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语文版八年级上(一)
语文版语文目录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语文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 刘大杰

2、周庄水韵 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冯君丽

4、走进纽约 刘成章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许基仁等

6、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等

7、生命之舟 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谭士珍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0、谈语言 王力

11、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 凯利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施耐庵

14、范进中举 吴敬梓

15、选举风波 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 贝特西贝尔斯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巴里齐默尔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杨振宁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 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3、游恒山记 徐霞客

24、满井游记 袁宏道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苏轼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7、曹刿论战 《左传》

28、干将莫邪 干宝

29、劳山道士 蒲松龄

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语文版八年级上(二)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23、*4、*5、北京喜获6、 别了,"7、*8、*910、*1112、*131415、*16、*1718尔曼等)

19、*

(苏轼) )

(龚自珍)

((语语文文版版))八八年年级级((上上))语语文文教教学学计计划划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语文版八年级上】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

采取互评法。 (详见具体方案)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

(五)、思想教育:

第 3 页

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 略读课文:14课时 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 复习测试:14课时 机动安排:7课时 四、教改专题

1.作文评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导学”中的激趣

巴东三峡教案((11))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

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

第 二 课 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zhângyīnquâzhàngxīyǎnshǔyǐnāizhuǎn正音:阙 嶂 曦 巘 属引 哀转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语文版八年级上(三)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字词

第一

1、夔(kuí)门 袅袅(niǎo) 浣(huàn)妆 谚(yàn)语 瞿(qú)塘峡 沟壑(hè) 秭归(zǐ) 崆(kōnɡ)岭峡 滟滪(yàn yù) 王嫱(qiānɡ) 玲(línɡ)珑 耸(sǒnɡ)立 蔚(wèi)蓝 峰巅(diān) 古褐(hè)苍苍 2、

木橹(lǔ) 搅(jiǎo)动 斑斓(lán) 漾(yànɡ)动 眩(xuàn)目 屋脊(jǐ) 屋檐(yán) 谛(dì)听 参差(cēn cī) 仲(zhònɡ)春

稍纵(zònɡ)即逝 娴(xián)熟 轨(ɡuǐ)迹 剔(tì)透 丝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ōu) 缤(bīn)纷 隐匿(nì)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 瞬息万变(shùn)

3、

扑朔(shuò)迷离 颠簸(bǒ) 深湛(zhàn) 恬(tián)静 涟漪(lián yī) 眸(móu)子 魅(mèi)力 苍穹(qióng) 伫(zhù)立 哈(hǎ)达 篝(ɡōu)火 逶迤(wēi yí)安谧(mì) 肃穆(mù) 牦(máo)牛 轮廓(kuò) 浩瀚(hàn) 潸(shān)然泪下 地壳(qiào) 沧(cānɡ)桑 娓娓(wéi)繁衍(yǎn) 气氛(fēn) 湖畔(pàn) 虚无缥(piāo)缈(miǎo) 脍(kuài)炙(zhì)人口

4、

沼(zhǎo)泽 擎(qínɡ)天 倏(shū)地 烙(lào)印 皑皑(ái) 杂沓(tà) 镢(jué)头 白炽(chì) 巉(chán)岩 喧嚣(xuān xiāo) 赫(hè)然 蒿(hāo)草 螺(luó)旋 浸淫(yín) 寒气砭(biān)骨

容光焕(huàn)发 分道扬镳(biāo)

第二单元

5、矜(jīn)持 风度翩翩(piān) 噙(qín) 大阪(bǎn) 急流勇退

6、 凝(nínɡ)重 掩(yǎn)映 瞩(zhǔ)目 易帜(zhì) 冉冉(rǎn) 丧权辱(rǔ)国

7、率先(shuài) 肆虐(sì nüè) 簰(pái)

8、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鉴(jiàn)于 夜不能寐(mèi)矢(shǐ)志不移 大相径庭 劫后余生 功成名就

第三单元

9、派遣(qiǎn) 狭隘(aì) 热忱(chén) 殉(xùn)职 鄙(bǐ)视 冀(jì) 麻木不仁 拈(niān)轻怕重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10、时髦(máo) 圩(wéi)堤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讹传讹(é) 弄巧成拙(zhuō)适得其反 不假思考 头头是道 不以为然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11、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卸(xiè)却 监督(dū)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mǐn)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己

12、摞(luò) 疲惫(bè i) 循(xú n) 称职: 亲躬(ɡō nɡ) 循规蹈矩 捷径 乏味 筋疲力尽

第四单元

13、

唱喏(rě) 厮(sī) 聒(ɡuō)噪 将(jiānɡ)些酒来 盏(zhǎn) 恁(nèn)地 间(jiàn) 绰(chāo)酒座而唱的 绰(chuò)号

着(zháo)落 带挈(qiè) 腌囋(ā)(zā) 小种(chónɡ)经略相公 彀(ɡòu) 赊(shē)帐 揸(zhā)开 掇(duō) 臊(sào)子

膘(biāo)肉 眼棱(lénɡ) 绽(zhàn)裂 咄(duō) 磬(qìnɡ) 钹(bó) 铙(náo)

14、带挈(qiè)行(hánɡ)事 踹(chuài) 兀(wù)自 绾(wǎn) 腼腆(mián tiǎn) 啐(cuì)星宿(xiù) 嗑(hé)西北风 避讳(huì) 无名业火 唯唯连声

15、招徕(lái) 贿赂(huìlù) 巾帼(ɡuó) 泰然处(chǔ)之瞥(piě)见 忿忿(fèn)然 噩(è)梦 许诺(nuò)富丽堂皇 慷慨激昂。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耿耿于怀 泰然处之 茅塞顿开

16、瞥(piē) 尴尬(ɡānɡà) 鬼使神差(chāi) 诅(zǔ)咒倔强(juéjiànɡ) 阿谀(ē yú) 豢(huàn)养 老态龙钟 了如指掌 无动于衷 鬼使神差 第五单元

17、柑橘(jú) 萎(wěi)谢 花瓣(bàn) 悠(yōu)长 三棱(lénɡ)镜 灼(zhuó)伤 蜜腺(xiàn) 分泌(mì)并蒂(dì) 蒲(pú)班克 花卉(huì)

花冠(ɡuān) 花萼(è) 褪(tuì)色 充沛(pèi) 裸(luǒ)子植物 万紫千红

18、

濒(bīn)临 栖(qī)息 灰烬(jìn) 摄(shè)取 地壳(qiào) 滥(làn)伐 驯(xùn)化 疟(nüè)疾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与日俱增 层出不穷 按部就班 连锁反应

19、藻(zǎo 褐(hè) 鹧(zhè)鸪(ɡū) 石莼(chún)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20、几(jī)乎 光纤(xiān)趋(qū)势 芯(xīn)片 挠(náo)头

聘(pìn)用 着(zhuó)眼点 弥(mí)补 胆怯(qiè) 归根到底

第六单元

21 怡(yí)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参(cēn)差(cī) 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ɡ) 幽邃(suì) 篁(huánɡ)竹 清冽(liè) 日光下澈(chè) 为坻(chí) 为嵁(kān) 摇缀(zhuì) 翠蔓(màn)

22、寝(qīn)藻荇(zǎo xìnɡ)遂(suì)深邃(suì)

24、燕(yān)地 花朝(zhāo)节 沙砾(lì) 廿(niàn)日 波色乍(zhà)明 huì(靧)面 闪烁(shuò) 泉而茗(míng)者 红装而jiǎn(蹇) 汗流浃(jiā)背 pù(曝)沙之鸟 xiā(呷)浪 堕(huī)事

恶(wū)能无记 鹄(hú) 鬟(huán)

25、挂罥(juàn) 塘坳(ào) 布衾(qīn) 俄顷(qīnɡ) 大庇(bì) 突兀(wù) 鸡黍(shú) 开轩(xuān) 面场圃(pǔ) 鸡豚(tún) 羌(qiānɡ)管 未勒(lè) 蕲(qí)水 浣(huàn)溪沙 人不寐(mèi)

千嶂(zhànɡ)里 丧(sānɡ)乱 三重(chónɡ)茅 广厦(shà) 恶(è)卧 花冠(ɡuān)

第七单元

26、舜(shùn) 畎(quǎn) 傅说(yuè) 游说(shuì) 胶鬲(ɡé) 管夷吾(wú) 孙叔敖(áo) 百里溪(xī) 拂(fú)乱 法家拂(bì)士

27、曹刿(ɡuì) 又何间(jiàn)焉 弗(fú)小信未孚(fú) 玉帛(bó) 下视其辙(zhé) 登轼(shì) 败绩(jì) 遂(suì)逐(zhú)齐师 夫(fú)战 旗靡(mǐ)【语文版八年级上】

28、干将(ɡān jiànɡ) 莫邪(yé) 重(chóng)身 夫语(yù)妻曰使相(xiànɡ)之 亡(wánɡ)去 自刎(wěn) 前仆(pū)后继(倒下) 汤镬(huò)

踔(chuō) 踬(zhì) 堕(duò)

29、邑(yì) 行(hánɡ)七 笈(jí) 观(ɡuàn)字 蒲(pú)团 稽(qǐ)首 薄(bó)暮 采樵(qiáo) 重(chónɡ)茧 分赉(lài) 遍给(jǐ) 盎(ànɡ)盂(yú) 釂(jiào) 樽(zūn) 挹(yì)注 箸(zhù) 霓裳(ní chánɡ) 饯(jiàn) 毕见(xiàn)(“现”:显现) 杳(yǎo) 谙(ān) 逡(qūn)巡 自诩(xǔ) 踣(bó) 揶揄(yé yú)

语文版八年级上(四)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 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

巴东三峡

【语文版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语文版八年级上】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 滟滪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 绝壁 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3【语文版八年级上】

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语文版八年级上(五)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复习大全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佩、环碰撞的声音,心里很高兴。于是砍掉些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来便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浮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布在水底石上,呆呆地连动都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捷,好象在与游人共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犬牙交错,无法看到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来,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袭人,真是寂静幽深极了。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便把当时的情景记述下来就离开了。

一同来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名恕己,一个叫奉壹。

段意:第1段 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的概貌。 第2段 写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第3段 写潭水的来源。 第4段 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段 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写作者心情的诗句:“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大全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 宋 朝的苏轼本文的体裁属散文 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文学成就:诗:宋诗的代表。词:与辛弃疾齐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解(脱下) 欣然(高兴地) 行 (步行 (散步)) 念(考

虑) 乐( 高兴 (解闷) 遂(于是) 寝 (睡)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交错(纵横交错)盖 (原来是) 但 (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吾(我们)

三.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 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看到)水中(仿佛)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倒影啊。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就像我们两个这样。

四. 阅读理解: 1.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④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月色如水 月色空明)

2. 本文写月突出其 ,写情突出其 空 。(请用一个字回答)

3.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寺庙游玩? 赏月。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想象,用两个比喻来描写月色。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

5. 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6. 作者夜游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达(豁达)、乐观

补充练习1.本文选自《苏轼文集》,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苏轼,其弟_苏辙_、其父_苏洵_

3. 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8.此意义相近的一句。 “ 念无与为乐者。”

本文结构: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作者、作品: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大师,被称为“亚圣”,《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二)、课文理解:

12、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的磨难。

6、生活、思想、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 8比论证。

9而后作。⒊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才能奋发进取。

11患。

12、正面事实论据和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的关系和作用?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3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

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6

17亡。

18、本文论证方法?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干扰,错乱。

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问题设计及解答

(3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