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银行招聘】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一
《_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瓦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我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市区有关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以校为本,服务教师。
(二)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充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师信息技术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和教师需求设计培训项目。
(三)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以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提高全校教师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教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从2014年10月起至2016年底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
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创新培训方式。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实行简短高效的培训。
(二)提高培训实效。汇聚各方面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实际、与教师专业成长等紧密结合,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三)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瓦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碧廷
副组长:吴长明
成员;潘庆军、赵涛、曾勇、杨显军
成立工作小组,负责研究、指导和引领等工作。
(二)经费保障。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三)制度保障。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管理办法。要建立完
善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教育信息技术。
六、培训目录
根据我校教师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以下培训:
金碧镇瓦厂小学小学
2014年9月27日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二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校培训方案》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渝教师
[2014]3号)及《南岸区教委办公室关于实施南岸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南教办〔2014〕92号)等文件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领导力建设),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全体专任教师(2017年12月31日及以前将退休的专任教师可自愿参加)。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南岸区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采取三种模式,即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自主选学。根据我校教师现有信息技术水平、任教学科、学段及学校信息技术资金积累软硬件条件的实际,结合区进修学院的培训安排,主要采取分层分科分段培训。
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根据我校教师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实
际,聘请市区级专家或者学校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专项培训(如数学学科进行几何画板的培训,音乐组进行声音编辑软件和乐曲创编的培训等)。网络研修、自主选学,则对照区项目办的要求,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发的培训平台上由教师自主申报培训研修主题,启动网络研修,实施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菜单式培训。
培训中注意学用结合,采取任务驱动,加强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做到以评促学、以用促学,同时组织教师参与上级举办的各类有关赛事,以赛促学。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规划实施阶段(2014年11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在摸底评测的基础上制定《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2014年11月选派人员参加“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和“南岸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训”;
2.组织50名专任教师参加南岸区2014年11月20日—2015年1月20日举办的网络研修(其中25名参与线下集中培训);其余专任教师参加区第二阶段的培训(预计在2015年
6月25日—2015年8月31日)。
3.2014年12月开始进行硬件设备使用技术培训和校本专项研修(双周四下午);
4.按南岸区项目办的要求分批开展专任教师网络研修(学校管理员、辅导员进行相应的辅导);
(三)第三阶段:总结考核阶段(2015年4月——2015年9月)
1.按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竞赛活动;
2.完成参训教师的等级和学分的认定与登记,同时完成相关工作总结并进行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分类分科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陈代伟
副组长:唐斌、朱燕红
成 员: 秦平、邓华、李俊杰、赵明平、邓荣、曾莉、侯刚、肖丁、肖青。
项目办公室成员:邓荣、侯刚(校级管理者)、肖丁(校
级辅导者)
(二)经费保障
在争取市、区级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组织开展相关竞赛活动,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
重庆市南岸区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2014年11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返岗实践方案》
宝五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返岗实践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省执行办[2014]第03号)和“乐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校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2014年首批参培对象:学科教师三名。三年内完成全校所有学科教师培训。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县电教教仪站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分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4年11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首批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首批参培*名学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2、2014年12月开展全员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3、组织对全校学科教师开展相应培训学习活动。 ①请专家讲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 ②骨干培训者雷春月开展专项培训 ③教师讲实践案例及收获。
4、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校内专项竞赛活动。
5、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邹作为(校长)
副组长:吕志强(副校长)、程凤霞(副校长)、吕拥仕(教导主任、学校管理员) 成 员: 李洪(总务主任)、肖华英(技术员)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宝五小学 2014年11月
附件:
1宝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返岗应用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2.宝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返岗应用评价考核评分细则
附件一
宝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返岗应用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的远程培训研修成果,督促本校参培教师实现内在的升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消化前一阶段所学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技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实施对象 当年参加培训的教师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返岗应用评价考核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拟定学校考核评分细则,并对参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组 长:邹作为(校长)
副组长:吕志强(副校长)、程凤霞(副校长)、吕拥仕(教导主任、学校管理员) 成 员: 李洪(总务主任)、肖华英(技术员) 四、评价方式
利用案例开展情境测评,采取现场评课、分析案例、提供应用成果,或教师对常态课例进行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五、测评路径
学校建立教师互评机制、参培教师提供返岗实践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证明等相关资料备查;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返岗应用评价考核评分细则》,对教师完成校本研修及实践应用的情况进行评分。
六、评价结果认定
1、返岗应用评价考核结束后,学校考核领导小组公示考核结果无异议后,将参培教师返岗应用评价结论提交到省级培训管理系统,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2、返岗应用评价分值100分。总分在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培教师总数的15%)
七、评分细则
附件一
宝五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返岗应用评价考核评分细则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四
《大田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大田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二级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切入点,搭建学习平台,为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敢于创新、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目标,特制定2014年大田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培训坚持校本培训为主,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促使教师学好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加速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进程。
二、总体目标原则
培训的指导原则是:(1)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教师的整体发展为基础,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目的。(2)实效性原则:避免空洞而抽象的乏味说教,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3)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
多方式、多途径的开展培训,使其能顺应时代潮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培训对象
大田小学具有较好基础的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
四、组织实施
1、培训内容:
①优课教学应用系统(含教学点资源库硬盘使用)
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③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平台介绍、平台操作手册;2、模块学习:高效课堂、同步课堂、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
④PPT技巧及应用
2、培训时间及课程安排:
见附表《培训课程及时间安排表》。
3、培训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4、培训教师:刘小丽
五、培训要求
1、所有要求参训的教师要确保按时参加培训,按照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期间不得随意交谈,严禁吸烟。
3、辅导教师要尽职尽责,确保培训效果,参加学习的教师合格率要求达到70%以上。
4、不迟到、不早退,按时签到,缺席3次以上的将取消考试资格。
六、评价与考核
1、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参与培训的教师不得无故缺席。
2、采取相关奖惩措施,严格监督。
3、各项培训内容将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统一测试,测试不合格者,进行再次培训,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附1:
2014年大田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五
《辉南二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辉南二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目标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自2014年起至2014年12月我校对74名任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按要求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与数量达到上级标准。
(二)培训任务
我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全体任课教师计74人,其余教师到2015的前完成。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 长:类维波(校长)
副组长:杨广巍(副校长)
曹蕴义(副校长)
- 1 -
成 员:汤贵清(教务主任)
魏希慧(教务副主任)
张金艳(教师辅导员)
各学科科组长
(二)明确工作职责
校长是本次培训工作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教师辅导员主抓具体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次培训学员的学习工作进行监督、测评考核等工作。
三、明确培训重点
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必修学时,达到培训标准。
四、培训模式: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
五、开展测评工作,激发学用动力
(一)制订测评实施细则
及时召开动员会,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激励原则,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过程中,学校针对网络研修的内容对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 - 2 -
行测评,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有效应用测评数据
有效利用测评数据,对教师培训过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查漏补缺,保证学员按照培训项目进行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六、推动教师应用,营造应用氛围
(一)建立评估与应用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晋升和考核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二)营造应用氛围
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及时召开动员会对教师细致讲解文件要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健全制度与保障,确保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校为培训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有必要将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确保教师培训质量,让教师培训更有保障,增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总之,我校对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会严格要求,利用“提 - 3 -
升工程”培训任务作为教师学习的良好契机,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但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校将全面督促教师的学习任务,及时对测评结果向上级汇报,为保证培训全局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辉南二中
2014年10月18日
- 4 -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六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方案(赵场初中)》
翠屏区赵场初级中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培计划(2014)”—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及远程培训项目工作的通知》(师函„2014‟12号)以及翠屏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校本培训的培训》通知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其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切实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领导小组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 长:唐先林
副组长:张富林
组 员:王静 徐玖琴 陈骊 周昌彬 张童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第一期:由教育局划分的10个名额中,筛选优先参培的教师,教师名单: 张富林、徐玖琴、王静、陈骊、李华昕、刘正友、宋明辉、高雨涵、苏醒 第二期:市、区、校级骨干、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第三期:其余所有教师
四、培训内容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提供丰富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自主选学需要。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利用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协同备课、专题研讨;校本和区域研修的方法等,帮助教师掌握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
五、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推进混合式培训。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专家讲座与互动研讨结合,现场观摩与操作体验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结合;组织开展网络和校本研修,建立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参训教师训后研修和返岗实践提供支持。
六、培训时间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14年11月25日开始,2014年11月中结束,远程选学60学时,线下集中研讨2次。
七、培训原则
层层落实,严格管理,注重成效。
八、培训考核
根据培训机构对培训学习情况的考核测评,将参培教师培训测评成绩作为学校考核的参考。线上课程学习结束后,每位参培教师须在省级培训管理系统中完成对培训机构的评价。返岗应用评价分值100分。学校根据培训机构对教师的返岗应用评价,对教师完成校本研修及实践应用的情况进行评分。培训测评分值100分,其中网络研修70%,线下实践应用占30%,总分在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培教师总数的15%。返岗应用评价中对近三年在省、市、县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者实行加分政策。获省级一、
二、三等奖分别加4分、3分、2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分、1.5分、1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5分、1分、0.5分;同一项目以获得的最高奖项加分,不得重复计算;加分最多不超过10分。
九、培训成果
在培训工程中,教师所完成的优秀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和研修成果。
翠屏区赵场初级中学校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七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方案》
果布戛小学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目标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按要求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与数量达到上级标准。
(二)培训任务
我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全体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培训,人人达到目标。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 长:李 华(校长)
副组长:钟贵贤(副校长)
成 员:肖大伟(政教主任) 段正品(副校长)
(二)明确工作职责
校长是培训工作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教师辅导员
主抓具体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次培训学员的学习工作进行监督、测评考核等工作。
三、明确培训重点
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必修学时,达到培训标准。
四、培训模式: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
五、开展测评工作,激发学用动力
(一)制订测评实施细则 及时召开动员会,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激励原则,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过程中,学校针对网络研修的内容对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 行测评,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有效应用测评数据 有效利用测评数据,对教师培训过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查漏补缺,保证学员按照培训项目进行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六、推动教师应用,营造应用氛围
(一)建立评估与应用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晋升和考核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二)营造应用氛围 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及时召开动员会对教
师细致讲解文件要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健全制度与保障,确保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校为培训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有必要将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确保教师培训质量,让教师培训更有保障,增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总之,我校对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会严格要求,利用“提升工程”培训任务作为教师学习的良好契机,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但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校将全面督促教师的学习任务,及时对测评结果向上级汇报,为保证培训全局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果布戛小学
2011年3月1日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八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初稿》
庆华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55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李晓彦
副组长:吉恩旭
组 员:林升、夏飞、王丽娟、贺泉洲、陈丽平、李旋、王燕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员:唐华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科室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员唐华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
四、组织实施
1、 培训内容及教师。
培训内容:优课教学应用系统(含教学点资源库硬盘使用)培训、PPT技巧及应用培训
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
2、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培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自2014年11月18日开始,2017年11月中结束。主要利用开学初、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初中部阶梯教室、初中部计算机房
4、培训原则
层层落实,严格管理,注重成效。
5、培训成果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教师提供 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二选一)交贺泉洲、唐华老师。
6、培训要求
1、所有要求参训的教师要确保按时参加培训,按照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期间不得随意交谈,严禁吸烟。
3、不迟到、不早退,按时签到。
4、按时上交培训成果。
五、经费保障。
学校确保经费的投入,已顺利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程。
六、未尽事宜,经学校行政办子研究决定。
华蓥市庆华初级中学
2014年11月16日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九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案》
苍溪县雍河乡中心小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为了让全体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作用,培养大批合格、高效的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特制订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侯权(学校校长)
副组长:李朝怀(学校副校长兼信息技术专干)
成 员:李君国(信息技术教师)
杨 飞(德育主任兼报账员)
二、培训对象
雍河小学全体教师
三、培训原则
全员培训,分层要求,严格管理,奖惩落实。
四、培训内容
1、学科软件的使用;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3、交互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4、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6、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五、培训方式
采用学校集中培训和学科分组培训、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六、培训时间、地点
1、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2月(每周一次)
2、地点:全校集中培训——学校微机室
分组培训——语文组:教师办公室
数学组:教导处
综合组:视频会议室
七、管理
集中培训由学校信息技术专干负责签到和过程管理;分组培训由教研组长负责签到和过程管理
八、师资
本次培训由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由学校信息技术专干负责分配培训指导任务。
九、成果展示
1、培训笔记本展示;
2、45岁及以下教师提供一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质课和微课视频,自制PPT演示文稿。
3、45岁以上教师提供微课视频、PPT演示文稿
十、奖惩
学校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按照人平400元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惩。
1、培训参与奖:参与培训的按照15元/次计算,迟到早退减半;
2、成果展示奖一:培训笔记本展示对培训记录的质量进行定等(优良中),分别按照100元、80元、50元发放奖金;
3、成果展示奖二:按照规定完成微课视频、课堂教学、PPT演示文稿的根据质量按照200元、150元、100元、50元发放奖金。
4、奖金评定由领导小组负责。
十一、未尽事宜,由领导小组负责补充和解释。
2014年11月5日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篇十
《仡仲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
仡仲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求,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我省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教师,统筹规划。坚持以服务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宗旨,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由省教育厅统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二)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充分结合我省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师信息技术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和教师需求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三)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以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
三、总体目标
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根据教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从2014年起,按照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的原则,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开展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到2017年,完成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
1.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
教师,2017年前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自愿参训,参加了2013年“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并选择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专题的教师可不参训。重点加强各级专兼职培训者、中小学校长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
2.统筹培训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本省教师培训资源的融合,采取短期集中、远程网络、技能大赛等方式,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3.创新培训方式。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
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
4.强化培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校长继续教育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得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每五年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得少于50学时,2014—2017年各市(州)培训分年度规划任务数(见附件2)。省教育厅规划制定分年度培训项目,引入招投标机制,遴选省内外具备资质的机构单位承担当年培训任务和测评工作。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各市(州)、县(区、市、特区)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本地区教师全员培训,对未参训或培训学时不够、测评考核不过关的教师,要结合职称、评优、评特等教师专业成长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督促教师参训。各级要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
5.提高培训实效。各地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国家与地方、公办与民办、普通与特色、一般与优质的共建共享资源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各方面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实际、与教师
专业成长等紧密结合,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建立基于互联网的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探索开展教师培训MOOC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二)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开发、引进适合我省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教学点、村级小学各地结合实际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测评。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小学校要
上一篇:对于新员工入职感想
下一篇:邮政个人网银登录密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