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思乡怀亲的古诗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第一篇

思乡怀亲的古诗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天净沙·秋思 (其一)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意:枯藤老树昏鸦,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首句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的心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

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第二句的画面转为明净。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

古道西风瘦马。

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第三句这幅悲凉的画面,让读者可以想见马上的游子凄苦的神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第四句 收束中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

思乡怀人诗 答案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第二篇

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特征,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一) 思乡(亲)缘由:

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 情感类型: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C、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鸿雁:音信、 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柳

A、“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

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B、“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C、“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

“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

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

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

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抒情方式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

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以“故

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

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

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两句作者写自己想象“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

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3.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

4.因梦寄情

思江南 ( 方干 )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五)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1.整体感知,确定类别

2.抓关键句,品味感情

3.捕捉要点,赏析手法

4.根据要求,规范答题

(六)鉴赏示例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 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情感。 五言绝句 思乡(或“秋思”)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

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 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前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心已驰骋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

在无一字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而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深情

都从这想象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

肯的。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构思非常精巧,使全诗“愈有意味”(沈德潜《唐诗别裁》),请你结

合全诗作一简要评析。

仅供参考

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倾吐自己此刻的心绪,而是想象对方,通过写故乡的亲人在这

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含蓄地把自己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给读

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全诗“愈有意味”。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注:“旅次”意为“旅途中暂居的地方”。

诗中写“归梦”二句作用是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

1 、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 、同意。 “归梦”是因旅途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七)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隔千里兮共明月”—宋 谢庄《月赋》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情美妙。)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怨”更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暇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③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屈原 白居易)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思乡怀亲的诗句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第三篇

思乡怀亲的诗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关于思乡的古诗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第四篇

1、<落叶>

唐·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2、<题大萸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关于思乡的古诗
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于思乡的古诗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7、<萤火>

唐·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8、<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9、<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0、<行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1、<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乡的古诗词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第五篇

1、<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的古诗词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思乡的古诗词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8、<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渡汉江>

唐·宋之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12、<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7、<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8、<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_早寒江上有怀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描写借明抒发思乡怀友的诗句 第六篇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词如下: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_早寒江上有怀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前言]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
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_早寒江上有怀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全诗情景交融,[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译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阔,水势浩大,称为“平海”。
[翻译]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家乡就在弯弯曲曲的襄水边,远隔楚云之端。思乡的眼泪已流尽,客旅的生活无比辛酸,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赏析]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早寒江上有怀>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诗人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孟浩然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孟浩然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0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