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改掉拖延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如何改掉拖延的习惯》

把任务都拖到最后一刻来做的坏习惯,叫做“拖延”,这种坏习惯常常对人的事业和日常 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失去重要的机会,混乱的工作时间,压力、紧张、怨恨、内疚等 等都会成为其后果。这篇文章将探讨“拖延”的深层原因并且给出几点克服“拖延”的实际 方法。

一、变成“必须”为“愿意” 首先,抱着你一定要做完某事的想法是导致“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你告诉自己你必 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其实就在暗示自己你是被强迫着去做,所以你自然而然地感觉到 厌恶和抵触。正是因为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你选择了“拖延”。如果你的任务有一个最后 期限,那么这个期限越近,这种不愉快就越强烈,如果你还不立即开始工作,那么这种 不愉快感将不断增强。

针对这个心理障碍(mental block)就是要认识并且接受这种想法:你不需要做任何你 不想做的事情。即使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你仍然有权力选择不做。所有你所做过的 决定造就了今天的你,而如果你并不喜欢今天的状态,你可以开始做不同的决定,这将 带给你不同的生活。你还应该意识到其实你并不是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方面都习惯“拖 延”。最严重的拖延者也有不拖延的地方。比如说,也许你从来没有错过一场世界杯,许一有机会玩魔兽你就毫不犹豫,因为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所以如果你总是把 自己的工作一推再推,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选择在何时开始工作的,这其实取 决于你。这样想,“拖延”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二、变“完成”为“开始”

第二,总是想着你要完成一些大的复杂的工作显然会导致你的“拖延”。如果你总是想着 一定要完成一些连具体步骤都还不清楚的复杂任务时,你会感到被狠狠地打击(“崩溃 了!”“吐血了!”“晕倒了!”)。这样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你尽量地拖延。当你对自己说 “我必须完成这项工作”时,你其实就在让自己倾向于拖延。

如果想解决,方法就是试着想想只是开始做一小块工作而不是总想着要把大任务做完。 想想“我现在能开始哪一小步”,而不是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其实你坚持简单的 每次都做一点,你就肯定可以做完。假设你需要清理一个大的车库,一想到要清理那么 大一个空间你就会感到要吐血了,这样你就倾向于拖延。其实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只是 做一小部分,比如说去车库时带上一本小本子,写下你可以想到的十分钟内做完的简单 任务,像扫一小块地,或者丢掉一两堆垃圾。不要操心什么时候做完它,而专注于现在 能做的事。其实如果你这样做上一些次数,你也许在哪一次就发现根本没有剩下多少 了,这时你就一鼓劲就把它做完了。

三、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做个正常人

第三种容易导致“拖延”的错误想法就是完美主义。要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的想法非常有 可能让你根本不开始工作,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给这项工作附加上很大的压力,在这种 情况下,你当然不愿意工作了。于是乎,你把工作拖延到临近最后期限时才开始,这样 也

对自己说:“我不把它做完美是正常的,要是我有足够的时间,我完全可以把他做得完 美。”但是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最后期限呢?你会不会把工作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完美主让你根本无法开始一项你想做好的工作,你能说它不是有害的? 解决办法就是把你自己当作正常人,而不是圣人。你用过一种任何方面都堪称完美的软 件吗?记住,不完美地完成一件工作无论如何都比一直拖延而未完成的完美工作要强。 另外,完美主义也关联到前面提到过的总把任务看作一个大的整体。不要这么想,总想 着一件完美的完成了的整体的工作,而应该想想并不完美的小小的第一步。第一步可以 很粗糙,很粗糙,你以后想修改就可以修改啊。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写一篇5000字的章,你应该放松地开始只打一篇哪怕只有100字的草稿来帮助你开始——重要的是开始。 四、变“剥夺”为“夺不走的快乐” 第四个心理上的障碍就是把工作联系到“剥夺”上。这就是说你相信投入一项工作之中会 大大地剥夺你生活中的乐趣。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你是不是把本应在工作外的时间也投 入了工作?你是不是告诉自己,你要走进隔离——超长的工作时间,见不到你的家人,有时间来放松?这是不会带给你工作热情的。然而,这却仍然是很多人逼迫自己投入工 作时的想法。在脑海中想象一种长期的孤独奋战而无法享受乐趣的工作情景,这必然会 导致“拖延”。 克服这种想法的办法是完全相反地去想。首先保证你生活中的乐趣,然后再来安排你的 工作。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是吧?但是这种想法确实会带来效率。首先安排好每个星期 哪些时间用来和家人共处,哪些用来娱乐,哪些用来体育锻炼,哪些用来搞社会活动, 哪些用来满足个人癖好。保证足够的休闲活动,这样每个星期剩下的工作时间就有限 了。其实每个领域的顶级工作者相对于工作狂都是倾向于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多的休闲 时间的。如果你把工作时间看作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不是无限地吞噬你业余时间的魔鬼的 话,你显然会感到心理平衡,而更专心也更有效率地工作的。有数据表明大多数人一周 的最佳工作时间为40-45小时。工作更长的时间会导致工作动力和效率的下降,长期看其实会使工作成果降低。如果你让自己每周只能工作有限个小时,那事情又会变得怎 样呢?如果我对你说,你这周只被允许工作10小时,你会怎样呢?你会感到你被剥夺工作而不是休闲,是不是?这样你会开始想“我要工作”而不是“我要休息”了,你的工作 热情立马高涨,所有的拖延症状全部消失。 我同时也推荐你每周至少完全休息一天,不做任何工作。这会完全改变你而让你渴望新 的一周的到来,工作的开始。保证每周一天完全不工作会提高你的工作热情而减少你拖 延的可能。如果你知道第二天是你的休息日,你就不太可能再拖延工作了,因为你没有

你就会觉得工作没有尽头,你不断告诉自己“我应该工作”,这样,你就很有可能用拖延 (来让自己一定程度地摆脱工作)来取得乐趣。

五、利用“时间搏击”

对于那么你倾向于拖延的工作,我推荐你用“时间搏击”(有更好的翻译吗?)来开始工 作。比如说,首先,选一件你在30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然后选定一项奖励,很快能兑现的奖励;(然后规定,)只要你投入了工作时间就可以保证得到奖励,不用管有 没有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奖励可以选择看一段你喜欢的电视节目或是一场电影,或者好 好地吃顿饭,或者和朋友出去玩等等,总之可以是任何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因为你所需 要投入的工作时间很短,而且很快就能有一项大的奖励,这样不管这项任务多么不爽, 你都没有理由不能忍受这30分钟。

当你在用时间搏击来处理工作任务时,你会发现很多趣事:你会发现你会工作远超过分钟,你会发现你全心投入一项工作,哪怕是很困难的工作,你也愿意做下去。而往往 是工作上一个甚至几个小时,你才意识到(这是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奖励就在那,所 以你知道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停下来,你就能享受奖励(所以你根本不用急于停下 来)。一旦你开始行动,你便不再忧虑任务的难度而全神贯注于你现在手头的工作了。

你决定停止工作,然后享受你的奖励,之后你可以再计划另一个30分钟的工作时间以另一份奖励。这会让你在这项工作上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也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 立即能获得奖励。事实上追求一个遥远而不定的长期性的奖励根本不如一个立即能得到 的短期性奖励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而这种不要求任何具体成果只要投入工作时间就能 得到的奖励会让你非常渴望投入工作—— 一次一次的工作,这样你最终必能完成工作。 就 30 及

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可以对我自己说:“我必须完成这篇2000

投 字的文章,而且把它做得完美。”(但我没有) 我首先意识到我可以选择任何话题;然 后我又意识到我有足够得时间来写好它,所以我不要求我(一下就)做到完美,因为我 开始得够早,接下来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改;我还告诉自己如果我不断地开始,那我最终 肯定能做完。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还没有选定题目,所以我就用时间搏击的方法,并 把晚餐作为奖励。我知道30分钟之后,我就能享受晚餐,这成为了我的一个很好的工动机。我花了几分钟选定题目——如何克服拖延,然后我利用剩下的时间写下一些想法, 列出一个粗略的提纲。 当时间结束时,我停下来,享受晚餐,这的确让我感觉是我(用工作)赚来了晚餐。 第二天早上我同样利用30分钟的时间搏击方法,并把早餐当作奖励。有趣的是,我太

入进我的工作以致于我写了90分钟——我知道我可以随时停止而奖励就在那里,但我做着

做着就用一直工作下去的惯性了。简单地说就是我把拖延的毛病给反过来了,我现在变 成了继续工作而推延休闲了。结果我提早完成了文章,并把早餐当作了奖励。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理解拖延的原因并帮助你克服它。注意,拖延是在你把某些 形式的痛苦和不快附加到工作上而导致的,要克服它只需要减少痛苦和不快,而增加快 乐,这样你就能克服(拖延的)惯性而给自己前进的动力。你一次一次地开始工作后, 你最终就能够完成它的。

怎样避免拖延、懒惰、恶习

人有成就的基础与关键在于自控,例如,拜访应该拜访的人,写应该写的文字,晚上进行规定的阅读、练习,每天坚持锻炼等等……自控的核心在于做该做的事,即不会拖延,而如果拖延,事情便很难完成,人的有所成就就只能永远是个梦想。

所以,拖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了人一生的关键。无数的人为了这个不良习惯而哀婉啜泣、后悔一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干掉拖延”、实现有效自控呢?

我们先来了解拖延的原因:

一、 不愿意。非其所好与所愿。

二、 没信心。干了不如不干。

三、 没考虑成熟。权衡利弊,犹豫不决。再观察观察,等待等待。感悟,改掉拖延

四、 懒惰。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结果。天性就不想增加繁累的行为。

五、 原有坏习惯的惯性太大,难以启动新行为,因为舒适与时间等相冲突。

在此,我们只讨论因懒惰、不良习惯而造成的拖延。因为其他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牵涉

个性、认识,不属于不能自控的范畴,即,当人们认识清楚后,便会采取应该的行为。而懒惰与坏习惯造成的拖延,则属于人们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的行为,是我们想立刻、马上进行更正,而改了之后确实能带来极大价值的。

改变因懒惰、恶习造成的拖延的第一个办法:认识到拖延所带来的恶果,将所有可能的恶果尽量想象出来,并一条条进行记录,发自内心的去感受与体验,体验到恶果给自己、家庭、未来、子女造成的痛苦结果。将这种痛苦体验到极致,到将要崩溃的边缘。

这种痛苦将给你改变拖延的巨大压力。

同时,想象将懒惰与恶习克服之后工作、生活中导致的新结果,想象成功与收获,想象良好自控所带来的好处,想象家庭、事业的美好前景。 按照真实、可能的成就去想象、体会,并记录。这种自我改变后的快乐结果将给我们带来自控与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

只有达到真正想改、一定要改,才可能改掉,否则,接下来说的方法都不可能坚持长久,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拖延。

篇二:《改掉拖延的毛病》

拖延处理技巧汇编——帮你成为一个习得性勤奋的人

摘自《拖延心理学》P244-246。我是一个有着严重拖延习惯的人,这个习惯给我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曾自我分析过,尝试改变过,得到的一点成果最后又被拖延给淹没了。看了拖延心理学之后,我对自己拖延习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改变也有了具体方法和途径。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而是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不是:“我绝不再拖延!”

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时间学习数学。”

3、 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今晚我将花半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4、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上次那件事所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

而是:“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不是:“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何必费力去做呢?”

而是:“在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内,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我可以上手去做呢?”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是:“教授不在办公室,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我想去看场电影。”

而是:“虽然教授不在,但是我可以再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

8、 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是能够做到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记住:没有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你也是。

不是:“我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好这件事的人。”

而是:“我会给这件事找个合适的人来做,这样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

9、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你可以对“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不是:“我必须对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应。”

而是:“在工作的时候,我没必要接听电话。我会收看留言,然后再我做完事情后再回电。”

感悟,改掉拖延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

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不是:“我累了(抑郁、饿了、很忙、烦恼,等待),我以后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

11、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说杯子是半满的。感悟,改掉拖延

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不是:“除非我全部完成,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

而是:“我已经走出了几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这感觉很好。现在我打算去看一部电影。”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

不是:“我又在拖延,我恨我自己。”

而是:“我又在拖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记住: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

即便在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行动。

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样做。

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

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具有价值。

篇三:《读《拖延心理学》有感(原创)》

阿言的永远下一秒“开始”感悟,改掉拖延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你有没有曾经这样过?或许你每天都很焦虑,惦记着要做的事,然后却不停地看网页直到半夜;又或许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希望能做好,却害怕失败,所以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有时因为拖延,我们反而阴错阳差做得比较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在最后期限过去时,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让人很享受。大家先不急着对号入座,先讲个小故事。

(一)

阿言是个好同事,踏实肯干,思路灵活,乐于助人,有个拖延的小毛病也无伤大雅。

周一领导交代了阿言周三交一个分析报告,领导简单地讲了一下分析思路,末了告诉阿言这个材料非常重要。阿言发誓一定把这个活干好,虽然周一白天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事情。

周一白天,阿言上午开周例会,下午项目组会议,处理邮件和同事沟通;但这些事也不至于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但是他的确一个字都没有写。中间他帮后面的同事解决了Excel问题,帮后面的同事合同归档,帮左边的同事写策划案,但是直到下午下班,PPT上还是一个大标题。

周一晚上,阿言转战于微博,淘宝,各大门户网站,甚至他还打了一个国际长途,问一个很多年不联系的朋友什么时候回国。等他收回思绪已是午夜。

周二了,阿言知道快要到截止日期,但依然翻版了周一全天的各种行为,然后到了周二的午夜。虽然他也尝试写,但是按照领导的思路总是理不顺,反复纠结,PPT上只有一个大标题。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突然有了新的思路,磕磕巴巴地写了初稿,虽然和领导给他的思路不同,但他还文思泉涌,四个小时就搞定了。

他躺在床上想,思路总是在deadline(截止时间)才来,果然是个死亡线。但他不知道有些事情和思路无关,只有到了截止时间他才会采取行动。

(二)

有一本心理学科普读物风靡了30年,有一个豆瓣上有一个小组每天以30人递增。那本书是《拖延心理学》,那个小组是“我们都有拖延症”。

我承认阿言的故事里面有曾经的我的影子,但是现在已经大为改观。我也曾困惑为什么每次到了半夜12点才回文思泉涌,或许每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总有半数会拖到最后一天,或许有些琐碎的事情更容易引起我的拖延。后来我看在尝试各种时间管理法时,接触了这本书《拖延心理学》,后来发现拖延症不是时间管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是一本科普类的心理学读物,读起来却妙趣横生,或许看到某些话说到你的心坎里面去了而鼓掌叫好。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三)

回到第一小节中的阿言,他会什么会有拖延症。阿言的母亲是有着工人阶级质朴情绪,从小督促我学习,甚至现场指导,经常写完一段当场挨打擦掉重写,他没少挨打。其实许多人的童年都是这样过来的。那时候大多数孩子不会直接反

抗,拖延就成了唯一可以反抗的方式。幼年时代的阿言通过拖延来获得极弱的控制感,以逃避对愤怒和无助感的恐惧。

工作以后,他还是会拖延。有时候拖延的是账单,又是后拖延的时极其棘手的工作。但阿言都因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他知道不要这样,却控制不住自己。用书中的观点去观察阿言,需要分析“你的拖延风格”

阿言说,他刷了无数次微博,甚至于两次之间没有刷出新的微博出来。或许是他的工作压力太大,无法集中精力去做这件事情。或许,他以为只是刷微博3分钟,或许一抬头3个小时就过去了,他总在想在看完这个帖子就开始写。他用着事物时钟,而且他不能把它和钟表时间同步。阿言说,他一想到领导的那个思路,他就发现中间好几张数据他无法取出来。他不善于向同事求助,却又不会拒绝别人。而且阿言说,他明明准备写了,却被什么事情打断算后不知所措,或许他有注意力缺失症。如果这个拖延现象只发生在冬天,或许他还有季节情绪紊乱。

有时候拖延从根本上说根本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里问题。从根本上说拖延问题是一个人在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而且阿言拖延症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进步。网络和计算机让我们每周可以工作7天,每天工作24个小时,但是它也会引诱我们每周7天,每天24个小时的拖延着。

向书向别人改掉拖延症的帮助,标志着我们的自我觉醒,对自我有了准确的认知。如果想下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看书的第四和第五部分,甚至附录中也有一些技巧,帮我我们改变。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拖延症已经很多了,至少我可以把写读后感这件事情在堆积如山的工作中排一个时间出来,在自己没有任何思绪,准备拖延时,阻止自己。再看以前的拖延状态下的自己,会发现自己用拖延来作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许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四)

通过这本书,我也对自己形形色色的拖延根源进行追溯。研究拖延的意义“不在于消除拖延。有时候对一些事情弃之不理反而对你最有利”,书中希望我们能够更加接受自己,享受有自己掌握取舍和的事情。

场景一:将人推向拖延症深渊就是无规律。在外上班而且独居,常常对着黑乎乎的屋子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经常衣服都积累一周用洗衣机洗,一周擦一次地板,闲暇时陷在网络中不能自拔。尤其周末非常明显,宅得发霉。

解决方案:建立生活的秩序感。

每天早上7:00起床跑步20分钟,8:00之前到公司去吃早饭。早起跑步主要原因是强迫自己早睡,如果有一天放纵自己太晚睡觉,那么当天跑步几乎还是需要完成的。给自己挑选一部美剧共有8季,共计120集左右。基本上每天看一集,周末可以看2-3集。回家后第一件事情打扫卫生洗衣服,然后看书,到了22:15以后可以自由看电视,23点准时睡觉。

场景二:工作以后,压力释放速度赶不上积攒速度,长期的紧张感让自己无所适从,而且可支配的个人时间很少,逐步发展成晚上总是沉迷于网络或电视剧。比如说看四天能够看掉一部20集的电视剧,看时总是满心愉悦,过后总是自责和反省,自责时觉得前途一片灰暗,压力更大。

解决方案:执行10000小时梦想表。

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使用计划表,每月根据执行情况进行打分。直接管理每天的时间使用。每个月计划阅读3本书,每本书350页左右,为确保阅读质量需画思维导图或写读后感。阅读的书内容是宽泛的,但是需要通过自我阅读申请,只有理由得当才能进入阅读计划,书籍管理、科学、文学比例为1:1:

1。开始因为几次晚上加班到22:00,回家后只能洗澡睡觉,影响当天的阅读计划。后来调整为中午休息15分钟,剩余大约1个小时可以看书。这样也能不影响晚上看电视剧。

场景三:常常问逃避的是什么。这个月写了三次PPT材料,最多一份写了30张片子。在最开始接受任务的一刻就很想逃避,因为以前总是在晚上开始写,而且工作日琐碎的事情常常会把刚刚有的思路打断。但是这次全部都在工作间隙完成。

解决方案:将拖延看成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 自己真实的担心是思路不清晰,材料写完了无法得到认可,需要重写。在上班时间,我抽出宝贵的30分钟去思考怎么写,列下提纲,并得到领导认可。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将一个30页的PPT分解成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个目标是在半个小时内把第二部分的2-4节写完,这样在工作的间隙将整个材料写完,大约花了3个小时。后来花了2个小时去确认细节。我甚至于在第一页没有仔细看写下的四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后来的2个小时内仔细思考。

我试图像梁文道先生开卷8分钟里一样,通过短短的一篇读后感分享这本书,但这还是不能还原整个书的全貌,或者帮助需要的人改掉拖延症。希望大家能够读一下这本书,开始一段新的历程。

篇四:《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习惯,也许您拖延是为了逃避某件事情,也许您拖延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压力。从我们的幼儿时期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也许死亡才是拖延的终点。既然不能摆脱拖延心理,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根源,了解它的影响,最终找到克服拖延心理的方法。

我分析我工作上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一种畏惧的心理,就拿仓库这方面的工作来说,因为没有实际经验,不自觉的就对这块工作产生了拖延的心理,有点畏惧,不知从何下手。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要想克服这种心理,就要从根源下手不能畏难,正是读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拖延的成因。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我准备好启程了,您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二)

在翻开<拖延心理学>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当读到对各类“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这一章节时,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这突然就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写稿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拖延。那时候,总会一边反复计算已完成字数和最后交稿期的距离,一边为自己无法按部就班却总在不断往后拖延,而无比自责和懊恼;那时候,自己简直就像掉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虑和自责中痛苦度日;那时候,即使现在想起来,自己也会禁不住起上一身鸡皮疙瘩。

如今,是本书启发我找到了个中答案。那时之所以那样,是因为在拖延中写稿和在写稿中拖延的我,无论有多么令人厌恶,也比不上作品完成后却得不到认可或不能发表的那种挫败感更令人痛苦。所以,那时候的拖延源自于我对失败的惧怕,担心得不到认同和肯定会就此失去自身价值(本书指出,这种就个人表现论个人价值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继而推论出,()这可能跟我成长于一个具有怀疑倾向的家庭中有关。当然,探讨这些并非是为了逃避或者指责又或者抱怨什么,何况即使这样也根本于事无补。我要说的是,在这个对自身艰难的探索过程中,自始至终,你都要怀抱真诚和勇气,否则,很难发现真正有用的东西。

所幸,经过彻底反省分析,虽然拖延症的对治简直称得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本人总算不是无可救药。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拖延处理技巧,也确实具体而实用。例如,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我要在今天睡觉前完成这篇读后感。而不是:我要停止拖延;再例如,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我要打扫房间。即使打扫房间又无聊又辛苦,但我起码可以忍受15分钟,而且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还有,要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也许最近投出的一篇稿子,又没有出现在编辑公布的过稿名单中,但这并非我个人价值和能力的反映,我只需开始着手下篇的写作就可以了。

起码<拖延心理学>给了像我这样,受拖延顽疾拖累的“拖延者”一个希望,只要有意愿改变,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复实践,总有一天,我会心甘情愿接受犒赏。这些犒赏,也许来自于我如愿完成的一篇文稿,也许得益于我花数十年持续经营的生活,甚至多亏我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为健康所带来的珍贵回报……总之,连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据说大多数拖延者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为开启新生活所经历的这一切了。这一切,包括拖延,但拖延已不再是一种失败。只有不敢去经历,才是真正的失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如何加快我的节奏,节约我的时间。我的理解是: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存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积成大目标。

现实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下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要通过一次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困难是,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下不管)。你真的是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必要去做吗?我会给这件事找一个合适的人去做,这样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时间!

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在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我们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动,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行动的。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么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1494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