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名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刘禹锡的名句
刘禹锡的名句(一)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因参与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梢缘魉厍伲?慕鹁?N匏恐裰?叶??薨鸽怪?托巍D涎糁罡鹇??魇褡釉仆ぁ?鬃釉疲骸昂温??校俊?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贬居的日子里二人因为机缘而成了好友。后来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

遇到白居易。白居易为他的长期遭受贬谪抱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的同时也为其不幸的命运而感叹,因刘禹锡的两度被贬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后来,刘禹锡回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随后任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及苏、汝、同三州刺史。他关心百姓疾苦,以大济天下苍生为己任。 在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当时苏州发生水灾,哀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此诗是刘禹锡最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大族的聚居区,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是春季,而“野”字又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正表明昔日车水马克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是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夕阳”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落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的,而今作者却用一抹斜晕,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感慨了,但作者却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绍著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以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突出了今昔对比的作用。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于它的过去,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籍会蓄之美,使人读来余味无穷。【刘禹锡的名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十六岁之时,是应考的习作。据说,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著这看轻士子说:“来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

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刘禹锡的名句】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为仁父开出很好的思路。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草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就不大一样。如是“荣枯”便是秋草,不能生发出三、四句来,两个“一”字(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重叠,形成咏叹双生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而一变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征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美的意境。野火燎原,美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圣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然而作者偏主产它“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天地,回答火的凌虚,这二句不但写出了“原上划”的性格,而且写出了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整天然,卓绝千古。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远芳”“晴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著阳光,和色可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泛指行者,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可谓意味深长,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浑成.

司空见惯(源在刘禹锡的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 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 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 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 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 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

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 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 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刘禹锡的名句】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

刘禹锡题跋像

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

【刘禹锡的名句】 【刘禹锡的名句】

他的政绩予以褒奖,十分赞赏,并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编辑本段刘禹锡与《乌衣巷》诗

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

乌衣巷

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果。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但是,离奇怪诞的是,有人曾从此诗本事上偷梁换柱,别出奇说。刘斧《青琐摭遗》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谈到华胥国上来,至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及来春,燕复飞来,榭见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皆冥数,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

2016届名句默写与古诗阅读系列专题复习(刘禹锡) 安乡一中 龚德国
刘禹锡的名句(二)

2016届名句默写与古诗阅读专题复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八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理解性背诵:

(1)“连赞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来表示,他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课内阅读理解【刘禹锡的名句】

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C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演讲中引用刘禹锡名句
刘禹锡的名句(三)

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演讲中引用刘禹锡名句

9日上午,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开幕,峰会主题为“亚太新愿景:创新、互联、融合、繁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首先引用刘禹锡《秋词二首》中的名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述北京当下的天气。

习近平:按照中国的节气,两天前刚刚立冬。秋冬之交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银杏的黄、枫叶的红,给北京这座古都增添了色彩。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中国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一道期待在即将举行的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收获硕果。

附:《秋词二首》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名言名句
刘禹锡的名句(四)

1、兵符相印无心恋,洛水嵩云姿意看。

2、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3、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4、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刘禹锡名言名句

5、天与人交相胜。

6、兰在幽林亦自芳。

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

9、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1、美人首饰傧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名言名句

12、教化之移人也如置邮焉。

13、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14、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15、流水淘沙不暂停,16、巧言易信,孤愤难申。

17、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18、五刃之伤,药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

19、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20、厚发奸之赏,峻欺下之诛。

21、守法持正,嶷如秋山。

22、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23、千里之缪,不容秋毫。

24、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5、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26、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

27、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28、雷雨江山起卧龙。

29、以清俭自律,以恩信待人,以夷坦去群疑,以礼让汰惨急。

30、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31、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32、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33、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

34、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

35、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36、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37、时乎时乎,去不可邀,来不可逃。

3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9、进退维谷,冰炭在怀。

40、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1、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4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43、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44、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千去。

45、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4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48、浮言可以事久而明,众嗤可以时久而息。

49、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0、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51、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5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5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4、偏伤朋友尽,移兴子孙间。

55、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

56、花红昌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7、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58、在此为美兮,在彼为蚩。

59、朝来入忘树,孤客最先闻。

60、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61、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62、空气恶浊的酒馆是罪恶的渊薮,能把贤人变成笨蛋!

63、东边日出西边南,道是无晴却有晴。

64、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

65、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66、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6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68、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69、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70、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常情猜。

71、穷巷秋风起,洗摧兰蕙芳。

72、烟开鳌背千寻碧,日落鲸波万顷金。

73、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74、绿玉觜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75、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

76、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

7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79、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动京城。

8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1、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82、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83、人诚务胜乎天。

84、求硕画于庶位,虑遗材于放臣。

8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8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88、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90、说之,推诚人自服。

91、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92、吠声者多,辨实者寡。

93、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矢;俟自圆之木,则千岁无一轮。

有关梅花的名言
刘禹锡的名句(五)

1、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有关梅花的名言

3、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5、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6、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有关梅花的名言。宋·辛弃疾<江神子>

9、东风已有过来信,11、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宋·侯真<踏莎行>

12、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13、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16、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17、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宋·辛弃疾<仆算子>

18、山园小梅 林和靖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19、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20、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22、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宋·晏几道<虞美人>

25、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26、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27、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28、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33、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34、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37、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宋·张道洽<岭梅>

38、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41、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42、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43、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44、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45、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46、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

47、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48、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

49、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50、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51、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52、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53、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5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55、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56、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57、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59、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60、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61、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21372.html

    上一篇:化妆宣传语

    下一篇:上床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