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毛姜的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功效》

一.发散风寒药

★ 麻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表实无汗) ★ 桂枝(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表实无汗,表虚有汗) ★ 紫苏行气宽中,(行气安胎)

发汗解表解鱼蟹毒

▲ 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药毒)

▲ 香薷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证,夏月之麻黄)

★ 荆芥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 防风发表散风 [ 渗湿止痛,止痉,止泻

★ 白芷止痛,通鼻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阳明头痛——前额头痛)

★ 羌活渗湿止痛,(太阳头痛——巅顶头痛)

▲ 藁本散寒祛风▲ 细辛通鼻窍,止痛,温肺化饮,(阳虚外感;煎服2-5g,入丸散0.5-1g)

▲ 苍耳子散风除湿,止痛

通鼻窍

▲ 辛夷发散风寒(木笔花,春花;包煎)

二.发散风热药

★ 薄荷清利头目,疏肝解郁,(后下;3-6g) ★ 牛蒡子利咽,透疹 [ 解毒消肿,(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 蝉蜕(开音,治音哑),明目退翳,止痉 ★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 菊花平肝明目 [ 清热解毒(黄菊花——疏散风热,白菊花—— 平肝明目)

▲ 蔓荆子清利头目,(太阳头痛)

★ 柴胡(疏散),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中气下 退热 陷,内脏下垂等;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 葛根解表升阳(解肌),止泻,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 泻——清阳不升之泄泻等) ▲ 升麻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 [ 除烦

比较:麻黄与桂枝;紫苏与生姜;麻黄与香薷;羌活与白芷;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柴胡与葛根

一.清热泻火药

★ 石膏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要药),清肺胃热,收敛生肌,(煅后外用) 清热泻火

★ 知母清肺润肺,滋阴润燥,(既清实热,又清虚热),(滑肠)

▲ 芦根除烦,清肺胃热,(肺痈),止呕

清热生津

▲ 天花粉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块根)

★ 栀子(泻火除烦,泻三焦之火),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清热除烦

▲ 淡竹叶(清心火),利尿

★ 夏枯草(目珠疼痛),散郁结,降血压

清肝火

▲ 决明子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

★ 黄芩(清上焦肺热),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 黄连(清中焦胃热,长于清心火,兼清肝火,为治痢、 泻火解毒 止呕要药),(味苦,2-10g)

★ 黄柏(清下焦湿热),退热除疹,(既清实热,又清虚 清热燥湿热)

▲ 龙胆草除肝胆及下焦湿热),泻肝胆火,(味苦,3-6g) 秦皮解毒止痢止带

▲ 苦参杀虫利尿

白鲜皮 [ 祛风解毒

三.清热解毒药

★ 金银花(痈肿疔疮要药),凉血止痢,(双花,二宝花,忍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冬花)

★ 连翘(疮家圣药),消痈散结,(瘰疬痰核),(清心火)

★ 蒲公英(乳痈要药),利湿通淋,(黄花地丁),(可致 消痈散结 缓泻)

紫花地丁(疔疮要药)

▲ 野菊花清热解毒

▲ 穿心莲(善清肺火),燥湿消肿,(一见喜,榄核莲),(味苦,注 意用量)

▲ 贯众(痄腮),杀虫,凉血止血,(血热崩漏)

▲ 大青叶消斑 ★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 [ 利咽

▲ 青黛消斑,(痄腮),清泻肝火,定惊,(冲服或入丸散)

★ 鱼腥草消痈排脓,(肺痈,肺热咳嗽),利尿通淋

红藤清热解毒(肠痈)

活血止痛

败酱草消痈排脓,(肠痈,肺痈),(祛瘀)

★ 射干祛氮

清热解毒,利咽

▲ 山豆根消肿,(咽喉肿痛要药),(过量易致呕吐)

蚤休消肿止痛,(疮痈,毒蛇咬伤),凉肝定惊,(七叶一支花) ▲ 熊胆清热解毒 [ 息风止痉,清肝明目,(不入汤剂)

▲ 白花蛇舌草利湿通淋

★ 白头翁凉血止痢

▲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要药)

四.清热凉血药

★ 生地黄生津

养阴制毛姜的作用

★ 玄参泻火解毒

★ 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清虚热,(既清实热,又清虚热),(肠痈) ★ 赤芍活血 [(散瘀),止痛

▲ 紫草解毒透疹,(轻泻)

▲ 水牛角解毒

五.清虚热药

★ 青蒿除骨蒸,解暑,截疟,(不宜久煎),(既清虚热,又清实热) ★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降火,(既清虚热,又清实热)

银柴胡 清虚热 [(专清虚热)

除疳热

胡黄连 [ 清湿热,(既清虚热,又清实热)

比较: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牡丹皮与赤芍

泻下药

一.攻下药

★ 大黄攻积,(热结便秘要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生大黄 后下),(怀孕、哺乳、月经期慎用或忌用)

★ 芒硝泻下 [ 软坚,清热消肿,(冲服)

番泻叶 [ 导滞,(泡服)

芦荟 [ 清肝,杀虫,(不入煎剂)

二.润下药

火麻仁(大麻仁,麻子仁)

润肠通便

郁李仁利水消肿

三.峻下逐水药

甘遂(入丸散,醋制,0.5-1g)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红大戟功偏消肿散结,京大戟功偏泻水逐饮)

(1.5-3g煎服)

巴豆冷积(寒积便秘),逐水退肿,祛痰利咽(有大毒,制霜内服0.1-0.3g) 泻下

牵牛子逐水,去积,杀虫

祛风湿药

一.祛风湿散寒药

★ 独活解表(下半身风湿痹痛)

▲ 川乌散寒止痛(止痛力强;有大毒,内服制用)

▲ 威灵仙祛风湿消骨鲠(诸骨鲠喉要药)制毛姜的作用

★ 蕲蛇通络 [ 定惊止痉

雷公藤(类风湿性关节炎)活血,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有毒,内服宜慎)

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吐泻转筋要药)

二.祛风湿清热药

★ 秦艽退虚热,清湿热(既清实热,又清虚热) 止痛

★ 防己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湿,汉防己——利水) 祛风湿

络石藤凉血消肿

通络

希莶草清热解毒

二.祛风湿强筋骨药

★ 桑寄生安胎(补肝肾,养血安胎) ▲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 利尿

狗脊(强腰膝)

比较:独活与羌活

芳香化湿药

★ 苍术健脾,祛风湿,明目

燥湿

★ 厚朴行气,消积,平喘

★ 藿香和中止呕(长于止呕),解表

解暑

佩兰(善治脾瘅)

祛风湿

▲ 砂仁止泻,安胎(行气安胎)(后下)

行气,和中止呕

▲ 白豆蔻(后下)

比较:藿香与紫苏

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 茯苓(性平,利水渗湿要药)

健脾

★ 薏苡仁利水渗湿(性凉,能清利湿热)除痹,清热排脓(肺痈、肠痈) ▲ 猪苓(利水力强)

★ 泽泻泻热

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止痛(有毒)

二.利尿通淋药

★ 车前子渗湿止泻(水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包煎)

▲ 滑石清解暑热,收湿敛疮(外用)

▲ 关木通利尿通淋下乳,(清心火)(3-6g,古称通草)

通经

瞿麦活血

海金沙(药用孢子,细小,宜包煎)

萆薢 ——利湿浊(粉萆薢、山萆薢),祛风湿(绵萆薢、川萆薢)

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

篇二:《食物禁忌》

1、鸡蛋忌糖精┄┄同食中毒、死亡

2、豆腐忌蜂蜜┄┄同食耳聋

3、海带忌猪血┄┄同食便秘

4、土豆忌香蕉┄┄同食生雀斑

5、牛肉忌红糖┄┄同食胀死人

6、狗肉忌黄鳝┄┄同食则死

7、羊肉忌田螺┄┄同食积食腹胀

8、芹菜忌兔肉┄┄同食脱头发

9、番茄忌绿豆┄┄同食伤元气

10、螃蟹忌柿子┄┄同食腹泻

11、鹅肉忌鸭梨┄┄同食伤肾脏

12、洋葱忌蜂蜜┄┄同食伤眼睛

13、黑鱼忌茄子┄┄同食肚子痛

14、甲鱼忌苋菜┄┄同食中毒

15、皮蛋忌红糖┄┄同食作呕

16、人参忌萝卜┄┄同食积食滞气

17、白酒忌柿子┄┄同食心闷

不能一起吃的食物:

1.红薯和柿子——会得结石

2.鸡蛋和糖精——容易中毒

3.洋葱和蜂蜜——伤害眼睛

4.豆腐和蜂蜜——引发耳聋

5.萝卜和木耳——皮肤发炎

6.芋头和香蕉——腹胀

7.花生和黄瓜——伤害肾脏

8.牛肉和栗子——引起呕吐

9.兔肉和芹菜——容易脱发

10.螃蟹和柿子——腹泻

11.鲤鱼和甘草——会中毒 以下食物在两小时内一定不要同吃:

羊肉忌西瓜———同食 伤元气

牛肉忌栗子———同食呕吐

柿子忌螃蟹———同食腹泻

鸡蛋忌糖精———同食中毒

兔肉忌芹菜———同食脱发

鹅肉忌鸡蛋———同食伤元气

洋葱忌蜂蜜———同食伤眼睛

黄瓜忌花生———同食伤身

香蕉忌芋头———同食腹胀

猪肉忌菱角———同食肚子痛

豆腐忌蜂蜜———同食耳聋

萝卜忌木耳———同食得皮炎

狗肉忌绿豆———同食多吃易中毒

马肉忌木耳———同食得霍乱

牛肉忌毛姜———同食中毒死亡

羊肉忌梅干菜——同食生心闷

鸡肉忌芥菜———同食伤元气

驴肉忌黄花———同食心痛致命

兔肉忌小白菜——同食易呕吐

鹅肉忌鸭梨———同食好生热病

黑鱼忌茄子———同食易得霍乱

海蟹忌大枣———同食易得疟疾

芥菜忌鸭梨———同食发呕

马铃薯忌香蕉———同食面部生斑

一些蔬菜不能搭配吃 :

猪肉菱角同食会肝疼,羊肉西瓜相会定互侵;

狗肉如遇绿豆会伤身,萝卜水果不利甲状腺;

鲤鱼甘草加之将有害,蟹与柿子结伴会中毒;

甲鱼黄鳝与蟹孕妇忌,鸡蛋再吃消炎片相冲;

柿子红薯搭配结石生,豆浆营养不宜冲鸡蛋;

洋葱蜂蜜相遇伤眼睛,萝卜木耳成双生皮炎;

豆腐蜂蜜相拌耳失聪,菠菜豆腐色美实不宜;

胡萝卜白萝卜相互冲,蕃茄黄瓜不能一起食;

香蕉芋艿入胃酸胀痛,马铃薯香蕉面部起斑。

不宜吃的食物 :

1、发芽、发青的土豆有毒,不能吃。

2、新鲜的黄花菜(金针菜)有毒,不能吃。

3、没有炒透的四季豆、扁豆有毒,吃不得。

4、老鸡头(5年以上鸡头)有大毒,吃不得。

5、嫩炒猪肝,含有毒素,不宜吃。

6、皮蛋、爆米花含铅特别多,儿童不宜吃。

7、烤焦的食物不能吃,吃后易患癌。

8、烂姜有极毒,能坏死肝细胞,切不可吃。

9、生豆油含有苯,会破坏造血系统,不可吃。

10、久煮的水含有亚硝酸盐,吃则易生癌。

11、太烫食物不能吃,易烫伤消化道引起癌变。

12、未熟透的豆浆不能吃,吃易中毒。

13、腌制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质,不宜多吃。

14、烘烤的肉串类、鱼片含致癌物,不宜多吃。

15、柿子空服易患胃内柿结石,千万不要吃。

16、食品添加剂、人造食素、香料、香精、皮蛋、方便面、午餐肉、油炸食物不宜多吃。 食疗歌 :

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血压高。 胡椒去寒又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大蒜抑制肠胃炎,绿豆解暑最为妙。 梨子润肺化痰好,健胃补肾食红枣。 蕃茄补血美容颜,禽蛋益智营养高。 花生能降胆固醇,瓜豆消肿又利尿。 鱼虾能把乳汁补,动物肝脏明目好。 生津安神数乌梅,润肺乌发食核桃。 蜂蜜润肺化痰好,葡萄悦色人年少。 香蕉通便解胃火,苹果止泻营养高。 海带含钙又含磺,蘑菇抑制癌细胞。 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

治疗高血压偏方集锦

★ ★

bullace(金币+2,VIP+0):谢谢分享 5-13 15:53

最近有亲戚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症,所以对这方面关注比较多。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偏方。现供大家参考一下:

1. 松花淡菜粥治高血压:

[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粥,可加少许盐调味。每日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 清心降火。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 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

[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

[制用法] 水煎。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功效] 用治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症状也大有益处。制毛姜的作用

3. 菊槐绿茶治高血压:

[配方]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待浓后频频饮用,平时可当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4. 鲜西红柿治高血压:

[配方] 鲜西红柿2个。

[制用法]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效] 清热降压,止血。用治高血压、眼底出血。

5.莲心治高血压:

[配方] 莲心2至3克。

[制用法] 以开水沏,代茶饮用。

[功效] 清心,涩精,止血,降压。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6.鲜葫芦汁治高血压:

[配方]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 将鲜葫芦捣烂绞取其汁水,以蜂蜜调匀。每次服用半杯至一杯,每日2次。

[功效] 除烦降压。治高血压引起的烦热口渴症。

7.玉米须治高血压:

[配方] 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每日饮3次。

[功效] 降压,利水。用治高血压。

8.柿漆、牛奶治高血压:

[配方] 柿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制用法] 牛奶热沸,倒入柿漆,分3次服用。

[功效] 清热降压,用治高血压,对有中风倾向者,可作急救用。制毛姜的作用

9.猪胆汁绿豆粉治高血压:

[配方] 猪苦胆汁200克,绿豆粉100克。

[制用法] 将绿豆粉拌入胆汁内,晒干,研成细末。每服10克,每日2次。

[功效] 清热,平肝。治高血压。

10.黄瓜藤汤治高血压:

[配方] 干黄瓜藤1把。

[制用法] 洗净加水煎成浓汤,每日2次,每次1杯。

[功效] 清热,利尿。治高血压。

11.黑木耳柿饼治高血压:[配方] 黑木耳6克,柿饼50克,冰糖少许。[制用法] 加水共煮至烂熟。此方为1日服用量,常服有效。 [功效] 清热,润燥。治老年人高血压。

12.菊花酒治高血压:

[配方] 菊花、生地、枸杞根各1000克。

[制用法] 共捣碎,取水10000克煮至5000克,用此汁再煮糯米饭2500克。大曲细碎,同拌令匀,入缸密封,候澄清,日服3次,每服一盏。

[功效] 壮筋补髓,延年益寿。用治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注意:肝肾阳虚,脾胃虚弱者均不宜用。

13.白芍杜仲汤治高血压:

[配方] 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各15克,生黄苓6克。

[制用法] 将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先煎半小时,再入生黄苓,继续煎5分钟。早晚各服1次。

[功效] 用治单纯性高血压头晕、别无他症者。

14.海带根治高血压:

[配方] 海带根适量。

[制用法] 将海带根晒干粉碎为末,每次服6至12克,每日1至2次,温水送服。

[功效] 清热利水,祛脂降压,治高血压。

15.小苏打水泡脚治高血压:

[配方] 小苏打2至3勺。

[制用法] 将水烧开,放如小苏打,每次泡脚20至30分钟。

[功效] 用治高血压。

16.芹菜大枣汤治高血压:

[配方] 鲜芹菜(下段茎)60克,大枣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服2次。连服1月。

[功效] 有降血压和降低胆固醇作用。用治高血压、冠心病、胆固醇过高等病症。

17.向日葵叶汤治高血压:

[配方] 向日葵叶30克(鲜的用60克)。

[制用法] 将向日葵叶煎浓汤。早晚服用1次,连服7日。

[功效] 降低血压,用治高血压。

18.绿豆猪胆汁治高血压:

[配方] 绿豆60克猪苦胆6个。

[制用法] 将绿豆猪苦胆和匀晒干研末,每服3克日服3次。

[功效] 用治高血压。

19.山揸茶治高血压:

[配方] 山揸10枚,冰糖少许。

[制用法] 将山揸捣碎加冰糖煎服。

[功效] 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用治高血压。

20.五味贴敷治高血压:

[配方] 鲜姜150克,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冰片10克。

[制用法] 将蓖麻仁、吴茱萸、附子先捣碎,研成细末。鲜姜捣烂为泥,再加冰片末,共调

篇三:《中药学资料》

总论

一、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二、本草:本:根本。 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中药为植物、动物、矿物等,以植物药居多,使用最普遍,故将中药习称为本草。

(中药与本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药是针对具体药物而言,本草则泛指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

三、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或: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二级学科。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 作者:托名 神农 成书年代:公元2世纪(东汉) 内容:载药365种 植物药252,动物药67,矿物药46。 上品120: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弱。 中品120: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 下品125:治病攻邪,多有毒,不可久服。 价值: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药学)专著。 2.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3.所载药物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如麻黄平喘、黄连止痢等)。 4.被奉为中医四部经典之一 5.首创三品分类法。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456-536) 成书年代:梁代(公元五世纪) 内容:载药730 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价值:

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又创诸病通用药; 2.总结了魏晋以来300年间的药学成就。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作者:苏敬、李勣等23人。 成书年代: 唐代(公元659年总论

一、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二、本草:本:根本。 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中药为植物、动物、矿物等,以植物药居多,使用最普遍,故将中药习称为本草。

(中药与本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药是针对具体药物而言,本草则泛指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

三、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或: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二级学科。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 作者:托名 神农 成书年代:公元2世纪(东汉) 内容:载药365种 植物药252,动物药67,矿物药46。 上品120: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弱。 中品120: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 下品125:治病攻邪,多有毒,不可久服。 价值: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药学)专著。 2.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3.所载药物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如麻黄平喘、黄连止痢等)。 4.被奉为中医四部经典之一 5.首创三品分类法。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456-536) 成书年代:梁代(公元五世纪) 内容:载药730 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价值:

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又创诸病通用药; 2.总结了魏晋以来300年间的药学成就。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作者:苏敬、李勣等23人。 成书年代: 唐代(公元659年

内容:载药844种,新增114种。 价值:

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 2.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3.图文并茂;

4.流传甚广,影响中外。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宋代(公元1082年)。 内容:载药1558种,较前新增476种。 附方3000余首。 价值:

1.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和实用价值;

2.是完整流传下来的综合性本草著作中年代最早的一部,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药学史料; 3.图文并茂,方药兼收;

4.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时珍说“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本草纲目》简称《纲目》 作者:李时珍(1518-1593) 成书年代:明代

内容: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

内容:52卷,16部(纲)即:水,火,土,金

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 介,禽,兽,人。60类(目)。

分栏目: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正误,附方,附录。

价值:

1.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2.完备了自然属性分类法; 3.“虽为医书,实概万物”,被称为东方百科全书; 4.流传甚广,影响中外(有30多种译本)。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成书年代:清代(1765年) 内容:载药921种,新增716种。 价值:

1.对《本草纲目》的错简之处(认为马钱子无毒等)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 2.新增的金钱草、鸦胆子、胖大海等药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材。

湖北蕲春的蕲艾、蕲竹、蕲龟、蕲蛇; 湖北应城的石膏;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山西党参;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广东陈皮,砂仁;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大黄;越南肉桂。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云南茯苓、木香;三七(广西,云南)。

采集原则: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

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的目的:

1. 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 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3. 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扩大应用范围。 4. 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 5. 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 6.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炮制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 (三)火制 1.炒 清炒:

(1)炒黄:用文火将药物表面炒至微黄 。(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炒酸枣仁。) (2)炒焦:用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如焦山楂。) (3)炒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保留原有气味(存性)。如艾叶炭。 辅料炒:药物与固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辅料有砂、土、米、麸、蛤粉及滑石粉等。如:砂烫龟甲、蛤粉炒阿胶,可使之酥脆,便于制剂、矫臭矫味及增强药效;土炒白术、麸炒枳壳,主要是增效;米炒斑蝥,主要是减轻毒性。)

2.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

(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如煅龙骨,间接煅血余炭。)

3.煨:将药物用湿纸、湿面、黄泥包裹,置于热火灰中进行加热的炮制方法。

(祛除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如煨木香,煨生姜。如煨制肉豆蔻可以降低其挥发油与脂肪油含量,同时也降低挥发油中毒性成分肉豆蔻醚的含量,使其对肠蠕动呈明显抑制作用,故更宜涩肠止泻。 )

(四)水火共制

1.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置锅中加热拌炒的炮制方法。

(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蜜炙百部,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炙黄柏。) 2 .淬:将药物以猛火煅烧后迅速投入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炮制方法。( 如自然铜。) 3 . 燀: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 (去皮,如杏仁。 去汁液,如马齿苋。) (五)其他制法

制霜,发芽,发酵等。

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1. 消除病因。 2.扶正祛邪3.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4.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 2.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

2. 7.综合比较:头痛(川芎、羌活、白芷、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水肿(麻黄、桂枝、茯苓、防己、益母草)。

3. 8.临床用药:妇科经产用药(香附、益母草、红花、丹参、川芎);胸痹用药(桂枝、薤白、枳实、檀香、三七、丹参、红花、川芎、瓜蒌);伤科用药(三七、乳香、没药、红花、自然铜、骨碎补、血竭、苏木、续断);乳汁不同用药(木通、通草、冬葵子、穿山甲、王不留行)。

4. 9.用法及使用注意:马钱子的使用注意;五灵脂(包煎);玄胡(醋制);乳香没药(内服要制)。

5. 10.别名:延胡索(玄胡、元胡);骨碎补(毛姜);土鳖虫( 虫);

6. 化痰药学习要点 1.掌握化痰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7. 2.常规配伍:化痰药+健脾药;化痰药+行气药。 3.特点:湿痰(半夏、陈皮、天南星);寒痰(芥子、半夏、天南星);热痰(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竹黄、前胡、海蛤壳);燥痰(川贝母、瓜蒌);风痰(天南星:全身风痰,风痰要药;禹白附:头面风痰;芥子:经络风痰)。

8. 4.功效比较:半夏陈皮;半夏天南星;白前前胡;前胡柴胡;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川贝母;天南星禹白附。

9. 5 .综合比较:止呕(紫苏、生姜、黄连、吴茱萸、半夏、藿香、竹茹)。 6.特殊功效:桔梗(载药上行,舟楫之剂)

10. 7.品种与炮制:天南星——胆南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禹白附,关白附);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 8.特殊用法:包煎(旋覆花、海蛤粉);川贝母(一般不入煎剂)。 9.使用注意:海藻反甘草;半夏、瓜蒌、川贝、浙贝反乌头。 止咳平喘药学习要点 1.掌握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 2.配伍:止咳平喘药+化痰药。

11. 3.特点:麻黄、厚朴、沉香、苦杏仁、桑白皮、葶苈子、马兜铃、白果均能平喘,怎样区别使用?

12. 4.功效比较:苦杏仁紫苏子;苦杏仁桃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枇杷叶竹茹;桑白皮葶苈子。

13. 5.品种与炮制:杏仁(苦杏仁、甜杏仁);紫苏、紫苏子;马兜铃科(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关木通);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子。 6.特殊用法:包煎(葶苈子、枇杷叶);蜜炙使用(百部、紫菀、款冬花)。 7 .别名:白果(银杏)。

14. 安神药学习要点 1.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2.掌握两类安神药的特点:

15. 药材来源 力量 治标治本 用法 重镇安神药: 矿石化石贝壳 强 治标 中病即止 养心安神药: 植物、种子 弱 治本 可长期使用 3.安神特点:

16. 朱砂: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

17. 磁石:肝阳上亢之心神不宁,兼养肾阴。 龙骨:肝阳上亢之心神不宁,重镇安神要药。

18. 酸枣仁:心肝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养心安神的要药。 柏子仁:心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 夜交藤: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 远志: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 合欢皮:肝郁气滞之心神不宁。

19. 琥珀:心神所伤、神不守舍及瘀阻心脉之心神不宁。 4.功效比较:磁石龙骨;磁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 5.特殊用法:

20. 朱砂:0.1~0.5g,不入煎剂,忌火煅 磁石:15~30g,先煎,生用或煅后醋淬 龙骨:15~30g,先煎, 生用或煅用 琥珀:不入煎剂,作丸散剂1.5g~3g 6.炮制:龙骨(生用,煅用)

21. 清热药学习要点

22.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及分类、主治。 2.清热的特点:

23. 清肺热(黄芩、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鱼腥草、败酱草、地骨皮、桑白皮) 清胃热(黄连、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升麻)

24. 清心火(黄连、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竹叶、莲子心、灯心草)

25. 清肝火(夏枯草、草决明、丹皮、龙胆、桑叶、菊花、木贼草、谷精草、密蒙花)

26. 泻肾火(知母、黄柏)

27. 卫分证(疏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 气分证(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等)

28. 营、血分(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等)

29. 阴分热(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等) 平肝息风药学习要点

30. 1.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2.常见功效及相对应的主治与药物:

31. 平肝——肝阳上亢证,如桑叶、菊花、磁石、龙骨、石决明、珍珠母、钩藤、天麻、羚羊角、代赭石、牡蛎。

32. 息肝风——肝风内动证,如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蝉蜕。 清肝——肝热(火)上炎证,如桑叶、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钩藤、蒺藜。

33. 疏肝——肝郁气滞证,如柴胡、薄荷、香附、川楝子、青皮、佛手、郁金、蒺藜。 ①既清肝又平肝:桑叶、菊花、石决明、珍珠母、钩藤、羚羊角、蒺藜。 ②既平肝又息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

34. ③既平肝阳,又息肝风、清肝热:羚羊角、钩藤。 ④既平肝又疏肝:蒺藜。

35. ⑤主要用于热极生风之肝风内动:羚羊角、牛黄、钩藤、地龙。 ⑥既祛外风又息内风:蝉蜕、天麻、僵蚕。

36. 3.功效比较:石决明草决明;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磁石龙骨;磁石代赭石;旋覆花代赭石;羚羊角牛黄;羚羊角钩藤;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蝉蜕。 4.特殊用法用量:

37. ①钩藤;②牛黄,羚羊角;③石决明、珍珠母、牡蛎;④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5.别名:刺蒺藜(白蒺藜);僵蚕(白僵蚕);天麻(赤箭、定风草);牛黄(丑宝);全蝎(全虫)。 6.“介类潜阳,虫类通络”。

38. 开窍药学习要点 1.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 2.掌握开窍药的使用注意。

39. 3.开窍药的寒温性质:凉性(冰片、牛黄);温性(麝香、苏合香、石菖蒲)。 4.别名:麝香(当门子、寸香);冰片(梅片、龙脑冰片、艾片、机制冰片) 5.特殊用法用量:

40. 麝香:入丸散,每次0.03~0.1g;不入煎剂 冰片:入丸散,每次0.15~0.3g。不宜入煎剂

41. 苏合香:入丸剂或酒剂,0.3~1g;不入煎剂;亦不宜作散剂 6.综合比较:

42. 止痛:白芷、羌活、独活、木香、附子、川芎、三七、玄胡、蜈蚣、冰片、白芍。 补虚药学习要点 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2.掌握每一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3.功效比较:

43. 人参西洋参;人参党参;人参黄芪;黄芪白术;白术苍术; 当归熟地;当归川芎;当归鸡血藤;生地熟地;白芍赤芍; 鹿茸紫河车;杜仲续断;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 菟丝子沙苑子;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冬;山药黄精; 龟甲鳖甲;鳖甲牡蛎。 4.常规配伍:

44. 补气药配行气药;补血药配补气药、活血药;补阳药配补阴药。 5.处方用名或别名: 人参(红参、生晒参);黄芪(黄耆);山药(薯蓣); 甘草(国老草);淫羊藿(仙灵脾);肉苁蓉(淡大芸);

45. 补骨脂(破故纸);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 墨旱莲(旱莲草);女贞子(冬青子)。 6.特殊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

46.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人参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甘草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阿胶的用法;熟地黄的使用注意;黄芪的用法;何首乌的生用与制用;龟甲鳖甲的用法。 7.通过炮制改变了性能和功效:

47. 荆芥——荆芥炭;生石膏——煅石膏;半夏——竹沥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生地——熟地;生首乌——制首乌。

48. 8.补阳药 补阳(扶正),用于阳虚证。 助阳

49. 温里药 祛寒(祛邪),用于里寒证。 9.综合比较:

50. 治虚喘:沉香(温肾阳),磁石(滋肾阴)——纳气平喘 平 蛤蚧、虫草、紫河车(补肺肾),补骨脂(补肾阳)——纳气平喘 喘 治实喘:麻黄、厚朴、桑白皮、地龙、白果、苦杏仁、黄芩等 通便:

51. 泻下通便:大黄、芒硝、泻叶、虎杖

52. 补虚通便 润肠通便:决明子、牛蒡子、柏子仁、紫苏子、苦杏仁、生首乌等 补血通便:当归 补阳通便:肉苁蓉 养阴通便:麦冬

53. 安胎:紫苏、砂仁、黄芩、桑寄生、艾叶、白术、杜仲、续断、菟丝子。 利水消肿:麻黄、桂枝、五加皮、茯苓、牵牛子、附子、葶苈子、黄芪、 白术、益母草、防己、车前子。 10.掌握补益药的分类及特点: 补气药:

54. 补脾气:补气药都能补脾气。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白术)

55. 补脾肺气: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山药(平补三焦气阴) 补心气:人参、西洋参、甘草(补心脾气) 补肾气:人参、西洋参、山药 补元气:人参(大补元气)、西洋参 补阳药:

56. 补肾阳益精血:鹿茸、紫河车、肉苁蓉、蛤蚧、虫草 补肾阳祛风湿:淫羊藿、巴戟天、仙茅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杜仲、续断 补涩之品:补骨脂、益智仁(脾肾);菟丝子(肝脾肾); 沙苑子(肝肾) 补肺肾定喘:蛤蚧、虫草、紫河车 补血药:

57. 均补心肝血液。记住每一味药除补血之外,还有哪些功效。

58. 补阴药:

59. 养肺胃之阴: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黄精

60. 滋肝肾之阴:龟甲、鳖甲、旱莲草、女贞子 益肾精:枸杞子、黄精、熟地、制首乌、山茱萸 补脾肺肾三脏之阴:黄精

61. 补气补阴:西洋参、太子参、山药、黄精、南沙参、紫河车、五味子 补气补血:党参、大枣、紫河车、龙眼肉 补血补阴:熟地黄、阿胶、龟甲、紫河车

62. 平补肝肾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枸杞子 补阴止血:阿胶、龟甲、生地、旱莲草 补血止血补阴:阿胶、龟甲 平补三焦:山药、黄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33075.html

    上一篇:回忆的说说大全

    下一篇:怀孕梦见黑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