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 事业单位 |

【www.guakaob.com--事业单位】

xx县长在全县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

xx县长在全县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继**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后,对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序幕全面拉开。今年5月,**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从近期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较好,不仅精干了队伍,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减轻了财政和农民负担,巩固了税费改革成果,也为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提供了经验。这次会议上花园乡有一个专题书面交流,希望同志们回去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消化和借鉴。这次会上还下发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一些配套文件,既有政策规定,又有具体操作要求,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把握,并迅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重点讲三个方面问题。一、审时度势,充分认识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党的十五大为我们跨世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深入进行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包括党政机构、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内的全方位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是国家整个组织机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政机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之后,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体制创新,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认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推进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各乡镇事业单位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现行的乡镇事业单位基本上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其职能配置和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乡镇事业单位处在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载体,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前沿阵地,在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结构,对设置松散、任务相近的单位进行调整和撤并,对各自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对县业务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理顺,精简人员和编制,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推进农业系列化服务等方面既显得十分重要,也显得十分必要。(二)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措施规范农村分配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农村长久稳定的根本举措。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必然要求乡镇事业单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从现行的乡镇事业单位运行来看,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还大量聘用临时人员,这既影响办事效率,又使财政不堪重负,这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状况是造成当前农民和企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广大人民群众很不满意,而且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的进程。所以必须下决心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综合设置机构、撤并部分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编制、分流超编人员、转变职能,解决部份事业单位收费不服务、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减轻财政

在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篇

在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深圳市副市长 张思平

(2006年7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市近年来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又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改革,市委市政府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鸿忠、宗衡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正式启动这项改革。会上鸿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宗衡市长也要进行具体部署。下面,我先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有关内容作一些说明。

一、加快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是实现政府转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正在稳步推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也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矛盾、问题,亟需解决和突破。人民群众对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及社会腐败等问题反应强烈,社会不稳定因素在逐步积累。这些问题和矛盾,只能靠在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解决。而加快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公共平台,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肩负着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试验的特殊使命,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也是深圳长期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扬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新特区精神,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全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为全国行政体制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路子,试验新模式,承担起特区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规模逐步扩大。截止去年底,我市市区两级共有事业单位1902家,编制9.3万人,其中市属事业单位518家,编制41726人,实有在编人员28281人,临聘人员10641人。事业单位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基本队伍,支配着巨大的财政资源,广泛分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任务,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但是,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事业单位改革长期处在局部试点、单项推进的探索阶

段,尚未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过全面、深层次的改革,事业单位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晰、责任边界不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全力做好,履行政府应尽的责任;凡是应该由市场提供的,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凡是应该由企业提供的,应该交给企业来提供;凡是应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提供的,应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来提供。但长期以来,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主要载体的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晰、责任边界不明确的现象比较突出,该做的事政府没有做好,同时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事不分。有的事业单位既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又或多或少有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给政府职能分工带来混乱,影响了行政效率。有些政府部门在机构改革中,把一些该政府做的事交给了事业单位。

二是管办不分。事业单位归部门所属,行政部门既办事业又管行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分散了政府在行业管理方面的精力,还导致其在行业管理中难以处事公正,结果是既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行政管理责任,又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花了很大精力。

三是事企不分。一些事业单位做了一些应该由企业和市场做的事情,市属事业单位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在从事经营开发、中介服务,其中不少事业单位占用着公共资源,享受着政府给予的税收、土地等各项优惠政策,依靠着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持,却背离公共服务的非营利宗旨,从事着营利性的生产经营和中介服务活动,既规避政府部门所受的行政约束,又不需面对企业所承受的市场压力,却同时利用和享受行政部门与企业的权力或利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小金库和娱乐场所,容易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

四是管养不分。一些可以由政府采购,社会提供的服务,不恰当地设立了事业单位,养了一批人,结果人头费占了整个事业单位的大头,提高了政府的成本支出,加上缺乏竞争机制,效率相对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运营养护成本很高,市民也很不满意。

第二,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应该说我市政府每年在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并不少,有关方面也尽了很大努力,在满足市民需要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市民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随着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政府各种公共服务需求逐渐增高,已经进入了以发展公共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相对不足的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市民对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就业难等反映比较强烈。

二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由于公共事业的招标采购和社会力量兴办公共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政府仍在相当程度上通过事业单位包揽公共事业,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压

力,再加上“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那些关系到公众基本需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公益服务,应该要加强但加强的不够,应该优先却没有优先,而与此同时,超前服务、豪华服务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单位,在部分市民还享受不到基本的公共服务的同时,片面追求硬件设施的超标准配备,加剧了社会不公的状况。

第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政府之所以既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代价,又没有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需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外部监管上存在严重弊端,制约着公共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由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运行的机关化、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如人事分配制度僵化,工作人员套用行政级别,技术职称也要套行政待遇等,不利于调动各类专业人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还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二是财政供养体制不健全,政府成本高,行政监督不力。公共服务的领域广、事项多,应当根据公共服务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社会提供”、“政府购买”、“政府生产”三种不同的方式,并配以不同的财政政策,更多地采取“以事定费”、“养事不养人”的公共服务供养模式,而目前我市大量的社会事业费用耗费在养人上面。整个事业经费支出中,约70%是用于“人头费”开支,直接用于“养事”的经费仅占30%。

三是有效的资产监管制度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界限不清,事业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利用公共资源办企业以牟取单位和个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政府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或对外投资,根据市国资委对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报告,事业单位对外出租房产近5万平方米,房租年收入5400万元,对外投资企业的净资产达131亿元(含三大集团)。这些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收入没有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财政专户管理或预算外管理,对外投资的企业也没有纳入市国资委的监管范围,部分成为账外资产。每年审计部门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大部分属于事业办企业所导致,教训非常深刻。

四是公共事业监管体系不完善。由于主管部门既是事业单位的监管单位又是举办单位,加之法律法规和舆论监督缺位,公众知情权难以保障等原因,难以形成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管。有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服务规则、公众评议和舆论监督制度等都有待建立和完善。

总之,我们要在充分肯定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积弊已深,已经成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瓶颈之一。只有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加快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才能有效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促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

市委市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改革高度重视,为加快推动全市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去年10月,市里专门成立了由宗衡市长任组长的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鸿忠书记、宗衡市长多次听取改革方案和相关情况的汇报。一年多来,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事业单位的状况多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全面、系统地摸清了我市事业单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的政策框架和具体的工作方案,起草了《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配套政策方案》、《深圳市事业单位转企有关社会保险问题的实施办法》、《深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转企事业单位划转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既全面贯彻了中央的改革精神,又充分考虑了深圳的实际情况,既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又注意积极稳妥和改革的配套,为此次事业单位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和工作方案出台的过程中,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多次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事改办对全市500多家市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按不同情况分门别类,一一归位,逐一提出改革方向和办法,不搞“一刀切”。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政策时给予充分考虑,对改革中需转企的事业单位和个人可能会遇到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尽可能予以解决。这次的改革可以说思路清晰,调研充分,情况清楚,方案完整,充分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了绝大多数单位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拥护,事业单位改革在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已经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改革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市委正式启动这项重大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

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提供更多更好满足广大市民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个总目标,按照政事分开、政资分开、事企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改革,构建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立政府直接组织、间接组织和购买服务相结合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最终形成基本上能适应广大市民要求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此次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不是为了减轻政府的社会责任,不是把政府应该承担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更不是仅仅为了减人裁员、削减经费。相反,是通过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创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体制和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益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好的兼顾不同利益群体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要求,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

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是:一是分类改革、分步推进。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甄别分类,凡是属于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回归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序列;凡是从事经营开发活动的事业单位,均予以剥离,转为企业,推向市场;凡是从事应当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予以保留,进行必要的组织结构调整并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对于

一些工作量不饱和、业务重叠或任务已基本完成的事业单位,坚决撤销。二是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明确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事权界限,推动政府部门由“办事业”向“管事业”转变,逐步取消现行事业单位套用行政级别和隶属行政职能部门的做法。三是提高供给效率,拓展供给来源。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更有利于提高公共财政效率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共事业,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来源,增强公共事业发展能力。四是完善监管、配套推进。健全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优质高效和公平公正;综合推进公共财政、国有资产监管、事业单位法人治理、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五是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区别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在改革中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做好社会保障和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步骤:大体上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分类改革,归口归类。即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分为经营服务类、监督管理类和公益类,按照不同类别的特点,先分别采取回归政府、推向市场、保留和撤销等不同的改革方式,纳入各自的领域。第二步是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各自领域的改革,回归政府的事业单位,按行政序列和公务员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对转企业的事业单位,纳入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国有企业的监管要求,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兼并重组。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要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些要进行必要的整合。

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内容

分类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一步。分类改革就是按照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让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各归其位、各行其道。在此次改革中,我市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益类三大类,同时根据我市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能和特点,又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细分为经营开发类和中介服务类,将公益类事业单位细分为纯公益类和准公益类。

经营开发类事业单位,是指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和开发性活动的单位,主要包括培训、接待基地,后勤服务,开发性科研,勘察设计等。这类单位所从事的业务不属于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责范围,这些单位不宜由政府举办。这次改革原则上全部转为企业,注销事业法人登记,依法进行企业注册登记。

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市场经济活动提供社会公证和技术服务的单位,包括市场公证、信用担保、会计鉴定、质量保证、评估认证、非强制性检验检测、咨询服务、家政婚介等。这类单位是通过收费提供有偿服务的,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惯例,这类单位主要由社会来办,采取的是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的组织方式。因此,这次分类改革,这些中介组织原则上不再列入事业单位序列,先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条件成熟后改制重组。

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所承担任务主要是依法行使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这类机构在这次改革中回归政府行政或行政事务序列,重新核定机构编制,今后不再批准这类监督管理类的事业单位。

公益类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属于政府应该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尤其是属于纯公益事业单位,象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这类单位所从事的服务不

在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篇

在全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刚才,ⅹⅹ传达了《区委、区政府关于成立吉利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ⅹⅹ传达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的意见,请大家结合各自实际,不折不扣地、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改革?

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改革是上级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在春节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是配臵资源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发挥微观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市委毛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坚决打好机制转换攻坚战,把功夫下到企业、下到能够经营的事业单位,通过机制转换来增进活力和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对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和工作要求,年底前改革工作必须大头落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因此,我们必须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投入最多精力全力做好改革工作。【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改革是加快实现“福民强区”目标的基本要求。今年我们确定了“福民强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企事业改革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改革把企事业单位的效益和质量搞上去,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到干成一件事情很难,为什么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强调,主要原因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单位在吃区委、区政府的大锅饭,单位的员工在吃单位的大锅饭,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发展受阻。这次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我们摔掉包袱、轻装上阵的最好时机,改革必须要到位,措施必须要抓实,效益必须要提高。

第三,改革是企事业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要求。ⅹⅹ区相对于其他县区,情况较为特殊。企业改革方面,区属6家国有集体企业,3家早已完成改制,尚有的3家,屠宰场和盐业公司属专营行业,暂不改制,仅有区农机公司一家,需要改制,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作为我区改革工作的重点,经过摸底调研,全区共有事业单位ⅹ个,这些事业单位只有按照市、区统一部署,抓住机遇,早日实现事业单位改革,才是单位和职工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二、怎么改革?

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是一项艰巨工程,是一场硬仗。在改革中,我们要认真把握好三个方面,即:坚持“三项原则”、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三个确保”,使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扎实推进。

(一)坚持三项原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属于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要完成事业向企业的机制转换;属于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由于每个事业单位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单位一策,成熟一个,改制一个,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呼隆,不搞瞎折腾。二要坚持职工利益最大化原则。改革事关发展大局,也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必须优先考虑职工权益问题,在与大政策不撞车的情况下,按照“可给可不给的,给,可高可低的,按高的给”的原则,尽可能厚待职工,努力做到职工利益最大化。三是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第一要阳光操作。所有改革工作,必须在区委、区政府和广大职工的监督下进行,充分保证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有关事项的决定权。第二要公正公平。要真正依靠广大职工,考虑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这样广大职工才能乐于参与其中,才能在企事业改革中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突出三个重点。一要把方案制定好。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全盘掌握改制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制订方案打下基础。要依据政策、结合实际,科学制订改制草案,既不能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要充分体现出实用性和灵活性。要充分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修改完善,反复比较,在征得改制单位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意,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征得区改制领导小组的审核把关后,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方案。二要把政策解释好。事

业单位改革触及了很多人端了几十年的铁饭碗,思想上有阻力在所难免。要加强改革改制政策宣传,向职工讲明改革改制的目的、方案、职工安臵的办法,让职工充分了解,积极参与。要认真了解群众的意愿,了解和帮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引导广大职工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为改革献计献策。三要把资金安排好。区政府将建立事业单位改革基金,并通过财政预算内资金安排、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预留等多种渠道充实改革基金。还要建立系统内预算外资金的统一调配使用制度,按照“优差互补、统一使用”的原则,将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与所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捆绑使用,为事业单位改制提供资金支持。

(三)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社会稳定。各单位一定要把维护稳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建立健全维稳工作网络,对已经出现的矛盾问题和突出事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合规、及时处臵。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决不允许有问题发现不了,决不允许发现了问题处理不了也不上报。二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是政府、企业、职工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要通过规范资产评估、依法公开竞拍等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缩水。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单位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组织人事制度,严禁擅自无偿转让、转借、转移、调换、变更用途,严禁抽逃资产或隐匿财产,严禁以各种名义私分、挪借公款、公物,严禁巧

立名目突击花钱,严禁违反人事规定安排亲属、朋友。财政、审计、人事、编制、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全程参与,加强监督,发现问题,严肃查处。三是确保改革一步到位。如果改不彻底,不仅现有的一揽子矛盾和问题解决不了,长时间纠缠不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还会激发一系列其他不稳定因素。因此,这次改革必须按照时间节点,动真格,彻底改、改彻底。

三、如何保证改好?

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务必把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按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五个强化”。

(一)强化领导。为做好改革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ⅹ书记、ⅹ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面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刘区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要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方法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得力人员,脱离现在岗位,集中办公,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与市对接,在方案报批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掌握全区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切实搞好综合协调,帮助企事业单位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二)强化责任。各主管部门是本系统改革工作的责任单位,

在全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四篇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及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交流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情况,安排部署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及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了专题汇报,进行了认真研究,杨书记、李市长分别作了重要指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分别介绍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况和做法,讲得很好。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紧迫感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又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改革。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和配套改革有序推进。2004年,我市以繁荣发展旅游服务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印发了市直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意见、实施方案和国有资产、土地、档案、人事劳动关系处置办法等配套文件。全市118个事业单位先后转企改制,其中市直转企改制43个,共收回事业编制2335名。二是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结合这次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布局,撤销了9个县级事业单位,各县市区撤销事业单位52个。近年来,全市先后整合事业单位366个,初步形成了职责关系清晰、优势资源集中的事业发展格局。同时,按照“总量控制、撤一建一”的要求,近年来全市共调剂事业编制931名,其中市直调剂180余名,较好地解决了事业发展关键领域的机构编制需求,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三是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和部分行业体制改革也有序进行。全市现已批复2662个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各类岗位93750个,占总岗位数的92.93%。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全市99.28%的事业单位实行了人员聘用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另外,畜牧兽医和文化体制等行业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市事业单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个别地方和部门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推进改革的动力不足、力度不大;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和配套,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机制不活,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强市名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强市名城战略目标,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上学、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尽快实现强市名城的新跨越。事业单位大多属于服务业领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二、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延伸,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稳妥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二、明确思路,把握方向,准确理解改革的总体要求

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16号)已下发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为我们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实施意见》已经讲得很具体、很明确,我市不再专门制定实施意见,将按照省里《实施意见》的总体时限要求,分阶段、分类别适时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办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实施意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十二五”时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事业单位是公益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壮大公益事业,而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要通过改革体制、转换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检验这项改革成败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专门人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有利于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实施不同的改革与管理。目前,全市共有事业单位3800多个,分布在教科文卫、农林水等不同行业,规模较大,门类较多,职能各异。即便同属一个行业的事业单位,任务性质、管理方式也有差别,很难用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模式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中央和省里明确要求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主要承担行政职能、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主要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通过明晰不同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事业单位范围,促进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对“行政类”单位,将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或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经营类”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进入市场;对“公益类”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公益属性。

(三)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激发事业单位生机活力。目前,有些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偏离公益目标、管办不分、生机活力不足、法人自主权难以有效发挥、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相关制度不完善。在推进改革中,紧紧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核心,不断深化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政投入方式、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四)坚持以“四分”为方针,确保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一是分类指导。事业单位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情况千差万别,在实施改革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革办法。不仅要对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分类管理,对同一行业不同地区的单位也要区别对待。二是分业推进。就是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行业、分系统实施改革。对省委、省政府已经部署的文化、医疗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要按现行的领导协调机制继续向前推进。三是分级负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负总责。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级组织实施,在具体要求、方法和步骤上不要搞“一刀切”,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四是分步实施。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在遵循省、市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先清理、再分类、后改革的思路,结合实际确定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改革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都要作出精心安排,明确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

三、抓住关键,有序推进,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的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尽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和完善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机构编制管理、法人治理结构、行政类单位改革、经营类单位转企改制、财政政策、资产管理、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党建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为推进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各级各部门在政策把握上,既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又要符合我市实际,还要与原有政策搞好衔接,保持连续性。

(二)加快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重要步骤。通过清理规范工作,全面掌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解决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规范、编制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这次清理规范的重点,一是通过“撤销、整合、转企”

等方式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优化布局结构。二是在规范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加强编制管理,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三是对事业单位机构名称、职责任务、经费来源等事项进行规范。市编委已制定下发了《泰安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会后,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明年3月底前完成任务。

(三)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前期基础较好,下一步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分类标准,积极推进分类工作,力争明年底基本完成分类任务。划分“三大类”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把握社会功能这个唯一标准,不能附加其他条件。认定行政类单位,要十分慎重,坚持原则,严格审核,看其是否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职能,行政职能是否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要防止经营类单位往公益类挤、公益类单位往行政类靠的倾向。细分公益类单位具体种类时,应主要看是否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不是简单地以经费来源、机构名称作为标准。按照中央要求,市、县市区行政类单位的认定要报省机构编制部门核准。

(四)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要在5年内完成,今明两年要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做好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要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要结合清理规范,对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进行梳理,凡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一律取消。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重新明确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五)积极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这次改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实施转企改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近年来,我市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面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不等不靠,结合行业体制改革,按照现行政策,加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力争在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问题。一要维护好职工切身利益。做好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劳动关系转换,完善离退休、基本养老金计发、医疗保障等政策,保证转企单位各类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转企单位人员安置政策是个大问题,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防止引发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二要完善财税优惠政策。转企单位一般给予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过渡期结束后,对部分转企单位仍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三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转企单位资不抵债、历史欠账较多、主管部门无力解决改革成本的,各级财政要研究办法,制定措施,予以妥善解决。特别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安置职工等方面,政府应当拿的钱,要及时足额到位。当前,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中央、省里已有明确要求,要周密制定转企方案并抓好实施。

(六)深化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围绕强化公益属性、激发生机活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创新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力求有所突破。一要着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同时各级要抓紧成立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事业单位运营状况、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要把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聘用负责人以及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二要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三要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四要着力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理顺产权关系,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任务复杂艰巨,涉及各方面工作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真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充实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李洪峰市长担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事机构设在市编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各县市区也要抓紧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配备专门力量,明确落实责任,为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好所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责任,认真做好改革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意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二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精心组织实施。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防止把问题集中到党委政府、集中到上级、集中到某个时段。要加强新闻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努力解除他们的顾虑,调动各方面推动改革、发展事业的积极性,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地推进。

三要严肃纪律,强化监督。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工作纪律,严格落实各项改革政策,保质保量地完成改革任务。上级业务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阻碍下级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改革中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

四要服务大局,确保稳定。事业单位改革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负责,既要做到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又要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人员妥善安排。一些机构有所调整的单位还要做好职能和工作任务的衔接,防止工作上出现空当。在具体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特别是要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对确有困难的干部职工,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志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强市名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会议领导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篇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推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深入学习有关人事管理政策,今天,在这里召开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会议,以会代训。这次参会的人员主要有,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市人保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全体同志、市直167个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人事管理的人事科长和16县区的分管局长及人事股长及有关人员。

事业单位改革是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特质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组成有选人制度、用人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重心是选人、用人制度改革。今天会议主要内容是就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实施等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布置和进行业务培训。

一、全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回顾

我们回顾近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这两块工作。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回顾

市直自开始选人制度改革,我市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市市直事业单位首次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操作规程>的通知》(国家人事部出台6号部长令,。

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文件,照文件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必须认真落实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我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文件,对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凡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逆向流动人员,均要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聘用。按照文件要求,我市市直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选调计划也纳入了公开招聘范围。自此,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选人制度已基本建立,市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达到了100%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一步规范了我市事业单位入口关,同时满足了全市事业单位长足发展的人才需求。据初步统计,自公开招聘以来,我市市直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进人员达千人以上。

各县自以来,全市16个县(市、区、山)人保部门参照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操作要求和规程,制定了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面启动了全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我市近几年实行的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各级人保部门高度重视,按照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原则,认真履行指导、监督职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市的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曾在《中国人事报》上得到了刊发和推广。

1、分级管理,加强领导

市县两级按照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原则,为加强公开招聘工作的领导,在每次招聘工作中,市人保部门都成立以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县里也成立了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制定招聘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指导招聘组织实施全过程。在制定实施方案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不符合招聘原则的要求和歧视性条件,坚决纠正。为保证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2、严格程序,阳光操作

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过程中,严格实行了三公开:招聘信息公开、招聘程序公开、招聘人员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和市监察部门、招聘主管部门的监察部门监督。

(1)招聘信息公开。我市市直事业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公告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人才网等有关媒体上发布7天以上。招聘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和计划数、岗位资格

条件、报名方式、招聘办法、考试时间等事项。

(2)招聘程序公开。我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是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的指导和市监察部门监督下,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权限、规范的程序统一组织实施。公开招聘程序包括: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公告;接受应聘人员的报名、资格条件初审;组织笔试、面试和考核;身体检查;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招聘结果;办理聘用手续。

(3)招聘结果公开。我们制定查分信息系统供报考人员查寻笔试、面试成绩,并将报考人员的入闱笔试、面试及拟聘用人员等招聘结果信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人才网等媒体上公示7天,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在这些方面有些县区也做得不错,如:都昌县实行考试全程录相,星子县面试邀请外地考官并邀请政协人大场外监督,庐山管理局面试全过程电视录播等,如瑞昌市、修水县、共青城市、德安县认真实行招聘方案审核备案制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在 公开招聘的考试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公平、公正原则,招聘采取的是笔试、面试和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在招聘笔试过程中,制卷、改卷工作严格实行封闭制和领导负责制。

4、问题和不足。我们在看到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县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涉及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涉及激烈竞争的就业,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受到了社会、媒体、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全国出现了多起公开招聘违规事例,反应强烈。4月,海南省三亚市事业单位开展公开招聘,将原本不符合资格条件的8名本系统工作人员亲属纳入招聘考试范围。经调查核实后,取消了8人考试成绩;又如江西乐安县公开招聘工作因违规操作反响强烈。其中我市市直之下的有的县区公开招聘工作因违规操作,也受到媒体关注。(1)、事业单位招聘存在不及时报市里审核备案,产生的社会反应的。(2)、招聘对象特殊化引起全国关注事例,产生的不良影响;(3)、招聘纪律不严,程序不到位等。从这些都是以后在招聘中应注意和避免的。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回顾

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事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部署,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九办字〔〕10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市8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7月份,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各地加快工作节奏,尽快使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入运行轨道。3月份,全省在宜春市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座谈会,各设区市就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会后,省厅下发了《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赣人社字[]92号),是对岗位设置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和会议要求,我们开展了全市岗位设置工作的前期工作。

一是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了贯彻意见,向市委、政府作了汇报,市政府、市政府转发了《市人事局关于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九办〔〕107号),在8月开始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10月成立了临时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并就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是对全市事业单位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和岗位设置和方案申报审核,目前,全市有事业单位2845个,核定编制82617个,实有人数81892人。市直共有267个事业单位,参加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有214个,岗位总数17153个,其中管理岗拟设2857个,专技岗拟设11192个,工勤岗拟设3104个,已核准通过170个单位(有些主管部门将其下属事业单位合并设岗后,再分到各事业单位。合并有171个单位),有44个事业单位因机构性质、规格、领导职数、

单位职能等不明确暂缓进行岗位设置。16个县市区已核准14个县市区完成,开发区、庐山局正待市审核和核准。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市直设置阶段工作中,教育等系统组织严密,行动迅速,县区岗位设瑞昌,修水岗位设置审核材料准备充分。

三是我们在认真研究国家、省里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文件,在赴外地市学习经验,结合实际,针对全市事业单位情况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开展市岗位设置与岗位竞聘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次会上将下发。

四是为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今年五月成立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目前全市岗位设置的按编设岗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进入下步岗位设置的实施阶即岗位聘用、岗位工资兑现阶段,下一阶段就是事业单位在完成岗位设置方案上报、核准、岗位竞聘、合同签订、市人事部门认定的前提下,兑现相应岗位的工资待遇。现在已从人事、教育、卫生部门抽出精干人员,采取脱岗的方式,负责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的具体工作。

五是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工作起步早,但因机构合并、职能调整等原因,设置实施工作一度停滞。从前期岗位设置情况看:

(1)认识不到位。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就是要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通过设定岗位、竟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中一些单位还存在岗位设置工作就是签订聘用合同,而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认为一签定终身的现象依然存在。

(2)工作不平衡。进展有快有慢。岗位设置情况复杂、问题多。市、县(市、区)很多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较少,单独进行岗位设置比较难。难在很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因编制少,又受结构比例限制,基本上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很多单位对此很有想法。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的职能强化、有的职能弱化,但是这些单位的编制数和三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一直没作及时调整,存在难处。

但各地、各部门领导重视,在设置阶段,动手早、信息采集和岗位设置核准工作均走在全省的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座各位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应当充分肯定!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完成下步岗位设置实施工作。

二、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步工作安排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安排。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加强领导,严格程序,阳光操作。 一是要把握选人制度核心。公开招聘的核心是公开。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无论是考试招聘还是考核招聘,都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是招聘要规范。首先公告要规范。公告是整个公招工作的行为规范,一经发布必须严格遵守。公告不得设置指向性、歧视性条件,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不得违反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擅自放宽公招的对象、范围、条件和开考比例,不得擅自设置加分条件,专业设置原则上以教育部规定的学科专业名称为准,专业要求不宜过窄,综合管理岗位一般不限制专业。其次程序要规范。程序是公招结果合法有效的保证。公招的程序性问题,有明确规定,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再次是操作要规范。无论是从招考方案的制定到招考公告的发布,从组织报名到资格审查,从实施考试考核到进行体检,从拟聘用人员公示到办理聘用手续各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按规定规范操作。按照我市下发的《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在职考试选调工作人员操作规程》,这次会上将作讨论。第三是要严把六道关口。(特别是各人事部门)即公招方案、公招公告制定、考生资格审查、笔试组织实施、面试组织实施、审批六道关口,杜绝因公告表述不严谨、对象范围确定不适当、资格审查把关不严,笔试、面试操作不规范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2、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安排

总体安排:按照我市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整个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实施准备阶段。从上半年开始至本月中旬,主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组建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动员部署、抓好试点、组织专题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县区、市各主管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培训会精神,全面、准确地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开展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为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从9月16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按照制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没有上报的要上报,核准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开展岗位聘用、拟聘人员审核备案等个方面工作。

三是验收认定阶段。从12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止。各事业单位认真总结岗位设置和组织岗位聘用情况,形成书面认定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验收后,按规定程序报市人社局备案确认。

三、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要求

1、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人社局职能不能被拿走或弱化。

2、市县分级管理,实行报备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备案制度;公开招聘备案核准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招聘方案及招聘公告。公开招聘备案核准程序分别为:制定县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公开招聘实施方案及公告,经市人保部门审核同意并备案。备案核准批复以市人保部门正式文件批复为准。

各县区在报送公开招聘方案及公告时,须由县区人保部门分管领导带领相关责任人员,到市人保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进行面审。

3、加大监督力度,发挥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职能

强化监督制度。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县市区主动接受监督,每次必须邀请市纪委、监察部门派员全程监督。对每位评委和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净化招聘环境。对每位评委和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净化招聘环境。

(二)对加快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的基础,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迫切需要。各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今年底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是要加快工作进度。今年11月底前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开展岗位聘用、拟聘人员审核备案等个方面工作。除已经批准参公管理外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都要完成岗位设置管理。 目前,全市工作进度不一,有基本完成的、有部分完成的、还有没有开展的。如果事业单位未进行岗位设置并实施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则全部只能在相应岗位的最低等级,若不及时开展此项工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时间和工资福利待遇自然会受到影响。请各区县、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抓紧组织实施。要求在11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方案上报和完成认定工作。

关于有的正在申报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问题。在未批准参公管理前,这些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未纳入参公管理的所有事业单位必须进行岗位设置管理。

二是要严格执行政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确保改革的平稳实施,各区县、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规定的结构比例,不得因人设岗,不得将临时聘用人员纳入实施范围,要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给以后的工作带来被动。

三是完成实施后兑现工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

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经核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兑现必须是在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上报、核准、岗位竞聘、合同签订、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各单位应尽快进行岗位设置方案上报,方案已经核准的事业单位,要尽快研究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竞聘上岗,在完成岗位竞聘、重新签定或变更岗位聘用合同、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前提下,兑现有关人员的工资待遇,切实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是做好数据库管理基础工作。为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凡是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及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纳入数据库管理。目前,这次会上还要对此套软件作讲解,在全市岗位设置管理推广使用,为实行数据库管理打好基础。【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五是进一步完善聘用制管理。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是实现事业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在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事管理制度。

总之,要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做到合理安排。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印发的岗位设置实施报送方式和时间安排表要求,要按照部、省工作部署,尽快建立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注意操作环节需把握的原则,严格政策,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发扬民主,稳步推进。按时按质地上报设置岗位实施方案,确保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圆满完成。

2016工作会议闭幕词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六篇

工作会议闭幕词

各位同仁: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险##公司2016年度保险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

这次会议时间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主题明确、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会议传达了分公司2016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经营管理目标,增强了工作信心。##总经理向大会做了题为《坚定信心 勇担重任 价值发展推动2016年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年度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年度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发出了围绕“四大战略“,实施“六大战术”,提升“五大能力”的动员令。会议上,大家认真听取了业务发展分析、理赔业务分析和财务工作分析,隆重表彰了2016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会议始终充满了团结、求实、奋进的气氛,充分体现了广大员工对实现2016年度各项目标的坚定信心,展现了艰苦创业、永不言败、争先创优的精神风貌。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团结和动员全市两级机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防范经营风险和提升赢利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志们,2016年度是##保险全面实施339战略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是##保险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切实围绕本次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以爱我家园的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各项业务推动中,追求卓越,价值发展,合规经营,努力实现新年开门红,努力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在339战略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关于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认为,吃透会议精神是贯彻落实的前提,采取有效措施是贯彻落实的关键,经营结果是检验贯彻落实的最终依据。希望各县市公司、营销部、各部门要及时召开会议,迅速贯彻落实##中支年度保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部署2016年度工作,并强力组织推动。各单位要在2月10日前上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扎实工作,中华保险##中支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夺取各项工作的新胜利!

现在我宣布:##保险##中支2016年度保险工作会议闭幕!!

工作会议闭幕词 [篇2]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省县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中共涡阳县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

会议期间,委员们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提案工作报告,列席了县人大十六届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参加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不负重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责,就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报告和关系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表民-意、献良策、陈诤言、求共识,始终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展示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风采。大会开得隆重热烈、富有成效,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大会。

刚才,县委书记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政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一年的政协工作和政协委员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这既是对我们的热情鼓励,也是有力的鞭策,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几大班子领导出席了政协开幕和闭幕大会,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发言,与委员们共商跨越发展大计、共绘幸福和-谐蓝图,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问计于民、广纳群言的求真务实作风,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各位委员、同志们,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打赢改革发展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努力在助推改革发展上体现新担当

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县委关于改革发展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积极探索开展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始终与县委、县政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努力实现履行政协职能与助推改革发展的高度统一。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重点关注改革推进、工业经济、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和以依法治县、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善建利民之言,善思发展之策,善谋改革之计,努力使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融入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指导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实在举措。广大政协委员要把理想信念与履行职责结合起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攻坚战,身体力行使命担当,以自身的品格与形象,影响和带动界别群众,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二、把握主题,群策群力,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展现新作为

要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群众工作,为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围绕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环保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建议案等方式,客观准确地反映给县委、县政府,推动民生民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充分发挥政协位置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多谋求真务实之策,多做推动和-谐之事。政协机关要带头示范,坚持从自身做起,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履职实效不断加强。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理念,更好承担起为民发声、为民建言、为民献策的光荣使命,不断为改革发展稳定聚合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在建言献策上谱写新篇章

当前,我县正处在奋力赶超、奋勇争先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历史重任。县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跟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节奏,把工作重点放在破解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上,放在服务于建设老子故里这个大局上,认真选题立项,找准政协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共振点和切入点,力求在角度的选择上、力度的把握上、广度的覆盖上,做到与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的格局。

四、加强建设,同心协力,努力在推进协商民-主上谋求新突破

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的能力水平,引导委员多作换位思考,保持平和心态,提倡理性建言,切实增强认识问题、把握现状、献计献策的能力。深入开展专题协商,积极开展对口协商,大力推进界别协商,进一步完善提案办理协商,注重反映工商联、无党派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议事的协商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协助委员知情明政,使参加协商活动调研更为充分,情况更为熟悉,建议更有价值;要通过搭建协商反馈平台,推动相关建议及时落到实处。

各位委员,同志们,立足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中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昂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奋力推进美好涡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代表县政协常委会,向为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召开付出辛劳的各位委员、新闻工作者、大会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新的一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工作会议闭幕词 [篇3]

同志们:

学校的科技工作会议即将落下帷幕。会议对“十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听取了校长刘志刚同志作的科技工作报告,听取了副校长夏桂华同志关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说明。这次会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学校“十五”以来科技工作的经验,对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客观地分析了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十一五”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工作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力。

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迈向了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军的新征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衡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因此,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这是我校“十一五”乃至更长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弘扬创新精神,汇聚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才能实现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创新的理念,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种创新的理念,就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就是以提高科技发展质量为根本的理念,就是以创新为标准检验科技工作成效的理念。树立创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的协调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力争在“三海一核”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家竞争力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创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把“三海一核”做大做强,坚持“依托船舶,立足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发展方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质量作为衡量科技工作的标准,力争在高水平基础研究、高质量研究论文、高水平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树立创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为标准,鼓励一切有价值的创新活动,建立起创新优先的竞争机制与评价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科研人员、创新团队和研究单位倾斜。我们要让创新的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积极主动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这种精神,就是求真的科学精神,就是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担责任的精神,就是勇于探求未知世界、敢于突破前人、善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在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精神,它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不竭动力。弘扬创新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探索科学真理、求证科学规律,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突破前人的思维定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善于奇思妙想和进行新的创造。弘扬创新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点燃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增强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效率和创新水平。弘扬创新精神,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营造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的激-情得以迸发,创新的思想得到尊重,创新的行为得到鼓励和支持。我们要把弘扬创新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学生科技创新纳入学校科技创新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汇聚创新人才,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关键,也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具体体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创新人才的汇聚能力,形成创新人才持续汇聚的良好态势。汇聚创新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搭建系统的、有层次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尤其是在“三海一核”领域构建若干个具有国内领先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平台,以此汇聚和培养一批能够进入国家高端乃至世界高端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创新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凝炼具有前瞻性的重大科学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三海一核”领域凝炼出若干个前瞻的科学研究方向,以此汇聚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站在国家高端乃至世界高端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创新人才,还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坚持以创新为准则,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满足学校科技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队伍。我们要紧紧依靠创新人才,实现“三海一核”主体学科的创新,进而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同志们,树立创新理念、弘扬创新精神、汇聚创新人才,不仅是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内在需要。今天,工程大学这艘航船已经向着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启航,让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扬起创新的风帆,满载工程大学人的理想和希望,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不断铸造学校新的辉煌!

工作会议闭幕词 [篇4]

各位代表、同志们:

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五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6年度工作会议在各位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各位代表和辛勤工作的会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的召开,对贯彻落实2016年全河、全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上午,李建牢局长代表局党组作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去年全局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今年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

会议分组还对李建牢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学习、充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特别是对去年工作总结全面,对存在问题分析透彻、对面临的形势分析到位;对今年工作安排具体,对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与会代表认真审议后一致同意通过该报告。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工会财务工作报告、经审工作报告。8个科室对今年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本次会议尽管时间短,但内容丰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增强信心的会议,是团结、务实、鼓劲的会议。会议结束后,各科室要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将这次会议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全年各项工作。

按照会议议程,下午李局长就本次职代会会前群众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答复。对目标管理先进科室、先进科室管理干部、优秀科级干部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为了更好地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李建牢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就今年的主要工作已做了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会后,各科室要尽快向全体职工传达会议精神,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贯彻落实。

二、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水行政管理工作

今年是《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我们一定要继续学习、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行使水保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履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职责。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和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深入开展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河道建设项目管理,按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要求,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

2##、努力搞好科研工作

在继续搞好延续项目、课题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水保科研动态,充分利用黄科院科研平台,积极争取黄河经济生态问题研究中“黄土高原植被演替”等科研项目的申请,在完成课题、项目储备的同时,推动我站科研工作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继续抓好经济工作

充分发挥我局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职工收入稳中有升,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4##、不断强化内部管理

结合黄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全局中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5##、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对促进各项工作的助推作用和引领作用,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懈努力,力争今年跨入天水市“文明标兵”单位行列,为明年争取达到省级文明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6##、认真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全年生产安全。

7##、积极筹备建站70周年庆祝活动

今年是我站建立70周年,我站将举行简单的庆祝活动。各科室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认真、负责、及时地完成分配的站庆任务,利用站庆之机,宣传我局成就,提高我局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中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局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会议也将在今年召开,我们要继续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思维,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李建牢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6年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年工作任务。大会闭幕后,希望各位代表带头宣传和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团结和带动广大职工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我局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日

工作会议闭幕词 [篇5]

各位代表、同志们:

武都县电力局七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作会议,在全体与会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会议预定的各项任务和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新春佳节刚过,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召开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全局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审计报告,听取了全局思想政治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武都县电力局职工内退内养和职工子女就业的有关规定》等制度。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全体代表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为全局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全面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为全局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一次民-主、团结、奋进和胜利的大会,对我局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在生产经营、农网改建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发生了“12·26”这样重大的事故,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安全工作还做的很不好,做的很不到位,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今年,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首先是随着农电企业的继续深化改革,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已经开始实施,给我局的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带来种种困难;其次还有农网改建、抄表到户、城网改造等工作任务,都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来完成。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更艰巨。面对新的挑战,要适应形势,抓住机遇,直面困难,继续发扬我们老一辈电力工人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肩负起建设电力事业、发展电力事业的光荣任务,立足本职,努力奉献,树立起强烈的学习意识、安全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挖掘电力市场新的增长点,以优质的服务、创造性的工作,不断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为我们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建功立业!

大会之后,全体与会代表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本单位职工,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精心部署各项工作,落实各项任务,正确引导、发挥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为争取新的胜利奠定基础。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有收获、有辉煌,也有失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的使命无比光荣,我们的责任无比重大,我们的前景无比壮丽。让我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以更加辉煌的成绩、更加雄健的步伐,在新的一年里再攀新的高峰!

现在,我宣布:武都县电力局七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作会议胜利闭幕!

谢谢大家。

2015县长在全县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七篇

文章标题:县长在全县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

这次全县城镇化工作会议是继市、县“两会”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我县的城镇化工作,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年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推动我县城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可以说,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推动我县城镇化工作再掀高潮的动员会、鼓劲会,更是一次加压会、誓师会。随后,方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去年我县城镇化工作的简要回顾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推进“三化”进程的突破口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工作重点,采取有力举措,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城乡规划取得了新进展

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严要求管理规划,多角度宣传规划,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模式初步形成。规划编制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白河新区等新区开发项目、商业步行街等老城改造项目以及大桥路改建工程等道路景观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全县控规面积占规划区6以上,1000平方米以上地块建设项目修建性详规覆盖率达100,各项规划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城市配套功能得到完善,对中心城区农贸等各类专业市场和垃圾点等市政配套设施进行了规划选址,对部分规划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对预留的绿地等公共用地严格规划控制,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规划管理成效显著,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案件120余起,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100余平方米;共查处公路沿线违法占地284宗,面积3444亩,从而规范了用地和建设行为,为建设高品位的城镇打下了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

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良性互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镇功能。去年以来,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84亿元,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城区投入资金123亿元,完成了滨河路、大桥路、西环路、政府街、汉城路整修、扩通等10项重点工程。白河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具雏形;以金府街为标志的老城区改造开始启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拆迁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城区拆迁面积达23万平方米,补偿金额达1907万元,是历史以来效果最好的一年。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去年共完成了7个乡镇的规划修编;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9500万元,基础设施得到配套完善;新甸铺、歪子、沙堰、王庄4乡镇进入全市50强镇,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支撑,以建制镇为骨架,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三)强化城市管理,城市品位有了新提高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城区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县城环境不断美化。亮化工程推进有力,去年城区共更新增设路灯803盏,楼体亮化单位达150余个;绿化工程顺利实施,新建改建了白河公园、移动绿园以及解放路、书院路绿园,更新了朝阳路绿带;城管工作逐步规范,通过完善运作机制,推行集中整治、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城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全年共拆除不规范广告牌2000余块,取缔不合格要求的临街门店80余处。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城区军民渠、护城河清障清淤工作,扭转了城区脏、乱、差的状况。

(四)推行市场运作,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

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积极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资源,以开发促建设。全年共引进金府街、景虹广场、时代广场等6个开发项目,项目资金约3亿元,近期已陆续动工兴建。同时,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项目正紧张有序推进,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加大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率先在环卫领域放开作业市场,对城区道路清扫、保洁、洒水、垃圾清运全部推向市场,使社会公益事业逐步得到了加强。

(五)树立大交通理念,城乡道路建设得到新加强

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建设总里程261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完成投资155亿元(含桥梁),干线公路由848公里增至117公里;县乡公路完成投资2633万元(含桥梁)。目前S103郑新线、S335棠西线和樊集至县城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S244镇王线、歪子至沙堰段、溧河至五星段三级油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投资1488万元,建设里程1063公里,已实现160个行政村通油路,占全县264个

2015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八篇

第1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粤发[20XX]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6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立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任何的经营活动。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机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康复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教育考试机构,承担义务教育的少年体校,公益性宣教、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彩票管理事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献情报、档案馆,地方志编纂机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土地储备、土地整理机构,地震、气象、环境等监测预报机构,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机构,离退休(老龄)服务机构,应急救助机构,战略物资储备机构,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完全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信息机构、基础或公共科研任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教育助学机构等。

(2)公益二类: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要按规定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具体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基础应用科研院所,一般性技术推广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对外交流促进机构,职业病疗养机构,运动项目管理机构,体育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馆等。

(3)公益三类: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具体包括: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般性疗养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性评鉴机构,非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等。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在分类改革中要进一步清理整顿事业单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一是改革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对实行大部门体制进行整合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统筹考虑,优化业务流程,进行结构调整,整合重组;对工作任务相同、相近或在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的,要打破条块、部门界限进行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但仍有社会需求的,要予以合并;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严重不饱和或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要予以整合或撤销。二是改革要充分体现区域覆盖,资源整合。对检验检测,要打破部门壁垒,按照优化、效能的原则,整合技术设备、技术手段相同或相近的的检测、检验机构,以及同在一地、任务不饱满的同类检测、检验机构。解决政府重复投入、检测资源浪费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检测能力与水平。对信息机构,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以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信息机构的分类调整和资源整合。部分公共管理职能重的部门可依托信息机构建立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与平台,促进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投诉机构,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投诉受理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电话受理,一个窗口对外,方便群众投诉。三是对混合型事业单位,即: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属性的事业单位和其它目前难以确定类别的事业单位,应对其职能进行剥离、调整后再确定类别;对由多个不同类别属性的所属单位组成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各个单位的不同类别;对职能混合不宜进行剥离的,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类别。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企;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目前仍列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学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正、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具体包括:开发应用型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体育场馆等。

4、暂不纳入分类改革的事业单位:根据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1)人民群团(不含其下属事业单位)暂不分类。具体包括: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清远市科学技术协会、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清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清远市红十字会、清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清远市佛家协会等8个单位。(2)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主要按标准进行管理,中央和省正在制定或修订相关机构编制标准,故暂不分类,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等维持现状。具体包括:清远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等4个单位。(3)根据省文化专项体制改革的精神和部署,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暂不列入此次分类改革。具体包括:清远日报社、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报、清远广播电视台经营广告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技术传输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清远市民族歌舞团、清远市演出公司等10个单位。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求各地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召开动员大会

4月20日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由机构编制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印发《清远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既是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部署,也是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业务培训。

(三)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因地制宜、分级组织;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妥推进。改革于20XX年4月启动, 11月完成,12月检查验收和总结。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

4月-6月,受理市直所有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材料和上报工作;受理审核农业局22家、林业局18家、民政局9家、残联6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局4家、旅游局1家、法制局1家,科学技术局2家、教育局6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8家、卫生局11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家,合计98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6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7月-9月,受理审核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6家、城乡规划局6家、国土资源局6家、气象局3家、国资委1家、交通运输局10家(其中,清远市交通运输开发公司隶属市国资委)、公路局(含公路局)14家、水务局5家、发展和改革局2家、审计局1家、统计局1家、物价局2家、财政局7家、经济和信息化局3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家、民族宗教局1家、司法局5家、城市综合管理局(包括市环卫处及其下属单位)11家,合计97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料,9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10月-11月,受理市委2家、市政府9家、清远经济开发区10家、无线电管理处(含无线电管理处)2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含机关事务管理局)4家、市政府金融工作局1家、红十字会办公室4家、社会科学联合会1家、科学技术协会2家、市委组织部2家、市委宣传部2家、市委统战部1家、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1家、总工会3家、妇联3家、检察院1家、广东丝源蚕业有限公司1家,合计53家事业单位送审材料,11月底按程序报批。同时,对分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暂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一并上报。

12月,对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总结材料上报。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审慎实施。具体工作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分工,统一思想,通力协助,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研究,提出办法和对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分类改革期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原则上只减不增,确应需要新增机构或编制的,采取机构有撤有设、编制有减有增的办法,实行部门或行业、系统内调剂,动态管理。任务取消、下放和转移的,编制相应核减。有明确规定必须增事业设机构的,严格按“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办理。确需新增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的,要根据“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原则在经营管理类型相同的机构之间内部调剂解决。

(三)严肃纪律,强化监督。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改革期间,暂停人员调动,不得利用改革之机突击提拔、评聘职称;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隐瞒、侵吞单位国有资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第2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XX〕1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的意见》(晋办发〔20XX〕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配合政府机构改革,本着规范、搞活、发展的宗旨,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起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和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布局结构合理、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按照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适当调整现有事业单位,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的性质,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坚持分类管理、衔接配套的原则。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要与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各行业体制改革相配套、相衔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四)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保障改革所涉及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操作,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

三、目标任务

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对保留的事业单位重新规范,并根据其职责任务,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分类改革和管理,实现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科学、单位名称规范、职责界定清晰、经费渠道适宜、编制职数合理、内设机构精干、类别划分准确、管理规范有序,逐步理顺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改革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事业单位生产力,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清理

根据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采取“撤、并、转”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业单位应予撤销:

(1)长期不开展工作或不能正常运转的;

(2)长期无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其日常工作由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外聘人员承担的;

(3)所承担的职责已完全划入行政机关的;

(4)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的;

(5)任务严重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业单位应成建制合并,确因工作需要的,可保留牌子:

(1)分工过细、规模偏小、工作量不大、社会效益不佳的;

(2)职责任务相近、工作任务交叉、设置不合理的;

(3)同一部门所属多个单位承担执法职责的;

(4)随主管部门划转,需进行合并的;

(5)具有不同隶属关系,业务相同相近的。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业单位,应逐步转制:

(1)现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营利性活动的;

(2)属于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收费服务的;

(3)现承担的工作任务可由市场调节解决,或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其他社会组织承担的。

(二)规范

1、机构名称。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规范、准确,能够反映其机构的性质特征、举办主体、所在区域、主要职责、组织形式等内容。除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冠以局、办外,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称局、办。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增挂牌子,除法律法规或上级规定必须增挂外,一般应通过明确职责或变更单位名称的方式予以解决。

2、职责任务。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规定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界定,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属性特点,并与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相区别。

3、机构规格。事业单位的规格一般要比其举办主体的规格低一格,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规格要比事业单位低一格。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现行规格与上述要求不符的,要重新确定规范。

4、经费形式。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类别和职能属性合理确定,具体可分为财政拨款、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国家规定可以获取规费收入并实行管理费开支的,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财政拨款类。对承担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难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经费形式确定为财政拨款。

财政补助类。对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市场运作或运用自身条件开展有偿服务,能够取得一定数量的经济收入,但不足以抵补本单位经常性支出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为财政补助。

自收自支类。对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通过市场运作,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开展有偿服务,获取比较稳定收入并能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为自收自支。

5、人员编制及结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根据其承担的工作量及内部岗位设置要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凡国家和省有定编标准的,按照标准从紧核定;无定编标准的,要结合财力状况,本着从严从紧的原则,综合考虑单位性质、职责任务、工作需要等因素合理核定。对承担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应从紧核定并适当精简;对承担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应严格控制在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需的范围内,并要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对编制数与承担的工作量明显偏离的,其编制应予裁减。在清理规范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在重新核定事业单位编制的同时,要对其人员编制结构进行规范。以管理岗位为主体的单位管理人员编制不少于50%,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少于70%,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的单位工勤人员编制不少于50%。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6、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应根据单位职责任务、内部分工和岗位要求综合设置,不宜过多过细,一般不设4人以下的内设机构。业务科室不少于70%。

7、领导职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应根据事业单位自身规模、工作任务等因素从严从紧配备,提倡党政领导交叉任职。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中的标准核定。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事业单位现有领导职数超过规定要求的,或单位需要撤销、合并的,在过渡期保留现有人员的相应待遇。

(三)分类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并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四)改革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革。完全或基本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有行政编制或可以调剂行政编制的,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目前不具备划转条件的,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划转。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将行政职能收回行政机关。对一时难以收回的,依法予以授权或委托,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职能必须取消。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后,原事业单位机构进行综合设置,该归并的归并,该撤销的坚决予以撤销。今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目前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依法进行企业注册,撤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不具备转企条件的,作为过渡暂按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财政也不再以任何形式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拨付经费。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区域覆盖、就近服务、优势互补和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统筹规划机构设置。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予以保证,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不开展经营活动,不收取服务费用;履行职能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能自主支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提供公益服务取得的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并依法纳税。

——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自主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和相关经营活动。根据需要,政府购买其有关服务。

(五)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配套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对事业单位的管理逐步从微观转向宏观,重点是管政策、管规则、管标准、管监督,逐步建立既能充分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又能有效约束其行为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事业单位的类别,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养老保险、财政投入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探索新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创新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政府“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变,让事业单位充分享有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法人。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聘用合同管理制度,聘用制必须在编制内进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科学设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逐步建立岗位分类管理、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和各类人员特点的具体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完善未聘人员安置政策体系。通过改革,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激活事业单位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3、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推进财政投入制度改革。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产、债权、债务的管理,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经费全额拨付、按照项目拨付、购买服务、适当资助或给予其他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共事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服务。

5、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监管,妥善做好撤、并、转事业单位的经费、物资、房地产等资产处置工作。要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造册和债权、债务清算工作。要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国有资产划转、移交以及重新分配。

四、组织实施

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市和县区要统一步骤、同步推进。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清理规范(20XX年10月—20XX年6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要制定《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清理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理由,清理规范后事业单位机构名称、机构规格、经费形式、职责任务、人员编制、编制结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隶属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并于20XX年3月底前报同级编办,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定或报批。其中,市直全额、差额事业编制总量及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领导职数要报省编办确认;县区全额、差额事业编制总量及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规格、领导职数要报市编办确认。

第二阶段:合理分类(20XX年7月—12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要提出《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包括单位的拟定类别、划分类别的理由及依据,于20XX年10月底前报同级编办。编办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进行认真审核、科学分类,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定或报批。

第三阶段:配套改革(20XX年1月—10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根据批准的事业单位类别和有关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组织实施财政配套改革,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着力推进上级已做出部署的文化体制、水管体制和勘测设计等单位的改革。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20XX年11月—12月)。市直各主管部门和各县区,对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进行认真自查和全面总结,并写出专题报告报市编办。市编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市直和各县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确保改革工作整体顺利推进,成立以市长、市编委主任为组长的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协调组,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协调组成员包括市编委组成人员和市纪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协调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并组织实施改革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编办。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责任,务求取得实效。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是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调研,制定工作计划,及时了解和掌握改革动态,及早发现和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协同配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纪检、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组织部门负责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及时调整和配备;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配套财政政策,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整合过程中国有资产清算、移交和债务清理等工作,并根据清理规范后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协助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做好人员的调整安置工作和涉及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审计部门负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强事业单位转制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做好机构变动单位资产划转处置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相应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定机构、定编制、提高机构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超编进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实施期间,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再审批新的事业单位。要严肃组织、人事、财经纪律,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不得突击提拔干部、评定职称、分钱分物。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3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我省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分类推进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公益事业,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整体配套衔接,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江苏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前。

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20XX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2015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按照社会功能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在前期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事业单位分类范围,规范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严格事业单位分类程序。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二)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完全或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

对已认定为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他职责剥离后,在规范和调整其行政职能、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改革中涉及行政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依照现行机构编制、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按照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的改革方向和管理要求,今后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三定”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时,原则上不再授权或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

(三)积极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加快推进转企改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周密制定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鼓励事业单位转企的同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依法组建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转企改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2.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平稳推进转企改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企改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方面,转企改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转企改制前参加工作、转企改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企改制前已退休人员,转企改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企改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深化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重大社会公益项目立项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对接,为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事业留下足够空间。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整合职责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优化事业单位层级分布,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省级主要举办承担全省性、示范性或者跨区域、跨流域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2.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

3.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贯彻落实《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资源。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等综合约束机制。加快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公益性职责履行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探索对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

4.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管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照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根据改革进程,不断探索完善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类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7.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研究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8.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9.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五)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1.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需求。

2.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公益服务,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把公益服务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公益服务。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国(境)外资本,以出资创办、入股联办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兴办公益事业,或通过捐赠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采用政府购买、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投资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疗、科技、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六)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优先保障。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财务收支状况等,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3.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领导机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加强组织领导。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审议改革政策,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改革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编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要抓紧建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办法,并抓好组织落实。

(二)加强协作配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机构编制、组织、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实施。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按照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注重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平稳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严格遵守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和财经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加强新闻宣传,把好宣传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第4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及省编委有关安排部署,为切实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稳步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改革、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制订不同的管理办法。事业单位改革按计划、分步骤、分行业稳步推进,市、县区分级负责组织实施。

——坚持明确职能、准确定位的原则。依据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明确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各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准确界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明确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事权界限,实行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分开、事业单位与企业分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公共事业,逐步推行管办分离,实现政府部门由“办事业”向“管事业”转变。

——坚持政策配套、协调推进的原则。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法人治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配套措施相结合,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后勤服务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实施公务员法工作相衔接,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强化监管,完善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的原则。始终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别轻重缓急,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内容

(一)开展清理规范

在对现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情况等基础信息进行认真核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组织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统筹清理。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擅自设立的,原承担职责任务已消失、划转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的,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批准设立两年以上未正式组建或未开展工作的,等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机构设置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服务对象单一、社会效益不佳的,职责相同相近的,任务严重不足的,等事业单位,打破条块、部门界限,予以整合。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暂保留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重新规范其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任务、机构规格、经费来源、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人员结构等事项。

(二)合理确定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具体分类目录另行制订。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并按照行政机构方式运行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相应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入公益一类;面向社会提供非义务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三)分类推进改革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原则上是逐步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对有法律、法规授权并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剥离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划归其他机构或社会组织后,暂予保留;对无法律、法规授权,但按规定履行行政委托(含党委部门委托)手续后承担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暂维持现状;对既无法律、法规授权,又未依法履行行政委托(含党委部门委托)手续而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其职能收归行政机构或党委部门,机构予以合并或撤销。此类事业单位承担的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及鉴定、仲裁、评估、认证等职能,逐步剥离划归其他相关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今后,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再批准设立新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原则上是逐步转为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谋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由市场配置资源,条件成熟的,直接转制为企业,注销事业法人资格,核销事业编制,并依法进行企业登记注册。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不超过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转企改制可参照国有企业改制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和地域、行业、隶属关系界限,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兼并或转让国有产权等方式进行。鼓励非国有单位、个人参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转制为国有企业的,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行管理。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强化公益属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公益服务。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控制,其宗旨、主要任务和业务范围由事业登记管理部门确定并严格监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募集的基金应规范管理,并严禁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要根据其工作任务科学设置机构,合理核定人员编制;这类单位所需经费由政府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单位业务特点和财务收支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投入;其公益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由政府规定,其他业务活动项目与收费标准接受政府指导;其服务质量执行相关标准;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

2015市民政局局长在全市退伍安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事业单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第九篇

文章标题:市民政局局长在全市退伍安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安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民政局局长XXX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全市退伍安置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省退伍安置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市退伍安置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全市的退伍安置工作任务,表彰退伍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军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XX月X日,市政府第XX次常务会议,市政府领导专题听取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情况汇报,市上有关领导也亲临今天的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这对我们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市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中省驻X和市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在此,我代表市“双退’’安置领导小组、市民政局,向关心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将要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就20XX年全市退伍安置工作情况和如何做好今年的退伍安置工作讲几点意见:一、20XX年全市退伍安置工作情况20XX年,全市的退伍安置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市县(区)安置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安置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一大批城镇退役士文章版权归范文搜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兵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安置,有效地维护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度,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XXX人,需由政府安置的XX人。其中:城镇籍XX人,农村籍符合安置条件的XX人,转业士官X7人。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政府指令性计划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安置办法,妥善协调解决了一批安置遗留问题,安置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全市安置状况总体好于上一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各级领导重视,政府调控职能发挥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计划安置城镇退役士兵遇到空前挑战,退伍安置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困难面前,各级领导始终把安置工作当作固国防、促稳定、安民心的大事来抓,列入构建和谐社会、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全力抓的退伍安置工作格局,确保了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退伍安置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了议事日程,经常性过问安置工作,多次听取安置工作汇报,并先后在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机关部门协调会议上,分析安置工作形势,研究搞好安置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解决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安置工作排忧解难。各县区党委、政府也都把安置工作作为评选先进和争创“双拥”模范单位的硬指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多数县区都配套了自谋职业补助资金,使安置工作力度得到有效加强。二是安置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初步建立。从20XX年起,市政府就将安置工作纳入了各县区、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依据之一。XX、XX、XX、XX等县不仅把安置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评估领导政绩具体内容,而且还与评选“双拥”模范单位、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挂钩。XX县等县区按照干部监督有关规定,加强了对退伍安置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对部分片面强调单位或部门利益,拒绝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领导进行了警示谈话。市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县区、部门和接收单位安置工作进展情况,以《市政府工作通报》、《XX政务督查通报》等形式,对行动迟缓及措施不力的县区和单位给予督促和批评。许多县区也都由政府领导或民政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安置进度迟缓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XX、XX、XX、XX、XX等县区工作做得实、抓得细,做到了安置矛盾不出县。三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计划、劳动、人事、编制、财政、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动关心、支持安置工作。在执行政策规定上,采取了先进人、再解决编制的办法,使一大批城镇退役士兵得到了妥善安置。多数用人单位的领导都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理解政府的困难,积极完成政府下达的安置任务,维护了政府安置计划的严肃性。特别是中省驻汉单位的XX系统、XX系统、XX厂等单位在安置任务下达后克服困难,积极落实下达的安置计划,迅速落实安置对象上岗。由于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及时消除安置工作中不利因素。一年来,不仅使当年应该安置的XX名城镇退役士兵得到了有效安置,而且还使部分安置遗留问题得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5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