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 教师招聘 |

【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一)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上午好!

我是包头市和平中学青年教师贺智敏,能参加这次教学比赛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识记各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名称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记忆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教学难点:是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

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

(1)讲学稿授课法 (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四、教学方法、手段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五、教学过程(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1、提前准备,熟悉教材

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授课时,先用多媒体链接展示“中国各大地形区”视频,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入中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3、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在认识中国地形特点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中国地形特点。为避免学生找不到入手点,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因为山脉构成的我国地形的“骨架”,这部分我主要是应用了白板绘图功能和拉幕功能,利用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主要的山脉以及山脉的走向,达到认识我国地形“骨架”的目的。然后利用白板的拖拽等功能进一步认识在山脉中镶嵌着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用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图表。请几名同学在白

板上标出我国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准确位置。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填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六大组进行讨论问题,同时利用白板展示相关图片(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分组回答,同时其他小组进行继续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总结回答(突破难点)。

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形类型非常单一,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利于我国发展多样化经济)

最后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足之处: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二)
4.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第二章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说教法

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说学情、学法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节的内容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为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二课时为地形复杂多样,第三课时为山区面积广大。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主要运用了四步:

第一步:引出地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势的内涵。

第二步:基于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水会“向东流”?这些诗学生都会背,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没有从地理的角度去深入想过,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能得出结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这只是从经验上得到出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地势是否就是西高东低呢?

第三步:用地理的手法去求证。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出“你能参照陆高海深表总结中国地势的特征吗?”接着让学生参照课本图2.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以上两个图老师利用投影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地势西高东低的模型。这种由形象、直观的颜色到地势高低,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设计完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

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个特征,还有一个“呈阶梯状分布”如何引出呢?

第四步:我采用的是图示对比法。用课本图2.1和图2.2两张我国地势变化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得出结论:呈三级阶梯分布。

三个阶梯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这是本节的难点,如何突破呢?我采用多媒体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并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个阶梯的范围、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标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动手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第一题,并且要求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知识拓展应用

我根据课本第23页活动2、3、4三道题,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悉国情。

最后,根据泉州的地形、地势具体情况,让学生讨论对泉州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4、巩固小结

通过多媒体对整节内容的知识网络进行小结

总之这节课中,我是以“什么是地势——我国地势的特征——我国地势的划分——我国地势的利弊——如何利用地势”这一主线展开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说”、“做”自己得出结论。并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三)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级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单位:柏山中学

姓名:郜克武

时间:2010年11月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柏山中学 郜克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柏山中学的郜克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形》。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节是在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章节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而本节课是本章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状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2)能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以及五岳的名称、分布、自然与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

(2)通过对我国地形山脉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让他们明白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不要忘了对环境的保护,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而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及走向,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是作用。而要记住这些内容又得需要时间来做保证。因此,我把中国地势的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及走向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过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等基本国情,尤其是在学习行政区划时,我让学生利用拼图游戏,进行个人赛、小组赛、自背、互背、抽查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以及在中国的大致分布,为本课高效记忆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分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地图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虽不强,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好奇、好动、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多观察,勤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法、学法

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标理念,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读图,绘图,引导、发现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不仅是如何“教”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把如何“学”贯穿始终。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自学指导,在课堂中主要渗透“读图法”和“分组合作法”两种学法。这样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现阶段聪明、好动、听课易走神的实际情况,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媒体

为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高效;实现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优化,我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同时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地理书、地图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我的总体设计思路分七个环节:导入新课---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板书设计。

为了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打造高效课堂,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自学指导,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由小组讨论,以达到“兵教兵”的效果,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已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用多讲。

(一)导入新课:

我这样来导入:说起旅游大家都不陌生,总结一下人们旅游的去处一般就是两种地方,一种是:大城市;另一种是大自然。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游一游我国大自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2)能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以及五岳的名称、分布、自然与文化特色。

(三)自学指导:

(1)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自学指导。

(2)多媒体显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20—P21内容,8分钟后,比比看谁学习效率最高,收获最大。

1.读P20沿北纬32度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活动题,注意第2小题第2问海拔高度大约多少米时,可以说出一个大概范围。

2.读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找出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梯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3.能在P21的图上用英语字母标出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及走向。尤其注意横断山脉别丢了。

4.结合P21图找出我国五岳的名称及分布并能识别P22五岳风景图。

自学指导中的“1”和“2”,主要是针对学习目标“1”的内容设计的。通过自学指导一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地图进行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而自学指导中二的设计是在指导一的基本上的进一步引深,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地理地图最大限度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自学指导中的“3”和“4”主要针对学习目标中的二的内容设计的。自学指导“3”的完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图文转换能

力。而对指导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引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先学环节

1.即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2.过渡: 5分钟后,教师问:看完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后,提示:自学时如有疑难或不太确定的问题,可以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讨论。时间为3分钟。

3.学生小组交流。

4.过渡:(8分钟时间后)时间到了,自学内容完成的请举手。

5.检测:很好,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看看大家的自学效果。

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之后,以“自学指导”为主线设计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检测题的完成方式主要是由班里的后进生作答,其他学生纠正。这样做既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既能准确地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为下面的后教环节做铺垫。

(1)读P20图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

(2)说出每一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和主要的地形分别是什么?【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3)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二阶梯之间的分界:西起 山脉经 山脉向东南到 山脉的东部边缘。

第二、三阶梯之间的分界:由东北向南依次是 岭、 山、 、山 。

(4)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走向:

东西走向的有三列:北列 和

中列 和

南列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 、 。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西侧: 、 、 、 。

中间: 、

东侧: 。

西北-东南的山脉有: 和

弧形山脉是: 。

(5)中华五岳分:东岳 山在 省;西岳 山在 省;

南岳 山在 省;北岳 山在 省;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四)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东都初级中学 尚绪兵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国的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 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录象、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四、说教学过程

1、 教学结构:

㈠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㈢ 建构体系,拓展创新

㈣ 课堂活动,分组竞赛

2、 教学程序:

依据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

五、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通过前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屏显】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屏显】中国地形图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后排看不清的同学可以看地图册P11)

问:棕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4000米以上)浅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1000~2000米)绿色代表海拔多少米?(500米以下)

问:那么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哪边高,哪边低了吗?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屏显】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能更直观表现地势起伏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馒头的剖面)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出馒头是中间高,两端低。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图上。这一刀从哪里切呢?请大家看到地图册P11的中国地形图,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北纬30°纬线,再找到北纬40°纬线,估计一下北纬32°的大体位置,然后用笔在图上自西向东画出一根横贯中国的纬线,为什么要大家把北纬32°纬线画出来啊?因为等会儿我们要看的地形剖面图就是从这里切下去的。

问: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北纬32°纬线自西向东穿过了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屏显】沿北纬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转折过渡】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问:这幅图象什么?(教师鼠标演示)

学生讨论、回答:象阶梯

【屏显】阶梯示意图

问:一共有几级?(三级)

【教师总结】呈阶梯状分布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二部分。

【屏显】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一个完整的描叙。我们把西边最高的称为第一阶梯,中间的称为第二阶梯,东边最低的称为第三阶梯,我们可以看到第三阶梯向东一直延伸到海底大陆架。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这3个阶梯是怎样分布的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地形图吧。

【屏显】中国地形图 阶梯概况表

【分析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棕黄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绿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请大家在图上用笔沿着这3个阶梯的边缘把它们勾出来。

【屏显】三阶梯分界线

【转折过渡】大家画的和屏幕上是否相同?大家看能不能用一些山脉做他们的分界线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 “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三阶梯分界线的时候提到了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等山脉,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也就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纵横交错的山脉。

【屏显】二、山脉纵横交错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分析讲解】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受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影响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那么,走向是不是也用自哪里向哪里呢?山脉走向怎么表述?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说出其走向。

教师鼠标指图按走向说出我国五组山脉,学生在学案上填图。

【转折过渡】除了这些高大的山脉外,在我国还有许多名山,(提问)请问同学们,你到过哪些名山?

请同学们先阅读P22中华五岳。并在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位于哪一个省区把答案填到学案中。

【屏显】中华五岳风光图片

学生回答其所在的省区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活动】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复习本节内容

【屏显】三类题型

1、必答题(教师点名,学生任意选择题目,答对为本组获得一面红旗)

2、抢答题(学生自由举手选择题目答题,答对为本组获得3面红旗)

3、风险题(学生自由举手选择题目答题,答对为本组获得4面红旗,答错将减去3面红旗) 教师点评在竞赛中所出现的问题,表扬获胜的小组以及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分布

①阶梯名称及分界线

②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的地形区

③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主要山脉【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北:天山—阴山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五)
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

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并掌握五种地形的特点及几个世界之最。

3、知道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在图上找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习惯。

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世界地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地理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1、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2、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找出 著名的山脉。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课件、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动手演示法:

通过动手和学生分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因此,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教师只需做简单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五种地形的特点应重点讲述,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

(二)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反思法等。

五、说学情

学生对五种地形即熟悉又陌生,尤其是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图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制作的地形模型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这节课共包括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魅力精讲;课堂大练兵;畅谈收获。

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篮球明星姚明和影视明星李连杰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疑问,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第二个环节 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熟读,学生自学完之后,把学会的内容进行掌握,时间大约3-5分钟。

说明:考虑到我校初一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充分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把本节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橡皮泥制作的地形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环节:魅力精讲

针对本节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

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自己叙述各种地形的特点。通过学生展示,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另外,在学生掌握好五种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分组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反思法等。

第四环节:课堂大练兵

课堂大练兵也就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检测,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说明:在这一环节设置的抢答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第五环节:畅谈收获

结束本节内容之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以学生的归纳为主,老师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好铺垫,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七、说板书

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同时解决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笔记的难题。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五种地形特点

3、世界两大山脉带

4、世界之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45319.html

    上一篇:琼州学院教务

    下一篇:华立教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