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奇怪的大石头j教学设计
平安中心小学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使用教师:张洪 备课时间:9 月 20 日 上课时间:9 月26 日 检查人:张 洪
三年级 课题:7.奇怪的大石头 课型:精读 主备人:张洪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李雅琴
一、课文概述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课时安排: 2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的来历。
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识字、阅读能力较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老师应该多引导他们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五、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非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资源准备: 自制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三】: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1
7 奇怪的大石头
回家作业:1、预习第7课课文及生字词。
2、查阅李四光资料,摘抄1-2句主要信息,写在课本习题后的空白处。
3、借助词典或网络,了解“地质学、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的意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坑、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悄”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著
名、考察, 陨石、孤零零、遗迹、突兀”等个词语。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晚上查黑体字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体会李四光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品质。
3、 认识李四光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体会好奇心的重要意
义。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说出李四光执着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掌握李四光探索大石头由来的过程,并认识到他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
2、 体会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读“坑 考 秦 域 遗 镇 转 陨”8个字。会写“藏,考,秦,震,卧,旅,纪”7个字。理解“著名,地质学家,孤零零,严严实实,”四个词语。
2、学生理解并自己说出李四光是个爱思考,动脑筋的孩子。
(一)谈话导入(上课前准备好生字抄写本)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名人故事,前面我们学习了发生在列宁和宋庆龄身上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发生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身上的故事。 师:谁知道著名是什么意思?请3位同学来说。
生1:有名的。2 很有名气,别人都知道 3 闻名的,
师;你说得很对,那你用这个词语来说句话吧!(看学生能否说出,若说不出,师给出格式:你可以按照“某某是著名的什么”。)再请这3个同学或另外2位来用著名说一句话。(5分钟)
(2)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的关于李四光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请3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每人2句话。学生肯定会说到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反问:什么是地质学家?请学生来回答。(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地质学家是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构造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学生资料如果有涉及资料袋的内容,师:我发现你找的和咱们课后的资料袋的内容很一致,你是不是从资料袋里找的呀!1生说是,师:你真会学习,知道利用课本的现成资料。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2生说不是,师。如果没有涉及:其实课本后面的资料袋也给大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刘老师就是参考了资料袋里的信息知道了李四光也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资料袋内容,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课文后的资料袋也给大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李四光也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资料袋的信息我们也要学会利用?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刘老师要表扬你们了。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叫做《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请一位学生来读,师:我发现你奇怪读的很好。你真读出了奇怪的味道。请你再来给大家读一读。师: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生2:读。师:我发现你强调了“大”,我听出来了,这是块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四】: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五】:《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 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2、准备生字卡片。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二、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二、交流感想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四、课外拓展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教学反思1、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激情,教育机智问题。本课的教学,由于设计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老师牵引过多。 由此看来,开始的第一份教学设计是却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体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 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
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六】: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 在第五、六课,我们认识了列宁和高尔基,今天我们来认识我国的一位地质学家,他叫“李四光”。
2. 指名读课后“资料袋”。
师讲背景:过去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地下没有石油,中国的石油都是靠进口的。李四光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大家对李四光刮目相看。李四光这个发现,和他同年发现的一块大石头有关。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字词。
1. 自学课文。
2.检查生字拼音;检查词语;检查句子。(PPT)
3. 读完课文后,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师:这块奇怪大石头,是怎么来的?(最后一节)(齐读)(PPT)
4.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PPT)
(1)指生读;(2)填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写字。
1. 齐读带生字的词语。(红色字要写)
2. 哪些写有困难,需要提醒?(“卧”“藏”的笔顺)
3. 再读带生字词语。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七】: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认读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感受巨石之“怪”。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八】:《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2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石头的怪及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1.学习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
3.了解一些疑难词:陨石 地质学家 第四纪 冰川 秦岭 突兀 教学流程:
一、板画激趣,设疑导入。
1.板画石头:这是什么?石头我们一般常会在哪里看到?
2.设疑:今天的石头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一块“奇怪”的石头(板书:奇怪),为什么我说奇怪呢?它怪在哪儿呢?让我们打开课文来研究研究。
二、初读课文,感知巨石的怪。
1.自由读思考:这是一块怎样的怪石头呢?你认为它怪在哪?
2.4人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学习情况,体会石头的怪。
3.注意文中的“巨石”和“孤零零”:孤零零是什么意思?石头的巨大可从哪里体会到?
三、朗读感悟,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
1.引入:小时候的李四光就是见到了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有了疑问,他提出了怎样的疑问呢?
2.再读课文,用 ﹏ 划出李四光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一些问题。
1 / 3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这一组是以名人故事为专题编排的。本课讲述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对中段阅读目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自读、自悟、联系上下文,自主探究感受文本。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善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李四光的资料,观看纪录片自然传奇《地球的力量》之冰川
二、教法与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我采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方法,经过适当点拨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教学程序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十】: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郭洪燕(三年级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上一篇: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下一篇: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