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一
《生理生化》

生理学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

2、易化扩散:

(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高特异性、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特异性不高,无饱和现象。

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4、钠泵(钠钾泵、Na-K依赖性ATP)的意义:

(1)造成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

(3)造成膜内高K,为细胞代谢的必需条件。

(4)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5、钠泵激活:胞内Na增加和胞外K增加。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

6、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

7、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

8、【静K动Na】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s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

9、动作电位特点:“全或无”现象;具有不应期。

10、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第一卷P118页表2-03):上升支、下降支、峰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11、 去极化 超级化

-50 ———— -70 ———— -100

复极化

12、局部兴奋的特点:不是“全或无”的;不能在膜上做远距离的传播(衰减性);可以互相叠加(可以总和)。

13、概念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

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

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称~。

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指标。 阈 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细胞和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最好指标。

14、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特点:跳跃性、节能。

15、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16、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终板膜)组成。

17、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内流,Ach外流。

18、终板电位特点: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19、细胞间的传递特点: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影响。

20、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21、胆碱酯酶能在肌肉接头处消除Ach。

第二节 血液

1、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少量的淋巴液、脑脊液;特点理化性质、动态平衡。

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

3、血浆蛋白的功能(第一卷,P128页):白蛋白维持血浆胶压;球蛋白提高免疫力;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

4、血浆晶压和血浆胶压的比较:“亮晶晶的大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粘糊糊的鸡蛋清,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5、红细胞特性: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

6、红细胞功能:携氧、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

7、造血原料“铁锅炒鸡蛋”(铁、蛋白质),VB12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8、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功能(第一卷,P132页):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99、PLT少到50*10/L有自发性出血倾向。

10、凝血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Ⅻ外Ⅲ”

(1)内源性凝血:发生于血管内,由因子Ⅻ活化启动,因子8缺乏引起血友病。

(2)外源性凝血:发生于组织,由因子Ⅲ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

11、血浆中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和肝素;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能里能外”。

12、血型:“细胞膜上有什么原就是什么型,自己不能抗自己”。

13、红细胞有D抗原——Rh阳性;红细胞无D抗原——Rh阴性。

14、输血:“主侧别样红,次侧别样清”。(可画图分析)

第三节 血液循环

一、心脏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收缩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2、心动周期心室压力、瓣膜、血流和容积变化(第一卷P140页)

3、心动周期中一些重点总结:

(1)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

(2)左心室容积最小——等容舒张期末;

(3)左心室容积最大——心房收缩期末;

(4)主动脉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

(5)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末;

(6)主动脉血流量最大——快速射血期;

(7)室内压升高最快——等容收缩期;

(8)心室充盈主要靠心室舒张所致的低压抽吸作用,房缩射血仅占25%的血量。

口诀:”高左心,射血末;小左心,等张末;大左心,房缩末;高主动,射血末;低主动,等收末;大流量,快射血;快室压,等收缩。”

4、异长调节: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5、动脉血压(后负荷)影响心搏出量,动脉血压升高(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导致搏出量减少。

二、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

1、2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较长的原因,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发生机制(第一卷p147页,表2-09):0期去极Na内流,1、2、3期K外流,2期多个Ca内流,4期钠泵来决定。

3、自律细胞形成机制:快Na慢Ca。浦肯野纤维(“野马”)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Ca内流形成。

4、心肌跨膜电位类型和特点:

(1)快反应电位: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组织、浦肯野纤维,主要Na内流;

特点:静息电位大,去极幅度大,速度快,兴奋扩布传导快。

(2)慢反应电位:包括窦房结、房室结,主要Ca和Na内流;

特点:静息电位小,去极幅度小,速度慢,兴奋扩布传导慢。

5、心肌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6、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当于心肌收缩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意义:保证心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7、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浦肯野(自律性由高到低)

8、心肌传导性:浦肯野纤维最快(4m/s),房室交界最慢(0.02m/s);房-室延搁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特点,使心脏不发生房室收缩重叠现象,保证了心室血液的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

三、血管生理

1、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3、平均动脉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收缩压的高低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

(2)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老年人脉压大是由于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明显降低;但老年人小动脉常同时硬化,以致外周阻力增大,使舒张压也常常升高。

5、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6、右心衰: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具体见循环系统讲解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效应: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

2、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效应: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负性变力作用。

3、交感缩血管纤维的体内分布情况:皮肤>骨骼肌和内脏>冠脉和脑血管。

4、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血压是负反馈机制:

(1)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2)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6、血管紧张素Ⅱ是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之一,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7、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强心;NE与α受体结合——升压。

8、在心舒张早期,冠脉血流达高峰,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第四节 呼吸

1、 呼吸环节: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组织换气)

一、肺通气

1、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

肺通气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2、 吸气肌为:膈肌、肋间外肌;呼气肌为:腹壁肌、肋间内肌。

3、 胸腔内压为负压,生理意义:(1)牵引其扩张;(2)有利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扩张,降

低PVC,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

4、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

5、 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或呼气,胸内压均为负压。吸气末:-5—-10mmHg,呼气末:-3—-5mmHg。

6、 肺通气阻力分: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占总阻力的70%;

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黏滞阻力,占总阻力30%。

7、 肺的顺应性和弹性阻力成反比:顺应性=1/弹性阻力(如同骑单车的感觉,越顺阻力越小)

8、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生理作用:(1)降低表面张力;(2)保持肺泡相

对干燥,防止肺水肿;(3)保持肺泡的稳定性。

9、 一些概念: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一般以500ml计算。

(2)余气量(残气量):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1000~1500ml。

(3)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可以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4)用力呼气量:不仅能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可反映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首选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

(6)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即潮气量*呼吸频率。

(7)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150L.可以反映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通常用通气贮量百分比表示。

(8)解剖无效腔:不参与气体交换,容积约为150ml。

(9)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意义:潮气量加倍,呼吸频率减慢,通气量增加,深慢呼吸;潮气量减倍,呼吸频率加快,通气量减少,浅快呼吸。

二、肺换气

1、肺换气关键因素:交换部位两侧的气压差。

2、影响肺换气因素:

(1)呼吸膜厚度: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

(2)呼吸膜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成正比。

(3)通气/血流比值:VA/Q约为0.84,这一比值的维持依赖于气体泵和血液泵的协调配合。

(4)气体分子的分子量:肺换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5)溶解度:肺换气与气体分子的溶解度、气体分压成正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O2的运输方式:氧合血红蛋白(HbO2)

-2、CO2的运输方式:以碳酸氢盐HCO3为主。

3、氧解离曲线:

(1)上段:相当于PO2在60~100mmHg,只要PO2不低于60mmHg,Hb氧饱和度就能维持在90%以上,可结合呼吸系统理解。

(2)中段:相当于PO2在40~60mmHg。

(3)下段:相当于PO2在15~40mmHg,反映血液中氧储备。

4、PH降低、体温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时,H+增高。

5、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结合,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需高压氧治疗。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CO2:脂溶性物质,单纯扩散,主要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2、H+: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

3、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抑制呼吸中枢。

4、切断迷走神经:呼吸变深变慢。

第五节 消化和吸收

一、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

1、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内在:(1)粘膜下神经:支配粘液的分泌。

(2)肌间神经:支配平滑肌细胞,管消化道运动。

外来:(3)交感神经:战斗的神经,一般抑制消化。

(4)副交感神经:多数是兴奋性胆碱能纤维,促进胃肠蠕动。

2、胃肠激素及其作用(第一卷 P184页,表2-18):

促胃液素——G细胞(挤就多);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促胰液素——S细胞;盐酸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胰液和胆汁HCO3-分泌。

胆囊收缩素——I细胞(DDI);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抑胃肽——K细胞;脂肪及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促胃动素——M0细胞(Mzone人);迷走神经、盐酸、脂肪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胃肠运动。

二、口腔内消化

1、成分: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无机盐等。

2、溶菌酶有杀菌作用,淀粉酶对淀粉的初步和部分分解。

三、胃内消化

1、胃液成分及作用:G素嗜素壁太酸,十五给你主汤圆。

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

3、VB12主要在回肠吸收,因此胃大部切除术后必须由胃肠外补充VB12,防止巨幼贫。

4、Ach结合M3受体,可被阿托品阻断;胃泌素受体为缩胆囊素-B/促胃液素受体,丙谷胺阻断组胺由胃泌酸区粘膜内的肠嗜络细胞合成和分泌,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

5、消化器的胃液分泌分三期

头期:包括条件和非条件反射。

胃期:胃液分泌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原含量较头期为弱。

肠期:主要体液调节为主。

6、移行性复合运动:胃部收缩开始于胃体的中部。

7、胃排空的速度: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胃窦的运动功能是胃排空的主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二
《生理生化模拟试题》

动物生理生化模拟考试题

第1套

1.蛋白质合成的方向是( )。

A.由肽链的N端向C端进行

B.不同时由mRNA的3’端与5’端方向进行

C.由肽链的C端向N端进行

D.可同时由肽链的N端与C端方向进行

参考答案:A

2.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 )。

A.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起点

B.使DNA双链解开

C.提供5’-P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起点

D.提供3’-OH末端作的合成新的DNA链起点

参考答案:A

3.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

A.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B.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C.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D.糖、脂肪、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参考答案:C

4.下列何者是DNA复制的底物?( )

A.ATP B.dUTP C.dTTP D.dGDP

参考答案:C

5.合成尿素的器官是:( )

A.肝脏 B.肾脏 C.肌肉 D.心脏

参考答案:A

6.VLDL的主要功能( )

A.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C.转运胆固醉 D.转运胆汁酸

参考答案:B

7.脂酰CoA的-氧化过程顺序是:( )

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

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D.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参考答案:C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

A.ATP水解为ADP和Pi

B.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C.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D.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参考答案:B

9.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 C.血红素合成 D.脂肪酰合成

参考答案:A

10.下列各物质中,哪个是各种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 )。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参考答案:A

11.糖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参考答案:A

12.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下列哪一种?( )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磷酸肌酸 D.ATP

参考答案:C

13.人的饮食中长期缺乏蔬菜水果会导致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PP D.维生素C

参考答案:D

14.同工酶的特点是( )。

A.催化相同的反应,但分子性质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B.催化相同的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

C.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

D.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参考答案:A

15.DNA变性的原因是( )。

A.温度升高是唯一的原因

B.磷酸二酯键断裂

C.多核苷酸链解聚

D.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参考答案:D

16.DNA与RNA完全水解后产物的特点是:( )

A.核糖相同,碱基一部分相同

B.核糖不同,碱基相同

C.核糖相同,碱基不同

D.核糖不同,碱基不同

参考答案:D

17.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特征是( )。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不同亚基间靠共价键连接

参考答案:B

18.下列哪条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是正确的?( )

A.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增加

B.蛋白质变性后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C.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不变

D.蛋白质变性后丧失原有的生理活性

参考答案:D

19.在pH5.12时进行电泳,哪种蛋白质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称动?(

A.血红蛋白(pI=7.07)

B.鱼精蛋白(pI=12.20)

C.清蛋白(pI=4.64) )

D.球蛋白(pI=5.12)

参考答案:D

20.密码子UAC能与下列哪个反密码子配对结合?( )

A.AUG B.AUI C.IUA D.IAU

参考答案:C

动物生理生化

第2套

1.有关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

A.一般都存在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

B.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在酶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变

C.化学修饰的方式主要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D.一般不需要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D

2.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是( )。

A.腺苷酸环化酶 B.羟化酶系

C.过氧化氢酶系 D.氧化磷酸化酶系

参考答案:A

3.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

A.肾上腺素 B.类固醇激素

C.生长因子 D.蛋白类激素

参考答案:B

4.机体饥饿时,肝内哪条代谢途径加强( )。

A.糖酵解途径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原合成 D.糖异生

参考答案:D

5.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 )。

A.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B.活性中心催化基团

C.酶的调节部位

D.酶的-SH基团

参考答案:C

6.下列哪一代谢途径不在胞浆中进行( )。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原合成与分解

D.脂肪酸β-氧化

参考答案:D

7.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 )。

A.胸腺 B.小肠黏膜 C.肝 D.脾

参考答案:C

8.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 )。

A.GMP B.AMP C.IMP D.ATP

参考答案:C

9.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 )。

A.核苷酸还原酶

B.胸苷酸合成酶

C.核苷酸激酶

D.甲基转移酶

参考答案:B

10.合成DNA的原料是( )。

A.dAMP,dGMP,dCMP,dTMP

B.dATP,dGTP,dCTP,dTTP

C.dADP,dGDP,dCDP,dTDP

D.ATP,GTP,CTP,UPT

参考答案:B

11.DNA复制之初,参与从超螺旋结构解开双股链的酶或因子是(

A.解链酶 B.拓扑异构酶Ⅰ

C.DNA结构蛋白 D.引发前体

参考答案:A

12.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 )。 )。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三
《生理生化实验》

1、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步骤: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

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

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

氏染色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

2、氧化酶(Oxidase)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1~2滴,阳性者Kovacs氏试剂呈粉红色~深紫色,Ewing氏改进试剂呈蓝色。阴性者无颜色改变。应在数分钟内判定试验结果。

注意事项:

(1)

(2) 盐酸二甲基对苯撑二胺溶液容易氧化,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并在冰箱内保存,如溶液变为红褐色,即不宜使用。 铁、镍铬丝等金属可催化二甲基对苯撑二胺呈红色反应,若用它

来挑取菌苔,会出现假阳性,故必须用白金丝或玻璃棒(或牙签)

来挑取菌苔。

在滤纸上滴加试剂,以刚刚打湿滤纸为宜,如滤纸过湿,会防碍

空气与菌苔接触,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假阴性。 (3)

3 、靛基质(Imdole)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2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实验证明靛基质试剂可与17种不的靛基质化合物作用而产生阳性反应,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进行提取,再加试剂,则只有靛基质或5-甲基靛基质在溶剂中呈现红色,因而结果更为可靠。

4、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MR-VP生化鉴定管,于36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范围为4.4~6.0,其pK值为5.0。故在pH5.0以下,随酸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5、V-P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试验方法:

1)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8h,培养液1ml加O’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若4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有主张在48~50°C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

2)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先加入5°Cα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3)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5%α-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用。

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6. 柠檬酸盐或丙酸盐的利用

某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盐或丙酸盐作为碳源,及磷酸胺作为氮源,将柠檬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则培养基中由于有游离钠离子存在而呈碱性。

接种与观察结果:取幼龄菌种接种于斜面上,适温培养3-7天,培养基呈碱性(蓝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者则为阴性。

7.硫化氢(H2S)试验

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试验方法:在含有硫代硫酸钠等指示剂的培养基中,沿管壁穿刺接种,于36±1℃培养24~28h,培养基呈黑色为阳性。阴性应继续培养至6天。也可用醋

酸铅纸条法:将待试菌接种于一般营养肉汤,再将醋酸铅纸条悬挂于培养基上空,以不会被溅湿为适度;用管塞压住置36±1℃培养1~6天。纸条变黑为阳性。 -

8、利用丙二酸盐试验

丙二酸盐是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能否利用丙二酸盐,也是细菌鉴定中的一个鉴别性特征。

许多微生物代谢有三羧酸循环,而琥珀酸脱氢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环节,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与丙二酸不被分解,所以琥珀酸脱氢酶被占据,不能释放出来催化琥珀酸脱氢反应,抑制了三羧酸循环。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幼龄菌种接种测定培养基和空白培养基,于适温培养1-2d,观察培养基变色情况。

如测定培养基生长并变蓝色,表示可利用丙二酸盐,为阳性结果。反之,如测定培养基未变色,而空白对照培养基生长,则为阴性,即不利用丙二酸盐。

9、氨基酸脱羧酶的测定

有些细菌含有氨基酸脱羧酶,使羧基释出,生成胺类和二氧化碳。此反应在偏酸的条件下进行。当培养基含胺类时呈碱性反应,使指示剂变色。

接种与观察结果:用幼龄培养液作为菌种,直接接种。接种后封油,对照管与测定管同时接种封油。肠肝菌科的细菌于37℃培养4天观察。当指示剂呈紫色或带红色调的紫色者为阳性,呈黄色者为阴性。对照管应呈黄色反应。

10、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

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

本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初步生化筛选,与三糖铁琼脂等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筛选功效。

11、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于20~22℃培养7~14天。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平板试验结果的观察为在培养基平板点种的菌落上滴加试剂,若为阳性,10~20min后,菌落周围应出现清晰带环。否则为阴性。

12、氰化钾试验

氰化钾(KCN)是呼吸链末端抑制剂。能否在含有氰化钾的培养基中生长,是鉴别肠杆菌科各属常用的特征之一。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幼龄菌种接种于加氰化钾的测定培养基和未加氰化钾的空白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2d,观察生长情况。

能在测定培养基上生长者,表示氰化钾对测定菌无毒害作用,为阳性。若在测定培养基和空白培养基上均不生长,表示空白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适于测定菌的生长,必须选用其它合适的培养基。而测定菌在空白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氰化钾的测定培养基上不生长,为阴性结果。

应该注意:氰化钾是剧毒药品,操作时必须小心。培养基用毕,每管加几粒硫酸亚铁和0.5mL20%KOH以解毒,然后清洗。

13、利用丙二酸盐试验

丙二酸盐是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能否利用丙二酸盐,也是细菌鉴定中的一个鉴别性特征。

许多微生物代谢有三羧酸循环,而琥珀酸脱氢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环节,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与丙二酸不被分解,所以琥珀酸脱氢酶被占据,不能释放出来催化琥珀酸脱氢反应,抑制了三羧酸循环。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四
《植物生理生化在线作业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选题

1.

( )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

胶体性质 两性性质

沉淀反应 变性性质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两性性质

知识点: 1.2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

2.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 )是正确的。

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的pH是它的等电点

通常蛋白质的溶解度在等电点时最大 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没有基团解离

由于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大,所以一般沉淀蛋白质时应远离等电点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的pH是它的等电点 知识点: 1.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下列关于-折叠片层结构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b-折叠常呈左手螺旋

b-折叠只在两条不同的肽链间形成 b-折叠主要靠链间的氢键来稳定

b-折叠主要靠链间的疏水作用来稳定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b-折叠主要靠链间的氢键来稳定 知识点: 1.3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4.

双缩脲反应主要用于测定( )。

DNA RNA

蛋白质 葡萄糖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蛋白质

知识点: 1.5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5.

mRNA中存在,而DNA中没有的是( )。

A T

G U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U

知识点: 3.1 核酸的概念和组成

6.

在一个DNA分子中,若A占摩尔比为32.8%,则G摩尔比为( )。

67.2%

32.8% 17.2% 65.6%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7.2%

知识点: 3.2 DNA的分子结构

7.

下列有关RNA的形式,哪一项是错误的?( ) rRNA可以组成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

tRN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一种RNA RNA可分为mRNA、tRNA、rRNA 胞质中只含有mRNA,而不含其他核酸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胞质中只含有mRNA,而不含其他核酸 知识点: 3.3 RNA的分子特点

8.

下列几种不同碱基组成比例的DNA分子,哪一种DNA分子的Tm值最高?( )

A+T=15% G+C=25% G+C=40% A+T=80%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A+T=15%

知识点: 3.4 核酸的理化性质

9.

酶的纯粹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

Vmax不变,Km增大

Vmax不变,Km减小

Vmax增大,Km不变 Vmax减小,Km不变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Vmax不变,Km增大 知识点: 2.4 酶促反应动力学

10.

同工酶的特点是( )。

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 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 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知识点: 2.5 酶活力的调节

11.

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

所有的酶至少有一个活性中心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是不带电荷

所有抑制剂都直接作用于活性中心

提供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的氨基酸在肽链上相距很近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所有的酶至少有一个活性中心 知识点: 2.2 酶的作用机制

12.

酶的比活力是指( )。

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 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知识点: 2.3 酶活力的测定

13.

关于多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体只能利用糖类作为能源物质 它们以线状或分支状形式存在

它们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单元

多糖都是由葡萄糖构成,不过形成的糖苷键有所差异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它们以线状或分支状形式存在 知识点: 4.1 糖

14.

关于三酰甘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三酰甘油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

三酰甘油中的3个脂肪酸是相同的 室温下,三酰甘油也可能是固体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五
《动物生理生化》

第一部分、生物化学 第一章 绪论 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发展简史。了解生物化学与各专业的关系,如何学好动物生物化学? 第二章 蛋白质 1. 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英文缩写、分类及重要性质。 3. 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了解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4. 掌握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及分子量的测定。 5. 掌握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酶 1.了解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酶催化作用特征。 2.了解酶的组成及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 掌握酶的作用机理及酶活力测定。 4.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氏常数及其意义。 5.掌握变构酶、共价调节酶与同工酶。 6.了解酶工程及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四章 糖类代谢 1.了解糖在动物体内的一般代谢概念。 2.掌握糖的分解供能(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异生的过程和生理意义及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掌握糖代谢各途径间的联系及其调控。 4.了解糖原的生物合成与分解,掌握糖原代谢的调节。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高能化合物及体内能量产生、转移和利用。 3.掌握两条重要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抑制剂。 4.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偶联机理及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 5.掌握线粒体穿梭系统。 第六章 脂类代谢 1.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运转的概况。 2.掌握脂肪的分解与合成,特别是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和生物合成。 3.掌握丙酸代谢及其生物学意义。 4.掌握脂肪代谢的调控。 5.了解类脂的代谢。 第七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1.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掌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 了解动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3. 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及尿素的生成。 4. 了解脱羧基作用、氨基酸碳骨架的去路、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5. 了解个别氨基酸代谢和非必需氨基酸生物合成,掌握一碳基团的概念和活性蛋氨酸循环。 6. 了解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掌握嘌呤、嘧啶各原子的来源及其在不同动物体内分解的终产物。 7. 掌握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第八章 核酸的化学结构 1.了解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 2.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特别是DNA的二级结构。 3.掌握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4.了解真核细胞染色质的结构。 5.了解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测定。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1. 掌握DNA的生

物合成、DNA的损伤修复。掌握反转录和PCR概念。 2. 掌握RNA的生物合成及转录后加工。 3. 了解DNA测序、真核生物的转录和催化活性RNA的发现。 4. 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组成(遗传密码、解码系统、核糖体)。 5. 掌握大肠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蛋白质的加工。 6. 了解蛋白质的到位和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 7. 掌握遗传学中心法则。 8. 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掌握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学说(阴性调控、阳性调控)。 9. 掌握基元、锌指、亮氨酸拉链、增强子、转座子等概念。 10. 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现状,掌握DNA重组技术相关的概念(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杂交、基因文库等)。 第十章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1.掌握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生物膜的功能。 主要参考书: 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周顺伍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题题型:是非、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第二部分、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的三个水平:分子和细胞、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掌握并深入理解其中相关概念。 2.掌握细胞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息传递的常见第二信使)。 3.了解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4.掌握兴奋性与兴奋: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5.了解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理;动作电位传播的特点。局部电流学说和跳跃式传导。 6.掌握机体功能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了解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体液调节。 第二章 血液 1.掌握机体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 2.血浆:了解血浆蛋白的功能,掌握血浆缓冲物质的作用以及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作用。 3.了解红细胞:形态、数量、悬浮稳定性、比容等概念;生理机能和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掌握白细胞机能。 5.了解血小板:形态和数量、生理机能。 6.了解血液凝固:血凝过程和机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7.掌握纤溶系统、促凝和抗凝。 8.了解血型:红细胞凝集反应;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 2.了解心脏生理: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动周期及心动周期中的各种变化;心音、心电图、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心肌的四个生理特性之特点; 3.了解血管生理:血流的动力和阻力、

血压等。 4.掌握微循环:微循环的结构、血流通路及其功能,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形成,淋巴回流的意义。 5.掌握血液循环的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神经中枢,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深入理解血压的直接测定试验各项目的相关机制! 第四章 呼吸生理 1.了解呼吸的意义;掌握肺呼吸和组织呼吸的概念。 2.了解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原理;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掌握肺内压和胸内负压的概念及其意义; 3.掌握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其节律性活动的机理(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呼吸切断机制学说);肺的牵张反射;呼吸的体液性调节(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 第五章 消化生理 1.了解消化和吸收的定义;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了解口腔消化:唾液的组成、作用,掌握分泌的调节。 3.掌握单胃消化:胃液的组成及其作用,分泌及分泌调节;胃运动及其神经体液调节。 4.掌握复胃消化: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生物学消化过程;瘤胃运动及其调节。 5.掌握胰液、胆汁的作用及分泌调节;了解小肠液的组成及分泌;小肠运动及其调节过程。 6.了解大肠运动及其微生物消化作用。 7.掌握吸收:吸收的机制;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8.了解消化机能的整体性 本章是动物生理学的重要章节,要求在理解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胃肠消化过程、消化液的组成、分泌及调节;注意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第六章 泌尿生理 1.了解尿的理化性质及组成。 2.掌握尿液的生成:肾脏的结构特征及基本功能单位;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了解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3.重点掌握尿生成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体液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利尿钠肽)。 4.了解排尿及调节。 5.了解肾脏的其他功能: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调节血压;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 掌握泌尿试验项目的机理分析。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了解能量的来源;能量平衡及其测定;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2.掌握体温:家畜正常体温变动范围、体温恒定的维持、产热和散热、等热范围和代谢稳定区。 3.了解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 第八章 肌肉 1.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基本结构特征;物

理特性;肌肉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掌握肌丝的组成,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2.掌握骨骼肌的收缩:等张、等长收缩;单收缩、强直收缩;兴奋收缩耦联。 3.了解骨骼肌的类型及其生长发育。 第九章 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纤维生理:神经的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特征。 2.掌握突触的概念、类型、传递机理,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 3.掌握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弧;反射中枢及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抑制。 4.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受器的分类及特征;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及感觉的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痛觉、皮肤感觉,内脏感觉和牵涉痛特殊功能。 5.了解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6.了解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α、γ僵直);大脑皮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了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8.掌握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形成和消退及其生理意义;动力定型的概念及其在家畜养殖实践中的意义;家畜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第十章 内分泌 1.概述:掌握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一般性质,机能及作用机理;激素分泌的调节。 2.掌握脑垂体和下丘脑:脑垂体、下丘脑激素的生理机能及其与其它内分泌腺的功能联系,脑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 3.掌握甲状腺素、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功能及分泌调节。 4.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 5.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机能及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机能及分泌调节;应激的概念。 6.了解其它激素的分泌部位及生理作用。 掌握下丘脑—垂体—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睾丸轴)为中心的内分泌调节。 第十一章 生殖生理 1.初情期、性成熟和体成熟的概念。 2.掌握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3.雌性生殖生理:掌握卵巢的内分泌及生殖机能,了解雌性配子的发育、排卵、受精、妊娠、分娩的内分泌调节。 掌握本章的一些相关概念 第十二章 泌乳 1.了解泌乳的概念;乳腺发育及其调节;掌握初乳及常乳的区别及其生理意义。 2.掌握乳的分泌及其调节。 3.排乳:了解乳的蓄积,掌握排乳的过程及其神经体液调节。 参考书:《家畜生理学》(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出题类型:概念,单项选择题,填空,判

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08年题型解析及应对策略  1.简答题  (一)生物化学  例: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①产生的ATP为糖酵解的18或19倍;  ②代谢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存于ATP中;  ③能量转化率为38%,利用率非常高。  解析:简答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抓住其主要答题点进行解答,不需要拓展。如例题问的是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就只需要答生理意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想答得完美一点也可以把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方程式写上,但是不写不会影响得分。  (二)动物生理学  例:简述影响肾小球率过作用的因素。  答:①率过膜通透性和有效率过面积的改变  ②有效率过压的改变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B囊内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  ③肾血浆流量  解析:和生物化学一样,动物生理学的简答题也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察,涉及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比较有联系性,答题时注意要全面,简练,抓住要点。  2.实验题  (一)动物生理学  例:设计实验说明反射弧的活动机理。  答题解析:实验题考察的是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设计实验前要明确考题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按照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完成设计。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反射这一概念的掌握,以及对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理解程度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首先明确实验目的(说明反射弧的活动机理),然后提出充分的实验原理(如: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一般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结构或功能受到破坏),则反射不能发生。从刺激开始到反射出现就是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反射时越短,刺激强度越小,反射时越长)。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如: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使用只损毁脑的动物,脊蛙和脊蟾蜍)。具体的实验步骤要按照实验目的来设计,这个实验可以通过打断反射弧的各个步骤来说明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反射。具体设计只要是符合实验目的都是可以的。  (二)生物化学  例:设计实验从动物肝脏中提取DNA。  答题解析:首先要了解DNA和RNA理化性质的区别,明确实验原理(在浓氯化钠溶液中,脱氧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很大,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很小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六
《生理生化特性》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6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7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7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10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17

3.2 学位论文 .............................................................................................. 26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6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26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27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27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30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33

3.3 中文会议论文 ...................................................................................... 37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7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37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38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38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 43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46

3.4 外文期刊论文 ...................................................................................... 51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1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52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52

3.5 外文会议论文....................................................................................... 52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2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53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54

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54

4.1 专利 ...................................................................................................... 54

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 54

4.1.2 专利类型分布 ........................................................................... 55

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 55

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56

4.1.5 最新专利 ................................................................................... 58

4.1.6 失效专利 ................................................................................... 59

4.2 科技成果 .............................................................................................. 60

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 60

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 61

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 61

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 65

4.2.5 最新科技成果 ........................................................................... 68

4.3 基金 ...................................................................................................... 73

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 73

4.3.2基金类型分布 ............................................................................ 74

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 74

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 77

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 80

五、主题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87

5.1 国家法律法规 ...................................................................................... 87

5.2 中外标准 .............................................................................................. 88

六、提供主题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机构.............................................................. 88

七、主题学科渗透性.......................................................................................... 88

八、主题共现词.................................................................................................. 88

九、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91

9.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 91

9.2 研究领域推荐机构 .............................................................................. 92

9.3 研究领域推荐人物 .............................................................................. 92

十、媒体相关报道.............................................................................................. 92

10.1 近十年媒体关注度 ............................................................................ 92

10.2 最新媒体报道 .................................................................................... 92

附录一 报告研究背景及目的............................................................................ 93

附录二 报告研究方法及原理............................................................................ 93

附录三 报告相关定义说明................................................................................ 94

1. 数据源 .................................................................................................... 94

2. 数据呈现方式 ........................................................................................ 94

3. 相关定义——报告中的术语解释 ......................................................... 94

4. 其他说明 ................................................................................................ 94

附录四 法律声明................................................................................................ 95

附录五 联系方式................................................................................................ 96

图表目录

图表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1

图表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2

图表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图表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

图表6 发文较多期刊 .......................................................................................... 4

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 4

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 7

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6

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26

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27

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27

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30

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7

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7

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 38

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38

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43

图表19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1

图表20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 .................................................. 52

图表2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2

图表22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53

图表23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 54

图表24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 55

图表25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55

图表26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56

图表27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 60

图表28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 61

图表29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61

图表30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65

图表31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 73

图表32基金类型分布图 ................................................................................... 74

图表33 主题学科渗透性 .................................................................................. 88

图表34 主题共现词词频 .................................................................................. 88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完整篇七
《2016年中农动物生理生化自命题考研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16年中农动物生理生化自命题考研

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刚考完2016考研初试,凯程教育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同学们兴奋地汇报自己的答题情况,几乎所有内容都在凯程考研集训营系统训练过,所考专业课难度与往年相当,答题的时候非常顺手,相信凯程的学员们对此非常熟悉,预祝亲爱的同学们复试顺利。考研分笔试、面试,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被挂掉。如果需要复试的帮助,同学们可以联系凯程老师辅导。

下面凯程老师把专业的真题全面展示给大家,供大家估分使用,以及2017年考研的同学使用,本试题凯程首发!

名词解释

肌梭 主动运输 反刍,还有俩忘了

简答

1.为什么心率过快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3.从细胞学角度说明哺乳动物正常受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实验

犬的心率测定实验. 问答部分如下:

1)控制心脏活动的输出神经有哪些?

2)其节后纤维末梢分别分泌什么纤维,作用于什么受体,自己各造成什么影响?

3)二者作用的相互关系?

4)犬的正常心率为90,有三个选项A 70, B 120, C 180

选择:单纯切断迷走神经,心率为?

单纯切断交感神经,心率为?

同时切断迷走和交感神经,心率为?

上述现象说明?

论述题

1.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以及口服等量生理盐水,短时间内的尿量变化。

2.论述缺氧对呼吸造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化学部分

填空

1.酶促反应中,酶底物决定(),辅酶因子决定()

2.核苷酸中,戊糖通过C1键与嘌呤碱的()和嘧啶碱的()形成糖苷键

3.RNA聚合酶Ⅱ催化形成()前体

4.脂肪酸β氧化中的酰基载体是(),以FAD为辅酶的酶是()

5.谷氨酸合成的碳骨架是()

6.磷酸戊糖途径中氧化阶段形成NADPH,()和二氧化碳

剩下一个忘了

单选多选考点跟统考差不多,不难

简答

1.以双倒数作图画出酶促反应过程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前后的曲线变化(6分)

2.真核生物核小体的结构(6分)

3.SD序列及其功能(7分)

4.写出DNA复制过程中主要酶,及其相关作用,并画简图表示DNA复制过程(6分) 5.

6.这两题我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来回帖吧

7.写出两种蛋白质浓度测定的方法及原理(3分)

问答题,10分

写出草酰乙酸在生物体内参与的反应,最少四种,写出底物,酶,和反应产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0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