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描写的片段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写作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1

2

3

4

5

篇二:《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写作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教学目标:抒情描写的片段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

教学方法:

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的日常写作中看,大家基本上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和抒情。

二、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法

1、常见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三、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还在奋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房间,合上门,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老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 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

烟消云散。她的言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一片阳光,这片爱。

精彩链接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背 影》

教师小结: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甚至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那除了动作的描写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二)佳作引路,再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1、读下面片段,说说它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片段一:那是一节美术课。我犯了一个老师最难以容忍的错误,就是没带作业本。带着等骂的心情不安地来到美术室,恨不得在座位下挖个地洞钻进去——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描摹,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使是在下面遮遮掩掩,

手拿书挡着脸,心里默默祈祷免于一“难”,可似乎还隐约觉得老师怀疑到了我。心有余悸之时挪了挪本子,竟窥见老师起身来,好像是往我这个方向!我战战兢兢地想:这下完了,她一定饶不了我!她的脚步逼近,我的心跳加速。她来到我桌前,我这时无奈又怯弱地低下头?余光瞥见她的手臂缓缓落下,正当我等待她“当头一棒”加喝斥时,却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本崭新的作画本落在台上。仿佛那本作画本成了当时最耀眼 的东西,里面凝聚的是老师对我的宽容之心于维护学生自尊的善意。此刻,不经意间,一股暖流充溢心间,那份感动,也将永久收藏。

片段二:傍晚,血红的残阳将那口菜地边的水井点染。奶奶在地里摘菜,妈妈在井边淘米,能听到那哗哗的悦耳的水声。我在菜地边与她们聊天,妈妈露出惬意的微笑,灿若桃花;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一朵美丽的菊花。我站在井边,在夕阳的余辉中,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将每一份欢乐化作风,在落日下柔柔地吹拂。在那一刻,我将那傍晚的阳光收藏于心,而今念起,还能感受那份浓浓的爱与温馨。(画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还可对人物的神情、心理、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抒情描写的片段

节的进行细致描写,使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还可通过人物内心的感受来增强感染力。看看我们的名家怎么表达的:(投影)

精彩链接三:

1、 母亲为我流泪: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2、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教师小结: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确实,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下面再读一个片段,你又有何发现? 片段三: 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那个在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母亲吃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美丽至极。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光般呵护我的母亲,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特定的背景下,在叙事描写后用议论、抒情突出事件的意义,与中心联系起来。

精彩链接五: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教师过渡:这种议论、抒情除了在叙事、描写后运用,还常常用在首尾深化中心。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们同学写的开头结尾。

(三)佳作引路,欣赏记叙文中抒情在首尾、段中的运用。

1、欣赏佳作

例1:开头: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任凭微风拂过脸

颊,收藏着点点滴滴的阳光。

结尾:我会去收藏这一天令我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强。这缕阳光是面临挫折后的顽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更加敞亮。 收藏阳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阳光伴随我一路成长。

例2:开头:在阴暗潮湿的日子里,总不禁地把平常收藏的阳光拿出来晒晒。 结尾:翻着你说过的话,细数着我收藏的阳光,我逐渐明白,那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很多路都是要自己走的,当阳光滑落指尖、划过麦芒,微红的手指盛满的是成熟的阳光。

例3:

开头:清晨,漫步在宁静的小路上,许是因为春天的来临,阳光也倍增温和,洒在我的脸上,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房,脑海中闪现出几个温馨的画面,我竟有了私心,想把阳光收藏起来。

结尾:收藏这阳光般的关爱和微笑,在寒冷中给我温暖,在挫折时给我勇气,在失落时给我鼓励。我将一辈子珍藏这阳光,在我的人生之中,用它照亮我的未来之路!

精彩链接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选自《紫藤萝瀑布》)

教师总结:文章结尾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不幸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奔腾不息的。作者从盛开的藤萝中,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自己了在花瀑精神的鼓舞下,有了“生的喜悦”,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余地,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所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恰当运用能突出中心、提升立意。那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运用有何要求呢?

(四)读下列片段,思考:下列抒情句的表达有何毛病,并修改。

片段:妈妈非常地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

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

修改:————————————————————————————————————————————————————————————。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结尾的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参考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

教师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抒情需注意

1、抒情要具体、贴切。抒情描写的片段

2、抒情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四、我来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抒情是文章的思想、“灵魂”。精彩的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精彩的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在记叙文中将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五、作业布置

以“一件幸福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精心描写生活中的场景或细节,并进行恰当的抒情。

板书设计:

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

描 写: 写动作 听心声 配背景 巧修辞

抒 情:具体、贴切

要与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篇三:《描写抒情,丰富内容》

描写抒情,丰富内容

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记叙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2008年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作部分对考生的要求是“写记叙文要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那么,如何做到内容充实、具体呢?这就要靠描写。所谓描写就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有人把描写称之为“用文字画画”。

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段缺一不可。打个比方说,记叙是文章的骨胳,描写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好的记叙文不仅要有健全的骨胳,更要有丰满的血肉。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学习描写,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准确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从而整体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抒情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记叙文中的抒情往往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的褒贬感受和主观感情。记叙文虽然侧重于记叙和描写,但我们若能在其中穿插适当的抒情部分,将有助于理清作品思路,凸显文章中心,增强文章意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要点阐释:

写记叙文无论侧重记事还是侧重记人,如果只是平铺直叙,那么势必文淡如水。恰当的使用描写手段,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常见的描写类型有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具体地说,就是作者把见闻中的某些自然风光景象或是社会环境的风俗景观,用形象生动的文句表达出来。茅盾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环境描写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烘托人物性格,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包括日月星辰、霜露冰雪等天象景物,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时令景物,江河湖海、山林原野等山水景物。 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烈日、暴雨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恶劣的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猫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如《变色龙》开头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反映了沙皇的黑暗统治,人民生活在萧条的环境中的社会现实。

怎样写好环境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特征,精雕细摹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环境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抒情描写的片段

二、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来写。

三、顺序井然,动静结合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有了顺序,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同时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融情于景,表达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中,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的描写。例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它是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场面描写有衬托人物、渲染气氛和推动事件发展的作用。

场面描写与环境写不同,它们各有侧重。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也可以有人物活动其中,但它直接描述的重点对象是客观的环境。场面描写的重点则是众多人物的共同活动。

要把场面描写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因为场面是由人、事、景交织成的综合性画面,所以,它必须进行“面”的描写,以给人整体印象。但是,场面描写又必须突出主题,所以,它并不是都用同等笔力去描绘,而要选择“点”进行描写。正如电影的近镜头,特写镜头一样。

2、场面描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又要有情感的表达。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首先要分别主次,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感情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3、场面描写要烘托人物性格,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在场面描写中也要写人的神情、语言、心理等,人物活了,场面也就活了。

4、场面描写要有合理的顺序,能表现特定的气氛。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还要用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写出场面的气氛,实际上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感情。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复杂的事件往往有许多人在某一场合同时出现。例如集体劳动、大合唱、运动会等,都会形成头绪纷繁、变化较多的场面。对这种场面进行描写时,许多同学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再复杂的场面,也并非一团乱麻,总有头绪可寻,总有主次之分。我们只要抓住场面中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着力描写,再以适当的笔墨勾勒一下其他人物的形象,整个场面便会生动、明朗起来,构成一个生动充实的生活画面。

侧面描写 相传有一回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满蹄香”。许多画家都从正面着眼,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策马扬鞭的人,但这些画都没有把“香”

字传达出来。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匹马,再在马蹄旁加上几只飞舞的蝴蝶,再无其他。大家公认这幅画是最成功的。这幅画妙就妙在运用了写作中的侧面描写技巧,把“香”字传达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进行侧面描写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1.同类陪衬. 烘云托明月,水涨船更高。例如,写风,可以通过写树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②反面衬托. 利用相异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达到水落石出的效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动为静,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当然,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一种文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因此,在文学描写中,采用哪一种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 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都是那些精彩的细节。如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王熙凤“朱唇未启笑先闻,粉面含春威不露”;孔乙己“潇洒”地“排出九文大钱”等等。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起源于至微。”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常见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即为人物容貌、服饰、神态等描写。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好的肖像描写往往能表现出人物的职业地位、生活遭际、个性特点等,因此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肖像描写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外貌特征,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不仅现其形,而且传其神。

人物肖像的描写应避免脸谱化,力求写出各自的特点,不可流于俗套,千人一面。

2、语言细节描写。“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可谓只言片语尽显精神。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例子,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 “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等生动的语言细节描写无不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

这类描写应避免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或是语言无个性,拖沓枯燥的通病。

3、行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如,《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将女人复杂的内心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描写人物动作时,要认真锤炼动词,力求准确、精妙、传神。

4、神态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相如“持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 千载之下,我们犹可想见。

5、心理细节描写 每个同学都有体会,我们的心中经常燃烧着思维的火花,激荡着感情的波澜。把这些“火花”、“波澜”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便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能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人物的行为,深刻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分内心独白和客观描绘两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在进行心理描写时,一定要善于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火花”与“波澜”着力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

细节描写常见类型还有前面提到的景物细节描写、场面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要新颖,切忌一般化。要写好细节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从“细” “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2、从 “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别开生面。难怪有人说: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当然,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不要为了细节而进行生硬的描写,应该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就让我们用细节描写留住生活美的瞬间,记录我们最真的感动!

抒情 如果把记叙文比作一片绿草地的话,描写和抒情就是在草地上盛放的花朵。在记叙文中,虽然要侧重记叙,但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时可如涓涓细流悄然入心,亦可如狂风急雨震撼人心。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所谓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叫做“直抒胸臆”。因为直接,也就显“真”,“真”才动人。就像我们阅读过的《安塞腰鼓》,在写到百十个壮汉击打腰鼓的舞姿和震天的声响时,作者情难自抑,抒写:“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就是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议四种。

一、因事缘情

有些文章是作者通过记叙事件经过抒发感情的,作者通过发掘平凡事件的内蕴,即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因事而情动。例如,鲁迅在《社戏》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搅动我们心灵深层的积淀,引起“心弦的共振”,不知勾起了我们多少的神思遐想。

二、托物言志

有的文章,作者以某种物件为题材,抓住其本身某方面的特征,把内心世界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通过状写这些特征,用象征的手法,启发人们去思考,引发人们透过对所写物件的赞美,领悟到某种精神、情操。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三、借景抒情

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为人们抒发不同的感情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对景物的具体描绘当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提到写景,有句话我们不得不提:“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我们可以借用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四、寓情于议

写作过程中,在叙述或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抒情性的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激起读者的感情波澜,让读者受到鼓舞和教育。如果能使情与理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但能以情感人,而且能以理服人。

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如何才能正确合理的运用抒情?总的原则是:不背离主题,不架空,力求自然而健康。具体说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真挚自然。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诚恳的,深沉感人的。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这样的作文也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

另外应注意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抒情才能打动人心。叙述中的抒情应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应一语破的。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文体。

当然,我们在抒情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以上的方式和方法,所谓“文无定法”,我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抒情,才能传达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 高效训练:

【单项训练】

1.对下列说法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ⅹ。

A、叙述是对人物的经历及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表述,或对人物、事件的概

篇四:《亲情细节描写的片段》

1、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2、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3、我们由少年一路走来,经过青年到中年,如果说婚姻是基于爱情的结合,而年轻时的爱慕与激情经过婚姻的洗礼就会慢慢归于平淡,中年和老年以后,我们孩子总有离巢单飞之日,所以夫妻之间就只剩下真正的亲情了。亲情细节描写的片段

4、亲情,是一盏明灯,给浪子回头照亮了道路;亲情,是一个避风港,给飘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一碗心灵鸡汤,给受伤的心灵一声呵护;亲情,也是一把利剑,给不知悔改的人一招力劈华山。亲情就是人类心灵最深处,无法磨灭的烙印,就是人类最纯洁,最真挚,最热情的感情的升华。

5、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

6、亲情,旧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亲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难时帮助你;亲情,就像一艘轮船,载着你起程远航。

7、亲情是喧嚣世界外的桃源,是汹涌波涛后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你迷航时的灯塔,是无边沙漠中的绿州。亲情是你寂寞心灵中的慰藉,是你疲倦时温暖的家,是你受伤后的良药,是你口渴时的热茶。亲情细节描写的片段

8、亲情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亲情是永久的付出;亲情是一种深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

9、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春天的种子,是夏天的清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喧嚣世界外的桃源,是汹涌波涛后平静的港湾,是无边沙漠中的绿州,是寂寞心灵中的慰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你迷航时的灯塔,是你疲倦时的软床,是你受伤后的良药,是你口渴时的热茶;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来”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

10、面对失败和挫折,亲情是一剂良药,填补你那失落的心,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亲情是一杯凉水,浇灭你那心头的火,然后坦然面对,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奉承,亲情是一把锥子,刺破你那虚无的梦,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警示;面对烦恼和忧愁,亲情是一阵轻风,吹去你那杂乱的思绪,然后平和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11、亲情是杜子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忆弟思念,亲情是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思念,亲情是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离别思念,亲情是无名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难寐思念,亲情是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人思念,亲情是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的漂泊思念,亲情是苏东坡“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离合思念,亲情是柳耆卿“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的愁苦思念,亲情是……亲情是皎皎月光下的游子思念的影子,凄清却不凄凉,抬头望月时的温暖。

12、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13、当生命的第一声号角吹响,亲情就是那荡漾在母亲眼眶中的泪水,是那绽放在父亲脸的笑痕;当生命之舟开始摆渡时,亲情就是那拨动着清水推动小船向前的双桨,是那守候在空中为小船指航的灯塔;当生命之舟即将靠岸,亲情就是那静静的港湾,是那拥抱着你的那默默的流水。

14、金钱对于人生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亲情更重要。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算粗茶淡饭,也是其乐融融。

15、亲情是一面帆,让我们破海渡洋;亲情是一座楼,为我们挡住寒光;亲情是不灭的焰火,我们的人生被它照亮!

16、了解了亲情的真谛,每一个人都会为拥有亲情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失去了亲情,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遗憾而苍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5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