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烦躁的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好平静的瓦尔登湖,好烦躁的内心···》

好平静的瓦尔登湖,好烦躁的内心···

记得老师曾提醒,你们要是有时间,建议看一下《瓦尔登湖》。前几天,路经图书馆,鬼使神差般地买了。

梭罗的人生境界太高了,有很多是不大理解,似乎总是一反我们正常人的思想逻辑,但他那言论也似乎是正确的,超前的正确,现实的矛盾。可能距离我太遥远···

摘两句他的精彩语录。

如果一个人有信仰,无论到哪儿,他都会以同样的的信仰与人合作;如果没有信仰,无论与谁交往,他都会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继续生存下去。-----有区别吗?能好好生活下来就好了。现实总没文字世界那么单纯呀。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他看到许多伙伴;他是要结成帮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境界之高者,梭罗也。呵呵···

篇二:《仿古诗》

仿古诗【山中行】

2012-04-18 08:21作者: 方元建

披晓露溻衣兮行色匆匆 越蜿蜒幽岭兮耸立苍穹

莽丘壑荒原兮茫茫无穷 迎缤纷绮霞兮朝阳升东内心烦躁的诗

俯群山连绵兮嵯峨险峻 顾白雾溟濛兮缭绕高峰

仰银汉缥缈兮繁星悬空 随壮志凌云兮近广寒宫

闻森林笙簧兮鸟声玲珑 探前路漫漫兮殚力跟踪

视秋荻飘零兮落叶梧桐 拂藤萝缠绕兮槎枒古松

睹涔涔霏雨兮川流淙淙 伴顽躯左右兮明月清风

望故国千里兮乡愁情浓 叹江湖流浪兮忧思苦衷

经云南缅甸兮老挝泰国 踏紫陌红尘兮岁月峥嵘

忆刻骨铭心兮漂泊天涯 羁居无归期兮旅笠道中

二零一二年杏月撰于美国新州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2012-04-18 15:50作者: 张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应是由采风制度下周王朝的史官、乐官们所编定。孔子曾整理过《诗经》。《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就其内容而言,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 15国风,为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土风歌谣。“雅”是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歌诗。“颂”是在祭祀和典礼仪式上使用的乐歌、颂歌;另外,“颂”中还保留了若干商、周等古老部族的史诗,这些史诗述说了这些部落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英雄的事迹。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说,《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当时,各国社交、外交所用的乐曲都出自《诗经》,《诗经》也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范本。由于《诗经》长期、广泛的传播,具有极高的公信度,所以,不仅在民间,即便是在上流社会也有着极高的引用频率,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或是典礼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谓的“断章取义”是一种流行的作法。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中,对《诗经》的熟悉程度,对《诗经》引用的恰当程度,都是一个人整体文化修养水平的标志,当然也就关系到他享有的社会尊重程度。

孔子曾经谆谆教诲他的弟子,要熟读《诗经》,深深体会《诗经》,因为在主流文化中,一个人“不学《诗》”,就“无以言”。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更加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习《诗经》,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修炼出“温柔敦厚”的日常品性。随着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受尊崇程度的不断提高,极受儒家学派推重的《诗经》逐渐完成了由文学作品到儒家经典的转变,并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教材。围绕《诗经》的学习与研究,还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诗教”传统。《毛诗序》对于诗教的核心归纳比较全面:“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关《诗经》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也因此成为知识阶层必备的文化素养。对于政治家而言:更是要通过学习《诗经》的内容,深刻体会《诗经》所倡导的基本价值:不仅要通达人情,洞悉人的深心、真心,而且特别要强化自己关注弱势人群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状况的意识,以更有效地解除民间疾苦,消除社会弊病,获得民众拥戴,保持政权稳固。

《诗经》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值得探究的。其原因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首先《诗经》作品的收录与排序没有特权。我们目前还弄不清《诗经》中的作品是以什么标准来进行收录和排序的,但肯定不是以国家的大小、强弱、贫富来做收录、排序标准的;因此它最终才成为我们多民族大家庭当中、为人心悦诚服的、共有的经典。其次,《诗经》的作者们以及《诗经》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体代表性,而不只是仅限于某类特权人物,比如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官僚富豪等等;《诗经》涉及的多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模式中可能出现的情感遭遇,所采取的价值标准也更多是民俗的;不仅很少地域歧视,也很少阶层歧视。应当说,《诗经》主要关注高频出现、人人可以体验、人人需要学习、人人可能面对的情感遭遇;与其他典籍相比,《诗经》不是光讲大道理,而更多的是从生活细节出发,从人的细微情绪出发,对人进行引导、诱导,所以能够成功地介入、干预大众的情感生活。

《诗经》倡导的情感生活态度总体是积极乐观的。无可否认,情感问题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巨大生命之忧,孤独、惊惶、恐惧、烦躁等等这些负面情感多多少少都会经常给人带来精神困扰;严重的情感困扰往往还会造成持续性的心理障碍、创伤。《诗经》崇尚个人自主把握命运,特别鼓励人们在情感遭受打击的时候,要勇于自救、自助,并且还倡导人们尽可能地互助。《诗经》善于帮助人们发现生活的动力、行事的信心、为人的责任;善于帮助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精神和人格。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也是《诗经》中最著名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些优美的诗句,饱含着深长的意蕴,自古以来,广为传唱。《关雎》当然是一首爱情诗,说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却无缘亲近她,因此而日夜苦恼不已;上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了觉悟,通过美好的音乐而得以走进姑娘心中。这首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传诵,是因为它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爱情的真谛:爱,就意味着要千方

百计地给予对方细致入微的体谅与关爱,就是想方设法要使对方感受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古往今来,无数爱侣就是从这首诗中,获取了永相爱悦的秘诀。慷慨付出、一往情深,正是中国文化崇尚的情感基调!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在华人社会有着很高的流行度,这首歌的歌词系由《诗经侘秦风?蒹葭》改作。《蒹葭》原诗中的诗句是这样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当然也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一段尚且未能如愿的爱情;不过,这也未尝不可看成是一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表达的是人对理想、对人间亲密关系不懈的追求。这首诗的不同凡响之处,恰恰在于诗中深入揭示了追求、奋斗与挫折、磨难并生的过程中,人经常会遇到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感受:求之不得的怅惘,南辕北辙的徒劳,不得要领的郁闷,犹豫不决的困惑,匪夷所思的诧异,恍然发现身处悖谬时的自嘲等等。但是面对挫折,《蒹葭》倡导的当然不是绝望、放弃,而是自我宽解,自我反省与自我坚持。在困难面前,在失意当中,更要对大局看得开、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开、做眼前事则是要放得开,这也是《诗经》中许多诗作共同贯穿着的一种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

在中国地质大学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5月19日晚,武汉)

同学们好!

内心烦躁的诗

老师们好!

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学习近8个年头。毕业以后,我时常想念我的母校。今天能回到学校看望大家,觉得像回家一样,心里特别高兴。

先讲一件事情,就是晚上《新闻联播》播发了我们学校登山队攀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消息。我向学校表示祝贺,向登山队员表示祝贺。

我想,大家一定非常高兴。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只要不畏艰苦和挫折,就一定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应该是我们的传统。

担任领导工作以后,我一直没有忘记对科学的关注,直到最近我还在思考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上个月,我到冰岛考察火山和地热,在赫利舍迪地热电站与数十名当地地质工作者和联合国大学地热学院的学生座谈,当时我讲了我多年思考的地质科学的研究方向。我把它概括为六点:第一,地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果再大一点,还应该包括天体。第二,地质构造,特别是板块运动给地壳带来的变化。第三,矿产资源和能源,尤其要重视新的实践与理论。地质科学要同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主要表现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资源,实现资源

的永续利用。有两件事情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一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最近在内蒙古煤田勘探中发现铀矿与煤共生。过去我也很关注煤层里经常含有铀、钍、锗、镓、铟这类稀有和放射性元素,但是煤层中的大型铀矿还很少发现。二是页岩气的发现和开发。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起步晚了一点,在开发实践上落后了一些。有人说,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可能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美国页岩气开采已经到了实用地步。一些天然气很丰富的国家由此感到忧虑。我们国家具备页岩气的储存和开发条件,但是它的开采技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管道输送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矿产和能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上,不要局限于书本,而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实践和理论。第四,地质灾害与防治。这已经成为涉及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从汶川大地震到舟曲泥石流,无一不与地质灾害有关。但是有效的预报、预防和治理,我们还差很多。在指挥汶川地震抢险的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在舟曲发生泥石流以后,我又认识到,从甘肃到四川直至云南,这一带由于地质构造等原因造成岩石的崩塌,再加上多年的冲积物堆积,有许多冲沟都有突发泥石流的危险,必须提早预报、提早防治。第五,现代科学在地质学的应用。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从大的方面讲,地质学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的结合,地质勘查工作运用遥感、测试、钻探、掘进等技术手段。现在看来不够了,它要涉及天体、地球、环境、生物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以及信息、航天、海洋、生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第六,地质科学要开发新的领域。过去讲微观,小到原子、分子,现在不够了,要研究粒子。过去讲宏观是由地壳到地球深部,现在也不够了,宏观要研究天体,大到宇宙。过去讲古生物只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现在还要研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人、环境、地球、天体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主张地质学专业要开一些新的学科,比如气候学,特别是古气候学。刘东生老师在研究黄土成因的时候就大量利用气候学的原理。他对我讲,当时西南联大地质专业的课程中就有气候学这门课。

我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只要有地球存在,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类在发展和进步,地质学就不会枯竭。地质学不是一门简单的科学,而是一门深奥和博大的科学。有志的青年们要为这门科学而献身,利用这门科学为祖国和人民造福。

我是1960年进入大学的,在学校期间就很热爱地质科学。除了书本知识以外,我曾钻研过河流走势的变化和它的力学原理,还研究过磷矿,特别是北方磷矿的成因。那不是老师布置的,是我课外涉猎的。我上大学时,构造学主要是地槽—地台学说。工作以后,自己开始研究地质力学。当板块学说出来以后,我又努力学习板块学说。我觉得一个科学工作者,思想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是禁锢的。他只承认规律和真理,而不屈服于任何权威。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要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最宝贵的。我在地质科学研究中遇到问题总是要问一个为什么。这也就养成了我在从事其他工作时从不迷信、不盲从,总是通过自己的探寻,永不停息追求真理的脚步。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是母校给我的。我们有许多老师和同学就是这样做的。因为地球太大,宇宙更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它处在变动之中。人类和社会也不会终止,它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这是一个道理,这就是科学精神。

母校又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上大学以后,第一学期就染上了肺结核。当时学校让我住一个隔离室,不能上课,但是我靠自己的学习和钻研,在没有听课的情况下,那个学期的所有课程,包括最难学的《结晶学》,都得了优秀。以后我坚持锻炼,病情好转,因此我又争取到每天四小时上课时间,然后是八小时。直到毕业的时候,我终于摘掉肺结核的“帽子”。

参加地质工作以后,要爬山越岭。我在祁连山工作,祁连山主峰在5000米以上,我从事祁连山腹地的填图工作就在祁连山主峰。每天早晨吃过饭以后,我带一个馒头上山,饿了就地捡一点干柴,把它烤一烤吃了,捡不到柴就把它带回来,因为太凉吃不下,晚上就吃一碗面条。从早晨出发到工作地点,一路爬山到下午两点钟,可是还有一二百米要上,要定个点。我总是坚持爬到工作地点,画好素描,填好图,做好记录才返回。我从来没有因为图省事而定过“遥控点”。下山还要背着一包石头,累了不敢坐下,就在山边上靠一靠。回到住地,经常天已经黑了。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我总勉励自己,人要有甘愿吃苦而毫不叫苦的精神。只要努力,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总会进步。

我有过几次很危险的经历。一次在祁连山主峰,那一夜大暴雨,逼得我们半夜搬家三次,大家总是先抢资料,后搬帐篷,然后再搬自己的行李。第二天一看,沟里大水冲下来的滚石比人还高,连骆驼都砸死了。还有一次过疏勒河,河中间水流湍急,我死死地抱住牦牛的脖子,整个身子都浸在水里,就这样过来了。 我跟青年们讲这些,就是说吃苦可以锻炼人,不仅磨炼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造就他的精神。我常思考,对待任何工作,如果你能担起来,你就勇敢地担起来,不怕任何困难甘受任何打击和委屈,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今天当面临巨大的思想和工作压力时,我仍然用自己瘦弱但坚强的身躯担起了一切,从不把困难留给他人。这种精神也是母校给我的。

内心烦躁的诗

我上大学以后,开始更多地思考社会和人生,除了学好专业以外,我大量地阅读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书籍。我一心想为人民做好工作,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当时我想得最多的是要和人民在一起。母校给了我这样的环境和条件。1963年、1964年我分别在湖北和河南,也就是秦岭和嵩山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那时我吃住都在老乡家里。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到农村参加劳动。我还利用假期到农村去,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吃一锅饭,睡一个炕上。我利用这个时机了解群众,懂得他们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可贵品质。

在地质队工作,那也是在最基层,周围都是农村或者牧区,我交了许多农民和牧民朋友。有时我看到农民为了买酱油和盐跑很远的路,拿几个鸡蛋来到地质队换钱,心里感到格外的沉重。我觉得我们国家太贫穷了,我们的人民太苦了,我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民。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我献身人民的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在担任领导工作后,我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盘坐在农民家的土炕上和他们促膝交谈。我跑了许多的企业、矿山、油田,也下过矿井,到矿工居住的棚户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1998年抗洪抢险时,我曾十三次到抗洪一线指挥,八次到荆州,指挥荆江大堤抢险。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十

篇三:《名字出自的诗句》

1、“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内心烦躁的诗

2、“玉壶缘” 茶叶店名。“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3、“稻香村” 饭店名。借用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4、“十驾斋” 取意于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老学庵: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内心烦躁的诗

6、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晚年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学习和创作,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在陋室中发愤学习,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苦。”刘基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这篇文章,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7、七斋录:明代著名学者张溥的书斋。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自抄写,抄好朗读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斋录”。

8、项脊轩: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其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以地名作室名,有纪念先祖之意。

9、聊斋: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书屋。他一生仕途不幸,晚年以和别人闲说的故事为素材,写成了《聊斋志异》,书斋因此得名。

10、贼者居:清代戏曲家李渔的书斋。他虽富有文采,但生活随便,不大讲究读书人的礼节,他寓居北京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贼者居”。

11、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他在政治上保守,集古籍来寻求心理的安慰,故把自己在北京寓所的一间小屋命名为“抱残守缺斋”。

12、人境庐:清代学者黄遵宪的书斋名。陶渊明诗歌语言质朴自然、精炼,颇受黄遵宪推崇,进而提出“我手写我口”的主张。黄遵宪尤其喜欢陶渊明诗中《饮酒·结庐在人境》一首,故以“人境庐”命名书斋。

13、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 ?”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4、缀玉轩: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室名“缀玉轩”,是诗人李释戡给起的,寓意为博采众家之长。

15、名学者商承祚书斋名为“锲斋”,取自荀子《劝学篇》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篇四:《形容心情烦躁的诗句》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形容心情烦躁的诗句。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形容心情烦躁的诗句。夕阳何事近傍晚,不道人世犹有未招魂。

篇五:《赞美自然的句子》

1、自然界的夜,它看似美妙,恬静,却又有无数大自然的生灵在窃窃私语;大自然的夜,又仿佛是一台大机器,它看似安静、生动,却又有无数自然界工作者在舞动,欢歌。

2、大自然的美,在与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块石头。感悟它那微弱而坚强美丽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与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换。赞美自然的句子

3、大自然很大,只要你用心观察,4、走进大自然,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梦黄多彩的世界。她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它是那样的美妙,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壮丽,又是那样的可爱。我渴望走进自然,因为我爱它;爱它的春夏秋冬,爱它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来吧让我带你走进自然。

5、大自然她千变万化,她好似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深奥无比;她好似一位艺术家,把世间万物打扮得婀娜多姿;偶尔她还似一位脾气古怪的人,一会温柔,一会阴沉,一会暴躁。赞美自然的句子。大自然给予我们无穷的快乐,她的魅力也是无穷无尽的。

6、生机勃勃、万紫千红、诗情画意、大雪纷纷的大自然都是一副美丽的画,它们代表着各种意思,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觉得到其中的含义。

7、遥望远处,只见群山与明净的天空相交辉映,如诗如画,望着这苍翠的山,嗅着这沁人的风,拥有着迷人的景,感受着大自然的丰韵,真让人心旷神怡。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面对着奔涌的江流,江水拍击着堤岸,感受着大自然中时光的流逝,犹如这东逝的水一般,昙花的一现,告诉我们,越是美丽的事物,它的美才是最值得珍惜的,错过了,无需感伤,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儿谢了,也有再开的时候,这便是自然的轮回。

9、大自然拥抱澄碧的苍穹,催开火红的春花,抚爱潺潺的清泉,笑聆黄鹂的吟唱。大自然——心灵永远的诱惑!

10、这就是我们的自然,它有着无边无际的辽阔胸怀,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快来吧,让我们走进自然,去呼吸自然的气息,去感受它的宽广、它的博大、它的深奥吧!

11、我爱自然,因为春天的生机盎然,因为夏天的绿意勃发,因为秋天的安宁沉静,因为冬天的万物萌生。

12、投身大自然,你可以登上高高的山冈,找一片空地躺下,对着蓝天,吸吮着它的深邃,它的一尘不染的芳馥。闭上双眼,嘴里潇洒地衔着一片被季节遗弃的枫叶,任微笑的阳光拂过,拂过那没有一丝皴皱的心田。清风吹拂,摇曳大自然的风铃;黄莺歌咏,鸣啭着大自然的心音。在这“鸟鸣山更幽”的诗境中,你是唯一的主人。

13、大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摇篮。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巨石深洞、幽谷鸟鸣、山容水态……一切是那样的平凡,然而一切又是那样的真实朴素,毫不精雕细琢总让人心里涌起一股的情感。

14、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与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佳境。

15、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投入它宽广的怀抱,全身心地领悟。领悟它内在的那独特的美,领悟人生,领悟哲理。那样我们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美丽的心,纯洁的心。那样我们会很幸福地聆听大自然的声。

16、大自然千奇百态,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幻化,有风雨雷电的自然天气,有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还有霞光等奇妙的景观。

17、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栉风沐雨,临山观水;可以聆听鸟鸣欢歌,松涛海浪;可以感受来自田园的清新、馨香的自然之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不需要隐匿什么,也不需要雕饰什么,一切都是那样的自如、随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暂时摆脱一切烦恼,让思想进入一种脱俗而不羁的境界。在新的时空中重新确定自我,还原自我,能将我们的身心在新的起点上复苏,让人格得到升华!

18、走进大海,看,那一望无际的天空和一朵朵的浪花,是多么美的风景啊!还有金黄色沙滩上的贝壳是多么美的图案啊!在大海边,海风会吹掉你的一切烦恼,让你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没有悲伤、痛苦,只有快乐。

19、亲近大自然,你可以在叶落的季节,踽踽独步于白桦林间寻找落叶的残迹,品味落叶的余泽。萧萧的秋风会使你觉得这竟也是生命的绝美。顺手拾起一片落叶,就像拾起一份悄然隐匿的纯真。审视着它,就像在品味生活,体味人生的价值。走进白桦林,就像走进一个编织着的梦,塔响落叶,那种轻柔的感觉似乎将你与世隔绝,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你感受来自大自然的深沉的气息。

20、没有成绩,没有考试;没有焦虑,没有烦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它仿佛人生的驿站,还原了最初的我。这个周末,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紧紧地拥抱了这位伟大的母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8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