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栀的功效与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栀子的功效》

药名栀子 汉语拼音zhi zi

别名木丹、鲜支、卮子、 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 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栀子的功效:

1、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主 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栀子的作用: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4、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焦山栀的功效与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

1.《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九月采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

科属分类

茜草科

主治

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生态环境

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

篇二:《栀子的作用和食用方法》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焦山栀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功效 1

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1. 2

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2. 3

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END

栀子的作用 1

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

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4 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焦山栀的功效与作用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焦山栀的功效与作用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END

食用选方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2

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4

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5 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6 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7

《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END

注意事项

 脾虚便溏者忌服

篇三:《栀子花之妙用》

栀子花之妙用

栀子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栀子花耐半 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5~7月开花, 花、叶皆美,花芳香四溢。根、叶均可入药,有抑菌泻火,清 热利尿,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鼻,咯痰,疮 肿毒等病症;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助排泄, 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人肺、肝经。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栀子的功效

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栀子的作用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 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注意事项:

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

疮疖红肿:

栀子、蒲公英、金银花各12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高血压:

用栀子叶泡茶喝,有降血压的作用。

声音暗哑:

栀子花5-7朵,沸水冲泡,代茶饮。

痢疾:

用栀子根同冰糖炖服,效果很好,连服7天见效。

烂疮:

用栀子叶榨汁,抹在红肿的疮处,7—10天效果显著。 治伤风:

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

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

黄疸性肝炎:

用栀子根30—60克,加瘦肉煮食,半月左右,黄疸可退。 治鼻血不止:

栀子花焙干,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吹入鼻腔,用消毒棉塞压。

胃脘痛:

栀子7-9枚炒焦,加生姜适量,水煎服;栀子根30克、冰糖20克,炖服。

感冒高烧:

栀子根60克,山麻子根30克,鸭脚村二层皮60克,红花婆根 30克,煎服。

气管炎:

栀子10克、鲜栀子根30克,水煎服。

肺热咳嗽:将鸡蛋3个煮熟去壳,再与栀子花30克共煮半小时,每日分3次食用;栀子花15克用白糖30克腌半天,取少许泡 茶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0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