急,对孩子严加教育,甚至会动手打他,但是这些做法都没有使小杰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小杰在家里几乎不说话,甚至很长时间不回家。有一次小杰因为拿了家里客人的钱,继父第一次动手打了他,从此他更加不爱说话、不爱回家。妈妈为了让孩子与原来的朋友切断联系,举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依然无济于事。现在母亲每天在家照顾两个不到三岁的女儿,全家五口人的开销全靠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资支撑。

评估与诊断:达到品行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问题成因分析: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家庭教育:怜悯是一种天然的能力,但爱不是一种天然的能力,需要在别人的教

授下习得。家庭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爱”,才能感知到什么是“爱”,进而学会如何去“爱人”。然而,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是近乎“虐待式”的对待——亲生父亲连枕头都不愿意给他买;外公虽然内心在爱孩子,却以极其粗暴的态度对待他;母亲显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母亲经济拮据、婚姻失败、改嫁生子,并且解决自己人生困难的方式也十分愚昧,其许多行为都是雪上加霜的选择,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既不懂什么是爱,也不会表达爱,作为补偿,他选择在同伴那里,用金钱换取友爱。

学校教育:教师都应该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职业群体,可以起到

一个榜样的作用,给予学生关爱和人生的希望。案例中的孩子显然没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

社会的影响: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小在家庭中进行,上学后在

学校和社会中接受引导和影响。孩子应该有机会接受特定信仰或宗教的正性熏陶和引导,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目前,在我国很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甚至教育者本身都存在价值观的误区和品行问题。榜样的缺失、行为失范是导致青少年步入歧途的原因之一。

总之:这个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形

成了品行障碍。

机构性疗法:青少年的品性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

人格。如果能够得到社会资源的资助,可以加入类似“青少年行为矫治训练营”等机构,发掘其正性的社交资源,避免他陷入用钱交友,获得同伴接纳的误区。如果目前社会资源不够充分,在孩子完成中学学业后,可以考虑送孩子到军队接受军事化管理,防止其品行障碍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我的儿子有救吗?》观后感

很久都不关注心理访谈栏目了,从心理访谈栏目换嘉宾(杨凤池、李子勋)之后看的就少了,今天的栏目是网友推荐看的,因为知道我关注郑委老师。告诉我说这期心理访谈有郑委老师参加。特意翻出18日的节目看。看了之后心理有点闷闷的感觉,这个感觉来自于这个案例,也来自于这个栏目的改版,怎么有那么多的嘉宾?心理专家为什么离当事人那么远?心理访谈的定位是帮助那些心理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向观众展示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影响,从而让人能够更多的透过表象发觉问题的本质,审视自己,发觉自己,让生命处在更自然和谐的情境中。但是,现在的改版好像离这些渐远。(也许这是我的偏见)

太多的嘉宾(而且有些非专业的嘉宾),整个场合的布局,感觉不是特别适合这个栏目。布局不是像心理咨询的那样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更像是对当事人的评判,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个感觉对于受访者是有心理压迫感,不是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优先的,仿佛更多的是为节目制作。(这只是我的直观感受,不能说我认为的就是对的,我只是表达我的感受)

片头对这个家庭的描述,真的很让人揪心,我期待着看嘉宾有什么好方法处理这个家庭的问题。这个孩子如果我们只从年龄看,应该认为是到了可以懂事的年龄了,也的确挺“可恨”的,但是,看着这个孩子的经历,看着他经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的内心对这个孩子充满了理解和怜悯,他需要有怎样坚强(或者说坚硬)的内心来面对每天自己的生活?要怎样才能承受内心的孤独?(他虽然拿钱之后跟那些孩子混在一起,但是那种只是表面的,麻木自己的一种方式)要怎样的冷漠才可以不在乎亲人的敲打和谩骂?所有的这些,都让我看不到这个孩子还有一点经历思考怎样改过自己,这种情境下,似乎只有一个选择——破罐破摔。 我想说:对生命多一点容纳。也许那个看起来不那么让我们认同的人,跟我们有着一颗同样的心。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孩子向善的力量,他能够向外公道歉,能够跟着家长来到《心理访谈》这个栏目,我感受的是这个孩子的另外一面,他也想改变自己。他和他的家庭期待着专家能够给他们智慧的引领。然而,建平老师的当头一棒,是否会让孩子试图打开的心关闭的更紧了呢?(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讲,治疗所做的行为只应该对当事人负责,而不是对当事人进行道德评判。这不符合心理访谈的风格,当然我也不是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只是从我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出发,有了这样的观点,有班门弄斧的嫌疑)

幸好郑委老师接过了话题,让这个孩子紧绷的神经有了一定放松,有了一点被理解的感受。郑委老师做了孩子的辩护律师,给了孩子一种接纳和理解,企图引导父母认识到小杰是一个孩子,未曾长大的孩子,但是这个母亲执着在自己的逻辑当中,因为她不知道,若想让这个孩子改变,只有这个孩子自己想改才可以,需要孩子自己的认知和努力,而不是通过他们的打、骂和贬损的错误教育方式能改变的。

专家这里,却否定了小杰“我也想改,但是我控制不了”的说法,也否定了郑委老师对小杰的理解“我控制不了”。我觉得这让孩子刚刚松一点的心,马上收紧了,因为权威的专家给他定性,他不是“控制不了,是不想控制”(这个定性还要小杰点头认同,这个定性直接否定了这个孩子的向好的趋向,其实,这个孩子就是一直生活在这种被否定当中,那他那里还有力量对抗自己的负力量?特别是妈妈的继续数说小杰的种种恶劣行迹,仿佛印证了专家的说法。这个说法不管对错,都是对小杰这个困境中的当事人是不利的。心理治疗不是说对错,而是看对治疗是否有效果,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这个过程,我看到了郑委老师的无奈。

接下来的是建平老师的再次道德审判,建平老师说的没错,但是这些话不适合跟这个孩子用这个语气说,因为这孩子需要的是接纳和原谅(主持人和郑委老师,更多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孩子的茫然是唯一可有的表情,他也只能够用这种表情对抗。因为所有的人都轰炸他。(这句话是心理专家说的,我注意到郑委老师一直站在孩子这一边,因为他心理知道这是唯一可以让孩子动心,可以让孩子改变的方式。如果轰炸要是有用,小杰和他的家人就不用来这个栏目了)心理专家当着孩子的面,再次给孩子定性,说这个孩子性格出了问题。(事实上我们也知道是这个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不是案例讲解,是要给小杰,给这个家庭的帮助的,这种当着当事人,特别是一个心理未成熟的孩子,这样分析是否合适呢?这个权威的说法。这个是小杰需要的吗?,这是对当事人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吗?)

播放小杰在电视台去外婆家的采访,外公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当然理解老人的心痛),但是,那个方式若我们是当事人,我们该怎样选择?我假想倘若小杰真的跳了,外公会是怎样的心理呢?爱和心痛是要这样表达的吗?(外公再次强调了孩子改不了,整个过程,父母、外公等等,一切强调的是小杰改不了,在这个强调下,小杰如何能改?这个长期的过程,让小杰的心变得越来越硬了)。 回顾小杰的整个成长过程,他一直是处在游离于家庭的状态。我注意到,妈妈说把小杰接回自己的家,但是,他们对待另外两个孩子的画面,看起来忽略了小杰,小杰只是在这个家里生活,但是他并不属于这个家,他的内心没有归属的感觉。那份孤独,我们是成年人,我们能够承受吗?何况小杰是一个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孩子。小杰的那个日记,一个充满背离和打骂的家,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够迈进它?这个孩子太需要爱了,他不是心硬,是没有人给他让他感受到爱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看到了当主持人用心拥抱小杰的时候,小杰的冰融化了,小杰动情的流泪了。但是,这个母亲能够智慧的理解这些吗?是否仍然执着在自己的逻辑中呢?

当郑委老师问孩子每个月需要多少钱的时候,孩子说几十元,郑委老师说假如每月给你100元的时候,我很欣慰,因为我也知道这样一个成功案例。终于看到郑委老师快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了,可是这个方案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家长打断了,专家还补充了负面发展的信息(说甚至还可以发展到吸毒)。让郑委老师的这个可行的方案,对这个孩子有帮助的方案,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否定了。为什么不能等郑委老师说完方案就说不一定,就给了否定?还指出了更坏会怎样,仿佛那也是小杰即将走上的一条路。这个会给小杰怎样的负面暗示呢?(我们当然知道不一定,但是连积极的尝试都没有,这个孩子要怎样才能改变呢?现场的分析,说妈妈是有爱心的(这个我们也认同的,哪个妈妈不爱孩子呢),把他们互动不畅的责任归到小杰封闭的心上面。(为什么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呢?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要怎样表达爱,告诉孩子怎样打开封闭的内心呢?要是应用心理技术做到这一点就好了。)然后,是妈妈印证专家的说法,举例很多,所有的指责都有一个关闭的力量,关闭着小杰向好的心理。家长仿佛证明着这不是自己的责任,是这个孩子不争气。这样否定一个人,到底是对孩子好呢还是更坏?

谈到拥抱的时候,终于看到妈妈也有柔软的一面了,但是,妈妈用了“乞求”这两个字,在妈妈的行为中,从指责变成了乞求,唯独没有感受到爱和尊重。孩子的直观感觉是,妈妈的指责和乞求都是为了她自己,而不是为了我(孩子)本身。

所以,孩子的表现是冷漠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失去了爱的能力。

主持人最后再次企图打开孩子的心,甚至提出了跟专家相左的观点,说不认为小杰的心是关闭的。专家说小杰为什么在外面就有很多伙伴,在家就不说话呢?结论还是说是小杰关闭了面对亲人的心。然而这个对小杰、还有小杰的家庭有帮助吗?怎样能教会他们打开各自的心,共同走到家庭生活中来呢?节目的最后,专家分析了小杰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告诉家长,这个创伤会跟随孩子一生,父亲的结论是,那既然影响是一生的,这个孩子根本不能救了呀?当父亲这样说的时候,专家说这个孩子有救,听起来有些牵强,后边给出建议,让这个家庭给小杰请心理医生,这个家庭有这样的能力吗?如果家长不改变,心理医生有办法改变小杰吗?

主持人说,无论如何,我们的这个家庭都不会对小杰放弃,永远不放弃(这个愿望是所有人的)。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也很坚信这一点能做到吗?因为妈妈说了,今天来了这个节目,如果他不改变的话,我也就没办法了,在小杰听来这是想放弃的语言和心态吧。谁又能够保证,他们走出这个演播室,就能够改变呢?当一切都回到从前的时候,又怎能让小杰有足够的力量不放弃呢?如果我们是小杰,问问我们自己,我们肯定能做到吗?

最后,专家对小杰说:开始可能不是你的错,当时间不是那时的时间,你的行为就可能有了对与错的区别。的话是很有道理,但是,小杰能够记住并理解吗? 郑委老师做了有效的对小杰的父母和天下所有父母的忠告:“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你要学会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给他怎样的温暖”。特别是委托志愿者对小杰的家庭进行指导,这个动作对这个家庭来说是最有意义的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三
《心理访谈记录》

C: 黎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专生。我一直都觉得我心理上有很多问题,但是我现在发现越来越严重。我有点受不了了。我在网上搜到你的专业背景方面的信息,而且我看到你有一种亲切感,希望你能帮助我。谢谢。。

T: 请告诉我你的大概情况。

C: 我现在对任何人都不相信。总觉得他们没把我当朋友。

T: 是什么原因呢?

C: 我22岁了,我不是那种没朋友的人,就是因为我朋友很多,我总觉得没一个真心朋友,而且我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骗自己的亲人。骗了后我又有很深的犯罪感,我觉得生活起很没有意思。我不是说我想自杀什么的,我是觉得我没有那天开心过。我不想承认自己是个虚荣的人。但是我又做不到。我该怎么办。

T: 刚才你所说的“虚荣”,能请你解释一下吗?

C: 我喜欢在我的生活圈中装强者。我不是和别人攀比。但是我喜欢赢得别人的尊重,不管任何方面。但是我实际上没哪个能力,这些东西其实我都懂,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叫我把自己放回自己所在的能力范围之内应该做的事。我觉得受不了。我可能不太会表达,就是我觉得我自己很成熟,其实有时候很多时候,发现自己没身边的人做的好,我就是那种嘴巴上说起都懂,其实什么都不会做。

T: 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C: 2年前。

T: 是什么因素促成这样的状况呢?

C:我觉得跟一个朋友有关。我2年前和一个以前只是打招呼的朋友,由于在一个学校读书,关系变的很好那种。

我先和你说说我那位朋友,他算是我们达州的富人了。。我觉得我有那种想法,就是和他在一起耍这些,我很有那种什么都很优越的感觉,但是我也知道我的家和他家是比不起的。我心里后来就有一种不能和他门那圈子的人(有钱人)关系疏远了,我觉得对我自己以后会有用,而习惯性的,我习惯了他们的很多生活习惯,比如买衣服之类都会买贵的。

而且在学校里,我也有种优越感,其实我知道我和他们最终不是一个圈的人。我懂。但是我现在每个月还是习惯要用那么多钱,甚至找家里骗。而且我家里现在状况很是不好。我有次骗我母亲。我后来都给自己发誓再也不骗家里人了。但是我还是到没钱的时候会继续骗,我感觉我象个罪人。

T: 恩。是的。

C: 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保持一种被人看得起的感觉。说白了。我知道我很自卑。

T: 有没有觉得自己被外物操控了呢?

C: 恩„„是的。我的良心,我的单纯。都没了。我恨我自己。

T: 如果你没有良知,你就不会痛苦。你痛苦,说明你没有完全失控。

C: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有那么邪恶的想法,对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不相信。我知道其实他们并没有做什么,比如一个很小的问题,就是我睡醒了,发现寝室其他同学都不在了。去玩了,没叫我,我就对那个人很有想法了。我总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想法,但是我就是会有。 T: 就象感冒会头痛、打喷嚏,那是保护功能在起作用。你很在乎别人是否在乎你。 C: 我觉得我内心象个刺猬一样,别人稍稍碰到我一点,我就会很受不了。

T: 你挺了解自己。很会分析和表达自己。

C: 我说过,很多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我觉得我很虚伪,特别是骗自己至亲的人的时候。而且在她们面前演戏的时候我会有罪恶感,但是我还是要骗。我不想这样子„„就是因为这样,我成天压抑。这些话,我能一下给你说出来,我心里好舒服。

T: 你知道你刚才在做什么吗?看看你说过的话,充满了你对自己的攻击和批判:“我象个罪人、我很自卑、我成天压抑、我就是做不到、我会很受不了、我其实什么都不会做„„” C: 我觉得我都在说事实。

T: 你是在说你实际的表现。而我想和你探讨的是,当你感觉糟糕的时候,你总是攻击自己。而对自己的攻击又使你感觉更糟,不是吗?

C: 我该怎么办,其实我好想积极的面对生活。我想给我的姐姐,给我的妈妈好的生活。真的,但是我觉得我无能为力。但是我又在她们面前装起很能干。

T: 关键是,你对自己批判,不接受,这样让你更要在外人面前装出强大的样子。只有对自己宽容,才可能有解决之道。

C: 对自己宽容?

T:这是对你很重要的话题。是你改变自己的突破口。对自己宽容,就是接纳自己的缺陷和脆弱。

C: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很想谢谢你,我觉得我一直在给你说。你这么有耐心听了我讲这么多。

T:你不是强人,也没有人期望你成为强人。你和任何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可能很虚荣,别人也可能有别的毛病。只是优缺点的表现的形式不同。没啥大不了的。 C:我想做到怎么不去猜疑别人。别人稍稍对我一丁点的不好,我就会觉得受不了。

T:比如,我并没有看到你的高消费。但我并不因此而瞧不起你。反而,你向我暴露了自己的软弱。按你的逻辑,我就应该瞧不起你。可是,因你的暴露自己,我发现你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点。并且,有愿望想帮你。所以,你因展示真实的自己而收获很多:1、因倾诉而感觉轻松很多。2、因求助而获得帮助。展示自己真实的状态其实会赢得人的尊重。它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C:说实话,我之所以给你说,首先因为你是个陌生人,而且,我在你们的网站中,看了很多人的照片,看到你,我有种那种亲切的感觉,我觉得你应该是个好人。我下决心给你说的。在朋友面前,不可能和他们谈到这些,因为。我觉得把这些埋藏到内心的东西和别人说了,就象在别人面前脱光衣服一样。但是我相信你。

T:你说的很好。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你的感觉。因为你信任我,所以倾诉,然后得到一定的回报,然后感觉好一些。前提是信任我,才有接下来的事。

C:你的意思我应该信任身边的人是不是?

T:如果你的前提是不信任,自然不会表达自己,也得不到回报,然后你就得出结论:别人不值得信任。你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它导致的结果了吗?所以,你认为“找不到知心朋友,别人都不值得信任,没有人有善意。”这是事实呢?还是大部分是你自己的心制造的幻象呢?

C:我知道。但是如果现实中的事情发生在我眼前,比如我真心对一个人,但是他后来做的事,让我觉得。我对你这样,你竟然对我那样。我以后就会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首先想到是我应该给自己留点什么,其实就是对别人不信任了是吗?是不是我自己要的太多了„„ T: 对。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区分一下,是“有一个特定的人伤害了我”,而不是“所有人都会伤害我。”“真实而不虚伪”,涵义包括在对事情做出判断的时候,不夸张和延伸。“某个人”与“所有人”,“伤害了我”和“都会伤害我”是两码事。前者或许是事实,而后者不是。我是在追踪你可能并未意识到的惯性思维方式。它在你情绪低落时自动启动,然后对你进行操控。

C:我觉得我好象有点理解到了。那我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T:每当你情绪低落或胡思乱想时记下你的情绪状态、头脑中的想法、时间、地点、诱因。填这样一个表格。自己分析一下情绪而思想的惯性思维模式。因为你很擅长于自我洞察和分析,所以这种方法适合你。这是认知疗法的基本形式。

C:我会记下的。耽误了你这么久,没耽搁你的事吧。

T:没有。我很乐意倾听。同时,其实你是一个体贴和照顾他人感受的人。

只不过你也需要别人来体贴和重视你。这是很自然的需要。

C:恩。我得回学校了。今天很感谢你。真的。

T:好。再见。如果还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来找我。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四
《情景剧学习感受》

为孩子的心灵开辟一片净土

——参加校园心理情景剧课题启动现场会有感

中原街小学 王媛媛

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教育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落实,并于19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贯彻执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次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又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指定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必修课。因此,我认为应提高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活动。开展这项活动不仅能使教师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学生心理、道德、学习等各种问题,将德育、心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提升教育水平,而且学生在编演心理剧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疏解情绪,激发潜能,成长心智,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校来说,通过实验,可以形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此次临汾一行,我们聆听了专家讲座,观看了校园心理情景剧,参与了试点学校经验交流,参观了试点学校心理教育成果展,受益匪浅。

例如在临汾市尧都区解放二校,我看到了“知心姐姐信箱”,由学生自主的反映自身存在的问题。老师们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制作了针对性较强的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有针对学生的,也有面向家长的,并且及时将反馈回来的资料归纳总结。这样一来,就能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剖析校园内外的种种现象,发现个别存在的问题,他们会通过个别访谈或知心姐姐回信等方法,帮助学生一对一的解决问题。如果是共性的问题,他们就会把事例综合提炼,再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编写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剧,通过校园电视台的形式在校内展演,达到校内师生共同分享的效果,最终解决这个心理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每个月做定期交流,将学生的心理信息采集结果进行分析、归类,编写成完整的剧本后整理成集。选定要排演的剧本后,在表演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只告诉学生剧本的整体思路,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可做适当的修改,把剧目真正的做成学生自己的剧,表演真实的生活。这样创作出的剧本,能让表演者更加投入其中,使观看者更有共鸣。

所有编好的心理剧,都会选择班队会时间,通过校园电视台在全校进行展演,并且组织全校师生共同观看。当涉及到与家长有关的剧目时,会安排在家长会前后的几分钟里,展示给每位参会的家长,让

他们能够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在心理剧演完后,要组织学生讨论,甚至是在辩论,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领悟一种感受,改变一种观点。并让学生写出“观后感”并加以评比。让同学们在分享心理剧的同时,还分享了各自的收获。学生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评价,对剧情发展的关注,他们的心灵受到碰撞,评价别人的同时便会联想到自己,自觉进行内省和反思,及时拨正自己的心理航向。

而校园心理情景剧,就是在这样“选题”——“编剧”——“排演”——“分享”的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通过各个学校的经验交流,我发现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活动的模式大同小异,不过还有较好的一点是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自由地宣泄烦恼、发泄不满和愤怒,达到转移对抗,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从而有效调整因烦恼、挫折等产生的心理失衡现象,维持心理的平衡;另外,学生写心理日记,就有了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的心理机能,从而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果要在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我建议先成立心理剧实验课题组,先在中高年级试行,需要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确定编剧、编导、美工等负责人,其中包括语文教师、艺术教师和部分学生。因为校园心理情景剧是由人物、活动场所和内容三部分组成。其中,“人物”是指导演(老师)、主演(学生)、配角(学生)和观众。“活动场所”包

括舞台、观众席、道具、灯光和音乐。“内容”则是由事件和人物关系组成。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可以由点带线、由线带面的形式向全校推广。

以上就是这次学习归来后我的一点感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领导给与指导。

2008年3月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五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习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这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学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等等而很少关注健康勇气和爱。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盯)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换了个角度去理解心理学对于人的作用,传统心理学更多是基于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寻求归因,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心理学并不是只为“病人”服务,应该为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悦感提供思维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特别有悟的是三点,第一,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世界上有痛苦和人类的缺点,而是认为美好与卓越和疾病与悲痛都是真实存在的;第二,心理学对目前已经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为虽然对这些人有较少的改善空间,但相对他们携带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资本让心灵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畅所欲言和思想和心灵探索,但也强烈推荐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感谢信vs宽恕信、娱乐vs善举、时间的礼物等等。也提炼出不少实验论证的效应来解释一些心理学应诉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如峰终理论、曝光效应、捐赠效应等。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类当作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来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变坏和变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识一种选择;积极心理学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意义的证据:可以从严谨的实验室数据中获取,也可以从个案研究、访谈、大众普查、历史资料分析中获取。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包括主观感受、还包含生物学唤起的特殊形式,思想爱你个和行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在于,积极情绪一般不与特殊的行为倾向相关,但积极情绪扩大了我们的选择范围(注意力宽度更宽了、记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对知识的感受性增强了等等),更多对未来有决定作用;积极情绪也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学反应,如焦虑等。

1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六
《学生心理访谈培训》

心里访谈对学习的感受篇七
《心理访谈》

主要内容:赵先生原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可不知从何时起,赵先生和儿子之间有了矛盾,无论赵先生怎么苦口婆心的劝告,儿子始终就是保持冷漠的态度。原来他们矛盾的焦点是为了“学习”!难道学习真是一杆魔杖,让原本亲密的父子,变得反目吗?敬请收看本期《心理访谈》《儿子的困惑》。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心理访谈演播室,我本次访谈的主持人和心理学专家XXX。 主持人:小寒和爸爸是怎么样闹到现在这种地步?

小寒:不知道。

主持人:你不知道,爸爸呢?

赵先生: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这小孩他从小的时候,我这个人比较急躁而且在对

待他的时候可能打也少打,但是我经常要很严厉的言词去说他,所以他从小对我比较害怕。

主持人:你最怕爸爸什么呢

小寒:最怕的就是应该他在耳朵旁边一直不停的说吧,说个四五个小时不重样的

主持人:比如说能不能介绍一点?

小寒:比如说你现在要好好学习,然后社会竞争力那么大,然后不好好学习的话怎么怎么样就这些。

主持人:你辍学已经是四年了,爸爸这四年当中都一直不停的说?

小寒:我印象是,只要跟我爸在一起,我爸就会说吧,不管是辍学没有辍学。

主持人: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在讲什么?

小寒:最近一段时间,反正也是要我好好学习吧,然后就说我现在这种状况这样下去,将来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就是要好好学习,就是说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就是说尽快的就是说不管是学习也好,不管是什么去上班也好,反正就那些吧。

主持人:爸爸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小寒:我,我其实也没干什么,就在旁边听。

主持人:是真听吗?

小寒:当然有的时候,刚开始说的时候还能听,久了比如到达一定时间以后,自己就会烦,烦了以后自己就想别的事去了,但是就是说我也不会跟爸爸说,你说的差不多了,该停了,怎么怎么样。

赵先生:不吭气,不吭声就是那种情况。

主持人:就是他一直坐着听着?

赵先生:对。

主持人:你就一直说?

赵先生:对。

主持人:那这个话能说那么久吗,能说得了那么长时间?

赵先生:不是,联想今后各方面的情况等等等等,比如说学习的问题,就会牵扯到前途的问题,就会牵扯到你跟同学们这个比较的问题,等等,反正就是连续的各方面的情况。 主持人:说的结果是什么呢?

赵先生:说的结果当然不好,今天来请教你们,请教杨老师,就是说实话,我就非常困惑,就是我这些方法,按照我的这个思维和我的这个经验,或者说我学习的这个心得体会,我觉得都应该是能懂得道理,但是在他身上我一点没有反映,而且效果特差,还有点什么呢,有点往不好的方向去转化。

主持人:你现在比如说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和他的这种,比如说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小时是在说他或者是观察他?

赵先生:观察我是随时观察,只要他在我就随时观察,说的话我发现有问题就是说,不是有事无事都说也不是那样。

主持人:加上观察他和用在他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有多少?

赵先生:那多了,如果加上我思考他的问题,一天到晚都是,都在考虑这些。 主持人:那就是爸爸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儿子的身上?

赵先生:应该是这样理解。

杨凤池:如果这样的话爸爸觉得很委屈,我把全部的心思,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了,儿子应该一天天茁壮健康的成长才对,怎么是这个样子啊,我们也觉得,我反正觉得很同情你的。

赵先生:我现在的心情是这样的。

杨凤池:您花了那么大的精力,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甚至您把您喜欢的时间都是放下了,专门的关照着教育这孩子,他应该特别好才对啊。

赵先生:对,确实是这样的。

主持人:小寒还离家出走过?

赵先生:他不是一次两次了。

主持人:在什么情况下?

赵先生:一般是在就是,在家里面。

主持人:是多的时候?

赵先生:在家里面拿了钱就出去了,他喜欢上网,喜欢打网络游戏,他喜欢搞这些。 主持人:一般出去的时候都会去什么地方?

小寒:主要是去网吧,比如在我爸那边我是有什么事离家出走的话,我在外面玩了几天,玩了几天之后我就会回我妈那去,不回我爸爸那。

主持人:小寒你喜欢和妈妈一起生活吗?因为妈妈不会像爸爸一样说你?

小寒:也不是,妈妈有时候心情好点说我两句,心情不好的时候说都不说我。

主持人:你到底是要人管,还是要人不管呢,爸爸这管你好多你也烦,妈妈那不管你你也不愿意?

小寒:当然站在我这个角度我当然希望有人管,但是我爸这个过份了点,不是过份了点,完全就是太过分了点。

赵先生:也有。

主持人:就是管一点,也不要管太多是你需要的?

小寒:反正你不能过份吧,我就觉得我爸说的太过分了,他不是管我管的过份,他是那种说。

赵先生:我想可能是有一些我说的,可能他在理解上消化上不能完全理解,可能造成了他心里上的一些反感,因为他不是很理解我说的意思,你比如说前途,在他那个年龄或者小的时候,什么叫前途,什么叫什么,他不是很懂的,然后我说的次数也比较多,而且我的语言是用一种成人的语言,而且我说话比较严肃,就像做报告似的。

杨凤池:你可以问问小寒你需要什么。

赵先生:他不说,他很小的时候我刚才说,他很小的时候我给他买了早点,面包啊,他不吃,把那个面包摔在我们楼上的一个消防柜里发霉,他都不跟我说我不想吃,或者是我换一下其他的东西,他不跟我说,我就不知道什么原因,就造成他连这都不能说,不愿意跟我说

主持人:小寒为什么呢?

小寒:不知道,反正从小自己那个就不太会跟那个家长交流什么的,反正就是说小的时候就是他们怎么说,我怎么听,然后就是说现在稍微大一点,有自己的思维了,他们说的时候我就听,然后听完了以后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做。

主持人:比如说那个面包你不想吃,不可以跟爸爸讲吗,我不喜欢吃这个面包?

小寒: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一般如果爸爸说了事情,你不想听,你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跟他讲了他会听你的吗?

小寒:现在看他应该会吧,就是以前我也不太清楚。

主持人:好象小寒没有这种习惯,不愿意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

赵先生:对,他从小跟我们都没有更多的交流。

主持人:他不会是从生下来就这样的吧,应该有一个过程?

赵先生:我是这样看他,因为他母亲是铁路上的,铁路局的,她工作是流动性的,这个小孩他满月的时候就跟我生活了三年四年,然后他就跟他妈妈去了,他妈妈那个人就是不善言谈的人,是不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了一种就是说他不太爱交流,语言交流,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反正我就觉得,但是我很奇怪我现在都很奇怪,你比如说那面包,我不想吃了,换一种什么别的,很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那是他几岁的时候?

赵先生:那大概是读小学二三年级,大概是那个时候。

主持人:赵先生从跟孩子这方面的关系来说,自己好象觉得有点无力,就从你自己的生活来看,你现在没有工作,爱人不跟你在一起,你刚才说跟他关系也不太好,你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赵先生:我是这样的,我98年就下岗了,下岗了以后然后我断断续续的就是搞了很多事,什么做早点啊,什么去运输这个土特产啊,养猪啊,什么事我都干过,大概是在2002年或者是2003年这个时候呢,我就一直就没有正常的工作了,比如说有时候朋友在一起,或者是有点什么事就干点事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赵先生你自己也没有想去做什么事情?

赵先生:想啊,我们这个年龄,比如有什么药品推销的,我一去应聘,别人一看我就不愿意找,因为我50多岁,40,50是被淘汰的人,所以这方面相当困难,你说自己想干点什么,还有风险,还有这个本钱,这些等等一些问题,所以各方面的原因造成我没有干什么是这样的。

主持人:生活状态是这样子的一种状况,跟儿子又是这样的关系,可能赵先生确实自己内心应该是比较痛苦的?

杨凤池:赵先生很委屈也很失望,他想了很多问题,也努力了很多,但是情况老是朝着愿望相反的方向走。

主持人:你可以说一下内心的想法或者是感受。

赵先生:我现在对这个内心的最大感受就是,我自己我都没有觉得是什么,因为一个人总有磕磕绊绊,但是我一想到小孩,如果他今后的这个路走的也像我这么艰难的话,我就感到非常心痛。

主持人:我们也跟妈妈打个电话,看妈妈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想法。

主持人:我们也采访了一下妈妈,我们也电话采访了妈妈,妈妈谈了她对家里面情况的看法,我们一起看一下。

主持人:妈妈倒是对儿子没有说太多,一直在讲,说赵先生觉得你只是在要求儿子,可是自己没有什么行动?

赵先生:她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她主观上的看法,客观上并不是这样的,要说我没有想办法,没有去努过力,刚才我说我干过的那些事情,如果说把跟她的关系再搞进来的话,太复杂了,因为从感情上从这个性格上,从这个思维上各方面都是背道而驰的,她也有些话是真的,就是她一说话我就要反驳。

主持人:你总觉得她总没有你有理儿?

赵先生:不是我觉得,因为她说话有些时候,她这个人就是我刚才说的,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的,本身在说一个事情,她马上就是跳到另外一个事情上,经常是这样的。

小寒:而且我妈那人说话是特不负责任的人,所以不管是我爸还是我,都不太愿意听她说话,包括刚才那段电话录音,我听着我心里特别那个。

主持人:不舒服,为什么?

小寒:因为其实说实话,我现在比较理解我爸爸。

赵先生:说我对她不负责任,我承认,说我对孩子不负责任我不承认,我孩子在我们附近那个叫白期,我们到那有一个小时的车程,那段时间他在那七七八八的事也天天叫,我也天天去。

主持人:妈妈说你没有赚钱养孩子,倒不是说你不管孩子。

赵先生:对,赚钱养孩子是这样的,如果说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在经济上她付出的比我多这是事实,但是说我没有付出那不是事实。

小寒:而且我觉得,我觉得就是说那个时候因为自己还小,就是父母我觉得就是他们对我的这种什么赚钱养活我那些,我觉得应该是我爸就是说在教育我这方面,就是说可能会比较就是说有好处一点。

主持人:既然你也同情爸爸,也认为爸爸做了很多,那为什么爸爸给你讲的道理,你不按照那些东西去做呢?

小寒:也不是,其实我爸刚开始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是听的,但是他说得特别特别多。 主持人:又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0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