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

| 教师招聘 |

【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一)
因材施教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摘要: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

         面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应该被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本文结合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例子,浅谈因材施教在生物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之我见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就是根据,是教育者进行教学的依仗。 

        材,是指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材, “因材”不仅表现出对“材”的客观差异性的了解和承认,而且充分体现了对“材”的尊重和以“材”为施教依据的正确态度。就是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  

        施教,不是“施知”,因为它指的不是单纯的对受教育者交付或给予知识,而主要指的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受教育者领悟,指导受教育者习得,而不是为受教育者包办完成学习,即孟子所说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随意选择运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普遍性的。

        二,生物课堂——因材施教

        生物是一门联系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是依托于生活,即便如此在生物的学习上还是存在优等生和后进生。要想全面落实生物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在生物的教学中切实的实施“因材施教”。要想让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自己的生物课堂或者说是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闪烁光辉,生物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明确因材施教的意义,加强认识

         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的意义。其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其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其三,鼓励和强制同样都是使其“乐知”的法宝,有的人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这类人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识的殿堂,终究会有尝到知识的美味那天,待那时自然就是“乐知者”了。其四,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家长的意义

  因材施教同样对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切不可把自己扮成旁观者和不相关者,错误地把教育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一,家长要向老师报告学生的在五个行为表现方面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况,配合学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其二,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之中,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其优点,纠正其缺点,不要等到报考分的时候才秋后算帐。其三,把学习与人生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区分开来,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把孩子的行为活动或学习上的问题与未来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四,兴趣、爱好和志向是可以被引导或纠正的,但却不可把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强加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中华民族是一个强烈崇尚“子承父志”的民族,也正因为此,中华文化才源远流长生生不熄不可战胜;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实实在在地演绎过许多因逼迫子承父志而发生的悲剧。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成长,创新的机会成本远远大于父母的期望利益。其五,鼓励、承认和欣赏给人以动力,责备、反对和不被重视的打击往往使人陷入无助的境况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懂得欣赏的父母,是实现望望子成龙的根本保障。 

         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学校的意义

         学校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独立法人意志的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平原则。其一,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学生个性特征的测评制度。其二,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其三,改革现行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度,教学分工的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班主任应当从任课教师中分离出来,专门负责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教师要全面的理解,明确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所谓的因材施教并不是想改变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而是教师要针对不同阶层的学生设计不同教育教学思路,让每一个阶层的孩子都能对生物“会学,乐学”。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每一位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特点。观察时要注意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不要让学生的整体表现蒙蔽在生物学习上的差异。很多老师认为,“总成绩好的学生生物就应该很好,成绩差的同学生物就是应该很差”,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比如在我教授的四个班中,像一班的“曹玉杰、曹春玺、秦艳雪、杜新蕾、陈雨,二班的李宝伍、尤春力、曹振,三班的王帅斌、王树炜、赵颜峰”等,这些同学总成绩他们都是特别的靠后,但是在生物的学习上他们表现的非常的优秀。当然这不是个例,在其他五个班中这样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所以我认为:“观察好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2.对待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抢时间、大量布置作业、加大对学生的惩罚。其实对于差生他们学习起来事非常的困难的,你无休无止的布置作业、惩罚,他们就会越来越讨厌生物最终的的结果就是破罐子破摔,再也不学了。所以在差生的教育上要注意,从教学、作业、要求上区别对待。

        3.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风格,有针对性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一只粉笔,一本课本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尤其在生物的教学中,有些生物现象的学习是很难用语言清晰的描述的,多媒体教学成为热点。多种方式的生物教学不光会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也会激发学生学生生物的兴趣。

       (三)要明确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学情分析:(以八年级下册为例)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2、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觉得你是一位值得信任的老师,他就喜欢上你的课,成绩就不用说了,所以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到爱生如子,经常深入到学生中给他们讲解一些生物学领域的趣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信任。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精心备课,设计有趣的新课导入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老师”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知识。

      (3)注重生物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在教学的某些环节,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实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鲫鱼的各部分鳍的功能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分别剪掉不同鱼的尾鳍、胸鳍、背鳍,然后观察这些鱼在水里的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各种鳍的功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自然会激发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3.结合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把所有的学生在生物学习的学情的前提下分成三个阶层:一是优等生,二是中间生,三后进生。优秀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但是容易好高骛远,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基础题容易错;中间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老师讲授之后学生要经过自己消化才能真整的明白,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是能力提升的题目就容易错;后进生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他们的基础差,学习能力弱,课上听不懂课下又不努力,成绩越来越差,学习的尽头越来越小。结合这三个类群的学生存在的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课上要兼顾中间生和后进生,课下要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运用好小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在优秀生的带领下提升中间生,拉动后进生。

        小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生物的教学之路,我仅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自己的因材施教之路。不断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思路。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二)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一)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二)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三)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教育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只有真正落实了,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是“因材”,首先要承认学生各自的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不能使所有的“材”都发展成栋梁。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措施是分层教学,如采用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达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矫正等方式。教师应努力使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到实处。 
  (五)对待每个学生的评价必须要公正。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也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对学生评价公正,就能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学生进步和提高的绊脚石。所以,评价是否公正也是教师能否尊重每个学生的试金石。 
  要做到对每个学生公正评价,应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1.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价值的取向。要清醒地认识到,评价除有鉴定、筛选人才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特长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评价必须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我们的评价也要能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各个方面上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2.在具体措施上要特别注重构建对学生个体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总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打分数或打等第。学生要想获得进步的信息,常常是看这些分数。这种评价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上是否取得进步。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所创新,要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除了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技能、沟通技能、思考推理技能、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比如,在评价“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活动时,可以使用下列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①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②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③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④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⑤能否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的推理?⑥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别的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终结性和形式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努力运用评价这一杠杆,引导和督促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时刻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三)
关于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探讨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李巧玲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8期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推行的今天,如何建设高效课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当下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以高中生物为例,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情况大不相同,因材施教就显得极为重要。以此为出发点,简单探讨了因材施教教学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地提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则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存在个体差异,不论在接受新知识还是对于知识的运用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应弥补这种差距使之不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方式:对学生分层

实行因材施教教学策略,首先要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个体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差距使得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出现了知识记忆不牢固,运用困难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尤其是针对高中生物这种抽象性学科,更应如此。

二、教学内容:实事求是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进行教学,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制定学习内容,对于比较深涩难懂的知识,要适当地进行放弃,着重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对于遗传一章,只强调基因显性、隐性、遗传等基础知识,实事求是地开展教学。

三、教学评价:优化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依然是当下教育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但是这种仅仅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此,优化改革教学评价平时,要从根本入手,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活跃程度以及成绩的综合表现作为评价基础,实现合理科学评价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肯定。

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是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而实行的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缩短学生个体差距,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因材施教,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四)
当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理念

文/孙铃

【摘 要】因材施教理念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挖掘不同的学生身上的不同的潜能,从而有利于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都能够获得相应的个人成长和提高。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几种能够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途径,希望高中生物教学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迈向素质教育的行列。

【关键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个体差异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认知方式、情感态度、个性特点都不相同,再加上每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具有自己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的个体差异性。这种个体差异性就直接决定了每个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接受信息的方式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基于这些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本身固有的个体差异性,并针对这些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期待各具差异性的学生在特色化的因材施教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得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因材施教理念,对学生进行分层差异教学呢?

一、在教学目标上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是否明确合理,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分层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教师在确立目标的时候,要以基础的知识技能为确立目标,要求上以了解和掌握为主,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层目标的基础上稍微拔高一些,除了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对相关的知识达到深层理解、简单应用的目标,而对于能力层的学生,则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在确立目标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前两个层次目标要求,还要重视对能力层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提出的目标是,能够在植物细胞结构图上标出各个结构的名称以及基本功能,而对于能力层的学生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细胞各个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还要掌握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点。这样,确立了具有层次性的目标以后,就可以使得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能力。

二、在教学方式上实施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要注意进行强化教学,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对难点知识进行一步步地分解,总之,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力图把每个知识点都讲通、讲透,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很强的能力层学生而言,教师完全没必要按照这种方式来进行讲解,过分细致的讲解只会浪费课堂时间,浪费对能力层学生进行进一步发掘的机会。教师在给他们讲课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可以采取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方式,在重难点知识上进行适当的详细讲解,同时还要适当地采取引导式的方式进行启发教学。例如,在讲到细胞膜的结构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在面对能力层的学生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如细胞膜有哪些结构特点?细胞膜在功能上有哪些特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相互适应发生作用的?这样,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答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个引导的地位,而学生真正地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学、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掌握了

知识,培养了能力。待学生自我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再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补充的地方等都是教师可以做的工作。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思考、探究的能力上的教学方式,如果把这种教学模式原封不动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基础层学生来实施,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总之,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所长、发掘潜能。

三、在实验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教学手段,在实验课堂上,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的,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在分配实验任务的时候,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负责实验的操作,而那些较为细心,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负责帮助其他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而那些头脑灵活,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让他负责引导小组成员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探究和讨论。这样,在同一个小组中,通过不同任务的分配来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因材施教理念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教学活动真正地成为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因材施教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五)
因材施教,分层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分层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课改后,教师要采取探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学生之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设立情景,激发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就要在不断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课堂的重点及难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为学生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能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就比被动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但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中,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足够的重视。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一些问题:我们身边的植物时刻进行着光合作用,那么这些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是以什么为原料的呢?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什么物质呢?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六)
生物达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

生物达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

邢侗中学 钟玮玮

在课堂达标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为了完成目标实现高效率,而使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与流程,却忽视了教学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就可能出现让少数优等生表演,而让多数中差生陪读的状况,甚至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等严重后果,教学效率无从提高。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运用因材施教策略,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和知识的层次性,在目标的制定,课堂的导学,达标的测评等诸方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面对差异同样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结合自己的生物教学经验和当堂达标教学的先进理念,浅谈一下在达标教学流程中因材施教策略的应用及体会,以期获得广大教育同行的指正。

一、“因材施教”策略在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

1、目标的制定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标”。

学有依据,学有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制定应依课标、依教材,更要依学情,明确而科学,具体而可及,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信心。同时最好以“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呈现为宜。

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做到“三精心”:即精心钻研教学大纲,精心钻研教材,尤其是精心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三注意”:即注意从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考虑,将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结合起来;注意知识内容要求与学

习水平层次相统一;注意既要制定基础素质的群体目标又要制定针对有爱好、特长的个体培养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合理地制定出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确立“分层目标”是改变全班统一要求“一刀切’,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环节。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对后进生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其概念、意义和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基本理解光合作用和吸作用的实质。对中等生的教学目标是在达到以上要求的水平外,能正确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而对优等生的教学目标则是掌握如何设计用不同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能综合分析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等等。课堂教学中,只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都获得成功,才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益。

2、课堂导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导”。

课堂导学要“层层落实”,导学的方式还与导学的对象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于优等生,我注意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大的问题,如课本中的选作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兴趣小组,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

综合能力;对于中等生,我注意指导他们去做稍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取得进步;对于学困生,他们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多,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学困生,我对他们的指导注意做到全面,并有耐心,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如指导他们回答问题,这样既补授了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如,通过解题指导,在给他们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思考方法,逐步养成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电教媒体改善导学机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加课堂议论环节,发挥小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补,为学习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总之,“给予中等生、后进生较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是课堂教学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3、达标测评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测”,分层矫正。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内容、能力要求,设计一定数量的达标检测题,设计题目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基础,分出层次,扣准目标,紧扣重点和难点,具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同时,可设计一定数量的拔高题,让一些有能力的同学得到培养和提高。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训练的主体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内,安排不

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和难度不同的练习,各层次的学生主要完成适合本层次水平的任务,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收获。通过了解学生完成所设计的达标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时给学生再度解疑,特别是讲解解题思路,对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辅导;对有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同时搜集不同层次学生的易错题型,暴露的问题进行二次相应的变式训练。通过反馈矫正保证不留死角,不留尾巴。这种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测评和矫正,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达标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策略的体会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导”在前,“学”在后;“学”在前、“教”在后,以学为主,导学结合。坚持从低层次目标入手,逐层推进,小步快走,让学生异步发展。教学过程分合有致,动静协调,分层引导,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达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尝试,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还需不断完善,愿更多的教育界同行投身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之中,用我们的辛劳和智慧培育出更丰硕成果。

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七)
初中生物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摘 要: 差异教学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主旨是统一的。本文分析了差异教学的起源与涵义,并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差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与应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差异教学 起源 涵义

在教育改革的新阶段,从事初中教学的广大教育者经过不断探索研究与反复验证,推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差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尤为突出。教学初中生物课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积极寻求科学方法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其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情绪和心理特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差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学生具有了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生物教师要立足每个学生的自身基础和自我发展,在寻求学生共性的同时,寻找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组织“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差异教学的主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肯定,提供人人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生物人才。

一、“差异教学”的起源与涵义

差异教学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论语》,文中公西华对孔子针对两个学生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提出质疑,孔子解释说,冉有与仲由两个人性格不同,因此我对他们的要求不同。在此之后乐正克(孟子的学生)所著的《礼记·学记》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5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