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篇一:《《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怀人诗,内容是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并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写的是诗人的隐逸生活,闲适之中却也流露出孤寂愁绪。前六句叙事写景,交代诗人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又见到了什么。开头两句通过所见之景交代时间,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点明是黄昏时分,“忽”、“渐”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夕阳西下之快,素月东升之慢,给人以快慢有致之感。酷热夏日“忽”落、清凉明月“渐”起,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理快感。三、四句叙事,写诗人于日暮月上之时,洞开亭户,散发乘凉、临窗敞怀而卧。“散发”、“卧闲敞”表现出一种生活的闲情与适意。五、六句写景,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描绘幽香醉人的清静环境,写出了月夜乘凉的惬意。其中第五句以嗅觉写荷,第六句以听觉写竹。“荷风送香”,言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露滴清响”,足见竹露轻滴池面之响声清脆。如此清幽之境令人叹为清绝。置身此境,岂不神清气爽,悠然自在?后四句议论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进而生发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池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此时的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淡淡的怅惘来。这里用了“知音”的典故,给诗作造成了一个诱人的微澜。《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怀故人”的情绪一直被带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与朋友亲密晤面了。诗以梦境结束,颇有余味。诗人善于捕捉生活的诗意感受,在抒写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同时,也流露出了“无知音”的孤寂情怀。整个诗作,纳凉怀人的感觉写得极为细腻传神,诗人内心闲适孤寂的复杂情味表现得真切浓烈,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篇二:《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

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

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 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 ,

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 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

8.竹枝词(其九)

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

(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 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

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

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 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1.词调名(或词牌名) 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19.虞美人 .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 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 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 3.A[词的前二句是在 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 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 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 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 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 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 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 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无奈。 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

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 景。 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 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3.运用了比喻

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 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 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

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 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 “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美。 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 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

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

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

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城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 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 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 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 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

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9.赤 壁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

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 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 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 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

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 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C[应为:对历史更 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 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 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

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 32.咏怀古迹(其三)

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 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 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 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昭君是绝代佳 人,远离汉宫,身死异国;诗人是才华横溢,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所以诗人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3.桂枝香·金陵怀古

1.金陵悲恨相续2.杜牧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那些沉醉

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3.C[词人矛头指向的是统治者,并非商女]4.词中用 “繁华竞逐”四字揭示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根本原因。没有。“漫嗟”句就是批判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D[A“樯橹”是借代,B形容的是周瑜形象,C应是作者神游故国]2.这些词是:乱、

穿、惊、拍、卷等。作用是: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 .‟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3.年轻有为(或少年得志), 气宇不凡(或英气不凡、从容潇洒、风度儒雅、风流俊雅等,必须是形貌气质),指挥若定(或大智 大勇,胆略超人等,必须是指挥才略方面),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或失意感伤之情)。 4.苏轼倾慕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建立伟业,而自己年已四十有

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一一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 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5.这首词上阕寓情于景,通过对赤壁四周景色的描写和赞 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引出下阕主要对人物事迹的描写和赞美。在对周瑜形象刻画 中作者倾注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感慨。写景、咏史、议 论、抒情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

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用孙仲谋的典故是要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 能。(2)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其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民俗就安 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国臣民。词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们忘记历史的隐忧和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3.C.[正确的理解是:有廉颇那样的愿为国效力的人才却不被 重用]4.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并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故土。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 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偷安江左、忍耻忘仇的怯懦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对照。.

36.[双调·蟾宫曲]咏史

1.前赤壁赋2.功盖三分国3.C[“描绘”表述不当;也非比较,应改为“歌颂”。]

37.北陂杏花

1.“绕”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 2.花影3.c[A出自叶

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

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 喻新主。]4.(1)“北陂”僻静,“南陌”繁华;“北陂”空寂,“南陌”热闹。(2)北陂杏花即使零

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碾 成尘土。(3)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篇三:《阅读下面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

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

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

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①,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

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

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周 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

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

斋是何景象?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

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

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 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

悦于人的优伶。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

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

巧?请简要分析。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

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

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

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

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

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

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

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

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

本词。

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

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

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

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

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

的柳树,都已十围。

(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并结合

上片指出作者在此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

要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2)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①舞剑台。

【注】①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1)前四句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请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诗的前两句中“忽”“渐”二字运用的

妙处。

(2)从“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到“劳梦想”之间有什么样的

关系?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篇四:《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前言]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注释]
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_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⑵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发”。
⑶池月:池边的月亮。东上:从东面升起。
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⑸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⑺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⑻恨:遗憾。
⑼感此:有感于此。
⑽中宵:整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翻译]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答案 篇五:《描写夏的优美诗句》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描写夏的优美诗句。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描写夏的优美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2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

23、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2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

2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9、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30、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32、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客中初夏>

3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3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午睡起>

36、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3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9、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40、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41、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42、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43、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4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46、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4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4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9、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5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51、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弇<孟夏>

52、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5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4、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55、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经·小雅·四月>

5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5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5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59、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60、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6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6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64、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65、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宋·陆游<初夏绝句>

66、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苏舜钦<夏意>

67、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6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69、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

70、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8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