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话语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批评性话语》

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摘要: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语言学分支,而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强调了“批评性”,即提示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就“批语性”的产生、目的、定义,及其发展、应用,以及实现“批语性”最初目的的理论框架进行综述,也提出了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 批评性 目的 理论框架

一、引言

话语分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框架上受到诸如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各语言学分支的影响,同时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许多学科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第一次提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揭开了批评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是话语分析的新的探索,在近30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理论框架。为什么提出“批评性”视角,其目的、定义、发展,以及由些建立的理论框架能否达到批评目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批判的话语

二、“批评性”的提出

批评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是在70年代末受到文学批评学家们将语篇被评为一种话语方式,考察语言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运作的思潮下引导下开始的,认为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忽视了语篇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篇生成和解释过程的社会和历史条件。批评话语分析从“批判”、“揭露”、“否定”的立场揭示话语和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的联系,目的在于消除不平等现象,解构现有的社会体制。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解构主义,因而其后果含消极成分。 如果从哲学基础上来考察,可以从Habermas和Faucoult找到批评话语分析中批评性的来源。Habermas在1973年发表了《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话语分析应该拿起批评的武器,把语言研究与人类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平等而奋斗。这就使一般的话语分析增加了“批评”的内涵。事实上,在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中,许多学者历来提倡“怀疑”、“批评”或“批判”的精神。另外是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的批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是Faucoult)及其后继者新法兰克福学派(Neo-Frankfurtians)所倡导的“批评性社会理论”。批

评性社会理论认为社会中的电视、报刊等是帮助社会对大众进行统治和操纵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批评语言学因而认为,作为电视报刊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该学派给批评性下了十分精辟的定义:不把任何东西想成理所当然,通过文本中的线索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自省,揭示文本中隐含的意识形态(Not taking anything for granted, opening up alternative readings (justifiable through cues in the texts); self-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making ideological positions manifested in the respective text transparent,etc.)。

自1989年后,批评语言学渐渐转向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作为批评语言学一个分支,CDA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中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以及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致力于发现改进这种不平等的方法(Martin 2000a)。和主流语言学家不同,CDA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篇作为语言的存在形式是具体化的社会实践,“表达社会机构的意义和价值”(Fowler,1991)。批评语篇分析学家主张“语篇是社会结构固有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并在社会的互动作用中产生”(Teun A. van Dijk, 1998)。“话语是是社会实践的语言(Discourse is language as social practice)”(Fairclough,1989)。其含义是,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而话语则是语言这种社会实践的一个实例。表明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社会行为,语言与社会实践关系紧密。语言使用者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受到更大社会和意识形态条件所制约的。CDA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语言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理论,逐渐形成了分析模式和理论基础多样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批评性话语分析较多集中在政治、新闻媒体、广告、医患交流等比较传统的分析领域。对话语分析,各学派有自己独特的阐述。

从话语的含义可以看出,话语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s)与社会意识结构(socio-ideological structures)具有辩证关系,后者是前者的条件也是其结果。具体的,一方面从广泛意义上以及各个语言层次上来讲,话语是由社会结构构成并受其影响,如社会阶级关系,或诸如法律、教育系统的特殊机构,或各种话语及非话语的规约习俗对话语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话语具有社会建构性,即话语对社会结构有反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反作用于具体的社会结构,如上文提到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机构,社会规约。

意识形态包括社会偏见、社会歧视以及对事实的歪曲等,是“隐含在常规中的一些前提和假设”。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成分往往具有不透明性,以非意识形态的常识出现并赢得主体的接受,这就是主体将意识形态自然化(naturalize),这时其控制能力也最强。批评话语分析者的目的是要揭露话语中的不平等现象,号召人们为争取平等而斗争。这些观点主要来自Habermas和Foucault。他们在分析话语时始终把语言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锋芒直指社会生活中权力失衡、社会不平等、不民主的行为和其他不公正的现象。向大众灌输其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正如批评性社会理论反对的,社会中的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是帮助

社会对大众进行统治和操纵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他们认为,作为新闻媒体中介的语言有很强的选择性,它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解读新闻以及提示其中意识形态作用有用的工具,即体现了“社会结构决定话语特性,话语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

在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中Fairclough(1992a:12)将语篇分析方法分为两类:非批评性的(或描述性的)和批评性的方法。非批评性的(或描述性的)语篇分析方法非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是描述,而不是解释,因而忽视了语篇的效果和语篇中的权力。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标是要具有广泛的解释性,寻找社会机构和社会结构的成因,并发现语篇在社会宏观结构再生中的作用,提示语篇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反映隐藏的意识形态。

Fowler(1991)认为批评语篇分析是一种“工具语言学”(Instrumnguistics),旨在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使读者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批评语篇分析本质上是对语篇特别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进行的一种社会分析,以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使他们认识到语言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促使读者实现批评阅读(critical reading)。

作为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代表Wodak指出critical就是指不把任何语言理所当然化,就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复杂性,去除简化论,教条主义,二歧论乖影响,在研究中不断自省,使权力关系结构和透明化。三、理论框架批判的话语

正如黄国文指出的,话语分析虽然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但语篇分析者都会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研究。同样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们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

CDA最初都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将文本分析和社会理论相结合,但因为语言学基础不同,分析的理论框架也不尽相同,国外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流派包括以Faircl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Lancaster School)的社会变革论,以W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的语篇历史法,以Kress和Van Leeuw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an Dij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国内代表有辛斌,陈中竺,丁建新,廖益清,田海龙,张迈曾,徐立新等,多是引进理论,并积极结合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

虽然各学派的语言学甚而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话语分析的批评性,以其中最有影响的Fairclough为代表的社会变革论。Fairclough(1995)提出三维分析框架(three-dimentional framework),将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在内的多种语言学、符号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他认为任何话语都是三维的:(1)语篇(text),口语或书面语;(2)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social-cultural

discours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a)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description)。在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上Fairclough吸收了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简称SFL)的观点。(b)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interpretation)。(c)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explantation),如图一所示:

他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影响,但意识形态并不能完全决定语篇。语篇分析应该是多维的、多功能的、历史的和批评性的。他通过衔接、及物性、词义、词序、隐喻等研究了语篇与当今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语篇在英国社会的民主化、商品化、技术化进程中的作用。Fairclough既重视对微观层面的新闻语篇的分析,也重视对宏观层面的方法论的探讨和理论框架的构建,重视对语篇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其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话语分析离不开语言分析,其主要工具是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分析往往在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以及语篇等层面上分析语言意义,例如,从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名词化(nominalization),话语预设,隐喻或修辞手段,语调、语气、人称代词的等。这些文本形式上的选择都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

Fairclough不仅就语言与权力的关系(1989)、批评性语言意识(1992b)、新闻语篇(1995)、新资本主义(new capitalism)社会中的语言(2002)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他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使其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并推动CDA的发展。批判的话语

而其它学派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具有实用价值,如Reisigl和Wodak(2001)指出批评性的三维度:以文本为基础的批评性,以社会审视为主的批评性,以及反省式的批评性。这三个方面表明分析者为达到批评性的目的,应深入把各个层面的语境分析和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自我批语式的进行自我修正:从选择研究对象到选择研究方法,从取样到为该样本建立合适的理论框架,再到对分析结构进行解释。而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van Dijk(1991)对英国媒体对种族关系的报道进行语言特征和结构上的分析,陈中竺(1995)也分析了两篇关于罢工英文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语言技巧,以达到心理控制——都是对批评性最好的表现。

四、局限性批判的话语

在语言学方面,Halliday的SFL很好的提供了描写(describe)、解释(interprete)话语的语言学工具,即在微观层面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除了结合SFL分析,还有其它语言学理论,如JAGER多运用隐喻(metaphor),Wodak则借鉴了推导理论(argumentation)和修辞(rhetoric),丁建新、瘳益清也尝试结合语用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为了使得CDA体现

Critical的本质,在完善固定下一个理论框架时,语言学家在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至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多视角的分析批评。但相应的宏观层面的社会分析缺乏充足完善的理论框架,而使得社会实践分析相对薄弱,缺乏说服力。所以正如Wodak表示的,目前CDA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将细致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各个社会领域的相关理论相结合。显然,批评语言学家们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话语的社会理论加强补充。

Wodak(2007)还提出一个问题:最初所要达到的批评性目的会不会与日益发展的理论框架,方法论,评判标准产生冲突,因为任何倾于程式化的教条主义都是与批评性的目的相违背的?对分析者本身的判断,肯定需要一定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又由谁来定?怎样的标准才能达到真正批评的目的?Widdowson也质疑CDA的可靠性,CDA的分析本身就带有意识形态,不是客观独立的科学研究,不可能做到中性,不偏不倚。所以,从语料的选择具意识形态和选择语篇的语言特征证实分析者自己的偏见看,CDA的说服力都有所削弱。

另外,她也提出,批评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否定、反对、纠错、打倒,而是运用语言学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知识,有意识的去认识文本中隐含的意义。Martin提出积极话语分析,即以友善、宽松、和谐的态度,以否定和肯定相结合的方法,以“建设性”为目标对话语作分析,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目的就是为了对语篇(更准确说是话语)进行批评式的审视,揭示其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自然化的意识形态。为此目的,批评语言学家在不同语言学基础上尝试提出不同理论框架,主要集中在文本微观分析结合社会理论宏观分析的结合上。尽管如此,还是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完善以真正达到“ental Li批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2]Fairclough.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9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9.1-4.

[5]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

论文网在线 </A< p>

篇二:《“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

龙源期刊网 .cn

“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 作者:叶千里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年第05期

哲学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自我理解与批判。哲学范式则以思想坐标的形式集中表达并反思着人的特定的存在方式。随着人的具体的生存方式的改变,哲学范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哲学范式也能产生于人们特定生活实践的前面并给予引导,因为它把握的是人的生活实践的矛盾运动及其内在逻辑。着眼于现代哲学的转向和发展,不难发现,从精神的超越,到实践的批判,再到交往话语的沟通,哲学范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但就中国现当代哲学而言,笔者认为,这三种范式固然在主导地位上呈现出替代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范式可以完全排斥另一种范式,从学理上说,只有这三种范式相互依存、彼此渗透而又经历内在的转换,才能从最高的哲学思想层面体现并把握住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事情本身”;而在笔者看来,这三种哲学范式的沟通与转换,将突显出“生命—文化”范式的重要意义。

哲学的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这三大范式,分别维系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或方面——“意识”、“语言”、“实践”。意识、语言与实践既相互区分又互为中介。

如果外在地直观地看,人在形体上与动物并无根本的差异,其明显区别在于活动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活动,由此人在“衣食住行”生活各方面都有了自己“生产”出的文化形式。然而,许多动物都能利用自然物以求生,有些还能将自然物稍事加工,使之成为简单的工具。这样,把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就有了问题。更为重要的,如果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在于他能够利用自然条件改造自然,那么,人不过是一种超级动物,其生活方式也就无以表明其区别乃至超越自在自然的人文价值属性和向度,因而也无以表明人类内部的情感和伦理关系。事实上,即使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也不仅仅关乎人的“智商”,还关乎人的“情商”,因为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并为了群体的行为,这种行为让他们意识到工具可以利人也可以伤人甚至害人,因而至少在自己所属的群体中,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行为都得到了某种“应然”的规定,——这本身就意味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文化状态的过渡,这里不仅涉及人对外部自然的认知和利用,还有一个人对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内部关系的“理解”和“范导”;这当然也要借助认知,如认识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自己的能力,认识他们自己活动的各种可能的后果。但一种更为根本的认识是人的“自我认识”,而这是不同于人的对象性认识的,因为自我认识不仅使人进入自我呈现和作用的状态,还意味着人的自成目的和自觉自由,这样,人才有了超越本能的应然的生活,有了可以无限扩展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而人无论与外部自然界的关系,还是他们内部的关系,都必须通过这个内在的世界才能建立起来,并因而具有“属人”的方向性。

因此,如果内在地看,即人就自己的生命感受和自觉性而言,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其实是人的“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与一切非人的内在区别。事实上,“人”本身就

篇三:《简析理性批判和语言批判》

简析理性批判和语言批判

【摘 要】为了为理论理性划分界限,康德和维特根斯坦选择了两条不一样的道路,康德选择了理性批判,而维特根斯坦选择了语言批判。康德从先天综合判断开始,运用先验逻辑的工具,对人类理性进行分析,而维特根斯坦否定了先天综合论,认为世界由事实构成,有意义的理论活动的界限就是由我们能够用逻辑上完善的语言所描述的东西,世界的界限也就是语言的界限。从他们的时代背景和批判的方法上总结出理性批判和语言批判的四个不同点,即基础不同、工具不同、本体论的地位不同和因果性理论的不同。

【关键词】理性批判;语言批判;康德;维特根斯坦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在哲学中具有至高地位的哲学家无疑是柏拉图、康德和维特根斯坦。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的灵魂人物,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而维特根斯坦则是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重要的分析哲学流派,即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限于篇幅和目的,本文仅就康德的理性批判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从时代背景出发,揭示他们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即他们所面对的现实,接着分析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思想,然后总结这些方案对问题的解决的结果,最后的结论是总结康德的理性批判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的异同。

一、时代背景:认识论转向和语言转向

西方哲学史的三次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常识,用古代希腊哲学家高

篇四:《批判的句子》

1、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你连坟墓都进不去!

2、一帮毫无成就旳人居然还指责一个世界冠军旳教育模式有问题,就是中国逻辑。

3、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批判的句子

4、高尚,我景仰。平凡,我尊敬。孱弱,我同情。畏却,我理解。可是,别指望我接受伪善,卑劣,下作和无耻,5、拆迁不是建住宅就是工厂,都是好事;但我们习惯是用土匪的方式干慈善家的义举。

6、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最大的罪恶不是他忘恩负义,而是那种使人寒心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世人对善良的人性失去信心,因而窒息社会上蓬勃的朝气,呜呼。

7、我们看错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批判的句子

8、情书大全在图书的分类,应该属于科幻类!

9、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10、政治就是没有矛盾制造矛盾,再解决矛盾。其实就是制造仇恨的。巴基斯坦的小学数学课本里有道题:抓到7个以色列战俘,干掉5个,还剩几个?连数学都灌输仇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11、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12、财富与女人竟然是中国男人成功的标志,于是像我这种没有钱也没有情人的人是失败的中国男人;而我们社会的腐败分子有很多钱与情人,所以他们才是成功的中国男人。

13、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14、广告就是告诉别人,他的钱还可以这么花。

15、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16、中国大学教育“新三化”:教授老板化、老板教授化、教授老板关系密切化(大学市场文化)

17、鼓动人们为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观念上的疑点,毫无顾忌地告密、揭发、反咬、围攻、卖友。只要做了这样的恶事,不仅能自保,而且还能瓜分受害者的遗产;如果不肯这样做,则迟早灾难临头。这就以对生命最终威胁的方式培植起人性深处的恶,使之蔓延膨胀,颠覆全社会的人格系统。

18、我们将不能不留给他们腐臭的河流,不能不留给他们看不见的星空,不能不留给他们拆迁迨尽的故乡,不能不留给他们没有传说和民谣的历史,不能不留给他们有沙尘暴的春天,不能不留给他们永远再也见不到的野生物种……

19、初从文,廿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 伤感)无药自愈。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20、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21、安乐死是饮鸩止渴——对这个社会而言。这个社会更为需要的,不是安乐死合法化,而是给与更多的生命活下去的理由。

22、如果手段是邪恶的,那整件事就注定是邪恶的。有些人或组织,说他为了正当美好的目标,不得已使用邪恶的手段。永远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一旦接受,他的手段只会越来越邪恶,而正当美好的目标,永远不会实现。对邪恶无尽让步的世界,等于中毒的土壤,一切花朵,都成奢望。

23、所谓外遇,就是有了爱情和面包之后,还想吃蛋糕的心情!

24、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25、武夫卖性命,拚死争防地。文人卖议论,毁孔誉夏翌。土豪卖人民,剥膏媚贪吏。我家无长物,惟卖旧文字。

26、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27、等着吧,潮水退去的那一天,当你们看见露出整个海海面的大陆时,你们才会发现,有多少尸骸碎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28、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29、这是个盛世,物质繁荣,高楼林立,名车接踵,酒醉金迷;这是个乱世,精神匮乏,人欲横流,卑鄙趾高,哀鸿触目。

30、汉奸卖国、强盗劫财、婊子卖身,各自都有一套理不直却气壮的歪理。

31、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中国奴隶的冤魂!

32、在这个盛世乱世里,高尚逐渐成为墓碑,信仰逐渐成为交易,理想逐渐成为笑谈,人心逐渐成为荒漠。还要多久?我们将再也没有节制物欲的精神、净化人心的信仰,所有美丽的花,都将无水浇灌。
 

篇五:《关于岁月的话语》

1、淡定于爱恨情仇,即便内心翻江倒海,也要学会见招拆招,学会坦然收纳。那些叽叽喳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日子离我很遥远了。女人的神秘源于她明白,即使说出来也改变不了什么,不如选择缄默。一个感性的人怎么会让别人来批判她曾经的抉择,哪怕是错的,也要微笑着说,没什么。关于岁月的话语

2、关于岁月,总有太多太多不愿说出口的忧伤,年华易逝,什么都留不住。蝴蝶不恨沧海远,千年之后画上飞。一树一树容颜旧,雪消时节花又回。愿好景常在,3、苍穹的天空下,熙攘的人群在时间的隧道上,匆匆忙忙的奔跑,他们无暇贪恋身边的风景,又是谁奔跑在华年的前面呢?我似乎想停下驻足观望,看潮涨潮落,人潮涌动,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晃而过,是谁?又是谁是时间的过客呢?

4、错误,不可避免,弯路,谁也绕不过去,只是,停下来就是进步。和所有人一样,一样的小心翼翼,一样的摸爬滚打,黑压压的前途,看不见,只是,多了一份倔强,多了一份骄傲,酸甜苦辣,都会深深的咽下而不愿意分享。有聆听着,只是,谁能取代你现有的苦楚,那又何须招人话柄,一个成熟的人,连自己的心事都处理不好,还怎么去面对这个纷繁的社会,

5、这就是岁月之殇,殇到灵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和我有同样的体会。关于岁月的话语。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忘却的并不是一时之人或一时之事,而是那个人、那件事所承载的一种心情和一段岁月。我常常和我的学生们说:珍惜你们的大学吧,我这不是命令或者要求或者纸上谈兵,而是真实的感受和教训,这种岁月之殇是我们承受不起和无法弥补的。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否则,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买。所以,每一阶段总会回头感伤过去的日子。最近忽然顿悟,再怎么回头去看都是无意义的,过去的,即使再美好也终究是过去了;而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做好当下。该做什么就做些什么;该有什么理想就为之付出努力;因为岁月是不等任何一个人的,无论你有多么勤奋。但勤奋与懒惰在岁月面前是有区别的。越是勤奋,生命越充实,生命越有意义,岁月之殇才可能越小;懒惰,就不用说啦,不努力做好眼前的事,就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总是不休止的沉溺于岁月之殇里。

6、即便有着太阳,却干冷。萧条的枯枝,肆虐的狂风,这个冬天注定是要学会低眉顺气的,大凡昂着头,衣衫单薄的都是青春的背影,躁动的灵魂,穿梭在大街小巷,我羡慕却不跟随。已经过了为了漂亮而逞强的年龄,已经过了为了时尚而大胆独行的岁月,沉淀了自己的内心,放低了自己的希望。不相信童话,也不制造假想。在自己的世界,泡杯好茶,把玩自己的心境,在别人的世界里,轻轻走过,不留点滴痕迹。

7、光阴荏苒,静静地洒下深秋的静谧悠然,留下碎影步步,在深秋的岸边。驻足仰望蓝天,有风有阳光的日子,五彩缤纷的念想在空中萦绕,累积,特别的温馨幸福。风拂面而过,轻轻地撩起我的秀发,像蒲公英那般飘洒飞扬,轻轻柔柔,飘飘扬扬的,飞扑坠入每一个角落,安营扎寨,生生不息。试想捉住它毛茸茸的身子,随风轻舞,飘扬的无影无踪。在大地的任一个角落随遇而安,扎根生息,在陡峭的悬崖,贫瘠的土地,荒芜的原野,带着满腔的热忱,生生不息的亮节,繁衍生息,给辽阔的大地带来一道道靓丽的色彩,勾勒出奇幻缥缈的梦幻天地。像雪花般漫天飞舞飘零,如痴如狂,洒下无限的憧憬,幻想,丰盈着我的遐思!试想过这样轻柔清闲的日子,轻轻地来,悄悄的走,独处一隅,来无影去无踪,在万花丛中独秀一枝,紫陌红尘中嫣然静谧,在岁月中摇曳着奇特的生成方式,满怀豪情的去渲染生命的绚丽画卷!

8、如今踏上另一段旅途,氤氲着工作和家庭,在喧嚣嘈杂的尘世中寻觅世外的静土,栖息。往事像影碟机一样在脑海中一一回放,温存了快乐的味道与自己同行,度过滚滚红尘,斑斓了最青翠的记忆。梦一场一场的做,深秋的雨一场一场的飘,如纷飞的雪花,轻盈如羽,如鹅毛般柔软,像月光般静谧,一丝丝滑过我的脸颊,滑进嘴里,满满的洋溢着莫名的喜悦,在心头滋长蔓延,滑破了最幽深的记忆。又是一个纷纷扰扰的雨天,宁静悄悄地从身边走过。

9、华年流逝,过往已成现实,自己应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珍惜拥有。即使一段小小的故事,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温馨的话语,让我从无味无色的荒芜中,更加体会到生活的美好,阳光的灿烂,家庭的温馨。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难得可贵的。也许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有得有失,不要计较自己拥有了什么,失去了多少,生活赋予了我们什么,知足,懂得感恩,一切随缘,只要你拥有了这些,相信生活中你必是快乐的、幸福的!其实幸福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定义不同,价值观的高低,诠释的怎样是各有千秋的。我是一个容易知足长乐的人,他们快乐着我快乐,他们幸福着我幸福。

10、天天在文字上纠缠,注定了悲喜伤感的旅程。都说喜好文字的人感情特丰富,容易悲喜交加,把幸福诠释的更幸福,把感情看的特重、特真、特浓,把爱释放的更柔情,更彻底,更绚丽多彩,把思念氤氲的更斑斓,更华丽。我喜欢凝固岁月的沧澜,一些人,一些事留下永恒不变的记忆,不管开心的还是痛苦的,它是你心灵中的百合,盛开在你梦想的彼岸!

11、岁月安好,心,宁静,常有涟漪,惊涛骇浪,离我远去。闲来一杯好茶,一本好书,在阳光下,打个盹,何等惬意。

12、喜欢一个人的寂静,喜欢在湛蓝的天空下,看云卷云舒,喜欢有风和日丽的日子,看日出日落,喜欢看风儿轻轻地拂动,莺飞草长。这些成了永恒的谐美,是岁月凝固的幸福味道,足以填满生命中萧瑟的窗口。喜欢静静地,独来独往,喜欢把思念深深的隐藏,喜欢用文字拍打年华的絮语,托起黎明的朝霞,照耀,温暖我幽深静谧的港湾。

13、人的一生往往有太多的渴望与欲求,或者是志比天高,或者是好高骛远。寻求的过程中,有困惑、有诱惑;有错失、有错误——其实,可以让自己活得简单,活得真实。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人生无悔。

14、想起中学时期,一种酸楚油然而生,那时茫然无知,庸庸碌碌的,说起来愧疚难当,为什么每个人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呢?千篇一律的话语从每个人嘴里道出,叹息!()但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理念,就是书。书,能释怀内心的孤寂,惆怅,贫乏,它虽不像你的爱人那样亲密,你的孩子那样亲切,但它足以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的知己,是你心灵空虚的温馨补药,犹如雨后的阳光明亮温暖,永永远远的挚友,把快乐笼罩在你身上,处处散发着一股股美丽的芬香,至始至终!

15、回想童年,一样的天空,一样的蓝天,小朋友的嬉戏玩耍。在夏日炎炎的午后,用蜘蛛网编织的网拍,冒着酷暑烈日,兴致蓬勃的扑蝉。在清晨,露水未干的竹林捉蜻蜓,在夏天明月高照的夜晚捉迷藏。现想起历历在目温馨无比,一种小小的满足感荡漾心间。那时真不知天多高、地多广,天多蓝,一天一天的幸福快乐着。偶回想回味无穷,又有什么能比的上儿时的幸福快乐呢?

16、无欲无求很难,有所要求,却很世俗,所以说,人是矛盾的,既有激情也有迷茫,不缺遐想也难敌现实,避不开世俗又想置身事外。想入世的繁华,又念念不忘出世的宁静。一次次的寻觅,寻觅自己的位置,却只是,让自己渐行渐远,于是再回头,周而复始,伪清高的很清高,装不下去的,很世俗。我是世俗中人,只是,多了一份灵动,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9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