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事业单位】
郎咸平:养老金亏空18万亿的真正内幕
中国银行(601988)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种措施以缓解压力。此报告一出,引发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激烈争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测,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将一直维持在3亿至4亿的规模。人口老龄化浪潮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初现端倪,这其中就包括日趋紧迫的养老保险保障需求。 当我们只有退休,没有“金”
如果经济往下走,政府税收下降了,而“婴儿潮”这些人又开始退休了,结果会怎样?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呢?针对养老金这个问题,专家分成了两派,一派叫做“认为亏空派”,另一派叫做“否认亏空派”,教授来给断断是非。
通常来说“否认亏空派”占绝大多数。“你”到底有没有亏空?从实际数据看,2010年,取走养老金的金额是1.3万亿,可是当年年轻人贡献的养老金金额是1.5万亿。取走1.3万亿,贡献1.5万亿,怎么会亏空呢?年轻人交的养老金或者退休金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一个是社会账户,个人账户是你自己每个月交的,社会账户是你的公司或者企业帮你交的。社会这部分,政府还可以动用,个人这部分,政府想要动用就很难。所以我们算了一下,政府能够动用的金额差不多是1.1万亿,也就是说,政府要支付1.3万亿给已经退休的人,但是能够动用的钱只有1.1万亿,刚好亏空2000多个亿。2010年的亏空是1954亿,2011年亏空是2272亿,差不多都在2000亿左右。每一年亏空2000多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年轻人交的1.5万亿养老金的大部分都被拿去给退休人士了,因此等这批年轻人老了以后,会发现自己以前交的钱都没有了,这才是亏空的意思。
人保部出面否认,说没有这么大的亏空,养老金还结余了1.9万亿,这个怎么解释呢? 在每年交1.5万亿的情况下,才结余1.9万亿?从1997年开始交到2013年,总共16年的时间,如果每年交1万多亿,加在一起可远不止这个钱,怎么才结余1.9万亿呢?可见亏空18.3万亿,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信的。
现在退休的人也还没有那么多,等到将来“婴儿潮”一代退休的时候,数量那么大,那个时候怎么支付这么巨额的养老金呢?有关部门很乐观。一是1.9万亿的家底;二是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它可是A股的王者,在A股中不断续写不败的神话。
一年百分之八点几的回报率,这个是不容易的。其实养老金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问题。美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美国的养老金基本上都投在股市,这是为了保证它的养老金有足够的回报,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情况下,同时确保美国股市50年来每一年的收益都在7.5%以上。因此为什么美国股市看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退休金。所以对于美国而言,老百姓自己出退休金,或者公司出退休金,它全部是民营经济,没有政府负担的问题。美国政府只要做一件事儿,就是保证股市是长期向上的,这些退休金就有足够的回报,老年人退休就没有问题了。
这等于说美国的退休金跟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的共赢。而中国政府是什么都喜欢往身上扛,连退休金、社保金都往身上扛,所以说,目前的亏空是一个必然。2011年1—5月份,税收的增长率是30.8%,今年呢?才9.4%而已。税收增长率大幅下降,为什么?因为经济大幅下挫。如果经济往下走,政府税收下降了,而“婴儿潮”这些人又开始退休了,结果会怎样? 现在有人出了个主意,学习美国,养老金入市。但问题是美国养老金数额挺大的,到了资本市场可以搅动得翻天覆地。
美国股市不是因为养老金的投入而上升,养老金不是一个炒作资金,而是稳定地投资在好的公司里面,它不会说今天投,明天就拿出来。而且如何投资,是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告诉你怎么投资,你就得怎么投资。所以说,美国政府不是靠养老金来搅动市场,而是靠法律的监管,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来保证股票市场长期发展。
在美国,资本有稳定的收益,它的养老金是可以跑得赢通胀的,基本能达到“老有所养”的状态。那我们国内的养老金呢?
我们没有什么工具是能够跑得赢通胀的,就拿大家普遍认为收益率比较高的信托基金来讲吧,8%,这已经算很高的了,但即使8%,按照我们的判断也跑不过通胀,因为我们的通
胀还是比较严重的,那股票市场就更不靠谱了。所以今天的危机是什么?是我们的退休金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渠道,它不能够生息的结果,将来就会出现危机。
常亮:谁来弥补两万亿养老金账户亏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透露,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
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是一个老问题,已经持续几年为焦点问题。但是,随着议论声的持续,个人账户缺口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今天突破2万亿元。养老金是百姓的养命钱,这么大的缺口并且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会影响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弥补高达2万亿元的缺口是当务之急。
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费并参保,退休后却享受养老金待遇,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得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实际上是挖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造成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亏空。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所以,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其实是将现有职工缴纳的养老金挪去支付过去未缴养老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从而造成现在职工个人账户缺口。国家财政理应"返还"给被挪用职工养老金资金,弥补上这个缺口。
从养老金的雇主、雇员和国家财政三大项来源看,数据表明,我国雇主和雇员缴费都已经居于世界各国偏高水平。目前,我国雇主缴费率为20%,个人缴费率是8%,在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中缴费比例位居第13位,不但高于美国、英国,而且高于周边的日本、韩国,还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了35%和38%。而这些国家的"社保缴费率"都比中国要低,居民收入和养老金替代率却比中国高许多。【郎咸平10年后说保险好】
另外,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如果我国财政资金30%用于社会保障资金,每年至少增加社保资金2万亿元以上,可以说解决了社会保障资金亏空的大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认为,应将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的20%划拨到社保基金。另有专家建议,将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税后利润的20%直接充实社保资金。保守估计,每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高达2万多亿元,如果按照20%缴纳社保资金,每年最少在6000亿元以上。
同时,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和财政部、汇金公司投资的金融企业净资产约15万亿元,可将其中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超过51%以上的股份2万亿元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社保基金会不参加具体管理,依法获得投资收益后充实到社保资金里。
此外,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充实社保资金,比如发行彩票公开募集社保资金,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捐款筹集社保资金,以及通过举办一系列公益性活动筹集社保资金等。社会力量和社会活动充实社保资金的潜力非常之大。还应发挥专业机构投资增值作用充实社保资金,其主力军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发达国家,社保资金的很大一块是通过保值增值充实和解决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弥补社保资金2万多亿个人账户亏空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财政资金应当"出血",辅之以国企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和国有股份划拨社保基金的分红增值收益补充到社保资金个人账户亏空里。同时,多渠道筹集特别是加大财政资金补充力度是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出路,也是长效机制。
驳郎咸平教授《保险,保不保险?》
---- 与“郎”交锋,为保险正名
题记:仅以此文回应那些对于人寿保险行业带有偏见的人们;鼓励那
些战斗在保险营销一线,用我们专业的保险知识帮客户排忧解难的勇士们
奋勇向前,再接再厉;同时也呼吁监管机构能够重视我们基层保险从业者的心声。不断深化改革,关注我们365万保险大军的生存权益,我们需要“正能量”,需要社会对我们的价值尊重与认可。
李继斌
2012年10月国庆前后,郎咸平教授在广东卫视《郎眼财经》中录制了一档《保险,保险不保险?》的节目,当时没怎么看,一天与同事甲碰头说起了郎先生的这期节目,转述了郎教授的观点,当时听完后我十分震惊诧异,胸中愤愤不平,可谓义愤填膺,为我们的行业鸣不平。我向来对先生是肃然起敬的,他的节目我也蛮关注的,跟同事甲还争执说是道听途说的吧。同事甲郑重其事的告诉我电台播放的档期和时间,还有板有眼的说:“继斌,你是保险科班出身的,学院派的,可以跟郎先生客观的说说我们的行业价值和我们营销人员的生存现状”。我向来重视讲事实,摆道理,回家后速速上网寻找那档录制的对于保险行业品头论足的节目,连续看了五遍,看完后把该视屏下载下来。看了又看,整个夜晚彻夜未眠,反复思考,权衡先生观点的是与非,权衡我们的行业到底怎么了,是谁在引导这场口水战,点燃它的导火索?引导我们的保险行业必须势如破竹,大刀阔斧的改革呢?
通过一期访谈节目,3个“局外人,门外汉”(一个教授,一个主持,一个杂志主笔)“水煮保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华夏儿女一时哗然,街头巷尾无不在谈讨商业保险的“是与非”。保险学者的观点大体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郎先生谈的是保险营销制度问题,需要触及改革;另一派则认为郎先生全盘否定的是人寿保险行业在中国的内涵价值。两派观点我都认同,也许他们都是学者,更多的是侧重于从学术性角度考虑郎先生引出的“保险,保不保险”话题。做为从事寿险营销,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跟客户直接接触的我,倒想从我看到的角度来诠释郎先生的诸多观点。三人谈话内容究竟真实性,客观性有多少?我想要大打问号。众所周知,郎先生在内地“火起来”最早是因为揭露“原上海市市长陈良宇挪用社保金”腐败案而声名鹊起的,后又做客各大媒体,做财经评论节目,涉及内容包括股市,楼市,国有资产问题,保险制度等”,可谓涉及面之广,跨度之大,前所未有,是全能型的金融学者,著书立说颇丰。一直以来先生敢以说“真话”,“唱反调”,扮黑脸”而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普遍支持和认同,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代言人”(很像早期的“王立军”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郎先生有点“飘飘欲仙”了,也许是诸多头衔照耀的作用吧,郎先生也开始涉及一些自己似懂非懂的行业(如商业保险行业),发表自己的观点,博得大家的支持和认同,换取更高的人气。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本身没有错,(小巷议论,本身没问题的),但错在做为公众人物,讲话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负责任的。讲一些自己搞得不是很明白的东西,把自己偏激的一己之言,传递给普通民众,那这就绝对是有杀伤力了。以讹传讹,道听途说,将一个正常的保险行业“妖魔化”,“脸谱化”那真的就是“哗众取宠”了,孰知一个说多次“狼来了”的人最终会有人信吗?对于真正懂的保险行业的人只能觉得郎先生“黔驴技穷,哗众取宠,愚弄民众”罢了。就像过去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个老妈妈的儿子去参军,所有人都告诉妈妈,她儿子在战场死了,一天不信两天不信,三天不信,若干天后只能接受儿子战死沙场的消息。结果三年大战后的某一天,儿子从战场上回来看望妈妈,妈妈却说,我儿子早就死了,你不是我儿子。
对于这样可悲的事情我难免不为之叹息。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众口铄金”的危害性了,有时候大家不明就里,偏信一方言论,问题的正确结论往往被淹没。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的力量不容忽视,其思想价值观有时候会被民众快餐式的不加选择性的复制,全盘吸收,就像2012年12月21是世界末日一样。谣言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带来的“恐慌余震”,令买过保险的绝大多数优质客户对于保险充满质疑。郎先生观点之可怕在于,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保险行业运行的价值,这叫”形而上学”,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毛主席曾经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郎咸平用来作证的例子:一个业务员赚880元,他的上一级主管就可以赚2040块”,典型的“忽悠”民众,让老百姓觉得我们是“暴利行业,吸金鬼”,例子直接是“拿来主义”,这简直就是不讲事实,信口开河,大放厥词。笔者现在保险公司从事营销3年有余,从没有遇到这么高的提成,事实是:业务员赚800块,我们做为主管,可以提取240到300块,这倒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做为主管,我们需要对新进的团队成员进行辅导培训,陪访。
严格意义上讲,保险公司给我们的真不多,基本是以牺牲我们的底薪和未来的养老金做代价的(我们叫“保险代理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底薪的,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客观意义上讲“365万”保险营销员的生存现状堪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于我们保险营销人员的权益维护甚少,我们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掉的,我们是弱势群体,你竟然还说我们是“暴利行业,是老鼠会,是传销”,从事保险到现在,我一直是靠“信念”支撑自己的(我大学里面是念“国际保险”专业的,系统的学习了保险,我也是通过专业操守帮客户提供服务的),如果单单是为了赚取丰厚利润,我早就离开这个行业了。你见过福布斯榜里面哪位富人是因为从事保险行业而挤进去的?我们的收入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苦口婆心,一个一个客户服务做出来的。如果讲利润,先生您的出场费多高啊,您还将您的那些些观点整理出版成书,放大营销我们,让我们埋单,您的利润才高呢!
先生说辞中有提到:“保险控制风险”,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说法欠妥当,稍有金融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保险只能降低在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即保险是一种在风险发生后通过经济补偿降低损失的经济手段。对于将“社会医疗大病费用报销和商业医疗大病保险费用”的对比,更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社保是采取强制手段缴纳的保险,主要是解决基础性的医疗费用问题,一般是生病治疗后做报销,即“事后报销”行为。而保险公司的大病保险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订立的格式合同(保险公司制订,客户同意)。在客户查处大病,医院出具诊断书,即在客户还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将保险金理赔给客户,即“事前行为”,前段时间我还看到相关报道,说社保的费用支出不平衡,以后要针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群体收费,这分明就是在向商业保险学习嘛。说人寿保险行业是传销,更是无稽之谈,虽然法律主体对于保险营销人员的利益边缘化,但对人寿保险公司的监管丝毫没有放松,制订了各种方式保护客户利益,试问“传销”行业有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吗?只能让人对此观点嗤之以鼻,贻笑大方。说德国保险费用低,除了德国的保险发展时间长以外,德国人的寿命长,人为道德风险低,所以保费才低的啊,德国用了接近两百多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保险行业,中国保险行业一下子改成达到德国保险行业的样子,这无异于“求全责备”,跑步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真的“大跃进”,引发的动荡不是一个人能扛得住的,我们国家人数之多,牵筋动骨,保险改革需寻求“循序渐进”。
“保费高,理赔难”是两个问题。高是基于国民道德素质,平均寿命,性别等因素决定的,德国保费比我们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家人均寿命长。理赔难是因为客户在对的时间里面里选择了错的业务员找了原生态的保险产品,原生态保险产品永远都是对的。有些客户购买保险强调人情,讲情面,买的时候不加仔细看,等出现后赔不到就撒气保险公司了;另一些没有做到如实
告知,刻意骗保,一旦赔不到便恶意中伤保险行业,放大自己的痛苦,有时候抱着同情弱者的态度,大家就将所谓的“理赔难”无限放大,广而告之。每个保险产品都有自己的属性,养老保险就是用来养老的,意外医疗保险就是在出险后进行医疗费用补偿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混为一谈。而先生,您是一个站在门外看保险的人,跟“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只窥到一斑,便说尽所有。你自己没有从事过保险营销,没有跟一线的保险营销人员做过深切交流,你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保险课程,所以你只能通过你所了解的有限的局限性信息揣测推论。
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请郎教授停下您“吸金”的笔杆子,让您的嘴巴比脑子转的稍慢一点,有机会考个《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书》,真真切切的来这个行业锻炼一年半载,我相信你会改变你之前那些所谓的“调查报告”。【郎咸平10年后说保险好】
保险行业今天遇到这么多问题,老百姓“谈险色变”莫非只是“保险业务员,保险公司的过错”,“监管机构,保险消费者”没有责任?我相信客观的看待很重要。保险公司的“过错”,业务员的“是非”,郎先生已经讲了,我就不讲了。我现在谈谈“保险消费者”和“保险监管者”,郎咸平讲保险行业像“老鼠会”,传销”,让我们真正的有良知的从业者很寒心,我们的行业尊严被践踏,权益被漠视,为什么就没有真正的勇士为我们呐喊?为什么就不能听听哪些理赔到资金的消费者的心声呢?而是讲一些保险受伤者的故事,放大痛苦,很是偏激。因为人身保险特殊的属性:保障,一般人很多人很难理解。实际营销中,某些不明真相的,紧巴过日子的人想买保险,但又把保险当一般商品理解的客户不愿意听取专业建议,讨价还价,要求我们方案将提成给他们,这样才肯买。好比郎教授你付出了劳动,帮广东卫视录制了一期节目,人家让你白录,不给钱,你愿意做吗?你出的书出版商不给你稿费你愿意吗?所有的结果都被那些所谓客户“拿走”,揩油,能服务好吗?即便再改革,保险消费者的“享受折扣”理念,“揩油”理念不变,服务永远会打折扣。即便把代理人改成员工制,提高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对于消费者诚信不做相应监督,还是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呼吁整个社会建立诚信机制,而不是单单针对我们行业,那些保险受害者或多或少都是贪小便宜,或太过精明,或算计太多,才上当受骗的。我倒是觉得郎教授有时间谈点“中国人的消费观”,如何让大家健康理性的消费话题远比谈保险行业的“是与非”好多了。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问题就交给专业机构去做吧。同时,我也能深深理解像郎先生这样的社会精英份子对中国保险行业看待不客观的原因,主要是监管机构宣传力度不大,在这里我强烈呼吁监管机构加大对保险制度科学性的深度宣传,让民众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保险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中国保险行业,健康有序的科学发展,才能真正的做到为民谋福利,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总结:保险行业需要舆论监督,需要加深改革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但更需要积极正确的理性的舆论监督,而非泼妇骂街式,狗仔队,花边新闻式的监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负责任的舆论监督,需要的是不断传递“正能量”。
(此文欢迎转载,愿每个有良知,尊重劳动价值的中国人幸福美满)
李继斌
2012年1月6日凌晨5点
观《郎咸平说》有感
看《郎咸平说》,感觉郎咸平教授言语犀利,通俗易懂。也看过很多人对其的评论,有人觉得他才华超群,观点新颖;也有人觉得他就是一个骗子,高调炒作。平心而论,他在公司治理和财务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很令人钦佩的,但在他经济领域方面发表的观点却似云山雾罩,优劣参半。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到21世纪仍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打着全球化的名号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经济领域。而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如何抵御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所需要考虑的东西。在演讲当中,郎咸平教授不断提出现在商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行业价格竞争,而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郎咸平教授是市场经济方面的专家,是通过实际的数据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的。也是通过数据预测经济走向,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并把我我形式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对比,犀利地说出我国存在弊端,并给予以理论对应的解决方法,但是却巧妙地躲避了中国的实际状况。
在郎咸平教授的6+1理论中,他抛出了"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的论断",认为制造业是一个产业链,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制造、批发经营和零售等七个环节,而中国目前大量涉及的只是制造环节,而这个环节又是最不需要大学生的,最需要的其实是技术工人。只有当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时,才会有大量对大学生的需求,就业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制度决定了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政府是起引导和监督作用;而在国内,政府主宰了一切,执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中国国企垄断经营,国内实际投资环境依然成本低于世界环境。而产业链竞争机制涉及方面广,环境的恶劣,却使得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运营困难,转而将资金投入楼市股市,籍此也推动了楼市股市的价格太升。
的确,中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失调,我们的高校教育改革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实际。然而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怎样就业呢,郎咸平教授给出了一个建议:“把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的确是一种自我价值定位的好方法,但是这种不同是不是社会所需求的呢,这又引发了我们新一轮的思考。
看完郎咸平教授的视频让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维和理念,也让我对身边的一些事物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
对国际,目前石油、粮食的价格高涨,并非供求关系决定的,如今全球石油粮和食的产量都是大于需求的。而价格的飙升,只是国际金融炒家炒作上去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这样发展迅速的国家,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来换取资源。似乎全球物价(特别是大宗商品的物价)实际就控制在几个金融大鳄手里,而跟生产量和需求量无关。与之相关,赫赫有名的高盛集团,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高盛经历了数次的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站在了全球金融的巅峰。从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萧条和对美国之外的国家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然而,面对国际金融金融炒家超限挑战之下可能引发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呢,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大学生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众说纷纭郎咸平
——看“郎咸平现象”和公众意识
古雪
【内容摘要】:郎咸平作为经济学者,近两年频频在公众面前亮相,以“独立经济学家”身份,剖析了国内资本大鳄顾雏军的并购神话,称顾雏军在并购过程中“巧取豪夺,侵占国家财富”;四问海尔管理层,质疑海尔正进行“曲线MBO”;质疑了TCL集团财务资料等等,言论一出,证券市场顿时浪涛声声。而最为公众所知,是由于郎提出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改革失败,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应当停止国企改革(的形式)”的观点。文章通过对相关专家在媒体的公开态度分析以及对不同阶层对象的问卷调查,分析出朗咸平之所以被“众说纷纭”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提出的学术观点,更重要的是郎咸平的行为是对当下中国学术界学术良知和学者治学立场的一个冲击;公众之所以对郎咸平有不同的反映亦是源于不同阶层群体对个体利益的关注以及媒介议程设置和拟态环境对大众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国有资产流失;学术良知;公众利益;利益;立场
Abstract
Larry H .P. Lang a professor who was graduated from Wharton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now always declares his opinions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property right in Chinese National Corporations He points out that the reformation resulted in lots of national assets run off .Our government should stop this types of reformation immediately because our people were hurt hardly in this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Lang has criticized many famous corporations in China for their MBO .
After he has declared his opinions in public, scholars and people opened out a discussion, and lots of people gave him philippic while someone were agree with him.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财物学系讲座教授、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96年以前主要从事一些基本理论和美国市场的研究。97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亚洲和东欧,与世界银行的一些经济学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亚洲和东欧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
2000年,郎咸平曾指出德隆可能出现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最近,他又以“独立经济学家”身份,剖析了国内资本大鳄顾雏军的并购神话,称顾雏军在并购过程中“巧取豪夺,侵占国家财富”;四问了海尔管理层,质疑海尔正进行“曲线MBO”;质疑了TCL集团财务资料等等,言论一出,证券市场顿时浪涛声声。但是,郎咸平被大众所知道还是源于他提出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应该停止国有企业改革(方式)”。
郎咸平一石掷出千层浪,这场“郎旋风”不仅在经济学界刮得呼呼作响,更在市场和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学术之争
1.1郎监管对国企改革的置疑。
作为一个学者,经济学者,发表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学术观点乃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学术界对于不同观点的讨论,也是正常之事。郎咸平教授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对外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早在2000年,由美国市场转向东南亚市场研究的郎咸平对国内企业“德隆”做出过预测。之后,郎咸平四问了海尔管理层,质疑海尔正进行“曲线MBO”。所谓MBO,即是“管理层收购”。事实上,1998年底四通集团开始发起职工持股会,2000年“验明正身”,成为国内首例MBO(管理层收购)收购案例。2001年元月19日粤美的实施股权转让,管理层控股的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粤美的22.19%的股权,一跃成为粤美的第一大股东,成为国内上市公司MBO的首例。” i而郎咸平之所以置疑海尔进行曲线MBO,是源于海尔在进行改组的时候牵涉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转让定价问题;二是收购资金来源问题。前者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后者会出现借债盖房。”ii 按照郎咸平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MBO(管理层收购)应该是收购在外的股份,即Management Buy Out,现在我们变成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成了MBI(Management Buy In)。”同样的,郎咸平质疑TCL集团财务资料也将矛头指向其对国有资产侵吞上面。
继炮轰两大名企之后,郎监管将魔术棒指向了科龙控股者格林柯尔,轰轰烈烈的“顾郎之争”在企业界和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以致在8月13日,郎咸平更是收到了来自格林柯尔的律师函,对方将其告上法庭。事件是这样产生的: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质疑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即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进而指出在中国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停止目前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以防止一些企业家打着所有人缺位的口号,合法侵吞国有资产。
郎咸平通过一系列炮轰与置疑,指出我国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争利的问题,而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联合起来侵吞国有资产。” “产权改革的误区是什么?就是民营化、自由经济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就是说产权的问题是唯一的问题,不管碰到银行改革出现问题,产业
出现问题、国企出现问题,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上市。„„产权不是没有问题,国企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大家把所有的矛盾都放到产权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民营企业能解决问题吗?”
继而,郎咸平提出了他最为著名的观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失败,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应该立即停止国企产权改革(形式)”。
1.2学术界不同的声音
很显然,郎咸平的观点与主流学术界的观点相悖。国内经济学界有了“挺郎派”与“倒郎派”之分。2004年9月6日,程恩富、丁冰、左大培、白暴力、王空、王志伟、吴栋、孟捷、顾钰民、周肇光共十位经济学家,发表乐《关于郎咸平教授置疑流行产权理论和侵吞国有资产问题的学术声明》,对郎咸平观点的基本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予以支持。邵道生说:“我并不赞成郎咸平的所有观点,但他抨击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观点,我非常赞成。”iii
反对郎咸平观点的不少经济学家是这样表示的:
① 华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汪康懋指出:“学者不能把企业家作为敌人。在中国,相比于死的资产,企业家资源更宝贵,更是稀缺的资源。我国一共才有几百位一线优秀企业家,所以我们不能坐视郎咸平的达摩克利斯剑iv悬在企业家的头上,将我国一个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推向审判台。要不然,中国民族产业将没有了领军人物。这一点不容含糊„„”v 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张文魁说道:“由于目前中国国企的高管不能象西方经理人一样获得应得的市场化的薪酬,因此在国企改制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贡献较大的国企高管给予优惠性的购股计划是合理的,并可以借此‘杯酒释兵权’——来取得管理层对改制的配合、来消除改制时的‘内部人抵触’”„„vi
③ 在调研方面,因为郎咸平一直作个案研究,因此也有不少学者指出他的个案研究不具备广泛意义,也不能代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现状。这是郎咸平调查资料及其观点的“软肋”。
2.济学家的学术良知和知社会责任感
由郎咸平提出学术观点到现在的“郎咸平现象”;由一个经济学界的讨论到现在的公共话题,“郎旋风”越刮越大,甚至超出了郎咸平本人的预期。对于郎咸平的种种讨论与纷争已不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社会发展、关系到公众利益的巨大问题。
2.1学者的所谓学术良知
今天的中国学术界,面临一个巨大的毒瘤——学术腐败。我们回顾过去几年不少一流大学的教授、博导,学科领头人纷纷被揭露出学术造假,中国学术界瘴气一片。很多学者已经不把学术研究和教育学生作为己任,名誉、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学者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出卖了起码的良知:造假文凭,虚报学术论文(尤其SCI论文),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曲解扭曲科学真相„„等等的丑恶行为比比皆是。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所谓的学者群集体患上“失语症”。这是说如今的学术界没有学者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大家为了某些原因,或者人云亦云,或者屈服在某些权威的淫威之下。“一潭死水”用来形容我们的学术环境其实并
不夸张。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郎咸平的出现,无疑为中国学术界惊起几波涟漪。 很多支持郎咸平的人,对其观点看法也许并不是很赞同,但是,对于他这种能够站出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的精神,是十分肯定的。社科院研究院、之都反复专家邵道生这样说道:“我并不赞成郎咸平的所有观点,但他抨击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观点,我非常赞成。”。“倒郎派”有个共同的悲哀,即面对是不是在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习惯了“政治性思维”、“政治性判断”,什么“主流是好的,问题是次要的”,什么“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什么“学者不能把企业家作为敌人”等,但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道什么程度根本拿不出资料来。正因如此,他们一直回避国有资产流失的事实存在。”vii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持不同意见者对郎咸平的“学术道德、社会责任感”表示怀疑。有人曾指出,郎咸平在香港尖沙嘴拥有价值700万的豪宅,与此同时,他在担任长江商学院兼任教授时享受200多万年薪,且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年薪为120万。此外,每次出席国内讲座都要“出场费”,据说一天达到4万以上,居全国学者之冠。viii同时,还有人称郎咸平为“学界百年不遇的炒作高手”,指出郎咸平之所以“一夜成名”全在于其敏锐的洞察力,捏准了国内痛恨腐败、对现实感到不满和无奈,没有走出“均贫富”思想的“大多数中国人”的“仇富”心理。其次,是利用自己来自香港的特殊身份,在两种体制中的自由性,无所顾忌的发表批评。
2.2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如果说一个学者的学术良知代表了学者对于科学本身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尊重;那么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就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于整个社会与公众的责任心。
作为一个学者,首先要有学术良知,然后,才谈得上对社会人民负责。郎咸平头上的最大光环,便是他的“社会责任感”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不久前说,“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他在这里指的经济学家,恐怕不是说整天对着资料闭门造车的学者,作为一个经济学者,他们的身份使他们同社会利益靠得最近,作为一个行业的权威,除了科学的公正的发表言论,恐怕还应该对人民起到引导作用,对决策层起到协助与归正作用。
这样的学者,也应该是大众所期待的。《中国青年报》作过一项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只有两位:郎咸平(31%),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另外,在“在你看来,学者发表言论应该站在什么立场?” (总票数:1290) 其中,58.0%选择“学术立场”;38.2%选择“公众立场”。ix
3.公众的声音
关于郎咸平,我们不能依据某些单方面观点来评断,只有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判断,才最接近真实。经过了一年多的讨论,在学术界关于郎咸平的种种立场都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在大众心目中,到底有什么影响?是像郎咸平所希望的,已经将真相告诉大众,并且影响决策者的判断了,还是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改变呢?
在这里我做了一份关于郎咸平的市场调查,由于时间和能力上的限制,此次调查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30位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由初高中、本科、研究生、硕士及以上学历组成;年龄分布上由18~22岁、23~30岁、31~
品牌论坛邀请函
尊敬的:
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与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联合主办、每年一届的大型品牌女性评选、女性品牌展示的大会,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资源最多、影响最广的品牌女性与女性品牌的双重价值展示平台,也是引领中国女性发展新潮流的年度女性盛会。
2016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将于6月5日~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品牌女性,新时期与新使命”为主题,将围绕品牌女性精神、女性经济生活、职场女性权益等多个女性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同期还将举行女性品牌推介、女性品牌博览会、中国女性品牌推广月、高级品牌经理人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次论坛活动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双方的双赢合作:
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在互惠的基础上,共赢是最终目的。
捆-绑传播 整合推广:企业与活动紧紧捆-绑,在终端推广、公关活动、品牌传播、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等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
发力活动 强化价值:注重企业在合作中的实际收益与投入的比例,力求让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品牌融合 公关为先:尽量找到企业的品牌诉求点与活动切合点,使品牌融合得更紧,同时强化公益,放大新闻价值,让企业收获更多。
本次论坛规模为3000人,其中女企业家占70%,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高端女性集会。100余家中国女性媒体、全国和地方主流媒体将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全国高密度投放广告将超过3000万元。
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盛会!
2016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组委会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日
品牌论坛邀请函 [篇2]尊敬的________先生/女士:您好!
欢迎您参加2016年10月21--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六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
对于中国经济和企业来说,正在逐渐告别高速增长和低成本时期,高成本时代迫使我们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附加值,进行创新,并越来越多地向服务行业与知识型工作转变,人才的管理将成为企业成功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推动器。而人才供需的失衡,让更多的企业决策者们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和自身雇主品牌成长的迫切性。有效的雇主品牌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破人才短缺的瓶颈,延长优秀员工的聘用时间,提升生产率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知名度。
中国企业未来的竞争环境将日趋复杂,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如何对企业员工做出清晰的价值承诺并获得认同?如何清晰确定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定位,向潜在员工传递一个独特且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工作体验?如何通过履行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和职责,以各种方式向其他的利益相关人、更大范围的社会群体以及潜在雇员表明企业是最值得期望和尊重的雇主?如何以前瞻性思维构建有效的雇主品牌战略?是所有ceo、hr总监、品牌总监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题。
作为目前管理界最早发起的针对中国境内企业雇主品牌建设实践的非盈利性的研究和宣传平台,中国雇主品牌论坛将追踪本领域前沿研究方向,推进品牌雇主的打造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为中国雇主品牌决策者们搭建一个分享最新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的平台,为中国的企业精英们提供全球雇主品牌管理的新趋势、新方法、新思想,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打造真正的最佳雇主。作为中国企业品牌领域和人才管理领域内的顶级盛事,通过众多国内外顶尖精英的对话,必将大幅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同时也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企业人才管理的快速发展。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国内外雇主品牌领域、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品牌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年度中国雇主品牌论坛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咨询、培训专家;著名媒体单位的代表。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雇主工作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社工协会、中国劳动学会、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官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摩托罗拉(微博)、西门子、ge、可口可乐、ibm、smc(中国)、亚信联创科技(中国)、国美(微博)、万通、长安汽车、溢达纺织、联邦家私、江苏五星电器、金地集团等企业的高管参与对话,
论坛将发布中国雇主品牌和企业社会责任年度调研成果,颁发“2016中国最佳雇主企业”、“2016中国最关注员工发展企业家”、“2016中国杰出经理人”等中国雇主品牌年度大奖。新浪财经、环球活动网、英才网联提供全程直播。
凡论坛邀请的高校教授、学者,管理专家参与研讨和论坛,全程免费。
鉴于您在业界的广泛影响力,诚挚邀请您莅临本届论坛。
2016年10月10日
主办单位: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中国雇主品牌论坛理事会
联合主办:中国福基会社区发展基金中国社工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
协办单位:《企业管理》杂志《职业》杂志《中国品牌》杂志
englishglasgowuniversitycrmp
承办单位:中企联合(北京)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支持媒体:中国教育电视台、《国际人才交流》、《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新经济导刊》、《现代企业文化》、《新智囊》、《才富》、中外会展、中华建筑报、中人网、国家人才网、博锐管理在线、财界网、金才网、英才网联、广告网、万会网、育路网、中国总裁网、经理人网、价值中国网、中训网、chinakyk等
媒体报道:cctv2、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航空报、新京报、环球时报、当代经理人、中国经营报、中国民航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贸易报、中国企业报、创业邦、商务时报、北青周刊、人民网、中国网、雅虎网、中国经济网、央视网、新华网、中青网、和讯网等
网络直播:新浪财经、环球活动网、英才网联
微博直播:新浪财经
学术研究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批准号:71072022
国家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
国家特色专业——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术研究支持: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中国劳动学会
出席嘉宾:1.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雇主品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2.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咨询、培训专家
3.著名媒体单位的代表
4.荣获中国雇主品牌论坛获奖单位和个人的代表
5.优秀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品牌总监等高管人员
附:中国雇主品牌系列活动介绍
中国雇主品牌论坛是中国雇主品牌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雇主品牌系列活动以“让更多中国企业成为受尊敬的优秀雇主”为己任,帮助企业塑造优秀雇主品牌,吸引保留优秀人才,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推动雇主关注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尊敬。中国雇主品牌系列活动包括:员工工作体验与企业雇主品牌建设数据调研(4月份—10月份)、雇主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每年1-2次)、年度优秀雇主典型案例调研(每年5-10家)、雇主品牌诊断咨询报告(每年100家企业)、年度中国雇主品牌奖项遴选(9月中旬--10月上旬举行)、年度中国雇主品牌论坛(10月份下旬举行)、年度雇主品牌及社会责任研究成果发布(10月下旬发布)、年度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出版(12月底完成书稿)等。
迄今,“中国雇主品牌”活动已成功举行了五届。五年多来,“中国雇主品牌”理事会组织国内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对覆盖13个重点行业,800余家样本企业中的20家优秀企业进行实地调研,20000多个员工样本的调查统计,中国雇主品牌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除商学院以外,对企业调研最多最深入、研究方法最全面最规范,结论最为权威的大型数据库和案例研究性活动,先后为沃尔玛、飞亚达等500多家企业提供了企业雇主品牌建设诊断报告。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雇主品牌的结构、测量与作用机制(项目批准号:71072022)。连续出版了首部《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ii---雇主品牌评价与管理》和《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iii—2016中国雇主品牌报告》、《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iv—雇主品牌和企业社会责任》系列专著。
品牌论坛邀请函 [篇3] 尊敬的_______先生/女士:从批发模式到品牌代理,到决胜终端,中国箱包行业走过了30年的历程。随着传统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箱包品牌路在何方?
直面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不仅能降低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还天然是品牌成长的沃土。箱包邂逅电子商务,必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箱包邂逅电子商务,已经预示着箱包行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电子商务时代!
由淘宝商城和广东皮革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皮革人才网全程协办的“中国箱包品牌电子商务论坛”将于2016年12月20日在广州举行。淘宝商城商家平台总监玉关、箱包行业运营负责人骨哥、中国皮革人才网ceo刘森才及成功箱包品牌商、专业运营服务商等将齐聚一堂,和大家就箱包行业的电子商务之路深入交流。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莅临会议!
论坛信息主办单位:tmall淘宝商城、广东省皮革协会
承办单位:百壮国际皮具汇展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皮革人才网
活动时间:2016年12月20日下午13:00-18:00
活动地点: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2号楼2楼汕头厅
品牌论坛邀请函 [篇4]尊敬的阁下:
您好!
由中国营销学会,中国品牌协会主办;xx、xx、GK联盟天恩广告等协办的2016“赢在品牌”高峰论坛将于7月21日在中州皇冠酒店举行。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国内知名讲师中国营销学会会长丁一教授及曾服务过五粮液及国际知名品牌通用别克汽车、chivas芝华士、tiger虎牌啤酒、必胜客等品牌的资深品牌战略专家、“三位一体”品牌强势营销创始人、杰威尔品牌管理顾问总策划张杰主讲并与企业互动交流,具体安排如下:
主办单位:中国营销学会、中国品牌协会
协办单位:
赞助单位:
媒体支持: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郑州电视台、新浪、河南电台
一、参加人员:省以上名牌名标企业及重点中小企业总经理、市场总监等。
二、会议时间:2016.07.21
三、会议地点:皇冠酒店xx会议室
四、报名方式:参加人员报名请于7月10日上午12:00前,以先填写报名回执后电话落实报名为准。(名额有限、参加从速)
五、联系方式:0371-66316833
六、报名回执表(复印有效)
《2016”赢在品牌“高峰论坛》——报名回执
(传真,7月10日上午前回传)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政绩效怎么发?
下一篇:基层事业单位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