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题目5f75a800a6c30c2259019e6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一篇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二篇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十个专题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文风朴实,说理透彻,表述通俗,融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在阐述介绍哲学知识过程中,紧密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提供了观察事物、认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把深奥的哲学思想转换为与当前现实紧密联系、通俗易懂的道理。学好用好《十讲》对于推进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提高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实际,谈点个人初步的学习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好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

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十讲》对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作了深刻阐述,强调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强调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就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加强调查研究,适应外部环境、社会条件、工作对象的新变化,增强问题意识,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

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学哲学、用哲学就是要把握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提高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十讲》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强调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系统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用联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三篇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实事求是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是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包含有三层的基本内容。第一: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对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来得到事物本来的面貌,找出其客观规律;就是坚持辨证法全面性的观点,坚持唯物辨证法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有革命的精神和革命的勇气。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找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上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品质,这就决定了只有它才是实践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将思维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统一起来,阐明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等等,从而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我们取得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自觉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而不会浮在上空、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而不能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纠正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毛泽东牢牢的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实事求是”的含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探索。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为指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在拨乱反正、突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客观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他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从1977年5月到9月,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不断推进。明确的提出了“精髓”的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

义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深刻把握。邓小平以及随后的两届领导集体在重新恢复实践对于理论权威的基础上,把“实事求是”积极灵活运用于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并赋予了其许多新的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命题,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精神实质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内在品质和理论风格。

三、实事求是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实事求是”是一种既通俗、简洁又深刻正确的最具科学性的现代人类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 ——“实”即客观实际、“事”即不断变化的事物、“求”即能动地探索、“是”即客观规律 —— 寥寥四个宇,画龙点睛而又深入浅出地道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第二,“实事求是”是一种批判和揭露各种谬误和弊病的最有力的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一个“绝招”;“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的去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路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比如说,乍一看好像“左”倾比谁都革命,右倾又比谁都实际,走中间道路的人又比谁都稳妥,然而,一当把它们的这些言行拉入到现实中来,用“实事”

去分析他们,其错误的实质和错误的根源就会昭然若揭,大白于天下。

第三,“实事求是”是一个唯一能够把认识和实践引向正确道路的向导。有些“实事”是具有强大的稳定性的,但更多的“实际”却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并且纵横交错、互相制约着的。不同的人们面对不同的实际,同一个人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如何才能做到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既不犯经验主义错误,又不犯本本主义错误;既不做尾巴主义者,又不做盲动主义者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实际出发”。前一段在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后来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跟着理性走”,以此反对“跟着感觉走”,这从不同侧面道出了当代某些人的心态。其实,只有跟着实践走,倾听实践的呼声,让实践赋于思想、理论以活力,在实践中来催发自己的能力,才是唯一正确的感觉之路、理性之路乃至人生之路。

四、贯彻学习实事求是精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状态。适应新的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他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邓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期作业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是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一)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仅仅在世界观的起始意义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精神,但在历史观、人生观方面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唯心主义所盘踞着。倒如,古代唯物主义者看到世界是以某种物质(或气、或水、或火等等)为本原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也坚持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因而动物是一种特殊的机器,“人也是机器”。在这种认识下,不仅毫无辩证法可言,而且他们对唯物主义的解释也是机械的脆弱的。用这样的唯物主义只能驳倒唯心主义关于神和上帝主宰世界的观点,却不能也不可能批判唯心主义关于人具有思维的能动性、活动的自由性、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

我们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是因为这是一种从实际出发、即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的哲学。事实正是如此,由于哲学的立足点被建立在“社会化了的人类,这一最直接的现实基础上了,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不再像古代哲学那样是“知识的总汇”;也不像近代哲学那样是“科学的科学”;更不像黑格尔等人所设计的那样是一个与普通人无关的“玄妙”的理性体系,而是如恩格斯所讲的那样是一种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是现实的人为了现实的种种需要因而不得不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时——所形成的不断发展着的观点体系。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了一种为现实的人服务的思想武器,因而这种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必然是也只能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然改造世界;改造世界首先就要认识世界,这就必须从客观世界的实际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本质、存在的方式、发展的规律,一旦如此,就只能得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等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结论来;同样,人们为了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又必须从社会的实际出发,一旦如此,又必然地得出了“人是社会存在物,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着其他生活的生产,人在社会交往中必然发展出精神和物质的文明,并以此反过来去更有效地改造物质世界”等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论来;进一步看,人们为了在社会生产、社会交往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又必须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一旦如此,又必然会得出“个人是为我存在物与责任存在物的统一,人生是实现个人价值与推进社会进步的统一,个人既要有高尚的情操、又要有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体质”等等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的结论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三位一体”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与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毋宁说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的认识路线催发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和内容上讲,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关于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实事求是为中心线索统一起来的科学体系,而从其目的和功能上讲,又是一种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说。而实事求是,则是马克思主义教给人们的一种最为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反映理论的目的和功能的三个范畴,既有质的不同,又有内在联系。立场,是指观察、认识、思考、解决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选取的角度;观点,是指观察、认识、思考、解决问题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所采取的态度;方法,是指观察、认识、思考、解决问题时所遵循的程序和采取的方式。三者相比,立场是从根本点或本质的层次揭示问题的,是问题的内在规定;观点是

从内容的诸多层次揭示问题的,是问题的内部要求;方法则是认识的论理和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从内容的存在方式即形式的层次揭示问题的,是立场、观点的表形式。立场只能存在于观点之中并由方法表现出来;观点只能表现在方法之中并由立场所规定;方法也是这样,它决定于内容而又根源于立场。可见,站在什么立场上,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点,从而也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反过来,什么样的方法必然反映着什么样的观点,进而体现出什么样的立场。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立场、观点和方法,如唯物主义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立场,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调查研究的方法、以点带面的方法等等。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则是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不导源于实事求是并受其规定。那么,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的是什么呢?在我们看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实事求是的概括是简要和精辟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从本本,从原则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观点;而要坚持这一立场,贯彻这一观点,又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可以认识到“实事求是”比“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更全面、更深刻。因为,坚持从实际出发的人并不一定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如此,同一种“实际”,不同的人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同样,同一种理论,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此等等。与之相反,实事求是则不仅可以规定“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它们已经包含在“实事求是”之中了。“实际”既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又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有的人也从实际出发,但他看到的仅仅是现象,因而得不到真理;有的人看到的形式,结果却陷入了形式主义。反过来,实事求是不仅包括了从实际出发。而且又揭示了从实际出发的目的:揭示“实际”中的本质和规律。从实际出发是一回事,深入实际、求出“实事”之“是”是另一回事。同样,“实事求是”不仅包含着“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深化、升华了后者:因为既有的理论只有在与实事之“是”的相互作用中才得以深化和丰富,也才能发挥既有理论在“求是”中的作用。

总之,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之间的内在统一。

(三)实事求是是现代最具科学性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人类进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人类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展,众多与常规、习惯相悖的理论相继出现。与此相适应,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目不暇接的变化。如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互补论、破缺论、模糊论等等的思维方式,以及多维思维、超前思维等等的思维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实事求是是现代最具科学性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实事求是所以是当代最具科学性的思维方式,是因为:第一,上述种种思维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所以有用,所以具有时代感,是因为它们都是以“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都是从实事中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概括或抽象。离开“实事求是”这种思维方式,无论现代的“中介思维”,还是传统的“两极思维”、“整体思维”等等,都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实事求是在现代仍然是最具科学性的思维方式。

实事求是还是现代人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人类进入现代以后,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人类思想界奔腾着一股名之日“人本主义”的浪潮。受这种浪潮的冲击,世界上许多的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甚至于自然科学家,异口同声、不谋而合地发出了“从人出发”、“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从人的自由出发”的呼声。这股浪潮的到来和拓展,当然有它 的历史必然性。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因此而认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已成为陈旧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如果离开实事求是的现代科学思维,当代各种“人本主义”思维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种倒退。

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看到,人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服从于自然规律;更应当看到,人又是社会的主体,是有需要、有欲求、有目的、有自觉性的主体,从而也服从于“合目的性”这一人类的“自律”。那么,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在这里,我们只有求助于“实事思维”,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若此,那么,尽管在人的活动领域里,原因与结果之间由于插入目的性和目的性活动,而使结果不再具有在纯自然领域里的性质。但是,我们能不能以此就否定了因果决定论规律的基础作用呢?显然不能。因为,人的活动

是同自然规律打交道、人的肉体是服从于自然规律的,人的“超自然力”(如自我意识能力、自我创造能力等等)说到底是自然界进化出的一种不可能摆脱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人类的一切能动性、创造性、主动性,只能在自然事实和自然规律所许可的范围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才能实现“合目的性”。 通过以上论述,至少可以使我们得到三点启示:

第一,“实事求是”是一种既通俗、简洁又深刻正确的最具科学性的现代人类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 ——“实”即客观实际、“事”即不断变化的事物、“求”即能动地探索、“是”即客观规律 —— 寥寥四个宇,画龙点睛而又深入浅出地道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第二,“实事求是”是一种批判和揭露各种谬误和弊病的最有力的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一个“绝招”;“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的去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路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比如说,乍一看好像“左”倾比谁都革命,右倾又比谁都实际,走中间道路的人又比谁都稳妥,然而,一当把它们的这些言行拉入到现实中来,用“实事”去分析他们,其错误的实质和错误的根源就会昭然若揭,大白于天下。

第三,“实事求是”是一个唯一能够把认识和实践引向正确道路的向导。有些“实事”是具有强大的稳定性的,但更多的“实际”却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并且纵横交错、互相制约着的。不同的人们面对不同的实际,同一个人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如何才能做到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既不犯经验主义错误,又不犯本本主义错误;既不做尾巴主义者,又不做盲动主义者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实际出发”。前一段在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后来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跟着理性走”,以此反对“跟着感觉走”,这从不同侧面道出了当代某些人的心态。其实,只有跟着实践走,倾听实践的呼声,让实践赋于思想、理论以活力,在实践中来催发自己的能力,才是唯一正确的感觉之路、理性之路乃至人生之路。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五篇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精髓即以自身充分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能够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彻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终,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关键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引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中国的革命及其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第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一精髓。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这个精髓,就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反映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不仅中国化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毛泽东、邓小平在创造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探索和发现中国建设规律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概括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集中概括和新的阐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首创。

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以其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有着自身独有的思想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

邓小平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邓小平不仅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且还论述了如何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一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概括得出的基本结论。””二是必须注重发展生产力,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三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形成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坚持。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强调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江泽民的论述,是对国际共运教训的新总结,对我党历史经验的新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辉煌实践的新升华。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精髓,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前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能够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彻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终,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

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的主要内容,是对实事求是这一核心内容的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产生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把握事物,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形成起来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又不固守某些具体结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又重视吸纳人类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又注重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灭的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最本质的东西。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发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认真研究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不仅有助于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系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指具体化和深刻化。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广。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事求是本身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稳定性,是用中国式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最好概括。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理所当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总之,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善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和拓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过程,使现代化建设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人们实现共同富裕。

致谢: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没有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我的同学,谢谢他们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我支持和帮助,再次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

列宁在《共产主义》

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决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016钱学森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六篇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前三者与后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具体地说,辩证唯物主义的崇高地位及其概活性是由于它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就是反映了所有科学的普遍而共同的规律,因此,全部科学、理论都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备的高度概括性。同时,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万古不变的教条,要不断以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来车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凡是人类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性、经验性和还不系统、不成其为科学或称“前科学”的大量零金碎玉,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外的所有知识,都要随时注意与之交流,予以整理、鉴别、提炼、吸收进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备的不断生长的开放性。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具概括性与开放性的观点,扩展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使之更具有无限生命力。

一、钱学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期。与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一样,他也经历了由一位朴素、自发的辨证唯物主义者到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转变历程。

钱学森很早就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探索。20世纪30年代他留学美国,有两个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导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正是这位导师使他在飞行动力学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与冯·卡门齐名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另—个就是他的老师、也是冯·卡门教授的学生马利纳教授。正是由马利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们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里,他参加了学习和讨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还听过美国共产党书记的演讲。为此,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他曾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无理拘押15天,遭受了种种折磨,不但体重陡然减轻30磅,随后还受到联邦调查局特务长达5年的日夜监视和跟踪。

这一时期,从哲学思想来说,他只是一个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这时既没真正找到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构成自己的哲学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说:“只是在工作中,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了几条治学应该注意的东西,如看问题应栈什么样的角度,碰了钉子又如何办等。”在为回到祖国而斗争的几年时间里,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祖国飞跃发展的形势,他开始初步直接接触马克思主义,自觉地学习了《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当然,在美国麦卡锡分子的骚扰下,学习不可能系统、全面。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开始系统、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著作。1955年10月9日,回国后的第二天,他便在广州新华书店买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哲学笔记》,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由苏联康士坦丁诺夫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等许多经典哲学著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饥似渴,认真、自觉学习和研究自然辨证法。他多次讲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的著作,发现自己在美国总结出来的那几条治学心得,比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就好比大海中漂着的几个小水池,算不了什么。”通过这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很快就由朴素唯物主义转变为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同自己的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就写出了《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和《技术科学的研究能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吗?》等文章。这为他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研实践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路明灯,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实践中,钱学森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他认为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那么,人类知识有新东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发展,要吸收新的科学成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因此,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就必须用来指导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因如此,他不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而且不断总结自己的科研实践,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以渊博的学术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从1979年发表《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如果说,钱学森早年曾经是硕果累累的伟大科学家(1989下获“小罗克韦尔奖”足以说明)的话,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晚年的钱学森又成了一位卓有见地的马克恩主义哲学家。

二、研究马克思生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1991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几十年来坚持用马克恩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无论在何种政治风浪下,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完全可以说,钱学森同志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谈到发展智力,发展创造能力问题时钱学森说:“人的智慧是什么?我觉得,人的智慧就在于真正掌握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很幸运,因为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要取得最高的创造力,最高的智慧,就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系统学》10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的知识最后要概括到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不是臆想的哲学,不是乱编的哲学。从实践上升到科学的理论,又从经过实践考验的科学理论再上升到、概括到哲学。这一观点,不知哲学家是否接受?最近几年我常宣传这—观点。正因为这样,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道理的,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是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联系到各门科学就产生了各种科学的哲学,这些大家已经知道。例如,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科学的哲学,等等。它们都要有哲学的概括,最后综合起来再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是我常宣传的现代科学的体系。”(《创建系统学》l05页)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确实是一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运用辩证唯物论指导科研,勇于开拓和创造的科学家。

钱学森经常告诫他的下属或身边的同志,要多读点哲学书,实践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矛盾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要讲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导弹、火箭的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人要有创造性,最高的创造性,要有真正的智慧,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人类知识最高的、最正确的概括,你掌握了这个锐利工具,当然会站得高、看得远。

从事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复杂工程系统开发与建设的科技人员,经常面对具有深刻社会性、复杂系统性的研究课题,客观上要求他们应当具有广阔的视野,开阔的思维,宽阔的胸怀。为此,应当自觉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钱学森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认为:“马克思理论是迄今最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要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他以其亲身经历谆谆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个宝,是—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当然包括交叉科学),如若丢弃这件宝贝,实在是太傻了!而如果能在交叉科学的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交叉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必然的,毫无疑间的。”

不论研究什么问题,钱学森总是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和衡量,看看这个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他对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认识过程就是如此。他认为,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把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的定性认识综合起来,综合的最后结果要达到定量的认识,所以这个过程就是从很多很多定性认识,经过处理变成定量的,定量跟原来的定性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是更高一层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从低层次的定性到高一层次的定量,然后定量累积起来成了更高层次的定性。这是人认识过程的不断发展,也就是从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发展。所以这个中心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性和定量是在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个辩证的过程,这个思想很重要。国外的学者不领会这个意思,他们总认为定性是定性,定量是定量,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那是不对的。大概也有有人定性和定量放在同一个锅里煮,放在一个水平上看。这也不对,也解决不了问题。这就是—个定性定量的辩证法。

哲学家们常讨论哲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钱学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一个部门、十一架桥梁,然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和文艺理论这十一大部门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明确了,那么哲学是研究什么对象的,那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也就是我常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指导科学技术研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发展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它一方面指导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必然会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深化。”(《创建系统学》,2001年)钱学森这一观点,应该为当今的哲学家们所接受和赞同,因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为哲学家们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1985年,钱学森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全部科学技术组织在一起,也可以解决当前哲学界在议论的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先形成经验知识,这是前科学,然后上升到科学,在一步步上升,最后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117~118页)

钱学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这样明确了主观对于客观的依存关系,但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正是作为认识主体掌握客观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这些当然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原理,是我们的哲学家们所熟知的。”同时他又指出;“但哲学家们似乎不太深究认识主体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变化、认识主体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86页)

2016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七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一、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了不同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同志说,“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正是依据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论述,中宣部组织编写了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这是一本党员干部读本,它的特点在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与方法统一、理论性与可读性统一,力图做到通俗易懂,从而用简洁的话语讲清深刻的道理。

二、《十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

《十讲》的指导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不同的民族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然存在着一个民族化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取得民族的形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要有“中国特性”,成为中国人民认识历史、改造现实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然要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以,毛泽东同志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加以总结,珍惜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现实的问题上升为理论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解答,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习近平同志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专门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种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问题。这种转换、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取得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使现实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分析、批判、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十讲》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并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正确认识世界,进而去改造世界。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三、《十讲》三个重要观点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力求以简洁的话语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个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应该说,阐述的较为清晰、明白了。今天,我着重讲述其中的三个更为重要的观点,这就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科学地把握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历史规律的特点。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要分清实际中的现象和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二要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三要分清实际中的局部和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四要分清实际的主流与支流,把握事物的主流。五要分清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六要分清实际中的可能和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法”。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毛泽东同志说过,辩证法“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学习辩证法,最主要的,就是要科学地把握矛盾分析方法,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这一讲的核心问题是历史规律,也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规律有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两大类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样看待历史规律的?

第一,历史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历史规律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第三,历史规律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但我们又不能把人的活动和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规律等同起来。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要高度重视历史规律的问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隐藏在历史事件单一性的背后,自然现象差异性正好隐藏在自然事件相似性的背后。所以,在研究自然现象时,我们应该从相似中看到相异,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从相异中看到相同,从单一性看到背后的重复性、常规性,从而发现历史规律。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宗旨,就是改变世界,使人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讲过,他所创立的“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就是要“推翻那些使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的一切关系”,“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就是要“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确立有个性的个人”,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五、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这是陈云同志一再强调的。就本义而言,哲学是“爱智慧”,但是,这里容易产生误解,这就是认为哲学是“爱”智慧,它本身不是智慧。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智慧,是一种大智慧。哲学并不是博学或是无所不知的,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话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而无所不知的只能是神学。历史已经证明,凡是以无所不知自诩的思想体系,就像希图万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样,无一不走向没落。哲学本身并不是博学,而是一种智慧,它给人生存和发展以勇气和智慧,通俗地说,是一种大勇大智。

201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八篇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概括,建立在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是党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的科学把握。

《反对本本主义》是奠基之作

第二个历史决议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分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以及党的建设等六个部分。这些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决议相应地列举了37篇著作。

第二个历史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将毛泽东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于1930年5月写作的《反对本本主义》列为首篇。这是因为毛泽东在文中初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精神与内涵,而且将三个基本方面作了一定意义的结合,主要是:(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否则,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3)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毛泽东在其后的《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以及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深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重新恢复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在倡导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时,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并特别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恢复其职务的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里,虽然是从作风上讲的,但表明邓小平把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重心放在了根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上。8月3日,他在同胡乔木等谈话时认为,讲毛泽东思想,不在引用很多毛泽东的话,而在发挥他的根本思想。9月19日,他还在与方毅等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到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时指出,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1978年5月30日,他在准备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重讲实事求是问题。他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根本观点、根本方法。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这个讲话,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进一步指出,毛泽东历来坚持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邓小平明确肯定和支持这一讨论,认为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引起争论的根源就是“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他强调,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正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并就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一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指导起草了叶剑英代表中央所作的国庆30周年的讲话。这一讲话继承了党的七大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并指出党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特别是延安整风,在全党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的认识,对于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邓小平在为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确定指导思想时说,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他关于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比较强调毛泽东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作风是什么的内容,指出毛泽东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认为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特别重要。

胡乔木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研究阐释

胡乔木作为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小组的负责人,比较早地提出决议起草要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1980年3月15日,他在同起草小组成员谈话时说,讲坚持毛泽东思想,是讲坚持什么。不仅要讲毛泽东思想适用于过去的,而且要讲适用于现在的。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这个口号就没有力量”。在谈话中,胡乔木不仅提出问题,而且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例举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后来通过的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1)关于实事求是。他说,从理论上讲毛泽东思想,可以从《实践论》的贡献讲起。一篇《实践论》,实际上是自觉地有系统地开创了党的思想传统。我们现在还在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等等,就表明了这个事实。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2)关于群众路线。胡乔木在谈话中指出:“也可以当做一个理论问题来考察”。这里,他没有细说。(3)关于独立自主。胡乔木在谈话中使用的是“自力更生为主”的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毛泽东首先强调了这一点。我们现在还需要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因为对今后还有很大的作用。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一定要争取外援,但不能盲目地依赖外援。尽管如此,胡乔木在这一谈话中还没有整体性地突显出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而是与其他方面放在一起讲的。

1980年5月16日,胡乔木同起草小组成员谈话,强调决议“要有一种理论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决议“要把毛泽东思想贯穿到从始至终”,使人感到党始终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在党犯错误的时候,“党里还有很多人坚持毛泽东思想,他们重新领导人民,把中国带上正确的道路”。他说,这是决议坚定不移的思想基础。决议写出后使人看了不仅仅是把历史上那些问题作一个评判,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党的目前的指导思想作一个描绘,而这个指导思想同党历来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真正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决议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把中国革命究竟走了一条什么道路,要怎样继续走下去,写出来。因此,决议不能陷入到一件件历史事件中,而是要从理论上深刻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原理和原则。

在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过程中,胡乔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如何相结合中,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结合了起来,并强调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他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得到胜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否则,不能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共产国际进行了那么长期的坚决的尖锐的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发展过程中防止教条化问题上,把调查研究当做一个指导原则、一个重要方法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是没有的。毛泽东“打破了共产国际的专制、教条化倾向”。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研究中国的实际,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联系群众,从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毛泽东把这些发展成了一个观点、一个工作方法的系统,还可以加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确实在世界政治上显出中国革命的特点”。

胡乔木在思考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第一是实事求是。胡乔木从《反对本本主义》讲起,指出各国革命的道路要由各国党和人民自己去找出来,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背景。他说:“革命要依靠各国革命人民在实际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加以运用,同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在当时、现在以至将来,永远都是正确的,要坚持的。所以毛泽东思想强调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经验。”第二是群众路线。胡乔木说,这也是从实际斗争中产生的。中国革命在失败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相信群众能接受革命道理,能找到胜利的出路,能找到达到胜利的智慧和力量。建立的新的政权也完全是依靠群众。毛泽东在和平建设时期提出了许多新办法,如三结合、三同等。只要一个党要革命,就要坚持这种观点。第三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胡乔木指出,中国革命、建设要胜利,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不能有任何动摇。在上述基础上,他总结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经过很长时期发展的。这几个基本原则一直是我们的出发点。”

2014加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九篇

第1篇:加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要干成事,干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时候,应该认认真真,全心全意的付出,还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经常性的自我批评、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我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在提升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全心全意为锡惠公交驾驶员服务。但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党性修养,除了在工作中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素质,关键是提高我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我们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不能放松或忽视了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共产党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我应该时刻用这种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自觉按照 “ 三个代表 ” 要求磨炼升华自己,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做到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

四、开拓创新,当好先锋

开拓创新,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要因素。作为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动力;作为行为方式,开拓创新是实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必要环节。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乃至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 “ 创新 ” 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五、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实践原则,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 “ 情况不明决心大 ” 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 “ 习惯成自然 ” ;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不要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干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随心所欲,公开宣传和实际遵循的价值准则不一致。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 “ 建设 ” 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2篇:加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权力、地位和物质利益的腐蚀和诱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这些严峻的考验面前,作为年轻干部更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一、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是前进的动力,创新的基础。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和坚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年轻干部解决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打牢理论根基,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要紧密结合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内容,“履行职责,加快了展”的内容,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夯实理论根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党性原则清除自身的污垢,重塑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言不出格,行不逾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其次,要自觉淡泊名利,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系思想实际,经常想一想“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明确自己的职责,坚持把个人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再次,要破除私心杂念,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个人奋斗与组织培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远大理想与当前现实的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首先,要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着群众。“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每一个年轻干部都应该自觉地维护党的性质,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急,与人民群众结成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其次,要恪尽职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地,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重大决策之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再次,以服务奉献为天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树立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同时,还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并把它当作检验自己党性纯不纯的重要尺度。

三、强化自律意识,坚守党性原则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应当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尤其是在对待权力、地位、利益上,要有清醒头脑和平衡心态,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坚持廉洁自律,做遵纪守法、勤政为民的模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轻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一要拒腐蚀。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要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自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功名利禄、金钱美色的引诱面前立场坚定,心澄如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二要讲原则。切实管好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及亲属。要处理好原则与人情的关系,增强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意识,不要被各种各样的关系网束缚自己,坚决反对拉拉扯扯,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的庸俗作风;三要守纪律。严格遵守党章、准则以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做到“四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头,做到头脑清醒,是非分明;管住自己的嘴,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同时,要注意慎其所好,尤其对有损于自身形象,或影响秉公用权,或可能被人利用的爱好,一定要坚决戒除。做到常怀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不为私利所为,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享乐所惑。

总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作为年轻干部,要严于律已,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进一步转变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作风,真正做一名服务党、服务人民的贴心人!

第3篇:加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

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党性修养不是哗众取宠的吹嘘,而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正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也就是说,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体现时代要求。良好的党性修养是引领潮流的星火,是一支内化于心的不灭的航标。良好的党性修养,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

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农村工作者如何加强党性修养而言,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勤奋学习,见贤思齐。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是提高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勤奋学习,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做到“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好学多思是一个人快速进步的捷径。素质决定生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价值,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每位基层干部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素质,是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业深层的全面本质及深层本质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可以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性(包括普遍规律),是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本质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大家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培养宣传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进入新世纪,各国都在思考、研究以什么样媒体形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力求在经济、科技的激烈竞争中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谋得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可以肯定,谁的宣传思维能力强,谁有世界眼光,谁就能抓住时机,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领先,就能在国际上占有足够的份量。作为执政党最基层的乡级政权机关的一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宣传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三、爱岗敬业、吃苦在前、忘我工作。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乡镇工作者增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我们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乡镇工作者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信任和支持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发展的保证。“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牢记宗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党性的分界线。

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模范。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而开拓创新则是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鲜明特征的党性表现,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突出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20多年中,党中央始终强调全党同志要以开拓创新精神,投身改革开放事业中,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已写进了年部分修改的党章总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写入了党的十五大报告。乡镇工作者作为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乡镇工作者的党性修养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个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全国劳模李素丽也说过,一件小事,往好里做,没有尽头。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确是这样。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六、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始终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共产党先进性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特点,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提升了我个人的生活情趣,使我们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宣传事业中,我将上下求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4篇:加强党性修养心得体会

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 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党性修养是指*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 中国*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主义的历史重任,*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领导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永远站在世界前列。党的每个成员都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严格的组织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要建设这样一支党性强、作风好,纪律严,团结紧,素质高的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最关建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求党员自党觉进行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

一、注重共产党员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这个先锋队的成员,*党应当具备不同于普通工人、普通群众的素质,如*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等。*党员的这些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经过长期时间艰苦的自我磨练、自我改造、自我修养才能获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历来十分重视*党员的修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必须加强自我教育和世界观改造都曾有过论述,把它当作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还直接使用了“修养”这一概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针对中国革命和党的自身建设的特点,明确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思想,并把加强党的思想教育作为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问题和中心环节,而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思想修养。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党的队伍的“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强调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改造与党员的自我改造。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更加明确在指出,全党要更加普遍、更加深入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刘少奇同志1939年专门撰写了《论*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对党员修养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等作了科学、深刻和全面的阐述,有力地推动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正因为我们党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始终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注重党员修养,尤其是党性修养,就把占党员队伍大多数的出身于小生产者的农民和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在斗争实践中教育成为*主义战士,成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战员和坚定的党的干部,解决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途径问题,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建设上拨乱反正,恢复了党员修养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要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反对歪风邪气。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修改了党章,重新明确了*党员的基本条件,并开展了整党,集中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推动全党性修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的思想修养必须大力加强,决不能放松。针对新的实际,党中央对党员修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推动全党思想修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xx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党员的思想修养指明了方向。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集中教育和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党的思想教育和党性修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同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和修养,从而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加强世界观改造和思想修养,决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什么“左”的东西,而是*党员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什么时候我们党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员修养搞得好,党员队伍素质就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忽然或放松了党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党员修养,党员素质就下降,党的形象就要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要受到影响甚至挫折。注重党的修养,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条成功经验。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 中国*党的工人阶段先锋队性质,要求每一党员都应具备纯洁而坚强的党性。党的章程和行为准则,概括了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党的基本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xx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更具有其时代特征。

(一)、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抓住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先进性的根本点就是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我党成长壮大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面以对当今国际经济、*、文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样新的历史条件而提出的,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中面临的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性回答。它将大大影响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的建设和前途,影响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党员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克服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因循守旧、无视世界发展潮流的旧观念,充分认识党的建设的时代性要求,、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自觉地调整自身的思想观念、思想方式、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时代面前,在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交融的大背景下,做到在*上清醒,理论上成熟,思想上坚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改造世界观,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视野高远,胸襟开阔,顺应潮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投身改革,大胆实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践履“五种精神”的楷模,展现出真实的、崭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就是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有着广阔的舞台和领域,每个工产党员都可以从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及所处社会角色出发,开展工作思路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劳动手段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组织形势的创新。

(二)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抓住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内容,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出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带根本性的规律性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从根本上揭示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世界文明最优秀的成果,科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体系,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使我们站在历史的最高处,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科学地推进人类进步。今天,我们党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进一步科学地、明确地、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的基本纲领统一起来,把实现*主义的最高理想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实践,为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也为*党员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坚定理想信念,给予深刻的启迪和教育,这就是,随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国际资本主义终将走向坟墓,取而代之的只能是比其能够创造出更高的劳动力生产率的*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指路明灯,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我们的事业只要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无往而不胜。

(三)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抓住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牢固树立执政意识,坚持用权为民 加强立党为民,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安身立命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一个政党能够执政,从根本上说,就是它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纵观世界上近年一些执政党包括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失去政权的过程,尽管情况不尽一样,原因十分复杂,但从内因这个根本原因上分析,除个别例外,其历史教训不外是因为它们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严重脱离群众而被历史所淘汰。

所以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脱离群众,就失去力了力量源泉,就失去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就丧失了活力与生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正如xx强指出的:历代统治阶级中较有见地、较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是比较注意民心向背的。一旦忘记这一条,失去民心,腐败盛行,政权就保不住了。在这个问题上,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这一点需要我们时刻铭记。 中国*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准则,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面向未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里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在*理念上要树立执政意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更好地支持和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对于*党员来说要强化“党的意识”,严格执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与党同心同德,自觉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二是在*基础上,必须依靠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心系群众,真诚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地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立党为公,用权为民,艰苦奋斗,甘当公仆,乐于奉献。三是把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与从严治党结合起来,既要教育广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好党的形象,同时对少数党性丧失、蜕化变质的腐败分子予以坚决清除,做到除恶务尽,纯洁党的队伍。 总之,全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体现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具体的关系,体现了机体与细胞的关系。*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三、党性修养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 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论、参加社会实践和自觉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三着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过程。

(一)、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义务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 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的修养是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人们头脑中天生就有的,需要党员经过刻苦学习去获取,认真读书是*党员增强党性、加强修养的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生活在新世纪的中国*党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即是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党员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党员增强党性,加强党性修养的第一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新世纪,*党员结合党性修养进行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方向和*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展开活动。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首先必须知法,知道了,才能进一步谈到守法和依法办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好法律知识。这既是我们的干部做好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的需要。 三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而贯彻这个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 四是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建设是今后党的中心工作,全党同志必须努力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增强领导经济建设和本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经验,新的创造,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但要学习我们自己的东西,也要学习一些西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 五是学习历史。xx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 学习必须有好的学风。只有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收到实际效果。xx指出,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严肃地指出:在我们党的队伍甚至我们的干部队伍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中,照本宣科的不良风气,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不良风气,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风气,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风气,仍然严重存在。这些不良风气,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败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党的生机

和活力,也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首要的是要继承和光大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上的优良作风。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个学风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不能把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很多人为此牺牲了生命。一直到延安整风,才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学习马克思的方法。这个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是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在实践中自觉磨练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思想觉悟、*品质、道德操行的锻造过程。完成这种锻造,需要刻苦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更重要的还是要到实践中去锻造,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养成。因为*党员的修养不是封建社会名人雅士的修身养性,而是为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情操、风格、精神境界和言论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发展的根本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本身就是来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党人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共产党同要掌握这个科学的理论武器,要真正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髓,需要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锤炼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观念。 首先,*党员的修养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经验,实践出真知。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用权人获得真才实学。也只有这种社会性实践,才能推动着思想认识不断向前发展。为了适应实践的需要,一量脱离社会实践的需要,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就失去了动力,认识就要僵化,思想就要落后。所以,党员思想*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社会实践。*学员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主观世界观不断得到改造。 其次,共产党员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达到修养的目的。这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可以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党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刻苦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增强党性,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党员的党性锻炼要求有自觉性和主动精神,因为社会实践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党员的党性锻炼是恒定的,如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不能从本质达到党性锻炼的目的。要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实践正确的理论和观念,时时刻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主动地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武器去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自觉自愿地身体力行党的宗旨.*党员要在实践中诚心诚意地磨练自己,不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实践中经得起考验,面对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和金钱、名利、美色的诱惑,自觉地筑起反腐败的长城。 共产党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党性,必须做到“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刘少奇讲过,一些党员一起参加革命,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参加革命实践,有的党员进步快些,甚至原来比较落后的都赶到前边去了;有的进步很慢;有的甚至发生动摇等等,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进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不同.自觉性越强,进步越快,反之,主可能落伍.”四自”的核心正是自觉.xx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四自”是进行党性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每个党员都有应当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随时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与*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相符合,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党纪国法及*党人思想道德的事,不做有损于党员形象的事。 自省,就是自己反省、检查自己,看自己有没有与党的宗旨、纪律以及党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言行,就是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采取措施,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向更高的目标努务。坚持自省,可以提高*上、思想道德上的自律,提高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能够防微杜渐,防止小错不改发展大错。

自警,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有高度的警觉,要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面临着金钱物质利益、名利地位的考验,自己给自己敲警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违背党的*原则、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62084.html