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事业单位】
2016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文件 导读
一、干部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工致残,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工人
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机关群众团体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由医院证明,并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三、破产国有企业职工
111个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特殊工种退休、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退休除外),可提前5年退休。
资源枯竭型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在享受111个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破产国有企业职工退休政策的同时,其符合特殊工种退休条件的人员,可再提前5年退休。
四、自谋职业者
《劳动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20号):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农民合同制工人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周年的,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
五、提前退休年龄
工种:《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或基层干部,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 年的,应该退休。
1978年以来,原国家劳动总局根据国发[1978]104号文件要求,负责全国提前退休工种的审批工作。1985 年,原劳动人事部发出《关于改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劳人护[1985]6号),将提前退休工种改由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送劳动人事部备案。1993年,原劳动部下发《关于加强提前退休工种审批工作的通知》(劳部发[1993]120号),规定自1993年7月3日起,国务院各
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1.劳动力市场现象 2.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法 2.规范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设
4.验证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ES=∆S/S÷∆W/W
1.供给无弹性,即ES=0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劳参率长期变动趋势:1.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悲观行劳动假说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Ed=∆D/D÷∆W/W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1.需求五弹性Ed=0
2.需求有无限弹性Ed→∞
3.单位需求弹性Ed=1
4.需求富有弹性Ed>1
5.需求缺乏弹性Ed<1
企业短期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决定:1.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2.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特点:1.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TP为负值
2.AP与MP的交点为AP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
3.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劳动边际产品价值VMP 劳动边际产品收益MRP 产品价格P 边际成本MC
MRP=VMP=MP·P=MC=W
均衡状态:
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防范——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L·瓦拉尔)
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①人口规模
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总体比重、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人口城乡结构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各自的报酬: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影响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计时工资——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工资——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福利: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间构成了劳动报酬
福利支付方式:实物支付、延期支付
福利的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就业/劳动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要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数
总需求: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
均衡国民需求收入=总供给=总需求
=消费+储蓄
=消费+投资
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
4.季节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求而引 起的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的表现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2016年龄结构】
2.周期性失业(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失业程度的指标:1.失业率
2.失业持续期
失业造成的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政府支出: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劳动力市场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率、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出)
2.货币政策(调控利息)
3.收入政策(调节收入)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政府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收入差距的衡量标准:洛伦兹曲线、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基尼系数(0.2~0.4)
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 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实施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行为)
2.收入平等化措施(p27)
第二章 劳动法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应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3.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4.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的统一、协调
2.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3.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认识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3.物质帮助权原则
劳动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核心) 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
社会保险的特征
1.社会性
2.互济性
3.补偿性
三方原则:政府、工会、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
劳动法渊源
宪法、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相关国际公约、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雇佣规则
劳动法的体系: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法体系的所有制结构模式:
1.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2.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3.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4.私营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5.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法体系的职能结构模式: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意志)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1.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
2.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范畴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1.劳动合同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和雇员)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各用人单位成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前提须具备1.用工权利能力2.用工行为能力
劳动法律事实: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1.劳动法律行为——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等)
2.劳动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现象)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2016年龄结构】
.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1.微观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
2.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
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方法:1.外部环境调研(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
2.外部环境预测
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波特五力模型):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
4.顾客力量的分析
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PEST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条件)
2.经济环境(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经济政策)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的具体内容:1.物质资源状况
2.人力资源状况
3.财务资源状况
4.技术资源状况【2016年龄结构】
5.管理资源状况
6.无形资产状况
企业优势具有相对性、时间性
企业能力分析(迈克尔·波特):1.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2.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企业能力分析方法:1.纵向分析
2.横向分析
3.财务分析
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1.效率分析(各投入要素成本、生产率、工艺设计水平、产能利用程度)
2.效果分析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一)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几点建议
据专家分析预测,**年—**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进程相对全国来得会更早,来势会更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民生目标,营造关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促进老有所养制度化、常规化。“白发浪潮”来势很猛。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的艰巨性、长远性,在现阶段老龄化形势相对缓和的条件下,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吃透国家关于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普惠政策,逐步完善养老金支撑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基金筹集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和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储蓄,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在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纳入到保障范围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大病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水平,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建议市及各市区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抓紧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敬老院,要由市民政局制定统一的改造标准,统一进行资金调拨和改造验收,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承载能力。要有计划地投资兴建一批示范性老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集居住、休闲、文化、康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颐养中心、养老院、敬老院等。对一些闲置的场地如空闲的托儿所、小学、培训中心等,可转办成为养老设施。三是加大扶助力度。完善社会敬老优待政策,适当扩展优待项目,适度扩大优待人群,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捷、优惠的社会敬老优待服务。制定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拓展慈善资金劝募方式,拓宽老年社会救助面。建立贫困老人应急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件陷入特殊困难(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年人给予应急救助。
二、扶持培育老龄产业,促进老有所养市场化、社会化。老年人群是“夕阳人群”,而老龄产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无论是对食品、饮品、保健品、医疗药品、保健器械还是娱乐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推动老龄产业理性发展着眼,当前应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列入服务业整体发展中综合运筹,在制度规范、政策引导、计划协调、经费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用地上早做打算,提前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将养老服务项目需要的土地指标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各级政府设立的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应安排给养老服务业一定份额,主要用于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二是鼓励社会投资。启动社会投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包括给予政策扶持,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鼓励养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三是发展相关产业。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高,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将逐渐走向社会化、多样化。要顺应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等需求,引导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引导支持家政服务业,开展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服务等等,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镇(街道)敬老院、老年公寓要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三、着力规范老龄行业,促进老有所养专业化、规范化。当前为老年服务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落实各项老龄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大力加强老龄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制定行业规范。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业组织,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居民与行政机关沟通的有效桥梁,将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再针对需要对实行中的政策和规范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资源作用,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动的失能率。
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有计划地在高校、职业院校、中等技校增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服务老龄人群打下良好基础。经劳动部门批准,有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利用专业培训班、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快培养社会义工、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养老服务工作专业教育、在职教育,走老年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民政部门组建以医疗机构和志愿者为主的家访服务队,重点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定期进行保健知识传授和辅导。重视预防体系建设,使只需生活护理的老人从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让医疗保险制度起到应有的实效,节约医疗资源。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二)根据国家统计局20**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
三、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四、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方法: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三)发展特点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年至2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年至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四、迎接挑战的基本途径
早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三)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四)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加强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
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各种健康知识宣传,为健康进入老年期、延长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敬老养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
(六)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农民工调查报告(一)
所谓城市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或非城镇非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即因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办公占地所产生的农转非农民工)。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处境却相当地困难,游离在城市和农村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现在,在许多城市,为了改变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提出尊重农民工,把农民工改称为"新市民",从地位上把农民工与市民同等起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值得重视和探讨。笔者就目前农民工情况做一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来源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自**年以来,大量农民拥入城市,在不同行业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工资却最低,同时分布在建筑业,工厂,一些服务业当中,从此,农民工遍布了大江南北。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农村,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打工的。
二、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状况
1、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2、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3、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4、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5、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
三、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问题
(一)从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
农民工靠的是熟人"拉线",为他们提供岗位;靠运气,不要因生大病、受重伤而失去工作。他们在失业期间多是靠积蓄,或向他人借钱,或是贷款、卖血,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回农村老家,重操旧业。从医疗方面看,很多农民工失业以后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重病、大病,绝大部分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用。从住房方面看,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买商品经济房的。有些农民工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一间房住二三十人,房租每人每月平摊几块钱,铺地铺,雇佣某家属做饭,在公共食堂吃饭;有些建筑工人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卫生情况不言而论。在保险方面,据了解,很多工厂对农民工只有工伤保险,但有年龄限制,如18岁以下50岁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即指童工和超龄老龄农民工不在保险范围内。童工和超龄工的工资比其他农民工工资低,而他们却干着同样的活,建筑承包公司等以更廉价的方式剥取他们的劳动力。这使得农民工也分了层次,童工与超龄工的处境更是困难,他们属于非法用工,更不在法律的保护之内,但他们又不得不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的生活。特别是50岁以上的农民工,从50年代经历过来的人,家里几乎有两三个孩子,至少有一个孩子在上学,上有老,下有小,只有在外打工钱来得快,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就更不必提及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近乎缺失的。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原因。
据了解是多方面的,通过对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的访谈以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1、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在城镇的边缘性这个特殊社会地位,户口是关键。虽然政府已经取消了原来旧的户籍制度,但太多利益户口仍在发挥着作用。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正式城镇职工只是临时的工人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这种过渡性的结构状态还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实施保障,这便使得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没有相应明文规定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条例的出现,农民工就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
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许多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基金没有得到落实。通过我对市人才市场的调查与观察,没有一家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人才市场,严格地说,是没有一个为农民工提供合法程序,签署正式雇佣关系的契约机构。只有农民工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市场"在公路旁边,在小卖摊旁边等待雇主,随时还要遭受城管的驱赶,据说是因为他们影响了市容,给争创文明城市抹黑。同时,部分用人单位对法律保障缺乏正确的认识,隐瞒企业受保人员的真实情况,更有甚者拖欠农民工工资,强行对农民工实施暴力,危害他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3、农民工自身社会保障意识较差,增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曾问过一位农民工,为什么不去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他说大学生太天真,太学生气了,社会很复杂,能有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农民工团体意识较差,带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色彩,怕"闹事",眼光短浅,只要用人单位给某些领头农民工一点好处,利益诱惑,其他人便不了了之。
四、调查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任重而道远,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十七大的召开,将给我们更高的启示,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关注农民工的疾苦,为解决他们的问题献言献策。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加强农民工教育,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力度。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用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5、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农民工调查报告(二)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内容:
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住在xx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民工中,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组织对你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了解,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劳动报酬。
而且,务工青年法制观念和知识也很薄弱。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由于工作不稳定,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
三、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2、政府应该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农民工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中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农民工调查报告(三)中国网4月27日讯 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公布20**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7%;中部地区农民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4.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409万人,增长6.7%,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5.9%。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3%,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增长0.1%,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3.1%和2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10.1%,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下降3.2%,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20**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四)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6.3%,21-30岁占32.7%,31-40岁占22.7%,41-50岁占24.0%,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30.0%上升到20**年的38.3%,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
(二)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农民工中已婚者占73.4%,其中,本地农民工已婚者占90.2%,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民工12岁,本地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60.4%,而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上仅占18.2%。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民工不仅外出缺少竞争力,而且需要照顾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积极性减弱。
(三)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88.4%和93.8%。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
(四)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更倾向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8.8%。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这说明青年农民工正逐渐丧失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
四、农民工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6.0%,其次是建筑业占17.7%,服务业占12.2%,批发零售业占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6.6%,住宿餐饮业占5.3%。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2016年的13.8%上升到17.7%,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制造业为主,但比重下降
从农民工的从业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占44.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3.0%和15.4%,比上年上升0.6和0.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就业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
(三)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94.8%,自营人员占5.2%;在本地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71.9%,自营人员占28.1%。自营人员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占39.2%;其次是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17.8%。近几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中自营人员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20**年,本地受雇人员和外出受雇人员分别比上年增长9.4%和4.4%,本地自营和外出自营分别比上年减少2.1%和11.8%。
(四)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26.7岁。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2.7年,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3-5年的占20.9%,5年以上的占13.3%。从不同年龄组来看,16-20岁年龄组中从事现职5年以上的占1.3%,21-30岁的占7.6%,31-40岁的占22.3%,41-50岁的占24.5%,50岁以上的占21.9%,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稳定性也提高。从从事的工作种类看,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职累计时间在5年以上的比重要明显高于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2016年8月,**区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招聘了40名大学毕业生到重点镇(街道)村(社区)担任社会事务助理和经济助理。2016年7月,又选拔了82名村(社区)助理,共计122名高校毕业生统一配置到村(社区)助理岗位(其中社会事务助理91名,经济助理31名),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区122个村(社区)“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
122名大学生助理分赴我区各村(社区)之后,接受镇(街道)、村(社区)双重管理和区级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监督管理。区委组织人事部门、团区委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一方面在上、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另一方面加大管理及考核力度,有效运用激励及约束机制,让大学生助理充分施展才华,为他们提供到农村基层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
一、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高校毕业生把先进的理念、思维方式和科技知识带到基层,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第一推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改善了农村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促进了城乡人才协调发展。我区农村基层干部和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较低、视野偏窄等缺陷,而公开选拔的大学生助理学历层次较高,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人员总数的44,大专学历占55.9%;专业较齐全,涵盖了农学、水利、畜牧兽医、林业、法律、计算机、文秘、医学、管理、金融等;年龄适中,平均年龄为25岁;来源广泛,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理工大学等各类高校。从而使我区各村(社区)基层组织的实力大为增强,人才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帮助和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助理具有先进的理念、思维方式和科技知识,善于挖掘农村资源的潜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盛镇友庆村社会事务助理杨伟利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特长,建立了友庆村网站来宣传全村花卉苗木产业,采集兰花产、供、销信息。目前网站点击率达到了5000多次,许多外地客商通过网站了解了友庆村的花卉苗木品种和销售信息,通过网上订货交易,使该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以上。红星社区的经济助理李航组织建立了红星社区农副产品营销协会,并担任协会秘书长,营销协会下设大蒜、蔬菜、花木、家禽等营销组,到2016年5月,仅大蒜销售额就达360万元,纯利润12万元,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积极献策于基层事业,带动了农村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助理直接参加村务会的讨论,提出建议,参与决策,同时又要走上第一线,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从事农技指导、远程教育、文秘、建筑、规划等,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深入细致的作风到每家每户为民办实事,带动了基层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欢迎、支持和好评。助理们一是利用远程教育这一设备,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向广大农民推广实用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寿安镇百花村社会事务助理朱春瑾除做好了本村的远程教育外,还指导完善了寿安镇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目标管理等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远程教育操作培训,使寿安镇86户花木种植户掌握了上网查询信息的技能。二是积极帮扶农村弱势群体,为民办实事,充分就业成效明显。天府街道梓潼社区助理屈斌,组建了潼白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就业培训和服务,社区就业率达96.8%,金马镇刘家濠社区助理罗强兼顾了社区劳动保障站及为民办实事全程代理员,先后调查了1000多户居民就业情况,充分就业成效明显。三是规范了农村办公事务,促进了农村日常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助理都参与了基层党支部开展的第三批“保先”教育活动。永盛镇团结村助理尹胜积极发挥文字功底较强的优势,在“保先”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文书写作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挖掘、报送等方面作了大量,大大提升了所在村的党建水平,撰写的信息《请让我再交十年党费》在成都日报登载。其次,大学生助理还在提供法律咨询,组织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名登记、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的传播员、市场经济的信息员、政策法律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推广员、和谐社会的调解员,受到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欢迎和好评。
第四、夯实了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共青团组织几乎瘫痪的局面得到改善。团区委在深入调研助理们情况、了解群众反映后,积极向组织部门汇报,争取由大学生助理们担任本村(社区)的团支部书记(副书记),为农村团干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在2016年11月**区委组织部与共青团**区委联合下发温组发[2016]37号文件《关于进
一步调整和充实村(社区)团干部队伍的通知》,通知决定由大学生助理担任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副书记)。同时,团区委还搭建了青年志愿服务站这个舞台,整合在温高校资源,为大学生助理们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团区委首先在涌泉街办花土社区进行试点,建立花土青年志愿服务站,由社区大学生助理担任志愿站站长,摸清社区贫困人员、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需要帮扶对象,再与高校大学生社区志愿者对接,开展书籍募捐、网络教育、“一对一”助残助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目前,已经在柳城街办和平社区、北街社区、公平街办惠民社区等陆续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二、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大学生助理们到了村(社区)确实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党员干部们都亲切称他们为“及时雨”。但我们也看到大学生助理们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有的助理们到了农村一年多还没进入状态,不只自己该做些什么;有的每日守守办公室、写写材料,充当村文书,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助理们最关心的是今后的出路问题,最希望的是有组织关心、引领他们做事。团**区委也通过“纵向分队、横向分片”等模式将他们组织起来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在如何发挥作用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此我们也向上级团组织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制定统一培训计划,有专门的培训资料和培训经费;二是开展大规模的表彰评比,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三是明确他们今后的出路问题,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四是加大宣传,唱响了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党员代表大会 邀请函
贵校学生会:
为了深入推进我校创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沟通学校与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xx-xx学院学生会决定将于xx月xx日组织召开xx-xx学院第x次学生代表大会。
自校第x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校学生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面落实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部署,在继承中创新、探索中前进。八年来,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职能,在学生会组织自身建设上取得长足发展、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水平上得到显著提升、在深入开展工作执行力上大大增强,在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全校广大青年学生的信赖和学校的好评。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职能,努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发展型”学生会组织,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和带领全校大学生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衷心感谢贵校学生会长期以来对我校学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值此学代会召开之际,诚邀贵校同仁莅临指导或来电来函共叙发展事宜。并真诚希望今后两校学生会继续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创事业新篇章!
致谢!xx-xx学院学生会xx-xx年xx月xx日
党员代表大会 邀请函 [篇2]同志们: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
这次换届,是在世纪之交、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搞好换届选举,把班子配强配好,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搞好换届选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在,我县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
其次,搞好换届选举,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战斗力、凝聚力的需要。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领导班子也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实行新老交替,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为领导班子这种周期性新陈代谢提供了保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需要大批优秀领导人才,同时也正在造就着大批这样的领导人才。领导班子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必须不断把优秀领导人才选拔出来,同时,繁重的的改革和发展任务。这既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敢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体现。
必须看到:领导班子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和积累一些问题,通过换届,可以相对集中地从组织上、思想上加以解决,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使领导班子在新的条件下和新的起点上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所以,搞好换届,能够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有力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第三,搞好换届选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根本政治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人大代表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集中反映着民情、民-意,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通过人大代表也能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和政府的工作情况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就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
总之,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这次换届选举的重大意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换届选举工作中去,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确保选出一个好的班子
换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按照有关要求,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这次换届选举总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十六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把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勇于改革、开拓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进一步把县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协调、廉洁务实、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领导集体,为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我县改革和发展步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县人大、政府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意见,就是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考核协商、酝酿后形成的。年月和月份,盟委责成盟委组织部组成考核组,先后两次深入到各旗县市对党委、人大、政府各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全面考察,对换届人事安排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在我县同余名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谈话和民-主推荐。通过广泛的民-主推荐和评议,为人大、政府、政协班子的调整配备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人选。人选初步确定后,盟委组织部又对拟任人选进行了全面考察,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到各有关单位,对拟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了全面了解。随后,盟委又向各旗县征求了意见,县委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认真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及时向盟里进行了反馈,经盟委研究后,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批准。目前,大部他人选已经到位。:
我县人大、政府班子的人事安排意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结构比较合理,一个班子的整体功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整体结构是否合理。换届配备领导班子,必须从班子整体功能和各职位资格条件需要选人,实现优化组合。一个干部德才条件比较好,不一定就是领导班子结构所需要的最佳人选,还要看是不是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最合适人选,同时必须考虑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注意性格、气质等要素的合理搭配,力求满足完善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我县人大、政府班子的人事安排意见,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在年龄结构上,形成了梯次配备。在考虑人选时,从有利于发挥人大、政府的职能出发,着重选配了一些年轻干部进班子。在人大常委会人选中,既有资望较高的老同志,也有一定数量的比较年轻的同志。政府班子相对来说更年轻一些,不仅有岁左右的,还有岁左右的。平均年龄岁。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人大、政府的职能作用,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有利于增强人大和政府机构的活力。
在知识、专业和分工上,达到了专业配套,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在县人大常委会人选中,既有熟悉经济工作的同志,又有熟悉群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司法、民族等方面的同志;既有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又有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政府班子人选中,既有懂宏观经济管理的干部,又有懂意识形态和法律的干部,农林牧水、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等各种专业人才。二是交流力度大。干部交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干部交流,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不同地区、部门工作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干部强化全局意识、淡化地域观念,丰富工作经验,全面锻炼提高;有利于干部摆脱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更加超脱地工作,便于加强监控,防止和克服不正之风与消极腐-败现象;有利于化解矛盾,加强班子团结。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样,干部也必须交流,而换届是推进干部交流的有利时机。因此,盟委在这次旗县人大、政府换届工作中,各旗县通盘考虑,注重了交流,尤其是加大了政府班子成员交流的力度。
总之,我县人大、政府班子人选的产生,遵循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遵循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有关原则,是在广泛发扬民-主、充分酝酿协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多次调整形成的。县委认为,盟委提出的候选人,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干部政策,充分考虑了全盟和县的实际,这种安排是符合我县实际的,适合县各项事业发展需要。
实践证明,在换届选举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换届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做好换届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三者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缺一不可的,而其中党的领导原则是关键。党对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包括确定换届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和推荐有关候选人人选;以及做好有关换届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决定的。《宪法》规定,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同时,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其总的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执政党,其执政方式,主要是通过制定正确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向国家各级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等,来实现对国家机关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我们党执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掌握干部工作的领导权,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组织保证。党对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领导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向人民代表大会推荐,并经过选举产生各级国家政权机关和人民政协的领导人,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现在,我县人大、政府班子人选,经过几上几下反复酝酿协商,已经确定,党组织的意图已经形成,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使党组织的意图通过人代会依法选举得到实现,最终达到人民的意愿和党组织意图的一致。为此,在人代会正式召开之前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首先在党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县委希望党员代表要以对组织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对待换届工作,正确对等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意见,从全县的工作大局出发,从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领会党组织的意图,按照“三讲”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把依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维护党的利益统一起来,模范贯彻党委意图,带头依法办事。对党委推荐的人选如有不同意见,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党组织反映,不能在言行上影响他人行使民-主权利,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其他代表来共同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三、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确保形成一个好报告,确定一个好思路
换届选举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讨论和审议通过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将全面回顾我县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全面规划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研究确定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思路。形成一个好报告,确定一个好思路是关系我县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在座的各位党员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民代表,希望大家在大会召开期间,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把起草和讨论工作报告的过程,变成一个联系实际,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发展变化中的县情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代表积极投入到报告的讨论、修改之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工作报告,确定一条充满希望,增强信心的工作发展思想,为把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县带入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篇:门市消防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