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客的日志

| 教师招聘 |

【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篇一:教师博客的日志
教师日志与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日志与教师发展研究

摘要:教学日志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教学日志产生的概念、内涵及产生的背景、教学日志的基本内容及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从教学日志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教学日志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将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对个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入追问和批判性分析,以确认属于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体的经验,并逐步形成实践性知识。而教学日志则是帮助教师进行批判性审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教师对其专业生活的叙事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记录,其价值在于教师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的价值,让教师记录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其意义,以及影响其专业成长的方式,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专业素养。

一、教学日志的概念与内涵

l、教学日志的概念

【教师博客的日志】

“日志”一词源于法语,指的是个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是对经验和观察的记录。如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船长的航海日志等。后来该词被运用到教育领域,被理解为日志为学习者或教育者记录一天学习、生活及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所。但到底什么是教学日志,迄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又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现了教师自己。它不仅仅是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日志是在课堂仔细观察、课后立即记录的报告,包括课堂上有关教与学的质性材料的收集过程。可见,教学日志不仅仅是对“生活事件”的记录,还包括教学中对自己有价值的、有意义事件的记录,是对自身学习、工作的反思。我国国内学者也对教学日志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教学日志的内涵作了界定。如,“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教学日志不是仅仅记录、罗列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而是通过写教学日志,教师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写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它可以检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教学日志

的类型教学日志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日志和网络日志(教师博客)。由于日志是对个人经验和观察的记录,所以教学日志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内容。一般来说,教学自志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点评式。即在教案各栏目相对应的地方,针对教学的实际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等。这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日志形式,适用于教师在课前或上课期间的突发奇想或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2)提纲式。即通过对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提纲挈领地一一列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展开及运用情况,学生表现及自我表现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它一般是在课后进行的,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得失。

(3)随笔式。即教师具体地对自身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后的记录形式,它注重教师对某一问题、事件的感受,揭示教师的思维方式,洞悉教师的内心世界及感受。

(4)专题式。即抓住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如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从而确立正确的教学行为。它一般也是在课后进行的,周期性较长。

此外,教学日志是一种不规范的文体,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

(1)运用生活语言。教师撰写日志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而是尽量运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教学的感受。一方面,它可以使作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教学日志的分享者(读者)带来亲切感。

(2)以第一人称叙述。教学日志是教师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关于“我”的经历、想法、做法等,因而它往往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叙述方式有助于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乎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教师博客的日志】

由于教学日志是从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的,因而人们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日志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继而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二、教学日志产生的背景

教学日志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学、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作为一种正式的研究,有其深刻的根源。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后现代主义与现象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的深入以及教育对话研究等共同促进了教学日志的研究与发展。

l、自然主义与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的教育实践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经历了“客

观化自然”----“主观化自然”一一“心理化自然”(终结)----现代教育理论衔接的历程。尽管每个阶段的教育家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在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上却是殊途同归。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形式,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对时代的意义,也塑造了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取向。心理学化是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终结。终结指的是它的原始状况的终结和名称的变更。但是由于它致力于探讨的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永恒的命题,它的理论意义远不停留于此。它以辩证扬弃的方式丰富了教育研究,特别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关注与研究,使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关注教师自身的主观感受。教学日志是教师体现关注自我、关注学生,并达到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

定性研究借以发展知识的方法是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细致研究来收集以语言信息为主的资料,然后用分析归纳法来研究这些资料。它所研究的是个人创造的意识,研究自然环境中人的行为。这种研究不是采取中立或客观的态度,而是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经验。而教学日志的撰写就是教师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教师通过反思课堂中自己及学生的表现,可以同时发现自己和学生的闪光之处与不足,通过对这些累积性的材料的归纳、分析,可以获得对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新认识。

【教师博客的日志】

2、后现代主义及现象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吸收了分析哲学、解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以语言范式取代以往的意识范式。这种范式的转变标志着研究焦点不再集中于认识主体和意识内容,而转向语言学的讨论,讨论主体群之间的活动及其关系。这种倾向凸显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差异性受压抑的问题,从深层次上直接介入语言----权力----知识之间关系的讨论。后现代主义促进了教学日志的发展,注重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人的解放的诉求。

现象学大师范梅南指出,从现象学的观点来看,一研究就是对我们感受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疑问。理解世界就是以某种方式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研究质疑形成理论的行为就是使我们与世界密切联系韵有目的的行为,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甚至融入这个世界之中。教育研究应充分展示人们在生活中的教育学立场。现象学关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的所有形形色色的现象。其出发点在于情境,通过对嵌入情境中的典型的意识节点的分析、阐释来说明生活体验。它将日常生活中晦涩、模糊的体验变得清晰,易于解读。同时,它将生活经验以轶闻趣事等现象学的写作方式表述出来,既提供体验的情境,同时又在描述中埋藏着经验的本质,从而具有一种人类体验的共通性,使读者阅读时,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与现象学文本的对话,获得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性理解。嗍现象学要求研究者投入到丰富的生活中,积极地探究生活经验的各种形态。现象学的这些特征促进了教学日志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对生活经验的探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撰写日志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冷静、明智地观察事件,使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更具洞察力。

3、叙事研究及行动研究的深入

教育叙事研究学者克兰迪尼和康纳利提出了要重视叙事本质的意识及教师发展和实践中的情境故事的观点。他们指出:经验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用叙事方法来研究是因为叙事思维是经验的主要形式,也是书写及思维的主要形式。叙事研究是一种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来说,通过文化视角探讨教育问题可以使教师把对教育实践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教学日志就是教师表达自身感受的主要形式。

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对于社会活动的意义重大。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行动研究是在一个设定的困难区域内的反思过程,在这个区域内,人们试图提高实践或个人理解,实践工作者执行探究。首先明确地界定困难。其次,确定行动计划,通过将行动运用在困难中而检验假设,接着进行评价以监控和确立所采取的行动的有效性。最后,实践工作者反思、解释、改进自身行动,同时与行动研究者群体交流这些结果。行动研究是实践工作者开展的系统的自我反思的科学探究,其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素材。教师通过分析自己的实践经验、个人生活史,可以获得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实践的认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有意识地记录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并适时地分析与总结这些材料,往往能够获得对自己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行动研究有很多呈现方式,教学日志就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对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教学日志的撰写,教师可以定期地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过程中,增强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认识,觉察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4、教育对话研究的启示

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学习的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在客体、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形成三种对话实践。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和他人(学生、教师等)对话、和客观世界对话以及和自己对话。和自己对话就体现在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我的内部对话,改造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学习是作为语言实践而展开的,自我内部对话实践的基础也是如此。学习作为自我内部对话的性质,意味着自己同他人之间关系的内化、结构化,并通过运用经验的语言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同时建构自身的意义。和他人对话体现在教师间、教师与专家、学者间的沟通过程中,一切的学习都是内蕴了同他人关系的社会实践。在同“他人”对话过程中教师更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和客观世界对话同时体现在撰写教学日志与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教师认识客观世界,综合地把握了自己的看法,在同他人交流过程中,又可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客观化。这样教师通过撰写日志来关注自身、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从而达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此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也造就了教师博客(网络日志)的快速发展。教师博客的出现一方面使教师的话语权得到了释放,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来分享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

篇二:教师博客的日志
我想说的话 - 象山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的日志】

网络音乐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象山县网络音乐教研活动纪实

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音乐教研员 单森权

邮编:315700 邮箱:shansq001@163.com

摘要:网络教研,已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它以交流快捷,影响广泛,记录准确,不受时间、地域、人员限制等诸多优点而广为教育界所推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是笔者在开展网络音乐教研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学科网络教研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果、实践体会的描述与分析,而引发的对于网络教研的深层思考,并提出实施网络教研的一些方法,以期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研 博客 实践 思考

一、网络音乐教研的发展历程

网络教研是信息时代的特殊产物,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有着密切联系。网络教研基于传统教研,又把传统教研的持久度、影响面、作用力延伸和扩大了。因此,网络教研是推动传统教研更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在扎实开展传统形式的教研工作的同时,加强网络教研的研究,发挥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从而推动教研工作向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方向迈进,是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

我主持进行的音乐学科的网络教研工作(简称“网络音乐教研”),便是依托于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以网络为载体,以博客日志上互动式研讨为主要方式而开展的。开展网络音乐教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新问题,又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见证了我与象山音乐教师们在音乐教学领域探索、发现、实践、反思、提高的过程,也见证了象山音乐教研网的发展历程。

一、先热后冷的启动阶段。2006年3月6日,我在“象山教师博客网”上申请了个人博客,使用中发现可以利用博客便捷的回帖功能来开展网上的教研话题讨论,比BBS论坛更方便,教师们使用起来不难,便有了以博客为阵地开展网络教研的想法。5月17日,正式发布了一则《象山音乐教研网开张启事》,开始了网络教研。我请教师们先申请博客,再在这则启事日志下签到,几天后,便有40多位教师注册了博客并回帖签到。随后的几篇教研专题日志文章,如《对音

乐教师323信息技术培训的讨论》,《对音乐教师参加市合唱培训的讨论》,《关于欣赏教学的讨论》,《关于音乐考试的讨论》等,也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平均每篇的点击量为180次,回帖量为12条。音乐教研网开张伊始便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浪,着实令人高兴。但好景不长,后来发布的几篇教研专题文章,点击量和回帖量大大减少,有的几乎没有人回帖,这又令我不解。针对网络教研先热后冷的情况,我进行了反思。我发现,教师们不习惯上网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激发教师们的上网兴趣,养成上网习惯,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二、以赛激趣的预热阶段。2006年6月,恰逢县里举行“庆祝长征胜利60周年暨建党75周年歌咏比赛”,教育局组织了大型合唱队参加,音乐教师自然是合唱队的骨干,而合唱队中还有很多非音乐教师,为了帮助队员们更好地明确排练的意义,了解排练的进程,释疑排练困惑,激励大家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排练,我在网上发布了与排练有关的一组系列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排练期间和比赛前后,音乐教研网上的讨论十分热烈,平均每篇日志有400次以上的点击数和 10条回帖量,掀起了一波看贴回帖热潮。随后,县里举行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我针对教师们关注的话题,又发布了一组艺术节比赛专题文章,也都受到了大家的热捧,平均每篇有663次点击量和16条回帖量,再一次形成了评论热潮。利用比赛话题吸引大家的目光,激发兴趣,引导大家上网展开热烈讨论,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这两波热潮,并非属于音乐教学领域的,而是音乐活动领域的,网络教研的热,只是热在表面,并未热在内核——对音乐教学的研究上。对于同时期的一些教研文章,教师们还是缺乏关注意识。因此,这只是一个预热阶段,真正的网络教研热并未到来。如何让大家真正参与到音乐教研话题的讨论中来,是面临的新问题。

三、参与必回的规范阶段。在经历多番波折后,我开始更加冷静地思考,并制定了相应规范。我要求凡是参加过教研活动的教师,必须在相应教研专题文章中回帖讨论,既广而告之,又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起初的几次,仍然有一些教师在参与活动后不积极回帖,我便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进行催促,直到每个参与的教师都回帖为止。渐渐地,教师们养成了习惯,能自觉在活动结束后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2006年11月20日发布的《宁波市中小学器乐教学展示活动后记》中,几位前去观摩的教师全部作了认真的回帖,一位教师还专门上传了活动照片;2006年12月6日和20日,外出参加“宁波市艺术星级教研组展示活动”【教师博客的日志】

和参加“市初中音乐教研活动”的教师们,也都在网上作了详细的活动介绍和评论;在12月25日、26日举行的县小学、中学音乐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更多的教师上网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在规范之后,网络教研开始步入正常的轨道。

四、注重质量的提高阶段。衡量网络教研质量的指标,参与率固然是重要的一项,但是,光看人气,不看内容,不算高效的网络教研。为了将网络教研引向深入,我开始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活动参加者必须回帖,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外,提出了应在认真思考后再作回帖的要求。我对回帖质量较高的教师进行表扬,引导教师们在网络教研中深入思考,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在2007年以来,顾丹波、朱丹雪、戴晓菲、王春、石守蓉、黄伟芳、吴春萍、肖笛琴、王灵琦、陆海英等一批教师多次对有关专题文章进行认真回帖评论,骆琴琴、胡海红、顾珏一、曹阳等教师还主动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研究经验。这些回帖与主题日志的观点新颖,研究深入,网络教研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五、“博”“聊”结合的拓展阶段。基于博客的网络音乐教研,正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吸引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们已养成了一到学校就打开音乐教研网的习惯。为了便于进行更快捷的联系,我又于2007年3月14日开通了“象山县音乐教师QQ群”,将音乐教师们加入到群里,组成了一个网络大家庭。平时,教师们可以在课余或业余时间自由进到群内交流,当需要组织教师们进行教学专题研讨和信息交流时,还可以在群内召开网络会议。至今,已举行过三次专题研讨会议,两次信息交流会议,会议的效率很高。在QQ群内传送资料也非常方便,并便于我和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博客网与QQ群聊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形成了一个多维互动的研讨氛围,有效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研究。

【教师博客的日志】

网络教研的一冷一热,一起一伏,都有我们实践与思索的印记,它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是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进行的。当打开音乐教研网看贴回帖已成为教师们的习惯性动作,当教师们在课内外、校内外都关注着音乐教学,思索着音乐教学,研究着音乐教学时,网络音乐教研便真正发挥了作用。回首象山网络音乐教研的发展历程,查阅网上的一篇篇文章和回帖,我不禁要说,象山的音乐教研网是好样的,象山的音乐教师们是好样的。

二、网络音乐教研的点滴成果

网络教研带给音乐教师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改变了教师们的思维方式,也

改变了教师们的行为习惯。一篇篇博客日志,一条条博客回帖,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些改变过程。在教师们的思想、行为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时,网络教研的成果也开始体现了。现就从几篇代表性的日志文章和回帖内容的介绍中来窥探一二。

一、温馨的致辞文章,收获美好愿望。在2007年元旦前夕,我在网上发表了《新年致辞——致全体音乐教师》,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打动了音乐教师,也打动了看贴的其他教师,他们纷纷回帖发表感想,共同寄语象山音乐教育美好的明天。大家的心情,正像文章中引用的《同一首歌》的歌词内容一样,“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而另一篇姐妹篇《新学期致全体音乐教师》,是在2007年的新学期开学初发布的,同样是美好的祝愿,但因为结合了春天的寓意和对教师们姓名的别致解读,文章变得更加有趣味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并吸引了大家回帖发表感想。如:“相信我们在新一学期中定会创造出更多奇迹。”“我发觉自己挺喜欢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我要把我在音乐中润泽到的那份快乐,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朋友。”“有激情的你、我、他,何愁我们象山音乐教育事业不兴旺发达?”就这样,甜蜜、温馨、略带浪漫情趣的致辞文章和一条条表达美好愿望的回帖伴随教师们走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

二、深入的研讨文章,收获热情参与。把教师们吸引到教研话题上来,让不爱上网的教师也上网,让不善回帖的教师也回帖,需要有精心策划的活动作铺垫。我策划的一次音乐新课程展示暨合唱教学研讨活动,于2006年10月30日举行,内容为现场听课并集体研讨小学与中学的合唱教学。事先请两位开课教师以及她们所在的教研组作了充分准备,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采用了辩论式的研讨方式,由上课教师所在的教研组全体教师组成正方,听课教师组成反方,分别就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正反的辩论,现场气氛异常火爆,大家热情高涨,发言积极,针锋相对的观点争辩得不可开交。在活动之后,我立即将此次活动的报道《县音乐新课程展示暨合唱教学研讨活动后记》发到网上,请大家继续到网上展开讨论。在前几天,我每天都把该专题的回帖讨论情况通过短信群发告知全体教师,表扬积极回帖讨论的教师,鼓励其它教师回帖。于是,在随后的10余天里,音乐教研的话题“统治”了“象山教师博客网”,在“象山教师博客网”上的最热门日志、最新回帖日志,最多评论日志栏里,全被音乐日志所“占领”,该日志文章迅速达到了1500多次点击量和40多条回帖量,由于博客日志最多只能同时显示40

条回帖,我只好另发了一篇续篇《县音乐新课程展示暨合唱教学研讨活动后记(续)》,把随后参与讨论的帖子分流到新的日志中。两篇日志,一共有2200多次点击量和65条回帖量,且回帖研讨多较深入,展现了网络音乐教研的独特魅力。

三、尖锐的批评文章,收获深刻反思。在县教科研中心培训处组织的一次教师培训(命名为“323”培训)考核过程中,音乐教师上交的作业出现了大量抄袭现象。对此,我于2007年1月16日发表了《就作业完成情况质问323中小学音乐培训班学员》的批评文章,对抄袭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在回帖中,纷纷就自己的不良动机作了检讨,如:“真是惭愧极了!自从参加323以来,每项作业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可这次确实是偷懒了,惭愧惭愧!理由及原因也不好意思说了,下不为例。”“不想给自己找借口,确实没有好好的备课,郑重申明,以后绝对认真对待!”等。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2006年度的论文评比活动。由于大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抄袭了,在县教科处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表现非常低调,只有很少的一些教师参加,论文质量也普遍不高。对此,我又发表了《2006年度中小学音乐学科论文、案例评比情况分析》,再一次对大家的消极行为提出了质问,并要求大家认真反省,积极参加新学期初的音乐学科论文评比。由于这一次又刺激了大家,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深刻反思,回帖量达到78条之多,如:“看了,真惭愧,三月底交到你手中。”“好的。我很快会完成的。我就想了个题目,利用几天晚上时间去写。”“单老师,我看过了.也收到你的拳拳之心。”等。从大家简洁而深沉的回帖中,可看出教师们的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果然,在三月底的音乐学科论文评比中,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共有38位教师上交了论文。一次性收到这么多数量的论文,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我对每一篇文章都作了认真修改,并又以一篇《县音乐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后记》作了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的回帖有41条之多,如:“虽然说要写出好的论文要贵在平时的积累,但真正提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心境,在你的热情催促下,我也勤快了许多,这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工作热情也异常高涨,接连几天的忙碌竟也不觉得累,我突然的知道了原来当我们充满着工作的热情,主动用心的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写论文就像生孩子一样需要孕育到生产,我想我是欠缺了平时的精心孕育。所以,没有瓜熟蒂落的收获。不过,我实在是很尽力的对待了这次写作„„”等,这些,反映了教师们对论文写作的新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51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