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微课以其独特、便捷的教学模式,能弥补传统课堂中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学赏析微课视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普通高校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状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加深对中国文化认识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文史结合”的叙述模式下,教学过程以教师为课堂核心,学生以大量记录教师口授内容作为学习的来源。久而久之,教师上课演变成程序化教学,固定的讲授模式使教师成为知识的“复读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骤减,逐渐产生“上不上课无所谓,回去抄抄同学的笔记就够了”的想法。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增长,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厌教的心理,对教学双方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既无法使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做过多的停留,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等特点。
针对这一窘境,学校、任课教师们也不断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上改革,积极引入实践教学的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运用、学生试讲、分组讨论等,但效果并不明显,也未能真正撼动传统理念教学的基石。如何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一线教师们长期努力的方向,也是困扰良久的问题。
此外,普通话、计算机、中小学教师资格等职业必备的证书作为就业的重要指标,也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证”中去,能够集中精力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经常出现讲台上教师独讲文学史,讲台下学生埋头复习教师资格证资料的一幕。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的大量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们的目光,网络成为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来源,甚至将大把的学习时间花在看网络视频、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上。
以上谈及的几点,无疑构成了目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种种困境,也表明了这样残酷的事实:人文素养的教育在高等院校艰难前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想让他们热爱中国文学、培养人文精神,不能靠“满堂灌”来实现,需利用多种手段、方法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这也为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带来新的指导与启迪。
二、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是近些年兴起的以移动通信为媒介,以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细节为基础,通过微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全新方式。其短小精悍、知识点突出、时间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性强的特点,受到青年学子们的肯定与认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强调以文学史为基础,串联各个不同时期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由于理论知识内容较多,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而且参与互动学习的机会也很有限。微课“短、少、小”的学习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学习时间短,微课通常是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上至成年人下至儿童,每天都能保证这短暂的学习时间,为人人参与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学内容少,每个微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细节,让学生不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掌握庞杂的学习内容,以直观呈现、演示的方式化繁为简,力求做到人人都能懂、人人都理解;知识点小,一堂课所包含的知识点众多,让学习者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熟悉全班,必然是有难度的,而微课正是利用知识点碎片化、分段教学等,使学习者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避免长时间学习带来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
将微课引进日常教学过程,教师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资源的整合: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出适用于微课的部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在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是文学作品赏析这一部分,故可以选择代表性强、人物性格突出的篇目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微课教学。如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凌丹樱老师的微课《品读雨巷》,时间仅8分35秒,但通过课件展示、诗歌朗读、唯美画面的变幻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动机、作品主题,女教师细腻温柔的声音解读与全诗构建起的朦胧意境浑然一体,使学习者不仅理解了该作品的内涵,更感受到诗歌赏析的独特魅力。如果说诗歌是侧重抒情的文体有利于展示画面,那么叙述性强的小说如何更好地进行微课教学呢?同样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董燕的《旧上海的人间情怀――〈长恨歌〉赏析》,短短10分钟的时间凸现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沉浮。老师将小说原著与改编的电影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电影片段的欣赏中逐步了解上海女子王琦瑶40多年的人生历程,也目睹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前沿商业大都市的繁花似锦。通过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作家王安忆文学风格的理解,更是满足了娱乐性的需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专业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也积极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讲授“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时,首先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学习我录制的微课进行初学,再到课堂教学环境中以小组讨论、师生研讨等方法来强化知识点的把握。池莉的文学作品有不少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这些都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方式,适当运用影视剧放映、模拟小说表演等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在文学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1.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不再依赖教师全盘灌输的方式掌握知识。微课教学法讲究课前学习、课堂讨论、课后巩固等较完整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靠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利用数据库、网络等手段获取辅导资料,搜寻更全面的文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近年来,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积极提倡“文史分离”。对于文学史而言,主要讲述不同阶段所出现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社团流派等相关知识,既要求教师从历史发展的大跨度上把握文学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重要联系,又必须细致考虑每个具体时期独特的文学环境,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性认识。作品赏析历来是文学课程讲授的重心,也是铸造学生人文精神的来源。通过对作品的细细品读,感悟作家在创作背景、主题、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用意,以提升学习者的鉴赏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将教材观点作为学习的权威观点而予以认同,学生毫无个人主见地评读作品,必然导致个性化阅读的缺失。微课的运用打破了教材作为唯一学习来源的局限,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更新的分析内容,经过总结、梳理以形成个性化的观点。
2.微课促进的不仅是学习者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自身的定位:由课堂上的传道、授业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解惑者。通过布置课前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知识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主动整理分析、主动撰写陈述报告,教师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表演情节、辩论等多种形式提升课堂活跃度。课后的总结、评价等协作手段的运用,能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完善。
四、结语
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更需要专业学生达到“德才兼备”。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既满足当前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能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4(02).
[2]陆汉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5(26).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5]齐慧爽.新形势网络环境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
案例正文:
下面是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小学语文老师——蒋老师,在使用翻转课堂向学生讲授课文《行道树》时的案例。
虽然这篇课文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故事性,很有趣,学生喜欢读故事,这就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蒋老师还是选择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因为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拥有更高的教学参与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优化学习效果。
具体的课前活动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蒋老师要求同学们观看网络平台中多幅行道树的图片,包括春夏秋冬不同时节行道树的样貌。看完图片后,同学们需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行道树的特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的马路上要有行道树?以及,行道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做,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注意,更能够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同学们伴随着这几个问题去阅读课文。阅读之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为行道树画一幅漫画,来描述课文里的行道树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地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评价方式的公平性,蒋老师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漫画作品以提交作业的形式上传。在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部分同学上交的漫画,在学生们提交的漫画作品中,有一位同学的作品被大家认为:行道树的样子丑陋,且画面不整洁。这是因为,这位同学在行道树的树干上画了几张人脸,且表情痛苦。但这正表示了这位同学的确是真正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这篇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的。面对这种情况,蒋老师马上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肯定,表扬了他的认真,在蒋老师的鼓励下,这位同学也获得了学习的信心和满足感。
摘要:微课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制作微课的四大步骤:确定课题、资源准备、录制微视频、发布微课;制作微课应遵循三大原则:视频精短原则、课题细微原则、资源完整原则。本微课的制作采取了三项策略:针对不同类别的观众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知识讲解与答题指导相结合。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制作微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微课制作案例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一经推出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现以本人成功创作的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为例,谈谈微课的制作。
一、成功的案例
“汇率和币值的变化”是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内容。本人在教授“生活与消费”时,原创了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并取得了理想的实践效果。
(一)精心的制作
本微课的制作采取了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是制作微课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科学的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本人在教授《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题时,发现不少学生对“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理解困难,这方面的练习出错率高,而这个知识点不但是第一课的重点,而且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于是,决定制作一个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让学生回家时复习巩固。
2、资源准备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为求本微课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必须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参照一般的教学设计,精心构思教材概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自我检测。教学过程按照由理论到实践、化难为易的思路设计,依次为以下五个环节:进入课题、理论探究、捷径指引、实战演练、小结升华。由于“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这一知识深奥抽象,因此,本人设计了形象直观的跷跷板,跷跷板两头坐的分别是甲乙两种货币。用跷跷板来表示两种货币之间的此升彼降、同一种货币的汇率和币值之间同升同降的关系。指导用跷跷板判断法解答“汇率和币值的变化”的题目。教学结束前,设计了一则顺口溜概括本节内容——“跷跷板法莫忘记,此升彼降是双币,同升同降是同币,掌握此法无不胜。”最后,还精选了十道针对练习,供学生看完微课后进行自我检测。
直观逼真的课件能令教学如虎添翼,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教学设计精心制作课件。用FLASH软件做了动画型的跷跷板,使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规律一目了然。练习讲解页面配上跷跷板,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跷跷板判断法。
3、录制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常见的微视频获取方式有外拍式(借助DV等拍摄设备录制)、录屏式(通过屏幕录像软件自动录制教师对着电脑讲授的内容或操作过程,同时录制声音)、软件合成式(利用图像、动画、视频软件制作或合成动画或视频)。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主要采用了录屏式视频获取方式,用自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制本人对PPT的讲解:启动CamtasiaStudio,选择“录制PowerPoint”。打开PPT,单击“录制”按纽,PPT就进入了放映状态。点击“单击开始录制”这一按纽,程序便开始对PPT进行视频录制了。本人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上的内容。PPT放映结束后,“停止录制”,点击“生成您的录制”,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勾选“创建MP3文件”,然后一直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视频就初步制作出来了。为增强感观效果,有必要对视频进行修饰和完善。再次开启CamtasiaStudio,导入刚刚做出来的初步视频,把视频片尾的空白部分分割移除;最后,为视频的片头和片尾配上背景乐,一个精美的微视频便诞生了。
4、发布微课
发布应用是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本人把自我检测的练习题从教学设计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一文档,连同课件、微视频一同上传到班级Q群,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复习时观看并完成其练习。然后,根据学生对该微课的使用情况及效果,对本节微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把微视频与教学设计、课件、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等一起打包上传到学校网站,供老师们借鉴使用、研讨批评。
(二)显著的效果
本节微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老师均收益甚多。本人对学生使用本微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学生们普遍反映,本微课帮助他们透彻掌握并牢牢记住了“汇率和币值的变化”。他们观看微课后所做的“自我检测”,正确率达到95%。学生们希望,以后多提供此类资源供他们学习使用。学校科组活动时,老师们对本微课进行了研讨。他们均表示,微课能切实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化解难点。他们也已下载了该微课供他们的学生学习。老师们认为,微课,不但能用于学生课后复习的析难解疑,而且能用于课前预习,甚至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还能用于课堂教学,改变单一地由任课老师讲授的模式,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的经验
本次微课实践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遵循了科学的原则,采用了正确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1、视频精短原则
微视频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最佳。视频简短不但有利于师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方便师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视频大小应以50M以内为宜。小容量的视频能使师生流畅地在线观看,还能方便师生高速地将其下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实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时长6分58秒,容量16.7M。视频短小精悍,师生使用灵活方便,这是本微课深受喜爱的重要原因。
2、课题细微原则
由于微视频时间较短,因此,微视频所讲授的课题不可能过大过泛。教学课题应选取教材的某一重点、学生学习的某一难点、课堂的某个精彩教学环节或教师的某个独特的教学行为等等细微内容。在教授《信用工具与外汇》这一框题时,学生对“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这一细微知识点理解困难,于是,本人就针对这一学习难点制作微课。由于本微课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会了最关键的内容,所以,本微课好评如潮。
3、资源完整原则
微课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观摩借鉴的,若只有微视频,则学生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教师也难以进行加工再利用。因此,微课除了要有微视频外,还应有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配套资源。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源齐全,能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采用正确的策略
微课制作的策略很多,有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反馈互动;激趣引入、逐步推进;讲授启发、强化知识;实验演示、操作探究;讲解分析、推理演算;解惑答疑、查漏补缺;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直观逼真、引疑激趣;知识讲解、答题指导;等等。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恰当的策略或结合运用多种策略。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的制作选用了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直观逼真、引疑激趣;知识讲解、答题指导这三项策略。这三项策略的具体做法依次如下:
1、针对不同类别的观众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
教师和学生使用微课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他们对微课的需求一般也不同。制作者应从观众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设计有针对性的微课。只有这样,才能物尽其用,实现微课的最佳使用效益。
从微视频方面看: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制作的微课,应更多地录制PPT的演示操作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可采用录屏式微课。专供教师观摩研讨、改进教学方法而制作的微课,应更多地关注真实的课堂环境,更多地录制师生互动的情景,最好采用课堂实录式的微课。
从微课的配套资源方面看:专为学生服务的微课,配套资源无须样样俱全,有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就可以了。而专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服务的微课,则应资源齐备,除了要有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应有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
在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的处理上,给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源包和给教师借鉴使用的资源包,就进行了区别对待。发到班级Q群、供学生周末在家学习的微课,只提供了微视频、微课件和微练习,以减少无关资源对学生的干扰,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关键内容。传到学校网站供老师们研讨借鉴的微课,除了有微视频、微课件和微练习,还有微教案、微学案、微反思和微点评。一应俱全的资源包,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得心应手,受益匪浅。
2、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
讲授型微课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某一关键点。这往往需要教师在微视频中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汇率和币值的变化》是讲授型微课,这一微课,设计了直观逼真的动画跷跷板,学生在跷跷板的一升一降中牢牢掌握了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规律。微视频结束前,通过一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再次强化了对这一难点的记忆。
3、知识讲解与答题指导相结合
讲授型微课往往是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而设计的,所以,微课所讲授的知识点一般也是高频考点。这告诉我们,对于讲授型微课,在知识讲解的同时,不能忽视答题指导。教师应通过对同一类题目的归纳总结,提炼出答题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解答同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在讲授型微课《汇率和币值的变化》中,在知识讲解结束后,微课清楚明白地指出,做“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这类题时,要根据“两种货币之间是此升彼降的,同一种货币的汇率和币值之间是同升同降的”这一规律答题,并与三道相应的选择题协同讲解。由于解题指导及时到位,学生在观看微视频中,牢固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方法,把握了答题的要领。在配套的“自我检测”中,每道难题均能迎刃而解,解题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微课优势显著,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升,还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都能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用微课的优势实现师生的腾飞。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在职教师工资是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