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航路图片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开辟新航路图片(一)
开辟新航路一课教学中的图片使用

开辟新航路一课教学中图片的使用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是著名航海家,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出生于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从小喜欢航海,笃信地球是圆的,年轻时十分推崇马可·波罗,向往富有诱人的东方世界。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航海计划,但都遭拒绝。最终

在1492年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资助。据说,伊莎贝

尔女王为哥伦布航行变卖了她的大批首饰。即便

如此也仅筹集了三艘船,最大的圣玛利亚号仅可

搭乘30—40名船员,其余两艘只能承载20人左

右。探险队员有的是自愿参加的,有的是强行征

集的,还有一部分是从监狱里提出来的囚犯,其

中有4名是死囚。一行共87人。教学中教师可提

供右图,让学生对哥伦布航海用船只有形象的认

识,理解其航海的风险和困难。 哥伦布航海用的船只“圣玛利亚号” 1492年8月3日,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90名船员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启航。在茫茫大海中艰苦航行两个多月后,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船队终于发现了陆地,即美洲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神圣的救世主”。此后,哥伦布又三次向西航行,陆续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哥伦布一直到死,他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16世纪,意大利学者亚美利加循着哥伦布的航行路线经过多次考察,认为哥伦布到达的不是印度,而是一个新大陆。他的观点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同,后人就用“亚美利加”来命名这块新大陆。为尊重哥伦布的功绩,称他为“美洲发现者”。1492年10月12日,也成为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西班牙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巴西、美国等十几个国家把这一天或这一天前后定为美洲发现日——哥伦布日予以纪念。然而,在很多印第安人眼中,哥伦布的到来开启了欧洲殖民美洲的大门,是印第安人灾难的开始。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10月12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教学中教师可提供以下三幅图进行对比教学:

图3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油画)

图1 哥伦布首次登

上美洲大陆 图2 初次看到陌生白人的恐惧的印第安人(版画)

图1版画由欧洲画家西奧多·德·布里(1528—1598)创作于1594年,描绘了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瓜纳哈尼岛(圣萨尔瓦多)的情景。图中土著印第安人惶惑不安地捧着黄金制品呈现给哥伦布,后面三名船员正将十字架插在岸边,表明西班牙对该地的所有权。船边,印第安人看到这些外来者后纷纷害怕地躲避。西奧多·德·布里的版画倾向于同情印第安人,谴责殖民者的残忍与掠夺,基本真实的反映了哥伦布到达美洲时的不同人的反应。

图2版画同样出自西奧多·德·布里之手。哥伦布这些新来者的到来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图中印第安人或上吊,或跳崖,或杀死自己的孩子,可以想见印第安人看到陌生白人到来后的恐惧。

图3油画由约翰·范德林创作于1847年,悬挂于美国国会圆形大厅。该画表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英雄行为,他手持旗帜,宣誓了西班牙王室对该地的所有权,被誉为白人基督教徒在美洲的始祖。而旁边的印第安人却像野生动物一样胆怯惶恐,但很显然突出了哥伦布到达美洲的高大形象,值得引导学生深思。

通过三幅画面的对比教学突出两个民族、两个人种相遇产生的两种心情,两种理解,两种命运。在细节中,在画家所反映的群体心态里观察和体验历史,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不断出现的新的认识和感受。哥伦布航海直接连通了美洲与世界,其雕像在今天的欧美许多城市都可以见到。

教师也可选用一些邮票,帮助学生从方寸间体验历史。图4是1893年美国发行的纪念邮票。图5为2006年4月24日,西班牙邮政为哥伦布逝世500周年发行一枚纪念小型张,邮票图案为哥伦布肖像,小型张背景图案为世界地图,小型张背景图案上还有只能在紫外线灯光下才能看到的“哥伦布1506—2006”字样。【开辟新航路图片】

图4 1893年美国发行的邮票 图5 2006

年西班牙为哥伦布图5 2006年古巴发行的纪

逝世500周年发行的小型张 念邮票《哥伦布船队发现陆

地》

图6 2006年巴哈马发

行的纪念邮票《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500周年》

【开辟新航路图片】

可以通过这些邮票启发学生思考,世界范围内如此关注哥伦布的原因是什么?【开辟新航路图片】

开辟新航路图片(二)
开辟新航路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

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

历史组 周文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即原因和条件),探寻通向东方新航路(即经过),让世界会合(即影响)。本课内容(“开辟新航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 “合作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以“开辟新航路”为探究主题,以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经过、影响为主线,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补充部分史料,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脉络,揭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升华新航路开辟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地图演示、史料分析、情境再现、历史比较、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教学方式

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有难而易,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开辟新航路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听大海的声音。设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同学们回答:大海。教师:可见,我们今天讲解的课程是与海洋相关的。先感受一下《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从视频可知,拉开世界史,走向海洋时代前列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如何拉开世界历史的序幕呢?今天就共同学习:

第五课 开辟新航路(板书设计)

【开辟新航路图片】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引入主题:

情景设置:

人物简介:展示五位航海家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

背景简介:介绍时代、活动、以及概况。

展示目录:开辟新航路四部曲

1、梦想——背景

2、远航——经过

3、成败——影响

4、结尾——精神

是什么原因使得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梦想远航?

第二环节:进入状态,讲解主题:

一、梦想——开辟新航路之背景(板书设计)

重点人物介绍:图文结合,介绍航海家亨利王子。设问:在公元1500年左右,是什么样的梦想使得诸多如同亨利王子的航海家走上了远航之路的?

出示材料(见学案)

师:如果你是16世纪的亨利王子,请看教材并结合所发材料,列出大航海的理由以换的王室对航海的支持?(小组讨论:6人为一个组,可前后讨论,形成意见)

生:第一组:略。

第二组:略。

„„

师:归纳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板书设计)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掀起“寻金热”。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贸易商道引起商业危机。

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考考你:那么,出海可能需要些什么条件?

生:略。

师总结:开辟新航路的可能性(板书设计)

客观条件:1、造船技术先进;2、航海技术发展;3、地理知识提高;4、物质方面:海船、物质和资金。

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可见,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二、远航——开辟新航路之经过(板书设计)

师:首先,你来做一做航海家:

如果你是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请你讲解一下你的路线?并在黑板上给描述出来?

生1:分别讲解和标注。

生2:分别讲解和标注。

生3:分别讲解和标注。

生4:分别讲解和标注。

师:我们下面看看同学们的航海路线是否正确。教师按照动画,深入讲解四次航海。由此总结:【开辟新航路图片】

新航路开辟情况

对于新航路开辟,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的曙光?也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的灾难?新航路的开辟,到底是曙光还是灾难?

三、成败——开辟新航路之影响 (板书设计)

资料:见PPT。

教师:引入辩论题目: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生甲:略

生乙:略

师:总结。到底是曙光还是灾难?这就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既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有积极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有消极的一面。

A、带来曙光:1、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2、结束世界相对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3、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业革命)。4、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价格革命)。5、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带来灾难;1、导致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2、黑奴贸易的兴起 ,非洲精壮劳动力的减少。3、天花等疾病的传播。

新航路的开辟无疑是一曲悲壮的歌曲,当然,每个人对他的开辟过程感受是不一样的。航海家体会到艰辛,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四、结尾——新航路开辟之精神(板书设计)

齐声朗读:一名船员生动地叙述了这数月间忍受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为了不饿死,我们甚至被逼得吃一张张皮革,这些皮革是遮盖大桅下桁、防止其磨损绳索用的。它们经常受水浸、日晒、风吹,变得非常坚硬,得先在海里泡上四、五天才能变软;我们将它们泡软后就煮来吃。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

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

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我体会到了航海过程的艰辛,航海家们的勇敢,你们呢?

请把你所体会到的写在黑板上。

(播放音乐,结束主题讲解)

第三环节: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见PPT。

练一练:见PPT。

课后作业:历史论坛: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比较(每小组11人,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PPT,在晚自习的时候讲解)

第四环节:常反思,促改进

教学反思:1、如何把握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有序性?

2、如何统一备好课与上好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4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