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银行招聘】
当前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来未有之变局,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盈利水平呈断崖式下跌,从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2014年年报来看,13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回落,超过半数的上市银行利润呈现出个位数,同时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14个季度出现双升。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正逐步深入,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正式实施,银行吃利差"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民营银行证明银行不再是大而不倒,甚至银行在中国破产倒闭也不会是天方夜谭。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金融生态,表面上看更多是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但本质上是为银行提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关乎银行的未来。银行的转型升级将主要向着六大方向发展,即:国际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智慧经营。
国际化
国际化的目的是拓展市场和增加新思想。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潮流,同时这也是银行业自身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所客观需要的,各大银行在国际化方面均加快了步伐。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境外资产已达到1万多亿美元,共有16家中资银行通过自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了1000多家分支机构,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9个国家和地区。从区域看,最近新设机构有向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趋势;从机构主体看,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是境外机构建设的主力军,机构数量占比高达92%,与此同时其他商业银行也开始大举在海外设点、并购,比如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国家开发银行设立香港分行等。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务的国际化、管理水准的国际化也将如期而至。
集约化
集约化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最终有焦点。
过去银行业受经济的粗放式增长和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各家银行以盲目建设网点的方式来拓展业务范围,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也影响了银行的综合效益,为了应对银行业盈利增速乏力的窘境,银行必须改变过去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坚持效益为中心,对高成本、低盈利的网点,以资本集约化管理为本,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果断采取拆、转等措施;对发展潜力明显、能够高盈利的网点,要适当多分配一些经营资源。未来商业银行应以体验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优先分配内部资源,顺应以价格为主线、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市场化竞争,提升盈利水平、经营效率等等,努力向内涵式集约化的科学发展方向转变。
综合金融
综合金融的目的是形成标准化基础上的平台化。
以前的传统银行业以拉存款,放贷款为主,借助二者之间的巨额利差来获取超额收益,但是随着吃利差赚取巨额利润时代的终结,各家银行愈发重视向非银行金融方向拓展,力图搭建一个综合化金融平台,促进资源的合理共享,全面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做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集团混业经营的激烈竞争,银行再也不能只是单一的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面对客户需求多元化的日益增长,银行必须进行金融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涉足基金、租赁、保险等多个领域,争取尽快完成综合化的经营布局,加快向多功能服务转型的步伐。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目的是树立使命和价值观。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以操作简单、体验便捷的方式服务于普通大众。为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潮流,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向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国内最早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是银行业开展的网银业务。网银由于其灵活、便捷等特点,迅速获得了客户的好评。但是,传统网银更多是作为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和产品销售的线上延伸,仅限于服务商业银行原有客户,不具备获客的能力。因此,各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对网银进行升级改造,将传统网银移动化,打造"移动银行",并且增强电子银行的获客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定制的APP客户端,融合各类娱乐、消费、金融等服务,积极打造一个完整的场景;另一方面是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NFC-SIM卡"模式的近场移动支付。【银行转型】
另外,在传统电子银行业务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推出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等30余家商业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直销银行,并且在已经上线运营的直销银行中,均以低风险的货币基金作为主打产品,体现了银行业借鉴互联网思维,向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从总体上来看,推出直销银行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这个平台开展金融服务,不仅能够摆脱网点数量不足的限制,而且还能扩大服务的地域覆盖范围。
小微金融
小微金融的目的是使自己有能力把握最大的可持续的市场。
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从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型银行要想生存必须转向小微企业市场,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具市场活力的群体,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总量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同时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转型期,小微企业的数量仍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因此小微金融的前景非常广阔;其次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规
则,大企业贷款的资本占用高,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大。于是高利润的小微金融必将成为银行业获利的选择。小微金融竞争格局近几年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无人问津的"蓝海"快速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以前被边缘化的小微企业,如今受到空前的重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大型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首家全面进军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相继跨越了1000亿、2000亿、3000亿和4000亿元大关,成为行业的小微金融标杆。2014年,民生银行小微客户从190万户增长到300万户,当年新发放小微贷款超过4500亿元;同时民生银行小微金融流程再造项目基本完成,小微2.0模式已经在各分行全面落地实施。
基于民生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其他银行也在积极布局,未来小微贷款规模将明显加大,小微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智慧经营
智慧经营的目的是轻装简从。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银行网点这个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渠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客户的金融消费模式发生很大改变,其对物理网点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综合化、场景化,大大超出了传统网点的服务范畴。因此,如何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提升网点客户的满意度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此,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尝试打造智能化、创新型网点,"智慧经营"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智慧经营是对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进一步提升,是以高端科技手段和新思维模式塑造新服务、新产品,并且重构运营、业务和管理方式,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完美的客户体验。
"娇娇"是交通银行在银行业内首次推出的智能机器人,担任大堂经理岗位。它身高1米左右、眼睛在心情好时就变成桃心、不仅会唱歌跳舞背古诗讲笑话,而且会亲热地称呼客户为哥哥、姐姐。目前"娇娇"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近30个省市的交通银行营业网点正式上岗,现在在交行的北京金融街支行和西单支行就能亲身体验智能机器人"娇娇"的服务。另外,平安银行及其社区支行已经配备了VTM设备(远程视频柜员机),它涵盖了平安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理财等大部分基础业务,已成为无时间约束、无空间限制的不间断远程服务平台。【银行转型】
以上都是银行业在智慧经营方面的探索成果,智慧经营的发展方向将使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未来银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人机交互技术等最尖端科技的运用,全面提升网点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结语
商业银行不会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分析
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欧美国家的银行业,而我国银行业则未受较大影响,由于我国银行业国际化不高而且较为依赖传统业务,因此能很好的隔离国外的冲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的竞争,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战略转型,才能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以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战略转型
1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做出很大的转变以适应入世所需的国际标准,同时应对外资商业银行的冲击。上个世纪以来,国际先进银行在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转型中取得重大成功。虽然本次次贷危机使得很多国外商业银行陷入了困境,但是转变仍然是全球银行的主旋律,尤其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更是迫在眉睫。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本次经济危机对我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本次危机,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扩张政策,随后随着天量的信贷投放完成,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量不足问题逐渐凸显;与此同时2009年11月以来扩张政策带来通胀上行压力迫使央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连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造成我国银行业的资金短缺,因此传统的外延粗放的银行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
2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背景分析【银行转型】
2.1利率市场化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路线,循序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到目前为止,除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以外,其他利率已全部实现市场化定价,外币存贷款利率也早已完全市场化。
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完成以后,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将给商业银行带来诸多挑战。利率市场化一旦放开,首先可以预见的影响就将是将大大收窄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商业银行将面临逆向选择、重新
定价、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诸多风险,而且意味着利差缩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大体在5%左右。银行业总体的净利息收益率(NIM)在3%左右。从国外主要市场的利差情况看,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或地区NIM一般在2%左右(欧洲为1.9%,香港地区为2.1%),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一般高于4%(拉美市场高达7.5%)。我国当前NIM处于上述两者之间。根据我国银行贷款业务中优质大企业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看,一旦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利差下降几成必然。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对银行经营日益重要。
2.2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这意味着银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全面竞争时代已经来临。从整体来看,外资银行的主要经营指标的增速超过同期国内商业银行,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外资银行网点的扩张程加速之势,外资银行表现出强烈的抢占市场意识。与国内商业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高端个人客户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外资银行有着开展高端客户服务的基础,因此吸引了较多高端客户资源。然而高端客户市场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实现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未来高端个人客户领域的竞争将是激烈的。此外,外资银行在国际声誉、激励机制、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着较大的优势,这将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流失人才也就意味着损失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增大,我国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2.3监管约束的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转型的压力
近年来,国内银行资本约束理念日益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初步建立,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平稳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现阶段国内银行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的驱动下,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的动力比较强劲,特别是风险权重较高的信贷资产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资本,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时有发生,资本对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存在“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现象,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监管部门相应提高了对商业银行资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加之新巴塞尔协议将逐步实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监管要求趋于提高等因素,国内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的压力不断加大。面对上述情况,国内银行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加快转变经营方式,通过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2.4金融环境的变化激起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活力
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金融政策与制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所奉行的那种以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批发贷款为主要资产形式、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以规模大小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经营之路已经越走越狭窄。这突出地体现在: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对优质企业的融资功能受到严峻挑战;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企业参与世界的经济的大循环,各自业务运作方式不同,因此企业金融服务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由于个人财富的不算增长,中国的高收入阶层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无差别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大客户的理财需求,个人业务的个性化趋势同样明显。面对上述金融制度环境的变迁,商业银行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已迫在眉睫。
3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的弊端
3.1盲目追求资本扩张,风险资产增长过快。
近年来,银行业对资本管理提及不多,更多的是经济发展迅速,追求贷款规模的扩张。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也增大了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之所以会面临愈发趋紧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约束,其根本原因在于存贷款利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赢利模式。基于此模式,银行只能依靠扩张规模获取利润的增长,迫于赢利压力和严酷的竞争态势,商业银行很难有主动调整赢利模式和控制资产规模的内在动力。
3.2对外源融资过于依赖。
一般而言,国际大银行在上市融资后,一般5~10年的时间会通过自身的积累支持发展,而不是频繁融资,或者只有当遇到重大收购或其他重大发展机遇时,才进行大规模融资。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没有改变由银行主导的局面,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政府为应对危机,更是鼓励银行高速放款,这必定消耗银行大量资本。
3.3资本结构不合理,赢利模式单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国有四大行中,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基
本达到90%左右,其对资本总额的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过度依赖实收资本,从而积聚了大量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从业务结构上看,2010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主要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从收入结构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是存贷款利差收入,占80%以上(见表1),表外业务由于开展范围小层次低,其收入占银行赢利的较小比例。赢利模式单一化,不仅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结构不稳定,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从客户结构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都偏爱大企业,一些地方中小银行与国有控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客户结构同质化趋势,盲目争夺大项目、大企业,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表1 2011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201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
3.4银行的市场结构呈现同质化发展,创新业务滞后。
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特点,市场集中度高,竞争不充分,同质化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创新业务还很滞后,制约了其发展。只有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才能不断提高银行业的总体发展和银行收益率,有效抵御风险损失。 4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的战略方针
在我国目前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银行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所以来的传统业务很难维系像过去那样利润的快速增长,我国银行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自身条件找到适合自己转型方式。
4.1中间业务是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业务中获得巨额的利润,这使得我国银行没有重视开展中间业务。但是在目前银行所处的环境来看,传统的以资产负债为主体业务的经营方式很难维持下去,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无疑是经过国外银行验证的合意的利润增长点。就中间业务而言,其优点是不占用或很少占用银行的资金,这使得在我国目前银行业流动性缺乏的背景下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尽管我国银行近来已经重视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差距仍然巨大。目前,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0%,而一些大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竟然达到70%,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比不高,中间业务发展较好的大银行只有15~25%,而个别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0%。可见,对于我国银行来说,中间业务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带动利润增长的业务。总之,我国银行要实现有资产、负债为主体业务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的业务模式转变。
4.2稳步推进混业经营,向多功能银行转型。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混业经营模式比单一分业经营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强,具有更强的抗周期性以及更稳定、持续的利润增长能力。由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具有不同的周期,综合化经营能熨平收益波动,有利于其保持稳定的经营业绩和持续经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那些损失最惨重的是独立的投资银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规模较小的银行,它们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多样化的业务来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损失。
混业经营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方向。在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混业经营,依托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进行资本集约型发展,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4.3积极的风险管理是转型的关键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还是消极的风险管理将直接决定银行的经营结果,虽然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是随着银行业国际化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的市场化,银行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必然的。积极的管理策略是根据外部环
银行网点转型心得是小编为大家精心选集的,今天与大家分享关于银行工作期间对自己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有需要帮助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本文银行网点转型心得由第一公文网网编辑整理,望大家喜欢。
银行网点转型心得一:
作为一名工作了两年的老员工,我全程经历了三水支行的整个转型过程。在转型之前我们行与其他银行有一些制度上理念上的差距,这些都体现在网点环境还有岗位设置方面。过去我们没有专职的理财经理和客户经理,而且网点设施落后,所办理的业务都相对简单,并不能与我行的国有大行的身份相匹配。转型之后我们秉承着“由交易核算型”转向“服务营销型”的理念,全面提升了营业网点优质文明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综合竞争力,认真学习现代银行的管理经验。从稳健经营出发,根据队伍的现状,改变员工的只是和专业结构,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逐步适应邮储银行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拓展新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自转型至今,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我们需要牢牢的转型的主线:
一、加强领导我们要对网点转型的意义、内容、步骤、目标和要求都进行明确的了解,把这些理论作为我们在具体施行网点转型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推进完善网点转型作为提高员工责任感和客户满意度提高网点的营销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员工执行力,以实现工作目标的重重之重的工作来抓。
二、统一标准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和营业模式,比如定置定位和服务礼仪的统一标准,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产品的营销能力,从而提高网点功能的全面转型,实现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
三、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网点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改变了对与员工绩效考核的方式。现在施行的积分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检验对转型落实的情况。各部门要对网点转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和评价考核,以确保网点标准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积分制来调动员工热情服务和积极营销的积极性,来落实转型的执行力。只有制订了真正合理的考核办法,才能在约束员工行为和鼓励员工行为上收到切实的效果,做到奖有所依,罚有所据,才能讲转型进行的更顺畅,更彻底,效果才会更加的明显。
四、增强员工责任感员工是网点的灵魂。一个富有活力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必定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团队。对于每一名员工,不管其工作岗位是理财经理还是高贵柜员,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充满对自己岗位的责任感,更要充满对整个网点,整个邮储的责任感。每一名认真负责的员工都是网点的一块宝。只有当员工都充满了责任感,各司其职,才能让整个团队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才能使整个网点一直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银行网点转型心得二:
在银行业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客户对于银行网点的不满和期望,以及网点运营效率低下等因素都迫切要求中国银行业对现有网点进行转型。邮储银行为全面提升营业网点优质文明的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认真学习现代银行的管理经验,从稳健经营出发,从为城乡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和从事低风险的资产业务起步,通过不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拓展新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队伍的现状,确定网点转型培训重点和方向,确定培训对象和内容,制定和落实好培训计划,积极引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改善员工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逐步适应邮储银行的发展需要。尽快提升零售网点销售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实现网点功能全面转型的根本转变,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领导。
网点转型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网点功能的提升,实现网点功能由原来的交易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把推进网点转型作为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提高网点的营销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乃至撬动全行业务转型,实现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对网点转型的内容、步骤、目标和要求都进行明确,为网点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2.坚持原则。
坚持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原则。本着“稳定乡镇网点、整合县城网点、优化城市网点”的思路,合理调整网点布局,提高网点的创效能力。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经济条件,加强对基础网点和自助网点进行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能吸引和稳定高端客户的优质服务网点。各部门要对网点转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和评价考核,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以确保网点标准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网点形象建设工作促进网点功能的提升。在发挥网点布局优化、功能分区、统一形象、设备设施投放等硬件建设措施的同时,要与网点分类分级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客户分层服务、岗位和劳动组合优化、网点文化建设等软件转型措施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3.建立机制。
转型是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产品销售,但转型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内控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落实和风险理念的教育,甚至以牺牲风险来增加服务的便利性,则有可能导致转型的失败。因此,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狠抓制度落实和按章操作,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对网点营业环境规范、仪容仪表规范、大堂经理、柜员、自助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督促网点整改,巩固转型效果。
4.完善措施。
通过专业的、贴心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留住客户,营造从上到下重视文明标准服务的氛围,全面推广使用个人客户服务信息计算机维护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确保我行网点转型服务质量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网点功能的全面转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以上这篇银行网点转型心得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银行工作心得等尽在:工作体会
要做好新时期银行审计工作,适应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转型,即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那么,为什么要审计转型,审计如何转型,如何确保审计转型成功?带着这些问题,我作了一番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银行审计工作转型的原因
自1998年银行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来,银行职能已经过多次调整,各项业务有很大变化和发展,在经济建设工作中责任更加繁重。而银行审计工作没有同步跟上银行职能调整与业务变化发展,依然执行当时的的职能,进行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主要监督和评价银行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活动,缺少对银行风险、管理、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做出可行性及其有效性的评价监督。因此,必须加快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使之适应银行职能调整与业务变化发展需要。
1、审计转型是银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金融的接规,银行已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脱胎换骨,银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业务量大,种类多,且仍在快速调整和发展中。在银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控制风险,加强管理,创造绩效成为日益重要的工作,是确保银行业务发展、金融安全的必要措施。这里面,银行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随着银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银行审计理应转型,适应时代和形势的需要。
2、审计转型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银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使得银行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工作变得不相适应。银行内部审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行审计转型,从合规性审计转型为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方法要从查错纠弊向改革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发展转变;审计内容从审计合规性为主向以效益性为主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帮助各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范围要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把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内部管理审计、决策审计、合同审计等方面上来,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层次;审计时效要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事后转变。目前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转型后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银行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银行审计才是一种全面、有效的经济监督,从根本上起作用,适应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确保银行合法合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3、审计转型是银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银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银行、银行员工、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银行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银行审计工作与防范金融风险、合法合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息息相关,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传统的合规性审计滞后于新形势下的银行审计工作要求,无法承担自身职责,完成历史使命,这就需要通过转型来解决。当前,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监督意识强,服务不够,与审计对象缺乏沟通,还没有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只注重查错补漏的合规性检查,对银行业务运行风险控制监督评价不够。所以,必须对银行审计工作的对象和范围作相应调整,明确新形势下的银行审计工作对象和范围,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从合规性审计转型为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才能适应银行发展的需要,也才符合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银行审计工作转型的目标
银行审计工作转型就是要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促进银行审计事业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具体说要根据银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高质量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确保审计意见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实现审计工作转型,建成符合现代会计制度要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较为完善的审计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
1.确立银行审计工作新认识
银行审计工作转型,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对促进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转变业务发展方式,实施规范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总结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建设现代银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银行审计工作作为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保障自身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2.创新银行审计工作新方式
银行审计工作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并非是对原有工作格局的舍弃,而是在继续强化原有合规性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审计工作进一步加以延伸、拓展和提升。实现传统的审计工作由合规性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变,做到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要以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绩效为目标,将审计工作范围从传统的查错防弊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评价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建立银行审计工作新手段
银行审计工作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必须把审计工作渗透到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关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更重要的是立足于防范,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适应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在审计理念上,要由重检查纠错、轻评价治理,向检查与评价、纠错与治理并重转变;在审计定位上,要由维护金融法纪、服务于执行力建设,向提升银行价值、服务于银行战略实施拓展;在审计职能上,要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评价并重拓展;在审计内容上,要由查错防弊向经营管理全方位延伸;在审计方式上,要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在审计手段上,要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
三、如何做到银行审计工作转型
银行审计工作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涉及的内容很多,总体上说,要做到三点: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银行审计工作转型;二是以发展壮大银行业务服务于我们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为审计工作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开阔眼界,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审计工作转型。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从单纯的监督转型为监督与服务并重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单纯的监督转型为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既是监督,更是服务,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整个银行事业服务,从小的方面讲,是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和一个项目服务,促使他们整改。因此,审计工作不能满足于查处几个违法违规问题,而应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和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整改提高、建章立制,把局部的现象和问题放到全局和宏观的高度去分析,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实现由单纯监督型向监督服务型转变。
2、从单纯的经济监督转型为经济监督与权力制衡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单纯的经济监督转型为经济监督与权力制衡,确保银行经济发展和权力的正确、规范和科学运用。现代银行审计工作从本质上说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通过加强对银行各级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发挥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作用。因此,银行审计工作一定不能离开推动民主和法制这一本质要求,一定不能离开加强对银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一神圣职责。
3、从单纯的揭露问题转型为揭露问题、促进整改、完善制度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单纯的揭露问题转型为揭露问题、促进整改、完善制度。银行审计揭露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只注重揭露问题而忽视督促整改,揭露的问题会不了了之,审计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银行审计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铲除腐败的土壤。
4、从忽视或者不够重视非财务信息转型为高度重视非财务信息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忽视或者不够重视非财务信息转型为高度重视非财务信息。银行通过各种形式对外传送的信息中,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包括银行的业务范围、战略目标、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各项业务数据等。把握非财务信息,对于了解银行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总量与构成,及其面临机遇和风险至关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非财务信息。
5、从单纯的审计转型为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单纯的审计转型为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作为两种不同的审计工作方式各有特点和优势。比较而言,审计主要针对银行的具体项目,侧重于发现问题,纠正和处理问题。专项审计调查主要针对银行宏观治理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侧重于综合分析和研究,在促进加强宏观治理和完善法规制度方面,更具灵活性,能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运用好专项审计调查这一审计方式,做到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
6、从手工审计转型为计算机审计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手工审计转型为计算机审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现代科技发展上,现代科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就是信息技术。为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手段。
7、从重视日常工作转型为强化制度建设
银行审计工作要从重视日常工作转型为强化制度建设。必须把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摆在突出位置,要在工作中不断拾遗补缺,完善制度建设,及时调整与审计工作不相适应的工作制度。通过落实制度统一审计人员思想,明确工作目标,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审计转型成功。
四、银行审计工作转型的保障措施
1、银行审计工作转型必须首先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银行审计工作转型的首要保证。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面对银行审计工作转型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和新要求,银行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必须重新审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重新审阅自己的熟悉能力和熟悉水平,重新审阅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水平,努力冲破那些与银行审计工作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的束缚,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克服新困难,探索为改革发展和服务银行的新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
2、银行审计工作转型必须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银行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审计工作很难,因为审计容易得罪人,要不得罪人,要么放弃原则,要么就是做老好人。审计检查既要查出问题,又要纠正问题;既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又要兼顾银行发展与银行员工的利益;既要加强管理,又要争取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尤其是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政策与新问题处理的理解与支持。做好审计工作,既要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和审计人员的作用,尤其是审计中的监督和服务的功能,但最重要的是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审计工作切实给予重视和支持,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维护审计工作的合法地位,在遇到困难时应及时支持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只要领导重视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也只有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做好审计工作。
3、银行审计工作转型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才能做好审计工作,这是搞好审计工作的基础。一是审计人员要在学习上下功夫。面对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要树立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要学习新法规政策、新会计制度。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努力提高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审计工作转型的基本内涵、原则要求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审计人员要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关注热点,把握重点,协调关系,提高应变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审计人员必须克服自身弱点,真正地做好审计工作,服务于银行业务管理与经济发展。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要提升审计报告的应用价值,不仅要注重审计检查更应注重审计分析,不仅要注重问题发现更应注重原因分析。要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开展审计工作,重视审计结论的运用。三是审计工作要正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要调动每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更要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作用。要树立审计工作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各级银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统一部署,按照“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认真填报廉政档案报表,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每个审计人员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能发生任何违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