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小组建设

| 教师招聘 |

【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一)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庙滩镇小学 李建波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代名词。“把时间还于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它将学生推向前台,更加有效、主动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是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来完成的。所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的建设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尤为重要。

我们庙滩镇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和教育同仁们共同探讨,学习改进.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慎重编号,合理分工

分完组以后,接下来就要编号了。在编号时,最初是最好的编1号,中等的编2、3号,最差的编4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差生对于自己是4号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最差编号就在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及时进行调整,最好的还是编1号,最差的编2号,并且是同桌,中等的编3、4号,是同桌,这种编号的方法用到现在还没发现问题。我们认为编号不能一直不变,应该是一个学期一换,到下学期时再进行对调,这样学生不但有新鲜感,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编完号后,还要对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合理的分工,让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事做,强化了组员的责任意识,大家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努力。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分工: 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作业检查员 :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纪律监督员: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监督组员的纪律和组内违反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行为。

管理:首先对组员进行分工,每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担任一定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作业检查、纪律监督员、并由小组长统筹,定期轮换角色。课堂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时,由组长把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每位同学都体验不同的角色,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其次组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倘若三个组员同时排队等待组长的讲解,既是不可能的,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很好地体现“高质高效”的原则;即便在课下,对三个组员知识学习的检测和常规的考核,也不可能由组长

一个人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尽量减轻组长的负担,同时也要努力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的合作学习与考核真正落到实处。对此,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的政策。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能力较弱的2号同学,3号负责4号,手拉手,齐头并进。这样不仅大大解放了组长,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使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迅速培养起了一大批3号学生,作为组长的后备力量,为小组的规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精选组长,用心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小组长1号,小组长必须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对小组长要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要给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允许小组长自己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课间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小组长的任务最重,不但要协调组内事务,还要帮助好组内最差的2号组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给组长权利,在班级内树立好组长的威信,告诉学生,组长就是老师,组员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

组长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小组的进退,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实施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①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防止小组的辅导处于应付状态,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把个人评价转变为小组捆绑式评价,由小组评议和全班学生评议两部分组成,也就是围绕小组的辅导学习情况,先由各小组长投票打分,再由全班学生统一投票打分,这两部分各占50%,然后张榜公布各小组的名次排列情况,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小组长之间、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小组长,使他们明确,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不小收获。②定期召开组长会。一周召开两次组长会,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发现课堂存在问题,了解他们组内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相应同学限期整改。更重要的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其他小组一些好的做法,自己小组赶快借鉴,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召开小组长会议的时间可以是课间、早上课前、中午课前、放学后等,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抽空进行,不要太长,一般3-5分钟左右。③大胆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小组长。平时评选优秀组员活动由各小组长独立完成,每个小组长手中有一张评价表格,并坚持每周评价一次,表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在组内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④指导小组长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4、制定组规,培养组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组规和良好的组风是小组规范建设最为有力的保障。所以,小组建立初期就应该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严格的小组组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等别人说完之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把解题思路说出来。

(3)一帮一落实制:每四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对照学习目标实现互相帮助。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5、制定目标

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位组员都好好表现,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我们利用班会时间讨论并制定了班级共同的目标:下面是我校一个班制定的目标:

(一)班级目标 :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二)小组目标 :争创班级最佳优胜小组!

让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

(三)个人目标:争创最佳优秀小组长

争创最佳优秀组员

争创进步小明星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使用

1、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一帮一”结对子的同学求助,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最后请教其他小组或者老师。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②、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③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④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针对这种现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因为平时发言往往出现好孩子发言的机会多,稍微薄弱点的孩子机会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改变了策略,就是如果哪个小组让本组内最差的2号发言,就给本小组加4分,4号发言加3分,3号副组长发言加2分,1号正组长发言加1分。这样就大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本组内最差的学生敢于发言,那么其他同学就更没有问题了。

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内解决。

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这是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效果,这个必须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做好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用小组长去管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就争先恐后的进行自由发言。

在这个环节,小组讨论的效果怎样?主要的调控权在小组长手里,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跑题的组员,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不听劝告的同学课后告诉老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2、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整个班级学风、班风的整体导向,防止出现意外、混乱、困难的局面。同时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要及时反馈评价,这样有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找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 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方式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某单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其实小组合作真正的效率就在于这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把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每日评价表上。

(三)评价的内容

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课代表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2、作业情况评价:针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的反馈和巩固情况等。每天由组长负责评价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课代表做好每天的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3、检测成绩评价: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小组的成绩、反馈矫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四)评价的做法

1、每天一小结,拿出约5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并扣分。

2、每周一总结,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我们在班里利用周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得到三面红旗,第二名的得到两面红旗,第三名的得到一面红旗,以此类推。学生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获得的红旗,高兴极了,认为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整体的发展,又保证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3、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把每月4个周的总得分算出来,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 优秀小组长”、 “优秀组员”、“ 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并且发“喜报”进行奖励。

4、每学期一表彰,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的得分情况以及评比栏上的奖励情况,学期末发奖状或一些物品进行奖励,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小组内出现“你帮我,我帮你”,全班内出现“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评比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大大的促进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四、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发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为本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发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高效课堂改革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更是如此。那么在高效课堂改革下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呢?

一、梳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首先,充分尊重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1、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传统的师德观念,就是学生应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也是理所当然地。这种观念在今天已不适用,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尊卑、贵贱之别。教师教育、批评学生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地发展。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不论他们在生活经历,还是个性特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人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作为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去看待他们。特别是对于那么基础较差和个性怪异的孩子,更应给予关怀和照顾。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孩子,在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找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与同学交流。对于性格怪异、调皮的孩子,要充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寻找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尊重是相互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尽量做到对每个学生细心的呵护和照顾。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学会“放手”。

很多班主任早就习惯了“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他们总觉得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于是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做得苦不堪言,学生也得不到独立锻炼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长处,都有他们独特的思维和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二)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三年级 钟青药

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和不断地摸索,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感悟。

一、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课堂教学,小组建设】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

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地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张榜公布。可设计各种表格便于记录,公布之后予以奖励。

当然,在学习小组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这里也不能一一详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改进,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成功,在高效课堂这个阵地上获得成功、收获喜悦,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最终绽放异彩。

“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建设

薛素君

经过一学年的“高效课堂”试验,我个人认为“小组”是这种课堂中的核心,是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心”、“眼”,是课堂“高效”实施的唯一途径。但同时,必须在“平等民主、独立自主”的原则上,小组建设才能发挥它巨大的功效。在一学年的试验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步对本班进行了小组建设。

第一步:小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重中之重要先选任出合适、尽职的小组长。

虽然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了如指掌,但对于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影响力、凝聚力的把握还是不够全面的。我一向认为最了解学生的还是班级里的同学!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商议,再汇总个人意见,拟定出小组长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积极向上,处处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学习态度端正、勤奋,成绩稳定,居班级中上等。

3、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小组成员排忧解难;甘心为辅导其他同学牺牲课余时间。

4、有协调、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关系;能组织小组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

(在刚开始选任小组长的时候,不要提出太多、太过于苛刻的要求,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吓倒一部分胆小的学生。)

随后,在班里开始推荐、自荐符合条件、愿意担任小组长的同学。然后,要学生为自己心目中的组长投票。这时,他们都会把票投给自己所支持的人——因为他所选的人可能担任起组长这一职务,那他自己到时候就一定会配合、支持组长的工作,并一定服从分配,听从指挥。

最后,按选票的多少从高到低选出小组长。

首次这样选出来的组长,比较民主,但也可能有偏差:例如,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有能力的同学却不想担任;有些能力偏低却有好人缘„„但经过小组合作的实践之后,这些缺点慢慢都将暴露出来,一开始不愿意担任的同学会被老师和同学“感召”要一试身手,能力低的会自动退位„„学生的选举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因为只有经过实践,他们才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小组长”、“怎样的组长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在上个学期,我们每月一次选任活动,进行了4次民主选举,很频繁——因为刚开始实施,不稳定因素太多,自己还摸不到门道。但经过这四次选任,我们班有3名组长自始至终连任4次!甚至有1名组长连任时,她的组员谁都不愿意离开她!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做得真好!这不是老师的评价,不带有任何个人倾向,而是他们的工作扎扎实实,他们的表现博取了同学们的高度信任和支持!

组长有了,就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谁也不会是天生的组长,谁也不知道怎样当好这个组长。老师就要一一告诉这些组长,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事情组长必须亲自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让组员来做„„这些“行为”都是根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需要进行培养的。我们班每周一次小组长培养例会,进行小组长经验交流、评选等活动,让这些组长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怎样做才会成为“优秀”或“合格”,别人怎么做的,我需要怎样改进等等。他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交流。优秀组长的好方法从不

保守,百分百坦诚相告,使得别的小组长进步也特别快。

第二步:小组的组建和分工

根据资料显示:小组的成员以6—8人为宜,并且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原则,基本上每组要有两名A生,两名B生,两名C生(A、B、C生的分类当然是按照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分数)。然后,提出分组要求:

1、每组要有两名A生,两名B生,两名C生。

2、每组一般要3名男生,3名女生。我班实际情况是男生比女生多9人,无法平均分配。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

3、兼顾各科、各特长。

4、自愿选择,能够兼容并蓄。

最后,组长和组员就开始互相选择了。

这样最先选择出来的小组比较民主化,但不一定科学合理,我也尝试着和任课老师一起进行微调,发现被调过的学生会极不愿意,甚至个别同学还会专门做一些有损小组声誉的事情来“捣乱”。于是,我采取绝对不过问原则,由着他们去,哪怕有些不合适,在小组的运行过程中,最难受的还是他们自己,于是,他们会想办法解决,最终也会在下一次挑选组长和组员的时候进行调整。在不断地磨合和调整中,他们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组成员。然后,在小组内按照综合成绩的高低排出1到6号同学。

刚开始我就有一定的担心:有的学生在一起玩得好,分到一个小组后,上课坐得近,可以凑机会互相说话了,是不是会增加课堂管理的难度呢?如果单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可一旦组里有了自己的规定,他们有话也不敢乱说了。

于是,我在小组组建之后,组名、组规组训、小组职务、任务的分配等工作马上到位。对小组长进行了简短地培训之后,他们马上到各自的小组召开会议,起组名,做组牌,画组徽,命组训,然后从纪律到卫生到作业等凡是组里需要做的工作分配任务,要求: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基本上每个小组都有了专职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承包,以后每有工作时只需要找各组相关人员即可。例如,要大扫除了,班主任就找小组负责卫生的同学来,一分配任务,他们就下去把任务分配到各组员,十分快捷;检查时,负责人各司其职,怎能不快?又怎能不好?我们年级组织学生到锦屏松林坡春游的时候,我就尝到了小助手的甜头:一开始各小组长就负责给各组员分配任务:有负责春游安全的,有负责强调纪律的,有拟定春游计划的,每组有专人负责回收春游野餐后产生的垃圾。所到之处,每一次分散活动,由小组长带领,活动非常有序。集合时更显迅速,我只需点组长的名,由他们各自负责组员的清点,所以总是很快的集合完毕。

组规的制订有难度,很多时候都是边执行边制定,感觉像我们的国法一样——开始不可能完善,当遇到不同的事情后就讨论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各个小组的组规是不一样的,我同样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不加干涉,当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小组长会提出请求。例如,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便于老师上课提问,记住谁是哪类学生,我把各小组内的座位按照由1到6的顺序排列出来。只要是这个位置,就知道是几号学生。问题不久就出现了:C类的5号、6号学生本身学习就不积极,这又坐到了一起,更容易互相说话了。还没有等我这个班主任想出办法来,组长就建议说:“老师,我们组谁谁和谁谁坐在一起管不住自己好说话,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我能不能给他们调一下座位?”“好啊!”一得到我的赞许,组长马上行动起来,他们一定会选择出最佳座位方式使自己的组员能够说不上话,并且还有助于互相督促与辅导——因为纪律和学习是他们小组制胜的关键,谁能不听呢?

小组内还应该有帮扶对子,我们班里有个别需要帮助的男生,贪玩又调皮,一般组长帮一两次就不再愿意帮,该怎样帮扶呢?下个学期我还需要继续尝试,力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第三步:小组的评价与奖惩

对于小组的评价是促进小组成长的关键:小组长需要通过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向和方法;小组成员需要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小组的影响;老师需要通过评价向小组和学生要自己所需要的纪律、成绩等。

刚开始的时候,我分好组后,按照小组的分配情况对班里每一名学生都进行考评。每个星期把各小组所有成员的分数总出来之后,公布每个小组的得分,并依据得分的高低评选出“明星小团队”。

这个方法运用了两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学生的缺点依然如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犯错误而扣分的学生转眼就忘记了,各小组长也毕竟还是孩子,对组员的提醒也总不能时时挂在嘴上,就连老师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做到这一点,那该怎么办呢?并且每天这么详细地考核,让做班主任的我特别累,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于是,我专门在教室正黑板的右上角设置了一个小组考评栏:按位置的顺序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小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小组位置每周都要轮换),各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按小组的具体表现随时可以给予加分或减分,由小组长负责用上述表格详细登记各组员的表现,作为小组内部考评的依据。

然后对各项考评的分数进行了统一规定,例如,要求的预习,每位同学都认真完成了加6分,而有一位没有完成则小组不但不加分,还要扣1分,这样,为了不使小组丢分,谁也不敢不完成预习作业了。在“展示”环节,按小组所有发言的号码加分,也就是4号同学展示就加4分,6号同学展示加6分,以鼓励弱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节课最后的总分就是这个小组的最后得分,然后加入小组整体的分数中去。

这样,每节课之后,各个小组的组长和成员都会很清楚自己所缺失的点在哪里,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补足。是预习没有做好,就抓预习;是课堂倾听不认真,就抓倾听;是展示时没有抓住机会,就着重培养小组成员的展示能力

然后要求小组长会利用下课的一两分钟做个小总结,鼓励大家下节课怎么做,提醒大家不能怎么做。这样,每天下午放学前都可以在小组内大总结一次。就是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总结的话,学生一眼看到黑板上明朗的分数就可以大致回想出自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下一步的目标。这个分数每节课都可能有所变化,每天的变化也很大,更不要说一周了——分数的变化说明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力争上游的积极性。

这样,每周五下午班会课时,按一周的总分评选出“优胜小组”、“进步小组”和“反思小组”。每月还会评选出的“明星小团队”、“班级小明星”。

这样的考评和奖惩方法经过一年的实施与运作,效果很好,使学生渐渐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认真学习的学生多了——他们要提高成绩;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的同学多了——他们要争取荣誉„„一股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形成了,还有什么做不了的呢?随之而来的是团体的成绩不断攀升,班级的管理反而愈加轻松起来。这不就是把每个学生的内动力发动起来,使他们人人都成了“火车头”吗?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三)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建设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卢卉 2010-8-17

在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小组历来是基本单位之一。但小组建设的是否合理?其功效是否在教学中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却被大家所忽视。目前,班级小组的构建大多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生理因素;小组成员角色设置也极为简单,一般只设组长一个角色。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的小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较差,参与积极性低等等问题。限制了小组建设对班级管理及班级学习方面功效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前,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互相合作学习,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为补充、以教师导学为辅助,这种模式能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许多本质的不同。“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有以下几条特征:小组内人人参与,分工明确(如有组长、各科学科组长等);小组内成员共同交流;小组有共同的目标;小组有明确的目的;小组有合作交流的气氛;另外,组间还有竞争的氛围。

我们在班级开展 “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之前,应该先做好小组建设。我认为只有建设好班级内的每个学习小组,我们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接下来我就小组建设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因为只有了解小组建设所带来的好处,我们才能更有目标,更有信心,更加坚定的建设好每一个学习小组,迈出我们改革的第一步!

1. 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学角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从这句话很直观地看出了教师的职责,这句话从古代流传至今,仍然是一句名言,传统的教学是“应试教育”,也就是说,在传授知识、解决疑惑的时候,教师如同是一台回答、解决疑难的机器,让学生只关心他们提出问题的结果,长期持续这种“答疑解惑”限制了学生

的思维空间。而恰恰不同的是如今的教学是“素质教育”,同样是这句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从教学方法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光让学生明白某一道题的解法,而且还要给学生讨论、想象、猜测、向老师说出自己想法的时间,虽然有些想法是通过几个人讨论得出的不完全正确的结果,但是慢慢的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引入应该认真思考,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把备好的课,单方面传授给学生,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来进行练习,所有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他们心中认为老师就是他们的靠山,老师就是他们的一切。长此下去,学生没有了自我,这样的老师大包大揽,而学生就此失去了主动权,可想而之,老师教的学生会是怎么样的。《21世纪课程改革》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舞台,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任由学生表演,学生还没有达到脱离老师而完全依靠自己的境界,我们每位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把他们头脑中的信息释放出来,我们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各抒己见,发表议论。我们将在这样的课堂上体会提倡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淡化,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担当好新角色——指导者和组织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

一个人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易忘记的,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重要,有了兴趣,自然有了自主,离自信也就相去不远了。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学生就会在无戒备、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及创造的价值。对优异者则

受益更多,这个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特长,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3. 培养团结协作,锻炼竞争能力。

课堂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往往能衍生出解题的多种思路、多种方案,学生通过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吸收别人的长处。有些学生因为基础知识差或理解能力不强而不能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部分学生会求助于教师,但相当多的学生“怕”问教师问题。学习小组为这部分同学提供了小老师的帮助,对于问问题的同学和解答问题的同学起到了互助、互纠的作用。即使问问题的同学解决了困惑,也是解答问题的同学更清楚地理顺知识,甚至发现自己原有思路的漏洞。他们因为课业有了更多的交流,团结协作体现在小组内,而且因为长期的交流而使小组更加团结。

小组内以合作为主,而小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会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每个同学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集体荣誉感。课堂上,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达观点,思想不断融合。适量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让我们的课堂节奏更加紧锣密鼓;让我们的小组明确更多的短期目标;让我们的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具有很多适应社会的能力。

4. 提高个人能力,深化素质教育。

学生在小组内体验课内的学习过程,从中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依循类似的方式产生联想、孕育创新;而且在课外,离开了教师的视线,学生会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而争论,相互说服。

总的来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

建设好学习小组能够更多更好的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我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益,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做好小组初期建设:

首先,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同一小组针对不同学科应有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用以调动、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成员的角色更多样化,达到“分工到人”(即小组内每人有一个身份)、“责任到人”(即小组内每人有一项责任)。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A 、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畅游太空、终极一组等等。

B 、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C 、制作组标: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最后,确立一个奋斗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小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日常事务等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要求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2.一定做好课前培训:

第一,课前,教师要对班级内各个学习小组的A层同学进行培训,一方

面是知识点的培训,一方面是对于组内的组织管理培训。所谓“知识点的培训”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答疑解惑,展示点评的注意事项。刚开始实施,教师的课前培训时间要充分些(10-15分钟左右),需要强调很多细节,比如“这里要总结……”“这里要强调……”“这里展示的时候要画图”等等。实施一段时间后,这个步骤就会变得简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培训就变成了点拨(5分钟左右)。另一方面是对于组内的组织管理培训,这个培训主要面对学科组长,要求他把握好本节课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组织好组内的讨论,展示和点评,协调好组内不同层次同学的答疑解惑,使课堂节奏更紧凑,内容更丰富!

第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观察各小组的表现,注意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三,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便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2.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3.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能力,以合作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争议。4.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再听的过程中分享别人的成果,使自己懂得更多,说得更好。5.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通过提高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四)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案(80份)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案

一、什么是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1、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

2、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培养了小集体的 团结(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

(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三、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

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课堂教学,小组建设】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大部分的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宿舍、餐厅、卫生区、教室,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 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 三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 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5)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2、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

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10人(一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四人);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 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小组的整体座位成S型。

四、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1、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2、人人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批改工作。

五、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学习成绩要优秀

小组长是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都很关键。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2、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作为老师应挑选外向的同学做小组长, 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3、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所以老师在选小组长时,必须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学,至于组织管理能力,老师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自我要求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发现小组内同学的不到位,才能及时整改。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会很勇敢,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绝对强不了。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五)
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秣陵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2014、2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小组之内有合作有管理,小组之间有评价有竞争,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

一、组建原则

1、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小组之内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小组之间以同质为主,以便促进组间之间的良性竞争。

2、先指定组长,后动态管理

小组组建初期,班主任可指定5位小组长名单,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磨合期”,便于小组管理,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阶段过后(可在一个月后),实行动态管理,可以竞选、推选等方式进行调整。

二、组建方法

⑴ 类别

设立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两种形式。

行政小组(即6人小组)既是学校、班级日常管理评价的团队,也是学习管理评价的团队,由班主任负责。

学科小组(每个行政小组中安排一名成员担任学科小组长,组成学科小组,课代表任组长)主要是以学科学习为主的学习管理评价团队,由任课教师负责。

下面所称之学习小组,作出特别注明外,主要指行政小组。

⑵ 人数

6人一组,分上、中、下(AA、BB、CC)三层,科学划分。

⑶ 组建

班主任先建立班级学生学习小组分组信息表,了解每个学生的总成绩、语数外、文理科成绩、性别、性格、城乡,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分组,确保学习成绩上AA、BB、CC,并考虑其他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在确保2A2B2C的基础上小组长和组员进行双向选择,班主任整体把关。适当阶段过后,适时进行个别调整。

⑷分工

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位成员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 ①每个小组配有常务组长、学科组长。常务组长抓常规、纪律、组员分工,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作业收缴、组织学科讨论展示、提优补差等。

②讨论中首先分层,实行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解答疑问。展示中,一般由C层B层学生负责展示,把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展示,由A层学生负责点评、拓展。

(5)附件

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终极一组等等。

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组标: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特别提醒:必须告知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类别,以便小组评价时进行恰当评分。

三、学习小组长的培训

1.定位

学习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

2、挑选标准

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态度决定一切,学习小组长要以身示范,事事争先,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带动每位同学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每位小组长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③乐于助人,肯负责任。小组长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感的。

④组织、管理能力强。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管理能力一定要最强,能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学生意见。【课堂教学,小组建设】

⑤集体荣誉感强。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不仅自己要争取优胜小组长,还要率领本组争当优胜学习小组。

3、职责:

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起着管理、组织、检查的作用。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小组内的学习领袖角色。

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②督促并落实班级班规的遵守情况。

③建立起针对每个成员学习情况、常规情况的评价制度,建立《小组成员积分档案》,每天公布。并根据积分每周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对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积分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

④学科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⑤学科小组长负责各小组的课堂评价记录,周六反馈给值周班长。

4、培训:

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成为小组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小组学习的标兵,但小组长毕竟是学生,因此小组长培训要制度化、常态化。

①级部、班主任、学科老师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倾听学生意见,了解班级情况,定期进行指导,强化“不培训不上课”的理念。

②当小组长工作出现失误和不足时,老师少一些斥责,多一些正面引导,多一些支持鼓励。③培养小组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及团结协作、交流表达的意识,培养组织、管理的能力。培训时可适当给组长加“营养餐”。

5、调整

①小组长实行阶段性动态管理,一个阶段后成绩不理想的小组长要做调整

②小组长可先由班主任指定,后来可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如上台演讲、小组民主推选。

四、学习小组的培训

学习小组在学习中起着动车组分动力机的作用,小组培训至关重要,要在学习小组建设上狠下功夫,在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培养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1、努力做好小组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

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对一个小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小组成员应积极商讨,努力做好小组文化建设,打造独一无二的小组标志,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学习上互相帮助,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打磨讨论、展示、点评等各个环节。

(一)讨论要求: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①小组讨论要明确内容、时间要求和目标,指导要求一定要准确到位,分层目标也要明确。②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ABC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必须坚持“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例如:可以让A1准备拓展,A2教C1,B1准备展示,B2教C2。

③讨论要全员参与,坚决克服假讨论或者不用心讨论。

(二)展示要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最关键的环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①展示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口头展示、也可黑板或书面展示。

②展示时姿态、体态、语言表达应大方自然得体。声音响亮,动作舒展,黑板书写字迹工整,语言简洁不罗嗦,清晰明确,礼貌得体。结束时应说:“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有问题的请提出来”“谢谢”

③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口头展示要指定不同层次同学进行,不指名但分层,要脱稿展示。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

④展示点评中关注四个问题:一,展示有侧重,什么问题由谁(A或B或C)来展示,谁来点评,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好。二,展示人和点评人提前准备好,教师巡回指导时给予关注。三,多用板书展示,前后黑板都可用。四,展示或点评时应脱离材料。

⑤教师应对展示的内容有所设计,并对错误答案有所准备。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 ⑥学生展示时,未展示学生要认真倾听,并自己修改订正学案,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展示结束应有掌声鼓励。

(三)点评要求: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①由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每个学生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可鼓掌表示赞同。②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③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语言表达,每节课都要有学习班长对学习小组的总结性评价,可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小组。

④课堂上老师要对讨论的结果予以灵活点评和总结,点评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思考角度、主要观点,可以是发言中的闪光点,也可以是存在问题。

3、小组活动要注意立体分配任务

要重视小组活动立体任务的分配,对每一个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包括组长的任务、AABBCC三个层次的任务、展示同学的任务、点评同学的任务、非展示点评同学的任务等,怎样检查等,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小组长根据需要掌握需要掌握小组学习进程及每一个同学的任务。老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及时掌握学情。

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用组内荣誉激活每位学生,激发小组活力。

(1)科学利用小组评价:科学利用小组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评价要有激励性,不要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因此,除去计分鼓励外,老师们要随时注意课堂即时评价的激励性。课堂评价要创新方法、寓教于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力争课堂的高效。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六)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和不断地摸索,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感悟。
        一、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地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张榜公布。可设计各种表格便于记录,公布之后予以奖励。
当然,在学习小组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这里也不能一一详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改进,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成功,在高效课堂这个阵地上获得成功、收获喜悦,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最终绽放异彩。

课堂教学,小组建设(七)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重要性

  我谈小组建设
  在简约课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落实小组合作的学习实效性,让学生在小组中体现合作,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在我眼中的小组建设是这样的:
  一、选好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做组长,与组员共进步
  我们班一共有11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挑选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作为小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共同学习时的核心人物,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约课堂的模式孩子们还很陌生,那么选定小组长时候,我们接下来就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如何组织学生的语言,培训小组长的组织能力,这样时间长了,大家都积累了管理的经验,管理就越来越轻松了。
  二、小组成员要均衡搭配
  我在小组成员分配的问题上,遵从学校的AABBCC模式,并给每个孩子安排的有学习伙伴,一遍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小组分配的时候,要力求组与组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创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小组合作,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对子互助,才能共同进步,事实证明,这样的分组会让学生取长补短,让老师轻松取得好成绩。
  三、小组拧成一股绳,学习活动有干劲
  小组一经确定,小组成员即为一个评价整体,将在未来一学期荣辱与共。为了让各小组同学能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我在分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组微、组歌等,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以此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组风,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和斗志,激励小组成长进步。各小组制定的组规都很有效可行,从课堂纪律到课堂表现,到集体活动再到课后作业……大家可谓事无巨细,让同学们的每个行为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52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