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哲理的诗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富有哲理的诗句
最有哲理的诗句(一)

蕴含的人生哲理 的诗句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哲理:只要品格高尚,才能出众,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哲理:应当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视天下,豪情满怀。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哲理:要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哲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但无须忧伤,总会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社会永远都在前进。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哲理:只要心不死,根不灭,即使遭遇毁灭,亦可以再生,挫折之后会更加生机蓬勃。

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麟《断句》)

哲理:只要努力追求,接近美好的事物,就会比别人优先得到成功的回报和美好的享受。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哲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切身体会,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哲理:身处其中,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局部而不能统管全局,往往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哲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

10.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哲理:人生会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放松警惕,应该做好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准备。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富有哲理的诗句解释
最有哲理的诗句(二)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最有哲理的诗句】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实践出真知。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要想有所作为,我们必须永远向上,向最高层挺进。只有向上才能增长才干,只有向上才能锻炼胆量,也只有向上才能高瞻远瞩,在立志成才的攀登中永远开拓、进取。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一旦时机成熟,新事物将以不可遏止的生命力迅速成长起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世事变迁,今非夕比,有变好也有变坏的,强调的是一种事物的变化发展吧。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 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16、“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17、“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革命战争在改造着旧世界、创建着新世界。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练习题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最有哲理的诗句】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

(C)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14、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C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1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C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苏轼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 B)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17、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8、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B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19、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D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0、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A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最富有哲理性之诗词
最有哲理的诗句(三)

中国最富有哲理性之诗词(图文)

中国诗歌,经历代累积,浩如烟

海,蔚为大观。整个诗歌史上,有关哲理

的描写,绵延不绝,贯穿始终,形成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寻幽探奇,时有所得,

集成一部分,向赏家请教,与你分享。【最有哲理的诗句】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

途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

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

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

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

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最有哲理的诗句】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

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最有哲理的诗句】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

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

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

【最有哲理的诗句】

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

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

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

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

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

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

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

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

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

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诗大全
最有哲理的诗句(四)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诗大全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哲理诗大全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春日行>

唐·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如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12、<游太平公主山庄>

唐·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1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4、<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26564.html

    上一篇:温暖的唯美句子

    下一篇:探险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