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银行招聘】
你需要多少张银行卡
文/本刊记者 康会欣
一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亿万人的财富梦想。
在中国,除了烙印每个人一生的身份证外,银行卡以蓬勃之势飞速发展,当仁不让成为人们的财富载体和身份标志,几乎成为生活必需品和第二身份证明。
如果把人生比如万里长江遨游,银行卡就是挂着你旗帜的装载货币的船。无论你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乡村;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激情少年,还是平和老翁,银行卡提供的便利你都不应该也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用卡消费,有了银行卡理财。
人生的路很短又很长,总得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少不了要学会理点儿财,但精明理财固然重要,快乐一生才是我们追求的宗旨。
David:当它出现时,总有其必然
当David翻箱倒柜把所有的银行卡聚拢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David居住在西直门外的一间小隔断里。他换过两个工作,搬过七八次家——至今还在等待已经申请了3年多的两限房,据说今年年中会有房源。
“我每次搬家都会把一些重要的卡折和证件放在这个拉箱的夹层,平时塞到床下,用的时候才拿出来。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
David一共搜罗出了17张卡,中建工农交招一家不缺,仅工行的卡就有5张,其中3张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办的了。“这张卡是上大学开学时候办的吧”,David带着不太肯定的语气说。“这张是北图的牡丹卡,别奇怪,它是那些年办借阅证时必需的。这张中行卡和这张建行卡是上班的前两家公司给办的工资卡。还有这张,开股票账户时办的。”
这些卡大都成了睡眠卡。David现在用到的卡有5张:2张工行牡丹卡、1张浦发东方卡、1张中信信用卡、1张招行信用卡,牡丹卡是工资卡和投资卡,浦发卡是给老家父母的汇款卡,信用卡用于较大额度的消费。
为什么要有2张信用卡?“其实我常用的是中信信用卡,因为办的最早,额度也高。招行这张呢,有段时间他们约好了似的往我办公室跑,开口就问‘办招行卡吗,有礼品送哦’,让人烦不胜烦。那一天来了个小美女,我这人见不得有人求,你明白的。”
2005年9月21日,建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小额账户进行收费,各大银行纷纷跟进,并且随后信用卡的年费等也开始收取,让拥有过多银行卡的人感受到了压力。
David也想过给睡眠卡销户。他去过工行,在得知只能到开户支行办理,并且销户手续需要等待7天时,立马变得兴趣缺缺。“真心伤不起啊,什么时候办的卡都不记得了,哪里还记得开户行。排了半天队,窗口工作人员让打95588查询,我没那工夫。再说我搬过好几个地方,北京城那么大,出行那么堵,就是知道在东四环你说去还是不去?当时也没手机,打电话很不方便。”
当记者告诉他,现在大多数银行已支持同城销户时,David表示愿意抽空去看看,他同时对只需要3张卡即可满足自己需求的说法有点不以为然。
“一张信用卡、一张工资卡、一张消费卡是吧?你说的道理我懂,只是我这人有点懒,换句话说就是行动力不足。总想做大事儿,在生活细节上有些得过且过。经过这些年我明白了,连自己的生活都管不好的人,要想成事儿很难的。生活不能随遇而安,只要是对的,就要认真去做。”
于亮:今日之毒草,昨日之芍药
于亮曾经是某财经日报的编辑,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太大,有段时间整个人显得闷闷的,
一度被领导认为性格内向,不适合做这份工作。2年前他离职成了自由职业者,但至今报社仍然流传着多家信用卡中心打来电话催还款的传说。
这个传说的前传是,当年在学校的时候,于亮的手脚就很大方,月月都处在透支——还款——透支的循环过程中。因为信用卡还款有免息期,他只是先还最低还款额,但又总不能在宽限期内还完所有欠款,以致最低应还款额月月见涨。只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上班以后每个月5000多元薪水的他,尚没贷款买房、买车,何以遭遇如此窘境。
一次聚会,半开玩笑地问起信用卡的事,于亮显得有些尴尬。他说读研前在地方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生活压力小,出门消费不是签单就是刷卡,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以至于再次上班后每个月拿到工资除了付1600元左右的房租和水电费,就是还信用卡里的透支款。
他在辞职后开了一家小公司,信用卡的钱没能及时还上,后来不得不跟朋友“周转”。30多岁的他,至今连个女朋友也不敢谈。
现在社会上像于亮这样的“闪灵刷手”已经愈来愈多,从信用卡循环信用余额,到汽车贷款、消费信用贷款等节节升高的数字,可以了解到不少人的消费习惯已经过于超前,把“先享受后付款”当成了人生哲学。于亮显然已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一张信用卡根本不够用。由于懂一些理财,我后来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在多家银行同时办了信用卡,用新卡取现还老卡钱、后到期的还先到期的钱的方式来刷卡。结果要还的钱越来越多,真是悔不当初。”
切记,使用信用卡会产生很多成本,包括年费、取现利息、透支利息和高额的循环利息,所以多拥有一张信用卡,并非像金融机机构广告上说的那么美丽——“彰显你的高贵身份”,它只会消耗你的金钱,甚至养成你的不良用钱习惯,而且也不利于你自己进行家庭财务核算。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世界大体是公平的。超出自己的能力多拿多占的,终归有一天要吐出来;脱离生活的实际早拿早用的,咽下的不过是一枚苦果。理财的知识,不在你懂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有正确的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想成为富人,想生活得更好,就得先学会如何控制消费欲望,才能进一步累积资产。
米雪:要理财,更要快乐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
其实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你只从他/她谈论起另一半时的语气就能了解得大致不差:感受到幸福的人,大都平心静气;感受不到幸福的人,一定是各种抱怨,甚至连抱怨都省了。同为自由撰稿人的米雪和爱人就是坚信平淡是真的一对,共同的观念和爱好让两人走在一起,小日子过得美美满满。
“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面有一个环节,男方选择女方的十项基本资料之一进行了解。在这十项基本资料中,其中的一项‘消费观’很有意思。我俩都很欣赏关注到这一点的男生和女生,因为很多恋爱中的男女是不会考虑这一点的,而不少婚后的矛盾根源其实就在于此。怎么用钱有时候比有多少钱更重要。”米雪说。
消费观与认知有关,但不一定和一个人的收入或者经济状况相关。同是月收入3000多元的90后大学毕业生,有人会花1000元买个包包,有人却宁可用这1000元来一次自由行;一个年薪10万元的人可能会花500元吃一顿饭,但不舍得花50元买一本书。所以,一个习惯节俭的人,如果找到一位宁愿要一斤甘蓝而不要一支玫瑰的爱人,想必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反之亦然。
“我赞同‘三卡结合’的观点,也非常赞同‘三卡结合’是一种理财术的说法。理财术说白了是一种培养理财理念、达成理财目标的工具。你的理财理念是否养成,是否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并不取决于是否把‘三卡结合’贯彻一生。如果你的理财目标可以轻松达成,还会在乎某一项理财术吗?”
米雪说,爱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不玩网游„„几乎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对于这样的男人,你能说他没有好的消费习惯吗?
“现在一斤青菜卖五六元钱,在外面随便吃一顿饭得上百元。你也许要说,现在办一张芯片借记卡一年下来要花100多元,但既然享受了银行卡带来的便利,付出相应的费用理所当然。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我们已经不把精力放在是否多了一张银行多产生了费用,或者某某银行转账费用节省了几元钱这种琐事上。”米雪请资深专业理财师做了系统的家庭理财方案,她的目标是在45岁那年退休,和爱人一起周游世界。
“我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爱情上,没有大波澜,却有小温馨,自我感觉,那会是一段静水深流,能持久的感情,心里愈发重视和珍惜起来。工作上,脚踏实地,平淡祥和,以我引以为傲的大脑来挣得每一分能让人安然入睡的收入。这才是快乐之源。”
理财规划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为生活规划服务的。你生活的快乐源泉是在哪里?
杨彤:术可变,道不可废
杨彤是一家理财顾问公司的老总,旗下的理财师个个是精英。人人都说理财师能说会道,杨彤却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相对于滔滔不绝地说话,他更喜欢理性思考;他讲的话不多,但总是令人深思。
对于本刊倡导的用卡消费“三卡组合”,杨彤显然有着深入的思考。
“用两张借记卡和一张贷记卡来涵盖日常的支付需求,这是一个极富创意的设计。只需3张卡,既解决了每个人都极易出现的银行卡滥用现象,又把理财配置的理念和理性消费的观念进行了有效传达。”
杨彤说,理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聚沙成塔。要学会整合银行卡资源,把同种功能的银行卡整合成一张,既省下年费,还可以避免扣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另一方面,将手头的资金分散在各个银行,不如选择一家银行集中存放,荣升为这家银行的贵宾客户。一张白金借记卡甚而是钻石借记卡,不但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还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卡组合让你用好银行卡》一文中,吴亚明提出了把工资卡、日常消费卡和双币贷记卡相结合的用卡模式,分别大致对应了资金积累、日常消费和透支消费的功能。杨彤认为,消费者不宜机械照搬。
“我不赞成以卡定需求的逻辑,恰恰相反,是先有了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来选定所需卡的类型。每个人的需求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所以你的三卡组合既可以叫工资卡、日常消费卡、双币贷记卡,又可以叫资金积累卡、投资卡、贷记卡,还可以叫保险卡、储蓄卡和投资卡等。”
比如说,有的人的工资卡没有网银功能,他可以把卡里的资金转到另一张借记卡中;有的人日常消费适合用贷记卡,再用借记卡作日常消费卡就失去了意义;有的人需要建立大笔的保险保障,他就可以建立专门的保险卡。
“为什么一定是三卡结合,四卡结合就不可以了吗?‘三卡组合’模式适合绝大多数人群,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完全可以五卡甚至六卡。”杨彤说。
诚然,“三卡结合”模式无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理财术,但只要是“术”就可以变,而且必须因需而变。而蕴藏在其中的理财之道,更值得我们深思。
“银行卡的使用是一个消费的概念,它是理财手段的一种。理财重在规划配置,必须先有一个系统的配置方案,再分解成一步一步的理财目标,然后用各种理财手段来实现目标。你需要买多少保险、什么时候买保险,家庭的资产负债比率、债务偿还比率和流动资金数量等,决定了你的消费水平和速度,也就决定了银行卡的使用状况。比如说,在日常消费卡里要留出3~6个月的应急准备金,房贷支出的比例不宜超过家庭支出的40%,保险卡里的支出不宜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5%等。”
理财之道,同时在于良好的消费观的培养。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及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和增强银行卡使用的计划性等。
梁勇:做有心人,因需理财
梁勇是个理财通。【去银行办张银行卡要多久】
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在一些个领域非常擅长,在某种程度上比专家也不遑多让,只是这还不是他们从事的行业,而仅仅出于兴趣爱好。
梁勇是某电信咨询公司的首席研究员,但是亲朋好友向他咨询的理财问题远比电信问题多。梁勇对此认识得很清楚,“职业是为了生存的,而理财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提起银行卡消费,梁勇如数家珍:各家银行都提供哪些银行卡服务,各有什么特色;最近又有哪些新卡新服务„„
有时候难免让人惊异,他怎么能记住这么多?梁勇说,自己的记忆力并不出众。“我的感受,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旦有畏难心理,事情就很难做好。人性最大的弱点便是对未知的恐惧,以至于在认知的过程中未能投入专注。就像我们上学时候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没投入进去时你就觉得难,自己学不好,结果也往往很难学好。而你投入专注了,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不过如此嘛,很简单的。”
梁勇说,天下无难事,最怕是认真。相信许多人每天都浏览新闻,这里面有大量信息,大部分人看了就看了,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而对于他来说,就是要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做出分析归纳,并重复记忆,让它成为自己脑子中知识的一部分。
眼看百遍,尚且不如手写一遍,更不用提在网上匆匆地一眼扫过。对于重要的信息,梁勇会随手做笔记。而且他有一个习惯,在晚上入睡前的半小时,他会把当天发生的重要事情重新梳理一遍,重要的名称和数据等,他会记在日记上。
梁勇说,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盲目办卡:一是汇款转账。对方是什么卡,自己也往往要有一张同银行的卡。二是办理相关业务,如开办股票账户等。分析睡眠卡泛滥的原因,他认为,除了银行为了片面冲业务,没有尽到应有的投资者教育引导的责任外,持卡人自身的原因也很重要:一是没有理财规划的理念,不知道该持有多少卡合适,办卡过于随意;二是缺乏理财知识,没有主见,别人让办卡就办,办完以后就随手扔到一边。同时,由于“无知”,他们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事物、新的功能,把本来一张卡就能解决的问题给分成了许多张解决,而且往往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接受的。
如何认识“三卡组合”?梁勇说,它可以有效地规范我们的消费行为,但同时因人因需而异。“一对在中心城市上班的小两口,就必然会有两张工资卡;而一位在三线城市生活的大爷,他就既没有工资卡,也很可能不需要信用卡。银行卡要因需配置,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说,30岁之后,人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已经基本定型了,这个时候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周老:从有卡到无卡,笑看烟云
在拜访周老的时候,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件“顶级藏品”:中国第一张银行卡,即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又称“珠女卡”,目前市场价格已突破万元。
自中国第一张银行卡的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29年,对一个成人来说将届而立。 早已习惯了银行卡提供的便利的当代人,对于那些没有银行卡的日子,不少人恐怕难以想象。不过偶尔还可以从电视上或报纸上看到,在某个通胀失控的国家,人们挎着篮子,载着麻袋,满装着纸币上街购物,因为和成麻袋的纸币相比,他们银行卡里的数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在银行卡问世之前,即使已经有了存折,人们的交易仍然必须靠现金。虽然那时候的钱还很值钱,不需要带很多,但对于出行在外和交易很多的人来说,显然很不方便。
周老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起1983年他上班第一年回家探亲的经历。那时他随身带着几个工友给家里的近2000元,这可是一笔巨款。没想到刚下火车就被小偷盯上了,随之被洗劫一空。
“在报案后我连家都不敢回,其实也没钱回,就在街头蹲了一夜。那年春节郑州的那场雪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还好,最后小偷抓到了,钱大部分追了回来。”早已把往事看淡的周老哈哈笑着说。
“银行卡最大的功能是为我们的交易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我们的第二身份象征,这也是‘有卡时代’的福利。费用方面我关注不多,相信随着2月14日《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的发布,相关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当前,各家银行均大力推出各具特色的银行卡,提供的服务和收费的标准也千差万别。周老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不需要去刻意判断哪家的银行卡更优更劣,市场会做出评判,银行自身也会做出调整。只有存在市场,存在差异化,银行才有动力去推动整个市场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谈及对“三卡组合”的看法,周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为什么不是一卡或者无卡?
“在30年前,我们难以想象‘有卡时代’是什么样子;而在现在的节点,我却坚信‘无卡时代’必然到来。”从实物银行卡到互联网银行到手机银行,包括最新的“微支付”功能的推出,周老一直关注着市场的前沿。
按照某种生命周期理论,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演进。
在未来的一天,我们未来的一切信息包括支付信息将集结在一张类似于身份证的卡片上,而这个卡片可能连实物都没有,它的实现形式只不过是一串数字或代码。
记者手记:以术证道,快乐相随
这是一幅理财照进生活的人生百态图。【去银行办张银行卡要多久】
有人在崎岖难行的山路踯躅漫步,有人在百鸟飞绝的驿亭借酒消愁;有人在暮鼓晨钟的庭院执手相对,有人在清风徐来的高台高歌长吟;有人在庄严肃穆的堂前顶礼膜拜,有人在檀香氤氲的殿中拈花微笑„„
敢问山行人:既然一只脚已经迈进了理财的大门,你为什么不快乐?
敢问宿醉人: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消沉,以至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不快乐,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人生的真谛;半路迷失了方向,是因为你没有信仰。
你只顾埋头前行,整天陷入无休止的忙碌,无暇旁顾沿途的美丽风光。对于你来说,理财只是道边恼人的野草,它只会羁縻你的脚步,消磨你的心志,让你更加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在你的信念里,快乐只有在到达顶峰的那一刻来临,而顶峰永远只在你的前方。
众人皆醉唯有你独醒,不知什么时候起你变得愤世嫉俗,继而沉默寡言。对于你来说,理财的意义只是让你今夜的杯中装满美酒,而不管你在第二天醒来是否发现自己醉卧街头。在你的眼神里,信仰只是用来愚弄凡夫俗子的工具,而你显然不能吃那一套。
你为什么不做守望者和歌行者?能够天天收获一种简单的幸福,过得充实而又洒脱。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方向。你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锚,并且切实为未来做出规划。
人生规划应该大于职业规划大于理财规划,而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显然可以让你的人生规划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指引你前行的暮鼓晨钟,是陪伴你歌啸的清风明月。
理财看起来是综合了各门学科的一种“术”,但它更加接近社会科学的范畴。与纯自然科学中的“术”不同,在理财中没有精准的数字,只有适合的逻辑。所谓的1234法则、72法则以及三卡结合等,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规范,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但是理财中更蕴藏着意义极为丰富的“道”。理财的第一要义是收支平衡的消费观,理财的本质理念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财的核心价值观是“精明理财,快乐一生”。
以术证道,可为正道。你可以不必成为膜拜者和拈花者,但必须拥有自己的快乐和精
银行卡虽便捷实用 多张风险大需谨慎
银行卡的种类到如今已数不胜数,正以迅猛的趋势霸占着我们的钱包重要角落。因此,就有人开始调侃了,假若你的钱包里没有几张百元大钞,但是绝对少不了几张挤在各个角落的卡片。在享受各种银行卡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我们极少关注成为“负翁”的风险。 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其中信用卡0.29张。如果这一数据放大到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人均持有信用卡数达到1.72张。 网民人均持有信用卡数达到1.72张
近日,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其中,信用卡人均拥有0.29张。 与此同时,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截至2013年10月,中国82.0%的网民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77.7%的网民正在使用信用卡,平均每位网民正在使用1.72张信用卡。同时拥有四张信用卡及以上的用户占到了14%。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全国人均0.29张信用卡不高,但是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民群体中,信用卡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标配”。 在广州已工作5年的何先生,仅银行卡就有10多张:“这张是现在的工资卡,这张是上份工作的工资卡,这张是房贷卡,这两张是前两年在北京工作时办的银行卡,现在都没用过,因为销卡麻烦就一直放着。这张是大学时为买东西方便办的信用卡,后来看到××银行办信用卡可抽大奖,就又办了一张„„”
对此,何先生也显得十分无奈。多个银行卡账户,不仅使自己的资金分散、不便于管理,而且不同银行的信用卡还款期不同,有时还了这张忘了那张,在不经意间容易留下不良信用记录。“最惨的是,很多银行都开始对银行卡收年费,那些只有几十块、几百块钱的银行卡,躺着不动却在花钱。”
卡的数量太多,除了不便于管理之外,还存在较大风险。不少卡片都与个人信息绑定,如有遗失,很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外泄、资金被盗等麻烦。
此外,办卡容易销卡难,注销银行卡通常要到开户银行办理,如果银行卡遗失或是忘记密码还要凭身份证等材料先挂失,很多人为了避免麻烦,往往对很少使用近乎闲置的睡眠借记卡不予理会。
一线城市近一成持卡人每天都刷卡
据《2012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个人持卡消费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达30%以上。
由部分银行和媒体发起的《中国城市居民信用卡使用习惯调查白皮书》中提到,在一线城市信用卡消费者中有69%用户每周最少使用信用卡一次,其中8%用户几乎每天都用信用卡。 此外,数据还显示,市民的信用卡消费情况与其收入情况有明显的挂钩,收入越高的人
群对于信用卡的使用更加频繁、刷卡月均消费金额也越大。其中,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用户月均刷卡金额达到7757元,远高于年收入5万~15万元中等收入的刷卡金额3874元和年收入5万元以下低收入的月均刷卡金额2424元。
银行人士:三张卡可基本解决生活需求
生活中花样百出的银行卡,实则是花样百出的诱惑。有时,我们可能为了某一个积分活动,盲目添置几件注定要被闲置的物品;为了享受年卡“优惠”,在一腔热血中高估自己使用年卡的频率;看到“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信用卡无节制地拼命刷着,直到下个还款日才傻了眼„„
随着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的飞速发展,“付钱”变成了一个越来越简单、随手可实现的动作。《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这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36.74亿笔,金额1060.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6%和28.89%。
有了便捷的支付方式,又有了信用消费、超前消费概念的深入人心,如今,“月光族”已算不上什么,“月欠族”已然兴起(指没到月底就把钱全花光并透支消费的一个族群)。他们更加放心大胆用着“明天的钱”。曾有调查显示,有57%的年轻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不为自己成为“负翁”担忧,他们热衷信用卡。当然,他们的坏账比率也尤其高。 《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34亿元,增长71.8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37%,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实,人均信用卡数的提升,对于按时还款,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目前,大多数人办卡都是为了存取现金、转账、消费和投资理财等使用,因此,我们只要清楚自己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卡,就可以确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银行卡。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拥有三张卡即可满足日常的支付需求,即一张储蓄卡、两张信用卡,其中一张信用卡与储蓄卡属同一发卡银行更好。
记者观察:移动支付能否为钱包减负?
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看似潇洒的超前消费,是否真的那么光鲜亮丽呢?
据媒体报道,截至2007年,在台湾地区1100万人口中,约有70万“卡奴”,即每百名经济人口中就有6个人是卡奴。平均每个月有40000人因刷卡过度成为破产者,有40个卡奴因身陷重债而自杀。甚至有媒体称,信用卡已经与毒品、枪支并列为台湾的“三大害”。另有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高达98.09%背有房贷的人,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
原来,最可怕的不是卡片越来越多,而是这些卡片带来的刺激消费。当盲目代替理智,当消费快感超越承受范围,我们就将从持卡人变为卡的奴隶。所谓“卡”,不上不下,着实难受!
当一张卡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当移动支付逐渐将卡“装进”手机,那么有一天我们将不必为实现各种目的而被迫办理多张卡,也许我们仅需要一张卡,甚至不需要卡,就能实现所有想要的功能。到那个时候,鸡肋卡的数量终将减少,钱包得以减负,然而,我们心中的“卡”呢?是否会随着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而变得越来越“卡”?(文章来源阳光财富一路富!)
400-8823-689 转账不到账账号密码错误账号冻结
处理手机转账、即时到账、电脑转账、免费的24小时内到账、【去银行办张银行卡要多久】
付费的、2小时内到账、退款、退货、投诉、差评、激活、
认证、
、单笔?5万元,提交后的下一个工作日内24点前到账,工
作日是不包括国定节假日、双休日,到账时间顺延。。
(1)转出到工行、招行、建行、农行、中行、兴业、平安、
杭州银行的银行卡,使用手机支付宝钱包,在银行服务时间内2小时到账。在电脑上操作,只能次日24点前到账。
(2)单笔转出大于等于5万元,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将在
次日24点前到账。而且遇到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到账时间顺延。
(3)转账到中信、光大、平安、招行、邮政卡通实时到账。
(4)两小时到账银行服务时间表(支持银行及服务时间):
农行、中行8:00——19:00;
建行6:00——20:00;
交行6:00——20:30;
兴业1:00——22:00;
平安7:00——2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委托第三方付款委托书
下一篇:我的银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