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第一篇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有什么好处?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回答:

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

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

《《山中与幽人对酌》 《从军行》之比较》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第二篇

其四 (七绝)

《山中与幽人对酌》

《从军行》

之比较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从军行 》(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两首七绝,一首出自“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昌龄之手,一首来自“诗仙”李白之笔,同样是七绝名篇,同样被传颂千古,却风格迥异。李王皆擅长七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将二者都列为七绝正宗①,但其诗歌在语言表达、艺术构思、意象塑造以及诗境的熔裁锻造上都大异其趣;且李天才俊发、诗思飘逸、飞扬跋扈,而王则是“缜密而思清”,但其七绝又都写得风神高华,代表了盛唐七绝的最高成就,下面即对上面两首诗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说“根据七绝的平仄的变化,可以将它分为三类,即古体、拗体和律体。” ②《山中与幽人对酌》前两句与律体不合,后两句则已律化,是一首典型的拗体七绝。诗作写得极为自然晓畅,感情一气贯穿,自然而然地流出,不拘声律,以情纬文,绝无雕饰,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挥洒飘逸、天机自然的特点。首句“两人对酌山花开”浑是随口而出,即情述景,明朗地点出主题:两人相对酌酒,山花静自开放,这山,当为“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碧山”吧(《山中答俗人问》),而相与之人也绝非俗人,而为志趣相投之人,这从下一句可以看出:“一杯一杯复一杯”直述饮酒情形。酒逢知己,于是便你一杯我一杯,接连不断,没有用铺张渲染,只用最简单的笔墨将最主要的动作写出,而两人酣然对酌的情形则径自活脱再现。李白爱酒,亦善于写饮酒,月下独酌时,便神思天外,妙想出“对影成三人”,而此时与山中情趣相投之幽人对酌,景好,人对,于是便一杯一杯地对酌不断,诗句只写了饮酒的动作,而饮酒人之情感自化入酒中。此句的句法更是别有特色,短短七字中竟然出现了三个“一杯”,却令人读之不加厌弃,反觉口语的生动活泼、情感的真率洒脱。绝句作为一种体制短小的诗体,贵在含蓄精粹,应当以最精炼浓缩的语言涵盖出最完整的意境,故用字忌相犯,而李白却以天才思力之笔,不拘声律,以口语入诗,大胆地一连用三个“一杯”,仅用一“复”字连缀,诗句似从胸臆中直涌而出,完全不合声律,却将一种酣然对酌之情形活生生再现,并且诗味不减,不觉凡俗繁复,反觉①

② 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口语入诗的新颖可爱。此种胆识和才力,恐怕唯天才之李白方能当之。且李白似乎很喜欢这种数字的重复方式,在《宣城见杜鹃》中亦有“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清人王晓堂《嵎阳诗话》评此曰:“作诗用字,切忌相犯,亦有犯而能巧者。如‘一葫芦酒一篇诗’,殊觉为赘。太白诗‘一杯一杯复一杯’,反不觉相犯。夫太白先有意立,故七字六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可见太白写诗是贯注以情,“意立”为先,不为声律所拘,却能够“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接着是第三、四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此二句化用了《宋书》中陶潜的典故:“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③,李白既借用其句,同时也部分化用其意,将潜之话语稍作变更,使其成为一句明朗可爱的诗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诗作,并且情形极为吻合。且“卿可去”语气中似有一份与己无干的傲然,而“卿且去”则化傲然为亲昵,不但尽显己之真率,亦显知己友人间的不拘形迹:兴尽辄归,没有客套,没有顾忌,口中所说乃心中所想;直言“卿且去”,极自然,极随意,极洒脱,不故作挽留,也无须解释,这种情形,应唯有关系密切者方能如此。并且,这离去是暂时的,是“且去”,引出第四句的相邀“明朝有意报琴来”。临别之际再邀明日会聚,这邀请看似不经意地随口提出,并非殷殷相邀,却实为默契相交者间的心领神会:今日酣畅痛饮,兴尽则我自眠,卿且去;明朝有意则再聚,卿但请抱琴而来,吾当以琴寄意,闻弦知意,且佐以美酒,必当相与为乐,谈笑无期,乐胜于今日。

纵观全诗,用语浑似口语,不加雕饰,明晓如话,却诗情宛然,令人悠然神远,“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④;感情真率自然,如从胸臆中直涌而出,不拘声律, 以情纬之,一气呵成,潇洒飘逸,无工而自然工;并且此诗采用问答体,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是李白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李白是一个主观之诗人,他的诗中大都凸显着鲜明的自我,彰显着强烈的主观精神,感情强烈真挚,即便是写景,景物也皆着我之色彩,写景入神。罗宗强先生在《李杜论略》中称李白的抒情方式为“爆发式”的,率然而发,率然而吐,其感情是③

④ 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2000年,第八卷第2288页 沈德潜:《唐诗别裁》,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18页

倒出来的,而不是慢慢流淌出来的⑤。

此外,整首诗自然流畅,颇有乐府的情韵和风致,而“富有乐府的情韵和风致,像民歌一样天然清新、绝去雕饰,是盛唐绝句最重要的特点。”⑥李白的绝句典型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其绝句写得自由挥洒,任情适性,一气呵成,颇近古体。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余尝谓古诗、乐府后,唯太白诸绝近之”⑦, 许学夷《诗源辩体》中言“太白中多古调”、“太白七绝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⑧,而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七言绝句自歌行来”⑨,由是观之,李白自当为七绝“正宗”。李白的绝句大都为一气呵成,意境浑融,不可句摘,主“气”而不甚着于“意”,臻于“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⑩的境界,故高棅《唐诗品汇》、王世懋《艺圃撷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等都推举李白为七绝第一。

盛唐是一个崇尚风骨的时代,追求兴象玲珑的诗境和清新自然的美,李白诗的风格宛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思则是“凌云健笔意纵横”;其诗中的用典很少,且又都能很好地化入到自己的诗境中,不着痕迹,语言朴素自然。我们读李白的诗,往往会倾心于其感情的炽烈浓厚,气势的昂扬壮大,诗思的轻灵俊逸,意境的朗丽瑰奇,并且会感觉其诗纯是自胸臆流出,无雕琢之功,那么李白诗作是否具有提炼之工呢?罗宗强先生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提出,李白的诗也都是经过提炼了的,并且是一种自觉地追求,“不过,这种艺术提炼之工,更多的是属于艺术构思过程中的,缺少炼字炼句的工夫,更多的属于才气纵横与艺术素养的深厚、艺术技巧的高度成熟的产物,而不是苦吟的结果。”11

接着看第二首《从军行》。《从军行》为乐府旧题,《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王昌龄写有组诗《从军行》七首,本诗为其二,承接第一首的黄昏独坐、愁听笛奏《关山》,此首写军中舞乐,琵琶换出新声,然而声乐可以换新,关山离别之情却依旧,前两句恰好形成对比,“总是”二字饱含了多少无奈几多悲辛。第一句写乐景,琵琶声出,新声奏响,原应为一幅军中舞乐图,⑤

⑥ 罗宗强:《李杜论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葛晓音:《论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文学评论》,1999年

⑦ 胡应麟:《诗薮》,118页

⑧ 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206页

⑨ 王夫之:《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06页

⑩ 胡应麟:《诗薮》,114页

11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3年,第67、68页

而“总是”二字峭然一转,琵琶之新声皆成“撩人之怨曲,满腹离绪之人,何堪听此”12,故自然地引出第三句,写由此而引发的戍人边愁,歌舞彻夜,原为尽情之欢,然则边愁被撩乱,声声听来皆为离愁,“弹的人,弹不尽;听的人,也听不尽”13,以乐景衬悲情,倍增其哀乐,至此似已将情写尽。而末一句则抛开离愁,转写高照长城之秋月,以景语作结,似为戛然而止,不再着眼于新声以及边愁,只写空中一轮秋月,照射着辽阔幽邃之长城,意境顿时转作凄清寂静。读至此,脑海中当自浮现出一幅景象:一轮秋日明亮却又冰冷之寒月高挂空中,所照的唯有幽邃之长城,景象壮阔,却又令人顿感寒意,之前的听不尽的琵琶新声匿去,唯有一片辽阔清冷,“骤读之似于上三句不相连贯,乃诗人用暗接之法??末句忽接写月,正以见边愁不尽者,对此‘高高秋月’但‘照长城’,愈觉难堪也。句似不解,而意实相连此之谓暗接。”14月亮的意象一贯是情感寄托之物,相隔之人可以望月寄怀,虽分居两地,却可以共当空中高挂之明月,月亮所照的也当是情牵一心的两人,而此刻,秋月高悬,所照的却唯有亘远孤寂之长城,而秋日萧杀,秋月亦泠然冷然。此景语足以作情语,将一段客观之情景内化为一段幽邃之深情,当此际,边士的边愁当更感浓厚幽怨,当真是“深情幽怨,意志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15。全诗构思缜密,起承转合颇有可道之处,宋顾乐在《万首唐人绝句选评》中说“此首第二句已斩绝矣,第三句转得不迫,落句更有含蓄,愈叹其妙。”曲折有致地将征戍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换新声——离别情——听不尽,最后以景结情,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情韵深厚,并且“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深厚有余,优柔不迫,怨而不怒,丽而不淫” 16。本诗以“高高秋月照长城”作结,既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时间上的历史感,令人想及长城存在有多久,这边愁就有多久,几千年来,长城一直都在,秋月也经久高照,战乱一直未息,戍边将士也代代替换,“边愁”自然也就一直在撩人归思、缠绕不尽,听之不尽,进而由一人一时之愁延及史上的历代戍边人的边愁,上升成一种普遍的现象和情思,画面空旷清冷却又壮大深远,时空感和历史感交织,万般情状都付与画面之中,令人尽可以品味12

13

14

15

16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4页 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第37页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34页 沈德潜:《唐诗别裁》,第116页 胡应麟:《诗薮》,第117页

《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第三篇

二练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阴晦(huì) 哂笑(shěn) 绮丽(qǐ) 吹毛求疵(cī) ....

B.阔绰(chuò) 差使(chāi) 滑稽(jī) 强聒不舍(ɡuō) ....

C.亢奋(kànɡ) 恻隐(ca) 鞭笞(chī) 忍俊不禁(jīn) ....

D.庇荫(pì) 瞰望(kàn) 伫立(chù) 戛然而止(jiá)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健忘 蓦然 门楣 举事无双

B.喧腾 信服 籍贯 鳞次栉比

C.蜿蜒 嬉闹 丫杈 无动于衷

D.睿智 颓唐 隐匿 语无伦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参加了2013年中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

堪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作文越来越多。 ....

B、“限购令”这一地方细则的出台将会使得房地产投资的投机行为销声匿迹,对....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C、眼下,“用工荒”不仅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连一向是劳工输出地的中

西部地区也难以幸免,各地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招徕工人、留住工人。 ....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

声不绝如缕。 ....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4、下面语句中成分都是定语的一项是( } (2分)

洛北干两岸的 高大的 毛白杨 在春风地吹拂下 发出了 欢快的 哗哗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④⑤⑦ D.②⑥⑦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左传》为左丘明所作,善于描写战争,又善于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和行动

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曹刿论战》就选自本书。

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豪迈飘逸。代表作“三吏”“三别”

等,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C、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春水》《飞鸟集》,其诗风格晶莹清丽,轻

柔俊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D、《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

火柴的小女孩》, 《皇帝的新装》等。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1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分)

《舌尖上的中国2》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

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成长、诞生、相聚、别离,使人们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

的东方国度。

7、名著阅读(3分)

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A坐大船之上,【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A见南屏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

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

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文武皆起谢曰:“愿

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A大喜,命左右行酒。饮至半夜,A酒

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之人,为彼心腹之患,

此天助吾也。”又指夏口曰:“B、C,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

顾谓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

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

如得江南,当娶二乔,臵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言罢大笑。唐人杜牧

之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D,E。”

(1)此语段选自《 》。A指的是: B指的是: ,C指

的是: 。

(2)在D、E两处填文中引用诗的后两句。

8、默写(5分)

① 对曰:“夫战,,(《曹刿论战》)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

④苏轼《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诗句

是: ? ! 。

⑤今年是农历马年,在古诗词中,人对马倾注了真挚的感情。请写出一句写

马的古诗句。

9、综合性学习(5分)

2014年4月23日,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 和@央视新闻 两大

媒体微波倡议:

愿更多的人拿起书本,细细品读,感受书香的宁静。

让我们为自己、为孩子、为亲朋,送上一本好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2

以心灵的名义,我们读书吧!

阅读上面的倡议书,回答问题:

(1)请你拟一条微博,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不少于20字。(2分)

(2)如果响应号召送书与人,你准备送书给谁?送何书?简述理由。不少于30

字。(3分)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7题。

(一) 渔家傲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①。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

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②地。共赏金樽沉绿蚁③,莫

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②玲珑:明亮貌。③绿蚁:一种美酒。

10、这首咏梅词的上片运用了修辞,写寒梅(3分)

11、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

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14、“两人对酌梨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睡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

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是写饮酒之乐,李白与欧阳修所体现出的情

感有何不同?(3分)

3

(三)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②,约与食

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③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④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①赞:推荐。 ②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③备员:凑数,充数。④颖,原指禾穗的芒,这里指锥锋。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使遂蚤得处囊中 使: .

②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竟: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7、写出源自本选段的两个成语。再选择其中一个成语谈谈你的看法?(4分)

(1)成语: 、

(2)你的看法:

(四)青花瓷

①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②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唐代以前,中国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从烧制三彩的过程中,分化出了与纯兰彩几近相同的“青花”烧制技术,到了14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元代至顺治年间,河南巩义黄冶窑的“唐青花”烧制技术,突象遇到一夜春风,致使千树万树“青花”怒放。元代的景德镇瓷窑,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遍地烧起了“青花瓷器”,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

③到了明代,特别是明永乐朝开始,由于海禁开放,郑和七次下西洋,不

4

仅进一步密切了中亚、西亚两地区的贸易关系,而且还带来了“苏麻沥青”的钴土矿,这种钴土矿含有高量的铁,而锰的含量相对较少,在还原气氛中呈美..

丽宝石蓝色,使得明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呈现独有的特点。由于钴土矿成分中含铁量较高,往往在青花瓷器中出现斑点,俗称“铁锈斑”。铁锈斑青花瓷器由于难于仿制,反而更加珍贵。

④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式种类

繁多,各个时期的款式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式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⑤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的意趣无穷。 ⑥青花瓷是古代釉下彩绘的巅峰,其清幽淡雅的呈色以及丰富多彩的图文装饰对世界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青花瓷创烧、演进、传播的历史及鉴定辨伪历来是学界和藏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青花瓷无疑是中国古代釉下彩绘瓷中产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品种,对海外一些国家的陶瓷生产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⑦一个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各个历史时期的

人物、植物、动物、风光、民俗、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无不映射其中。如果能够收藏青花瓷并进行整理,从中获得的知识是不言而喻的。青花瓷又是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的结晶,经过巧夺天工的制作,加上其商品的内在质量,其文化涵义和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贵的,远远超过了其商品的价值。

⑧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穷

的意趣,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收藏青花瓷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而且其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⑨尤其是近几年来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更燃起了无数人对青花瓷的追

捧,如今,青花瓷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时尚的追求。各种由青花瓷演变的青花衣、青花手机、青花笔记本电脑、青花装饰等等,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8、本文说明了青花瓷的哪些方面的内容?(3分)

19、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5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_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第四篇

<山中与幽人对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其诗词全文如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
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_山中与幽人对酌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鉴赏]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反复,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惟其如此,才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此诗直在全写眼前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此诗的语言特点,在口语化的同时不失其为经过提炼的文学语言,隽永有味。如“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一个故实。<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此诗第三句几乎用陶潜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而四句的“抱琴来”,也不是着意于声乐的享受,而重在“抚弄以寄其意”、以尽其兴,这从其出典可以会出。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_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山中与幽人对酌阅读答案 第五篇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_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前言]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_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3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