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富老人生活团结的对联和图片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关于丰富老人生活团结的对联和图片第一篇
《新阳志愿者除夕之日到孤寡老人家中送温暖贴对联》

新阳志愿者除夕之日到孤寡老人家中送温暖贴对联

欢欢喜喜贴春联,热热闹闹过大年。除夕之日,新阳志愿者学生队组织寒假志愿者开展春节“贴春联、过大年、办实事、促进矿区和周边和谐”活动,将志愿者有的前一天送上对联、清扫家里、擦玻璃慰问我矿困难空巢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一对对红彤彤的对联,让他们的家中增添一份年味、一份喜悦、一份温情。

“春风送暖蛇年好,瑞气盈门鹊语香”„„一副副包含祝福的联语通过小志愿者传递给孤寡老人,使他们脸上露出温暖的喜悦。一幅幅技艺精湛、韵致生动的春联,在传递着浓浓年味的同时,也充分抒发挥了志愿者关心孤寡老人,服务困难家庭的热情。祝他们新春快乐、健康长寿!他们高兴地说:志愿者就是我们的孩子,感谢志愿者对我们的关心。

此次活动,8位小志愿者在学生队队长杨鹏安的带领下,共为四位孤寡老人贴了对联,其余的给矿空巢老人、特困户、伤残人士擦汗玻璃清扫家里在送上新年春联祝福。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为新阳矿生活困难的家庭送去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此次参加人员如下:

李海珍任星 任秀 李贤成 李惠婷 杨清琴 杨鹏宇 杨鹏安

此次活动杨鹏安买了30元的对联给矿周边的孤寡老人

朋阳区铁道边瘫痪空巢老人家里

安阳小区空巢老人家里

铁道边瘫痪空巢老人家里送了4副对联

瘫痪的爱人非常感激送给我们糕吃,我们把糕转送给双目失明 的孤寡老人刘兴堂。

给刘兴堂几位孤寡老人送对3联和油糕

同心协力为爱奉献

办公室贴对联

关于丰富老人生活团结的对联和图片第二篇
《16年少双亲离世成孤儿 老人创作对联书写感恩的心》

年少双亲离世成孤儿 老人创作对联书写感恩的心

“一首五律,不过五八四十个字;一副对联不过两行字,却饱含着至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应用性更是广泛。”现年76岁的曲崇太老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楹联更是智慧的结晶 ,是精华中的精华,国粹中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接受、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以,自2006年以来,他便开始多看资料、多思考、多创作。至今,曲崇太已经创作楹联1000余副。其中 ,在莱西市级以上书报刊刊发的就有825副。包括莱西市级197副,国家级17副。由于人生经历坎坷崎岖,一路上又多遇党、村子、好心人等一路相扶,因此,曲崇太所创作的楹联都以歌盛世、颂祖国、赞家乡为主旋律,并且逢年过节他都会亲自将对联送到军烈属、退休老党员等特殊家庭当中 。 创作对联因人因事而异 “我写对联,都是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和每个人的不同经历而创作的。”2010年春节前,北庄村成立了楹联编写小组。曲崇太就专门负责写对联,他还专门找了两个会写毛笔字的好友负责将对联呈现于纸张之上。腊月下旬,他们就一起登门拜访烈军属、老党员等家庭,为他们现写对联。 村里有位李滋云老人,是一位离休军人。1966年,为了治病,李滋云便从部队回到了北庄村,当时年仅41岁的他几乎就已经被判了“死刑”,说是可能治不好病了。结果,李滋云从部队回来以后却一刻也不曾闲着,一直帮着村里干活忙活,就这样一直锻炼着,身体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好了起来。而且过了2015年,李滋云就满90岁了。现在不光老人的身子骨越来越硬朗,他的3个女儿和1个儿子也都生活得很不错。 曲崇太因此而深有感触,便写了一副“昔为江山添锦绣;今盈福祉享天年”的对联,赠与李滋云,表示祝福。 村里的另一位老人李仁正,2015年春节一过就100岁了。每次曲崇太去看望他的时候,老人总会一直不停地感谢党,感叹社会好。就此,曲崇太也专门为老人创作了一副对联:“耄耋安享遐龄福,朝夕乐思国策恩”。 自幼双亲离世成孤儿 曲崇太告诉记者,他生于1939年的旧社会,是地地道道的莱西市北庄人。但是,就在他刚出生,还不满周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用曲崇太的话来说,他是吃着与他同岁人的母亲的奶长大的。后来父亲再婚,他有了一个后妈。可是不曾想,6岁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后妈也改嫁了。曲崇太便成为了一个孤儿。由于曲崇太的二伯也早已去世,家中只剩下身子弱、无子的二妈。所以,曲崇太便去了二妈家,同她一起生活。 曲崇太说,直到1955年,他才小学毕业。可是由于二妈家庭条件也不好,没有能力供他上初中,本以为这就要辍学在家了。二妈为了不让他将来留下遗憾,便让曲崇太同十几个人一起去参加考试,结果就只有他一人考上了。 为了让曲崇太能够安心上学,二妈每天都会早早起来,打扫完院子就给他做好早饭。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曲崇太正在读初三下学期,二妈因病去世了。 “我那个时候真是痛不欲生。”说着这些陈年往事,曲崇太的眼眶越来越红了起来。 由于二妈还在世的时候,曾经托人给曲崇太介绍过一个对象。所以,为了照顾当时还在读书的曲崇太,就把这个对象叫了过来。 “我老伴小时候也上过识字班,也爱学习,但是家里不让学。所以,她特别支持我上学。”曲崇太说,老伴一进门就开始伺候他上学,并且一路支持他在1958年考上了高中。 从事教育事业30年 1968年,公办小学下放,原本学校里的公办教师也都回原籍了。水集联中(即现在的莱西四中)缺老师,只能就地取材招莱西本地的老师。曲崇太就在这时被叫到了学校帮忙。 “刚开始的时候出了太多力,工作成绩也突出,每次开会都让我发言。”曲崇太说,因为工作卖力、绩效突出,在水集联中的三年时间里 ,他入了党,转了正,提了干,当上了组长(即现在的校长)。再过了三年,1975年,他便调到了当时的教育局,这一干就是24年,直到1999年退休。 从出生到现在,命运多舛、坎坷崎岖的曲崇太经历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沧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厚意,也见证了北庄、沙岭、一村 、水沟头(即现在的水集)等全莱西市各地各处一路来的变化,他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时代变迁,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 成立篮球队,为队友赋诗 “除了爱写诗词、楹联,我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了。”曲崇太说,别看自己已经76岁了,他一次做上120个俯卧撑根本没问题。只是顾忌自己年纪逐

渐大了,不能太累,所以一般只会做七八十个,平均1.3秒一个。除此之外,他每天早晨都会坚持锻炼打篮球一个小时。 曲崇太说,因为自己喜欢打篮球,所以专门成立了一支康乐篮球队,并且制定了详细的章程。现在,他的老中青队友已经有50多人。由于每个队友都有自己的打球特点,他也时不时地会为他们做首诗,写副对联。 比如,有个叫王忠良的队友,他在投篮之前常常会在篮下瞅准了,再闭眼投球,十投十中,令大家啧啧称奇。曲崇太便为其赋诗“中耕教苑果飘香,良友球星闭眼王。单手投篮创奇迹,健身强体瘦而康。”王忠良也成为了球队中的“闭眼王”。 建立培养基地传承文化 为了关心教育下一代,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承给后代,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精神财富,曲崇太在2010年首先确定了水集中心小学、实验小学、莱西四中、莱西实验中学,建立了培养基地,开始用简洁、通俗易懂的方法将这些诗词、楹联的知识交给学生们。2013年,曲崇太还专门拿出了一年的时间,将2006年以来创作的所有楹联作品进行了搜集,并最终选出了760副编成了《心韵》一书供孩子们参考学习。2015年,曲崇太又在职教中心开辟了培养基地。春节前讲对联,春节后再讲讲诗词如何写作。 “我连题都出好了,要么我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么我出下联,学生对上联。”曲崇太一边拿出一张早已经印好的16开试题纸给记者看,一边告诉记者,他还布置孩子们在春节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各家各户贴的春联,找出10副写得好的对联,再找出一副觉得写得不太好的对联,并自己进行批改。等到春节过后,曲崇太便会同职教中心的学校领导一起,选出写得好的对联,请知名的书法家为孩子们写出来,并裱起来送给这些学生以作鼓励。文/图 记者 孙澳丽(署名除外) ■相关新闻 老人退休都在干啥 多数老人退休想继续发挥余热 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冷,原本适合老人喜爱的晚间广场舞等活动因天气问题而逐渐减少,一些热爱运动的老年人依然坚持晨练,而更多的则是选择找个避风的地方晒太阳,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闲不住的老年人则不喜欢呆在家里,希望能够走出去工作 ,创造价值的同时还活动了身体。 近日,在月湖公园里,记者看到有不少老人在晨练,有的独自锻炼有的拉着老伴一起运动,“冬天的时候天冷,平时活动的也少 ,如果不加强锻炼的话可能过冬就真成熬冬了。”跑了一阵,停下来慢走的季先生说,现在孙子上学了,也用不着他带,孩子也都上班去了,没时间陪自己,他一个人在家里也没事干,就养成了一早来公园晨练的习惯。 在门球场,记者看到一群老人正挥舞着球杆进行比赛,在一边加油助威的张大爷说,他们这群人大多都是离退休干部或者老师,平时也没什么事情做,就凑一起打打球,“虽然退休了,可总要找点事情做,不能老当益壮也要老有所乐,再说平时儿女都忙着工作,也没太多时间搭理我们,我们就自己玩。”他介绍说,像他们这样的门球队莱西市有很多,每年他们都会组织门球赛。 与公园里锻炼身体的老人不同 ,还有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选择找个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上班。“我原来是在街道办事处里工作 ,退休之后在家里呆了段时间感觉太没意思了,毕竟孩子也不能一直在家陪着,就自己在家里感觉憋得慌。”退休之后进入社区环卫队清扫卫生的蔡先生说,当初跟儿女们提出要当环卫工的时候遭到孩子们的一致反对,他们感觉退休了就应该在家里颐养天年,反正家里也不差那点工资,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孩子们解释了一番之后,儿女们也就答应了,“反正环卫这活也不重,只需要平时勤快点,看到哪里有垃圾就赶紧清扫掉就行了。这样不仅能打发退休后的时间,还能让社区更加干净、卫生,让大家生活在一个更加整洁的环境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6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