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事业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粤发〔2010〕6号
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
•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已经省委常委会
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0年2月27日
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5号)和•中央编办
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的通知‣(中央
编办函„2008‟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
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的类别,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
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
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
快发展。
二、类别划分
根据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
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
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
职能归位、调整机构。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
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有的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原有机构撤销或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有的转为行政机构。所需机构编制不得突破各级政府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定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3.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
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
(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转为企业。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为企业;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和撤销工作,由其主(代)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予以指导。转为国有企业的,其国有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行管理。鼓励非国有单位、个人参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目前仍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协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证、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
三、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转变事业单位管理方式。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创新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落实事业单位在用人、财务、业务运营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现代事业单位运行模式。行政
主管部门要下放事业单位具体事务管理权限,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是制定行为规则、确定绩效目标和服务标准、管理事业单位决策层、监管国有资产和服务质量。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探索开展法定机构试点。
(二)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在条件具备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理事会、董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由举办者、出资者、管理者、服务对象和有关社会人士等组成,负责本单位业务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方案、重要负责人任免或任免提名等重大事项。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领导的管理层作为事业单位的执行机构,执行理事会、董事会的决议,向理事会、董事会负责,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不宜组建理事会、董事会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探索其他有效的法人治理方式。
(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坚持公益事业发展由政府主导的原则下,探索公共服务组织的多样化。在供给与生产可分离的领域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委托运营和政府采购等公共服务提供形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除必须由国家举办的公益事业外,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或个人直接举办公益类事业,或通过捐助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形成社会公共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情况介绍
(新华网 2010-07-13)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编办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我省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本服务优先、服务公平公正、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广东省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2006年,我省被中央确定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5个试点省之一。2007年,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和《广东省省直事业单位模拟分类目录》,选择部分省直原依(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原省人事厅、水利厅、原环保局以及佛山市进行试点。深圳市从2006年开始也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08年以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改革思路,完成了全省事业单位模拟分类和匡算工作。2010年,正式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计划今年底前全省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改革
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专家和各界意见,认真吸纳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地经验,充分调动有关部门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改革的困难、风险和阻力。聚社会各方之智、求综合配套之策、成全面推进之势的事业单位改革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一)抓好科学分类,着力增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科学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和切入点。改革中,我们着重抓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事业职能范围,科学分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调整与规范并举,退位与补位共进”。一是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机关或转为行政机构。如2007年将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省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等10个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或机关内设机构。二是将应由市场承担的任务交给市场。如将省水利厅几大水利枢纽的发电、检修等经营性职能剥离,按企业化运行,实现事企分开。三是将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明确将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如在省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明确事业单位承担的行业标准、行规行约制定、行业评比、培训等任务逐步交给社会组织。
在调整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将规模小、效益低、设置重复、职能相近、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然后再对整合后的事业单位进行分【广东省事业单位身份转制】
类。如:原省人事厅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在对省人事信息中心、省人才服务中心、省海外人才引进服务中心等6个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和职能调整的基础上,重组为省人才服务局、省人事考试局2个事业单位后再分类。
(二)加强民生保障,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基本属性。根据国家的部署,我们将关系国计民生、事业单位集中的重要公共服务行业,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地勘、水管工程等行业体制改革纳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体部署中统筹推进,努力在整体部署中解决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共性问题,同时在行业体制改革框架下解决不同行业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个性问题。一是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出台《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对科研事业单位重新分类定性、调整重组,在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组建若干主体科研机构。二是推动地勘体制改革。出台《广东省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组建省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并整合地级市地勘队伍,保留一支公益性地质队伍,实行“省市结合、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全国创造了地勘改革的“广东模式”。三是推动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在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塑造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如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实施转企改制,并按集约化方式和资产运营模式组建广东南方影视传媒集团、广东星海演艺集团、广东粤剧艺术大剧【广东省事业单位身份转制】
院、省出版集团等,积极推动省属新闻出版单位、文艺演出院团、新华书店等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革。四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出台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编制标准,明确乡镇卫生院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时,将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列为公益一类、公立医院列为公益二类,不断完善全省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五是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水管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将水利工程养护、经营部分剥离后转为企业,同时将承担城镇供水、水利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的水管单位确定为经营性事业单位并转为企业。
(三)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公益服务能力和活力
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核心,努力突破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一是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淡化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打破事业单位的体制束缚,激发事业单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省直已确定在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事业单位推进试点,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圳市还专门出台《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意见》,在利益关联方较多的事业单位和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建立法人治理
模式。今年中央编办将我省确定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我们将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公共服务等领域,以及广州、佛山、深圳等市、县(区)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事业单位推进试点,目前正在研究确定试点单位名单上报中央编办。
二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一直以来,事业单位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大部分经费用于养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单位经费中人头费占了很大比例,个别单位甚至全部经费都用于养人,无钱办事业。这次改革,我们注重打破传统建机构养人员办事情的方式,树立“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观念,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采用政府保障、项目拨付、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共事业,保障财政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我省已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单位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如核定购买服务人员数、明确中小学的后勤服务人员不占用事业编制,按不超过教职员总数的15%聘请后勤服务人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等。这些做法较好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是试行法定机构管理运行模式。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积极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先进经验,将法定机构试点工作作为我省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继续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奠定基础。目前已研究确定了试点工作方案,
从市社保局获悉,该局发出《关于执行广东省一次性补缴政策的通知》,对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早期下乡知青等群体的养老保险补交问题作出规定。
该通知说,上述一次性补缴政策涉及不同的人群,补缴基数、缴费比例以及待遇计发都有所不同,需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身份条件、工作经历、原企业性质以及申请人与原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原始资料和证明材料等,不能擅自扩大适用范围。
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向直属分局申请办理一次性补缴,一次性补缴完成后,符合在本市申领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由直属分局受理。综合业务处、计财处、征收处、养老处和技术保障部进行协助。
符合在本市申领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在本市的缴费年限(不含在本市的一次性补缴年限,下同)满10年以上的,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具有深圳户籍的,按本市养老保险政策规定计发待遇;在本市的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非深圳户籍人员,按广东省养老保险政策规定计发待遇。
上一篇:居民区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