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一
《悼亡诗里的悲情人生》

悼亡诗里的悲情人生

文学是什么?简单地说是“人学”,是“情学”;悼亡诗是什么?

悼亡诗是丈夫追悼、怀念已故妻子写的诗歌,因此,我想象不出世

界上还有什么题材和感情比悼亡诗更能感动人心的了,因为它是中

国诗歌史上唯一集生死爱恋于一体的诗歌。

虽然未用“悼亡诗”命名,但悼亡诗在《诗经》时代就已经产生

了。在《邶风?绿衣》中,那位丧妻的男人说,我一遍又一遍地摩

挲着你的绿衣啊,绿色的面子黄里子;我忧伤的心啊,什么时候才

能停止!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诗人把

衣、裳仔细翻看,由妻子的细针密线,体会妻子当年对自己的深情,

和妻子生活的情景他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忧愁也永远摆脱不了。最

后说,天气寒冷了,自己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妻子活着的时候,四

季换衣都是为他操心,现在忍受不了寒风的侵袭,自己寻找衣服,

又勾起他失去贤妻的无限悲恸。这种悲恸,比起白居易《长恨歌》

中“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不免有点“做秀”的表白

来,更真实得多,形象得多,深切得多。

从衣服开始睹物思人,影响了西晋的潘岳、唐代的元稹。

潘岳的悼亡诗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

二章意;第二首“凛凛凉风起,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

岁寒”、“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等,是《绿衣》第三、四章意。元稹《遣悲怀》第三首说:“衣裳

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则全由《绿衣》化出。因为《诗

经》是潘岳、元稹的教科书,他们都熟读《邶风?绿衣》,所以《邶

风?绿衣》在表现手法上,便为后代的悼亡诗开了无限法门。

《诗经》中《唐风?葛生》,也是一首悼念亡人的作品,从内容看,

应该是悼念亡夫。诗从墓地的葛藤写起,写两人生死异处,夜夜都

是冬天的夜,天天都是夏月的天,百年熬到头,回到他的身边。回

想去世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同样影响

了潘岳的悼亡诗和元稹的《遣悲怀》。

汉武帝的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日夜想念,不思茶饭;百无聊赖中,

召来一个方士在宫中设坛招魂,以期与李夫人再见一面。这个方士

就点起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花墙之上,摇晃烛影和烟雾之

中,似乎有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袅袅腰身,却又徐徐远去。

武帝看不真切,着急地说:“是你吗?不是你吗?我痴痴地站立着

看,你为什么如此姗姗来迟呢!”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简短的十五个字,

把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思而不得、得而不辨、辨而转嗔的心理刻画得

淋漓尽致,那股迷离恍惚、如梦如幻的感觉和时空交叉的错觉被后

人创作的悼亡诗所继承;姗姗来迟,也成了一个蕴藉丰富而又感伤

唯美的典故。值得一提的是《李夫人赋》开了后世帝王作悼亡赋以

怀人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的形式来悼念妻

妾的文章。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对悼亡诗本身的批评与鉴赏,有名的莫过

于孙楚。《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

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这则所说的诗歌就是《除妇服诗》。诗曰:“时迈不停,日月电流。

神爽登遐,忽已一周。礼制有叙,告除灵丘。临祠感痛,中心若抽。”

此诗是其妻胡毋氏去世一周年所作,他开创了妻子去世周年创作悼

亡诗的先例。

在当时,公开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感情,是会被世人耻笑的。《世说

新语?惑溺》篇载:“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取冷,

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和荀奉倩

一样,潘岳也是非常重视伉俪之情的,他在《悼亡赋》中说:“吾

闻丧礼之在妻,谓制重而哀轻。既履冰而知寒,吾今信其缘情。”

潘岳以前一直听说为妻子服丧礼,服制虽重而哀情却并不深;如今

有了亲身体验,方知其服制之所以重,乃是依据人情而制定的。潘

岳对当时“制重而哀轻”的做法非常不满。为了表达对妻子“制重”

以外的深情,他写了三首《悼亡诗》。一方面表达对他妻子杨氏的

感情,一方面代表他对社会上“制重哀轻”的抨击,由此可见潘岳

创作悼亡诗的深层意义——从此,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成为

悼念妻子的专称——一种新的诗歌题材诞生了。

对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分析鉴赏的文章已经很多。但把它与潘

岳哀情的文、赋结合起来进行解读与分析,就更能体会和感受它所

蕴含的伉俪深情。诗曰: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

从,淹留亦何益。渑俛恭朝命,回心反出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

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

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

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透过“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两句,我们知道此诗作于冬春

之交,虽有春风吹拂,但屋檐上的冰霤还未化尽。前八句是对现在

状况的交代,和妻子已经阴阳两隔,却沉浸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中。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两句总领下文,作者睹物思人,但却

物是人已非,今夕对比,倍添伤感。之后的四句用了“翰林鸟”和

“比目鱼”的典故,那只是曾经的美好愿望,如今却形单影只。结

尾“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两句说自己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都

无法释怀,于是想效仿庄周击缶获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如果把这

首诗硬性解构一下,为:开头(忧)—中间(逝去的欢乐)—

结尾(忧),整首诗都沉浸在深沉的悲伤里,犹如那浓墨,那沉在

海底的古瓶。

由于西晋诗歌到处装点形式主义美学的东西,算是最“清浅”,善

于以淡语写深情的潘岳,仍然不能脱离在诗中大量排比、对偶、用

典的风气,使这三首诗以今人看来,不免有语意重复、拖沓,文辞

因华丽而堵塞诗意传达的弊病。但是,那是时代使之然。潘岳的《悼

亡》诗,之所以流传不衰,“望庐思其人”、“春风缘隙来”,通过细

节写对亡妻的感情,仍有委婉动人的效果。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

选》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

曲诉,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语不佳者。”其批评

的中心在一个“情”字,而潘岳最擅长的莫过于抒发悲哀之情。

从萧统《文选》所选的诗、文、赋来看,潘岳哀诔作品占其总数

的三分之一:其中哀诔之文共五篇,数量上较诗歌和赋占的比例更

大;其次以后世诗学理论的评价为例:《文心雕龙?诔碑》篇云:“孝

山崔瑗,辨契相参:观其叙事如传,辞靡律调,固诔之才也。潘岳

构意,专师孝山,巧于序悲,易入新切,所以隔代相望,能徵厥声

者也。”刘勰认为在哀诔之文的构意上,崔瑗是潘岳的老师,但在

对后代的影响上,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除却《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等诗歌创作之外,他还为杨

氏写了《哀永逝文》和《悼亡赋》,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个集悼亡诗、悼亡文和悼亡赋于一身的作家。相较诗歌而言,文和

赋的篇幅要长许多,也更能淋漓尽致地抒写诗人的悲伤之情。而从

赋作与《悼亡诗三首》的关系来看,尤其是“入空室兮望灵座,帏

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帏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

馈生尘兮酒停樽。春风兮泮冰,初阳兮戒温。逝逍遥兮浸远,嗟茕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二
《悼亡诗里的悲情人生》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三
《咏月诗三首含答案》

《咏月诗三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

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月与人的文化联系。

⊙收获平台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 ) 孤栖( ) 金樽( ) 徘徊( ) ....

邈远( ) 鄜州( ) 云鬓( ) 虚幌( ) ....

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答: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

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答:

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

分析。

答:

三、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

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①此诗写于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 ②解道,会说。“澄江净如

练”,是南齐诗人谢朓诗的名句。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

邑》: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抒发去国怀乡之愁。 ③玄晖,

谢朓的字。

1.有人评价,颔联中“摇”、“滴”两个动词用得神奇。你赞成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

2.你认为诗人面对江景,为什么“长忆谢玄晖”?

答: ②③①

⊙收获平台

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 bìn huǎng

二、1.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

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

诗人自我。 “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

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

邻?”写出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月之永恒。“唯愿当

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

鉴诗人内心的明镜。)

三、1.月儿,静默在鄜州的夜空。妻子独自一人倚靠栏杆,久久出神地望着它。初秋

的薄雾,不经意间润湿了她如云的髻鬟,而她的心里,只惦记着安危未卜的夫君,洁白的手

臂在清辉中渐渐冰凉,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如玉的脸颊悄然滑落„„

2.“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

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

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

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发展空间

1.“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

影摇,于是产生城也摇荡起来的幻觉;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

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

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

翩,为之神往。这既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又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

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2.因为诗人与谢朓精神“相接”,仿佛彼此是隔世的知己。李白“长忆”谢浄,乃是

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

【当堂检测】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丹阙( ) 今宵( ) 金樽( ) ...

独酌( ) 邈( ) 鄜州( ) ...

闺中( ) 云鬟( ) 虚幌( ) ...

2.读准多音字

(1)云间没: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2)未解: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3)泪痕干: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 .

二、重要词语

1.把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歌对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交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相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云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云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双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家作品

1.李白,字 ,号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诗人,

素有“ ”之称。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

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2.杜甫,字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

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如《春望》

《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秋兴八首》《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兵车行》《丽人行》“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

家别》《垂老别》)等,并有《杜工部集》传世。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

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答案:一、字音字形

1.què xiāo zūn zhuó miǎo fū ɡuī huán huǎnɡ

2.(1)mò méi 没有 (2)jiě jiè 押解 xiè 解数 (3)gān gàn 树干

二、重要词语

1.端着酒杯。

2.宫门外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

3.这里指遮蔽月光的云影。

4.怎知。

5.指在听歌饮酒的场合。

6.指月在天空移动不进的样子。

7.交流,欢乐。

8.指忘却世俗之情的情谊。

9.相约。

10.遥远。

11.本指银河,诗中借指仙境。

12.形容发的稠密蓬松。

13.轻薄透明的帷幔。

14.指月光照在两个人的脸上。

【经典习题】

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

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

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

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

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3.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超脱旷

达情怀。

4.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

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5.诗人与明月之间的欢愉,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悲愤和孤

傲,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

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

诗歌赏析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问:鄜州望月之人是谁?

答;诗人远在鄜州的妻子。诗篇首联的“闺中”,系指闺中人,古代妇女多居于

闺房之中,所以,这里用作妻的借代用法。诗人起笔没有直接抒发他对妻

的如何怀念,而是想像杨氏夫人此时此际也是独个儿在鄜州看月。这里的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四
《古诗有答案》

国文班古诗词训练集锦

1、 请分别写出两首古诗人借着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题及诗句?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请写出五首思乡诗的题目及作者?

1)

2)

3)

4)

5)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张籍 《秋思》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3、 请写出五首送别诗的题目及作者?

1)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李白 《赠汪伦》

3) 李白 《渡荆门送别》

4)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7)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4、 春天到来时,站在松花江边,望着江中野鸭子嬉戏玩耍的情景,我不禁想到了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哪首诗的哪一句?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望着眼前的景色,我不禁想到哪位诗人的哪首诗中的哪一句?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眼望此景,我不禁恋恋不舍,此时的心情可借用哪位诗人的哪首诗中的哪一句全然表达出来?

唐 李商隐 《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被称为诗魔的是谁?字?号?(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曾在江南做官,多年之后回到家乡,依然怀念江南的景色,于是写下了两首描写江南春秋两季景色的诗词,分别是哪两首? 《忆江南》、《暮江吟》

请说出两首诗词中表达对春秋两季喜爱之情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哪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当时作者心潮起伏的心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哪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想做官的意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首词的作者是谁,他属于哪派诗人? 孟浩然 山水田园派

他与谁齐名为“王孟”?他得代表作是? 王维 《鸟鸣涧》、《鹿柴》

他的诗的特点是什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夸万维)

与本首诗的作者相比,有一位诗人极不愿做官,他是谁?是我国第一位?他一生做过几次官,几次归隐?

陶潜(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一生四次做官,三次归隐。

最后一次做官只做了80多天官就辞官归隐,写下了几首《归园田居》,几首《饮酒》? 写下了五首《归园田居》,二十首《饮酒》。

在《归园田居》一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他此时劳作的辛苦,此句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起早贪黑。

哪一句表达出他此时很辛苦但觉得很满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已诗中,哪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此时安静闲适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哪一句描写了自己所望见的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哪一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此诗人很另类,因此,在他28岁时为自己写了一部传记, 名为《五柳先生传》

7、被称为“诗豪”的是谁?他曾写下一首诗表达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其中哪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此情?

刘禹锡 《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8、宋代的谁写下了哪首诗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中哪一句描写西湖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哪一句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其中哪一句描写了春草的特点? 浅草才能没马蹄

哪一句描写了春鸟的特点?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哪一句表达了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韩愈)

他曾写了哪首诗描写了早春的景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中哪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春雨的特点? 天街小雨润如酥 此句与谁的哪首诗的哪一句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唐·杜甫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哪一句描写的春草的特点? 草色遥看近却无

请再说出一句描写春草的诗句? 浅草才能没马蹄

哪一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表达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请再说出三首描写早春景色的诗题及作者?

朱熹的《春日》、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绝句》、贺知章的《咏柳》。

请举出两首诗句运用此方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哪一句最能表达出女子期盼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哪一句最能体现出女子盼夫未归的失望神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哪一句表达出女子此时忧伤难过的心情? 肠断白苹洲。

15、诗仙:李白 诗豪:刘禹锡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的诗 诗骨:陈子昂 诗狂:贺知章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隐:王维 诗佛:王维 词圣:苏轼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三李:李白 李贺 李商隐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七绝圣手:王昌龄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五
《古诗鉴赏》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六
《浅谈宋代悼亡词》

姓名:李慧

学号:1001106010

班级:中药10-1班

课头号:L0409

浅谈宋代悼亡词

一、悼亡诗词的产生和发展

“悼亡”,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悼亡诗一般特指丈夫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中国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也即面对亲人的离世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他的妻子杨氏死后,他曾做悼亡诗三首,其情之深,令人动容,后来人们就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

中国最早的一首悼亡诗是《诗经》中的《绿衣》,叙写的是丈夫抚亡妻遗物,悲戚不已,感念妻子旧时情义,感叹世上再无如此贤德之人了解自己的心。后世的悼亡诗都明显受其影响,大多抒发睹物思人的感情。

真正意义上的悼亡诗,应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粲的《伤夭赋》、曹丕的《悼夭赋》

、曹植的《慰子赋》、《行女哀辞》等作品。这些赋作真挚感人,优美自然,为魏晋悼亡诗的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而西晋大文学家潘岳的悼亡之作,不仅首开悼亡诗之滥觞,

其代表作品对更是对后世悼亡诗的创作,尤其是唐代悼亡诗的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到了唐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尤其是盛唐时期大繁荣局面的到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其悼亡诗的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历朝历代,并对唐以后的悼亡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前后相承,悼亡词正是在悼亡诗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始创于宋代的苏轼。自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间世后,悼亡词在历代不少作家笔下时有出现。宋代苏轼、黄庭坚、贺铸、朱敦儒、李清照、辛弃疾、史达祖、刘克庄、吴文英,元代卢挚、刘因,清代吴伟业、屈大均、顾贞观、纳兰性德、周之琦、朱孝减、张鸿等等,都曾写下了一些情深意挚、感人肺腑的悼亡词。两宋时期,词的创作十分繁荣,悼亡词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二、宋代悼亡词的特点

说到悼亡词,就不能不提到宋代“悼亡词双壁”: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于此,大致可以总结出宋代悼亡词的一些特点与共性。

1.情感发自内心,感情真挚。

无论是苏轼对妻子,还是贺铸对妻子,那深深的感情,我们都可以从每一个字上体会到,那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呼唤,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回想十几年来共同生活,恩爱甜蜜,而今阴阳相隔,永绝两世,不免心中痛楚,或许更是欲哭无泪吧。所以,悼亡词第一特点

便是感情真挚,自真心涌出。

2.于细微处的思念。

发自内心的情感从何体现?古人的爱情观远胜今人,他们不会今天那些轰轰烈烈的词语,因为他们的爱情比今天要纯洁的多,他们的爱情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这思念是通过生活的细微体现出来的。无论是苏轼梦到妻子对镜梳妆,还是贺铸回想妻子灯下为自己补衣,这都是生活的细微之处。这样的感情更具体,更真实,相比今天轰轰烈烈的彼此无信的语言,是不是感觉今天的苍白呢?细想生时,妻子对镜梳妆,苏轼在一旁观看,这幸福的景象在苏轼头脑中深深的刻下,或许这就是永恒吧。而妻子灯下补衣,夫妻对望,相视而笑,这又是多么幸福的感觉啊!而今伊人已逝,只余孤灯,却再不见灯下之人,贺铸之悲,痛彻心扉。

3.不得知识的悲哀和感慨。

悼亡词总有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纵观苏轼和贺铸的一生,宦海沉浮,失意,甚至潦倒之时,支撑他们的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而爱妻痛失,那温暖的家实际上已经不在了,词人有用什么来支撑自己呢?苏轼尚有妻室,那便是亡妻王弗的堂妹,此妻才情与王弗

相比远甚,但她的温柔细心也算是对苏轼的一种慰藉吧。但贺铸呢?失去了妻子,官场失意,词人的心已成灰,就像那盏曾经为亡妻补衣照明的灯吧。

三、宋代悼亡词的情感指向

宋代悼亡词作手如林,佳什甚多。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后世大体莫出其范围。根据伤悼的对象不同,两宋悼亡词可以分为六类:

1.悼妻

夫妻相亲相爱之情,乃是天地之间至真至深之情。恩爱夫妻白头偕老,向来是我国男女婚恋执着追求的一种美满幸福的理想境界。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夫妻百年偕老实在太少,而往往是夫妻双方总有一方先要离开尘世,却将另一方抛掷人间。由此,生死永诀的无穷痛苦,悼亡伤逝的无限悲衰,不可避免地加之于未亡人身上。于是,悼妻、悼夫以遣悲怀的作品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以至成为悼亡诗词之大宗。宋代悼妻词无论就其数量或质量而言,均是相当可观的、不少词坛名家皆擅长此道,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半死桐》(重过间门万事非)堪称这类词的代表。

2.悼夫

封建礼教规定每个妇女都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禁锢了她们的人生自由,甚至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孟子·离娄上矜》。倘若关涉爱情,更是男女之大防。然而,在理学家们大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孙道绚等,不顾世俗的非议,大胆跨越了禁锢男女思想的雷池,挥笔创作了许多抒写夫妻情爱的佳作。尤其是她们深情怀念已故丈夫的悼亡词篇,虽然为数不多,却在两宋词坛上放射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夺目光辉。

3.悼友

中国人历来就有喜好交友、珍重友情的优良传统,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一向被推崇为古代文友的典范。真正的知心朋友,彼此的友谊是经得住考验的,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易,即使某一方已经死亡,也不会因此而消失。历代的悼友作品就是这种真挚友情的结晶,而宋代的悼友词更是由纯真友情浇灌出来的花朵,它拓宽了悼亡词的领域,丰富了宋词的宝库。

4.悼英杰

我国素来有崇敬、颂扬和效法先贤英杰的良好风尚,所谓:“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而当先贤英杰与世长辞以后,追悼亡魂和凭吊英灵的作品便层出不穷。在宋词中,也不乏这类悲慨淋漓的悼亡篇章,刘过《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允称代表作。

5.悼妾

在封建社会中,男子婚娶除了正室外,还有侧室。正室曰妻,侧室曰妾。有的男人娶妻出于门当户对,实属政治联姻。谈不上有多少爱情基础,而娶妾反倒可以突破政治联姻的束缚,以男女爱恋为基础结合在一起。有的男人与妻子恩爱情笃,当妻亡之后,在与妾的共同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又建立起了新的爱情。宋代悼妾词大致就是在这些情况下产生的。

5.悼妓(姬)

在宋代,词一般都是用来配乐歌唱的,因而,词人与歌妓(姬)交往几乎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当词人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甚至穷困潦倒,陷入苦闷境地的时候,往往从歌妓(姬)那里得到同情、理解、敬慕和安慰,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密切了词人与歌妓(姬)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增长,不少人发展为“婚外恋”的爱情关系,悼妓(姬)词正是以此为背景产生于词人笔下的。

四、宋代悼亡词对后世的影响

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顶峰,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悼亡词只是宋词中的一小部分,虽不能说是悼亡词中的极品,但却开了悼亡词的先例,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宋代之后,清朝纳兰容若可谓把悼亡词发挥到了极致,其大量的悼亡词与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半死桐》并推为悼亡词的代表。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七
《中国古代悼亡诗考》

中国古代悼亡诗考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很早就有“悼亡”一类,本来“悼亡”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用于悼念亡妻,又可以用于悼念已故的朋友或熟人。可自从西晋诗人潘岳写了三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诗》之后,“悼亡”便成了悼念亡妻的专用词了。

不过提到悼亡诗,还得先说说《诗经·邶风》中的《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诗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悼亡诗,应该可以称为我国“悼亡诗之祖”了,诗主要是写妻子死后,丈夫看到她生前亲手缝制的衣裳时那种伤感的心情。

真正开中国悼亡诗先河的是前面提到的潘岳,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美男子潘安,他虽然貌美,但并不花心,对妻子杨氏感情非常专一,在杨氏死后他非常悲痛,于是作《悼亡诗》三首,其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写悼亡诗最有名的诗人无疑是潘岳,但悼亡诗中最著名的诗句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出自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的《离思》一共有五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除此之外,元稹还写有《遣悲怀》三首,都是悼念妻子韦丛的,其二有“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写这三首诗的同一年,元稹就纳妾了,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亡妻的怀念与追忆吧?

前面说的几首都是悼亡诗,但广义的诗应该也包括词,下面再说两首悼亡词吧。

一首是苏轼的《江城子》,提到悼亡词就必须提到这一首,因为这首词也称得上是悼亡词中的千古绝唱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是苏轼为亡妻王弗而作,写这首词的时候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当时苏轼身边除了继室王闰之之外,还有侍妾朝云,但我依然丝毫不怀疑苏轼对亡妻的那份感情。

另一首是贺铸的《鹧鸪天》,这一首虽然没有苏轼那一首流传得广,但是却更朴实、更催人泪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苏轼是梦亡妻梳妆于窗前,贺铸则念亡妻补衣于灯下,都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象这样的画面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10高级文秘

20号

梁靖仪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八
《语文古诗》

1、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2、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

是: , 。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是: , 。

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

是: , 。

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李商隐《无题》的 , 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

是: , 。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

是: , 。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13、《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是: , 。

1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 是: “退亦忧”指的是: 。

1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1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8、《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

是: , 。 , , 。 。

19、《捕蛇者说》中描写凶暴的小吏来到蒋氏家乡的情形的语句

是: , 。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2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

是 , , 。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2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23、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4、《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25、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 。

2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27、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2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29、默写:《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

句: , 。 , 。

30、《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31、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 ,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2、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 ,

”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零,大雪纷飞了„„

33、《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35、《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3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

是: 。

37、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

“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38、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39、《论语》十则中有关待人处世的一句名言警句是 , 。

40、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41、《捕蛇者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点明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

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

是: , 。

43、辛弃疾决心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卑躬屈膝,《菩萨蛮》中有 , 为证。

44、赵薇的“太阳旗事件”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让我们联想起杜牧《泊秦淮》中的 , 。

45、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

, , , 。

4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以四个瞬间即过的地名来表达诗人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 。

47、《陋室铭》这篇短文中的核心句是: , 。

48、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从触觉方面描写春风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是: 。

4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

是 , 。

5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51、《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

是: , 。

52、《春》一文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

53、《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 , 。

54、“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请根据提示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 ,故克之。

55、请默写《出师表》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56、《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5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

58、《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5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6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61、《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

子 , 。

6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63、《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

6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

是 。

6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 。

6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67、《蒹葭》写清秋萧瑟景象的诗句是 , 。

68、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69、《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70、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7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句子

是 ,

72、《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

是: 。

7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 。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九
《古诗中的“空”》

怀念已故丈夫的诗句篇十
《怀远诗1-7》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