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的诗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一
《古诗词中关于人生苦短、天地无穷的词句》

古诗词中关于人生苦短、天地无穷的诗句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孔子(2500年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孔老夫子在今天的沂河或者泗水边上看着河水流去,发出了一声浩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意思是一切事物都像这流水一样永远不断地流逝而去。几千年过去了,无数人事如流水般逝去,老夫子的这句话却仍在我们心中回荡。)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乐生避死是人的普遍行为。在广袤浩瀚的宇宙天地之中,人的生命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无限流逝的时间面前,更使人们倍感人的一生是那么的短暂、有限和无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屈原(这是屈原在思考生存和死亡时所发出的慨叹,诚然生命的短促,使得人无法尽享尘世的所有豪筳,于是不得不发出如此悲怆的哀怨。往往是,人在尘世的生活越愉快,其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别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烦恼上面,凡事要看得达观些,应该敞开胸怀去欣赏,把握自己身旁各种美好的事物。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曹操的发问,其实是人类对这个问题的千古一问,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了时间,还应该包括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苦苦求索。)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阮籍(悠悠天道恢弘邈远,而岁月却是易逝难留,就如同晨露一般,转瞬就消失不见。面对高山、江河的亘古不变,人生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诗人独立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美好的年华就要白白流逝,幽州台啊幽州台,你曾凝结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融铸了多少英豪的血泪!枉我空怀宝剑,报国无门。面对着你,纵有千言万语,我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化作千行热泪。)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在无穷无尽的时空当中,所有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如过眼云烟,在斗转星移间慢慢消逝,甚至不及天上的一朵闲云、深潭里飞檐的倒影悠悠常在,更不应说那长江之水,千年

万年流个不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心忧天下的诗圣杜甫贫病交加之际,站在滚滚东逝的长江岸边,面对着急风涌浪、猿啸鸟飞,想到自己异乡艰难成苦恨,飘泊潦倒病残生,而心中的抱负却难以实现,只有借酒浇愁,兴忧国伤时之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逝去的时光不可挽留,心中的烦恼却无法消除。人生无常,快乐的日子并不多。其实,人又何必计较太多的名利呢,正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所以烦恼与忧愁才时刻相随。该放手时就放手,得开心时且开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逝水无言,滚滚东流入海,那是它永恒的归宿;人生易老,百年倏忽即逝,也是自然不可逆转的规律。既然有些东西不可改变,一味的叹挽只会徒增烦恼。不如像李太白一样,尽情欢乐,纵情山水,开怀畅饮,不醉不休。快乐也不过百年,忧愁也不过百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对于月亮与流水,古人赋予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生感慨。月亮的圆缺盈亏、玉润清辉,流水的奔腾不息、百折不回,与人生的诸多遭际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月亮总是那个月亮,千年明亮;流水依旧是那些流水,万年流淌。而人虽然不是同样的人,却有着同样的感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悠悠千载,世事苍茫变换;人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崔颢此诗,可谓七言诗之神笔,黄鹤楼之绝唱。大诗人李白面对此诗,也道无法超越,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是谁在江边第一次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何时开始朗照江边的人呢?人世世代代无穷尽地传承下去,江边的月亮也在千年万年地照着大地…… 人类和宇宙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绵延的过程,我们不见其“始”,也难见其“终”。然而诗人传递的并不是全然伤感的情怀,

他描绘出了世界的美丽,感慨着生命可贵,在怅惘和感伤的同时,也令人警醒。)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在这苍茫的天地间,在这时间的荒野中,我们这一生,又能算是什么呢?所有的喜乐、悲苦,不过转瞬即逝,人生就算百年,在无穷的时空面前,也不过是须臾而已,又何必为名利等耿耿于怀呢?苏东坡在贬谪之后能有如此旷达的胸怀,现代的我们应该有所获益,更加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二
《古诗》

垓下歌

秦末汉初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者简介: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义军领袖之一。巨鹿一战,项羽摧毁秦军主力。灭秦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同刘邦争天下,后被困于垓下,兵少粮尽,于乌江自刎。

字注释:

垓下 :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汉高祖刘邦围困项羽于此。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歌 : 歌 gē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

虞 : 项羽的美人虞姬.

骓 : 项羽的宝马乌骓.

注释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局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字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注释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饮酒 (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注释:

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见:(读xiàn)通“现”,表被动,看见。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注释译文: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字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川:一作“蜀州”。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城阙(quâ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君:对人的尊称。

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注释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字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注释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三
《高考高中14篇古诗文》

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 2015/05/30

《登高》

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锦瑟》

1、《锦瑟》一诗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瑟》一诗运用梦化为蝶和魂化杜鹃的典故,宣泄诗人一生政治生活和恋爱失意的忧愤和痛苦的诗句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怅惘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赋》

1、《赤壁赋》中描写作者驾扁舟行驶江面,像架风飞行而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的语句是: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句是: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赤壁赋》中描写夜晚月亮飞升,徘徊星空,江雾茫茫,水天一色的语句是: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赤壁赋》中描写凄婉洞箫之声,使得潜藏的蛟龙也舞动,孤舟的寡妇也伤泣的七句是: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赤壁赋》中再现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8、《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川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诗句是: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绝,月亮盈亏却始终无所增减的哲理的语句是: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赤壁赋》中表现诗人最终彻底顿悟,寄情自然风月,以开阔的胸襟和旷达的精神,尽情享受自然声、色的诗句是: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诗经•氓》

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诗经•氓》中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的六句是: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以“桑叶”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

比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诗经•氓》中用斑鸠起兴,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的四句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6、《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是: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8、《诗经•氓》中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的诗句是: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诗经•氓》中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0、《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诗经•氓》中回忆恋爱时的盟誓的诗句是: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离骚》

1、《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诗句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为一心追求的理想而至死不悔的诗句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离骚》中表现君王荒唐不察百姓心声的诗句是: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作为法度的诗句是: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5、《离骚》中表现宁死也不愿作出世俗之态的诗句是: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离骚》中推崇古代圣贤清白致死的诗句是: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离骚》中表现诗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相安)”想法的诗句是: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离骚》中裁缝荷叶荷花做成衣装的诗句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离骚》中描写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形象的诗句是: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0、《离骚》中即使粉身碎骨也志向不改的诗句是: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蜀道难》

1、《蜀道难》中通过鸟儿悲啼、森林幽静来渲染蜀道苍凉孤寂的环境气氛的诗句是: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蜀道难》中激荡着读者心弦的主旋律(主题)的诗句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蜀道难》中突出了蜀道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石壁,以及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的诗句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蜀道难》中用行人穿越星辰,抚着胸膛的情状来渲染蜀道的高和险的诗句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一手抚膺坐长叹。

5、《蜀道难》中说明了蜀道的艰险,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诗句是: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劝学》

1、《劝学》中强调活到老,学到老,开篇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劝学》中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语句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劝学》中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语句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劝学》中强调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劝学》中用蚯蚓比喻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语句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逍遥游》

1、《逍遥游》中用来比较聪明智慧多少和寿命长短的语句是: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逍遥游》中描述鹏鸟到击水南海乘风高飞的语句是:

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逍遥游》中强调水不深不能负载大船,风不大不能承载翅膀力量的两句是: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逍遥游》中追求“逍遥游”境界,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的语句是: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师说》

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因陈涉、刘邦、项羽等起义加速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的语句是: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叫,可怜焦土。

2、《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的回廊、高檐随地势而建的精巧布局的语句是: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阿房宫赋》中叙述六国统一、阿房宫殿得以建成的语句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4、《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和秦朝亡国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阿房宫赋》中以“哀”“鉴”两字向后人提出劝戒,揭示全文主旨,卒章显志的句子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阿房宫赋》中总写阿房宫的规模,极言其占地广和楼宇高的六句是: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7、《阿房宫赋》中用歌舞的效果来衬托阿房宫规模之大的四句是: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琵琶行》

1.《琵琶行》中用“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询问琵琶女是谁,及相见交流的诗句是: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5.《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音乐间歇时诗人的感受的诗句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7.《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闻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琵琶行》中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0.《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1.《琵琶行》中由琴声类比联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2.《琵琶行》中表现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虞美人》

1、《虞美人》中将流水比喻成“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而又长流不断无穷尽的诗句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虞美人》中用“东风”与“明月”的意象表达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的诗句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虞美人》中表示往昔“花、月”的美好使词人倍添悲慨、悔恨的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虞美人》中用故国宫殿颜色写出物是人非的怅惘、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永遇乐》

1、《永遇乐》中以廉颇自比,感叹自己被弃置不用的语句是: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永遇乐》中表现三国孙权开疆拓土,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永遇乐》中遥想当年刘裕挥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势的词句是: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永遇乐》中词人遥忆当年抗金战火弥漫扬州的词句是: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蜀相》中抒发了诸葛亮及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的诗句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书愤》中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归园田居》中写出陶渊明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生活的两个对偶句是: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5、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四
《浅谈中国古诗词》

浅谈中国古诗词

信息学院 11级教育技术学2班 2011314212 赖凤英

又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古感世的古诗词,我觉得自己在这些古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我喜欢品读唐代的古诗。在唐代,诗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诗写得好,则可以为官为宦,作诗甚至成为了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在当时,诗可谓盛极一时,也正是在此时,谱写出了我国诗和文学史的最高峰。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哀而不伤,诗句优美,意境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类永恒的情感。从小我们就开始读李白的诗,印象最深的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

唐诗宋词,古往今来,颇受欢迎。宋以后的诗词虽没有了盛唐时的恢弘,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更多的转向内心,譬如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等等也挺受欢迎,一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看得出项羽的爱国情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纵是在明清时期,小说盛行,但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小说当中,都有诗词曲赋的影子,如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个个都会吟诗作乐,显示出他们的才华横溢。诗歌甚至还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纵观中国的文学史,诗词总是占据着最主流的地位,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

古诗词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无论哪个年代都值得人类要懂得去品读。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抒发情感,让我们感受人生的意义,陶冶我们的性情。品读诗词,光亮人生。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五
《诗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作者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②等闲:平常,随便,无端。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③莫辞频:不要因为频繁而推辞。

④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作者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

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碰头,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⑨双脸:指脸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

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踏莎行·小径红稀

作者 晏殊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②。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③,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②阴阴见:暗暗显露。

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

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作者 晏殊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注释

画檐:亦作“画檐”。有画饰的屋檐。唐代郑嵎《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飒被,画檐虫网颇梨碑。”唐代李渥《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诗:“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绕:这里指往返。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写所见所闻,下阕写所感所思,很富于哲理。

词的上阕,用“新月”与“暗水”对比,用“疏星”与“流萤”对比,描写了眼前所见所闻的自然现象。构思极为巧妙。作者坐在凤凰亭里,四周一片寂静。仰视天空,见一弯新月慢慢升起,正高挂树梢;侧耳细听,即将干涸的弯曲的池塘,还有涓涓的流水声在暗中发出枯竭前的悲鸣。再纵目四望:稀疏的明星不时从画檐前落下;却有几点流萤在暗处闪闪发光,自由自在地随意到处飘动。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是“常见”,便很少有人注意它,更没有人把它集中起来描绘、观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六
《诗》

1、《归嵩山作》

作者: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解】:

1、闲闲:从容貌。2、迢递:远貌。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韵译】:

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评析】: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

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2. 赠孟浩然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3、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赏析

翻译

【原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1)无新语,满钓槎头缩颈鳊(2)。

【注释】(1)耆旧:老年人。(2)槎头缩颈鳊:岘山下汉水中产鳊鱼,味美肉肥,渔人捕捞,以槎(木筏)截断水流,故云“槎头缩颈鳊”。

【译文】我又想起襄阳人孟浩然,他的诗清新可赏,句句足以永世流传。如今的诗坛老将再也写不出新奇的诗句,只好用木筏捕取鳊鱼在汉水之边。

4、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译文

月亮因为天色不明朗而愁苦、哭泣。半开高楼的墙壁上在月亮的斜照下变

得惨白。

那月上仙女所乘车的轮子因沾染了露水而显得雾蒙蒙的。

我和那佩戴着鸾配的仙子在月宫中相逢。

看着海中三座神山的沧海桑田,在天上也不过只有白驹过隙般短暂。 遥望整个神州大地的九州,与之相比大海就像一杯水一样。

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

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登上岳阳楼,眺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大雁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6. 《泊岳阳楼下》

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有百层之高。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我要像鲲鹏无可披靡的变化实现图南的远大之志向。

7、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云雾跟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傍晚落日照耀着独自耸立的高楼。 主人待我就像当年陈蕃对徐孺子的礼仪一样,徐孺下陈蕃之榻。那么我就只有勉力赋诗,来唱和才如谢灵运一样的主人。 岸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一丛丛梅花正盛开,但春天已然来到,百草正待破土而出。 我要违背渔夫劝我归隐,随波逐流的告诫,从今以后我要向大鹏一样向南高飞。

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这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因系应酬之作,不如前一首有名。

忆江南——[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

谙(ān庵):熟悉。

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如,用法同“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江南的多么美好,那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太阳升起时江边的鲜花红得胜过燃烧的火焰,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那如诗如画的江南?

其二

江南的景色最值得回忆的,要数杭州了,秋天赏月的时候,在西山的寺庙,你可以不时闻到桂花的香味,你也可以躺在床上,观看浪潮的起落,唉!到什么时候我还能再来江南游玩呢!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七
《语文诗句》

高考常考名句100例

1、填充补足型20例 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李商隐《乐游原》) (4)(曹植《白马篇》) (5)(汉乐府《长歌行》) (6)(《论语·季氏》) (7)) (8)(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 (9)) (李白《将进酒》) (11)(白居易《琵琶行》) (12)·述而》)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韦应物《滁州西涧》) (16)(元稹《离思〈其四〉》) (17)(柳永《风栖梧》) (18) (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0) 220例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 (1)《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 (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残月。”(5)《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上。(同 (8)《过秦论》的论点句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0)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 (1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全诗的曾相识) (1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扬州慢)中的词句,语出杜牧哪些诗句,请依次写出。 ①过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 (19)”的词句。 ①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千里澄江似练。 (20)写出《桂枝香• ①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叹门外楼头。 3、情景预设型 所谓情景预设型,是指命题者为考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句名篇”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题者所设计的“情景”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

(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2)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场的名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实,告诫后人应记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想,卢延让《苦吟》中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有过“仰。 (7)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浩叹。(曹植诗) 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两句14个字, (10)《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11)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由历史事件发生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愁”月是故乡明”,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2)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两昆仑”,到夏明翰的““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13)“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16)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八
《1-6册古诗赏析》

1-6册诗词赏析辅导刊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评析:诗是田园诗。其妙在:记叙的虽是平凡的人、事、景物,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平淡的、恬静的美。特别是颔联,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昂。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评析: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写得满富感情了。门前的景物只是一条河流("水"),一片农田,两座青山罢了,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的一片青翠。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评析:词写自己优裕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情调开朗欢快。内容写的是早年的幸福生活,但从“常记”一词来看,可能是作者的晚年回忆之作。从词人晚年的遭遇看,似乎是通过回忆昔日幸福欢乐的生活,反衬晚年孤寂、凄苦的境遇。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

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古代送别诗,情调大都低沉、忧伤。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形象精炼,意气风发,成为千古名句。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评析:内容和主题:由古代传说引出一番岁月沧桑、世事多变的感慨,又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怀念故乡的愁情。怀古气势磅礴,写景美丽如画,抒情婉转深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诗的目的: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1、下面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写依依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彼此存在着趋势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没有寻常伤别的话,洋溢着健康开朗的感情和对友人的浓厚情谊。 B、《泊秦淮》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封建统治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

2

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

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思是说,黄鹤飞去,楼里空空,唯有那白云千载飘游。诗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说,船沉了还有很多帆船从旁边过,看眼前就是一个千帆竞过,树木吐翠,春潮涌动的世界。诗句有催人备进的感人力量。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析:“问归期”点出妻子的来信对远游夫君的思念、关心和爱,暗示两人的恩爱。后两句含蓄地写出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味:互相思念,关心。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 叙事 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A )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 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

①有吏夜捉人( B)②请从吏夜归(D )③夜久语声绝(A )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4、诗题《石壕吏》,但对石起决定作用镇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相见欢 ·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离愁”的愁不是一般的愁,而是再也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苦,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今天常被用来形容心情的烦乱复杂。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评析:全篇用比喻:池塘里的水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充实,更新。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写唐代人朱熹在读书时忽有所得的情景。 B前两句是写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打开,天空的光色和飘移的云、映在水中的影子,在这镜子里悠然移动。

C后两句意思是:问那塘水怎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池塘里来。 D这首诗歌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头脑才能保持清新,才能取得新成绩。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评析:是首田园诗。诗人把拉家常说笑话编鸡笼等平凡的人和事精心串连起来,使诗有了诗意、情趣。诗中农民一家,生活清贫,艰苦,然而却显得清静,祥和,安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析:第一句通过写飘飞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怨的子规,极力烘托悲凉气氛。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

思考: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3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登飞来峰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第一句用夸张突出塔高的气势,为后三句诗张本。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论诗 ·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评析: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秋词 ·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评析: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季,往往是草木凋零、肃杀冷清、萧条,令人伤感凄凉的。而该诗虽是写秋,却不悲秋,而是赞秋颂秋。 思考:“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赤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评析:“谁道人生无再少”,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后两句: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幽雅、清静、清幽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以动写静 的手法。

2、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欢快与空灵 的心境。 3、 "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5、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评析:“左迁”指降职贬官。首联写因上奏迅速被贬,其中蕴藏着怨气怒火。颔联表现了诗人为圣天子清除弊政,为正义而受苦受难,在所不辞。透露出的是骨气、正气、傲气。颈联(名句)写景抒情大气磅礴。,诗人的遭遇,似乎连景、连物也为他感到不平。因而云横雪拥,家不见马不前,表现出悲伤和凄苦之情。尾联写对侄孙交代后事,

4

表现出一种决绝的义无反顾的勇气。

别云间 ·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评析:诗人是一位少年英雄、爱国志士。年仅16岁就英勇就义。思考:颔联诗人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现诗人面对死神,毫无惧色,而遗憾的是,因为失去了人身自由,连想要与故乡作最后诀别都无法办到。尾联:表现诗人虽身死而志不灭的抗清精神。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析:思考:词所写的“愁”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写的“愁”相同吗?

答:不同,这里的“愁”是一种闲愁,难以消遣长日的愁,因丈夫不能长伴身边的愁。“是离愁”中的“愁”是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愁,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悲苦的愁。 “人比黄花瘦”拿菊花比喻自己因愁而成的娇瘦之躯,新奇、形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雁门太守行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评析: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

严峻。

无题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评析:“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既点明时令,又造就一种伤感的气氛。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古名句)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尾联的“蓬山”是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根本无望到达,说“无多路”,说要请信使去探望,显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罢了。

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1、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03 无锡市中考题)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2、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3、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C ) (03 南通市中考题)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5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

南 园·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评析:前两句希望男子汉大丈夫能够挎起钢刀为国效命,建功立业,博取功名富贵留名青史。“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并非真的认为书生就做不成事。这里是明知故问,实际是说他生活的时代,像他这样的书生报国无门,有才无用。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愤慨与牢骚。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评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饮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九
《语文第二周 周周清》

九年级语文第二周周周清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 ) 孤栖( ) 金樽( ) 徘徊( ) ....

邈远( ) 鄜州( ) 云鬓( ) 虚幌( ) ....

二、默写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答: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答:

3.诗人咏月抒怀,你从中读出诗人的那些感悟?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默写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吗?

答:

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 默写《月下独酌》回答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感情:

三.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中的佳句。(15分)

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 “ , , 。”

⑵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感慨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 。” ⑶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描写渐入醉乡的自己且歌且舞,与月、影共欢的诗

句是:

“ , 。” ⑷杜甫在《月夜》想像自己与妻子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对月舒愁的情形的诗句是:

“ , 。” 5 写出一句你所喜欢的课外古诗词中含有“月”的名句:

“ , 。”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译文: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5、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二、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

苏”。“婵娟”在诗中指 。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B.我/欲乘风归去 D.相与/步于中庭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两处原句证 ①___ _ ___ _ ___ _

②_________ 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

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

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

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

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3、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

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4、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 bìn huǎng

二、1.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4.B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答案:1、2、略3、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短暂的诗句篇十
《古诗》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

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例3: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例8:《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视为“媒合之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例9:传说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读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侣。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例10: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3.菊花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4.松柏

⊙孤直、顽强、高洁

5.莲

⊙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6.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例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2)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例2:“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例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例4:“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8.芭蕉

⊙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9.红豆

⊙爱情、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例1: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2: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10.豆蔻

⊙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1.竹

⊙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3.丁香

⊙愁思或情结

例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14.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15.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16.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18.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

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

高洁

21.牡丹

富贵美好

二、动物类

1.蝉

⊙(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

多的描写对象。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3.鹧鸪

⊙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例5: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例6: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5.乌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19747.html

    上一篇:16个字人生励志句子

    下一篇:女生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