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一
《人生第一课 阅读答案》

人生第一课阅读答案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

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

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

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

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

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

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

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

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

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

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1分)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2分)

①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3、读第⑦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②至第⑥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

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3分)

提示:①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

了这一点?(2分)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2分)

参考答案:

1、特制强调

2、使描写更具体

3、略

4、写书并不难 讲故事和插图 5、和蔼可亲、责任心强、循循善诱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二
《人生第一课》

人 生 第 一 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3、读第⑦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②至第⑥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提示:

①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 ③ ④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参考答案:

1、特制强调

2、使描写更具体

3、略

4、写书并不难 讲故事和插图 5、和蔼可亲、责任心强、循循善诱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三
《人教版必历史修三第一课到第十二课参考答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

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案提示: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学习延伸

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第三句的意思是“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这一句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第四句的意思是“对人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表明荀子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思路引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社会背景。

答案提示: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解题关键:西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的思想、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些措施使儒学取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解题关键:了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要点提示: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

[学习延伸]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开放性思辨能力的培养。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认同。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

第3课 宋明理学(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解题关键:分析“格物致知”的内涵。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

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是依据天理而存在的。

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

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农抑商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原始资料 第三课阅读

程朱理学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朱熹《近思录·致知》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近思录·致知》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安得天分,不有私心,则行一不义,杀一不辜,有所不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

──朱熹《近思录·为学》

陆九渊心学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象山先生全集·杂说》

王阳明的心学

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挌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箬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王阳明《传习录·门人漺丸川录》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心即性,性即理。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矢其本体”。

──王阳明《传习录·徐爱引言》

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先却头恼,而已落在第二羕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妯”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恼是当:若主意头恼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醅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窍用流行,除却见闻醅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四
《4-1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哲学与人生》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二、判断题

1.√ 2.√

三、辨析题

(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3)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既要考虑

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4)小方不考虑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想效仿小梅走影艺之路,这种脱离自身实际的、

盲目的人生选择,就有可能走弯路。

四、情境分析题

(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根据。人生选择的实现都要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要走好人生路,就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就有可能走弯路。

(2)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所 有可供选择的可能都是由客观世界提供的,而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3)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 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A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3)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因此,要有精彩的人生,只有积极行动。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四、情境分析题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人生也是如此。但与其他物不同,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因此,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有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李俊,被专家称为“网络天才”,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互联网行业成就一番事业,却因为贪图小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了社会的惩罚。李俊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3)积极行动不仅要求我们要敢于行动,更强调要善于行动。也就是说人生行动要以正确的意识支配、遵循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才能充分展示人生行动的意义,才会创造出辉煌人生。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二、判断题

1.√ 2.√ 3.×

三、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生发展的高度。

(3)自信自强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自信自强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力量源泉。

四、情境分析题

(1)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地、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是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2)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突出表现“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

(3)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为现实的过程。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A 6.C 7.B 8.A 9.C 10.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主观臆造事物间的联系。这句话中,将对流星许愿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真实的联系。

2.这句话是正确的。

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水平,为今后成功的人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四、情境分析题

1.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年轻人看似平常的一“按”,实际上是同个人的素质、道德水平和内在修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品德修养,乐于助人,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主编的话体现了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显性的联系,也有隐性的联系;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有偶热的联系,也有必然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努力去发现、挖掘,才能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3.略(结合本节课内容与自身实际)

4.略(如和谐人际、乐于助人等等)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A 6.A 7.C 8.B 9.B 10.C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正确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要满腔热忱地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会辨别新事物和旧事物,要正确理解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不沉浸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失败,以宽阔的胸怀和远见卓识看待发展中的前进与曲折,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

2.这句话是错误的。

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统一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转化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在顺境的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可以顺利实现,有利于人主动创造机会,借势而上,不断取得成功。人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出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形成人生发展的良性循环。当逆境来临时,可以更好的磨练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积累人生的经验,催人奋进,所以说,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

四、情境分析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新事物发展的一般途径。在此案例中,打工妹能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遭遇逆境困难时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前进道路中的曲折性,不沉浸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失败,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树立必胜的信念,最终获得了成功。

2.略(结合本节课内容与自身实际)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五
《1-10课参考答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本试卷共29道试题;全卷满分60分。

2、各题均请按照本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评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35分)

26.参考答案:因为她是负责任的公民。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负责任才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对于祖国建设非常重要。 分析: 答题需要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阐述。

27.答案要点:(1)各种人员共同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

(2)事例(略)。分析事例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展开:抗震救灾中,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正因为有他们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爱和希望。作为公民,应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实际行动(略)。行动感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提升。能围绕着“自觉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来谈即可给分。

分析:解答第一问要注意找他们服务的对象;解答第二问要注意从他们所作所为的实质及意义去分析;解答第三问要着眼于怎么办。

28.(1)成言的选择很值得。如果是我,也会做出象成言一样的选择。(2)成言虽然为此牺牲了许多娱乐与休息时间,学习成绩也有些下降,但他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一个勇于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人。我觉得一个人除了要搞好学习外,还要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锻炼自己。适当地从事一些社会工作,不仅能在工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并能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中学生不应该只是一味读书,还应该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让自己全面发展。(3)我会告诉成言,在平常的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有些该做的事情,虽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会把它当作是自己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遇到学习与其它工作相矛盾的时候,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做到两不误,另一方面要分清这些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重要的事、急迫的事,并力争把事情做得出色。 29.(1)刘老师扎根山乡、服务教育的动力来自对家乡、对学生的责任感。(2)今天,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他们可以把自己并不充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他们可以将青春的热情播撤在偏远的山村,只为那里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可以在刺骨的寒风中跳入水中救人,事后却悄然离去,他们可以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与偷猎者周旋,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3)当代愚公刘恩和,翻山越岭种希望,肩挑背扛兴教育,背来学校进山乡。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本试卷共29道试题;全卷满分60分。

2、各题均请按照本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评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35分) 26.(1) 两只乌鸦事事依赖别人,没有责任心,遇事推委,都想着别人为自己付出。(4分)(2)我会主动修好。(2分)因为: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只要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2分)②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要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2分)

27.在横线处写出正确的做法或答案。(每小题2.5分,共10分) (1)这位同学应该承认错误,照价赔偿损失,主动承担责任。

(2)小丽应该及时打电话给同学说明情况,表示歉意,重新约定一块去买书的日期。 (3)这是对自己负责,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4)在参与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11分)

⑪①孝敬父母的责任;②关爱社会的责任、维护祖国的尊严、为国分忧的责任;③完成学习任务、履行受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注意:三点责任要与材料对应)(3分)

⑫(7分)①志愿者们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具有奉献精神的表现,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他们在做好

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他们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3分)

②志愿者们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充满希望;志愿者们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帮助他人的无私奉献过程中使自己的价值中得以提升。(2分)

③志愿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一样主动承担社会的责任、奉献社会、帮助他人。(2分) 29题参考答案:

(1)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清晰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3分

(2)有责任感的人,善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青少年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在履行责任中健康成长。3分

(3)不同时代的人,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能够勇于面对责任,不言代价和回报,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身价值。青少年学生要树立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国家尽力尽责。4分 学生必须从①“不同角色的人都要承担责任”、②“要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③“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等角度去回答问题,并且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展开说明。只要言之有理都可适当给分 30.答案要点:

答: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最集中的体现。所以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我们要像丛飞那样热心公益,努力学习,自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10分

学生能够从 “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精神”等方面说明,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31、(1)第一种观点错误,第二种观点正确。小赵错误地认为为了班集体利益只好牺牲他人、他班利益。这样的想法不是对班集体、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对自己的错误应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4分)(2)○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3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同学,让集体发挥出更大力量。1○2○3各2分,共6分) 的困难。○(○

32、(1)只要符合材料中名人格言的主题去创作均可。

(2)不同时代的人,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就能够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青少年要勇于承担责任,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扬艰苦创业和勇于创新精神,多做实事,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只要围绕青少年人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言之有理即可)

33、(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34、(1)乱扔垃圾、讲话、在教室打闹等不文明行为。

(2)这些境头说明了部分同学缺乏集体观念和责任心。

(3)应告诉他们这种行为的危害及该怎么做。大概包括的内容:这样做对己不利,即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对集体的建设也不利等等。应该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等。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本试卷共29道试题;全卷满分60分。

2、各题均请按照本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评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35分)

3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发展生产,繁荣经济。(3)增加农民收人,引导农民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每点2分)

32、答:(1)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2)对外开放。(2分)(3)考生能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党的主本路线的指引,人民群众的努力、友好国家的支持等方面回答,符合题意的有一点给1分,但不得超过2分。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分)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但决不能说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4分)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把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分)

33.(1)材料一中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上看,闭关自守给中国带来的是愚昧落后。材料二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材料共同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每点2分) (2)能举出一具体事例,对比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符合题意即可。

34、答:(1)材料一说明了淮河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2分)青少年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保护水资源环境。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分)作为企业经理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要使用环保设施,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治理。(2分)

(2)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坚持保护资源的国策;提高公民保护资源的意识,合理开发资源。(2分)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或所掌握的观点)回答问题,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21、(1)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分)

【评分说明】考生写出一个不得分;写出两个可得1分,三个可得满分。

(2)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6分)

【评分说明】考生写出一点得2分,3点可得满分;若从“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作答,酌情给分。 22、(1)例如:“感悟成就,喜迎国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感悟辉煌就喜迎六十一华诞”(2分)

(2) 例如: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三;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等。(4分)

(3)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点2分,共6分)

16、(1)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心愿。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见教材P45) (3)①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②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原则; ④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

17、题中的观点不全面。

(1)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但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硕果累累,除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还离不开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1)近几年我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①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③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①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把老区发展得更好做准备; ②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③当好国家小主人,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④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立志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本试卷共29道试题;全卷满分60分。

2、各题均请按照本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评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35分) 19答案.(1)可持续发展战略。(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3)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20答案:(1)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2)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3)教育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每点2分,共6分)

或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大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每点2分,共6分)

21答:材料中的“我”是指“地球”(2分)。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4分,答出一个方面并简要说明给1分)。

2世界人口剧增;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乱砍滥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等(3分,例举出3个可给满分)。世界各国要积极参与气候、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 重视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3分,

22答案 (1) 我国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节约意识),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尽量不使用电梯,多走楼梯,多步行,多做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制定计划);加强立法,把减排纳入法制轨道上来,扶持新能源产业,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如开发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六
《第一课练习答案》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七
《生活与哲学 第一课习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练习题

命题人:张瑞红 审核人:刘永贤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

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C.人们总是用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指导生活与实践

D.人们总是用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指导生活与实践

4.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

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与科学和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

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④有了哲学思想,就能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

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高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

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思维,并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

中去,用以指导工程建设。这说明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7.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

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

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其相对独立性

8..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

步。”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9.“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

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10.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

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

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

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

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12..2009年,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

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

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

A.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C.哲学和具体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

D.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

14.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

A.是错误的,因为它用哲学取代了具体科学

B.是正确的,因为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意义

C.是错误的,因为哲学就是具体科学

D.是正确的,因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5.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说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是因为

A.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

B.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有人曾问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①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 ②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③是时代精神上的精

华 ④能够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7.对于世界观的理解,甲、乙两同学发生了分歧,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请把正确的

观点找出来( )

①甲同学认为,世界观是人类特有的 ②乙同学认为,世界观不是人类的专利 ③甲同学

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④乙同学认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2009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六届“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者认为,应

该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切实把哲学社会科

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看法

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C.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哲学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唯一标志

20.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1.“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回答10~11题。

22.“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23.“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24.一位学者说,艺术如果还要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它就必须走向哲学,但不是变成哲学;就

像哲学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就要走向艺术,但不是变成艺术。这说明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 ②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③哲学需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最终走向完全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伽俐略、笛卡儿、爱因斯坦等,也有

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例如培根、莱布尼兹、康德等。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密切联系的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和具体科学将会相互取代

二、非选择题

26.某村有一座刚盖好的农宅,由于不明原因先后有 多人死去,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

人都称之为“凶宅”。在这期间,这家人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但也无济于事。后来,村

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人员经过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于地基中的

一种放射性石料。石料清理掉后,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这则小故事体

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5分)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习题答案

1—10 CDBBC BCCBB 11—20 CBBAD CDBBC 21——25 DBDAB

26.(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村子里的人及住户由于受有神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才会出现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的现象。而工作组的同志坚持无神论、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经过考察、调研,终使真相大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习题答案

1—10 CDBBC BCCBB 11—20 CBBAD CDBBC 21——25 DBDAB

26.(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村子里的人及住户由于受有神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才会出现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的现象。而工作组的同志坚持无神论、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经过考察、调研,终使真相大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习题答案

1—10 CDBBC BCCBB 11—20 CBBAD CDBBC 21——25 DBDAB

26.(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村子里的人及住户由于受有神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才会出现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的现象。而工作组的同志坚持无神论、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经过考察、调研,终使真相大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习题答案

1—10 CDBBC BCCBB 11—20 CBBAD CDBBC 21——25 DBDAB

26.(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村子里的人及住户由于受有神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才会出现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的现象。而工作组的同志坚持无神论、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经过考察、调研,终使真相大白。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人生第一课 参考答案篇八
《语文七下第一课作业本答案》

15.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2分) 16.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3分) “我”: 母亲: 17.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8.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4分) 19.阅读课文《错过》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4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不能错过预定的站台!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刘心武对“错过”的体悟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抽打心中的樱桃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答案15、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为下文母亲“抽打”和“我”“护花”作铺垫。 16、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实那么多,幸亏我执意保护;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 母亲:毕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樱桃树疯结的后果,过些日子你就会明白了。 17、“只有懂得适当舍弃,你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青涩的青春只有经过抽打的磨砺才能逐步走向睿智与成熟。” 18、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19、示例:无论是“错过”还是“舍弃”,我们心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主动“适当的放弃”。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

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

,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

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3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