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古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古诗文》
答人古诗 第一篇

上海市第三届"动感地带杯"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A组)

[比赛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10+1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错、漏一字不给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陆游)

2.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伤田家 聂夷中)

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崔护)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元稹)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1."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18.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1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二、判断题(20分,每题1分,对打√,错打x)

21."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太学"是京城最高学府。 (√) (范式守信)

22.《原谷谏父》中"谏"只能解释为古代臣对君的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

23."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倾。计其扶荐之功,当用钱数千贯。"这句的意思是修苏州重元寺阁要用去几千个铜钿。(×) (僧荐重元寺阁)

24."欧阳修四岁而孤"中,"孤"的含义古今有所不同,这里是指欧阳修从小就好孤单凄苦。(×) 成为孤儿

25.二翁登泰山……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中,"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也可作指事代词用,这里即指代"我"。(√)

26.《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是唐朝李白的诗。(×) 张旭

2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写的望月怀思的千古佳句。(×) 张九龄

28.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早寒有怀》诗中首联"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借北风呼啸,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这种写法称之为"兴"。(√)

29.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寸草"象征子女。(√)

30.《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学习民歌所写的抒情诗。它是十九个诗人的创作。(×)

31.古代的"三鼓"(即"三更")约相当于今天1点到3点。(×) 前半夜11时至1时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作者是易安居士。(√) 李清照

33.柳柳州即柳宗元。(√)

34.《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35.苏洵、苏轼、苏辙三兄弟是宋朝著名文学家。(×) 苏洵是老爸

36.杨万里是北宋诗人。(×) 南宋

37."刺史"是古代郡的行政长官。(×) 部(州)长官,任监察一职

38.钱穆有"时习三说",一指年节言,二指季节言,三指晨夕言。 (√)

39."吾、予、余、我"它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

40.白居易是晚唐诗人。(×) 中唐

三、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41."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是谁写的诗句?

A.岳 飞 B.辛弃疾 C.王 勃 D.陆 游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4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谁写的诗句? A.李 白 B.杜 甫 C.李清照 D.朱淑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3."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作者李纲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4.历史上的的著名文学家"三苏"父子是指

A.苏洵、苏轼、苏小眉 B.苏轼、苏辙、苏东坡

C.苏辙、苏洵、苏小眉 D苏洵、苏轼、苏辙

45.元朝张可久写的词中"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中"美人、将军"分别是指

A.虞姬 项羽 B.虞姬 班超(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虞姬 周瑜 D.虞姬 韩信

46.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__________泪满襟"中空格处应为

A.豪杰 B.英杰 C.英雄 D.壮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7.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寄李儋(dān)元锡》中"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中"西楼"是指

A.长安 饺子楼 B.南京 望江楼

C.岳阳 黄鹤楼 D.苏州 观凤楼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48."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自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中"彭泽县"是指代 作者:薛昂夫 元代散曲家

A.陶渊明 B.苏东坡 C.范仲淹 D.文天祥

49.下列作品中哪一位书法家和他的作品不属于晋、唐的主要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A.卫铄《急就帖》 B.王羲之《兰亭集序》

C.昭明(南梁)《文苑英华》(宋文学类书) D.薛稷《碑阴题名》

50.唐朝诗人李益的诗题《喜见外弟又言别》中"外弟"是指 A.朋友兄弟 B.妻子弟弟 C.表弟 D.堂弟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51.成语"乘风破浪"是谁说的?

A.陈胜 B.宗悫(què)(南朝宋将) C.欧阳修 D.苏轼

52."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A.秋瑾 B.陆游 C.班超 D.项羽

53."不惑之年"是指:【答人古诗】

A.20岁 B.30岁 C.40岁 D.50岁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称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54.下面作家哪一个人不是宋朝人?

A.司马光 B.欧阳修 C.王临川(王安石) D.李义山(李商隐;晚唐)

55.古代的"会稽"在今天什么省?

A.浙江(绍兴) B.江苏 C山东 D.安徽

56.古代的"金陵"在今天什么市?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57.成语"无稽之谈"中的"稽"解释为:

A.准备 B.计划 C.价值 D.查考

58.成语"再接再厉"中的"厉",解释为:

A勉励 B.磨砺 C.勇猛 D.战斗

59."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解释为:

A.空闲 B.等待 C.轻易 D. 无所谓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二十四桥"在今天:

A镇江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解释题(20分 每题1分)

61.南朝诗人陆凯的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中"聊"解释为聊且、姑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62.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解释为指《折杨柳》歌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3.唐朝女诗人杜秋娘的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中"堪"解释为能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4.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天阶"解释为指皇宫中的石阶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5.唐朝诗人高适的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中"曛"解释为落日的余光 别董大 高适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66.宋朝诗人秦观的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中"津渡"解释为渡口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67.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词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表里"解释为内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答人古诗】

68.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等闲"解释为平常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9.近代爱国者秋瑾的诗"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中"客里"解释为客居日本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70.清朝诗人李方膺的诗"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中"可人"解释为适合人的心意

71."固若金汤"中的"汤",解释为热水

72."望尘莫及"中的"及",解释为赶上

73."怨天尤人"中的"尤",解释为责怪【答人古诗】

74."异曲同工"中的"工",解释为细致,巧妙

7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彼",解释为对方

7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解释为停止

77."文不加点"中的"加点",解释为涂改

78."杀鸡焉用牛刀"中的"焉",解释为怎么,何必

【答人古诗】

79.古籍中说的"番",是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80."长短句"即指词

五、阅读题(30分)『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A.阅读诗 回答问题(7分)

别老母

(清)

搴帷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81.这诗的作者黄景仁(1分)

82."白发愁看泪眼枯"句中"愁"指看的心情;"枯"是指"泪"的竭尽。 (2分)

83.解释A."搴帷"掀起门帘(1分)、B."河梁"河上的桥,这里泛指别离之地 (1分)

84.作者是孝子,但诗的末句为什么却说"此时有子不如无"? (2分)

诗人想到自己不能赡养侍奉老母,反而要增加老母的别离之痛,深感内疚。

B.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14分)

拷打羊皮定案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阴下。少时,将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

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知其实矣!"

85.解释:a.负背b.释放下c.藉垫d.少稍微 e.实事实(5分,每格1分)

86.翻译:(6分,每格2分)

A.遂讼于官就向官府告状

B.群下咸无对者手下人都不能回答

C.以杖击之用棍子拍打羊皮

87.其中"令人置羊皮席上"中省略了于字(1分)

88.刺史李惠为何说"知其实矣!" "以杖击之,少盐屑"可见羊皮属负盐者。(2分)

C.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老而益工。

89.解释:(4分)

A.率标准 B.苟且马虎 C.易改动 D.工好

90.翻译:

或答人简札有时回答别人书信(2分)

少不当意稍微不满意(2分)

91.文徵明是什么朝代的书法家?(1分)

明朝

附加题:(共10分)

一、 凉州词(5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孤城是指什么地方? 玉门关(1分)

2."羌笛何需怨杨柳"中的"杨柳"是指什么? 古代一种曲调(1分)

3.用现代语译"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

春风从不越过玉门关这荒凉的地方(1分)

4.请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写到黄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该诗词的标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登鹊雀楼(2分)

二、季札(5分)

吴公子季札,将使晋,带宝剑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札因使晋,未之献也,然心许之。反,则徐君死矣,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于是季札以剑挂徐君墓而去。

1.解释:A.过拜访 B.致送给 C.先已去世的(3分)

2.翻译:

A.不言而色欲之不开口而脸上表情显出想要它(宝剑) (1分)

B.未之献也没有送给他(1分)

上海市第三届"动感地带杯"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C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题 (40分)

(一)选择(20分,每题1分)

1.屈原《国殇》用于祭奠( )

A.楚国已故的国君 B.为国捐躯的将士

C.未成年而死的人 D.在他乡死去的人

《古诗目录(1)》
答人古诗 第二篇

一上

7画鸡

14. 登幽州台歌 15. 蝉 16. 华山

1.登鹳雀楼8画 2.江南

3.悯农 9忆江南

10咏柳17. 赋得古原草送别 4.悯农 5.清 明 6.敕勒歌 7.梅花 8.静夜思 9.寻胡隐君 10.春 晓 11. 一去二三里 12.咏鹅 13.风

14. “一”字诗 15九溪十八涧 一下 1.游子吟 2池 上

3绝句(迟江山丽) 4早发白帝城 5. 古朗月行(节选)6鹿柴

11春夜喜雨 12 望庐山瀑布 13. 江雪 14遗爱寺 15村居 二上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寻隐者不遇 3.山行 回乡偶书 5. 渡汉江 6.春游湖 7. 江上渔者 8.蚕妇 9.夜宿山寺 10.小儿垂钓 11.游园不值 12绝句(个黄鹂) 13.竹里馆

18. 小池 19马诗(其四) 20马诗(其五) 二下 1. 所见

2.秋浦歌 3. 山中 4. 夜雪 5. 山中送别 6 明日歌 7. 塞下曲 林暗草惊 8.陶者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10元日 11 相思 12杂诗 13. 九日 14.赠汪伦 15村晚

16江畔独步寻花 17.别董大 18. 绝句 19自遣 20乐游原 三上 1.鸟鸣涧 2.夏日绝句 3.夜下征虏亭 4.八阵图 5.宿建德江 6.夜立阶下

7.四时田园杂兴(出耘)8.泊船瓜洲 9.凉州词 10.凉州词 11.易水歌 12. 易水送别 13. 官仓鼠 14.劝学 15望天门山 16. 夜雨寄北 17. 渔家

18. 竹枝词 19.乌衣巷 20山居秋暝 三下 1.问刘十九 2. 客中作 3. 宿新市徐公店 4.寻隐者不遇 5. 江南春 6.浪淘沙 7.蜂 8.赠花卿 9. 约客 10. 渔歌子

11. 江南逢李龟年12.乞巧 13.嫦娥 14. 竹石 15. 暮江吟 16.春日 17. 观书有感 18.题西林壁 19.芙蓉楼送辛渐

20木瓜 四上 1. 绝句 2.送灵澈上人 3. 桂花 4. 夜书所见 5. 剑客 6. 赠刘景文 7. 题秋江独钓图 8.长相思 9. 清平乐·村居 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11. 枫桥夜泊 12. 黄鹤楼

13. 题都城南庄 14、从军行 其四 15.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16.逢人京使 17. 18. 浣溪沙 19.寒食 20. 河广 四下

1. 听弹琴 2. 劳劳亭 3. 月下独酌 4. 垓下歌 3. 塞下曲(其二) 4.塞下曲(其三) 5. 秋风引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5.腊辞 6.送崔九

7.惠崇《春江晚景》 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大风歌 6. 独坐敬亭山 7.春夜洛城闻笛 8. 秋夕 9. 牧童

10. 书湖阴先生壁 11.饮湖上初晴后雨 12. 题临安邸 13.曲江二首(节选) 14. 雪梅二首(其一)15.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16. 浪淘沙·九曲黄河17.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18 天净沙-秋 19. 天净沙-秋思 20.少年游 五上 1. 山中 2、 人日思归

7. 少年行 8 无题(节选) 9 无题(节选) 10 泊秦淮 11. 初春小雨 12. 秋思 13. 示儿 14、寒夜 15、舟过安仁 16、七步诗 17、过故人庄 18、钱塘湖春行 19.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20无衣 五下 1.答人 2. 曲池荷 3. 思归 4. 击壤歌

9. 中秋月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11. 子夜吴歌·秋歌 12.长歌行 13. 三衢道中 14. 十二月十五夜 15.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16. 兰溪棹歌 17.卜算子·咏梅 18. 台城

19. 浣溪沙·游蕲水清 20. 满江红 六上 1.哥舒歌 2. 雪

3.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4. 田上 5.送灵澈上人 6. 江南逢李龟年

7. 早春 8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8. 墨梅

9. 己亥杂诗·其五 10. 登飞来峰 11.石灰吟 12. 蜀相(节选) 13登金陵凤凰台 14. 春夜喜雨

15. 送友人

16. 相见欢

17. 春望 18. 醉花阴

19. 短歌行(节选) 20.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六下 1.己亥杂诗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3赠花卿 4滁州西涧 5.饮酒

6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7题临安邸

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0.望岳

1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游山西村 13登高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15行路难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7虞美人

1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19. 观沧海

20诫子书

《(本人精心整理)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答人古诗 第三篇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规律总结

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1、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

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二抓尾联末句。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第二,掌握一般的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抒情手段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怀今,即事感怀

赋、比、兴(创作方法)

(2)表现手法 描写、抒情、叙事(表达方式)

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构思技巧)

第三、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规范:

鉴赏意象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②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鉴赏意境型的题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鉴赏炼字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地艺术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答人古诗】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鉴赏诗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鉴赏语言风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鉴赏表达技巧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理解诗句含义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②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评价观点态度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②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的,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的,你同意哪种看法?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答人翻译赏析_作者太上隐者》
答人古诗 第四篇

<答人>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太上隐者。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
①答人: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答人翻译赏析_作者太上隐者。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译文]
偶然来到松树底下,找块石头安稳的睡上一觉。因为山中没有日历,只晓得冬去春来,但却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
[鉴赏]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
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非常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答友人新栽松翻译赏析_作者张碧》
答人古诗 第五篇

<答友人新栽松>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碧。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门新长青龙髯,虬身宛转云光黏。
闻君爱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
越溪老僧头削雪,曾云手植当庭月。答友人新栽松翻译赏析_作者张碧
三十年来遮火云,凉风五月生空门。
愿君栽于清涧泉,贞姿莫迓夭桃妍。
□□易开还易落,贞姿郁郁长依然。
山童懒上孤峰巅,当窗划破屏风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4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