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的词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关于喝酒的诗句27条》

关于喝酒的诗句

1、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李贺 《秦王饮酒》

2、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崔国辅 《对酒吟》

3、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4、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6、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7、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8、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10、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

11、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12、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3、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戴叔伦 《劝陆三饮酒》

14、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 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15、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17、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18、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白居易 《把酒》

19、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20、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1、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白居易《对酒自勉》

22、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2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 《清明日对酒》

24、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25、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 《与友人对酒吟》

26、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作者: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

27、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 《古离别》

28、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酒醉后,就放声高歌、狂闹;也不去思考任何门前门后的事(它们都变成了闲事);在老百姓小户人家睡觉,会被早起的长辈适时地叫醒或吵醒;不能象在大户人家或宾馆、旅店那样,任我自由自在地酣卧醉乡。)

篇二:《必知诗词文精讲:《饮酒》、《行路难》》

必知诗词文精讲:《饮酒》、《行路难》

一、《饮酒》

陶渊明(东晋)

古人喝酒的词句

【走进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

【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诵读欣赏】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研习第一层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研习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研习第三层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

1.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

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2.从情与景的关系来看: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古人喝酒的词句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

3.另外,“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

描写。

B.《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

⑴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⑵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诗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行路难》

李白(唐

)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诵读欣赏】

【重点诗句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 羞同“馐”。 直:同“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

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四顾:环看四周。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

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赏析:

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重点诗句理解】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 来:语助词。 忽复:忽然又;

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问: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提示:着重这些人物的共同遭遇)

赏析:

吕尚,九十岁在磣[chě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重点诗句理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

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

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

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 济:渡。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小结】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试比较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古人喝酒的词句

这两首诗歌及其作者是极好的写作素材,背诵默写它们,并且将其引用到作文中吧!

篇三:《以下体现古人廉洁精神的词句有》

、 以下体现古人廉洁精神的词句有(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C、“直而温,简而廉”

D、以上都不是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ABC

2、

师德与职业道德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联系就是师德与职业道德具有一般共通性,相区别就是师德具有特殊性,它超越一般职业道德,从而具有( )

①全局性 ②超前性 ③导向性④示范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您的答案:A

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 )教育为核心古人喝酒的词句

A、职业教育 B、思想教育 C、理想教育 D在职培训

您的答案:B

4、

有的地方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严重,有的热衷于寻求政治靠山,搞小圈子,架设“天线”,这些都不属于腐败。( )

您的答案:错

5、

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体现改革精神和

( )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

A 创新 B 法治 C 发散 D 求异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6、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这是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 您的答案:对

7、

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警告或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 )

您的答案:对 正确答案:错

8、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

( )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A.贪污腐败、脱离群众 B.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C.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C

9、

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早恋现象,是中学生( )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A.个体 B.家庭 C.学校 D. 社会

您的答案:ABCD

10、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 )。

A、不承担责任

B、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古人喝酒的词句

C、视情况而承担责任

D、多做家务事

您的答案:B

11、

我们党得到了中国( )支持和拥护,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

A 工人阶级 B 农民 C 无产阶级 D 最广大人民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12、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就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 )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

A. 批评教育 B. 诫勉谈话 C.责令检查 D.通报批评

您的答案:ABCD

13、

下面哪一项不是关于制止教师体罚现象的措施?

( )

A.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修养。

B.教师要多学法懂法。

C.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体罚学生现象的惩治力度。

D.提高学生素质。

您的答案:D

14、

在师德的维度中,有职业认知与理解、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和( )

A.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B.日常的态度与行为

C.尊师爱生的态度与行为 D.文明礼貌的认识与行为

您的答案:A

15、

“评”的层面,主要是引入( )评价,重点考核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办学方向。要围绕“办学为什么”“教

篇四:《关于喝酒的诗句》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2、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关于喝酒的诗句。——<短歌行>

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6、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7、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关于喝酒的诗句。——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8、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9、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0、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1、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偓<答友人见寄酒>

12、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贯休<古离别>

13、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14、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崔国辅<对酒吟>

15、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16、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1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20、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1、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22、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23、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4、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25、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26、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27、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28、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篇五:《把酒问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把酒问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译文]
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问一问。人想攀登明月难啊难,月亮却老跟着人走。月亮如飞天明镜每天都照耀红色宫殿,云雾散尽,月亮皎洁的青辉流满天空与大地。每天都看到月亮从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从云间山后消失。春去秋来,月亮上的白兔总在那里捣药,月宫里的嫦娥与谁作邻居。现在的人有谁见过古时的月?但是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人。古人和现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样,[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4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